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剧艺术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戏剧艺术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第一篇:戏剧艺术论文

浅谈戏剧的“艺术语言”

所谓“艺术语言”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把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东西和事物,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的一种工具和材料。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都有自已的“艺术语言”,如果没有或缺少了语言,一切艺术作品都不复存在了。高尔基的“论文学”中说过:“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所以,各种艺术都在借用“语言”作为艺术的表现工具和材料,这就是“艺术语言”名称的来由。

在各种艺术门类当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大有不同,所以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语言”。例如,文学语言是由文字构成的;音乐语言是用旋律、节奏、声调构成的;舞蹈语言是用形体、肢体动作及表情、节奏构成的;绘画语言是用笔、纸、布、色彩、线条构成的。而戏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种类,它既吸收、借用了各个不同种类的“艺术语言”,又要让演员用形体表演(唱、念、做、打、舞、翻)等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构成所谓自己特定的“艺术语言”。它是包括文学语言和舞台语言的综合性艺术语言的艺术。戏曲舞台的语言是建立在文字和声音基础之上的,与所表演的事物有了更多的联系。 舞台语言是与程式联系起来的,程式乃是戏曲的表演语汇, 观众是通过程式来理解戏曲的剧情和人物,进行审美活动的。有人提出戏曲的程式在作品中主要担负的使命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当然形象的创造不是随意的,如果任意堆砌词汇,就没有了真实性,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对观众会失去一定的吸引力;只有把这些词汇按照一定的规范组织起来,才有可能塑造一个令人信服的形象。而“行当在语言当中就相当于组织语言的语法”,戏曲由许多因素构成,如何选择许多因素去塑造人物,就需要根据不同行当的特点来统领,而构成行当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戏曲舞台艺术语言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比如角色中的脸谱、服装、音乐、舞蹈、表演动作等。

因此,“艺术语言”是作品内容塑造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只有运用鲜明的“艺术语言”才能把头脑中孕育成熟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演员对角色形象的理解和构思,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些动态性的语言得以体现,从而帮助演员创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就像戏曲“三岔口”“十字坡”两个场面虽然没有声腔演唱,通过演员在舞台上鲜明的“艺术语言”让观众一目了然,很明显地看出两者都是在黑暗中打斗,让观众通过“艺术语言”观感和外部形象作出准确结论。“艺术语言”为什么能起到这么重要的作用,就是因为它是固定作品内容,能使一切艺术形象成为可观可感的东西,如果说语言是艺术作品的灵魂,那么题材就是血肉,结构就是骨骼,其中任何一種因素如不能构成实际存在,也就不会产生什么艺术作品了,如果强行推出,也不会有可视、可赏性的“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也有它一定的地区和个人特点,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艺术底蕴丰厚的国家,戏曲种类名目繁多,遍布全国各地,戏曲语言上存在着或多或少不同之处和共同因素,相互之间也都存在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但虽然如此,在“艺术语言”方面,却都呈现出了各自地方色彩和个人的独特“艺术语言”风格。把这种特有的“艺术语言”作为本门艺术作品物质表现重要手段。在传统戏曲生、旦、净、丑行当中,演员多以脸谱、表演、服装、道具等相互的配合和利用一整套的程式化动作,通过“艺术语言”技巧,就能成功地塑造人物角色,完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天才在于勤奋”等这些留存书本或人们之间常提起的文字语句,都是之前许多成名优秀的艺术家用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通过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利用自己熟练的艺术技巧,用心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艺术语言”结晶。

但是,也不能说艺术语言是固定不变的,艺术语言还有它一定的时代特点,时代不同,艺术语言就不可能完全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发展,环境的改变,艺术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艺术物质材料来源的开拓,艺术语言也就在其影响之下,不断发展和丰富起来,更有各种颜料、电子乐器及摄影绘画、音乐、电影等技术的发展壮大所造就的艺术语言,也是十分明显的。

因此,为了更准确、鲜明、生动的塑造艺术形象,为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其转变为艺术语言,更为突出的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就必须熟悉物质材料的性能,熟练掌握运用物质材料的技术和技巧。才能把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从细致入微的喜、怒、哀、乐情绪中通过艺术语言表现出来。就像一个战士熟练掌握武器,才能克敌制胜;就像一个医生,熟练掌握手术刀,才能游刃自如。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技术、技巧,不熟悉声音的物质特性,即使有创作的激情,也是力不从心,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名或成功的艺术创造者。因此,掌握运用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是每个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运用艺术语言得心应手,掌握熟练语言技术,方能立足剧坛,独树一帜。

如果一个人平时不用心,投机取巧,没有过硬的技术功底,不理解“艺术语言”的使用方法和性质,他将会一事无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心血和汗水,只有熟练超凡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艺术语言”,才能使自己登上最高的艺术殿堂,才有可能夺取属于一个优秀艺术家的王冠。“艺术语言,深无止境”。

作者:苏天亮

第二篇:戏剧表演艺术概说

摘要: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中心和生命。表演艺术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创造工程。本文以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手段三大理论层面,对戏剧表演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研究与论述。对于戏剧表演艺术,可以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与理论指引。

关键词:戏剧;表演;意义;内容;手段

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中心和生命,而戏剧表演艺术本身,既是一项繁难的艺术创造工程,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对戏剧表演艺术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对于戏剧表演艺术,而且对于整个戏剧艺术,都有着不容小视的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戏剧表演艺术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来进行系统化研究与解析。

一、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

戏剧表演艺术的第一个层面,是它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理性认知系统,也是一个智力支撑与能量之源的“软系统”。

思想认识对于行为的重要意义,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充分认识到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才能产生强大的思想动力,进而做好戏剧表演工作。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又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领悟。

(一)没有表演艺术就没有真正的戏剧艺术。

没有表演艺术,就只有案头上的剧本,而没有真正的舞台上的戏剧艺术,也就没有戏剧艺术与真正的生命。许多人都知道,戏剧从来都是“场上文学”而不是“案头文学”,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明确地指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登场之道,盖亦难言之矣。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此等罪过,与裂缯毁璧等也。”[1]他强调的是剧本必须依靠好演员和经过好的训练的青年演员来表演,否则就如同丝巾被撕裂,璧玉被损毀,令人遗憾。他的话颇有道理。

(二)不同的表演对同一个剧本有不同的演绎。

不同的表演,通过不同导演的解释、处理,对同一个剧本会有不同的演绎,从而凸显出戏剧表演艺术巨大的艺术创造力。例如同是莎士比亚的名剧作《哈姆莱特》,有的表演演绎成人文主义思想的觉醒;而有的表演则演绎成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监狱。

(三)不同的表演对同一个剧本决定着成败。

不同的表演,对同一个剧本直接决定着其优劣成败。例如老舍的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就完全靠着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艺术,才获得巨大的成功的。

由此可见,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是勿庸置疑的。

二、戏剧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

戏剧表演艺术的第二个层面,是它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实体工程,因为内容是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具体来说,戏剧表演艺术有下列几个主要内容。

(一)塑角角色。

塑角色实际上就是创造角色,这是戏剧表演的“最高任务”,演员的主要使命就是塑造成功的舞台人物形象,创造出鲜活生动、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许多成功的戏剧表演艺术家,都首先以此为成功的力点与亮点。例如京剧马连良有“活孔明”之誉,盖叫天有“江南活武松”之誉,就在于他们分别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孔明、武松的角色形象。

(二)表现情感。

表现情感又是塑造角色的核心与重点,也就是对人物性格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情感是一切艺术的共有特征,列夫·托尔斯泰早就说过:“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更让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2]整个戏剧表演艺术,主要是演员首先经过情感体验,戏剧中人物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再通过倾情的表演,把这种情感传达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审美效果。

(三)体现流派。

世界上有三大戏剧表演艺术流派,也称“三大演剧体系”--斯氏体系、布氏体系、梅氏体系。中国戏曲更有许多表演艺术流派。所以戏剧表演要表现不同艺术流派的不同艺术风格,这也是一个艺术创造过程。例如金山在话剧《红色风景》中扮演大律师施洋一角,就创造出话剧表演艺术的“麒派”,令人赞赏。

三、戏剧表演艺术的必要手段

戏剧表演艺术的第三个层面,是它的必要手段,其中主要以下几种。

(一)动作。

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一词英文为“drama”,原意即为“动作”。我国“戏剧”一词,繁笔为“戲劇”,表示两个人戴上兽面具,各持刀枪作虚拟表演,也强调的是动作。因此,戏剧表演要做到外部(形体)动作与内部(心理)动作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二)语言。

话剧表演的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表演的念白和唱腔,都属于语言范畴。

(三)交流。

无论是话剧表演还是戏曲、歌剧、舞剧表演,都要注重演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充分表现剧中人物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转引自余秋雨著。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P308.

[2]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J].西方文论选[M]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P432.

作者:王政昆

第三篇:论戏剧艺术教育的功能

戏剧艺术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戏剧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布景、服装、道具、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欲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戏剧对社会生活的广泛真实的反映,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大量的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经验和信息,对人们知识的积累,思想境界的陶冶,性格品质的形成,完美人性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戏剧的各种操作训练及风趣、睿智的语言,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思维方法,启迪智慧;戏剧的娱乐功能还能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如果将其归纳起来,则可分为审美和非审美两种功能。

审美功能主要指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思维方法的训练,审美境界的塑造,以及性情的陶冶、心理机能的调节等。戏剧对人的审美功能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们看戏剧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方面的功能。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戏剧艺术对人们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变幻莫测的舞台、道具、灯光、音响,以及演员的形体动作在传达人们情感、意绪的多面性、复杂性方面可以说达到无穷的境界,戏剧艺术的综合性质可以使人们从多方面感知其魅力,既可以增强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也可以增强对情感和各种审美意味的直觉把握能力;生动、富于感染力的戏剧语言,还会激发人们全身心地去感知,审美心理机能活动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因而戏剧对人们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

对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深层次的。戏剧是集体创作的结晶,融入了众多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理想及美学追求,内涵极其丰富。人们在接受戏剧中种种信息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审美反应能力。透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戏剧符号,通过多方面对戏剧意象、意蕴进行领悟,观众的情感会不断进入深层体验状态,促使其理解能力不断加强与提高。

对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这主要体现在戏剧操作训练当中。在表演操作训练过程中,演员扮演角色,要进行艺术构思,一方面要借助于对剧本的理性分析,另一方面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赋予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以丰满的血肉之躯和完整、独特的灵魂。戏剧舞台时空的假定性也需要演员发挥想像力,通过虚拟动作创造出虚拟时空。戏剧操作训练可以极大地调动受教者心理、情感、生命活动及各种潜能的发挥,激发受教者的创造想像力,从而锻炼和培养受教者的审美想象能力。

对人的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是积极的。戏剧由于多方面表现人类复杂多样的情感,给人们提供了种种情感体验的机会,打动他们的心灵,使之产生精神震撼,心灵在震撼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在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获得了健康、热烈、深沉、细腻的情感培育。

审美能力是在审美操作中培养起来的。戏剧艺术恰恰提供了大量的审美操作过程,使人们在戏剧创作和欣赏中不断感知和把握戏剧的审美形式,理解和想象戏剧艺术意境,体验戏剧艺术催发出的艺术情感,久而久之,其审美能力会逐步完善起来。

其次,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人们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感知戏剧艺术的各种元素,在感知的基础上,调动起审美思维能力,做出综合的审美分析、审美判断,进而获得全面、深刻的审美感受。这一过程对人们审美思维方法的训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戏剧是动作的艺术,一切内容都要通过清晰的舞台动作向观众传达出来,动作是手段,也是各种人物性格、思想、情感的载体。此外为使戏剧艺术文本的主题思想表现得鲜明,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情节安排得紧凑,常常要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如悬念、突转、发现、延宕、渲染、预示等。种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会促使观众调动起各种审美思维能力,追随不断变化的舞台动作,迅速做出审美判断。戏剧是感受的艺术,而审美感受是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综合意识,是“历史的积淀”在审美一瞬间的综合爆发,学会并培养这种综合的审美思维能力,充实对戏剧审美知识的储备,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戏剧艺术所蕴涵的最高价值。戏剧艺术以其多元化的构成为人们开辟了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情况、思考问题的训练阵地。

第三,戏剧艺术教育对受教者审美境界的塑造有显著的教育功能。审美境界是一种综合体,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意识因素,也有科学、道德、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渗透,是一个经由艺术教育而在心性、性情、情感等方面得到塑造、陶冶和提升的自由境界。就感性愉悦的培养而言,戏剧艺术带给人的美是直观性的,是戏剧美的空间体现,它渗透在戏剧的各个因素当中,变幻莫测的舞台,丰富多彩的布景、服装、道具,优美的动作、唱腔,紧张而激动人心的情节,加之演员直接面对观众的表演,都充分表现了具有雕塑感的舞台艺术之美,这些被诉诸直觉的美的艺术信息,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调节欣赏者的心理机能,使欣赏者获得一种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态度。

就领悟愉悦的审美境界的培养而言,戏剧艺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戏剧是时间的艺术,戏剧的内容和剧情需要在时间的维度中展现,它在观众的心目中引起的不是瞬间的体验,而是动态的审美过程。一出戏的发展常常是有起有伏,有冷有热,时紧时松,忽高忽低,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也在不断变化,一切激烈的动荡,微妙的变化,和可以观赏的美妙的时刻,都在这个过程之中,欣赏者会从这些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动感中,得到强烈的美的享受,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从而构成对审美境界的一种深层培养。

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也叫“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悦志是指道德精神的高扬和奋进;悦神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通过“悦志悦神”培养一种自由超越的人生态度,使人很好地融入群体。促进社会不断走向文明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戏剧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它的天职是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如对自由、幸福的思考、追求与想象、对灵魂的慰藉,等等。戏剧要满足这一需求,就必然一方面要批判现实,另一方面用艺术“造”出另一个非现实的世界。于是它超越现实,放射出理想之光。好的戏剧艺术作品,其批判与超越的精神总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从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到近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现代曹禺、郭沫若、老舍的戏剧艺术作品,既能揭露现实中的苦难与虚伪,又能营造出一个超越于现实的体现着人性之美的世界,带给观众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使观众获得奋发向上之情,在精神境界的高扬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喜悦,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陶冶性情意味着艺术教育对人性的培养。戏剧艺术教育正是通过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品味、操作使个体性情得到净化和提升,摆脱社会的某种强制性束缚,形成自由超越的人生态度。悲剧的陶养性情作用体现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方面,表现为形成一种超然的豁达大度的态度,形成一种高尚的情操,达到灵魂的净化。而喜剧则有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无论是幽默的笑还是讽刺的笑,都是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精神的体现。因此有人预言未来的世界将是喜剧的世界。此外戏剧还为观众提供了种种宣泄、释放内心种种情感的机会。无论悲、喜、愤怒、昂扬,还是激越奋发、苦闷忧郁,都可以与戏剧中的种种场景、情节相交流,从而获得一种理想的释放和解脱,如释重负,哪怕只是短暂的梦幻般的释放,也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缓释、一种净化、一种调节,是人们面对纷繁现实能获得一份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戏剧艺术教育对审美情感构建的积极价值。

戏剧艺术的非审美教育功能是指戏剧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功能,即主要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表现功能等,非审美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受教者提高思想境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观,培养人文精神,对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首先,戏剧具有认识功能。“社会大舞台,舞台小社会”,戏剧是社会的缩影,也是人生的缩影。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是压缩精炼了的社会和人性。政治制度、司法程序、军事历史、社会趣闻,在情节中一一展现;贩夫走卒、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你方唱罢我登台,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表演,使观众闻其声,见其人,如临其境。这种真率的直观性和深切的感染力,是其他种类的艺术作品难以企及的。戏剧会使人们透过舞台这面聚光镜,深刻地认识形态各异的人生和由此建构的人类社会。

认识社会人生,首先要洞察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人类本性,以及这种本性在规定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人性的进化、人心的优化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一次选择都有前进与后退之分。戏剧作品恰能最充分地表现出这一选择过程,它总是把人物放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让他在两难境地中,做出何去何从的抉择,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展露他的人生价值观,从中显示出剧中人物人生目标的崇高与卑怯,行为动机的善与恶。奥尼尔的《天边外》,就是通过主人公罗伯特对大海与农庄的选择、对妻子露斯感情的变化,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这种追求的转化过程的表述,显示出他深邃的人性内蕴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戏剧艺术还能帮助人们透视社会心理。如果一个剧种在一个民族长期流传不衰,一种戏剧现象竟然铺展到了辽阔的空间之中,一位杰出的戏剧家在他的生前和死后都受到普遍的尊崇和爱戴,一出戏在漫长的历史时间内始终成为众多剧团的保留剧目……这一切,里面肯定有社会心理的缘由。社会心理随历史的发展而变更,与之不可分割的观众心理既被这种变更所带动,又会反过来作用于社会心理。因而戏剧流派的盛衰、观众心理的向背,都会透视出特定社会的特有社会心理。

其次,戏剧具有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包含对人生真谛的探讨,对社会观念的判断,以及在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启迪。中国是个道德氛围十分浓厚的国家,戏剧艺术家奉行“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观念,在剧目中大力彰显道德教化功能,以达到“高台教化”的目的。因而出现了一大批弘扬中华民族爱国、公忠、正义、诚信、持节、自强、勇毅、廉洁、勤俭等传统美德的优秀剧目。如宣扬正义、歌颂忠烈、抨击封建制度的社会悲剧和时事剧,以“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为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戏剧,以隐寓褒贬和垂戒来世为创作特点的历史剧,“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史诗剧,以颂扬“公忠”、“廉洁”等美德为主题特征的清宫戏,宣扬“有情人终成眷属”等婚姻道德观念的情爱剧,突破封建礼教思想禁锢、表现女性聪明才智的奇女戏,宣扬忠贞孝慈、勤俭惜物等道德观念的伦理剧,嘲笑人性缺点的风俗喜剧和批判社会丑恶的讽刺喜剧,表现刚直勇毅、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侠义戏等,这些剧目从总体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道德理想,其中虽也夹杂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如果剔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从中汲取有益的道德营养。同时,我们也会从西方戏剧,特别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戏剧中,汲取人文主义道德思想的进步成分,以启蒙和立人,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三,戏剧还具有表现功能。生活就像一场人生大戏,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在不同场合表现着自己。为人要真诚,切忌虚伪,但决不是说在生活中不需要掌握一定的“演技”,不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表现”。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们还需要不断地更新“演技”,不断地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而戏剧教育则独擅其长,它对语言表达、形体动作的训练,对规定情境中人物行动的要求,对人与人关系中相互冲突、较量、转化、和解过程的表现,对于受教者提高对人生环境的知解力和适应性,学会用适当的言行表现自己,都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现代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从戏剧中借用了一整套术语,除了“角色”外,还有“扮演”、“面具”、“脚本”、“背景”、“情境”、“即兴表演”,乃至“剧目”等等,以表述社会生活中的人类互动行为。美国戏剧家谢克纳还把戏剧表演学拓展为“人类表演学”,在纽约大学设立了“人类表演学系”,教育或训练学生掌握审美表演、社会表演、大众表演、仪式表演、游戏表演等表演性行为。并用这种方法培训医学、法律及管理的专业人士,教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表现自己。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大凡政治集会、庆典仪式、商贸洽谈、日常交流、娱乐场合乃至体育运动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表演色彩。戏剧艺术教育中的表现功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也会越来越突显出它的重要性。

“寓教于乐”是艺术教育的通则,表现在戏剧艺术教育中,就是寓非审美功能于审美功能之中,让受教育者在审美中接受非审美的教益,从而实现审美功能与非审美功能的融合统一。

作者:杨 戈

第四篇:论德语戏剧中拼贴的艺术手法

摘要:论述了拼贴的艺术手法在德语戏剧《Die Schlacht》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使得零散、异质的情节组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拼贴艺术效果。这不仅表现出前东德戏剧家海纳•米勒大胆创新的艺术主张,还引起了人们对德国法西斯统治,尤其是当时扭曲变形的人群关系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拼贴;大胆创新;零散化和片段化的趋向;多样的表达方式;冷静反思

海纳•米勒(Heiner Müller,19291995)是前东德享有世界声誉的戏剧家。在戏剧《Die Schlacht》(可译为“战役”或者“屠杀”)中,戏剧家通过将五个彼此迥异又相互联系的故事进行拼贴组合,展现出法西斯主义从上台统治直至倒台失败期间,德国各人群在纳粹思想的阴影下不同的行为表现和思想状况,尤其是对各个人群的扭曲心态和变态行为的揭露,从而对德国法西斯主义进行全面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

拼贴,原指将不同质地的材料碎片拼接和粘贴在一起的绘画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米勒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大胆创新,继承并发展了拼贴这一艺术手法,创作出如《任务》(1979)等一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同时也因其寓意深刻的情节以及形式多样的表达,而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在戏剧《Die Schlacht》中,拼贴的艺术手法可以具体表现为,在情节安排上的零散化和片段化的趋向,以及在叙述方式上的多种表现手法的交错运用这两项重要特征。

1在情节叙述上,缺乏中心事件和主要冲突,具有趋于零散化和片段化的特点

为了方便从剧本的情节方面对拼贴手法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分别介绍一下剧本五幕的主要内容:第一幕“Die Nacht der langen Messer”(“长刀之夜”),讲述了1933年国会纵火案的夜晚,共产党员A枪杀了为盖世太保逮捕后又释放的同志B。第二幕“Ich hatte einen Kameraden”(“我曾有一个同伴”)中,在寒冷的苏联战场上,三个士兵为了果腹,残忍杀害了自己的战友,并分食了死尸。第三幕“Kleinbürgerhochzeit”(“小市民的婚礼”)描写了丈夫在希特勒死后要全家人以死来向元首效忠,狠心枪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却在了结自己生命的时退缩。在第四幕“Fleischer und Frau”(“肉铺师傅和他的妻子”)中,兼任冲锋队队员的肉铺师傅枪杀了美国飞行员,陷入了极端的恐惧不安中,而他的妻子也在痛苦的挣扎中,最终将自己的丈夫杀死在河中。第五幕“Das Laken oder die unbefleckte Empfngnis”(“床单,或者贞洁的孕妇”)讲述了1945年的柏林,两女一男藏身于地下室,为了保全自己将随后到来的逃兵出卖,后又争夺苏联士兵留下的面包。

按照戏剧家米勒的创作思路,剧本中各个场之间要讲述不同的情节,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因此,他对传统戏剧的情节发展的模式进行了颠覆,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所提出的围绕一个中心事件严密的安排组织情节的要求(情节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是采用一种较松散的结构,将彼此没有严密逻辑联系的事件组合在一起,没有中心事件,更是缺乏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没有中心人物,也就缺乏了与人物针锋相对的主要戏剧冲突;而有的只是片段化的小故事和零散化的场景,从而达到尽可能多地同时提出许多问题,迫使观众进行选择和思考的创作目的,这就是戏剧家米勒所不断发展完善的拼贴剧的一个重要特征。

于是,剧本一方面打破了情节统一性的要求,将与法西斯统治及其对人际关系的毒害这些相关的片段化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猜疑和不信任,战争期间前线战士的分食战友,普通纳粹家庭追随希特勒杀害亲人,冲锋队队员枪杀美国飞行员又为自己妻子所杀,普通百姓躲避战火出卖逃兵争夺面包这些全无必然的逻辑联系的情节;另一方面也突破了情节完整性的限制。在剧本开端的部分并没有交代整个戏剧情节的起因,而是直截了当的进入事件的讲述;而对于结尾的部分,同样为读者留下了无所谓结局的结局,不似传统戏剧对于中心事件的结束和主要冲突的解决,而更表现为启发观众进行理性思考和无限联想。

故而,不同于传统戏剧的事件安排和情节结构,戏剧《Die Schlacht》在情节安排上,并没有表现一定中心人物、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而只是将那些有某些内在联系,但在情节因果发展上没有紧密联系的事件同时融合在一起,组成整体并搬上了舞台,并具体表现为拼贴手法的零碎与片段化。

2在表现方式上,在不同的幕或场之间,单独或交错使用多种表达手法

在第一幕中,戏剧家使用了散文式的语言和叙事性的手法,既交代了事情发展的经过,也充分反映出工人阶级内部的不团结,更进一步达到了戏剧的间离效果。

在第二幕中,戏剧家用极端夸张的表现手法,运用杀人和吃人的血腥表演,实现了强烈的感官效果与视觉冲击,也表现了人性阴暗丑陋的方面。

第三幕描写了丈夫在举枪自杀时,希特勒从画像中走出来,而后又在画像翻转后消失了。此处,滑稽可笑的因素与恐怖可怕的因素相结合,给观众留下了怪诞的深刻印象,也加深了观众对纳粹思想对小市民毒害的认识。

而在第四幕的五场中,戏剧家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比如:在第一场中,舞台提示中提到肉铺师傅换下工作服,穿上象征冲锋队队员的灰色制服,交代出其的双重身份;第二场中,用暗场的方式交代出冲锋队在森林里四处搜寻那个美国飞行员的场面;在第三场中,顾客们上肉铺恭喜肉铺师傅杀死了美国飞行员,一语双关地说要买美国人的“肉”;在第四场中,戏剧家用梦境的方式表现肉铺师傅杀死美国飞行员后的恐惧和矛盾的心理:人或畜的身体内部,森林里的血雨,降落伞上挂着的比真人还大的穿着星条旗的玩偶(象征着受了伤的美国飞行员),戴着公猪面具穿着冲锋队制服的人(象征着肉铺师傅自己);第五场中,妻子进行了一段相当长的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叙事性的独白,最后交代出苏联人来了,她为了保全自己在水中杀死了不会游泳的丈夫。在这一幕中,戏剧家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共同反映出纳粹统治下人际关系的变态畸形。

在第五幕中,戏剧家用精简的语言表现藏身地下室的人们间的对话,即语言作用的弱化,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演员表演,尤其是演员的肢体,表现出其自保的心理。而标题 “Die unbefleckte Empf?ngnis”更是极具讽刺的意味,因为老妇人假装是被枪杀的逃兵的母亲,从而骗得了苏联士兵的面包,所以被讥讽为“贞洁的孕妇”。

因而,在剧本创作中,戏剧家不仅在情节上将彼此没有因果联系的事件安排在一起,而且在各个事件的表现上更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了拼贴手法的异质性效果,从而形成了米勒拼贴剧创作方面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通过拼贴剧的表现方式,将大量异质的碎片拼凑和粘贴在一起,从而表现这个混乱无章的社会,这就是戏剧家米勒的戏剧主张。在剧本《Die Schlacht》中,戏剧家就是将五个有着关联但又无严密逻辑联系的事件,通过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表现,并运用零碎化和片段化的方式进行拼贴,从而反映出纳粹影响下的扭曲变形的人际关系这个共同主题,进一步体现出对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进行深刻的揭露和多方面的批判。

参考文献

[1]Müller, Heiner. Die Schlacht. Berlin: Henschelverlag, 1981.

[2]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罗芃,孙凤城,沈石岩.欧洲文学史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后欧洲文学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廖可兑.西欧戏剧史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作者:袁 洋

第五篇:戏剧表演艺术魅力的浅析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理论的特征和发展状况,并在实践中戏剧表演艺术在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戏剧;表演艺术;理论

戏剧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一个本质的属性,是观众和表演者之间的一个艺术纽带,也是表演艺术的一个缔造者。戏剧本身就是表演给观众来欣赏的,戏剧的好坏、成败都取决于观众对戏剧表演的认可程度,所以表演艺术在整个戏剧里起到了一个决定性地位。在戏剧表演艺术上演员的表演是将艺术作品完美展现的过程,其表演功力则决定着一部戏剧的优劣,这就不难看出表演艺术是整个戏剧活动的灵魂所在。在我国戏剧表演在众多表演者和创作者的不断研究和创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多元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表演观念也逐步发展出以写实为主流,将戏曲表演和多样化表演相互融合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成为我国继承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到现在,戏剧表演仍用其独特的魅力向我们描绘着艺术独特魅力。

一、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

戏剧的形成和发展最早起源于宗教祭祀中的歌舞活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这种宗教祭祀中的歌舞表演才逐步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中,直到公元前五世纪才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最早的戏剧首创者是古希腊的诗人埃斯库罗斯,他不光是诗人也是一位剧作家,他不仅确立了戏剧最初的结构形式,也形成了以人物对白为主的表演形式,成为最早戏剧表演的奠基人。在我国戏剧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到元朝逐步发展成熟,出现了以人物为表演形式的戏剧表演艺术,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戏剧艺术的发展过程里,表演艺术占主导地位,也综合了舞蹈、声乐、杂技、语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里面。不仅融合了戏剧作者、导演、演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集合了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来为观众展示一种艺术之美,与观众在心灵上达成一种沟通。而在这些多方面的要素里,表演艺术的理论表述现代最为重要。

二、戏剧表演艺术的特征

在戏剧表演上,其基本特征主要是演员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形象,不仅要立体、生动、多层面,也要在动作、语言、外形、思想等方面到达戏剧表演艺术,也要将情感融入在戏剧表演艺术上,真正为戏剧表演艺术的灵魂。

1、戏剧表演艺术的演员必须亲力亲为

在戏剧表演上,作为戏剧演员就要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每一次演出都要像第一次一样重新表演,每一次都要塑造不同的人物,这与艺术创造的电影表演有着很明显的区别,这就需要演员要“保持演出的青春”,也成为戏剧演员的重要遵循的一个要求,如何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戏剧演员在内心里,要将戏剧表演艺术深入内心,真正实现将戏曲表演艺术扎根内心的奉献精神。

2、戏剧表演艺术的演员在舞台上要将角色逐步呈现

戏剧表演艺术是在舞台上将空间性和时间性完美统一的一个结果,要将舞台人物形象直观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个过程要通过排练,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不断的揣摩的过程,在演出时观众的任何反馈都直接反映了演员的表演水平,所以演员的在演出中,缔造角色的过程和观众欣赏的过程的完全同步进行,当演员表演结束,观众的欣赏也就同时告终,每一次的演出都有不同的观众来欣赏,不同的观众也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可演员必须在每一场都要使得观众达到良好的剧场效果。所以戏剧演员必须要与观众进行间接或者直接的交流能力,在不同的剧场环境想,要适应不同的观众审美能力,根据观众的反映随时调整自己的表演,才能真的达到演出预计效果。

3、戏剧表演艺术的演员是艺术的创作者

在戏剧表演上,每一个表演的角色都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演员要在扮演的角色上不断的超越自我,达到体验和表现完美结合、敏感和控制完美结合、创作与生活完美结、演员与角色要完美结合,这样戏剧表演才能更好的深入人心。每个演员的创作个性不相同,即使扮演同一个角色,也会创作出不同的舞台人物形象,这样也就使得戏剧作品能长期的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不同的演员在认识、构思上对角色的认知不同,才使得观众在审美上获得不同的审美乐趣。戏剧演员在创作上都有各自的理解,也就形成了给咱表演特长,也是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在表演上也受到了限制,综合起来不难看出无论是本色演员还是性格演员,都形成了给咱的表演戏路,成为艺术的一个创作者。

三、戏剧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

戏剧表演艺术是整个戏剧艺术的核心,无论是以导演为中心的话剧,还是以唱功为主的戏曲,表演都无一例外的都起到了表演艺术的核心作用,如果说剧本是戏剧艺术的设计者,那表演就是将文字转变成立体艺术的缔造者。所以表演艺术不仅对艺术本身,也对整个艺术行为都有这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

1、戏剧表演艺术对角色的情感体验

对戏剧中角色的塑造的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表现,角色的立体、动态、多面、丰富,包括语言、动作、服饰、化妆、思想等都需要演员很好的把握。所以戏剧表演艺术的重点就是对角色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内容及其多样,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上,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作为戏剧表演艺术创作上也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只有深切的情感投入,认真的体验角色的内心,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角色,通过表演来感动观众,获得观众的情感共鸣,最终到达戏剧表演艺术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如梅兰芳大师在表演《霸王别姬》上,就将人物的情感融入表演中,使得剧中人物感染观众,成为我国戏剧中最经典的唱段。

2、戏剧表演艺术对舞台的表现

在戏剧表演上不光要通过表演将人物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还要通过语言、动作将人物内心展现在观众面前,戏剧的语言主要包括独白、对白、旁白、唱词等多种语言形式来表现戏剧人物的情感,特别是独白和潜台词都是塑造人物的主要载体。还可以通过在舞台表演的动作来展现人物内心,动作的心灵的体现,戏剧艺术又被称为动作语言艺术,所以动作的展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是形体动作还的心理动作,都能给观众传达一种表现情感,称为塑造人物的独特表现形式。

3、戏剧表演艺术的演员自我修养

戏剧表演艺术的基础就是戏剧演员的自我修养,不仅是戏剧表演艺术的保证,也是戏剧艺术的前提所在,所以戏剧演员一定要加强自我修养。自我修养主要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这两个方面,而文化修养主要是文学修养、历史修养,是一个演员的文化底蕴的体现。而艺术修养主要是以音乐修养、舞蹈修养、曲艺修养等多元化艺术的一个融合,只有将这些文化和艺术相互融合,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多元化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丽梅. 戈登·克雷论戏剧表演艺术[J]. 戏剧文学, 2007(07).

[2] 陈若梅. 戏剧表演艺术之我见[J]. 戏剧文学, 2004(10).

[3] 叶军玲.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特征——兼谈个人的表演体会[J]. 文化时空, 2003(12).

[4] 谭丕润. 戏剧表演思维特征初探[J]. 戏剧文学, 2003(01).

[5] 傅景川. 论戏剧评论与戏剧表演的相互关系——现当代西方戏剧论争聚焦之一[J]. 戏剧, 1999(04).

[6] 魏正元. 戏剧表演艺术的创新思维[J]. 戏剧之家, 1999(05).

[7] 祖存基. 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比较研究[J]. 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02).

[8] 李红石. 中西方戏剧表演体系之比较[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06).

[9] 孙惠柱. 试论戏剧表演的四种方法[J]. 文艺研究, 1984(05).

作者:张文河 魏峰

上一篇:消费行为论文下一篇: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