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会议讲话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农业会议讲话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认真总结2017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省直有关部门、部分中央驻豫单位应邀出席会议,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农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刚才,杨海蛟副厅长宣读了人社部、农业部《关于表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7位同志代表全省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上台领奖,洛阳、安阳等有关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会议还要组织讨论,进一步听取意见,交流经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準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改革创新、产能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实现了稳中向好、稳中有新,为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

五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5899万亩,新增产能150亿斤,达到1250亿斤。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94.64亿斤,同比增加5.38亿斤,是历史第二高产年;其中夏粮产量710.8亿斤,同比增加15.5亿斤,是历史最高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肉蛋菜果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预计油料产量650万吨,同比增长4.8%;蔬菜产量8300万吨,同比增长6.7%;水产品产量128.2万吨,与上年持平。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

省政府出台了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两个行动方案。“四优四化”开局良好,2017年夏收优质小麦实现产量、品质、效益三提升,秋播优质小麦840万亩,同比增长40%;发展优质花生1908.53万亩,同比增长12.8%;优质林果1259万亩,同比增长9.5%;调减玉米249.9万亩。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986家,实现年营业收入2.36万亿元、利润18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4.4%,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业三分天下有其一。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520个,销售收入约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半壁江山。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1家,其中国家级60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万个,带动从业人数34.3万。

(三)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高

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小麦、玉米品种选育水平名列全国前茅,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全省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2项,居全国前列;集成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示范技术136项,制定地方标准107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1%。农机装备更加优良,2017年全省农业机

械总动力达1.02亿千瓦,同比增加330万千瓦,大中型农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8%,提高1.7个百分点。“互联网+现代农业”有序推进,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上线。农业影响力持续提升,2017年农产品出口额达149.2亿元,同比增长16%。高水平承办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首届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第二十届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投洽会,组织参展中国国际农交会、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中部(长沙)农博会等展会,集中展示了我省现代农业新成就。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信阳茶叶、灵宝苹果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信阳毛尖入选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排名第二;正阳花生、新乡小麦、郑州黄河鲤鱼、南阳黄牛入选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发布了河南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

(四)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

持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37.7%,提高0.8个百分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5.6%,提高1.3个百分点。去年秋季秸秆禁烧首次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提高2个百分点。建设大中型农村沼气工程54处,超额完成我省民生十件实事确定的工作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3597个,同比增长21%。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41个、国家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县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到20个。南水北调水源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有效推进。

(五)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

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实测耕地面积11284.7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112.7%,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基本实现应发尽发,我省这项工作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我省呈报的工作报告上作批示给予肯定。省委、省政府出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农村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流转3853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8.6%。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总量达24.7万个,同比增长12.3%;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7万人,总数达到53.4万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第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全面完成,第二批6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试点进展顺利。农垦改革有序推进。积极贯彻新《农药管理条例》,努力对接赋予农业部门的新职能。

(六)产业扶贫工作实现新提升

认真编制落实《河南省“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协调投入中央及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7.9亿元,支持53个贫困县发展7大扶贫产业,覆盖153.2万贫困人口;在贫困县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76万个,其中参与带贫的主体达9864个,覆盖带动100.5万贫困人口。推介236个农业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实现贫困村农技服务全覆盖。农业系统涌现出一批扶贫典型,驻滑县北李庄村第一书记宋伟同志入选全国驻村第一书记标杆人物和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

(七)作风行风建设展现新气象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意识”。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开展“以案促改”,推动作风持续转变。扎实开展农业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创建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2个、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10个。持续推进“放管服”,取消行政职权9项、下放8项。坚持管行业必管行风,集中开展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监督治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通过督导检查,发现涉农负担问题311起,查纠涉农资金6957万元。积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实现了农业系统的安全稳定。

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19.18元,比上年增长8.7%,增长率比全国高出1.4个百分点,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的体会是:始终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令旗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始终抓好大事要事,引领改革发展;始终传承团结协作精神,依靠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机制,同心合力推进工作;始终贯彻从严从实要求,争创一流业绩。2017年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省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的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省农业厅,向关心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业科教工作者、农民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体现在: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持以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进一步创新丰富了习近平“三农”思想。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1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释放出了鲜明的重农强农信号,标志着我省“三农”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业发展也面临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强农带农作用发挥不充分;农业设施发展不平衡,现代装备技术发展不充分。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始终强化“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任务时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我们要始终强化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动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我们要始终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安全生产,抓好风险管控,科学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要始终强化公仆意识,增强科学观念,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以更加从严从实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担当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二、深入推进九项重点工作

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我们必须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的政治责任,持续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

一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产量和产能、增产与增收、生产和生态的关系,强化产能意识、增收意识和生态意识,树立大食物观安全理念,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条红线,坚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同向发力。

二要稳定口粮面积。重点是小麦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左右,水稻面积保持在9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保持在1200亿斤以上。要落实好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制、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护、粮食生产大县奖励等政策,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要持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深入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力争今年新建500万亩;已建好的要抓提升、抓管护,确保长久发挥稳产保粮的核心作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用好补贴政策,力争每3年深耕深松1遍;大力推广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提升基础地力。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带动推广节本、高产、高效技术。

(二)深入推进“四优四化”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四优四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品種占比不高;二是产销衔接不够紧密,产业链条短、稳定性差,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精深加工能力弱,精深加工产品仅占20%;四是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力。

一要强化示范带动。在发展优质小麦方面,去年秋播,我们安排8800万元建设22个示范县,每县建立10万亩示范区,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今年秋季要种植1200万亩,示范范围扩大到30个县,各试点市县要同步抓好本级示范区建设。要提前谋划秋播,结合粮食功能区划定,优先在高标准粮田内布局,逐县、逐乡、逐村落实面积、落实地块、落实品种。在发展优质花生方面,协调落实好花生示范县项目资金,今年要创建20个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优质花生示范县,带动全省发展优质花生2200万亩。重点抓好正阳等10个高油酸花生示范县建设。在发展优质果蔬方面,大力发展耐储运品种,着力提高设施化水平,稳定发展反季节蔬菜。以水果、蔬菜、茶叶为重点,创建3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10个瓜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打造20个优质果蔬示范县。

二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四优”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分类完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四优”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指导农民按标生产。在优质小麦示范区率先推行标准化,去年秋播的8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已全部上图入库,今年的1200万亩也要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加强与粮食等部门协作,继续推行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以贯彻落实《河南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为抓手,制定实施细则,加大对老旧果蔬设施的改造力度,引导发展高标准温室大棚,拉长蔬菜上市期,推动果蔬产品标准化生产。

三要做强“四优”产业。各级农业部门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并强化和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衔接,聚焦“四优四化”和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两个行动,进一步完善好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四优”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发展优质小麦为重点,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用粮企业、金融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优质专用小麦联合体,提高产销一体化程度;改造一批大型主食生产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力争将我省建成全國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规模最大的工业化主食加工及方便食品生产基地。以优质花生为重点,推进油料产业转型升级。建好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年处理5万吨以上的高油酸花生油加工项目,努力打造两到三个现代化花生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将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花生生产加工基地。以优质林果为重点,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优质果蔬、茶叶等优势产区建设,今年要发展优质林果1300万亩,重点支持果蔬产业集群发展和果蔬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产地冷链、储藏、烘干等设施设备,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林果基地。

四要深化产销对接。在全省范围内举办1次大型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和4场专题产销对接会。各地也要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提高“四优”产品订单率和履约率,实现优质优价。继续推动与大型粮油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把我省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采购基地。重点抓好与茅台集团、中粮集团、鲁花集团等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对接好企业需求,在息县、新蔡、邓州、唐河等地新建一批茅台专用有机小麦基地;在周口、新乡等地建设一批中粮专用优质强筋小麦基地;在周口、驻马店等地建设一批鲁花专用优质花生基地。同时,积极引导支持鹤壁淇花、开封富莱阁等省内加工企业建设一批原料基地。鼓励发展农产品直销,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为抓手,推进“四优”产品直接进批发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三)深入推进质量兴农

当前,我省农产品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农业品牌众多,但杂而不响。我们要开展好“农业质量年”活动,坚持产管并举,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我省农业由数量品种优势向质量品牌优势转变。

一要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首先是产出来的。抓好标准制修订,积极配合省质监局筹建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我省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规划,力争新制订小麦、花生、果蔬等50项地方标准。抓好标准化管理,各地要编制本地标准生产实施规程,从规范生产记录台账抓起,重点监督龙头企业、获证农产品生产企业落实“五有一追溯”要求,力争年内实现4000个以上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抓好标准宣传推广,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产品专项整治”“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让更多农业从业者了解标准、采用标准。

二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也是管出来的。健全监管机制,结合食品安全省建设,重点提升乡镇监管站功能,力争3年内实现村级协管员全覆盖;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在6月底前实现省级追溯平台试运行,各地也要加快建设本级追溯点,对接好省级平台,力争今年追溯示范点增加到500个。加强质量监测和抽查,构建完善从龙头企业到规模化种养基地,从常规区域到问题易发区域的例行监测和预警体系,强化水果、茶叶、水产等产品的专项监测、风险评估,今年监测样品要超过6000个,力争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加大“检打联动”执法力度,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农资打假巡防督查活动,强化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协作,加大对问题农资、不合格农产品处置力度,推动建立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全面深化质量安全县创建,今年所有县区都要开展创建工作,争取9个国家安全县和17个省级安全县挂牌,指导南阳、平顶山和商丘创建省级安全市,力争到2020年“菜篮子”大县全部达到国家安全县标准,所有县区达到省级安全县标准。

三要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研究出台我省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意见,各地也要制定实施方案。今年继续遴选发布河南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力争区域公用品牌达到40个,企业品牌达到9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达到270个。结合“三品一标”创品牌,引导重点项目向“三品一标”认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各地要制定完善奖补措施,力争今年“三品一标”认证增长10%以上。要着力加强证后监管,维护好品牌公信力。重点办好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投洽会,组织参加好中国国际农交会、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等展会,提升我省农业品牌影响力。

(四)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当前,我省农业过于依赖化肥农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具有标志性意义,我省有关贯彻落实意见也将出台,各地要抓好落实。

一要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重点是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抓好“控水、减肥、减药”,推动农业节本增效。控水方面,在旱区大力推广集雨补灌、蓄水保墒技术,在灌区实施水肥一体化集成模式示范,重点在长葛、汝州、渑池建设4700亩示范区。减肥方面,以精准施肥、调整化肥结构、转变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4大技术为抓手,确保农作物化肥用量年增长率降到0.8%以下。重点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产区推进精准施肥,在优质果蔬产区扩大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示范,支持开展统配统测统施等社会化服务,力争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减药方面,要推进精准施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重點建好25个国家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8个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3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27%以上。各地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扶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加大政府购买统防统治服务力度,力争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37%,农药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

二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好平顶山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推广“千头猪百亩田”农牧结合模式,适时组织现场观摩。推进果菜茶沼畜种养循环发展,创建认定30个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稻区建设国家级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10个,带动全省稻渔种养42万亩,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切实加强农膜生产使用新国标宣传,研究制定我省农膜新标准及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解决地膜回收治理缺标准问题。今年秸秆禁烧重点是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用好1.9万个“蓝天卫士”,实现人防技防高水平结合。各地要行使好《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赋予农业部门对焚烧秸秆的执法权,强化依法监管。推进秸秆“五料化”利用,继续抓好整县试点项目,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

三要推进农业环境治理和养护。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重点推进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开展清洁土壤行动,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并组织实施,建设好驻马店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在新乡和驻马店选取两个产粮大县开展试点。加强渔业资源养护,继续落实黄河、淮河、长江干支流3个月的禁渔制度,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

实现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出路在于科技。必须坚持科教兴农,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科技由主要推动高产向带动农业革命性突破、产业格局重大调整转变。

一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取新建西甜瓜、奶牛等10个产业技术体系,引导创新力量聚焦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开展协同攻关,力求在智慧农业等重要环节上实现新突破。突出“四优”发展,今年争取制定发布产业技术标准、规程29项,集成示范推广新成果25项。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支持企业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推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解决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谋划建立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提高成果转化应用效率。落实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充分发挥生物育种中心、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作用,抓好南繁基地建设,打造生物育种高地。积极开展商业化育种,加大对“秋乐”等企业扶持力度,提升种子企业竞争力。

二要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继续抓好中牟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加强103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乡镇)站规范化管理,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持续优化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推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服务常态化,对接服务好16个农业产业化集群、1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小农户实现科学种养。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建好216个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和274个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各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确保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不低于95%。

三要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进力度。3月中旬完成3.76万个益农信息社的建成运营和验收,到年底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益农信息社和1名村级信息员。推行“政府+运营商+服务商”模式,开展好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助力公益服务下行和农产品“触网”上行,实现农民进“一家门”办“百家事”。完善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接省电子政务平台和涉农部门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

四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河南农业大数据中心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互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园和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加快“二维码”等技术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的应用,开展智能节水灌溉、饲料精准投放等精准化、可视化作业。积极推进新郑“好想你”等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开发利用好测土配方施肥手机APP服务终端,率先在全省100个“四优”示范县开展服务。持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3%。建设好全省农机智能调度平台,探索农机定位耕种作业方式,抓好20个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建设。

(六)深入推进产业融合

目前,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总体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迫切需要构建新型工农关系、产业关系,推动农业多产业、多功能、多链条融合发展,实现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

一要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好一产和三产,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互联互融互通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建立优质项目库,在财政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力争今年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2.5,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覆盖率超过25%。强化龙头企业培育,突出做强肉制品,做优面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5大行业,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高的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五得利、克明面业等企业在2475个高标准粮田万亩方建设面制品加工基地,支持鲁花、金龙鱼等企业在优质花生产区建设食用油和花生食品加工基地,支持科尔沁牛业、焦作蒙牛、花花牛等企业在优质草畜主产区建设加工基地,实现就近生产、就地加工转化、就近供应。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利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贮藏窖、保鲜库和烘干设施,力争新增农产品初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用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在抓好17个试点县基础上,重点推广加工企业延伸型、新技术新业态渗透型等模式,采取竞争立项办法,新增一批整建制推进县。各试点市县要抓好项目落实,为后续全面推进树立可复制样板。

二要深化链条融合。重点是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各产业链条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引领,力争创建5个以上国家级先导区,优先将“四优”示范区、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益农信息社等布局在先导区,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以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融合发展联盟,重点培育速冻食品、猪、奶、牛、禽、果6大类产业化联合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发展壮大产业化集群为抓手,聚焦产业链条的核心环节、薄弱环节,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延链补链,上连原料基地、下联消费市场,形成产业链条闭环,推动从单一加工链条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带动,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N+农户”模式推动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带动小农户进入产业链、分享利益链,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三要深化农业多功能融合。推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编制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强化与金融部门对接,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采取多种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积极会同发改、财政、工信、旅游等有关部门,着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推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新建10个示范县和30家示范基地、企业,促进名特优农产品“线上”交易。着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以实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为抓手,积极创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大力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重点打造创意农业、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和农家乐,为农村聚人气聚财气。着力发展“生态+”新业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牧场、康养基地,打造农村生态宜居新空间。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园区、种养基地等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推动农村“双新双创”。

(七)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寶。目前,我省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好,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

一要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我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高质量做好扫尾工作,通过一村一策、建立台账等措施,加快解决遗留疑难问题。加快数据的质检、合库汇交等工作,尽早建成国家、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拓展确权登记成果在土地流转、“两区划定”、规模化经营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专题调研,着手研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措施。要贯彻好我省“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意见,探索和丰富具体路径和办法,积极承接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试点。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既要抓好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又要抓好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型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村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统筹兼顾,在培育新主体和扶持小农户上双向发力,重点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将各种政策、资金和金融、保险等要素往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发挥在产业兴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省农民合作社是新型经营主体的大头,要注重抓好分类指导和规范提升,推动开展联合与合作,增强带农帮农富农能力。

二要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试点任务落实,6个国家级试点,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年底完成所有试点任务;18个省级试点,年底要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界定等工作。全面铺开清产核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指出,这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也是面上改革的第一场硬仗,一定要下定决心做好,确保按期向中央交卷,到二十大时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亮点。这项工作上半年全省要整体启动,2019年7月底基本完成。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将清产核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成立工作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培训,全力以赴推进。要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这项工作要贯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全过程,重点是建立成员登记、股权登记和“三资”监管平台,实现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确权登记信息运用平台的互联互通。要着手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登记,这是农业部门的一项新任务。今后,每个村都要登记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赋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人主体和财政扶持资金的承载主体。

三要持续推进农垦改革。农业部门是牵头部门,要持续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到今年底基本完成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加快省属农场改革步伐,尽快出台黄泛区农场、正阳种猪场改革方案。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争取支持,确保在企业化改革、办社会职能改革、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落实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动做大做强农垦经济,未出台改革实施意见的市(县)要尽快出台。要层层分解任务,开展分级督导,对结果进行通报,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

四要持续推进农药管理体制改革。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把原来三个部门的职能全部交由农业部门负责,各地要承接好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督管理职能,尽快推动核定农药管理机构、职能和编制,确保有机构办事,有人管事。积极与同级财政部门沟通,确保将农药监督管理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要全面启动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各级农业部门要对照条例依法履行好各自职责。加强农药监管执法,实行跟踪监管,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农药安全生产,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依托中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加快提升覆盖全省农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八)深入推进载体建设

抓工作,关键要有抓手、有载体,各类“园”“区”建设就是农业部门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工作载体,必须努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16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好想你”等4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做好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导、监管等工作,与省财政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出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力争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验示范的排头兵。

二要抓好“两区”划定工作。根据国家安排,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任务分别为7580万亩、1000万亩。上半年,28个试点县要完成“两区”划定上图入库、建档立册,建立“两区”数字化地图和数据库,形成一张可查证、可监测的种植结构图;按照农业部要求,今年底,要基本完成水稻和小麦生产功能区划定,各地要充分用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现有成果资料,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面抓好划定工作,力争把“两区”建设成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

三要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重点建好信阳茶叶、灵宝苹果2个国家级特优区,指导落实建设规划纲要,突出地域、品牌、文化特色,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现代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打造信阳、灵宝特色优势产业。要聚焦中药材、食用菌、铁棍山药等特色鲜明、聚集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争取再创4个以上国家级特优区。同步启动省级特优区建设认定工作,争取今年认定4个。

四要抓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加大对平顶山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力度,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支持济源市、长葛市、清丰县、鹿邑县和黄泛区农场等创建国家试验示范区,打造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田。

五要抓好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1月30日,农业部已经正式批复我省建设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提出了“全国一流,世界领先”“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水平建成”的目标,这是全国首家。我们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积极协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地市,研究好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园区建设。要对照国际先进的标准、技术、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好产业园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政策,吸引国际国内大企业、大投资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向园区集中集聚,做强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将产业园打造成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国际競争新优势、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六要抓好“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落实《河南省农业对外合作发展规划》,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对外开放优势区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计划首批认定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各5家,作为推荐国家级备选项目,并给予资金补助,为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搭建试验、创新、服务平台。

(九)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我省今年要实现33个贫困县110万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产业扶贫的任务很重。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确保顺利完成扶贫任务。

一要政策优先。对接制定好农业产业扶贫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抓好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将中央和省级农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融合等资金项目优先向贫困县倾斜。要加大技术支持,将农业科研试验和农技推广示范基地优先往贫困县布局,实现贫困村“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科技服务全覆盖、常态化,让农业科技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帮着贫困户种出优质产品。优先建好管好贫困村的益农信息社,发挥好供需对接作用,推动贫困地区电商发展,让贫困户种植的产品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

二要聚焦“四优”。利用好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这个最大“致富点”,将各类“四优”示范县优先向贫困县布局,重点抓好贫困地区优质小麦、优质花生示范县建设,优先落实订单生产,推动粮油企业与贫困县签订购销合同,完善企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最大程度克服“种多、种少,买难、卖难”问题。充分调动企业和贫困户发展“四优”产业的积极性,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变“要我富”“要我带”为“我要富”“我要带”,提升产业带贫效果。

三要主体带动。充分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以折股量化到贫困户的方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贫困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整合合作社示范社、龙头企业评定等政策资源,重点向带贫作用大的主体倾斜。要推广新农直报平台,动态掌握新型主体生产经营状况,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扶贫作用明显的主体,解决担保难、融资贵、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继续抓好带贫模式的总结推广,新增1000例农业产业扶贫范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要招商助推。各地要抓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落实,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市场前景选准培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两个转型升级行动支持发展的产业,突出特色农产品产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加工产业等7大扶贫产业,充分利用各级招商平台、展会资源,吸引企业到贫困县贫困村办厂兴业。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将贫困户带入产业链条,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就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增值收益。

三、着力强化五项保障措施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工作保障,提高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能力水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强化廉政作风保障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作风”理念,持续巩固中央八项规定成果,继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新表现。要聚焦新时代农业领域的新特点,加大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跟踪问效,坚决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权力寻租,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要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农村“三乱”治理,选取群众反映强烈的一至两个突出领域开展专项治理,选取部分农民负担问题突出的地方实施重点监控,确保农民该得到的实惠一分也不能少,不该掏的钱一分也不能掏。要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结合业务工作和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等下沉一线,把准农业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二)强化人才保障

抓好工作落实关键在人。当前,我省农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重点加强“四支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农业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围绕20字好干部标准,着力增强干部八种执政本领,更加注重严管厚爱,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要在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潮中考察干部,在农业改革创新和攻坚克难中识别干部,在推进农业重点工作中凭实绩选用干部,切实把优秀农业管理干部选好用好。二要加快培育农业科技研发队伍。加强农科教协同,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转化人才、后备人才的完备支撑体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20类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多层次、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三要加快培育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立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我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办法,积极探索县以下专业技术人员“特岗特设”办法,大力开展农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用3年时间把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人员轮训一遍,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四要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队伍。重点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探索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举办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大赛。今年要培训职业农民20万人。

(三)强化资金保障

要加强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承接好中央财政“大专项+任务清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合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争取省财政支持,整合有关存量资金,争取扩大增量投入。各级农业部门也要争取当地财政加大投入,将各级财政资金管好用好发挥好作用。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进一步扩大信贷支持规模,创设适合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信贷产品,推动降低农业贷款成本;要会同财政等部门发挥好农业信贷投资担保公司的作用,重点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政银担保投”,合力创新融资担保和风险防控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要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在落实好国家现行农业保险政策的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保险等机构,围绕“四优四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大灾保险试点覆盖区域,力争实现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生产示范县高保障保险全覆盖;积极研究创新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等新产品,推动尽快开展小麦价格保险试点。要积极争取设立两个转型升级投资基金,通过资本纽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与合作,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条。

(四)强化安全保障

农业安全工作是稳中求进的稳压器,任何时候都大话说不得、责任松不得、手腕软不得。必须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总要求,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管控好潜在安全风险。要注重防范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加强与财政、气象等部门协调,通过政策、技术、预警、保险多管齐下、协同发力,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和突发性病虫灾害。要注重加强农机作业、渔业生产、沼气建设使用、农业试验实验等重点领域安全,深入排查隐患,堵塞监管漏洞,落实安全措施。要强化市场风险防范,一方面要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进口量与生产量动态关系,利用各类信息和研究成果,把握价格规律,降低价格风险;另一方面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对接合作,加大农业保险力度,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要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探寻农业领域信访规律,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稳妥处置信访事件。要落实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杜绝重大事项盲目决策。

(五)强化协同保障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要立足农业,放眼全局,聚力聚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当好参谋,发挥好农业部门职能作用。要主动加强与农办、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粮食等部門的沟通协作,将多方力量、各种资源要素向农业工作聚集;各级农业部门内部也要强化责任,加强协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充分发挥各类新型主体、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风好扬帆正当时。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省迈向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一年,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宋虎振

第2篇: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在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接上期)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挥农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加快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现代物流和社会化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垦区间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加快整合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不断提升农垦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发展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加快培育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业态,积极推动建立物流、冷链和电商联盟,重点扶持烘干、储藏、加工等关键环节,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尽快研究设立农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农垦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实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转型升级计划。努力实现追溯产品优质优价。继续推进中国农垦品牌建设。

三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农垦粮棉油糖高产高效模式示范提升、养殖业高产高效攻关工作。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农垦的科技创新、技术集成、转化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农垦种业的基础优势,整合垦区内外资源,推动成立农垦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发展农用航空,建设标准化机务区,提升农机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机械化。瞄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最前沿,加快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开展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

(二)扩大国内外农业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农垦的改革发展决不能固步自封、自我封闭。农垦的联合联盟联营也不应仅仅局限在农垦内部,必须积极开展垦区内外、境内外农业合作,在更大范围发挥农垦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一是大力推进垦地合作共建。深入开展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行动,通过以点带面、窗口展示,全面展示先进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示范带动核心区。引导农垦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垦地合作,促进区域内农业资源的整合聚集,让农垦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力量辐射周边农村。加快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技术承包、加入农机合作社等新模式,建立健全农场和地方农户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增强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广度和参与深度。

二是稳步推进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农垦在农业“走出去”方面具有组织、科技和产业优势,在建立海外农业生产基地、与海外涉农企业合作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要进一步明确农垦农业“走出去”的目标区域、重点国家和重点产业,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抓好粮食、天然橡胶、乳制品等农垦优势主导产业“走出去”,巩固和扩大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和运销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农垦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积极“走出去”建设一批有市场、可持续的境外农业合作开发项目,稳步推进海外优质农业企业并购整合,加快农垦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进程。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农垦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也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继续实施农垦危房改造,加强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基本服务功能,提升垦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分类推进农场小城镇发展。对远离中心城镇的国有农场,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新社区管理,增强对经济活动和人口转移的吸引力,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对毗邻城镇的国有农场,要加大区域资源共享共建,防止互相隔离和重复建设,推动垦地城镇融合发展。不管是哪类农场,都要推动将其纳入地方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地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实现农场城镇建设真正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

二是加强薄弱地区农场建设。边境农场要坚持屯垦戍边和开放开发并重的发展战略,做强特色农产品、边境贸易、旅游等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条件,增强稳边固疆能力。贫困农场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尽快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生态脆弱区农场要统筹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生态屏障体系,强化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功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区。

这里要重点强调下农垦的扶贫开发工作。最近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最大的短板。目前,全国农垦还有超过六分之一的国有农场属于贫困农场。我们不能带着贫困农场和贫困人口进入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加快贫困农场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垦区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含糊和懈怠。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调动各方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增强贫困农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齐心协力打赢农垦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

三是推动农垦社会保障政策落实。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落实农垦企业及其职工按时足额缴费义务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争取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垦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支持落实好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由于国有农场职工的社保缴费主要依靠农业收入来承担,农场职工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上涨,中央文件提出允许实行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参保缴费办法,这是在充分考虑农垦国有农场发展水平、农垦企业及职工缴费能力、农业生产特点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措施。各地要努力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在尊重职工意愿基础上,探索采取切实可行的路径,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四、抓住机遇,努力形成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必须下大力气落实政策,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发展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垦区要把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贯彻文件精神来展开;垦区主要领导要负总责,要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不折不扣组织落实好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要尽快制定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和监督各项政策贯彻实施,切实履行好行业指导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等职责。明年,我部将对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三次督导检查,并将改革发展情况向中央报告。各垦区也要对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自查和督查,特别是要加强对改革进程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全面跟踪指导,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强化协调推动。各垦区农垦主管部门要尽快向所在省(区、市)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农垦改革发展问题,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党委和政府名义制定下发本省(区、市)农垦改革发展意见;要切实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沟通协商,调动各方面支持和参与农垦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积极协调发改、财政、国土、人社等部门,牵头负责各自职责范围的政策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确保政策落实。这次中央对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不仅在财政补助、基建投资、土地管理等方面有一揽子政策,而且要求规划同步实施、政策全面覆盖。各垦区要把推动政策落实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加以落实;要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抓紧制定支持垦区改革发展的具体政策落实方案,细化操作办法,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要逐条逐项梳理已经确定的政策,每一条、每一项政策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和具体的责任人,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四是鼓励探索创新。农垦改革既要全面推开,也要试点先行。既要有综合性的示范,也要有专项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发展进程。各垦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全面深化农垦改革的综合示范,积极开展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改组组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国有农用地抵押担保等专项改革试点;重大问题要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探索办法、逐步推开,确保农垦改革发展沿着既定轨道稳步向前推进;要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护和激发基层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找准自身的改革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各垦区功能清晰、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是加大宣传引导。各垦区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既要多干工作、干好工作,也要多做宣传、做好宣传,牢牢把握农垦改革发展的话语权;要充分调动系统内外资源,全面系统地开展农垦改革发展政策培训和解读;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的精神内涵,提高全社会对农垦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形成有利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努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激发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展现农垦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农垦的改革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农垦人的自身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农垦干部职工队伍十分重要和紧迫。各垦区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要始终坚持“三严三实”,加强思想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要大力弘扬农垦的优良传统,增强主人翁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用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

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号令已经发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农垦事业发展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文结束)

(省农垦局 供稿)

第3篇:省农委副主任于强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今后尤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鼓足干劲,奋发有为,扎实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

与会同志现场参观了敦化市6个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刚才延边州、敦化市、洮南市、四平市铁东区和农安县的陈家店村分别作了经验介绍。通过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我们不但看到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了信心,鼓舞了斗志,同时还总结推广了先进典型,树立了新农村建设标杆,明确了努力方向。各地要认真学习、积极借鉴,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三化”统筹战略,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统领,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两大重点,强化领导、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强力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2010年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新农村建设步入了大规模、高水平建设轨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以下七个显著特点:

一是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省级50多名领导分县(市、区)包片抓联系点,各市(州)和县(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了高度摆位、高位谋划,各乡(镇)和村干部全力以赴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领导共抓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

二是共建氛围越来越浓。全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市带县、城帮乡的推进机制,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措施,形成了军民共建、村企合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帮扶制度,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合力越来越强,促进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初步构建了新型的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是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三年时间,全省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31.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投入16.1亿元,占12.2%;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投入5.6亿元,占4.3%;整合项目资金47.5亿元,占36%;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1.1亿元,占0.1%;村集体和农民投入61.6亿元,占46.7。农民投工投劳累计达到151.79万个。较好地解决了资金投入的瓶颈问题。

四是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全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不仅农村各个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而且还加大了农村民生改善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建了一批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围墙大门、村部广场、垃圾排水、绿化美化亮化等建设也成为了新的亮点。

五是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示范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样板村群,实行了整县、整乡镇、整村改造提升村容屯貌,全省新农村建设呈现出递次推进、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特点。到2012年末,全省1000个示范村,创建标兵村350个左右,先进村400个左右,占示范村总数的75%。以市(州)为单位,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样板村群28个。

六是建设方式越来越灵活。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生态移民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形成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全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坚持以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郊区“三线一环”为重点部位,以整修农村道路、修建排水沟、新建院墙大门、搞好绿化美化亮化为着力点,建立起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初步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状况。

七是项目管理越来越规范。省政府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到对各市(州)政府绩效管理范畴,省财政强化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省新农村办加强了项目村申报、乡镇把关和省、市、县三级审核,省专项资金委员会审查审批的工作程序,并建立了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分级分类管理、公开公示、招投标、预决算、工程监理、进度和质量检查、竣工验收、建后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安全使用,项目管理科学规范。

以上七点,既是我们取得的主要成绩,也是我们多年探索的工作思路,积累的经验,各地一定要认真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在此,我代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工作在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新农村办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省正处在统筹城乡和推进四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处在改革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处在加速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攻坚时期,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动摇,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双轮驱动、协调推进;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为强化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改善农村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要乘势快上,努力把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做大做强;新一轮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大力发展规模、效益、特色、安全、生态、智慧型农业,大力推进家庭农场、大户、联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大力推广高光效等重大农业增产技术,新农村示范点应该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典型代表,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最活跃、最积极的促进因素。同时,也应该看到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了,小康的进程就缩短了,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和积极有利因素,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标准的层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明确重点任务要求,努力做好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以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实施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一批示范作用强、辐射带动作用大、引领推动作用好的标兵村和样板村,实行集群发展、连片提升、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收入有新突破、基础设施有新加强、社会事业有新改善、党的建设有新进展、精神文明有新提高、社会和谐有新进步,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开创新局面。重点工作任务有五项:

(一)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围绕强化示范村产业支撑:一是发展专业化生产。按照“一村一品”、“一屯一特”的要求,加快推进示范村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棚膜蔬菜园区、畜禽养殖小区、特产业种养殖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商贸工业区等建设,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时,要强化劳务输出,做大区域劳务经济。二是推进规模经营。充分发挥示范村干部能力强、农民群众思想活跃的特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集约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大户和联户经营,发挥统一经营的优势,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大力推广高光效、膜下滴灌等增产增效明显的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挖掘规模经营效益,增加示范村农民收入。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林业、草原、水面、矿产、企业等资源,加强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通过实施开源节流等综合措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新农村建设投入能力。要加大对薄弱村和落后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扶持,注入动力,增加活力。

(二)加强农村民生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民生建设,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重点围绕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桥涵、排水排污、安全饮水、清洁能源、村部和休闲广场、卫生厕所、垃圾集中处理、标准化养殖小区、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屯要科学布局和改造提升,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第二,社会事业建设方面。示范村社会事业建设要先行一步,成为改善农村民生的样板。紧紧围绕示范村综合建设,进一步加强校舍建设、校车安全保障、适龄儿童学前教育,搞好农村创业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示范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村卫生所就医、新型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服务保障。抓好农村低保、五保户统一供养和农民养老保险,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切实加强村部、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休闲健身文化广场等基础建设,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三)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创建环境优美的魅力乡村。一是抓好农村环境清洁。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以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卫生死角和消灭老鼠、蟑螂、蚊子、苍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和环卫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二是抓好人畜分离。要科学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实施“退户入区”工程,引导牲畜、家禽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集中饲养、标准化饲养发展。开展畜禽粪尿综合治理,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减排能力。三是抓好围墙大门改造。按照统一规划、整齐美观的原则,对村屯内围墙大门实施统一改造,修建铁大门,修建砖墙、水泥墙面、水泥柱栏杆、铁栅栏,有条件的可建设生态榆树墙,绿篱围墙等。四是抓好小流域治理。村屯内的小流域和流经的河流,沟和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河道清理干净,河岸上边要绿化美化,铺好人行道。五是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村里要建设垃圾集中堆放点,乡里要配置转运车,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六是抓好绿化美化。充分利用“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活动的有效载体,推进道路两侧及村屯四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巷道两侧及庭院前后有序种植花、草和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同时,要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态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科学化储粮仓、土地整治等项目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创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环保、文明向上”的魅力乡村。

(四)不断增强建设合力,加大新农村投入力度。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必须聚集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关。要明确落实帮扶责任,继续落实好全省1000名领导、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的要求,对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 “造血”功能。要加大各级财政专项投入力度,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实行打捆使用,集中向示范村投入。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体系,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强化目标、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强化新农村建设考核评比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各级新农村办要紧密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解决“四风一顽症”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精神,履行职责、尽职尽责、竭尽全力做好各项作风改变工作。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坚持求真务实、勇于负责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经常深入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衡量标准,把群众得实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做到心中装着群众,肩上扛起责任。

三、全面抓好当前工作,巩固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果

新农村建设社会关注程度高,涉及到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村民生改善,必须引起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的高度重视。我们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全年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加快项目建设。今年第二批示范村项目建设,不仅要求所有的项目在年底之前全面竣工,达到规定的建设规模,而且还必须注重项目质量,充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今年省政府绩效考核、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都要求必须在年内实现3个100%,即100%完成项目建设,100%项目验收合格,100%项目资金兑现到位。现在距离年底有效施工时间只有3个多月,因此,各地务必下大力量,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今年项目不留尾巴,全面竣工,全部验收合格。为此,省里提出如下要求:凡是今年确定的建设项目必须在11月底前完工,各地要搞好全年项目验收工作,按照省规定的项目绩效管理的要求,形成专门的绩效报告报省;同时,要求所有的建设项目,不准有不开工的,不准有当年不完成的,不准出现项目调整的,不准出现质量不合格的,这“四不准”是铁的纪律,必须严格要求,贯彻执行,要求落实到示范村和具体项目上,责任落实到人。

(二)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省政府绩效考核要求每个市(州)设立专项资金100万元以上,长白山管委会50万元以上,这一点要认真落实,不能打折扣,其他的从示范村项目建设情况、万村环境整治情况和工作组织推动方面来考核。省财政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具体分为两个层次,县(市)负责示范村项目绩效管理、省里负责县(市)绩效管理。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绩效管理工作组,指定专门人员,统筹做好新农村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二是健全工作制度。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与项目管理、检查督查、专项资金管理、示范村分级分类、政务公开等业务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绩效数据采集、跟踪检查、考核验收、分析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规定和政策,实现绩效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把握程序标准。绩效管理在定性基础上更加注重定量分析、数据分析以及工作反馈,必须坚持工作程序和执行标准,工作一步跟着一步,环环相扣。四是提供充足材料。县(市、区)要提供7个方面的材料,包括绩效报告、整体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验收及绩效评价表、评价报告、佐证材料、相关会议记录等,亦要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村要提供9个方面的材料,包括示范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决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通过的建设项目会议记录;各种公示材料;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预算;招投标手续(包括招标书、投标书)、合同或协议;项目决算表;项目建设图片影像资料;验收报告,村级验收单;收支票据等复印件。年底前,县(市、区)和示范村要备齐上述材料。五是强化工作整改。市、县年度绩效考核后都要提出整改意见,凡是整改不到位或不进行整改的,省里将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实施惩罚措施。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监管越来越严格,管理越来越规范,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加强管理入手,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项目建设规范运行。一是健全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项目进度和质量检查制度、项目验收制度、项目建后管理制度等。凡是需要进行招投标的项目必须招投标。要按照相关规定,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完善项目相关手续,确保各项制度完善,发挥制度约束、促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二是规范管理。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不准挪作他用,更不准将专项资金转化为工作经费、职工福利等;在项目建设上,既要注重工程进度,更要注重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在建设主导上,要坚持以农民和村两委为主,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提供支持和帮扶,但不准插手干预工程和项目建设。三是监管到位。各地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分级分类管理意见的要求,对示范村专项资金和项目监管必须做到100%到位,不能有任何的纰漏和打折扣的地方。希望各级新农村办要切实承担起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责任,保证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万无一失。

(四)平稳推进大型秸秆气化站和太阳能路灯建设。近年来,全省建设了一批大型秸秆气化站和太阳能路灯项目,不仅节约能源,而且方便实用,有效地保证了农村高品质的用能需求,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如人意的问题,要引起重视。一是抓好大型秸秆气化站管理和建设。无论是续建项目,还是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年底前必须完成;需要进一步改造的,年底前要完成改造;需要进行检修和整改的,年底前完成检修和整改。新建项目购置的设备要走政府采购程序。要全面落实安全运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深入排查安全隐患,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及时检修和维护设备和管道,发现问题立即排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推进大型秸秆气化站的健康、正常运行,切实发挥投资效益,防止出现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问题。要求所有的大型秸秆气化站,在明年6月1日前必须全部投入运行。二是抓好路灯项目建设。有关市县两级新农村办公室要积极督促、组织或带领示范村搞好路灯项目考察,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正规厂家、合格产品,严把质量关、价格关,切实履行好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确保路灯项目实施平稳有序向前推进。

(五)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省里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已经做出了全面安排,下发了文件,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各地要抓好落实。当务之急是请各位领导、有关帮扶部门和单位到帮扶点进行对接,落实资金项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帮扶工作不削弱、不流于形式,收到比以往更大的成效。

(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当前,我省已经进入了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互为支撑、双轮驱动的新阶段,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面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调查研究,着力破解难题。比如: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共进、双轮驱动;如何有效集聚农村人口建立社区化管理模式;如何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推进规模经营和集成应用重大农业技术;如何利用现有“三资”条件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等等。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们要深入思考,加以提炼,取得成果,指导工作。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级新农村办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努力作为,积极作为,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骨干力量,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务求实效,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大好形势,为实现科学发展,振兴吉林,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贡献。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4篇:农业农村会议讲话

同志们:

全县XX年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总结表彰大会刚刚结束,县委、政府紧接着召开全县XX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及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全面部署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县委、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汇报,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春节前就着手筹办会议,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刚才,会议表彰奖励了XX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签订了《XX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农业科技局等6个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XX年,是全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很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面对持续干旱、农资涨价、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06亿元,增长12%;农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增长17.5%。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4.8万亩,总产达到21万吨。以旱作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劳务产业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完成春秋覆膜10万亩;克服资金短缺、水源不足等诸多困难,初步建成了以石狮庙儿岭、麻疙瘩和王团南北村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全年新增日光温室3500亩、大中拱棚3100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5万亩;采劝建园区,扩规模,育品牌”的办法,大力培植以肉牛、滩羊和清真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建成八方全民创业等5个养殖园区,全县新建棚圈12万平方米、“三贮一化”池9.13万立方米,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7.5万头和120万只;妥善处理“定边事件”,规范劳务产业发展,全年劳务输出7.5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8亿元。

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好转。以生态移民、农田水利、能源建设、道路建设为抓手,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国补资金未及时到位、建材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奋力推进自治区批复的8个移民项目区建设,建成生态移民房8715套,实现搬迁定居2710户12922人。发动干部群众集中投工投劳,全面开展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取得历史性突破。共完成畦田建设14.8万亩,兴修“三田”4.1万亩,清淤维修渠道440公里,整修农路955公里、林带561.4公里,整治高速公路两侧荒地5000亩,荣获吴忠市综合评比第三名、自治区“黄河杯”竞赛二等奖。新建沼气池2517座,示范推广太阳灶5000台。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15.5公里。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重视做好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信息化等工作。“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扶持建立农村文化示范室(点)23个,组建农民艺术团队6个。改扩建王团等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8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18%,报销费用超过1000万元。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12.32‰。为71个盲点村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2334套,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农村信息化服务站131个,农村信息化工程走在全区前列。

四是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在自身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

第5篇: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年3月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年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等一会,市政协副主席、县委卢林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国发2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步伐加快、效益提高、基础夯实、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农业总产值25.85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量达23.3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10.1亿元,同比增长14.8%;肉类总产量4.2万吨,同步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6元,同比增长18.1%。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12个“十带百园”示范基地、17个“3321”工程高效示范园以及3000户“三万”农业示范工程建设。招商引进农牧项目33个,引进资金10.29亿元,落地金额3.15亿元。完成蔬菜种植46.2万亩(其中:辣椒18.2万亩),中药材种植11.14万亩,新增茶叶种植4万亩、精品果林2万亩、人工草场及天然草场改造8.1万亩,新建桑园面积3.5万亩,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从60:40提升到48:52。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0个。二是农经品牌建设取得实效。琼芳食品有限公司、馨原食品厂和海马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获国家QS认证,海马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九洞天茶叶获贵州省著名商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方天麻通过了原产地保护认证。天麻酒、天麻颗粒、天麻胶囊等系列产品、“天椒”牌辣椒系列产品、琼芳牌“香”字辣椒系列产品进入省内外市场。三是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2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 减少贫困人口8.06万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造血式”产业扶贫机制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输血式”救济救助制度“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扶贫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四是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实现全部乡镇通油路和建制村通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零”的突破。新增解决20.0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岔河水库灌溉工程完成投资9180万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1.8%,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5.17万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惠及11.93万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45%。新增城镇就业1.4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6万人。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的、群众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农业农村工作,难点也在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涉农部门工作担子很重、压力很大。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同志明确要求,要将农业农村工作放在我省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把握,放在“四化”同步的大战略下来认识和把握,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机遇下来认识和把握,跳出“三农”看“三农”、抓“三农”。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突出抓好“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休闲农业园”两个重点,突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品牌创建”三个难点,创新“目标考核机制、资金整合机制、土地流转机制、产业化运行机制”等四项机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招商引资、科技兴粮、农业综合执法、农村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推动科学发展、同步建成小康,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机遇方面:一是中央、省、市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实施必将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优先支持毕节试验区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特别是《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为我们大力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持、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三是随着园区建设的有序推进、农业企业的引进入驻和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给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挑战方面:我县农业发展还属于粗放型,“四化同步”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仍然

是农业现代化。具体讲,还存在“三低”、“三落后”问题,“三低”就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三落后”就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发展水平落后、农民思想观念和科技意识落后。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的各项指标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判断准、存

在的问题分析透,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工作中形成合力、创新中谋求发展、实践中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紧扣同步建成小康任务抓好**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编规划、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以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抓项目建设、重科技应用、促资源开发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加快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总体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以上,确保达到6006元;净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万人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肉类产量达到4.7万吨,畜牧总产值增长10%以上;粮经种植比例力争调整到40:60;启动建设建立高效农业园区2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2个,初步建成9个特色产业综合示范带、25个“3321”工程高效示范园、3000户示范户;森林覆盖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一)扎实抓好粮食安全,着力保障粮食生产增产增效。**年,要确保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2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一是要在保住良田好土上下功夫。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不占或少占耕地,多向荒山荒坡要地,切实把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为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在提高粮食单产上下功夫。深入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工程,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依靠科技攻单产、增总产,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今年,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脱毒马铃薯覆盖率要达到70%以上。三是要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耕地质量建设、中低产田土改造、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有效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不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支持政策和制度,延长各类设施使用年限,确保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高土地产出率。四是要在探索创新种粮模式上下功夫。鼓励和扶持种粮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粮食加工流通企业等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种植,提高山地农机作业水平和土地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粮食产量。

(二)扎实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要抓好示范基地建设。要根据已经制订的特色农业规划,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品牌化定位、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着力抓好优质烟叶基地、蔬菜基地、茶叶基地、优质核桃基地、精品果业基地、中药材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年,全县要确保完成烤烟种植18.5万亩、收购烟叶42.5万担;蔬菜种植49.6万亩,其中辣椒19万亩,新建500亩以上的连片蔬菜标准化基地9个,1000亩以上的连片辣椒标准化基地16个;新增茶叶种植面积4万亩,新建0.1万亩以上的连片标准化茶叶基地8个,连片0.3万亩以上3个,连片0.5万亩以上1个,新建茶叶加工厂3个,建苗圃育苗基地1200亩;新增精品果林面积2万亩,建500亩以上的连片标准化基地8个;核桃种植突破14万亩、中药材种植突破20万亩。二要抓好龙头企业培育。要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结合我县几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本土企业,积极招商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在产品终端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产品深加工、精包装、细分拣、耐贮快运等环节的问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年,全县要培养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招商引进农业企业5家,带动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链条完整、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订单农业覆盖面要达到40%以上,辐射带动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比重超过60%,农民从产业化经营获得收入占全部收入的35%以上。三要抓好名优品牌建设。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大力支持和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把争创名牌产品作为拓展市场的重要措施,努力营造品牌兴业的氛围;组织动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举办的各种展览会、展销会、推介会,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商标注册申请力度,加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培育力度,力争率先在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上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品牌,努力提高农产品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四要抓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把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推进设施农业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推动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年,要大力推进大方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大方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大方生态畜牧产业园、大方蛋鸡产业示范园、大方肉鹅养殖产业园5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三)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一是在公路建设上,要加快推进通村、通组公路、断头路、经济路和旅游路建设,完成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尽快逐步改变我县农村公路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二是在水利建设上,要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提高灌溉保障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水利问题,完成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抓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实施。三是在生态建设上,要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封山育林、土地整理等项目,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四是在电网改造上,要加大力度抓好农村电网改造,让安全、可靠、价廉的农网电惠及全县农民群众。各乡镇要密切配合供电部门抓好此项工作,确保顺利推进。五是在农机装备上,要用活用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先进农机具的示范推广。积极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逐步形成配套齐全、服务有力、运行规范的农机服务组织。

(四)扎实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着力推进民生优先发展。一是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差别化扶贫和社会化扶贫,积极实施产业化扶贫、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深入推进党建扶贫和机关干部驻村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切实改善民生。要做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到县内重点项目建设上来,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进一步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村农家乐等经济实体,开展多种经营。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要鼓励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就读职业学校,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确保城乡医疗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力度,稳定和降低农村生育水平。要抓好农村低保工作,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要稳定和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各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五)扎实抓好各项改革,着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一是深入推进土地流转经营。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推进土地流转的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承包农户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鼓励开展“互换并地”政策,减少农户耕作地块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改革,统筹抓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民房屋使用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登记确权发证工作,让农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物权和经营权。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诚信农民创建活动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动力,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支农投入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和扶持各类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各类合作社在产、供、销环节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今年农业农村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扣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满腔热情,认认真真谋划,逐项逐件抓实。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从工作安排、资金投入、物资分配、干部配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把“三农”投入、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等作为乡镇主要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考核机制。要加强督促检查,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执行落实不走样、农民实惠不缩水。

二是要细化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部门要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认真研究,理清思路,及时部署,切实把农业农村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逐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形成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知识培训,提升广大干部谋“三农”、促“三农”的能力水平,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行动上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群众关心关注、农民直接受益的实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谋划布局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协调,全面抓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一是扎实抓好春耕备耕。要组织农技人员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墒情、虫情,开展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农作物越冬管理方面的各类技术问题;统筹安排好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调运及供应工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扎实抓好森林防火。要对重点区域、敏感时段、高危人员和林区进行严格管控,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群防群治意识。三是扎实抓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要按照“预防为主、防疫先行、防检结合、依法防疫”的原则,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四是扎实抓好烤烟生产。要紧紧围绕全县烟叶收购目标任务,强化措施,加强调度,千方百计确保任务完成。

同志们,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工作斗志、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创新实践,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成富裕和谐美丽新大方、推动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6篇: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刚才,县政府范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县委农工部、水利局、民政局、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分别作了发言。范县长对过去五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今年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作了很好的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结合乡镇、部门的实

际,认真抓好落实。各部门的发言,站在业务主管部门的角度,对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作了安排,请大家一并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要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过去五年,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讲、综合实力看,还是城乡面貌、群众生活的改变,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真正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这些成果的取得,取决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家到市赴省进行项目跑办争取,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的工作,迎得了上级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有了很大的跨越。但由于我们自然条件的限制,基础较差、底子比较薄,坐下来冷静的一分析,从经济总量看,从发展的质量看,我们都还是粗放型的。我们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财政收支矛盾还十分突出,2010年我们的县本级财政收入才4300万元,仅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二十分之一,特别是农业农村基础还十分薄弱,贫困人口多、群众增收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说到底,我们近年来取得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争取各级的项目支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经济”。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来讲,农业农村这块占到了县域经济总量的绝大比重,如果这一块跟不上,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扯了“后腿”,那么要总量、要速度就很难。所以说,我们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和最大潜力仍然在农村、仍然在农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全县发展的形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权重,站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高度,抢抓新一轮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和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二要抓实抓牢事关大局的一些重点问题。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刚才范县长已经讲的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在这里,我着重就几个具体问题作以强调。一是要抓紧完善农口“十二五”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的“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尽快完善好本地本部门“十二五”规划中的涉农工作规划。在规划的完善工作中,各涉农部门要于近期到市赴省进行一次汇报,一定要把国家和省市的投资方向掌握准,结合县上的工作实际,完善好相关规划,既要宏观,又要在微观上便于实施和操作,特别是一些关系今后发展的指标问题,要站在有利于岚皋长远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发展的需要和中省项目安排的需要,算好数字帐、算好系数评估帐,真正做到科学准确。二是要强化涉农项目的策划包装和跑办争取。今后,农业农村稳步突破发展的关键仍然将是项目的争取。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现在中省涉农项目逐年增多的有利机遇,从现在起,就要多方灵通信息,认真研究政策,掌握好中省的投资方向,着手策划包装申报一批涉农项目,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争取各级给我们更大的支持。农口部门在项目策划包装时,要建立项目编报会商制度,互通情况,从便于连片治理和区域开发的角度出发,在项目策划时就进行整合捆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同时,要把项目实施好、管理好,只有这样,加快发展才有基础和条件。三是要高度重视业务考核。各涉农部门始终要把省市的相关考核指标牢牢抓在手上,从年初就要开始上手,制定出过硬的工作措施,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自身的工作实际,充分挖掘和培育工作亮点,创出特色,起到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四是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加强调研论证,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尽快制定出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加快制定基础建设、城镇建设、产业建设、土地利用等一系列子规划。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要立足各自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个目标和县上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三大工程”,去谋划和落实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城关、花里两个试点镇,要有硬措施,尽快见成效、出经验,便于在全县推广。

三要制定过硬的措施保证完成各项任务。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业务主管部门,会后要迅速的将今年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逐一落实牵头领?和包抓人员,切实将工作责

任层层夯实。特别是一些关乎全县大局的重点工作和各自确定的亮点工作、创新工作,更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出过硬的奖惩措施,切实将工作责任靠实靠牢。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在元月30日前将今天会上确定的目标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围绕工作落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权责清晰、有效管用的责任体系,明确目标,细化任务,严格追究,形成

目标倒逼落实、时间倒逼进度的“倒逼机制”,真正形成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落实氛围,以严格的责任来保障工作成效。同时,要创新工作方法,突出重点,抓点示范,强化宣传,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选择基础好、见效快、立得住的样板,积极争取县上和各部门的支持,集中打造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亮点工程。县委办、政府办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根据每一个时期的重点,按月进行督查通报,严格考核奖惩,全力确保各项重点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要认真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一是要迅速搞好全年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任务的落实,将魔芋、畜牧、林业经营等重点产业的计划任务进行分解,逐级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重点要搞好产业示范带、示范园的布点和相关筹备工作。二是要利用冬季农闲和劳力返乡的时机,积极组织实施基本口粮田、人饮工程、堤防工程建设,抓紧修复“7.18”灾害水毁道路、河堤、堰渠等农田水利设施,确保明年安全度汛。三是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措施,强化火源管理,严格值班制度,严密防范和有效处置森林火灾。四是要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帮助五保户、特困户、受灾户解决好过冬保暖的实际困难。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务必要在春节前将各类补助资金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上,确保群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年底农村维稳工作,特别是涉及企业改制的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各种矛盾隐患的排查化解,做好本系统重点信访对象的稳控工作,切实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确保春节期间安全稳定。

同志们,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全县“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7篇:农业农村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业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一会,周舟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对我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方向,请大家务必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把握发展主线,凝心聚力,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不对之处,敬请书记、县长批评指正。

一、客观分析我县“三农”工作现状,坚定抓好“三农”的信心和决心

(一)取得的成效。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等不靠,扎实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积极开展结构调整、产业提升、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农”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完成农业总产值24.6亿元,增长7.3%;完成农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62元,增长12.9%。荣获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第三名(二等奖)的好成绩。一是农业生产稳步推进。按照“突出特色、优化结构、主攻单产、增加总量”的思路,不断优化种养结构和作物主要品种结构,保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因持续旱灾影响实现产量23.9万吨。种植订单有机红粮14万亩,实现收购产量2.9万吨。种植订单有机烟叶1.64万亩,实现收购产量2.4万担。完成药材林种植2万亩、营造林9万亩,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二是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铜灌口水库灌区工程截流成功,大茅坡水库开工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东风灌区节灌二期工程、沙溪场河治理、同民河治理、獐洋河治理和9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23万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2.5万亩,解决农村人饮困难11.67万人。箐山森林公园入口工程、观景台主体工程完工,县城大道绿化、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基本峻工。三是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30万头生猪产业化循环农业示范园区5万头育肥场投入运行,良村黔北麻羊养殖、同民蔬菜等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温水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入驻企业6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亿元以上。土城大米 、同民蔬菜、 马临生猪等通过了国家无公害产地认证,回龙青山雪莲果获得了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四是扶贫开发进展顺利。全年争取各类扶贫资金9063.8万元。桃林集团帮扶项目通过验收,仙源镇集团帮扶项目经省扶贫办批复,上海对口帮扶、中石油帮扶项目顺利实施,大坡整乡推进、三岔河集团帮扶、革命老区整村推进有序推进,官店镇、三岔河乡、坭坝乡3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全县减少贫困人口3.24万人。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以水、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欠帐大。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教育、医疗均等化发展缓慢。据统计,全县未通公路的自然村民组725个,占自然村民组总数的31.4%;未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民组128个,占自然村民组总数的5.5%;未解决安全饮水26.4万人,占应解决人口总数的40.8%,且在不断增加;无卫生室行政村59个,占总行政村的28%。二是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根本谈不上现代化。农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商品率低,品牌化缺乏,全县仅1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但规模化、标准化缺乏,知名度、影响力没有,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这与省级龙头企业标准不匹配;市级龙头企业14家,还占不到全市比例的5%,部分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与农业大县不相符;县级龙头企业35家,大都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与现代农业要求差距大;农民专业合作社187家,建立多,监管、指导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70%以上是空壳,只想弄点财政补助资金,部分社员相互扯皮,不能达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的目的,不能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从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看:全国、贵州省、遵义市分别为8896元、5434元、6849元,而xxxx只有5162元(绝对值列全市第11位,增速12.9%列全市第四位),均达不到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从农民收入渠道看:2013年全县农民工资性收入(本地务工收入)占17%、转移性收入(外出务工和政策性收入)占28%、家庭经营性收入占45%、财产性收入占10%,这说明农民收入主要来源家庭经营性收入(即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多,本地务工收入少,就地就业困难,增收渠道窄。四是贫困状况严重。目前全县仍有贫困乡镇6个,占总乡镇数的26 %;贫困村行政村127个,占总行政村的60%;贫困人口17万人(如果按新标准统计,贫困人口接近全县从口的三分之

一),占全县总人口的23.6%,接近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市第一位,这充分表明我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基本县情没有改变,农村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情况依然存在。五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县是典型无坝区支撑的山区农业县,山高坡陡,耕地零碎,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繁,打造适宜全县种植的特色产业非常困难。六

是干部思想观念亟需转变。部分乡镇干部对“农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观念依然存在,对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既不超前谋划,更不倾力完成;涉农部门有的领导干部思想僵化,没有工作压力感,缺乏进取意识和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存在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但最主要还是主观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面对当前的“三农”新形势,一是各级高度重视,从中央、到省和市都将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划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农业生产的根基。二是全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机遇期。当前,发达地区经济趋于下行,部份省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放缓,投资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体逐渐向农业产业化转移,现代农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和快速发展阶段。三是工作重心调整。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四河•四带、小康建设、四在农家创建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范畴,具体由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客观上可以整合更多项目,但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四是考核方式发生转变。在考核方式上,省、市对农业工作考核,由传统农业为主调整到重点考核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对各级农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五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锁定了更高目标,给予了更多的投入和更大的支持。因此,可以说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机遇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压力更是前所未有。

二、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全力抓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xxxx有较好的农业资源和基础,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农业工作的基本定位是全力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县,基本思路是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养生农业、旅游农业”的理念来抓农业;围绕“全景域、全景观、大产业”的理念抓农业;围绕“培育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的理念来抓农业;围绕“打造农产品品质、品牌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的理念来抓农业,围绕“跳出农业抓农业和农业是承接二产、三产的基础”的理念来抓农业,树立“十年磨一剑”、“十年创一品”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最终实现现代农业目标。我县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围绕新的定位、新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改革工作。今年,要在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和水利体制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三资”转换、建立县级农业投融资担保平台上下功夫,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选1—5个主题重点突破,激活农业发展潜力。目前,县城供水体制、基层水利站管理体制等改革方案正在有序进行。

(二)抓好发展规划。一是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布局调整,编制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二是按照《中共xxxx县委、x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倒排时间表,编制全县率先同步小康建设规划。三是抓住省、市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编制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规划。四是坚持“产业带动、设施先行、多头融资、xxxx特色”的原则,编制全县“四河•四带”创建规划。五是围绕富民、强县、设市、率先小康战略和xxxx文化、资源等比较优势,编制完成乡村旅游、湿地公园、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

(三)抓好农业“三品一化”建设。xxxx最好的品牌就是有机农业,最终目标是实现有机农业示范县。围绕有机品牌:一是在有机红粮方面,要巩固和深化与茅台集团、习酒公司的合作,在基地建设上增加投入,在生产环节、收购环节、仓储环节、运输环节等上加强管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二是在有机烟叶方面,继续深化与红塔集团的合作,严格按有机标准生产、调运,杜绝以次充好,尽量做到农药残留不超标、重金属不超标,确保有机烟叶质量。三是在畜牧业方面,要坚定与希望集团等大企业的合作,努力招商引资,努力提升养殖业水平,努力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四是在中药材方面,瞄准全国一流企业招商引资,找准市场,扩大规模,创建xxxx地道中药材品牌,让中药材之乡名符其实。五是在蔬菜方面,要围绕大市场、大超市、xxxx乡村旅游建基地,创品牌。

(四)抓好农业补助政策兑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大力支持商品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中药材、种草养畜、稻鱼共生等产业向园区化发展。县委政府即将研究制定《xxxx县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办法》,对符合土地流转项目条件的规模经营主体经批准后,按照先建后扶、以奖代补形式进行扶持,以推进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农牧局及各乡镇(区)要充分利用好农业补助政策,广泛招商引资,加大土地流动转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向园区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五)抓好现代农业的保障设施。发展现代农业,包括产业、装备、科技、质量安全、市场和主体等因素,只凭财政投入、只靠群众自身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要紧紧抓农业项目,要包装项目、申报项目,用项目争取投入,用项目改善基础实施,用项目解决农业投入的困难。二要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用龙头企业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产业、装备、科技、安全、市场等瓶颈。三要抓好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助推龙头企业发展,突破现代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低问题。四要培育新兴现代农业主体,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主体发展,鼓励资源、资金、技术向新兴农业主体集中。五要抓好农业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六)统筹抓好分管的其它工作

第一,精准扶贫。今年上半年,完成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评估,对未脱贫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纳入帮扶对象,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建档立卡,实行精准、动态管理。近期,县人民政将召开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培训会议,建档立卡工作时间要求紧且要求很细、很实,调查依据将录入全国精准系统管理,对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是争取扶贫投入的依据。因此,请各乡镇(区)要将建档立卡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进村入户稿好摸底调查、张榜公布、汇总上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同时要认真实施好财政扶贫项目,做到实施完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问题,致富一方群众。积极主动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全力搞好上海帮扶、中石油帮扶工作。

第二,小康示范创建。4月1日,全县小康示范村创建启动大会在在二郎召开,拉开了全面示范小康社会建设序幕。从东南片区实施的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仍有个别乡镇问题不少,要么进度有问题、要么质量有问题。从全县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欠帐太大、困难太多,如果不能整合有效的资源和项目,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不能调动社会投入,很难同步率先建成老百姓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希望各乡镇和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穷尽一切办法,按照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规划要求不折不扣抓好工作落实。

第三,“四河•四带”创建。今年已在“四河•四带”创建上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的绿化及有关乡镇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安排,正在推进高速公路网内的节点打造和绿化工作,由于时间紧和任务重,请县直有关工作部门和乡镇(区)要严格按照3个时间节点要求,全力做好高速公路沿线的新农村建设和隆兴柑甜村、土城团结两个市级示范点的打造工作,在5月中旬前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的黔北民居改造及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在国庆节前完成柑甜村风情一条街打造及其它园区建设、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12月底前巩固提升创建,按一流的要求来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确保顺利通过市检查验收。

第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六项行动中最紧缺、最需要解决的是小康路、小康水和小康寨,从县城到乡镇到全县农村,工程性缺水严重,只要连续干旱十天,县城、乡镇、全县农村都会大面积缺水,全力以赴解决水的问题是当前县委政府的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县城和乡镇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源保护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用水、合理调配用水来解决缺水问题;农村要通过水利建设、水源保护、湿地修复、耕作方式改变等综合措施来解决饮水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xxxx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方案》,做好政策对接,上下联动,充分发动群众,全力以赴做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寨、小康讯建设。

第五,防汛抗旱工作。全省已于4月15日宣布进入汛期,请县防汛办和各乡镇要加强防汛应急值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乡镇要按照职能要求,搞好讯情监测调度,科学发布有关信息,并及时做好水库、山塘、小水窖的储水、蓄水、保水工作,科学用水、合理调水,统筹做好防汛与抗旱工作。

第六,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春季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也是动物常见疫病的多发期。当前,全国布鲁斯氏菌病、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呈蔓延之势。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在动物防疫上绝对不能有丝毫松懈,也不能出问题、也出不起问题,如果一旦发生重大疫情,我县的畜牧业将从终点回到起点。因此,请大家务必按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专题会议和全县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抓好工作安排,在疫情排查、检查、设卡等工作上一刻也不能放松,确保万无一失。

三、如何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

接下来,周舟书记将作重要讲话,陈钊县长将提工作要求,两位领导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方向性。作为分管领导,做如下工作安排。

一是会后迅速召集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研究,把握精神实质,按照五个梳理的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落实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一以贯之。

二是迅速召集涉农部门认真研究,进一步查漏补缺,拟定措施办法,细化目标任务,抓好责任分解,锁定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力抓好落实。

三是认真开展好督查调度,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第8篇: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自成 2010年3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为开好这次会议,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此前进行过专门研究,听取了工作汇报,分析了当前形势,研究了政策措施,明确了工作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农业产业化建设、粮食生产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春让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就今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安排,请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在分析形势中提振信心

分析形势是为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进一步提振信心。全县上下一定要认真研究形势,明确努力方向,把握政策机遇,放大政策效应,积极为推进全县“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首先,中央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植力度,

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围绕“三农”工作连续七年出台“1号文件”。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以“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为中心,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贡献的总体思路。在国家投入方面强调“三个优先”;在农业补贴方面明确“三个扩大”;在金融支持方面出台“三个措施”;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突出“三个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凸显“三个亮点”。这一系列含金量高、措施强、力度大的惠农政策,为我们发展农业、做大做强农业提供了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政策,找准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尤其要抓住中央1号文件关于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的政策机遇,积极申请成为全省产粮大县,争取得到上级更多的政策支持。

其次,通过县委、县政府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在“三农”工作上所作出的努力,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臵,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农业大县地位不断巩固。特别是2009年,县委、政府政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集中解决农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三农”工作呈现出“增长加快、”“亮点增多”的喜人形势,得到了上级的认可、群众的认同。2009年我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40万吨大关,正式被确定为全国粮食主产县,同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被列入全国小农水工程重点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成功举办了全国强优势杂稻交现场观摩会;现代农业开始破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业实现新的增效,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这些在“三农”工作上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绩,为我们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我县“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拓宽了发展空

间。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三农”工作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所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小觑:我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有产量优势但无产业优势;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与先进地区、甚至兄弟县市的差距仍有较大差距。严峻的形势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存在的的差距蕴含着发展潜力。这给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拓宽了空间。我们一定要对溆浦产业的现状与优势进行重新审视,对“三农”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对“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二、要在把握要求中突出重点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

入,确保“三农”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认真抓好规划布局和基地建设。重点要围绕粮食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进行万亩片、千亩片、百亩片的规划布局和基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条件,努力实现基地效应最大化;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多乡一品、规模连片”的思路,搞好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要实行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要加大对生产大户、公司、专业合作社的扶植力度,引导它们做大做强,推动全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生产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溆浦的农民善于接受新型农业科技,无论是在新品种研发上,如翠玉猕猴桃、金银花、柑桔的品种改良;还是在农技推广上,如杂交水稻、良种玉米的积极推广,都能证明这一点。涉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

技研发,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加快农技推广,充分依靠科技成果转化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要围绕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乡镇特别是涉农部门更好地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要正确处理好乡镇和县直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防止出现“两张皮”想象。要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在农业机械化、机防植保、土壤测肥、水利灌溉、气象灾害等方面实行一体化服务。要打响农业品牌。要扩大溆浦农业的影响,关键要有独一无二的品牌支撑。一直以来,溆浦没有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做出品牌,产生品牌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今后我们要研究制定积极的奖励政策,对获得省以上品牌的农产品,要加大奖励扶持,确保做大做强。

2、要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关键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一是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我县农业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增收潜力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就业结构。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

经商,引导他们有序进入

二、三产业,融入到小城镇的发展大潮之中;要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贷款、用地、税费、工商登记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创业,以此带动就业。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和科技支农活动,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效益,依靠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四是要不折不扣落实惠农政策。要及时发放各种惠农补贴,严禁用补贴资金抵扣税费尾欠,严禁以任何形式克扣、截留、挪用补贴资金,严禁将补贴资金强行用作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农民补贴存折严禁在村干部手里滞留。同时,要积极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使农民因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疲软遭受的损失尽量降低。

3、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通过加强项目的包装储备及加大争取跟踪力度,上一批符合产业

政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项目。一是要抓住策机遇上一批好项目。要善于跟踪国家的产业政策,了解国家支持和扶持的重点,立足本地实际用足用好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盘子。二是要围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抓项目。重点要围绕我县优质稻、生猪、优质水果、油茶、金银花、工业原料林等优势产业和枣子、溆浦鹅等地方特色产业,谋划和抓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产业基地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休闲生态农庄等项目。三是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项目。要着力抓好溆水大型灌区、小农水建设、除险加固工程、河道堤防整治、标准粮田建设、国土整治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好长防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绿化造林、农村沼气等生态环境项目,推进良种苗木繁育、农业机械化、农技推广体系等项目建设。

4、要全力抓好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全县上下要以打造生态溆浦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迅速掀起造林绿化的高潮。要全力抓好人民公园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在规划正式确定前,要采取各种方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广泛接受群众评议,真正使规划既有专业性,又有群众性。要坚持高

标准绿化,首先苗子要好,采购苗子要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其次成活率要高,在挖穴整地、培土施肥、苗木栽植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技术规范,确保成活率达到100%;再次要突出绿化重点,当前重点要栽好公园内的行道树和景观树。要坚持多渠道筹资,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公园建设的影响,动员老百姓积极捐资,并及时开辟自愿捐资渠道,千方百计破解公园建设资金瓶颈。要栽好公路两旁的行道树。这些年,我们也栽了一些行道树,但效果不是很好,基本处于“年年栽树、年年不见树”状况。今年我们要把栽好行道树作为“三边”绿化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对应栽未栽的地段要尽快完成栽植工作,既要保证栽植数量,又要确保苗木的规格、品种达到规定标准。要切实抓好验收移交后的管理养护,坚决防止人为损坏情况,确保绿化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林业是“三分种七分管”,这要求我们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护,始终坚持依法治林,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要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强化火源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要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实行群管群护,将封山育林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要在强化措施中加强领导

要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始终是我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切实加强领导,狠抓任务落实。

第一、要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三农”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头绪很多。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体现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中。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绝不仅是乡镇和农口部门的事,而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各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收上多出思路,做好文章;建设、交通、林业、国土等部门,要在村镇规划、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要在农民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以及文体设施建设上倾斜政策,提供支持;新闻宣传、计生、气象、电力等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创新机制,强化保障。要建立健全促进土地流转的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推进规模生产。要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有关涉农项目资金,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予以重点支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服务,探索发展多种形式担保的农村信贷服务;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要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把奖励重点放在科技示范带头人上,放在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做得好的专业合作社、大户、公司上,鼓励支持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农村工作特别是重点项目,继续纳入领导干部绩效问责范围,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拖沓、效果较差的,严格按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要真抓实干,改进作风。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农民群众的困难作为第一要事,把农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考虑,把农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帮农民所需,着力解决“三农”工作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带头办点示范,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

不搞形象工程,努力创建一批示范片、示范场、示范园、示范户,以此带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发展。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做到方法上有新改进、作风上有新气象、工作上有新突破,为全面开创我县“三农”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9篇: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众所周知,今年初中央下发了1号文件,对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在农”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文件,县委孙书记和县政府王县长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思考,拿出了贯彻1号文件精神,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的具体意见,经县委、县政府研究通过,在今天会上正式下发实施。应该说,这个意见高度高、思路新、措施明、目标具体,符合县情,是新形势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规划、总指挥,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实施。下面,在孙书记报告的基础上,围绕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发展农村经济,我再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应当看到,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变化问题和新任务,迫切地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三农”问题,以更大的力度实施创新工程。

第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昭示我们,实施农业创新工程是必然选择。这些变化在我县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目标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优质率明显提高,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吕比重也大幅上升,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从局限于传统农业向多领域就业转变,目前全县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事二产和三产,其中一大批农村劳动力离乡又离土,正在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企业工人和工商业经营者,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延续较长时期。三是农民增收从单一渠道向多元并举转变,特别是务工收入已经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去年我县农民收入劳工收入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四是城乡经济开始由二元向一元转变,农生产和城乡发展之间的关联度明显提高,城市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的发展也更加需要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五是农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向基本实现小康转变,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有衣穿、有饭吃、有活干,而且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既为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气息、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课题、新挑战。面对这五个方面的变化,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同步创新我们的思想和理念,切实摒弃过时的旧观念、老思路,住址实施好农业创新工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催使我们,实施农业创新工程是势在必行。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这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县域经济发展长期各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从农村自身看,主要是“四个不适应”: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二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啬收入的需要;三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罩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高,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刹于自然条件影响,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从农业农村与县域经济的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农民太多,与三次产业比重不协调;二是城镇化太慢,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三是投入太少,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靠什么?靠老思路,不管用;靠老办法,不能用。唯有与进俱进,结合新的实践,充分运用农业创新工程这个抓手,牵动“三农”工作全局,积极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和新的举措,才能从根本上清除制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弊端。

第三,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刻不容缓。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市委进一步提出了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对我县而言,%么上的人口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我县实际看,虽然近几年来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基本实现了小康,实事求是地说我县的小康水平还不高、不平衡、不全面,而且差距主要在农村,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的总量、速度、效益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状况上,在这些方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相比,相去甚远,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实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这个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就是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全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之与县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相同步,与广大农民的期盼相一致,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对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实施农业创新工程,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明确原则,牢固确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围绕一个核心、形成两个布局、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四项工程、实现五个突破”。要使这个思路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即面向市尝因地制宜、注重规模、形成特色。

第一,要面向市常在当前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农业增效和农产品卖出去,并卖到好价钱。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面向市场,彻底打破“有啥种啥、种啥卖啥”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发展什

么,以卖得出、卖得好为硬道理,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第二,要因地制宜。我县山丘、洲圩兼而有之,各地农业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则。这方面,在农业创新工程中做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发展生姜、丹皮、苗木花卉、畜禽养殖和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的“山丘建设区”和企业发展优势粮、棉、油、无公害蔬菜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等优势产业的“洲圩建设区”。各乡镇要结合本地的特定条件,认真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下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第三,要注重规模。规模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有生产规模,大力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胡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使土地的大户集中,农民向雇工转变,生产向规模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要有流通规模,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对经营业绩突出、带动农户较多、纳税数额效大的专业流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远销大户,要予以大力表彰和奖励,促其尽快发展壮大起来。要有市场规模,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专业市场,特别是对有一定基础和气候的市场,要进一步增强、提升档次、扩大规模,提高其转向带动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虚拟市场建设,使其农网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延伸,让他们更多地捕捉市场动态和行情,更便捷地组织和出售,从而扩大营销规模和范围。

第四,要形成特色。就要要立足人无我有,在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创造卖方市场的小环境,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从全县看,生姜和凤丹是我们的两大特色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我县农业的重要特色产业。从各乡镇看,也有不少特色农产品,顺安马铃薯、汀洲大豆、兴圩萝卜等等,都是本县本市和周边市场的抢手货。对此,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谋划,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精力,迅速把特色农产品开放,使特色优势尽快地转变为经济优势。特别要按照农业创新工程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加大力度,把生姜和凤丹产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品牌形象。

上一篇:电视台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民政干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