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针对该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一体化改革,提出“以教学案例为导向,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从教室改革到多媒体网络教室,案例教学,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并实行计算机自动组卷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1:

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实施探究

摘 要:项目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时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各大高校很多教师都对所教学科进行项目一体化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都很明确,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的真实项目任务案例作为教学的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的职业理念。项目一体化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次挑战,总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文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项目一体化 计算机基础 教学模式

项目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很多高职院校开展,通过项目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改革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项目设计不符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的问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寸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转变学生为主体的项目一体化改革不彻底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项目设计不符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

项目一体化要求就是项目任务的设计要来源于企业一线,是真正的专业实例,是需要和企业专家座谈调研确定的。但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调研这一步,自己想当然的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项目任务设计。由于计算机基础内知识点宽泛,如果设计的项目内容覆盖了所有知识点就会造成这些设计变成了案例的堆砌,是对教材就行了项目化改革,而不是真正的项目一体化改革。计算机基础课属于公共基础课,每个专业都开设,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每个专业应用计算机基础的特点进行设计,如果缺少了企业调研,教师设计的项目任务是各专业通用的,不是按专业按层次设计的,这样就会造成所设计的项目任务不符合企业需求和学生的专业特点。

1.2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寸把握不够准确

在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出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现不协调现象。项目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在过程中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原则。而有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教的过多,主导又变成了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少,主体变成了被动思考。这样就又回到了传统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这明显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寸把握不够准确。

1.3 转变学生为主体的项目一体化改革不彻底

项目一体化强点学生为主体,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应该像导演一样把握整个实施的主线。但在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教师设计的项目任务形式单一;教学活动无趣;学生自主学习资匮乏;教学评价不及时。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出现: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能调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的发挥。导致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一体化改革不彻底。

2 解决项目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策

2.1 设计符合专业需求和职业特点的项目任务

项目一体化实施前,必须要做的就是市场调研来确定项目任务。通过去企业深入调研或把企业专家请来座谈的方式,进行项目任务的商定。确保项目任务符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学有所用。由于我们学校是建筑类学校,在一体化实施前我深入的不同的建筑企业进行不同专业的走访调研,最后确定了不同专业的项目任务标准。

比如对于建筑专业我设计了五个项目二十二个任务。项目一:天天建筑公司办公计算机采购安装。项目二:天天建筑公司项目开发文件制作编辑。项目三:天天建筑公司两室一厅样板间设计。项目四:天天建筑公司人事薪资统计。项目五:天天建筑公司成立3周年筹备。通过这些与企业和专业紧密联系的项目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能让学生真正处于企业工作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明确项目教学中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理念

教师在一体化改革中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要变传统教学中的教为主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变原来的教师的主体地位为现在的主导地位,教师相当于一个导演,学生相当于演员,教师负责把控全局,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任务和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教师要秉承先做后教的言则,不但要教会学生做,而且还要教会学生领悟为什么这样做,这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

2.3 以学生为主体要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支撑

在项目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是非常关键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支撑是重中之重。对于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通用操作能力以及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才能使教学从传统的“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变,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分为不同级别,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3.1 手机媒体进入课堂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智能手机应运而生,并迅速得到了普及。手机智能化的同时带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我认为,治理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就像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积极作用。比如利用手机进行资料的查询下载,用QQ群进行交流等。

3.2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的互动功能

蓝墨云班课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丰富有趣,能实现即时的沟通分享,又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困扰。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变得生动有趣。蓝墨云班课有丰富的功能,任何移动设备或电脑上,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分享学习资源、发送任务通知、组织学生讨论答疑、布置批改作业、开展课上课下教学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都可以随即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小组讨论、随堂测试等互动教学活动。即刻反馈,即刻点评。这些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计算机项目一体化的课堂起到了助推作用,使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有效。

4 结语

总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学改革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通過设计出符合专业的项目任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通过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不光教会他们学什么,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才符合当代职教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95-96.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马清.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16(4):64-65.

作者:刘明国

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2: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学效果

摘 要:针对该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一体化改革,提出“以教学案例为导向,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从教室改革到多媒体网络教室,案例教学,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并实行计算机自动组卷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案例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先导课程,是该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1]。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的背景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各种原因,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往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理论都在教室,以投影加黑板方式上课,而实践在机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但学生无法及时掌握教学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学生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2]。考试方式也是采用卷面考试,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考试成绩往往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近年来,计算机基础课程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即设计典型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钻研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力和思考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3,4]。基于对高校现状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分析和研究,从2014年下半年起,学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提出“以案例为导向,讲授、实践”一体化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即有机整合课堂内讲授、课堂外实践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层面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成多方面的理论实践环节的协作和相长,切实促进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2 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学效果

2.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精神状态明显改观

从2014年起,大学计算机基础上课全部在机房上课,机房里每台机器都安装了多媒体控制软件。学生可以接收观看教师的每个操作步骤,学生也可以演示,也可以立即操作实践,便于互动。不再是单纯地在教室上课,以教师为中心,黑板加投影,而是以学生以中心,以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为中心,学生边上课,边实验,边操作,可以马上提交操作结果给教师,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课堂上睡觉的没有了,玩手机的没有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提高了教学质量。

2.2 改革考试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升

以往计算机公共课考核,都是采用卷面考试,卷面考试要求老师打试卷、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复杂而容易出错的过程,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操作过程,调试过程,不能在传统的卷面考试体现出来。因此,教师专门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软件,计算机公共课全部采用机考。这样,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我们强调学生要会操作,要会用计算机。采用机考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都反映这样更能体现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不是在考前突击背下知识点,更注重实际能力。而且,正因为采用机考,很多学生课余也会到机房练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上升。采用机考模式,教师也欢迎,教师做了计算机考试题库,计算机从已建立的题库中调题组卷,考生一人一机一卷,根据显示的题目用键盘或鼠标输入答案,考试结束后,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等。考试内容丰富,提高了考试质量。减轻了教师考试工作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使考试的公平性和严密性更有保障。

2.3 抓好课堂内外,学生成绩显著提高

好的教学案例的应用,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计算机基础是一种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课内,充分利用在机房上课的优势,以案例为导向,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外,课程组教师专门开发了学习训练平台,鼓励学生课外到机房学习实践。通过这些措施,学生成绩显著提高。表1是近2年的平均成绩统计。

3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以应用和操作为主的一门课程,通过一年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虽然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组委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郑勇明,彭凤梅,张叶.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0-82.

[3] 黄宇.基于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30-231.

[4] 吕海燕,吕红,方霞,等.基于“信息化导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6(2):73-78.

作者:蔡友林 李祥 陆玲 杜萍 李丽华

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3:

以动手能力为导向构建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

【摘要】中职教育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立足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明确课程定位、创设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考评等方面,阐述了以动手能力为导向构建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的构建策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动手能力一体化教学深化教育教学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是新时期中职学校的改革重点,更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强调有效教学的构建,应创新教学思维、契合课程特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盘活僵化的课堂,实现对学生良好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立足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构建策略。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强调开放式多元化教学的搭建。从实际来看,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态僵化”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有效教学的构建。中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践课程的缺乏,难以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空间,更缺乏教师的教学引导,进而出现教学僵化的现象,不利于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立足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着力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推进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人才培养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突破传统教学的思维的禁锢,转而以开放式多元化课堂,搭建一体化教学,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在中职学校的应用

中职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着力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做,以动手能力为导向,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现实意义。教学是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做”的促进之下,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及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是践行“生本”理念,将理论、课堂融于实践,进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僵化的教学形态,弱化了教与学的良性活动,缺乏了解实践教学的构建,进而难以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教学做”的一体化模式之下,有学习的积极性,有实践的主动性。这样形态下的有效教学,更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機基础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动能能力的培养。依托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演绎的更加精彩,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成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三、以动手能力为导向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构建,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动手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教学做”的有效融合。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等的设定中,应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开放式多元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一)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核心,明确课程定位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机素养的基础课程。因此,在课程定位中,应突出学生办公软件、常用工具的使用技术,并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操作。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核心,就是基于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创造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1.依托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程设计中,应依托课程的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创造力培育的重要元素。计算机基础课程一方面是计算机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为支撑,进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有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2.学、做结合,完善课程体系。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更多的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与做。为此,在课程定位中,应在教的基础之上,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应渗透学生的“做”。通过创设实训实践项目课程,为学生的做“做”搭建空间,实现创造力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导向,创设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创设,一是要紧扣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能力培育为重点,基于模块化的内容设计,由简单到综合的内容顺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任务式教学,设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训练中,实现动态式教学,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如表1所示,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课时内容,从中可以知道,在实践任务的设计中,更多地指向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强化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三)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多元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构建,强调教学的开放式、多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模式,契合一体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多样化教学,盘活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实现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单一的教学现状得到改善。依托网络课堂教学的搭建,构建“论坛讨论”“网络练习单元”等模块,将教学进行延伸、拓展。这是新时期,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

1.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强化教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教师紧扣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进而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案例的导向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也盘活了教学氛围,改善僵化的教学现状。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与做,教师可以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以任务项目的驱动形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一方面,教师通过任务项目的布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强化对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着者,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完成任务。

(四)坚持综合考评,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考评体系的优化与改进,以更好的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因此,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考核中,应转变考核思维,注重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构建。如表2所示,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表。从中可以知道,课程考核为百分制,且强化平时成绩的考核。在平时成绩中,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均占40%,强化学生日常学习能力的考核。课堂表现强化对学生实践课堂上的表现考核;作业成绩强化对学生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在综合考评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构建中,应契合课程特点、紧扣人才培养要求,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融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中职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一体化教学的构建,应创设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之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开放式多元化教学,契合了计算机基础的课程要求,也紧扣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中,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范婷婷.《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渤海大学,2014.

[2]赫英娜.浅谈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7).

[3]项丽芸.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6,(06).

[4]瞿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03).

[5]王鑫.計算机基础课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3,(08).

[6]陈舜青.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建设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4,(09).

[7]刘建华.新时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3).

[8]胡云,陈霞.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03).

作者:郑建涛

上一篇:优化教学环境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人大内司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