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优化服务

2022-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性能优化服务

塑钢纤维对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性能优化研究

摘 要:为提高隧道支护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在普通喷射混凝土内掺杂塑钢纤维材料,以提高其抗压、抗渗和力学支撑性能。塑钢纤维提升喷射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依托复合材料、纤维间距理论,试验结果显示:塑钢纤维混凝土的最大承受荷载为17.2 kN;最大平均渗透高度5.4 cm,为普通喷射混凝土的40.6%;最大渗透系数0.506×10-9 cm/s,为普通喷射混凝土的16.5%;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压性、抗渗性和韧性均优于普通喷射混凝土。

关键词: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高性能;性能优化;复合材料;渗透高度

Study 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shotcrete with plastic steel fiber

SUN Mingshu,CAI Lili,QIN Wentao,GUO Xiaokun,GUO Junfeng

(Southwest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Kunming 650000,China)

Key words:plastic steel fiber; shotcrete; high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composite materials; penetration height

使用于隧道施工中的喷射混凝土可起到封闭围岩、分散外力的作用,与钢拱架等共同形成隧道支护结构。普通的喷射混凝土材料在承受外部荷载时,很容易产生裂纹,甚至发生脆性断裂,给隧道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安全埋下隐患[1]。目前有关喷射混凝土的性能优化研究主要围绕在提升混凝土的抗裂和抗韧能力。学者们尝试添加矿物材料、改性速凝剂、改善制备工艺等探究提升喷射混凝土的可行途径[2]。塑钢纤维是一种高强度纤维,截面形状及比表面积和钢纤维相似。已有研究证实纤维材料能够提升喷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是掺杂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力学性能和增强机理的研究还不完善[3]。鉴于此,研究将从塑钢纤维掺杂的增强机理、材料配比和力学性能角度分析塑钢纤维掺杂对喷射混凝土的性能优化效果。

1 塑钢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及制备

1.1 纖维力学增强机理

掺杂塑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的主要作用机理可从复合材料理论和纤维间距理论两方面分析。塑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可将这种材料视为一个多相系统,性能也是构成该复合材料的各相性能的叠加[4]。假定塑钢纤维混凝土内纤维和基体在受力时均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内部纤维排列均匀且连续,与基体粘接性良好。基体、纤维和塑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表示符号分别为m、f、c。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积为A,应力为σ。根据弹性叠加原理,可得:

σc=σmρm+σfρf=σm(1-ρf)+σfρf (1)

式中:ρm、ρf分别表示基体和纤维材料的体积率,其为基体或纤维材料在塑钢纤维混凝土内的体积占比;σm、σf分别表示基体和纤维材料的应力;ρm、ρf分别表示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Ec可由材料应力对应变ε进行一阶求导得到。由于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内排列均匀且连续,与受力方向一致,如图1所示。fc、fm、ff分别表示复合材料、基体和纤维材料的受力。可得复合材料的平均应力σc的计算公式为:

σc=σm[1+(n-1)ρf](2)

式中:n为纤维材料和基体材料弹性模量的比值。通过式(2)可以看出,塑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纤维、基体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但是当纤维掺杂含量较低时,上述结论并不明显。

fft=αft(1-ρf)+βτρflfdf(3)

式(3)是依据复合材料理论求得的塑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fft的计算公式。α、β数值可由试验得出;α与基体的软化效应有关;β与纤维取向、粘接强度、分散度、有效长度等有关。

由复合材料理论可知,塑钢纤维材料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性能的作用机理为:纤维材料并有一定的延展性,在复合材料内乱向分布,与基体材料之间具有咬合效果[5]。纤维材料连续,有效长度长,在基体中分布均匀;与基体粘接强度大,塑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越好。纤维间距理论认为,塑钢纤维的掺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固有缺陷程度,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6]。塑钢纤维对混凝土内裂缝的约束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

图2(a)是塑钢纤维对混凝土裂缝的约束模型;图2(b)是图2(a)中断面的截面图。混杂在混凝土内的纤维材料能对裂缝尖端产生反向的应力场,降低其应力集中程度,阻止其进一步扩展。

KT=2aπ(σfc-τ)≤Klc(4)

式(4)是复合材料的应用强度因子KT的计算公式。Klc为临界应力强度因子;a表示混凝土裂缝的宽度;σfc是混凝土受到的沿纤维方向的均匀拉应力大小;τ是纤维形成的应变阻力在纤维—基体界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当KT大于Klc时,混凝土出现断裂。

ffc=K(1s-1sc)+fm(5)

根据纤维间距理论,纤维间距s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具有显著影响。根据该理论,混凝土抗拉强度ffc的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K与纤维粘接强度有关;sc是纤维增强效果的上限数值;fm是基体的抗拉强度。当纤维间距低于某一数值时,掺杂塑钢纤维才能优化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1.2 喷射混凝土配比设计及制备

制备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配比设计需要满足下述条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压送性;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合理的经济性;厚度一定;喷射回弹量和粉尘量较少[7]。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主要配比设计指标为水胶比,凝胶材料、矿物掺杂料和水泥用量、粗细骨料和砂率、材料配合比。

高性能喷射材料的水胶比一般为0.4~0.5。水胶比超过0.5,混凝土强度较低,容易在喷射过程中出现剥落现象;水胶比低于0.4,喷射的回弹量和粉尘量较大[8]。凝胶材料的用量为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胶比的比值。喷射混凝土内掺杂的矿物材料一般为硅灰、粉煤灰等,矿物掺杂料用量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乘积。掺杂矿物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水化热。水泥用量为凝胶用量减去矿物掺合料用量。喷射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一般不低于400 kg/m2 [9]。

混凝土内的拌合物包括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掺合料、水、水泥。拌合物的用量一般为2 350~2 450 kg/m2。粗细骨料的选择影响混凝土的内部粘接性。细骨料选用普通河砂。粗骨料一般选用碎石、卵石等,尺寸最大在5~10 mm;砂率一般为50%~60%[10]。使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比,粗、细骨料的用量公式为:

mc0ρc+mf0ρf+mg0ρg+ms0ρs+ma0ρa+mw0ρw+0.01α=1(4)

式中:mc0、mf0、mg0、ms0、ma0、mw0分别为水泥、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和水的质量;ρc、ρf、ρg、ρs、ρa、ρw分别为水泥、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和水的密度;ρa的数值可根据现行的《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确定;α为含气量百分数,取值为1。

研究设计的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材料配比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兩种方案的石、水、塑钢纤维、减水剂、凝胶用量一致,砂率均为52%,水胶比均为0.41%。研究制备喷射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选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为42.5。砂子的选材符合国家现行的《水泥强度试验用砂标准》(GB 178—1977)。速凝剂选用无碱高效液体速凝剂,该速凝剂的固含量可达65%及以上,与不同水泥的适用性良好[11]。减水剂使用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0%。

依据《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372—2016),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制备分为混凝土制备和喷射大板两部分。将称量完成的原料投入搅拌机内进行搅拌,使纤维材料均匀分布于干拌合料之中,机器搅拌1~2 min。加减水剂、速凝剂和水进行湿拌,时间为2.5 min左右。大板喷射试验所用大板尺寸为450 mm×350 mm×120 mm,喷射完成后将其置于相对湿度90%以上和温度为17~23 ℃的环境下养护。

2 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性能测试

2.1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将普通喷射混凝土和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大板试件均切割为长、宽、高均为100 mm的试验试件,分别测量其单轴抗压强度。

两种喷射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普通喷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为26.4 MPa,峰值应变为0.001 5 mm。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为41.3 MPa,峰值应变为0.002 5 mm。普通喷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数值均小于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峰值应力施加结束后,普通喷射混凝土的应变曲线比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更加陡峭,形态破损速度更快。这说明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于普通喷射混凝土。结合纤维间距理论和复合材料理论可知,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塑钢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喷射混凝土的延性所致。

2.2 三轴抗压强度试验

将两种喷射混凝土使用岩石切割机分割为直径50 mm,高100 mm的圆柱体试件。分别对其进行三轴抗压试验,围压分别为5、10和15 MPa,得到两种喷射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4所示。

图4(a)、(b)分别是普通喷射混凝土和塑钢纤维混凝土通过3轴抗压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施加围压越大,喷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应变也越大,并且喷射混凝土被破坏的速度也越快。对比不同围压下,两种喷射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可知,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高于普

通喷射混凝土。施加围压分别为5、10和15 MPa时,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对应的残余强度分别为33、43和51 MPa。增加速度分别为30.0%和18.6%,残余强度的增速随围压的增大而降低。无论是普通喷射混凝土还是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均与围压成正比例关系。

2.3 弯曲韧性试验

将两种喷射混凝土使用岩石切割机分割为长、宽为100 mm,高为400 mm的长方体试件。分别对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得到2种喷射混凝土的荷载-挠度曲线,具体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普通喷射混凝土和塑钢纤维混凝土的最大承受荷载分别为12.3、17.2 kN,对应的扰度分别为0.08、0.11 mm。普通喷射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为崩裂,混凝土承受最大荷载之后,再施加少量荷载,混凝土的结构迅速被破坏。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被破坏之后还可以继续承受一定的荷载,不会发生脆性破坏。对比结果显示,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韧性优于普通喷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

2.4 抗渗试验

将制备完成的混凝土喷射至上口直径175 mm,下口直径185 mm,高150 mm的圆台体试模内,每种混凝土制备6个试件。注模成功之后等待混凝土成型,脱模之后养护28 d,进行抗渗试验。抗渗试验的持续时间为24 h,水压为1 MPa。2种喷射混凝土的抗渗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普通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平均渗透高度为13.3 cm,最大渗透系数为3.071×10-9 cm/s。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平均渗透高度为5.4 cm,是普通喷射混凝土的40.6%;最大渗透系数为0.506×10-9 cm/s,是普通喷射混凝土的16.5%,表明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更优;这是因为塑钢纤维的加入可以增强混凝土内部结构粘接性。在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早期,塑钢纤维和基体形成的混合体可以抑制裂缝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喷射混凝土的孔隙率。因此,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优于普通喷射混凝土。

3 结语

隧道施工的难度和规模逐渐加大,对喷射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要求明显提高。研究使用复合材料理论和纤维间距理论,分析塑钢纤维增强喷射混凝土性能的理论可行性,对塑钢纤维掺杂下的原料最佳配合比进行设计。抗压试验表明,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为41.3 MPa,峰值应变为0.002 5 mm,数值均高于普通喷射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结果表明,塑钢纤维混凝土的最大承受荷载分别为17.2 kN,在被破坏之后还可以继续承受一定的荷载,不会发生脆性破坏。而普通喷射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为崩裂。抗渗试验结果显示,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平均渗透高度是普通喷射混凝土的40.6%,最大渗透系数是普通喷射混凝土的16.5%。上述结果表明:研究制备的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抗压、抗渗和韧性更優,相比普通喷射混凝土有明显改善。但是研究制备的喷射混凝土并未应用至实际隧道施工中,其与围岩结构的相互作用效果不明。后续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分析该喷射混凝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佳媚,张迁,蒙国往,等.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7,61(8):84-90.

[2] 林桂武,刘杰,陈宇良,等.复掺硅粉、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20(10):72-75.

[3] 伍凯,徐佳楠,陈峰,等.型钢-钢纤维混凝土黏结性能及界面损伤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20,23(3):572-580.

[4] 王志杰,徐海岩,李志业,等.钢纤维混凝土裂缝宽度影响系数试验探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9,36(7):81-86.

[5] 李瑶,邓永刚,徐长伟.掺纳米SiO_2/粉煤灰/硅灰的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界面的研究[J].混凝土,2020(5):60-63.

[6] 焦晓光.钢纤维混凝土地面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4):72-75.

[7] 刘牧天.探求粘接碳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及设计方法[J].粘接,2020,41(3):79-83.

[8] 胡静.基于力学与透水性的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J].粘接,2020,41(2):126-130.

[9] 罗琳,刘雄,包春燕.喷射混凝土黏结特性研究进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9,39(2): 7-19.

[10] 牛建刚,左付亮,王佳雷.冻融作用后塑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7,36(8):2 541-2 546.

[11] 于磊.塑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部分力学性能研究[J].智能城市,2017,3(7):76-77.

作者:孙明书 蔡莉莉 秦文涛 郭小坤 郭军峰

第2篇:柴油机排放性能优化措施探究

摘 要:随着世界范围对地球环境的日益重视,柴油机的排放污染问题成为技术攻关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等措施降低柴油机排污染?针对此问题,以非道路柴油机为例,提出改善柴油机排放性能,减少排放污染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柴油机;排放;性能;优化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随着世界范围对地球环境的日益重视,柴油机的排放污染问题成为技术攻关的一个重要课题。众所周知柴油机具有良好的效率优势,但其所造成的排放污染远比汽油发动机高,其排放的成份也更为复杂,因此,对人体健康影响也更为严重。在柴油机的排放污染中,主要成分有: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硫氧化物(SOX)、一氧化碳(CO)等,其中有的污染成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当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一种排放物含量时,另一种排放物含量会必然增加,这就给技术解决柴油机的排放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怎样通过对柴油机的排放性能优化,使得柴油机运行更加经济、稳定、低排放运行,本文主要针对非公路柴油机排放性能做进一步的探讨。

2 排放性能优化的主要措施

为优化非道路柴油机的工作效率,针对非道路柴油机排放物以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为主,因此对柴油机排放性能主要采取的优化措施有机内优化和机外优化,以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

2.1 机内优化

2.1.1 科学选择燃烧方式

NOX是在燃烧产生的高温环境下,由空气中的O2和N2的化合作用产生的,与所用的碳氢燃料(不含N和O)组成无关。影响NOX生成率的主要因素有:(1)温度—NOX生成与温度之间呈指数关系。当温度低于1800K后,即达到NOX的冻结温度。(2)当量比Φ—Φ<1.0,则造成富O2环境,有利于NOX的生成。(3)高温区停留时间—例如汽油机的ε较小,燃烧产物在膨胀冲程中停留时间较长,生成的NOX就比柴油机(ε大)多。对于NOX最主要的是降低燃烧温度,其技术措施有:中间冷却、推迟燃烧、合理设计喷油率曲线、废气再循环等;对于PM:PM——是由碳粒,可溶性有机成分和硫酸盐共同组成的。降低柴油的含S量,即可减少硫酸盐的生成,可溶性有机成分主要是一些重碳氢化合物,很容易用氧化催化器除掉,因此降低PM排放的研究,重点是用增加对燃料的氧气供给,其机内技术措施有:涡轮增压、高压喷射、小直径喷油孔、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在常规的燃烧方式中,存在一条NOX和PM排放此消彼涨的trade—off曲线,如何解决NOX和PM排放此消彼涨的问题,使NOX和PM排放量同时降低。在常规柴油机一般通过压缩热火化着火燃烧的方式,但其NOX和PM排放较高,为了有效降低柴油机污染物排放,人们通过技术手段,来研究不同的活化燃烧方式,如:ccd着火燃烧、可控活性化预混合着火燃烧、活化基着火燃烧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柴油机的的排放问题,采取那种燃烧方式,需要根据燃烧室形状、燃油喷射方式、缸内气流进行科学选择,从而降低柴油机排放。

2.1.2 优化燃油喷射过程

柴油机的燃烧与燃油雾化关系密切,当燃油雾化质量好、能够迅速充满燃烧室时,燃烧就越充分,产生的NOX和PM就越少。影响燃油雾化的参数有很多,但在实际中,很多参数是无法随意改变,如燃油物性、背压、喷嘴长度和直径等。针对此,提高雾化效率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便是通过提喷嘴压力,可采用多级喷和高压喷射技术。在当前柴油机最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是共轨式喷射系统(CRI),CRI技术采用先进电子控制技术,可以使得喷射燃油的压力根据实际工况的情况改变而改变,最高喷射压力可达到150MPa,从而使燃油燃烧更充分,气缸使用率更高,机械效率也大幅提高,减少了排放。

2.1.3 采用先进的增压技术

增压是提高柴油机经济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增压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机械效率,改善燃油燃烧过程,充分利用废气能量,达到降低燃油消耗率的目的。针对非道路用柴油机的工作特点,满足柴油机运行要求的涡轮增压器及增压中冷系统对柴油机排放有很大的改善。在运用先进增压技术改进柴油机排放性能时,要注意涡轮增压器的运行特性与柴油机工作特性的匹配关系,建立可变涡轮截面与废气进气量、燃油消耗率之间的联系,开展增压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包括:中冷器的选型和结构设计、涡轮截面参数调整、可变(电控)涡轮的匹配;从而达到同时兼顾高速、低速柴油机性能,满足不同负荷条件下,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加速性能要求。通过先进的增压技术的运用,使得喷油更稳定、更精确、雾化更好,从而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较好的燃烧效果。

2.2 机外优化处理

随着对非道路柴油机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更好的控制柴油机排放中NOX和PM排放量,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机外尾气处理技术,现在较为成熟的机外处理技术主要有:

2.2.1 氧化催化器技术

通过在柴油机加装氧化催化器,可达到有效净化排气中的可燃气体,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经实验证实:PM排放可降低了50%-70%,CO、HC可减少50%以上,还可以减少排气的臭味;但是,加装氧化催化器会在将排气中的SOF转化为SO2,形成固态硫酸盐颗粒或硫酸雾,又增加了颗粒物的排放量。这一缺点使氧化催化器更适合于含硫量小的燃料柴油机,为提高净化效果,要保证发动机特性、催化转换器的大小、废气流入转换器的进口温度、催化剂及载体等良好的匹配。

2.2.2 NOX催化转化器技术

NOX催化转化技术分为两种: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和催化热分解;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是在柴油机的排气中喷入NOX和HC,经催化反应,生成H、CO、N;催化热分解是以钼、钒、金属离子沸石组成的催化剂使NOX热分解反应的活化,从而将NOX转化为N2。实验证明:NOX催化转化器在温350-550℃时,对柴油机尾气中处理效果最好,可降低20%-30%左右NOX的排放,该法具有方法简单、反应转化无毒的优点。

作者:佟长宇 徐信峰 周海松

第3篇:虚拟机网络存储性能优化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数据信息量的暴增,企业和个人对数据存储的需求空间越来越大。在服务虚拟化环境下,研究数据库软件和虚拟机系统相互配合的存储性能优化机制势在必行。本文从应用程序自身的存储I/O特征出发,深入研究虚拟化数据库写操作处理技术、基于数据库事务语义的虚拟化块设备驱动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虚拟机网络存储功能,推动存储性能优化技术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虚拟机;网络存储;性能优化技术

当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为虚拟机网络存储性能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解决了当前虚拟化环境中数据库存储协议栈的性能瓶颈问题,使虚拟机网络存储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数据库虚拟化的写操作存储模型、虚拟块设备驱动程序概述

1.1基于虚拟化环境下的数据库写操作存储模型

写操作存储模型采用“异步一同步”的方式进行,突显了兼容的优势,在虚拟机内部采用异步方式使数据库系统可以不经过任何修改直接运行,同时VMM遵守数据库的写入语义进行同步处理,避免系统瘫痪时出现语义不一致的想象。

1.2基于数据库高级语义的块设备驱动

当上层应用程序发出读写请求时,被虚拟机内部的块设备前端驱动接收后会马上将其发送给相应的虚拟机块设备之中,然后产生CPU上下文切换,该I/O请求的后续处理控制权交由VMM全权处理。

2数据库虚拟化的写操作存储模型、虚拟块设备驱动程序存在的问题

2.1CPU负载过多

目前,虚拟机内部的数据库系统还是采用传统的异步I/O模式处理用户的写入操作,一旦在同一段时间内有大量的用户写入时,就会在数据缓冲区消耗掉CPU的过多资源,造成不同虚拟机的CPU之间竞争,引发性能抖动。

2.2存储性能受到干扰

在虚拟化环境下的数据库写操作存储模型中,VMM在接收到存储请求后,直接采用同步的方式与底层的共享存储设备进行交互。然而,当同步的数据较大时,设备就会长期处于繁忙状态,导致此存储设备受到其他数据库实例的干扰。

2.3CPU上下文切换次数过高

当上级用户连续发出读写操作时,CPU上下文切换过程就会反复发生,导致CPU快表、缓存结构频繁刷新和填充,造成下一条存储指令以及相关数据的处理时间延长,影响速度。

3优化数据库虚拟化的写操作存储模型、虚拟块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

3.1基于“同步一异步”的数据库虚拟化写操作存储新模型

基于原“异步一同步”数据库写操作存储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同步一异步”数据库写操作存储新模型,如图1所示。为了避开繁乱的异步I/O逻辑,对于用户的写入操作采用同步的方式在虚拟机内部数据库处理,节约CPU资源。同时,新存储模型还能提高可靠性,排除脏数据在虚拟机的徘徊时间。在VMM层,来自上层虚拟机数据库的同步写入请求被块设备后端驱动程序接收后,会将其放在块级缓存结构中保存,之后向上层传达完成的信息,再通过异步的模式将这个写请求移动到最后的存储位置。可见,数据库的写入操作由VMM来评断交互的时机。

在技术实现方面:①根据每个主流数据库系统的配置文件,将虚拟机内部的写操作由异步转换为同步;②新模型的硬件基础使用基于相变存储的存储级内存或多块固态盘组成的RAID-O阵列等设备,使加入的缓存结构位于存储子系统与虚拟机内存子系统之间,且在VMM的软件管辖范围内,同时其存储介质要确保数据库ACID特性,必须要具备非易失特性才可实现;③新模型为该缓存结构设计了一套先进先出的算法,保证上层数据库实例的写入按顺序进行;④采用局部设计的办法,防止繁乱的全局统筹开销,实现块级缓存结构在VMM层次内高效、简洁、可靠;⑤在内存的分配上,将静态的内存池技术作为基本分配方式,缓解了内存回收和动态分配造成的分外的CPU消耗问题;⑥采用基于数据库事务语义的虚拟块设备驱动技术,降低由数据库内部同步处理写操作造成的反复的VMM与虚拟机之间的CPU上下文切换开销。

3.2基于数据库事务语义的虚拟块设备驱动程序

当虚拟块设备前后端驱动处理有关I/O操作交互时,半虚拟和全虚拟的驱动会根据自身的粒度进行VMM和虚拟机之间的上下文切换。由于一条I/O请求需要多条I/O汇编指令构成,半虚拟块设备驱动程序在解决繁杂的I/O请求流时能够适当降低CPU上下文切换的次数,提升系统的性能。根据此想法,对数据库高级语义的块设备驱动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数据库事务语义的块设备驱动技术。数据库事务最低由一条SQL语句构成,况且一条SQL语句就可以包含多个I/O请求,將I/O请求抽象到数据库语义层次,优化虚拟机块设备驱动的处理单元,降低CPU在处理数据库实例事务时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使更多的CPU资源用于处理其他用户的请求操作。

在技术实现方面:①通过重新设置块设备的前端程序,来获取数据库事务语义;②优化块设备前后端程序之间的共享媒介,以便能够准确地传输数据库事务;③优化块设备后端驱动来接收数据库事务。修正块设备后端程序,保证上层的数据库语义顺利传达给后端,同时后端驱动还要转换接收到的事务元数据信息,以便SQL解析器接收并执行;④对于软件结构来说,新模型通过块设备前后驱动将原有的数据库程序进行分割,减轻VMM的运行压力。

4结语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将自身的数据库系统迁移至云端,为了更安全、便捷地存储用户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优化方法,完善虚拟机网络存储性能,有效地适应了数据库系统具备的特殊存储I/O特征。

作者:谢慧 张澎 王鲁达

第4篇:总结使用Unity3D优化游戏运行性能的经验

流畅的游戏玩法来自流畅的帧率,而我们即将推出的动作平台游戏《Shadow Blade》已经将在标准iPhone和iPad设备上实现每秒60帧视为一个重要目标。

以下是我们在紧凑的优化过程中提升游戏运行性能,并实现目标帧率时需要考虑的事项。--来自狗刨学习网

当基本游戏功能到位时,就要确保游戏运行表现能够达标。我们衡量游戏运行表现的一个基本工具是Unity内置分析器以及Xcode分析工具。使用Unity分析器来分析设备上的运行代码真是一项宝贵的功能。

我们总结了这种为将目标设备的帧率控制在60fps而进行衡量、调整、再衡量过程的中相关经

一、遇到麻烦时要调用“垃圾回收器”(Garbage Collector,无用单元收集程序,以下简称GC)

由于具有C/C++游戏编程背景,我们并不习惯无用单元收集程序的特定行为。确保自动清理你不用的内存,这种做法在刚开始时很好,但很快你就公发现自己的分析器经常显示CPU负荷过大,原因是垃圾回收器正在收集垃圾内存。这对移动设备来说尤其是个大问题。要跟进内存分配,并尽量避免它们成为优先数,以下是我们应该采取的主要操作:

1.移除代码中的任何字符串连接,因为这会给GC留下大量垃圾。

2.用简单的“for”循环代替“foreach”循环。由于某些原因,每个“foreach”循环的每次迭代会生成24字节的垃圾内存。一个简单的循环迭代10次就可以留下240字节的垃圾内存。

3.更改我们检查游戏对象标签的方法。用“if (go.CompareTag (“Enemy”)”来代替“if (go.tag == “Enemy”)” 。在一个内部循环调用对象分配的标签属性以及拷贝额外内存,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做法。

4.对象库很棒,我们为所有动态游戏对象制作和使用库,这样在游戏运行时间内不会动态分配任何东西,不需要的时候所有东西反向循环到库中。

5.不使用LINQ命令,因为它们一般会分配中间缓器,而这很容易生成垃圾内存。

二、谨慎处理高级脚本和本地引擎C++代码之间的通信开销。

所有使用Unity3D编写的游戏玩法代码都是脚本代码,在我们的项目中是使用Mono执行时间处理的C#代码。任何与引擎数据的通信需求都要有一个进入高级脚本语言的本地引擎代码的调用。这当然会产生它自己的开销,而尽量减少游戏代码中的这些调用则要排在第二位。

1.在这一情景中四处移动对象要求来自脚本代码的调用进入引擎代码,这样我们就会在游戏玩法代码的一个帧中缓存某一对象的转换需求,并一次仅向引擎发送一个请求,以便减少调用开销。这种模式也适用于其他相似的地方,而不仅局限于移动和旋转对象。

2.将引用本地缓存到元件中会减少每次在一个游戏对象中使用 “GetComponent” 获取一个元件引用的需求,这是调用本地引擎代码的另一个例子。

三、物理效果

1.将物理模拟时间步设置到最小化状态。在我们的项目中就不可以将让它低于16毫秒。

2.减少角色控制器移动命令的调用。移动角色控制器会同步发生,每次调用都会耗损极大的性能。我们的做法是缓存每帧的移动请求,并且仅运用一次。

3.修改代码以免依赖“ControllerColliderHit” 回调函数。这证明这些回调函数处理得并不十分迅速。

4.面对性能更弱的设备,要用skinned mesh代替physics cloth。cloth参数在运行表现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你肯花些时间找到美学与运行表现之间的平衡点,就可以获得理想的结果。

5.在物理模拟过程中不要使用ragdolls,只有在必要时才让它生效。

6.要谨慎评估触发器的“onInside”回调函数,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尽量在不依赖它们的情况下模拟逻辑。

7.使用层次而不是标签。我们可以轻松为对象分配层次和标签,并查询特定对象,但是涉及碰撞逻辑时,层次至少在运行表现上会更有明显优势。更快的物理计算和更少的无用分配内存是使用层次的基本原因。

8.千万不要使用Mesh对撞机。

9.最小化碰撞检测请求(例如ray casts和sphere checks),尽量从每次检查中获得更多信息。

四、让AI代码更迅速

我们使用AI敌人来阻拦忍者英雄,并同其过招。以下是与AI性能问题有关的一些建议:

1.AI逻辑(例如能见度检查等)会生成大量物理查询。可以让AI更新循环设置低于图像更新循环,以减少CPU负荷。

五、最佳性能表现根本就不是来自代码!

没有发生什么情况的时候,就说明性能良好。这是我们关闭一切不必要之物的基本原则。我们的项目是一个侧边横向卷轴动作游戏,所以如果不具有可视性时,就可以关闭许多动态关卡物体。

1.使用细节层次的定制关卡将远处的敌人AI关闭。

2.移动平台和障碍,当它们远去时其物理碰撞机也会关闭。

3.Unity内置的“动画挑选”系统可以用来关闭未被渲染对象的动画。

4.所有关卡内的粒子系统也可以使用同样的禁用机制。

六、回调函数!那么空白的回调函数呢?

要尽量减少Unity回调函数。即使敌人回调函数存在性能损失。没有必要将空白的回调函数留在代码库中(有时候介于大量代码重写和重构之间)。

七、让美术人员来救场

在程序员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去想该如何让每秒运行更多帧时,美术人员总能神奇地派上大用场。

1.共享游戏对象材料,令其在Unity中处于静止状态,可以让它们绑定在一起,由此产生的简化绘图调用是呈现良好移动运行性能的重要元素。

2.纹理地图集对UI元素来说尤其有用。

3.方形纹理以及两者功率的合理压缩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4.我们的美术人员移除了所有远处背景的网格,并将其转化为简单的2D位面。

5.光照图非常有价值。

6.我们的美术人员在一些关口移除了额外顶点。

7.使用合理的纹理mip标准是一个好主意(注:要让不同分辨率的设备呈现良好的帧率时尤其如此)。

8.结合网格是美术人员可以发挥作用的另一个操作。

9.我们的动画师尽力让不同角色共享动画。

10.要找到美学/性能之间的平衡,就免不了许多粒子效果的迭代。减少发射器数量并尽量减少透明度需求也是一大挑战。

八、要减少内存使用

使用大内存当然会对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的iPod由于超过内存上限而遭遇了多次崩溃事件。我们的游戏中最耗内存的是纹理。

1.不同设备要使用不同的纹理大小,尤其是UI和大型背景中的纹理。《Shadow Blade》使用的是通用型模板,但如果在启动时检测到设备大小和分辨率,就会载入不同资产。

2.我们要确保未使用的资产不会载入内存。我们必须迟一点在项目中找到仅被一个预制件实例引用,并且从未完全载入内存中实例化的资产。

3.去除网格中的额外多边形也能实现这一点。

4.我们应该重建一些资产的生周期管理。例如,调整主菜单资产的加载/卸载时间,或者关卡资产、游戏音乐的有效期限。

5.每个关卡都要有根据其动态对象需求而量身定制的特定对象库,并根据最小内存需求来优化。对象库可以灵活一点,在开发过程中包含大量对象,但知道游戏对象需求后就要具体一点。

6.保持声音文件在内存的压缩状态也是必要之举。

加强游戏运行性能是一个漫长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游戏开发社区所分享的大量知识,以及Unity提供的出色分析工具为《Shadow Blade》实现目标运行性能提供了极大帮助。

第5篇:鹰云服务器性能报告(范文)

致力于最TOP的IDC服务商

鹰云服务器性能测试报告

如今服务器的类型是越来越多,而大多数站长们最为关心的除了价格之外就是其服务器的性能,所以笔者带着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为大家带来了今天的文章,在以下的内容中,笔者使用群英网络新推出一款鹰云服务器为大家进行CPU、内存、硬盘等方面的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看看鹰云的性能到底如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鹰云的测试之旅。

首先,我们来看看此次参加测试的鹰云服务器,作为一款高性能服务器,鹰云配备了Intel至强四核八线程CPU、三星3D V-NAND 闪存和新一代主控芯片硬盘。

本次用于测试是标价为399元的鹰云,其配置了4 核、8G 内存、SSD128G 硬盘 、 10M 带宽。

1、在标准鹰云8G版,在部署 Windows 系统环境下,测试出来的性能结果是其它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

群英鹰云性能测试图表

2、鹰云服务器使用的服务器专用的Intel网卡在CPU、芯片协同工作

致力于最TOP的IDC服务商

测试结果表明鹰云的网络质量更为出色

3、网络延迟Ping 值测试

对指定IP地址发送大量的数据包,以测试网络在高负荷情况下的运作情况。 测试时间待续72小时(每24小时互换端口、网线) 鹰云的网卡表现更低的延迟,并更稳定!

4、网卡满负载的情况下CPU 占用情况测试

对指定IP地址发送大量的数据包,以测试网络在高负荷情况下的运作情况。 测试时间待续72小时(每24小时互换端口、网线)

在用大量数据使网卡满负载的情况下,鹰云的CPU使用更低,更平稳!

致力于最TOP的IDC服务商

总结:

通过以上的测试可以看出,作为目前群英网络最新发布的服务器,鹰云在配置上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了,并且配以399元/月的价格,其性价比是目前市场上最高的一款租用服务器。值得广大站长、企业租用。

此文由群英网络(http:///)整理提供。

第6篇:服务器性能测试典型工具介绍

服务器整机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一台服务器系统的性能可以按照处理器、内存、存储、网络几部分来划分,而针对不同的应用,可能会对某些部分的性能要求高一些。

Iometer():存储子系统读写性能测试

Iometer是Windows系统下对存储子系统的读写性能进行测试的软件。可以显示磁盘系统的最大IO能力、磁盘系统的最大吞吐量、CPU使用率、错误信息等。用户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测试的参数,有存取类型(如sequential ,random)、读写块大小(如64K、256K),队列深度等,来模拟实际应用的读写环境进行测试。

Iometer操作简单,可以录制测试脚本,可以准确有效的反映存储系统的读写性能,为各大服务器和存储厂商所广泛采用。

Sisoft Sandra():linux下I/O性能测试

现在有很多的服务器系统都是采用linux操作系统,在linux平台下测试I/O性能可以采用iozone。

iozone是一个文件系统的benchmark工具,可以测试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读写性能。可以测试Read, write, re-read, re-write, read backwards, read strided, fread, fwrite, random read, pread ,mmap, aio_read, aio_write 等等不同的模式下的硬盘的性能。测试所有这些方面,生成excel文件,另外, iozone还附带了用gnuplot画图的脚本。 该软件用在大规模机群系统上测试NFS的性能,更加具有说服力。

Netperf():网络性能测试

Netperf可以测试服务器网络性能,主要针对基于TCP或UDP的传输。Netperf根据应用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模式的网络性能测试,即批量数据传输(bulk data transfer)模式和请求/应答(request/reponse)模式。Netperf测试结果所反映的是一个系统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向另外一个系统发送数据,以及另外一个系统能够以多块的速度接收数据。

Netperf工具以client/server方式工作。server端是netserver,用来侦听来自client端的连接,client端是 netperf,用来向server发起网络测试。在client与server之间,首先建立一个控制连接,传递有关测试配置的信息,以及测试的结果;在控制连接建立并传递了测试配置信息以后,client与server之间会再建立一个测试连接,用来来回传递着特殊的流量模式,以测试网络的性能。

针对应用的测试工具

系统的负载和压力需要采用负载测试工具进行,虚拟一定数量的用户来测试系统的表现,看是否满足预期的设计指标要求。负载测试的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组成部分的相应输出项,例如通过量、响应时间、CPU负载、内存使用等如何决定系统的性能,例如稳定性和响应等。

负载测试一般使用工具完成,有LoadRunner,Webload,QALoad等,主要的内容都是编写出测试脚本,脚本中一般包括用户常用的功能,然后运行,得出报告。

使用压力测试工具对web服务器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可以帮助找到一些大型的问题,如死机、崩损、内存泄漏等,因为有些存在内存泄漏问题的程序,在运行一两次时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运行了成千上万次,内存泄漏得越来越多,就会导致系统崩滑。

Loadrunner: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

目前,业界中有不少能够做性能和压力测试的工具,Mercury(美科利)Interactive公司的LoadRunner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规范,目前最新的版本8.1。

LoadRunner 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 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LoadRunner 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能支持广范的协议和技术(如Web、Ftp、Database等),能预测系统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它通过模拟实际用户的操作行为和实行实时性能监测,来帮助您更快的查找和发现问题。Loadrunner是一个强大有力的压力测试工具,它的脚本可以录制生成,自动关联。测试场景面向指标,实现了多方监控。而且测试结果采用图表显示,可以自由拆分组合。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服务器硬件、网络、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中间件的顺序进行分析。

Webload:WEB性能压力测试

webload是RadView公司推出的一个性能测试和分析工具,它让web应用程序开发者自动执行压力测试;webload通过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生成压力负载来测试web的性能。

用户创建的是基于javascript的测试脚本,称为议程agenda,用它来模拟客户的行为,通过执行该脚本来衡量web应用程序在真实环境下的性能。当前最高版本是6.0。webload提供巡航控制器cruise control的功能,利用巡航控制器,可以预定义web应用程序应该满足的性能指标,然后测试系统是否满足这些需求指标;cruise control能够自动把负载加到web应用程序,并将在此负荷下能够访问程序的客户数量生成报告。

webload能够在测试会话执行期间对监测的系统性能生成实时的报告,这些测试结果通过一个易读的图形界面显示出来,并可以导出到excel和其他文件里。

第7篇:优化服务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

宁城县全力打造为民服务满意窗口

宁城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以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为先导,立足群众需求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积极打造亮点铸品牌,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走出窗口听呼声,搭起“连心桥”。一是走访调研。开展干部大走访活动,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记录民情日记,梳理民情台帐,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共收集意见建议296条,明确帮助解决的民生事项160多个。二是保障民生。把城乡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城镇失业职工就业救助、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城乡贫困居民住房救助等工作确定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建设廉租房3.2万平米、经济适用房1.76平方米;投资2.6亿元,新修和改造大宁路等城区11条路;党员干部联系包保3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三是爱心帮扶。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接力帮扶”制度,确保连续性。组建“三心”服务队,即孝心服务空巢老人、贴心服务留守儿童、热心服务创业群众队。目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710人次,为老年人上门义诊13次;为留守儿童开展辅导功课,送图书和安全宣传画册2.9万余

册;开展科技下乡活动6次,为群众提供技术辅导300余次,提供致富信息600多条。

打开窗口说亮话,筑造“透明墙”。一是亮身份。通过放置标牌、佩戴胸卡等形式,标明工作岗位、担任职务、监督电话,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监督;通过展板,便民手册,电子显示屏等,公开服务事项,工作流程。推出“无职党员个性化亮牌服务工作室”,根据党员的专业特长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实行服务场所、服务项目公示制,形成“定点、定人、定时、定内容”服务管理模式。目前,全县建立无职党员个性化服务室34个。二是亮承诺。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岗位实际所作出的承诺事项,普遍通过报刊,网络,公示栏等形式进行公开,最大限度增强公信度和透明度。三是亮结果。建立践诺台帐,实行销号制,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公开一件,真正做到诺必践,践必果,确保活动实效。目前,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民办实事20264件,解决实际问题7236件。

擦亮窗口树形象,站好“先锋岗”。一是转变作风。全面推行“七零”工作法,即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交流“零障碍”、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承诺“零失信”、服务态度“零投诉”,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县法律

援助中心推出“8+2”(工作日8小时+周

六、日)延时服务举措,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事先约定办事时间,工作人员加班为服务对象办理业务。二是丰富载体。各单位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开展比服务争创活动。县住建系统开展“践行诺言,争做服务发展先锋”活动。县税务系统开展了“星级服务评比”和“文明窗口竞赛”等活动提升办税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办税服务能力。三是树立典型。树立不同的行业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先进人物和事迹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全县推广和弘扬,进一步提升服务人员的精、气、神。目前,全县建立了创先争优典型库,其中培树基层党组织典型13个,个人典型11名。

踏进窗口评优劣,开启“指示灯”。一是领导点评。点评领导结合分管工作,以调研视察、督促检查等方式,定期深入到联系点、深入被点评党组织或党员工作一线,通过上门走访、实地查看,了解活动动态,对党组织或党员进行现场点评。特别是在基层推进项目建设、设施农业、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时,注重把握关键节点,及时到场进行点评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目前,全县各级领导下基层调研达4796次,点评达22000次。二是群众评议。采取邀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集中召开意见会,填写质量回执卡、设置意见箱的形式,倾听服务对象心声,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县人社局党总支利用为办理评社保、医保手续等业务

的时机,主动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参与评议人员达到300人次,满意率达99%。三是交叉互评。在部门和部门、行业和行业之间广泛进行互评活动。各系统党委不定期进行创先争优活动情况交流,重点围绕履职践诺情况定期进行交叉点评,相互学习借鉴。

第8篇: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随着“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 集中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局干部职工服务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增强。为更好地服务百姓,提高一线窗口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机关干部整体对外服务能力,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狠抓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以提高干部能力为重点,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强化求真务实、快捷高效的作风,使工作作风有新的改进,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一是强化宗旨观念,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克服和纠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正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对每一项工作分解落实到人头。做到工作上互相补位,确保不因具体工作人员的原因影响工作,耽误前来办事人员的时间。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政策服务、政务公开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建立规范服务、内外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优化服务软环境建设。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在解放思想中深化教育,不断巩固提

1

高服务水平。一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与时俱进。办好那些能够做好的事情,克服消极情绪,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中抓住机遇,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体落实到干好每一项工作,办好每一件事情,完成好每一项具体任务上。二是干部职工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养成研究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工作的创造性,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敢于冲破一切陈规陋习和思想观念,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实行限时服务制度,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三、坚持不懈地学习。确立学习主题、突出学习重点,深刻领会,融会贯通,以对党、对人民、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加强学习,提高办事服务水平。一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刻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克服学习不深入,浅尝辄止等现象。二是开展每周学习日活动,干部职工需抽出时间来进行自我学习。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服务水平。

第9篇:优化服务意识

创新工作方法 全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尊敬的 ,各位领导:

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衷心地感谢人力社保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及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的领导长久以来对九龙坡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帮助、支持及肯定,获得此项荣誉,我们倍受鼓舞,更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同时,我也深感荣幸能代表重庆市与全国各兄弟省市仲裁系统优秀的同志们在会上一同分享经验、交流学习。

九龙坡区是重庆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市区西部,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腹心地带,辖7个街道、11个镇,幅员面积4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人,户籍人口8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万人。

九龙坡区是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重要核心区,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近年来,全区深入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 “三大战略”,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率先突破500亿元。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提速,《劳动合同法》、

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全面实施,从2008年起我区劳动争议出现井喷态势。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947件,案件数量是前十年的7.96倍;2008年受理案件1163件,同比增长77.83%。今年截至7月底,我区劳动争议案件已超过1100件。

2009年以来,重庆市九龙坡区劳动仲裁院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市人力社保局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注重规范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案效率,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仲裁窗口服务形象,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劳动人事仲裁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

我区劳动仲裁院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为契机,以“严格依法行政、优质高效服务、办事公开透明、工作作风优良、完善监督机制”为重点,秉承“仲裁无障碍、保护无缝隙、服务无止境”的理念,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态度贯穿工作始终。

一是提供周到的便民服务。接待群众实行“首问首接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努力让群众尽快了解劳动人事仲裁办理的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在办公场所设置饮水机、笔、墨、纸等便民服务设施,方便当事人及时书写仲裁申请书。劳动仲裁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微笑倾听、耐心解答、温馨提示得到群众的认可, 2 不少来咨询政策群众及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在工作意见薄和建议表上纷纷留言表示对我区劳动仲裁工作非常满意。

二是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为申请仲裁的当事人提供法律知识帮助,准备了《劳动者如何撰写劳动争议文书》、《怎样写好劳动争议的仲裁标的》、《怎样向法院申请执行》、《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样本》、《证据清单样本》、《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程序》、《风险提示》等10余项资料;为当事人联系法律援助律师,引导其正确维权,让不熟悉法律的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2007年至2010年,推荐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共1134件,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三是提供全程的援助服务。对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做到“案前了解、案中重视,案后跟踪”。在“百日追薪”活动中,针对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出“百日追薪、十日结案”方法,妥善处理了和正铝业有限公司张万强等19人、重庆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姚章树等41人、福建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王立新等58人因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发生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6年来裁决的拖欠工资金额达到230万元。《现代工人报》、《重庆晨报》、《重庆市劳动争议信息》对此进行了宣传和推广。我们在处理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集体争议案时,经过艰难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企业当即将40万元现金拿到了仲裁委办公室。为保证资金安全,我们主动与银行取得联系,银行将运钞车直接开到仲裁委办公室门外,仲裁委工作人员、民工代表与银行工作人员一起随

3 运钞车将40余万现金安全存入银行,民工凭存折在银行支取。我们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入微关怀和贴心服务得到社会和群众的高度赞赏。

二、发挥各方优势,加强部门联动

近年来,我局加强与区级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了多方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信息共享、协调配合、重在调解、促进和谐”的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内部职能科室的联动。不断完善内部联动机制,针对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不便处理而移交的复杂、疑难案件,劳动仲裁院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共同研讨案情,制定工作措施,充分利用劳动监察部门前期查实的证据,快速处理争议。

二是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联动。加大裁审衔接力度,定期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执行局交换意见,对重点案件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确保仲裁案件程序合法、裁判一致、优先执行。今年6月,为防止《社会保险法》实施可能会引发新的大量案件出现,我们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时还就劳动争议实行案件分类处理、繁简分流制度达成了共识。

三是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动。与区司法局成立了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劳动仲裁院设立联合调解室,聘请专人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同时,与区法律援助中心密切联系,共同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促使调解成功。

4 四是加强与工会组织的联动。与区总工会密切合作,共同构建企业调解组织体系,及时预防和化解矛盾。在重庆市率先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该中心在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设立了对外窗口,由区总工会聘请的专职律师在窗口接待困难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代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并参加仲裁活动,并积极协助劳动仲裁院做好调解工作。

三、完善办案制度,拓宽调解组织

劳动仲裁案件涉及部门多、法律性强、辐射关联性大,因此,构建劳动争议办案价值,明确组织架构职责,重新构建流程规则、充分整合调处资源是关键所在。

一是全面完善管理流程制度。第一类是案件管理制度,如案件讨论制度、立案审批制度、开庭审理制度、案件调查制度、办案时限控制制度、裁决说明制度、仲裁建议制度、政策研讨制度;第二类是档案管理制度,如内部报表制度、电子文档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和查阅制度;第三类是提高服务效率方面的制度,如联系群众制度、联合调解制度。以上3大类共13项规章制度,有力推进了劳动仲裁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确保了“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二是着力巩固基层调解组织。为积极应对劳动争议案件爆炸式增长,造成仲裁机构不堪重负的局面,我们按照以基层为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的原则,下移工作重心,前置调节工作,着力完善

5 基层调解。2009年,我们在全区各主要街镇、园区普遍建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处机制,由各街镇社保所、司法所等部门联合组织进行调解,累计调处各类劳动争议169件,调解成功率达65.2%。劳动争议调解前置不仅使劳动争议大幅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使大量的劳资矛盾在基层得到了缓解,劳资关系在源头得到了控制,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仲裁机构人少案多的矛盾,完善了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三是积极推广企业调解方式。企业调解组织在调解劳动争议方面具有前沿性、及时性和柔和性等特点,既有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又能避免矛盾的激化升级,对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问题,在3家劳动争议多发企业试点成立了企业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企业劳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劳动争议处理三方协调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劳动争议。

四、重视庭前调解,提高办案效率

按照“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原则,开拓办案思路,优化调解仲裁处理程序,处理劳动争议坚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形成了以“调”“快”为主的处理劳动争议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案件全程调解与联合调解机制。始终坚持案件全过程调解,加强立案前调解和庭前调解,努力做到依法调解与柔性调处相结合。争取区财政支持,招聘了2名法律工作者在联合人民

6 调解委员会专职从事庭前调解工作。同时,劳动仲裁院积极给予业务指导,帮助联合调委会完善制度,规范调解程序,还专门建立了案件移交制度。为便于双方当事人履行协议,调解成功后,联合调委会和劳动仲裁院分别制作《调解书》,真正起到了“双保险”作用。2010年全年及2011年上半年,联合调委会共受理案件337件,调解成功172件,调解成功率为51.03%,为减轻劳动仲裁院庭审压力,提高结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我区拟将区总工会纳入联合调解委员会成员单位,进一步充实联合调解队伍。

二是建立健全集体谈判机制。2010年3月,我局成功接待了中加合作项目加拿大考察团一行,我区的联合调解机制受到加方的关注和好评。2010年4月,我局专门派遣一名工作人员随人力社保部考察团赴加拿大学习。我们将加拿大较为成熟的集体谈判运作机制和谈判技巧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提高工作人员的谈判能力。2010年5月以来,我局已先后4次成功主持了2家企业涉及200余名职工的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赔偿费的集体谈判,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好评。

三是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与相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携手处理;对重大争议事项,充分发挥三方机制作用,三方会商,共同研究;对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及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劳动争议案件,开启“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合并审理,提高效率。2010年3月,我局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密切配合,成功处理了一起在各大媒体颇具影响力的洗脚城

7 老板拖欠工人工资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该洗脚城老板因强迫职工劳动等罪行,被一审法院判决有期徒刑20年,并关押于看守所内。为保护劳动者和已决人犯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庭地点设在看守所的内监区里。经过充分准备,通过开庭审理,查清了事实,在确保程序合法的同时也保证了人犯的绝对安全,使这起棘手的案件得以及时结案。

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要做好仲裁调解工作,必须有一支品德高尚、办事公道、作风严谨、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调解意识并掌握一定调解技巧和方法的仲裁员队伍。

一是在具体工作中练兵。在具体工作中,要求劳动仲裁工作人员要在“三个环节”严把 “三个关”:在立案环节,严把时效及范围关,做到耐心细致,属于受理范围及时立案;在庭审环节,严把事实证据关,做到事理辩明,证据链条清晰;在裁决环节,严把法律法规关,做到适用法律法规准确适当,不偏不倚。对重大案件、疑难案件或带普遍性的案件,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回访,征求当事人双方在平心静气后对案件的看法。在办案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关系、法规与情理的关系,充分行使仲裁职能。

二是在专业培训中提升。近2年在全区举办了多期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班,组织全区企事业单位劳资人员、各街镇专兼职劳动争

8 议调解员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调解方式和技巧方面的培训。通过仲裁庭观摩,使参培人员切实体会当庭调解与庭外调解相结合、说理与讲法相结合、依法维护与合理让步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受到了全面、立体、生动的教育。仲裁院的专职仲裁员,每年必须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专业培训课程,仲裁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成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我们深感肩责任重大;作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今后,我们仍然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关注民生,倾情服务民生,争做劳动仲裁工作排头兵,为全市乃至全国劳动仲裁工作的积累新经验,探索新方法。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上一篇:民主评议会下一篇:成都宽窄巷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