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电影

2022-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探索电影

电影《柳如是》:“文人电影”的影像化表达探索

摘要:电影《柳如是》讲述了才女柳如是传奇的一生,借柳如是的生平为观众展现出晚明的风土人情。《柳如是》的创作过程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用多样化的影像呈现手法,为“新文人”电影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柳如是》;文人电影;艺术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柳如是》讲述了“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一生。该片为“新文人”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评价道:“为新文人电影带来一种令人期待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于部分普通观众而言,《柳如是》情节稍显平淡,缺乏戏剧性,存在一定争议。对此,本文将基于影片《柳如是》的影像呈现效果,分析其艺术创作的成功与不足,归纳总结此类电影的创作经验,并提供相关建议,探索 “文人电影”影像表达的新可能性。

一.新“文人电影”的成功探索

(一)人物塑造贴合历史、选角得当

电影《柳如是》改编自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人物塑造贴近史籍记载,剧情安排详略得当。电影的开篇伴随着柳如是的独白徐徐拉开,“五岁那年,被家人卖到这里,跟随江南名妓徐弗学艺”“十四岁的我到了吴江周家”“周家老爷离世,我被逐出家门,之后,我以杨影怜为名,到教坊司入籍为妓”,让观众快速了解柳如是漂泊无依的童年生活。历史上流落松江的杨影怜与李侍问、陈子龙等才子都曾发展过感情,电影选择了杨影怜与才子陈子龙的感情故事。影片中杨影怜帮助陈子龙躲避官兵,为陈子龙从良,也可以在陈子龙顾虑世人眼光时主动放弃这段感情,可谓是一个机智冷静、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历史上,柳如是于崇祯十四年嫁与明末文人领袖钱谦益。电影着重拍摄了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相识相爱,以及改朝换代之际,两人在家国关系上的不同思考。当钱谦益决定降清时,柳如是毅然跳入水中;当钱谦益因为支持反清入狱时,柳如是奔走救人。柳如是的人格魅力和爱国热忱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总体而言,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为电影剧本创作奠定了历史基础,再加之编剧对柳如是的历史形象分析,设计出贴合柳如是性格和历史形象的台词与行为,使得柳如是能够生动再現,跨越时空,在光影世界里与观众重逢。

在电影选角上,为凸显影片的时代真实性,契合故事上演的特定空间,片中主要演员全部来自“长江以南”,演员秦汉与万茜的年龄差异,也与钱谦益、柳如是在历史记载中的年龄相符。饰演钱谦益的秦汉年轻时便是琼瑶的御用男主角,面容清隽,儒雅端正。饰演柳如是的万茜五官清秀,颇具气质,举手投足间尽显一代名妓的风度。沉稳内敛的性情,风情万种的身段,使其在外貌和气质上与柳如是具有极高的适配度。万茜在拍摄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也帮助其更好地贴合角色形象,实现与角色的完美融合。

(二)服化道精致清雅、画面古典

电影《柳如是》的服饰设计古朴清雅,文人气息浓厚,整体符合晚明的服饰特点。电影中柳如是的服饰根据剧情安排和场景风格进行了相应的搭配,多次出现了颜色淡雅、有质感的窄袖褙子、立领斜襟衫、竖领对襟衫、直裰等明朝服饰,做工精细,可见制作团队下足了功夫。影片中,柳如是与友人相聚在画舫,发髻低矮,符合明代简单大方的审美观念,佐以发钗步摇,并考究地戴上了明代常见的碧玉耳挖簪,造型清丽。又如,柳如是在岳武穆祠提笔写诗的片段,穿着江南文人常见的服饰素布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妆容朴素,身姿挺拔,在一众儒生间也难掩显其文人韵味。中秋夜,柳如是、钱谦益与友人同聚,饮酒听曲。柳如是发型参考明代挑心髻,将头发梳作扁圆发髻,在发髻顶部点缀珠宝玉石,并以额帕束发。服饰外搭一件浅色褙子,在衣襟处装饰有花边,内搭一件素色立领斜襟,尽显温婉柔美。制作团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搜集文献资料,用心打磨,使得服饰和妆造契合晚明主流审美风格,展现出团队专业的制作态度和高质量的制作水准。

取景方面,电影《柳如是》将镜头对准江苏常熟的江南风光。电影中穿插大量空镜作为转场,如:湖上未散的薄雾、屋外随风摆动的竹林、天上一轮弯月等,都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氤氲朦胧,也为影片带来了古典清丽的意境。同时,制作团队为高度还原历史上对柳如是生活场景的记载,与常熟政府合作,对“拂水山庄”、“红豆山庄”等昔日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生活场所进行了恢复和移建。拂水山庄四水环抱,亭台错落,镜头全景清新雅致,留白有意蕴,正符合柳如是婚后写诗操琴的生活雅趣。柳如是与友人的中秋聚会,假山凉亭,曲径通幽,昏黄的烛光映照苍绿的绿植,青瓦白墙,体现出江南园林精巧之美。《柳如是》作为最后一批胶片电影之一,胶片的质感搭配江南景致,带来古典大气的视觉呈现效果。

(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电影《柳如是》作为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电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营养,带领观众走进明末清初文人的精神世界。电影《柳如是》将柳如是、钱谦益等文人的诗词佳作巧妙地融入生活场景中,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诗词的内蕴。柳如是感慨于时局动荡、文官为国上战场,提笔写出“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颇有巾帼之气,获得钱谦益的称赞。钱谦益受邀到明道堂讲授杜诗精解,当提及诗文之道时,说:“世道时运,国家兴亡就像火种”,将诗文哲理与国家时局联系起来,更显其一代文宗的忧国愤世的襟怀。电影中出现了不少昆曲片段,钱谦益所唱的《牡丹亭》开篇表明其苦闷;柳如是与陈子龙相聚画舫,戏班唱了《牡丹亭·山桃红》,戏词的甜蜜与两人的感情现状成对比。在文人雅兴之外,电影也展示了明末发达的印刷业。明代对出版业采取宽松政策,各类书籍的出版,使得消费群从士大夫向社会各阶层扩散。[1]电影中出现了汲古阁刻印时刊文集的画面,再现传统印刷文化。

电影《柳如是》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在文人雅士的儒家思想上。钱谦益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投降是为了保障百姓性命,只求清廷尽快恢复科举取士以保全文脉、传承周礼。电影《柳如是》在阐释儒家思想之外,也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对人物的行为进行了新的意义生产,使之更能迎合当代观众的价值观念或审美趣味,并在柳如是这一形象身上体现出女性主义思想。[2]在京师被攻破后,钱谦益得到举荐出任礼部尚书。但柳如是并无尚书夫人的喜悦,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比梁红玉,到军中慰问将领。在钱谦益决定投降时,柳如是认为钱谦益殉国,而她殉夫,这样才对得起文人傲骨,并毅然跳入江水中。柳如是在国家危亡之际,一直保持着家国忠义和文人傲骨,深刻诠释了儒家思想的忠义。

(四)文人电影的纪录片创作手法

电影《柳如是》的导演吴琦,大学起便专攻纪录片创作,拍摄过多部纪录片,使得电影《柳如是》具有一种纪录片式的美感。李道新教授评价该片为:“《柳如是》将一种浸透着纪录片精神的历史质感与濡染着文化人生命的独特情状结合在一起,凸显历史中的性与性别,流露出中国电影含蓄蕴藉的悲悯气质与不可多得的人文关怀。”[3]《柳如是》开头结尾处的独白,传统戏剧风格的叙事方法,真实可感的人物刻画,都使其兼具电影的故事性和纪录片的真实性。《柳如是》的电影镜头运用也参考了纪录片镜头运用。影片中多次出现自然风光的全景空镜,城市风貌的远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明末江南图景。同时该片在主观色彩的镜头运用上较为节制,使电影更多一份理性与思考。《柳如是》在古装电影中融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为文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柳如是》艺术创作的不足

(一)电影筹拍存在部分历史错误

《柳如是》在臺词、道具上存在部分的历史细节错误,除了在电影创作时的疏漏,这也与电影拍摄年代的审美风格、拍摄资金有限等有一定的关系。在柳如是戏服酬军的片段中,柳如是向水师士兵说道:“钱大人为南明江山安危日夜操劳,已经病倒了。” 京师被攻陷后,弘光帝继位南京,沿用“大明”国号。后世学者在研究明朝历史时,将这段历史称之为“南明”。柳如是作为明末人士,称其为“南明”过于超前。电影中,当柳如是提出殉国时,钱谦益选择用“水太冷”来逃避为国捐躯。对于这个谣传,陈寅恪解释道:“尚湖西山皆在常熟,当南都倾覆时钱柳二人皆在白下,时间地域实相冲突,此妄人耳食之谈不待详解。”由此可见,制作团队在拍摄时未经详细的历史考证,选择将谣言“水太冷”作为电影发展的高潮片段,影响观众客观全面地评价钱谦益。影片中柳如是为救钱谦益奔走筹钱,出现了道具大明宝钞。该道具大明宝钞出现了面值、使用时间、文字内容的错误。道具宝钞上标准了“一百贯”,但大明通行宝钞的面值范围只有最小十文到最大一贯。同时,由于发行后的通货膨胀问题,宝钞在嘉靖朝后期已无力继续发行。最后根据文物考证,明朝钱币的数值内容均将“百”写作“伯”,而道具大明宝钞仍写作“一百贯”。[4]

(二)故事内容平淡,人物关系处理简单

《柳如是》作为“新文人”电影的代表作之一,采用朴素平淡的电影叙事来呈现人物内心和深刻主题,追求写意、淡雅的文人气质。《柳如是》融入的文人电影特性和纪录片创作思维,使《柳如是》在故事内容上较为平淡零散,缺乏情节的连续性。影片的前半部分元素较多且叙事过快,观众难以理解剧情的发展变化。在柳如是跳湖的片段中,由于缺乏前期连续的剧情铺垫,再加之演员模式化的台词设计,难以推动剧情走向高潮,无法真正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受限于电影时长,《柳如是》出现了人物关系处理简单化、平面化的问题。影片将柳如是与其它主要人物的人际交往简单处理为男女间的爱情。陈子龙为了保全柳如是与其腹中胎儿,选择一人承担所有罪责;钱谦益在入清廷做官前,最关心的竟是柳如是对自己的感情;郑成功更是不顾伦理道德,夜访柳如是,劝其与自己私奔。可以看到,影片将爱情设定为主要人物作出决策的动因,但柳如是、陈子龙、钱谦益、郑成功等都是心怀天下的人才,推动其做出重要决策的动因并不应该局限于男女情感。《柳如是》简单化的人物关系无法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反而容易使其被定义为类型化的文艺爱情片。

三.新“文人电影”的创作经验

(一)挖掘经典,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

影视创作者在选择电影题材时,可充分挖掘经典题材,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在剧本创作阶段着重考虑题材的社会价值。在涉及历史人物的题材创作上,制作团队应主动查阅、收集文献资料,树立正确的史观,在前期准备中尽量减少剧本创作、服饰妆容设计、道具准备、场景搭建上的历史常识性错误。影视创作者也应定期学习党中央有关影视行业的最新指导性政策文件,积极参加专业性的讲座,进行专题学习进修,提升创作能力,提高剧本质量,打磨出新时代的文艺精品。

(二)吸纳其他类型影片的优长,融合先进电影技术

不同的类型电影有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和视听特色,影视工作者在电影筹拍时应学习借鉴其它类型电影的叙事风格、镜头运用、剪辑方法,取长补短,提高电影的观赏性。在文人电影拍摄和剪辑中,在保留文人旨意精髓的基础上,可学习类型电影对叙事节奏的把握,纪录片电影对镜头的运用,人物传记电影对人物的塑造等等。在新时代,文人电影要想实现新突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就应该面向大众,考虑大众的审美需求,在喜闻乐见之中将文人电影的文化底蕴传递给观众。同时,文人电影在筹拍过程中可融合使用先进的电影技术,诸如更先进的拍摄和剪辑设备,新兴的特效技术等,合理运用科技时代的智慧成果,保障画面呈现效果。

四、结语

电影《柳如是》画面典雅大气,配乐恰到好处,演员与角色相辅相成。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是一部近年来好评较多的小成本古装电影。该片在影视创作上的创新之举,对文人电影,乃至国产古装电影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在影视工作者的不断进步中,文人电影或可迎来新的创作高潮,助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伯重.挑战与应对:明代出版业的发展[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7(03):7-29.

[2]陈詠贤.《柳如是》:儒家思想道德的影像化[J].电影文学,2018(09):111-113.

[3]李道新. 《柳如是》:历史中的性与性别[N]. 光明日报,2012-02-27(014).

[4]蔡昶.从电影《柳如是》的一件道具说起——兼谈对大明通行宝钞的一些认识[J].东方收藏,2013(10):115-117.

本文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D2010)、中国传媒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国产古装电影创作为例”(项目编号:GJ202104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桂曼轩 孙福院

第2篇:《囧妈》网络首播:电影发行的新探索

摘  要  《囧妈》“网络首播”对传统的电影发行放映模式和“窗口期”规则作了触底探索。欢喜传媒与字节跳动合作,通过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播映这部影片,表面源自特殊时期的创意营销,实则是“互联网+”背景下电影发行放映与视频网站合谋共生的必然。网络首播作为电影发行放映的新模式,有助于激发电影产业结构的内在改革,推动互联网媒体的产业链拓展,也为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对策,引领和规范中国电影和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囧妈》;网络首播;电影发行

原定于2020年春节档上映的院线电影《囧妈》,在继2020年1月23日宣布撤档后,24日又改弦易辙,宣布影片改为大年初一即25日起,在合作方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平台进行免费网络首播,引发多家电影院线公司、地方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抵制。《囧妈》首创院线电影的“网络首播”,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次现象级事件,也为我们了解视频时代院线电影的发行放映模式改革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范本。

1  网络首播:触底“零窗口期”的创新探索

《囧妈》网络首播的创新,表面上是以“免费”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社会“首播”。实则在于,这部影片作为一部院线电影,却绕开了通过院线发行放映,转而在互联网平台首播。《囧妈》没有采取“先院后网”或“院网同步”,它的“网络首播”其实是“网络独播”,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以往院线电影的网络首播,顶多是“院网同步”的双发行模式。比如,优酷在几年前曾推出“网络院线”模式,与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达成协议,在国内“准同步”上映过北美院线影片《人类清除计划》,也“准同步”上映过国产院线影片《S4侠降魔记》。值得一提的是,后者的院线总票房为363.5万元,而网络累计分账票房达1 190万元。爱奇艺也曾“院网同步”上映《香港大营救》。2018年5月9日,北京云途时代影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移动电影院”产品,通过“移动电影院”App,用户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观看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且处于公映期内的电影。按照“移动电影院”的构想,一部院线电影可以“院网同步”,也可以选择单独在其平台首播,从而实现“零窗口期”的同步放映,甚至先于院线上映,这无疑是对现有院线电影发行模式的颠覆性变革。尽管后来“移动电影院”因国家电影局的否定而夭折,但其打造的“移动院线”的构想并非不切实际。《囧妈》的网络首播模式与“移动院线”的构造不谋而合,只是它借助了现有的字节跳动旗下的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首播。

《囧妈》的网络首播引发了电影行业从业者和院线公司的强烈抵制,他们相继发布《关于电影<囧妈>网络首播的联合声明》《关于提请主管部门规范电影窗口期的紧急请示》,谴责《囧妈》的出品方欢喜传媒按保底发行协议条款终止原订的保底发行协议是“失信行为”,“凭一己之私,置他人利益而不顾”;认为《囧妈》绕开传统院线,“意味着现行的电影公映窗口期已被击碎”,“是对现行中国电影产业及发行机制的践踏和蓄意破坏,会起到破坏性的带头作用”,“明显违背了全球通行的电影行业规则”,“必然会对电影观众造成分流,破坏中国電影市场多年建立起的受众基础”,等等。因此,他们请示国家电影局市场处叫停《囧妈》的互联网免费首播行为,并呼吁取缔电影院以外各类“零窗口期”的放映模式,明确各类放映终端与院线影院放映内容之间窗口期界限。

院线反对《囧妈》的网络首播,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囧妈》此举让院线直接蒙受了经济损失,二是对现行的“窗口期”规则的维护,这是院线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院线最敏感和最忌惮的问题。尽管过去优酷、爱奇艺尝试过“院网同步”,但都没有绕开院线,而且合作影片并非卖座电影。《囧妈》将“移动电影院”尝试的“零窗口期”付诸实践,触发了院线底线。何况,《囧妈》属于春节档热门电影,合作方又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互联网新贵字节跳动,旗下拥有抖音、西瓜视频等爆款产品,实力不容小觑。外加主演徐峥的影响力,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囧妈》的网络首播具有凸显的标志性意义。众所周知,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巨头在电影业深耕多年,早已不满足于电影投资、制片、宣发、自制网络电影等,而是对电影发行觊觎已久。《囧妈》放弃院线,转投互联网公司,对院线而言无异于引狼入室。字节跳动的趁虚而入,必然令院线担忧其他互联网新势力乃至电影制片、出品的里应外合。《囧妈》的网络首播引发了一定的联动效应。《源·彩虹》《肥龙过江》等影片原定院线上映,后也改为在网络上付费播映,只是其网络首播与《囧妈》相比显得温和许多。

《囧妈》的网络首播和院线公司的抵制,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重要现象和热议话题,孰是孰非另当别论。关键是《囧妈》的网络首播如约而至,顺利播映,相关部门并未就此发声。管理部门的不置一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院线电影的网络首播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影发行放映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的产物,在互联网视频网站等新媒介蓬勃发展的当下有其必然性。

2  山雨欲来:互联网视频时代网络首播的必然性

表面上看,欢喜传媒与字节跳动合作《囧妈》的网络首播是一次偶然事件。假如没有发生疫情,《囧妈》会如期在院线上映,院线也将因此获益。然而,《囧妈》的网络首播之所以引发院线的强烈反应,根本在于院线担忧网络首播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换句话说,《囧妈》出品方在特殊时期规避票房风险的一次创意营销,却展现出了令院线防不胜防的网络首播的影响力和必然性。从大的层面上讲,可以把《囧妈》的网络首播视为全球流媒体与院线之争在中国的一个缩影,是全球趋势的中国表现。具体而言,《囧妈》网络首播的必然性既根植于中国互联网视频网站等新媒体介入电影发行的执着探索,也孕育于亟须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内部问题自身。“宅时代”用户对便捷化观影的需求,不断升级增速的媒介技术支撑,诸多因素的推波助澜,不断赋能网络首播的发生。

在“互联网+”背景下,争取院线电影的网络首播是互联网视频网站等试图向电影发行拓进的必然产物。一部电影先在院线放映,待票房趋于饱和后再登陆视频网站等平台,是全球电影发行的普遍方式。但随着视频网站等流媒体的崛起,传统院线模式受到挑战。缩短院线电影的“窗口期”,争取“院网同步”乃至“网络独播”,成为流媒体与院线竞争的焦点。奈飞与院线之间如火如荼的斗争正是如此。在国内,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同样希望能够在利润丰厚的电影发行方面分得一杯羹。视频网站的愿景并非一厢情愿,而是基于以下几大因素。

一是资本雄厚,综合实力强劲,具备与院线博弈的条件。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纷纷上市,不仅自身实力雄厚,当下又分属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旗下,经济体量和综合实力不言而喻。这些视频网站的产业链早已涉及电影业各个方面,无论经济实力还是技术运营,均具备与院线博弈的资本。字节跳动旗下更是拥有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流行产品,近年来又在布局长视频的发展,因而能以支付6.3亿元独享《囧妈》为期半年的播放权限。

二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具备开辟变现增值的新渠道。2020年1月2日爱奇艺发布的《2019网络电影行业的报告》显示,目前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7.59亿,其中长视频用户规模达6.39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近90%,熟龄用户成为线上观影用户增长点。特别是网络视频付费用户规模持续增长,腾讯、爱奇艺等的会员规模已破亿,市场潜力巨大。《2019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也就是说,视频网站自身拥有充盈的流量池,付费模式成熟稳定,在会员消费和广告销售的盈利模式之外,必然希望谋求流量变现的更多可能,争取院线电影的网络首播自然是重要目标。

三是终端播映设备的迭代革新和通讯网络的不断增速,为网络播映提供了技术保障。网速提速,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换代升级,使得在移动网络环境中通过手机等线上观影,以及在家庭等固定场所在线观影变得越发流行。“手机电影”“家庭影院”等移动影像模式成为重要的观影方式。特别是在“宅时代”,外有5G、4K加持,内有对及时便捷观看电影,以及能够随时随地随意看电影的个性化需求,使得“新媒体使我们比以往都能更好地接触到至少是旧媒体的内容”[1]。源于新媒介技术的支持和用户的需求,一并推动着网络首播的流行。

此外,中国电影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电影行业内部不少问题积弊已久,电影市场环境不够完善,这些弊端也为互联网视频网站介入网络首播提供了入口。

比如,制片、发行和放映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这是全球电影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较之好莱坞等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这种矛盾在国内现有的电影产业结构下显得更加突出。制片、发行和放映的三角关系,既维系着中国电影产业相对平衡的发展,也制约着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型升级。在现有的电影发行放映机制下,一方面,院线拥有一家独大的话语权,往往不是电影质量本身,而是院线排片决定着一部电影的票房成败,并获得大部分的票房收入。这也日渐引起发行的不满,近年来电影发行公司联合向院线抗争,要求提高票房分账比例,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方面,就国内院线的现状而言,“在全国和全行业并没有寡头垄断势力,院线不可能有足够多的银幕数和影院数来支持一部影片的全国发行”[2]。正因为如此,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中,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依法依规并购重组。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院线整合,推动电影院线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首播无疑为制片和发行绕开院线提供了可能,它将使得一部影片能够通过视频网站开辟新的盈利渠道,实现“一片多利”;也能为一些主旋律题材影片、文艺片等很难获得院线机会,或者即使上了院线但也只是“一周游”“一日游”的中小成本电影,提供既能够使得影片与观众见面获得新生命的机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收益。简而言之,电影行业内部矛盾的激化和由内而外的缺口撕裂,为制片、发行引入第三方互联网视频网站创造了契机。在买方(视频网站)和卖方(制片、发行)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在有观众愿意通过网络平台看电影的观影需求下,院线电影的网络首播同样有其必然性。

3  他山之石:网络首播的拐点效应与发展趋向

《囧妈》开创的网络首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影发行、放映方式,是对现有电影发行放映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对中国电影的内在改革和转型升级具有启发价值,也为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意义。

首先,着眼于发展大电影产业链的宏观视野,《囧妈》网络首播及其开启的新的电影发行放映的可能,有助于激发中国电影的艺术创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尽管中国电影的年度总票房和新增银幕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远远低于北美和日韩等周边国家,观影人次的增速日渐缓慢。年度总票房的递增背后,与越来越高的电影票价以及通过延长屈指可数的几部高票房电影“窗口期”来增加票房收益有关。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商业拓展依旧举步维艰,在竞评奥斯卡、戛纳等最具标志性的国际电影节大奖方面屡屡败北。与此相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票房收割能力依旧强势存在,印度、韩国和欧洲国家电影对中国的输入增速,亚洲邻国在国际电影节的表现也更胜一筹。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背后是“内忧外困”的处境依旧。对内,继续通过扩建电影院、新增银幕数等途径提高观影人次和票房收益的举措,将变得愈发困难,对提升电影艺术质量的效果也并不明显。对外,无济于解决中国电影“走出去”。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制片、发行和放映的矛盾,制约着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特别是一部影片往往靠院线排片定生死的行规,只会反噬电影的艺术创造和制作水准,减损国产影片的质量。

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应该基于大电影产业链的发展格局。中国电影的产业发展要突破制作、发行、放映构成的闭环型小电影产业链局限,更需要整合文化传媒的相关产业环节链。尤其是在互联网视频时代,打通电影的跨媒体经营、扩窗发行和衍生开发,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才能更好地节约交易费用、增强企業内部能力、扩张市场势力,依靠产业链竞争优势获得市场成功”[3]。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介介入电影行业,可以为解决制片、发行和放映之间的矛盾带来创新性的思路,也有助于开辟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增值领域。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发展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和大电影产业链的高度去对待互联网新力量与电影的融合。只要是有利于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模式,无问出路,都应积极支持。院线不应草木皆兵,非此即彼,而是要在行业危机中谋思求变,主动寻求与互联网的共生共赢,一并推进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字节跳动与欢喜传媒合作的网络首播,对互联网视频网站而言,预示着一种新产业模式的前景。这是由《囧妈》网络首播为电影出品方和互联网公司带来的多重效益所展示的。《囧妈》的网络首播既规避了原本与春节档热门影片《唐人街探案3》等的竞争,也避开了疫情结束后再上映的不测风云。在疫情特殊时期,当其他影片戛然而止,静观其变之时,《囧妈》以动制静,另辟蹊径,获得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欢喜传媒宣布免费首播《囧妈》的当日,股价便上涨43.8%。对字节跳动而言,与欢喜传媒的合作也为旗下平台赢得了推广机会和用户流量。《囧妈》自1月25起网络播出后至27日零时,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火山版及智能电视鲜时光三日的总播放量超过6亿,总观看人次1.8亿。据数据分析平台App Annie发布的2020年1月月度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应用下载Top10榜单中,字节跳动旗下资讯、视频、直播、阅读等共6款App上榜。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的下载量飙升,自然离不开《囧妈》网络首播的助推。按照字节跳动与欢喜传媒的协议,双方在2022年年底之前还将合作打造“首映”视频门户,共同制作视频版权资源。当然,《囧妈》网络首播的主要意义还是在于其对“零窗口期”“院线同步”乃至“网络独播”作了触底试探。此外,网络首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经济形态,“它已不再瞄准单一受众庞大的市场,而是寻求无数的少数群体的兴趣所在和市场导向,而这些都是网络可以提供支持的。”[4]网络首播本质上是“互联网+”的产物,在媒介形态不断演变的当下,互联网与电影的联袂在未来会变幻出哪些新模式,令人可期。

再次,《囧妈》的网络首播可以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契机。中国电影要更快地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及其规范管理下的结构性改革。

如前所述,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大数据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亟须改革的问题。《囧妈》的网络首播,掀开了互联网视频网站与院线之争的序幕,在刺激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和院线自下而上请求相关部门裁决的同时,也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推进管理工作的契机。近年来,国家电影改革动作频频,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到2018年4月16日国家电影局揭牌成立;从2018年3月30日起施行的《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管理规定》,到2018年1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各种宏观改革的举措和规章细则的实施,正在一一铺开。在互联网媒介蓬勃发展并日益介入电影行业的当下,改革的深广度必将拓进加强。

2019年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100条等,均是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介产业形态和新媒介经济模式不断涌现情势下应运而生的管理规则。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开启的网络首播,同样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规范管理提出了要求。“互联网+”联动新媒体与电影行业,正不断衍生出电影发行放映的新模式,也将推动管理部门及时跟进新现象,制定新政策,促进中国电影的新发展。

4  結语

《囧妈》的网络首播作为电影发行放映的一种新探索和新模式,表面上是源于疫情特殊时期的一次电影整合营销的巧合,实则是“互联网+”情势下电影发行放映与互联网视频网站合谋共生的必然产物。它的“破窗”之举,将启发电影产业结构的内在改革,也将推动互联网视频网站介入电影发行的开疆辟土。可以预见,互联网产业与电影行业的融媒共生,必将推动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伍德:电影[M].康建兵,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120.

[2]胡智锋.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41.

[3]刘藩.电影产业经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73.

[4]马丁·李斯特,乔恩·多维,等.新媒体批判导论[M].吴炜华,付晓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36.

作者:康建兵

第3篇: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营销转向探索

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和新技术,在生成新讯息、创造新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传播的多种新方式。电影产业在现有的新媒体传播基础上,保持资本关注度和O2O(Online To Offline)营销模式完整的同时,需要开拓一个专属动画电影的职业媒体推广服务市场,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公平的口碑营销路径。无论是电影众筹,还是电影+模式,都是市场规律和消费者的选择。面向未来,动画电影产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整体转向,更好地完成以作品质量为核心的多元整合营销,成为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近些年来动画电影为例,对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营销转向作些粗浅探索,以期对当下国内电影产业行销有所裨益。

一、 电影O2O的成长空间与营销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看电影前用手机购票、选座,线上票房占据总票房的七八成,市场规模可观。作为一种视听综合的艺术形式,电影O2O营销势必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得空前复杂、多样和充满价值。在搭建电影O2O商务模式的初级阶段,传统互联网社区中的豆瓣、时光网作为优秀代表,聚集了数量庞大、资源广阔的电影行业人员以及爱好者,形成了筑起O2O商务模式最核心的扩散价值、O2O购买力以及文化内容,其中不少优秀成果仍一直被广大受众和新媒体消费着。不过,限于前些年互联网整体发展水平,带宽、信息渠道和第一手内容等看似丰盛但却表现匮乏,造成O2O商务模式的购买链始终是单向的,即片方处于推广产品满足需求的某种方式,找到并放大这一群体的声音。因此,这一群体尚不具备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见领袖)性质的自我经营能力。市场消费只是生产力的一种有组织的延伸,这样的需求是一个无底洞,填不满也掏不空,且不能解决任何社会属性的消费问题,这种情况会使得电影文化产业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

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媒体中,最先实现社群价值变现的功能源自“格瓦拉”的互联网在线选座这一创举,它将流量、影迷和票房收入,进行了初步的牵线搭桥,也给众多影视媒体、广告商的参与提供了平台和参照模式。这种成功的先行模式以《阿凡达》的成功为例,O2O产业链迅速通过大片资源走向全国各地,进入消费群体。这种成功的商业变现,绝不仅仅是开创了网络售票选座这么简单,而是在资本最为重视的数据和票房收入当中扮演首席执行官的角色。流量节点、个性定制和捆绑社交网站等等,直接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这也证明了电影网络营销的巨大市场潜力和极具前景的商业链条设计空间,同时回馈给电影行业、媒体行业的丰厚回报,在每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因此,电影网络营销从初级的传统互联网社区迅速转入专业的电影媒体和O2O模式,多方合力,水到渠成。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保持这种方式来激活和拓宽产业生命力,互联网逻辑成为了推动经济市场化的起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政策让信息更加透明,信息流动更快。2015年全国电影的销售模式让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门票,促成了全国票房收入高达440多亿元。[1]电影网络营销的实体终端开始遍布全国,新媒体的茁壮成长,国产电影和动画制作也随着版权意识和互联网思维的普及获得解冻之机。它们共同的目标是内容丰富、消费便捷和渠道可定制,全国电影讯息的提供也可以做到速达和同步,以满足更高水准的消费需求。

为此,以美團、猫眼为首的网站进一步开拓个性化空间,迅速完善并铺开电影在线选座,压低推广和使用成本,入驻尽可能多的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电影O2O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彻底脱离了片方的推广助力,不仅节约资本而且提速便捷。商业链条中的每一环节构成的人群集结成了空前强大传播力量。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这是一个非常可见的时代语境下使互联网场域变得宽广的概念,所有涉及到线上与线下环节对于电影而言尤为重要。[2]随着北上广深多家电影媒体融资成功、新浪微博电影KOL不断壮大成熟,线下以爆炸式的增速开始了出票机的铺设,网络资源成为电影产业不言自明的印钞机。

中国电影2014年票房达到300亿的体量后,无论网络资源变现还是分销渠道优化整合,都不能继续开发额外的市场,因此,电影媒体率先进行横向发展的新尝试,结合创业热潮,向上参与制作发行,向下转化流量销售周边,跨界合作设定精准的垂直市场营销,互联网主导电影媒体商务的时代真的来了。猫眼电影、大众点评等先后通过扶植网络微电影、文艺青年团体合作、联系诸多大型演出网站的方式将自己的角色从纯粹的个性选座网站变成了联合出品人和发行方,克服了商业电影媒体缺少一手行业信息的不足。而后,阿里影业率先进军众筹、发行、放映等上游领域,并组织线下团队,占有了被自媒体及出票机争夺的院线售票员的席位,并且联合微信、万达影院开展了售票及数据合作。另外,百度等综合网站在自由票务业务基础上设置会员卡服务,分食电影票相关的线上、线下福利。

电影O2O不断发展和跨界合作的最终结果,面对的仍然是如何对票务销售分账这一问题,因为除此以外,流量、媒体人和周边毕竟是各方的自由资源,而版权收益在目前环境下仍稍显薄弱,很难支撑原创者去做更多的商业尝试。这样的市场划分下,不同的人群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例如,时光网和豆瓣网,已经放弃了在线选座的竞争,而是聚焦于开发小众市场和自媒体信息的汇总。

从2010年格瓦拉、豆瓣等入局电影O2O领域,再到今天美团、猫眼、淘宝、微信、时光网等网络购票平台。五年之中,电影O2O仍然停留在在线选座销售和在线展示的阶段,本质上讲,电影O2O并未对营销宣传与发行作出革命性改变。[3]而经过淘汰合并后生存下来的订票选座网站,作为曾经线下快速扩张阶段的主力军,一度希望从团购角度切入,同时帮助在线选座与电影上游进行整合营销。可是,在电影业务流量爆炸增值的同时,其他品类的流量同样需要运营和广告。团购网站本身作为电影营销的接口,就显得有些固执和保守。所有参与方都希望让电影产业的剩余价值能够更多地被自己利用。除了电影票务交易数据竞争之外,电影上游、联动效应以及其他产业融合的路径变得越来越清晰,市场营销的进步过程在经历了移动化、多屏化之后,必然步入VR时代。

二、 动画电影营销创意与新媒体互动

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来看,尽管有很多的起伏变化,但是从来就血脉连续,除了经常会“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也自然会有不可避免的螺旋式上升。[4]在动画市场的回暖和复苏中,新媒体参与相关的内容和资本,成为了一部作品实现口碑成功的关键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例如,《爵迹》虽然不是好的电影,但在营销上的成功不可否认。充足的摄制经费,完整的推广团队,参演明星的知名度和话题度,为票房提供了起码的保证。以此为例,现代电影领域市场营销的根本在于知名度、关注度、普及度等等的话题导火索引燃爆点。前期造势和后期可视的消费内容,增加对其产品的勾勒。电影随着营销载体经历了平面媒体、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的演进,成本降低,而信息量迅速增长,大数据携手海量信息在新媒体平台的设备上迅速发布,为了确保传播速度和内容的普适性,营销策划往往以通稿的形式生成推荐内容。当这种信息充斥主流媒体渠道时,普通用户欲罢不能,既没有从中提炼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也难以寻觅优质的、商业意味稍小的成分,于是新媒体用户随着信息不对稱的加剧而发生了区隔和断层。

另外,群体性消费带有部分偶像经济的特征,即作为一个信息消费者,自发地抛弃了对信息本身的关注,转而投入对信息面积和话题标志的依附;而占有较多信息的少数用户,纷纷走向专业封闭论坛或选择退出关于电影的网络社交,这种市场分化使消费必然会导致对记号进行积极的操纵,印证了道格拉斯和伊舍伍德的观点:通过人们对商品的使用来划分社会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传统媒体惨遭“滑铁卢”。与此同时,自媒体却异军突起、捷报频传。估值过亿斩获投资邀约已经是微信的常态,资深媒体人果断预测未来的电影文化产业发展将以“自媒体”为中心。[5]电影自媒体和商业资本在我国影视行业的突进中两情相悦,在经济成功的共同目标下自动结盟。可是,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却往往由小众市场或创作方买单。不幸的是,动画电影在我国确实仍然方兴未艾,而动画电影的作者在面对排片、宣传、商战诽谤、版权纠纷等问题时,既没有媒体,也没有资本站出来替他们辩护。电影媒体具备了相当的资本话语权后调换档期和广告植入竟然默认为“新常态”。

2014年,《冰雪奇缘》以主题曲“Let it go”25种语言的MV席卷全球,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电影预告片传播案例,电影全球总票房12.74亿美元,成为全球动画史票房冠军,影史票房榜位居第五。但讽刺的是,这部迪士尼殿堂级动画在国内票房仅2.99亿元,国内首映排片率仅有9.75%。而上映多日的《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都保持了近30%的排片量。再看《大鱼海棠》,首映排片率有18%,但是打造了29%的高票房的占有率。而斥重资打造的《爵迹》却面临着票房持续下滑的窘境,最后仅以3.5亿票房收官。通过上述对比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即使一部作品的上映渠道受到人为的控制,只要整体商业环境是一个市场化的情态,比起各种宣传和商战的盘外招数,内容为王的文化产品仍然是营销的核心。

产品是内容为王,营销是用户为王。好的文化产品必须是用户说了算,当然其中也不能缺少战略。可以说,《大鱼海棠》营销的成功是在消费一种情怀,是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结合传统文化打造完美主义爱情的新看点的精明。在《大圣归来》之后,还有《海底总动员》和《愤怒的小鸟》,这样不但讲述故事且技术优秀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凭借同样过硬的素质和更广为人知的IP,合适的档期,以及被高质量推荐内容作者群体选中,制造了高于前两者的后续影响和感动。究其根本,任何营销行为的成功都离不开作品本身制作的水平,专业度是获得成功的首要保证,市场营销必须站在商业的角度上,思考顾客需求及消费体验。

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创意驱动。自2016年暑期档《大鱼海棠》公映以来,很多传统互联网社区的长评、手绘、剪辑、手工作品层出不穷。例如,末那工作室制作的电影人物手办,在淘宝众筹首日就筹得10万预定款。这些推荐行为含金量极高,远非微博大V们随手转发个推荐就能够比拟的。这些推荐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延展价值链和IP信息,这种推荐内容对阅读者而言是有效信息。在资深用户制作的优质推荐内容面前,普通用户更有可能倾向认为,该推荐涉及到的这部作品确实值得很多人为之投入时间、精力、成本,起码它至少是值得一看的。越是节制而理性的资深用户,面对一部特定作品时表现出的热情越为强烈,因为他们对于社群价值的准确把握、对于原生内容的高投入、对于二次传播的高说服力,才是网络传播的中流砥柱。新的传播模式中,个体的传播权力趋向平等,每个人都在进行自己的二次传播,轻而易举的成为时代的舆论领袖。传播网络不断变化,信息可能在任何一个节点被改动、删减,也可能在任何一个节点成为网络创建、改变、消失的动力。这样一种传播模式,已经大大超出传统传播学研究的能力范畴。[6]与后来商业化了的自媒体KOL等职业行为不同的是,一旦作品经由他们自发的热情推荐被打上高分标签,就会导致外围用户虽然在生活中并没有看到多少商业的宣传材料,却仍然能感受到《大鱼海棠》的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是多年以来电影进行营销传播的常用策略之一。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为电影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口碑营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7]但是口碑营销并不是一种刻意的营销方式,而是病毒营销的原型,即通过唤醒消费者的价值平衡,让消费者自发地在有限内容量中寻找到为数众多的契合点,以此成为满足消费者心理诉求的载体。这种诉求越强烈,口碑营销就越成功,背后是痛点的准确把握。“病毒”式内容是一种普适的市场痛点,但若回归“痛点”的本质,用满足消费者要求的角度思考,电影媒体普遍容易从口碑的塑造、痛点的营造,在求快的目标下,逐步误入到生搬硬套和不顾文化品质的歧途。文化产业的市场氛围将会陷入一个新瓶装旧酒、媚俗之风大行其道,资本逻辑取代上帝的轮回中。

三、 动画电影市场的选择

同国产动画电影面临的窘境一样,《大鱼海棠》的制作发行也是命途多舛。因缺乏经费,影片曾几度被迫停止制作。虽然影片具备优秀的基础和极高的口碑,但受市场关系的影响竟很少有人看好和投资《大鱼海棠》这一绩优股。这其中有媒体的短视、资本的外行,动画市场本身的弱势。消费者需求下市场吸引力强大,每年却有大量科班出身的基础电影人才转而去做更容易得到投资的游戏、广告、平面等等。古语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虽然现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境遇稍有好转的迹象,票房也在证明这片蓝海的待开发价值,然而,结合我国独立音乐界的前车之鉴,必须认清的一点现实是,票务市场的繁荣和传播数据的暴增,距离真正的行业崛起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还相差太远。

互联网带来了共享经济,但共享不是免费的。我们既不可能像蒂姆·伯纳斯·李那样为人类事业无偿奋斗,也不能永远期待下一部《大鱼海棠》仍然像今天这样成功。在令人乏味的推销中凭实力打出口碑,在这口碑的坚强基础之上收获资金,展开恰当的方式策略——仍然无法同先进的商业营销作品竞争。毕竟,不仅仅是电影和流行音乐,即使是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基本内容的公共资源,也要有消费者的支撑才行。

另外,对于国内同质化严重的IP再开发作品来说,首先明确了内容价值,就意味着将要面临被用户抛弃的风险。例如一款下载收费的APP,直接面对的是比另一款下载免费、服务收费的同类APP高得多的风险。其实,商业的邏辑就是以资本盈利为目的的活动,电影制作、音乐唱片、平面广告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成果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广泛接受,挣不到钱,从事这行的人数越来越少,从业者的产量和质量就会下降。实际上作为观众容易产生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幻觉——各大媒体上的当红榜单里成百上千的电影,音乐平台中的歌曲、形态各异的电视节目,我们的艺术市场不是很繁荣吗?信息大爆炸,大众文化以符号碎片的形式,成为想象的能指。

从1996年至今,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成就了搜狐、新浪、网易、百度、阿里巴巴、当当网等国产互联网的神话。互联网经济时代真的来了,中国有了领跑的可能。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这种可能给出了肯定的注解。同时,这一注解也为艺术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8]事实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更乐于接受作品的明星附加价值、付费传播形式,却很难接受作品本身内容的有偿化。习惯于大量同质化内容的网络媒体,都是大公司重要的流量入口,或是依赖流量推销广告,用户量对他们来说就是影响力,商人并不愿意选择投入大量资本去推广一部制作精良但要付费观看正版的小众动画。而放弃那些毫无内容,却可以通过卖弄噱头获得大量意义不明的高价礼物的网络主播。这算是影视生态中,由于长久的版权意识缺乏、弱势群体没有发声途径而导致的文化市场现状,危险且令人担忧。

四、 电影产业与“电影+”

电影作为一次性的大众文化商品,兼有文化和商业的双重属性,观影行为既是一次“精神输入”又是一种“消费支出”,所以既有导向需求的心理因素,也有消费需求的价值判断或计算考量。[9]近些年来的中国电影行业,从制片-发行-放映的各个环节来看,产业化的程度不断增强,规范化的程度逐渐提高,类型化的创作越来越成熟。电影行业逐渐从“注意力经济”转向“参与度经济”,此时电影需要为广大受众提供更精准和更优质的服务。美国《连线》杂志(Wired)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en)著名的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曾描述自由的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了一座自由王国,并不是从意识形态角度而言,而是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价格降低至边际成本,网络上的一切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四舍五入后还会赚钱”。[10]互联网时代,成就了大数据的海量奇观,在行业领域迎来的是前途不可估量的“电影+”。

现在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起一次众筹,或者接一个单做一份短工,甚至向那些欠债不还的人要钱。就像滴滴打车那样,是某种共享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产业一直被裹挟在原创和IP发掘的营销中,受到双方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产业“完工再签责任书”的模式,正如卡尔·戈特利布说的那样,一类电影主创者通过包揽制作流程上的更多工种,来巩固其思想表达及影片风向,使作品被烙上独一无二的个人印记;第二类是影视匠人,根据剧本需要随机调整转换自己的风格;第三种则兼容这两种类型,能同时考虑丰富的原创价值及社会价值,并力图展现多重的天赋才华。事实上,前两者的典型除了柯蒂斯以外似乎都步入了社会价值的故人档,而第三者除了库布里克以外则都栩栩如生地活在电影学、传播学和影迷们的谈资中,其实这就是电影发展的规律,从原创艺术到演员,再到编撰者及布道者,最终在实现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同时,能够让更多人体验到优质的消费过程。

“电影+”是全国性甚至全球化的跨界商业合作,除了共享经济中的各方外,各地政府应该在其中起到平台搭建、主方案设计和立项招标的推动作用。一是提供更多的机会给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内容优秀的作品,标榜成功典范;二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更新的、更贴近影视院校的“电影+”产业园及孵化工程,融合电影教育资源,打造一批具备艺术能力和互联网思维的团队,形成后备力量;三是引进动画电影和新媒体技术,改变当前我国的初级作画工人输出地生产现状,真正成为自有绘画及原案工业的动画强国,还有包括加强与东亚各个动画强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及对业余优秀动画制作者的重视等。动画电影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在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产业一定会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结语

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和新技术,生成新讯息,创造新环境的同时,也引进了新方式。毫无疑问,无论电影众筹还是“电影+”模式,都是市场规律和消费者的选择,当我们意识到年轻的艺术从业者需要更多的互联网跨界商务合作和更自由丰富的二次传播后,也应该认识到寻找合适的兴趣群体,资本支持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前者是在经济成功的同时,保持口碑成功的有力保障;后者是商业链条中的关键因素。其实,早在《大圣归来》之前,就有过一些作品通过实力赢得的口碑,以及在非兴趣群体中产生的说服力,证伪了诸如“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人民不需要太精致的艺术作品”,“东西卖不出去说明销售无能”等狭隘的理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权衡两者在具体合作过程中的权力分配,如何保持作品在创作阶段、生产阶段和媒体宣传阶段,分别的工作重心能够由最合适的一方来负责,只要能捋清楚这个头绪,中国电影距离《疯狂动物城》(Zootopia)这样的作品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潘杨燕.场景时代的电影O2O对产业的影响探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6(2):22-24.

[2]王雪桦.浅析国产电影的新兴营销模式[J].河南教育,2016(2):18-21.

[3]陈吟.浅谈O2O营销模式在电影营销中的运用——以电影《小时代》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9):23-24.

[4]胡媛媛.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5.

[5]林莉丽.电影自媒体管窥:影响电影的第三种声音[N].中国电影报,2015-08-12.

[6]陈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要素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8):33-35.

[7]郝雅琼,彭志强.我国电影众筹实践及问题研究[J].海南金融,2016(4):15-17.

[8]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的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9]石文学.数字化与商业化视野中的网略影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7).

[10](美)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伦敦:兰登书屋,2009(5):92.

作者:肖代柏 边恒然

第4篇:科幻电影《星际探索》观后感_电影《星际探索》观后感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科幻片《星际探索》,《星际探索》讲述的是皮特饰演的太空工程师为寻找失踪的父亲,要穿越太阳系,并试图查清当年父亲执行海王星任务失败的原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科幻电影《星际探索》观后感7篇_电影《星际探索》观后感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星际探索》观后感1

简单来说就是一部讲皮特违抗命令从月球和火星转机到海王星,穿越小半个宇宙找爸爸的电影(误)。

电影片头自渐变融合的红黄蓝三原色而起,表现出影片基调中的极简主义。男主Roy在四个不同色调星球上的经历一点点加深着自己与父亲Clifford二人间的情感铺垫。影片中地球和海王星都呈华丽的蓝色,月球呈白色,而承载着故事转折点的火星呈红色和黄色。导演细腻的用色使电影在视觉效果和感官的享受上都延续着近几年来一年一部的高逼格太空电影的美学水准。再加上本片的摄影师与2014年《星际穿越》都是霍伊特·凡·霍伊特马,所以影片在描绘太空的冷寂宏大与令人敬畏和角色的渺小孤独上也有震撼人心的对比效果。

Roy的父亲Clifford作为寻找外星生命的利玛项目先驱者,对未知生物体无边的痴迷导致他忽略了其他的一切,Clifford对此的执念太深了,过去和现实在他面前全都不值一提,他看不到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只着眼于很可能并不存在的未来的东西,甚至妻子和儿子也全然不比自己对外星生命的追寻更重要。这种半生都只执着于一件事的念头在无形中也影响到了Roy。

这也是Roy在火星登上飞往海王星的火箭后所明确感受到的。他不希望成为像父亲一样执着到入魔,但是他自童年起就根植在潜意识中的对父亲的追随,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找到父亲和获知利玛项目的真相。不论是与共同飞向海王星的船员发生不可逆转的冲突,还是放弃无法对接母舰的救生船舱,他都毫不犹豫。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Roy每次收到与父亲相关的视频或者文件的时候,导演都将父子间的回忆闪回作为交叉剪辑出现,来逐渐加深Roy对父亲层层递进的心理变化历程。

由于片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表现Roy一个人的情绪动作,所以推动剧情的重担几乎完全压在布拉德·皮特一人的肩上。但他的演技完全没有让观众失望。Roy这个角色与皮特以往的充满过多魅力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个沉默的,内敛的,具有极强科学专业素养的角色。最值得一提的即是片中的两段哭戏,这两段哭戏在发生之前的台词铺垫都极少,完全是靠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代入程度表现出来的。皮特在出演这两段时,将角色长时间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压抑,孤独,与对父亲的崇敬和思念透过多个角度的特写镜头呈现在观众眼前,无疑是令人惊艳的。

最后,导演对剧情节奏的把控虽然堪称完美,但片中对亲情与爱超越尘世的诠释却非常地个性和私人化。这样的设定导致了一部分观众实在难以对Roy的经历产生共鸣,所以这注定不是一部给所有人看的电影。爱的人自然有自己的理解,不爱的人也不可谓无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罢了。

《星际探索》观后感2

居然大惊喜!没想到是硬科幻!很符合我的胃口啊!一开始看威尼斯影展的反馈以为是催眠电影,但不知是我咖啡喝多了还是我晚上看片就是精神,看得津津有味!影片节奏其实不慢,而且时长有惊喜和恐怖元素,只是因为在太空,部分情节非常安静,加上布拉德·皮特轻声细语的解说,部分观众睡着是可以理解的。LOL

我一直喜欢科幻片,但凡充满新奇想象力的必然是我菜。本片在创意上没让人失望,未来月球、火星已经被地球人征服和改造后的样子相当有趣。而且很棒的是,它不会让未来的科幻场景看起来过于花哨、夸张,反而相当低调且出其不意出现在人眼前。在片中很多角色已经习以为常的事,在我们眼中其实是第一次见证。比如男主角来到月球,我们以为会是一片荒凉,没想到月球上的交通站就像一般的地球火车站一样人来人往,系数平常,居然还有DHL!我纳闷从地球往月球寄东西得多少钱。片尾的蓝色星球也相当美,令人神往。

本片给人的感觉其实不像一部太空电影,更像就是《银翼杀手》那样的科幻片,随着主人公的一次行动,介绍给大家一个未来世界。片中出现的多个场景都充满神秘感,总让人觉得马上就要有不平凡的事要发生。有几次确实是如此,但也有几次令人希望落空,但总体来说,影片从一开头就牵引着我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悬念十足。

娱乐性上绝对比不上《地心引力》或《火星救援》,但想象力上却远远强于这两部。因为这两部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灾难片,而本片则是以未来为基础的科幻片。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有冲奥潜力,但绝对是一部令人大开眼界的尝试。布拉德·皮特并没有太多机会展示演技,大部分时候都一张海报脸,但颜值足够吸引你一直跟随着他。

总结:无论是布拉德皮特的脸还是片中太空中发生的各种奇特事,都具有吸引力。但千万别在很累很困的时候看,不然你会发现布拉德·皮特的声音很催眠。

提醒的是,开头十分钟视觉效果惊艳,不应错过

《星际探索》观后感3

简单说一下观后感吧,很压抑、沉重,全片的每一颗镜头都让人想起地心引力,可惜差太远了,主人公在外太空那种孤独感虽然很真实,使人恐惧,但是却又让人昏昏欲睡吧。

皮特还是那样成熟魅力,可惜这次的表演没有什么太多亮点,尤其这样的独角戏,其他配角更是被塑造的毫无作用,结尾方面,个人认为很糟糕,前半部分有些高潮,后面简直让人失望。

整片最糟糕的还是台词,将近两个小时时长,看到最后,没有一句台词是能令人印象深刻,甚至重要的讯息完全没有呈现出来,导演只是在镜头设计和影片色调上面花了一些心里,故事方面看起来依旧拿捏的不太理想。

这片不能算是爆米花电影,如果把它当作灾难片看,估计要失望了。

《星际探索》观后感4

有外星人么?

相信有好奇心的人类一直有这样的疑问。至于科学家们更是孜孜以求。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寻找地外生物,而付出的一往无前的艰辛,足以感动世人。

电影《星际探索》也是这样讲述孤独探索外星人的科学家的故事。20年前,一对由科学家克莱福德率领的探索队飞往了远在30亿公里外的海王星附近,然后失去音讯。20年后,克莱福德的儿子罗伊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漫漫星际之旅。

这样的背景设计,其实和1997年的科幻恐怖电影《黑洞表面》大致相同。同样的太空探索计划,海王星附近失联,开始新的寻找真相的计划。不过,《黑洞表面》就是赤裸裸的商业电影,惊悚恐怖的元素堪称惊世骇俗。特别是脑洞大开的打开类似地狱的设计,以及异世界恶魔的出现,让这部电影成为很多人的梦魇。当然,电影本身也就成为一部简单宣泄的商业电影。

而《星际探索》就有意思多了。这是一部打着硬科幻旗号、和披着文艺外衣,但本质上还是商业思维随大流的跟风电影。科幻艺术方式的包装,是师从《湮灭》、《降临》。硬科幻的方法,师从《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影片。而《星际探索》自身品质上又没有达到上述影片的高度,在制作层面上再次沦为创作者迸发脑洞的肆意妄为的想象。

父子两代人的太空探索,寻找外星人注定是一种没有结果的路程。何况是远离地球30亿公里的遥远的海王星附近。注定孤寂的旅程,依然孤身向前。这样的背景设计,很容易将观众带入一种孤胆英雄戏的氛围,以及类似于《2001太空奥德赛》式的关于生命和哲学的思考。特别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罗伊,一脸苦大仇深、轻度抑郁的脸,在内心独白、自我剖析种,更是将这种氛围渲染的无以复加。

然而,这种貌似高大上的太空哲学设计,在皮特梦呓般的叨逼叨、以及毫无结果的印证中,被证明不过是毫无意义的台词,只是为了让影片显得深邃,实则毫无意义。甚至在剧情的设计上,根本和这些虚无的台词毫无关系。

唯一有意义的一点是,找了半天外星人,还不如身边的亲人重要。

这种强加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高大上的噱头,让《星际探索》这部电影在骨子里就是孱弱无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的极为准确。

然后在剧情层面,同样趋同于典型的商业电影,而合《湮灭》、《降临》等科幻文艺这种近年来的电影类型相去甚远,肆意妄为的程度也让硬科幻这个外衣蒙羞。

未来的时代,人类已经在外太空的近地球轨道建立起了堪比城市的外太空空间站。皮特饰演的罗伊在太空行走进行站外维护时,遇到了太空雷暴。皮特就从近百公里的外太空仅凭借太空服就直接降落到地球表面。

这一点情节设计,除了引出太空雷暴之外,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太空直降这点为将来埋下伏笔。虽然塑造了皮特的冷静、技能高超,也埋下了伏线千里的剧情,貌似用心,其实也开始暴露了影片最大的问题——无视逻辑和常识的肆意妄为,而和硬科幻开始背道而驰。

人类自由落体最高高度是2014年57岁的谷歌副总裁阿兰·尤斯塔斯完成的,他乘坐高空氦气球达到地球大气层平流层的边缘,在41419米(41公里)高度一跃而下,成功落地。 而在电影《星际探索》中,罗伊本身在百公里高度太空空间上工作进行太空行走,当时是在和空间站同时在太空高速飞行,这样就不能快速摆脱高速,向地球坠落。而会想很多失去动力被地球捕获的太空垃圾一样,缓慢的降低轨道,直到和大气层摩擦而烧毁。初点位置的运行状态,和一直在地球引力圈(氦气球升空抵达平流层)的谷歌总裁的运行情况,这两点有很大的不同。

接下来的剧情,为了塑造《星际探索》的孤独感更是肆意妄为,十足的刻意。赶往月球基地后,让太空司令部安排在罗伊身边的老爷子在月球海盗的袭击中受伤而退,这还是尊老。接下来,在赶往火星的旅程中,更是让飞船船长受到狂暴的大猩猩袭击领了便当。 在这里,除了让营造罗伊独自上路的悲剧色彩外,当然也要体现出罗伊的冷静、人性,特别是为接下来罗伊能够独自驾驶飞船做下铺垫。

罗伊这么能干,但到达火星之后,被太空司令部以心理评估不合格为由,拒绝其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赶往海王星的计划。裤子都脱了,任你千百个理由也要蹭蹭吧?在火星女同事的帮助下,罗伊终于在最后一刻蹭进了飞船。在升空加速摆脱火星引力的飞船中,船员们开始了脑子进水的作死行为,想制服蹭进来的罗伊,结果被飞船摆脱引力时的强大推力而直接处死。

就是这样,假借月球海盗、和路人的主动作死,罗伊终于以孤家寡人的名义,悲壮的踏上了独自30亿公里的找亲爹的星际之旅。

结果见到亲爹之后,并没有费什么唇舌,就安抚了亲爹。准备回到自己飞船的时候,亲爹一心求死,飘荡于星空之中。这时候罗伊再次上演超能之举,扛着一扇门板,穿越小行星带,飞回自己飞船。并且凭借炸毁老爹飞船的爆炸力,回到了30亿公里外的地球。

电影《星际探索》在影片情节结构上非常简单,最大的问题还是对基本常识和逻辑的无视。很多人会说,这只是电影而已。是的,这不是纪录片,不是普及知识,但既然打着硬科幻的外衣,那起码在最简单的情节上不要做出跳脱的设计吧。那除非除掉硬科幻的外衣。

相对比,《地心引力》、《月球》,就做的有情有理,不会在常识和逻辑上犯下明显的错误。

以及,步《湮灭》《降临》的后尘,电影《星际探索》同样失于无效、虚无而毫无意义的文本层面。

《星际探索》观后感5

这是我2019年在院线最佳的观影体验,影片无论从摄影,色彩,音乐,外加表演都让我十分震撼。视听享受之后,我便进入了沉思,于是将我与友人的思考整理出来。

虚无主义与存在主义

人类个体,到人类工业发展的极致-航天器,乃至整个人类文明,放置于星辰之中, 于宇宙之中,是无比的渺小。整个人类文明也许都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存在。我想这是影片想表达的虚无主义的哲学,所以多次出现在浩瀚的星河里发着微光的飞船和渺小的宇航员的画面。主角的父亲奋斗一生的追求,甚至不惜为此杀人,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无。而从另一个角度,存在主义哲学在接受了虚无主义之后,认为去追寻存在的意义其本身就是意义。于是影片中的儿子在目睹了父亲选择流浪和死亡之后,问了自己,我在做什么,而后努力回到地球,选择用爱来为自己的存在做注脚。也许将存在的意义的答案打包成“爱”,于我而言有些单薄, 但是我确实找不到更容易被接受的答案。而我依然觉得虚无是永恒的,存在只是一种妥协的接受。当然,影片只是给出一个哲学的探讨,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

父亲和儿子,上帝和信徒

男权社会下的父子关系里,总是少不了权力的影子。一个英雄的父亲,成为了儿子永恒的阴影。影片无论是从儿子在生活上对工作的投入和抛弃妻子想要有所成就,还是从剧情上儿子无论如何也要找到父亲的角度,父亲都成了儿子一直追寻的目标。而随着父亲的伟大形象一点点被解构和崩塌,儿子的情绪也从完全的非人一般的冷静渐渐的走向情绪化和更加具有人情味。如此看来,父亲的形象成了压迫儿子本我的影子。只有当这个影子被打破,儿子才真正自由。从另外一个角度,创造者的身份,或者是上帝与他的信徒之间也存在这种权力的支配。被创造者想要完成自我的彻底解放,就必须要摆脱来自创造者的压迫,这不免让人联想起古希腊戏剧中的弑父情节。影片中父与子相见时的对话,父亲站在高点俯视,儿子站在低处仰视,(父亲的胡须难免让人联想到宗教),这个角度,就像是对着神祷告的信徒一样。而当父亲说出“我根本不爱你”之后,儿子选择走上前来与父亲平视。这个安排仿佛是在将上帝对其信徒(父亲对儿子)的爱解构为权力。当被爱包装的权力压迫被释放后,才会有真的自由和自我。

三色,白,红,蓝

人类艺术史中最重要的三个颜色,白,红,蓝,分别出现在月球,火星和海王星的场景。这三个星球勾勒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轨迹。而这三色,又恰恰是法国国旗的三色,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也许是对那部法兰西三部曲《蓝》,《白》,《红》的致敬,也许只是单纯的勾勒出文明的颜色,无论如何,其视觉感受在IMAX屏幕上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超越的,上一次有这样的感受还是《银翼杀手2049》。此外影片多次出现没有尽头的隧道,像是对生命的起源和终结的暗示,你不知自己如何来到这世上,也不知自己将走向哪里;挂着绳索的宇航员悬挂在星空中,像是通过脐带与宇宙相连的婴儿,暗示着人类文明的年轻和幼稚。

我一直比较反对对影片的过度解读,但是我希望通过这篇影评把我的思考总结并记录。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时间会证明它的。

《星际探索》观后感6

《星际探索》无疑是今年最重磅的科幻大片,也是我期待已久的科幻作品。

聊《星际探索》之前,我想先让大家知道,《星际探索》还入围了今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

影片能入围充满文艺气息的老派欧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说明《星际探索》不会像主流科幻动作片一样,成为面对所有观众需求那种爆米花爽片,甚至可能还会有些意识流,也就是所谓的文艺范。

《星际探索》是一部太空歌剧类型的电影。

这里容我解释一下“太空歌剧”的概念,“太空歌剧”是上世纪40年代发明出来的科幻流派,指的是对于庞大纷繁的宇宙,故事不必太过于拘谨物理常识,以传奇冒险为主要目的,并从中能给观众启发性。

《2001太空漫游》就是太空歌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外还有《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等都泛属太空歌剧框架内。

所以很多人在琢磨《星际探索》中不科学的设计逻辑,去研究他们太空过那么久吃什么等,这些都没必要较真,因为《星际探索》就不是硬科幻。

相比较于主流动作科幻大片,《星际探索》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主角的精神世界研究上,从而削弱了剧情本身的戏剧冲突的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影片评价存在着两极,这么说好了,如果你带着去看《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际穿越》这样的感觉去看《星际探索》,影片八成会让你失望尤其是后半段。

但如果你从角色研究,从思考对话角度去审视这部作品,或许你能发现影片很多有趣的折射。

总的来说,我喜欢这部电影,哪怕影片确实存在着一些绕不开的质疑。

《星际探索》观后感7

电影《星际探索》的时间背景发生在未来,太空探索科技发展出了月球和火星基地。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罗伊是一名有些自闭症的宇航员,他的父亲20年前参与寻找外星生命计划,飞船一直航行到了海王星,是人类载人到达最远的距离。但遗憾的是,外星生命计划多年前就已经失联,宣告失败,罗伊父亲被誉为太空先驱英雄,罗伊也正是因为父亲的原因,成了宇航员。

故事开始由太空发出的诡异电涌辐射展开,电涌波所到之处,都会造成电路损坏和电源骤停,危害是全球性的。而发出电涌的位置,被查明是罗伊父亲飞船所在的海王星位置,为了找到真相,罗伊被派遣秘密任务,从地球出发,到月球发射基地,再前往火星基地想办法联系他的父亲。

在这过程中,罗伊渐渐也找到了父亲失联的真相,他决定前往冥王星,亲自找回自己父亲。罗伊在火星试图联络父亲后,秘密得知官方其实是要找到他父亲的确切坐标,然后派载着核弹的飞船前去炸毁目标。因为官方早就知道罗伊父亲已经叛变,为了找到外星生命,罗伊父亲不惜处死那些想要返回地球的同事,然后罗伊父亲切断了通讯,之后电涌辐射就发生了。

于是罗伊突破阻碍独自前往海王星,找到了自己父亲。原来电涌辐射只是罗伊父亲和同事争斗时的一场意外事故,罗伊父亲一直试着修好这电涌辐射发射器,但始终未果。而罗伊父亲切断联系的原因,是从始至终寻找外星生命的计划,根本没有找到外星生命,罗伊父亲无法面对这个现实,选择要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为止,而他也承认,从来没有关心和爱过自己的家庭。

《星际探索》的结局,既没有主角生死存亡关键时刻,也没有史诗级别的酷炫动作大戏,有的只是父子俩多年关系的救赎,主角心结的释怀。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星际探索》“虎头蛇尾”的原因,毕竟影片前面故事背景的建构,还有剧情的铺垫和冒险,都比结局来得更具力量,而结局却最后落到了一个小格局上。

结局确实让我意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最后罗伊明白父亲抛弃家庭的原因,是太过于执迷于自己的太空事业,太痴狂想让找到外星生命。最后罗伊对父亲说,“你情愿寻找陌生的新事物,也不会关心身边所爱的人”。这句话正是影片的主题。

如果说《星际探索》在前半段用商业片模式在运作,那么后半段则是强烈作者表达风格,后半段影片有很多让人思考的独白和对话,还有宇宙虚无缥缈和主角记忆的碎片交织在一起。

这是一部会让人探索自己内心的作品,我们追随主角,离地球越远,就越能探索到人们虚空的精神深渊,但探索,不一定能找到答案,盯着深邃的宇宙太久,是否会让人丧失探索的真相。

主角终其一生想要成为父亲希望成为的人,但几乎缺席主角一生的父亲,又是儿子心目中理想的灯塔吗。

这部电影表面虽然放在无限瀚海的宇宙苍穹,但探索的却是缺少亲情和爱的陪伴带来的恐惧,如同寂静的宇宙包括着渺小的人类,无声且强大。

人类真的是宇宙孤独的智慧生物吗,是不幸还是万幸。亲情陪伴真的是完整人生的重要拼图吗,是外因还是主因。这些《星际探索》都没给出真正的答案,而是像宇宙一样暂时没有给人任何回响,这或许是影片让我着迷的地方。

第5篇:《借助网络电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探索》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金瑞中心小学课题组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当代教师,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怎样教育学生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爱国主义情怀,怎样使他们学有所得,怎样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在“十二五”结题之际,《借助网络电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探索》课题组时刻关注着网络环境以及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等有关研究,在圆满完成前两个阶段任务后,本着推广应用的目的立即着手进入第三阶段的验审工作。

一、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课题的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

主要任务:

1、完成研究报告的分类撰写。

2、完成各项研究成果的检查。

3、完成研究成果的整合和最终定稿。

4、通过最终研究成果的验收和课题的结题。

5、撰写“网络环境爱国主义情感的探索”论文。

二、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主要是对研究成果的验证和通过课题的结题。

1、召开课题组会议,提高成员对第三阶段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向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请结题。

3、撰写、整合了如下研究成果形式:

(1)《中学网络调查问卷》调查报告

(2)《我爱我家》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调查报告

(3)《绿色上网》课堂活动调查报告

(4)个案追踪活动调查报告

(5)《中学生心理档案》活动调查报告

(6)《OICQ:构建平等对话平台》活动调查报告 (7)《野外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8)中学生课外活动系列调查报告

(9)研究案例

(10) 论文集

(11)向学校申请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

三、信心与未来:

我们的课题至此已经取得较大成绩,成绩来之不易,为了保证成绩和成果的针对性、持续有效性,课题组成员还必须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实验,不断的进行工作,将对这一课题继续深度的研究下去。

课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每个课题组成员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多,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外界的干扰都对课题研究产生消极影响,但是课题组老师本着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课题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地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探索、创新,共同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在世界发展,科技发展都日新月异的今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深入了解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影响,关系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未来。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面对本课题研究所存在的难度都有较深的认识,加上学校的支持,领导的关心,终于成功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作出了成果,出了意识,出了理念,出了精神。在这里,我们要对各级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对参与我们课题研究的家长、学生、社会人员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希望我们一道继续关注这一话题,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6篇:基于微电影导向下《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首先从创建优质的师资团队开始着手,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案例教学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在课堂中引入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的撰写,到影片的拍摄,再到后期的制作,让学生通过微电影的创作,全面且系统地掌握影视作品的创作流程,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的平台。

[关键词]微电影 影视后期制作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项目训练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影视后期制作等相关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对于影视后期制作等相关方面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应不断对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进行改革,《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目前已成为高校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微电影概述

(一)微电影

微电影是指播放于各类新媒体平台上的,拥有完整的情节的视频短片。微电影是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是微时代继微小说、微博等新生的又一微产物。微电影的出现对于影视教学与传媒文化的发展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十分符合当下流行的影视文化。微电影具有微时长放映、微周期制作、微平台播放等特点。在时长上,微电影相对于传统电影更加短小精悍。微电影的片长通常在一分钟到半个小时之间。在制作上,微电影相对于传统电影的制作周期更短,且制作费用更低。在平台上,微电影不需要在院线公映,其播放平台更简单。微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类移动终端上传播。

二、《影视后期制作》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影视后期制作是指以实际拍摄的影片作为素材,采用影像合成技术与三维动画技术对素材进行合成与剪辑,同时为影片配置音效,最终形成成片。由于我国对于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高校已逐渐开始重视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培养。《影视后期制作》作为动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对After Effects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动画作品的后期合成与剪辑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动画专业师资队伍还无法满足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水平不够过硬。而有部分教师所学专业甚至与动画与影视后期制作不相关,导致其无法胜任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着问题。教师在授课中往往过于注重影视后期制作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后期制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缺乏新意。由于信息技术更新较快,而动画专业教材的更新速度却普遍不高,导致教学内容过于老旧,缺乏创新。《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对基本框架的讲解,而缺乏对于学生影视创作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实际效果远远低于教学要求。

(三)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往往根据动画专业的教学目标,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判断。在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掌握了影视后期制作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就业的要求。

四、《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优质师资团队的创建

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当前第一手的讯息,并根据市场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案,定期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设置课程的内容。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影视特效制作与视频剪辑。通过突出教学重点内容的方式,将精品课程引入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精品课程的大力推广,凭借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将微电影的创作引入课堂,让学习进行自主创作,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三)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应广泛的引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的运用,将学生带入影视后期制作的情景中。例如,应用电影工作室制度,形成作坊教学,让学生与具有相关行业经验的前辈进行合作,并在其指导下,完成微电影的创作。

(四)提供企业实践平台

高校应与行业相关企业加强互动交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建实践操作的平台。例如,高校可以与周边企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定期组织本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影视后期制作的实训,让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五、《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微电影创作引入教学

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长的限制,学生往往难以完成一个完整影视作品的制作。而微电影凭借其微时长、微制作周期等优点,充分满足了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微电影的创作引入课堂。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保微电影创作的可行性。

(二)微电影创作的教学模式应用

在课堂中,应合理安排理论讲解与实践创作的时间比例。例如,可以将微电影教学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个阶段,可以进行基础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对于微电影以及影视的后期制作等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短剧本的创作,讲解蒙太奇在影视创作中的运用。课程结束后,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白行进行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并要求其运用分镜头的方式进行撰写。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剧本的制作与分镜头脚本的撰写技巧。

第二个阶段,可以开始进行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习After Effects软件的应用,掌握动画特效的制作与动画作品的剪辑技巧。动i面i特效的制作与动i面i作品的剪辑是《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重点。

动画特效制作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能力培养目标、知识培养目标、素质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括:重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数字动画特效制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艺术与技巧相结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多媒体设计软件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借鉴优秀作品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开创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掌握动画特效的基本知识,了解动画特效的定义与其在后期制作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动画特效制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熟悉现代动画特效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掌握动画特效的基本表现形式与表现技巧;让学生掌握动画特效制作的技法。素质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对动画特效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的艺术审美得到提高;让学生的白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动画特效制作课程的设计思路应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课程中设置项目训练。项目训练应根据动画专业所定位的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与训练模块。在课程中引入典型案例分析,以案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实现两者的一体化。具体的训练项目可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动画作品的合成与剪辑、为剪辑完成的视频添加特效、栏目片头的设计与栏目包装、三维动画的合成与调整。

动画作品的剪辑主要内容包括字幕的添加与特技的处理。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与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动画素材,培养学生素材采集的能力与敏感度,同时让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获奖动画影片,学习先进的剪辑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大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个阶段为教学评价阶段。教学阶段完成后,让学生根据微电影脚本完成后期制作过程,创作出自己的微电影作品。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收集起来,在课堂中进行评讲。让学生一一观看各自的作品,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白评相结合的方式,分享微电影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并共同探讨与分析实践中各自遇到的难题,商讨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记录学生每一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其每一阶段的作品进行评分,同时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微电影作品。

综上所述,《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首先从创建优质的师资团队开始着手,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案例教学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在课堂中引入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的撰写,到影片的拍摄,再到后期的制作,让学生通过微电影的创作全面且系统的掌握影视作品的创作流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的平台,以这种方式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第7篇: 探索月球奥秘

月球的诞生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学界这是一个大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理论。

“俘虏”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原是一颗流星,当它在宇宙空间漫无边际飞行时,偶然进入地心引力范围,受到地球引力的约束,因而才意外地纳入了地球轨道。不过,近几年来,有不少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一说法。

“分裂”理论:持这一说法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从一片炽热旋转的云状物包围着的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因而月球是地球的“孩子”。然而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几次带回来的资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却是大不相同的。

“碰撞”理论:该理论认为,约45亿年前,一个比火星更大的行星,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飞行速度猛然撞击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这个行星的铁质核一直撞到了我们地球的中心。碰撞结果是产生巨大爆炸,伴随有6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地球在爆炸的冲击下变了形,这个采取“自杀行为”的巨大天体的大部分与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为炽热的蒸汽与其他碎片一道汹涌地喷射入外层空间,后来这些蒸汽冷却下来并凝固成尘埃,尘埃与其他碎片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核,这个核后来凝聚成团,我们的邻居——灰色的月球从此诞生了。

科学家们正借助于新型的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宇宙空间所发生的这一奇特碰撞,以求验证该理论。

月球地质构造

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食

月食是一种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行至地球的阴影后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所以每当农历15日前后可能会出现月食。 人类探月史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2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着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月潮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月貌

月球表面的环境,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月球上没有大气,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月球上也没有水,就是在对月球的岩石分析中,也没有发现水分。那里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世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月面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因而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月表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则可降到——183℃。 天文学家

* 哥白尼,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伽利略,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月球传说

从前天上有十个太阳,英雄后羿用建设下了九个,王母娘娘奖励他两颗灵药让他成仙。他回家后,他的妻子嫦娥因贪心把灵药一口吞,下飘上月亮,不能下来,因为她要反省她的罪过。和她一起在月亮上的,只有一只玉兔和一只蟾蜍。 月亮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月亮歌曲

●瞎子阿炳是二胡演奏家,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的名称《二泉映月》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是怎样的?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第一曲。贝多芬听到一个姑娘和一个男子的对话,深深被感动。贝多芬进屋后,看到的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他直率地对主人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盲姑娘感到“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判断出弹曲的人正是贝多芬。贝多芬看到她这样懂音乐,从琴声中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自己,心中十分激动,便要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

关于月亮的名胜古迹

*宁夏风景名胜-月亮山 *杭州西湖-三潭映月 *河北风景名胜 -月亮湖

*台湾-日月潭

月亮对联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月亮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打一天体) ------月亮

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 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打两种天体)------ 日月 月亮风俗

黔西北苗族~“踩月亮”

广东省~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为什么天文台大多建在山顶上? 山顶基本没有光污染,所有的灯光基本都在平坦地带。山顶的噪音污染小、空气污染小等等。

为什么天文台是圆的?

之所以是圆形,是因为观测外太空都是要360度的旋转观测,因此造成圆形

第8篇:探索月球奥秘

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读了《月亮上的足迹》,可能引发你对这颗星球产生更大的兴趣,想揭开它更多的秘密,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在,让我们对这颗神秘星球,也进行一番追问。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在老师、专家的帮助下,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从下面的活动中任选一项。

一、月球奥秘知多少

月球的奥秘非常多,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关系,等等。班上同学可按兴趣分组,分别探究其中一两个方面。然后开一个专题汇报会,各组推选代表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汇报。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不求意见统一,只求有所收获。

二、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

1.细看下面的月球运行图(最好观测一段时间的月球运行,与下面的运行图对照),想一想:这些图各指哪一运行阶段的月球形状?现在一般使用什么名称?我国古代分别用哪两个字来命名哪两个重要阶段?

(思考:观察月球运行后,你有什么体会?)

2.有条件的可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向专业人员了解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了解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学家及常见的天文观测仪器和天文现象等,并观看关于月球的录像资料。

(思考:为什么天文台大多建在山顶上?为什么天文台观测室大多为圆顶?通过这次参观,你对月球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搜集以上各种资料,班上开一个交流会。

讨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四、我是月球小专家

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成立组委会,将班上同学分成几个参赛小组,并准备竞赛题、小卡片和奖品。

五、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第一项必做,

二、三项任选其一)

1.班上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2.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像,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3.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参考资料

一、月球的几大谜团

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椨钪娣纱彼怠?/P>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等。

二、不少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

●古代美洲玛雅人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可是在他们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十(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七、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

●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

《自然科学宝库》(太阳·月球·星球卷)

《亿万个为什么》(天文地理卷)

《牛津现代科技大百科》(宇宙科学卷)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

《当代博物馆丛书》(天文博物馆卷)

《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

《月球人》(彼埃尔·布勒)

《飞向月球》(J.普特卡梅)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探索月球奥秘》相关的文章。

第9篇:兴趣探索练习

请具体、详细地回答下列问题。回答时特别注意问题的第二部分,即“为什么”感兴趣的部分。如有可能,请与一位同伴相互讲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同伴可以提问、帮助讲述的人发掘细节和原因。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帮助你回忆并梳理日常生活中有关个人兴趣的一些代表性事件、增进自我觉察,因此仔细思考和讲述的过程非常重要。

(1) 我的白日梦:请列举出三种你非常感兴趣的职业(摒除所有现实的考虑)。这些工作中的哪些特征吸引着你?

答:金融家,医生,行政管理。

我喜欢金融家的冒险。大胆。刺激。

医生妙手回春可以帮助许多病人。传递爱心内心充实。

行政管理的权力和地位

(2) 请回忆三个从事某件事情时令你感到快乐(满足)的经历。请详细地描述这三个画面,是什么令你感到如此快乐(满足)?

答:1;参加高考。

原因:

迈入高考更多的是一份淡然与快乐。自己的付出终于有回报,可

以在试卷上答出自己积累的知识点。

2:给母亲送礼物。

原因:

我在她生日的时候偷偷将礼物藏好。用电话的方式指引让她

拆开礼物。令她很感动,所以我满足。

3:旅游。

原因: 我喜欢旅行。喜欢美景。喜欢放松的状态,旅行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而且增长见闻。

(3) 从小到大你担任过哪些职务?你喜欢的是哪些职务?不喜欢的是哪些?请具体说明为什么?

答:语文课代表,纪律委员,副班长。

最喜欢的职务是语文课代表,因为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喜欢文学,喜欢文字。喜欢

像母亲那样温和美丽的语文老师。

不喜欢的职务是纪律委员。因为管理同学时总会左右为难。不想为难同学,也不想

让老师失望。

(4) 你最崇拜(敬佩)的人是谁?他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你最像他的是什么地方?最

不像他的是什么地方?

答:我最钦佩的人男性是毛泽东。女性是吕雉。毛浙东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万古流芳.

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军事才能。

吕雉胆识过人,聪慧灵敏。博览群书。让人印象深刻。

(5) 你最喜欢看哪种杂志?这些杂志中的哪些部分吸引着你?或者,如果你到书店看书,你通常会停留在哪类书架前(不是仅仅因为学习需要的情况下)?

答:我喜欢的杂志有智慧,青年文摘,哲思,意林。这些杂志有些是心灵鸡汤让人获

益匪浅。也有一些智慧故事让人增长见识。还有关注现实,了解身边的事。

在书店我通常会喜欢看名人传记。或者文学鉴赏类。

(6) 除了单纯的娱乐放松外,你最喜欢看哪几类电视节目?节目中什么吸引着你?

答:喜欢看《职来职往》《今日说法》

前者会让我们学到许多的工作知识。提前了解一些就业资讯。

后者通过对案件的分析让我们懂法知法守法。帮助我们树立法律意识。所以我特别

喜欢这两档节目。

(7) 你喜欢浏览哪类网站?你喜欢看网站的哪部分内容?它们属于哪个专业?

答:我喜欢浏览新闻类和文学类以及英语类的网页。喜欢看有价值的部分,希望对自

己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他们大都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

(8) 休闲的时候,如果如果只是出于兴趣的考虑,你最想做什么或学什么?这里面又是什么吸引着你?

答:喜欢听歌和弹钢琴。他们会让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愉悦。

(9) 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们)?

答:最喜欢英语和语文。他们都有属于自己文字的魅力,富有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而且是我们沟通的重要语言。

(10) 我们生活中都有过某些时刻,因为全神贯注于做某件事情而忘了时间。什么样的事会让你如此专注?

答:看书和听歌的时候最容易忽略时间。因为总是被书中的情节或者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深

陷其中不能感觉时间的流逝。

(11) 你的答案里面有什么共同点吗?是否可以归纳为什么主题或者关键词?

答:答案大多与文学或者音乐有关。主题就是安静与艺术。

(12) 这些主题或关键词可能和霍兰德的哪些类型相对应?你如何能够让这样的主题在你今后的生活中得到更充分的彰显? 答:主题和霍兰德的艺术型A相对应。

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坦然。多读书多学习。努力学习知识打下坚

实的基础。丰富自己的经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说明: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你总结和归纳前面所有的问题,并将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与本单元所讲的职业兴趣类型挂起钩来。所归纳出的主题或关键词是你今后在作职业决策时需要尽可能纳入的一些关键因素。

上一篇:百度舆情分析下一篇:毕业年级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