资本主义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从狭义的初始文化到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的文化产业,再到全球化的创意产业新领域,将抽象意义的文化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业”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资本主义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资本主义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篇1:

创意产业的概念范围:辨析与启示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创意产业概念来源、衡量标准、分类方法等相关研究的综述发现:(1)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使用时间和范围上存在差异;(2)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创意性、知识产权、象征意义、象征价值和生产方式等进行衡量;(3)创意产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行业分类法和社会网络定义法两种,前者出现较早且应用广泛,后者出现的比较晚且在实践中应用较少。最后,本文还对该研究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创意产业 定义 分类方法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平均速度递增;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在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扶持下,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取得较大的发展,并正在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取得较快发展,但也存在概念范围不统一等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范围的界定仍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范围界定上也存在差异。这导致政府无法掌握各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并制订针对性的政策,影响其长期发展。本文在对创意产业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创意产业概念来源、衡量标准和分类方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通过的创意产业界定方法。最后,本文还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

二、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

1. 文化产业的提出。文化产业起源于文化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始于19世纪、并于20世纪早期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由Adorno和Horkheimer于1947年提出,目的是引起社会对艺术商品化的批判性关注。

在20世纪的后50年,文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原因包括:(1)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技术进步使个体休闲时间增加;(3)消费者文化水平提高,对文化产品需求增加;(4)电视等新媒介、新媒体的出现,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硬件基础(Hesmondhalgh, 2002)。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文化产业的增长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讲,忽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变得不可能”(Hesmondhalgh 和 Pratt,2005)。

虽然文化产业在20世纪后期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围始终存在争议。Horkheimer和Adorno(2002)认为文化产业主要涉及生产娱乐性产品的行业,包括广播、电影、出版、音乐等,但不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博物馆、美术等与艺术相关行业。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4)认为,文化产业指利用创意、文化知识和知识产权生产具有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2.创意产业的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最早由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门于1998年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提出的原因包括:(1)政治原因。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英国政府为扭转在世界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但收效甚微;1997年英国大选后,布莱尔政府为树立新的政治形象,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2)经济原因。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强调文化产品、休闲、娱乐等创意活动对经济的贡献,有利于推动以知识产权开发为基础的新兴行业发展(Hesmondhalgh 和 Pratt,2005;Galloway 和 Dunlop,2007;Foord,2008)。

根据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门的定义,创意产业指依靠个人创意、技术和天赋,从事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并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潜力的行业(DCMS,1998)。此后,该定义被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但在具体产业范围上又存在差异。

3.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区别。关于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区别,学术界仍存在争议。Cunningham(2004)认为两者兴起的时间存在差异:文化产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是早期技术进步的产物;创意产业兴起于21世纪初,是技术变革的产物。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4)认为文两者的范围存在差异:文化产业是从当时场景中产生创意内容的行业,而创意产业则是从版权和创意内容分销中产生价值的行业。

虽然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仍存在上述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采用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原因在于:(1)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意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2)从实践角度看,把文化产业归入创意产业的范围是多数国家的惯例(Galloway 和 Dunlop, 2007;Foord,2008)。

三、创意产业衡量标准

尽管在过去20年,创意产业引起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创意产业和创意产品的衡量标准仍不清楚(O’Connor,1999)。Galloway和Dunlop(2007)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创意产业和创意产品的五个衡量标准:(1)创意性,指创意产业常被描述为以创意为基础的行业,创意是其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创意产业的标准之一;(2)知识产权,这是创意产业的组织原则,也是定义创意产业的基础,允许产权拥有人对产品行使经济权和道德权;(3)象征意义,指创意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是象征意义的产生与传播,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4)象征价值,指创意产业具有传播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的特点,是创意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5)生产方式,指创意产品具有独特性特征,定制化程度较高且无法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四、创意产业分类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创意产业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传统行业分类法和社会网络分类法。行业分类法出现得比较早,目前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社会网络分类法由Potts等人(2008)提出,以复杂社会网络市场为基础定义创意产业,目前在实践中应用还比较少。

1. 传统行业分类法。传统产业分类是以国际行业分类体系为标准,以生产方式和产出为基础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主要关注该行业生产什么以及如何生产等问题(Potts、Cunningham、Hartley、和 Ormerod,2008;Foord,2008),如英国DCMS在国际行业分类体系指导下,以创意输入和知识产权产出两个方面为标准对创意产业进行分类。

传统产业分类法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质疑,认为该种分类方法存在分类过宽、过窄和分类标准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Roodhouse,2001;Florida,2002;Garnham,2005;Hartley,2005)。尽管如此,该种分类法仍然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台湾、上海等。

Throsby(2008)在总结现有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意产业同心圆模型。该模型认为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方面,而文化价值是创意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最大区别。评估一个行业是否属于创意产业,主要是通过评估该产业中文化创意所占的比重。因此,处于创意产业核心地位的是那些产出中文化创意所占比重最高的产业;在从核心向外围扩展的过程中,文化创意在产出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根据这一标准,Throsby(2008)将创意产业分为四个层次,从核心到外围依次为核心创意产业(如文学创作、音乐创作等)、次核心创意产业(如电影创作、摄影艺术)、广义创意产业(电视广播、电脑游戏等)和相关产业(如广告、建筑、设计等)。

2. 社会网络分类法。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许多学者认为,传统的创意产业定义已经不能与目前经济环境相适应,原因包括:(1)标准的行业分类体系产生于半个世纪以前,当时以生产制造为导向,而当前则以服务为导向;(2)从组织形式看,传统行业分类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而当前经济形态主要由经纪人、价格、商品、公司等微观经济结构构成;(3)消费者选择行为不再由传统需求理论中所描述的动机决定,而是由复杂社会网络体系中其他人的选择行为决定(Potts等人,2008)。

在此基础上,Potts等人(2008)提出,创意产业是由一系列采用新观点在社会网络中进行生产和消费的组织所构成的产业。该定义不再从个人创意出发,而是关注复杂社会市场网络体系背景中的个人行为。因此,创意产业是由生产具有新颖使用价值的商品和服务的组织构成的集合,在这些货物和服务中,消费者的选择原则并没有建立起来。从该角度看,创意产业可以被定义为社会生产和消费中由新原则支配的产业。

在此定义下,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该产业经济活动是否涉及社会网络的创建和维护;(2)该产业经济活动的价值是否产生于社会网络中,并通过网络规制的选择、生产和消费产生。根据此种分类标准,农业、采矿、选矿等价格和市场已经稳定的制造业,及并非由社会网络决定的职业技能行业(如教师、护士、博物馆、古典艺术、演出等)均不属于创意产业。

社会网络分类法虽然提出比较晚,但是对于创意产业分类体系建立和产业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1)社会网络分类法从网络结构入手,以社会网络分类为基础,能够更好地跟踪和分析一般经济体系中所包含的创意产业,为进一步制定发展创意产业分类方法提供原则和理论依据;(2)社会网络分类法将网络、复杂性和进化三个概念相结合进行分析,这与以往的单一分析方法存在本质区别;(3)在传统定义下,政府政策以支持补偿为主,而在社会网络定义下,政府通过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4)社会网络定义法通过分析技术进步对社会网络的影响来评估其对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5)该定义有利于通过对创意产业中市场、代理机构和相关企业的详细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创意产业对出口、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Potts等人,2008;Foord,2008)。

五、研究结论及其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创意产业概念来源、衡量标准和分类方法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适用时间和范围不同;(2)创意产业和创意产品可以通过创意性、知识产权、象征意义、象征价值和生产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衡量;(3)创意产业的分类包括行业分类法和社会网络分类法两种,前者简易于操作但分类标准不统一,后者分类准确,但不易于操作。本文的研究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政府应该从宏观上为创意产业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这是国家对创意产业进行管理扶持的基础。传统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和分类混乱,造成各个地区在创意产业的统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使政府无法准确全面地了解其实际发展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方针。同时,分类标准的混乱,还容易造成政府无法从整体上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以至于出现不同地区重复发展和资源浪费的局面。

2. 企业应该把握创意产品的本质特征,着力提高其创意性、象征性和象征价值,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意产品。目前国内发展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创意产品的附件值较低,缺乏创意性和象征性,而仅仅是与创意相关的产品。为了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意产品价值的提高,企业必须着力提高创意产品的创意性和象征性,打造其核心竞争力。

3. 在对创意产业概念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对整体创意产业进行划分,统筹规划,确定发展的优先顺序。政府首先应全力支持具有高创意性和高象征性的创意产业,其次是对其周边相关产业的支持,并逐步构建形成多层次、有梯度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Hearn, G., S. Cunningham and D. Ordo?ez, Commercialism of Knowledge in Universities: The Case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Prometheus, 2004. 22(2): p. 189-200.

[2]Cunningham, S.,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fter cultural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2004. 7(1): p. 105-115.

[3]Hesmondhalgh, D. and A.C. Pratt,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05. 11(1): p. 1-13.

作者简介:李耀(1982-),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和品牌管理

作者:李耀

资本主义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篇2:

浅析广告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从狭义的初始文化到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的文化产业,再到全球化的创意产业新领域,将抽象意义的文化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业”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广告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广告凭借自身拥有文化创意产业属性和特质为产品或品牌进行信息传播,将文化与产品相结合,利用创意思维和创新技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文化附加值。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广告

一、前言

在充满创意遐想与活力色彩的21世纪,广告、创意、文化已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也随即诞生。这是一种智能创造产值与知识使用相结合的创意过程,它把抽象意义的文化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倾注知识的变化性与原创性内容,与经济联系起来发挥产业功能,而广告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对各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下不可或缺的传播纽带。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由产业萌芽期走向产业发展期,产业规模巨大,种类繁多,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大力推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狭义的文化到文化和经济的相互融合文化产业,再发展到地方化或者全球化的创意产业新领域。尽管各个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都没有统一的界定范围,但对于广告产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却已达成共识。

广告自身拥有文化创意产业所具备的属性和特质。运用媒介技术和艺术创意挖掘其产品背后的文化联系。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拓宽产品新渠道,开发新市场,使其衍生出新的价值,提升产品盈利空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利用广告将文化与产品联系在一起,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建立产品品类差异化,在提高产品知名度与品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观念及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其购买行为决策、购后体验等。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背景下,广告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使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财富转变为物质经济财富。

二、从创意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

美国经济学家凯夫斯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和玩具”。另一位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每一类都有自己的法律实体和管理机构,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产品的愿望,每种法律的保护力量粗略地与我上述所列顺序相对应。①

文化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三种角度对其进行理解:首先,我们从狭义层面将文化理解为“艺术”,如绘画、舞蹈、摄影、表演等运用“意识”来指导并完成的工作,这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其次,在社会学或人类学框架下,文化用来描述群体所享有的信仰、态度、价值、习俗以及实践。斯罗索比在他的著作《文化经济学》中对文化的定义“由一群人完成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产品起到对人们启迪或教育的作用,这里文化被用作形容词,如文化产业、文化部门、文化产品等[1]。

从斯罗索比的定义开始,文化就已经有了经济学的意义,文化产业也变成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它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文化的生产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或共同价值的创造层面,而是形成了整个的文化生产的产业链。比如在摄影行业,摄影作品不仅由摄影师独立完成,而要经过摄影师对模特的创意拍摄,广告媒体的宣传包装,平面设计人员的技术制作,营销人员的推广销售,经济人公司的管理协调等多个环节才能进入最终的消费市场。再比如文化旅游业,且已不再停留在对某一种风俗习惯、文化信仰内涵的挖掘方面,而是通过对文化的诠释来带动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文化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也不仅是单一的收门票渠道,还包括广告媒体业务宣传,旅游推介过程中摄像摄影行业的发展,旅游图片书籍的出版发行行业,各类相关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宾馆、餐厅、运输、零售等行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中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是一个更长的产业链条。

无论从政策还是学术的角度,相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创意产业是是相对比较新的领域。狭义的文化产业可以说就是艺术产业,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将电视、电影、商业广播列入文化产业。90年代,新经济的兴起ICT和产业部门的繁荣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密切结合利用新技术改变了消费者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创意产业往往是地方化或者全球化的,很多西方国家重要出口产品也都包括创意产品。2007年美国出口的视听产品仅次于食品业和航空业;1998年,英国出口最大的单项为与辣妹相关的产品;1996年对英国钢铁工业国际收支作出的贡献还没有英国的摇滚音乐家所作贡献大;而在格拉斯哥等欧洲文化之都的创造过程中,每个城市都体现了其强烈的地方化风格。[2]

其实概括来说创意产业主要指以创意要素为核心或创意要素起主要导向作用的产业。而文化产业是主要以文化内容要素为主要核心起主要导向作用的产业。同时,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创意的结晶也是文化的主要內容,所以说以创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内容原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把抽象意义的文化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业”。这就是要在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倾注知识的变化性与原创性内容,将它和经济联系起来,发挥出其产业功能,这也是一种智能创造产值与使用知识相结合的创意过程。

三、广告与文化创意产业之关系

广告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香港曾经被誉为亚洲广告之都,同时也被誉为亚洲创意之都。2002年,香港的广告产业的就业人数在其创意产业中的就业人数排名第三,并且也是香港最大输出项目②。2008年,英国的创意产业GVA总产值是59,100百万英镑,其广告产业的GVA是7,800百万英镑,是仅次于软件及电子出版和出版产业的第三大创意产业。2010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有182,100家企业,其中广告业有14,800家企业,在所有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中也是排在第三位。③所以说,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的构成部分,而且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广告自身就拥有文化创意产业所具备的属性和特质。它们有以下三点共通之处:第一,广告能够为产品进行宣传,带来最大化文化附加价值,并且广告产业本身也是高附加值的产业之一,它能将不同产业与自身联系在一起,巩固产业模式;第二,创意是广告的核心所在,一则好的广告可以增加品牌知名度,所以广告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最注重创意;第三,广告传播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它能够有效地将文化与广告产品结合在一起,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建立品类差异化,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与品牌知名度的的同时,也能对消费者产生一定影响,包括行为举止、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如今,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信息来源,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消费者的行为。以广告为载体的广告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创意产业。广告作为中介和内容供应商的双重角色,运用媒介技术和艺术创意挖掘其产品背后的文化联系,拓宽产品新渠道,开发新市场,并使其衍生出新的价值,提升产品盈利空间。但相对于作为内容生产商而存在传统的产业,如音乐、电影、出版、设计等而言,他们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也借助于广告等其他营销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评价广告作品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正是其核心创意为品牌或产品带来的销售力的高低,广告不仅本身具有解读价值,同时也为所服务的品牌或产品提升文化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比如主营休闲服装的服装服饰品牌贝纳通,通过大胆、创意、时尚的广告传播将品牌的叛逆、前卫、潮流等个性诠释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广告的特点之一——艺术创造。再如当年“穿海赛威衬衫的男人”指挥音乐会、驾驶拖拉机、参加贵族的社交活动、开名牌汽车、购买梵高的名画等等。大卫奥格威的通过一个戴眼罩的男人的创意,将这个“默默无闻”的衬衫扬名四海。

四、文化创意产业对广告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是广告产业。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由产业萌芽期走向产业发展期。创意产业规模巨大,种类繁多,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大力支持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CITF(1998)2001)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活动。它通常包括13个大类,主要有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3]创意產业和文化产业在英国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本文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上与国外的创意产业的基本概念相一致。美国人一般倾向认为创意产业是主要生产和分配艺术品,并对其进行营销。这一层面上,他们在认为创意产业行业组成的核心是艺术,包括非盈利的博物馆、交响乐、和广告、剧院、建筑等。尽管目前各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或者说创意产业都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界定,但对于广告产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组成这一点却都有目共睹。

五、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而广告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更具有渗透性。它将文化创意推向新的高度,使其与其它产业部门相互配合、融合,为中国的经济贡献了一条促进产业的升级重要的路径。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占据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大多产业都已经与文化创意形成固定搭配,并以广告形式提升产品及品牌附加价值,创造独家核心竞争力。当今社会,广告传播的专业技术方法和创意理念被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需要以广告来进行信息新传播,产品新升级,文化缺少创意就如广告缺少创意最终导致产品或品牌失去生命活力。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也应融入广告创意的思维和创新的技术方法,实现“旧元素新组合”,真正实现跨度创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新经济增长点,开拓发展知识型、创新性、艺术型、休闲娱乐型的文化产品,“秀”出品牌新高度。在开拓新的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同时,也要相应培养新的消费群体,以形成固定的产业链来进行广告信息的推送,在塑造文化产品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广告在某种程度上使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财富转变为物质经济财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策划、品牌战略以及品牌效益和建设等都需要以品牌文化为中心最终创造品牌价值,广告在这样一个视觉消费、注意力资源又相对短缺的年代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广告塑造品牌文化、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并强化与消费群体的交流,在促进产业不断升级更新的重要路径中变为形式创新、想法创意、产品富有活力的新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创意化,广告产业化的新型产业高端链。(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注释:

① 刘泓,袁勇麟.文化创意产业十五讲[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②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③ 李向民,王晨.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李博婵.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经济界,2015.

[2]同上.

[3]Richard Caves,Creative Industries:Contracts between Arts and Commer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April 30,2002.

作者:罗蓓蓓 苏滨

资本主义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篇3:

创意产业使英国从制造工厂变为“世界创意中心”

创意产业使英国从一个世界制造工厂转型为“世界创意中心”。通过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状况的介绍、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标杆作用。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理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

英国的音乐产业,占全球音乐产业的15%,音乐销售市场位列世界第三,出口的净收益比英国钢铁工业还要高;英国音乐人组成的工会,规模比英国煤矿工人工会还要大;来自英国的优质设计,随处可见。目前全球生产几乎每一辆车的原型中,都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生或毕业生的创意;香港国际机场、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德国国会大厦,都出自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手笔;伦敦是全球第三大最繁忙的电影摄制中心,在过去的几年里,英国电影已经多次获得奥斯卡奖,如《角斗士》《艾里斯》《高斯福大宅谋杀案》和《指环王》;英国视频游戏的销售额占全球的16%,占据了英国和欧盟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和美国10%的市场份额;英国的动画片在托尼奖中占有一席之地,歌剧也在百老汇上演,而且是美国音乐剧目的第二大来源国。

虽然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却走在世界前列。这与政府的重视以及实施相关的产业政策有关。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英国转型

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因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未能刺激经济发展,某些产业的发展濒临危机。1994年,澳大利亚公布了国内第一份文化政策报告。英国政府派团赴澳大利亚考查,回国后马上建立组织管理机制,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指导小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ITF: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并亲自任主席,他提出要“通过英国引以为豪的高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把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方法。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创意工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

英国政府一方面加强民众对创意产业的认识,使创意产业的规模具体化;另一方面,又强调文化活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与大多数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不同,布莱尔政府1997年提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不仅从概念上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区别,同时试图从国家政策的制定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英国工党政府发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多方面好处,不但提升了民众福利的施政纲领,同时有利于工党作为一个创新型政党的形象被重新树立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积累财富和扩大就业,此外,对于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具有典型特征的创意产业发展历程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定义的国家,1998年CITF1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活动。”其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特征。

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后来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1997年5月,英国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就业问题,首相布莱尔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特别工作组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1998年英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系统性扶持;逐步建立完整的创意产业财务支持系统,包括以奖励投资、成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及区域财务论坛等作为对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

至2000年英国创意产业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据英国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Inter-Departmental Business Register,IDBR)统计显示,英国创意产业企业已达122,00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7.6%,其中四分之三集中于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音乐、视觉和表演艺术方面。

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2001年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发表《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y Mapping Document),该报告显示,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占英国当年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

2002年,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注册企业数约有12.2万家,雇佣总人数达190万,成为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此外,英国创意产业实现出口115亿英磅,约占英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2%。

2003年政府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创意产业进一步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抵补了货物贸易逆差。

经过几年的发展,从1997年至2005年间,英国已培育了12万多家创意企业,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占英国就业人口的一半。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策略。

英国财政部2006年财政报告指出,当时英国的服务业产值占所有产业总产值的73%,解决了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80%,而20年前的比例分别仅为55%和68%。

此外,以伦敦为代表的几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的典型。创意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创意产业”概念在英国被正式命名后,短短几年内迅速地被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加以调整后采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英国政府强调个人的创造力、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能是创造价值的核心。在范围的界定上,英国政府将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原则作为标准,把13个产业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研究、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数字化推动、企业财政扶持等方面。

志在成为全球“创意文化中心”

2005年6月16日,英国政府提出要把英国建设成为全球“创意中心”,为此,英国政府有步骤地推进整个计划。2005年11月4日,文化传媒体育部(DCMS)发布了创意经济计划(The Creative Economy Programme),意在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发展及提高生产力方面建立一个更好的框架。该计划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七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将有一名专家领衔,这是英国完成“全球创意中心”要走的第一步; 2006年2月7日,英国DCMS成立专家组,让七名专家负责创意产业的七个发展方向。并主要从四方面的工作入手。

进行大量基础科研工作

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科研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份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还分别于1998年出版了《Exports: Our Hidden Potential》,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年发布了《The Regional Dimension》,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问题;2000年出版了《The Next 10 Years》,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等三方面研究如何培养公民创意生活意识及享受创意生活;2004年的《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s Estimates》公布了文化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该产业的发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据资料,保证了政府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科学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注重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创意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推动创意产业数字化发展:1998年对下议院特别委员会所提出的“多媒体革命”做出响应,开始积极计划应对数字化潮流;2000年,研究数字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障的重要性;2002年,研究了数字科技对电影生产及销售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电影产业政策。数字化技术不但大大缩短了创意产业的创作过程,降低了创作成本,提高了创意产品的创作质量,而且也促成了创意产品销售渠道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深刻变化。此外,政府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民众生活,开发多家博物馆并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支持民众的创意发展,提供公民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享受创意生活。

提供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

英国政府的创意工业政策,是目前国际上产业架构非常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英国的文化创意企业不希望政府干预太多,只希望政府协助建立优质健康的环境,帮助产业的未来发展。所以,英国政府的推进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政府就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对创意文化产品,从研发、制作、销售到出口,实施全方位的系统性扶持。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文件,通过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融资、税收减免及开放规则、保护知识产权和容许每个地区保留本地文化发展的自主权等政策,大力推动创意产业。其次,规划创意产业蓝图(Mapping Document),倡导创意产业的概念,培养公民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发掘大众文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力。再次,建议各地政府与民间广泛合作,以伙伴关系推动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对创意产业提供补救对策,如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产品输出,提供从业者教育和训练等。

加强创意企业资金扶持

英国创意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往往会面临资金短缺、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政府协同金融界和有潜力的民间投资者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企业,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这也是1997年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英国对创意企业或个人资金扶持主要采用两种措施:一是提供信息支撑,为企业提供各地创意资金支持的相关机构;二是通过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NESTA)为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等。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也曾经进行有关资金的研究计划,针对英国的唱片业者的资金来源做调查,出版“Banking on the Hit”,提供各地可供给创意产业者资金的机构联络方式,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政府的专案研究和研讨会的开展,使投资者了解到创意产业,也使创意产业者明白各种资金的来源。

作者:文 英

上一篇:职工合同三篇下一篇:房产销售合同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