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教育

2023-03-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静心教育

东华中心小学静心抓教育

东华中心小学静心抓教育,实施“四心”工作措施

东华中心小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静下心来”工作和学习的理念,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深入开展“四心”工作措施。

一“安心”工作,

抓教育之计在于抓教师,要让老师静下心,肯出力,实实在在地提高育人质量,首先要给老师创造一个安心的工作环境,学校为此做出了四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学校为教师提供了早点(1元/餐.人),彻底解决了老师们因上班早、急赶车而难吃上早饭的困难(我校有90%的老师家居距校20公里的县城,老师为了按时上班,一般要在早上6点就要起床,从家里到学校两次转车在不等车的情况至少要1点20分钟,因而无暇顾及在家做早饭吃)。二是解决了老师午休和住校的问题,安排教师寝室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家大小都住校的安排两间,一人住校的安排一间,只是午休的多人安排一间,让全体教师体验到家一样的温暖。三是进一步改善教师的饮水质量,学校(含村校)安置了净水设备,并将净化的水送到食堂、教室、办公室、寝室,受到师生的欢迎。四是对183名贫困学生减免了作业本费(其中学校向92名学生赠送了新华书店自愿购买的教辅资料),108名老师分别成为1356名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妈妈,学校开通了亲情初视频、电话、信箱,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安心快乐地学习生活。

二、“同心”工作

只有学校管理对老师有较强的吸引力,全体老师在思想认识上对学校发展才会有较高的认同感,学校和老师之间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老师工作实效性才会有更大的提高。因而,学校在凝聚人心方面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民主理校,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他们介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内容及学校发展规划、制度建设的决策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意见。我校的制度建设流程是:调研——拟草案——全员研讨——试行制度——反馈修定——执行制度。让教师真实地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认同、学校的发展与自己分不开,教师“沉睡”的活力因素被激活,自觉担起主人翁责任,自发产生内在积极意识和外在积极行为,进而学校管理在不知不觉中上升到 “不管”的高度。在这被充分尊重、认同,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中,有谁不愿意积极向上呢?

二是分解权力,我校狠抓“校务委员会”、“教代会”、“专业委员会”建设,三个机构互相协调,但又互相制约。就行政管理而言,校务委员会是学校决策最高机构,教代会是学校议事和监督机构,专业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业绩和专业成长考核机构。校务委员会凡是遇到重大决策、硬件建设、大宗采购,都提交教代会讨论表决并接受监督;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教学常规、教学实绩、专业竞赛等考核评定,均由专业委员会独立完成,并每期向全校教职工汇报。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再次分解权力,校长考核分管领导,分管领导组建管理考核团队考核教师与分管工作有关的工作绩效,教师通过教代会对校长工作进行监督。尽量把权力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教师手中,让全校教职工一起管理学校,发展学校。

三是用好人文管理策略,之一在教师遇到工作挫折时,学校领导要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总结经验,重拾自信。之二发挥学校工会的职能作用,从细微处关心教师,在教师红白喜事、病痛灾难时,学校领导总在身边。之三科学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到周边搞小活动,把教师与学校融合为一体,培植教师的工作热情。之四学校主要领导每期至少与每一位老师有一次深入的谈心活动,

给老师在工作上出点子、指路子、给担子,在生活上了解老师的愿望,关心老师的健康,分担老师的困苦,让老师真实地感受到集体的关怀和温暖。之五引导家长、社会关心尊重老师,倡导家长学生多与教师谈心,让老师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多么幸福。

四是重视利益分配管理,小平同志曾指出“不讲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人民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学校大胆打破吃大锅饭的管理习惯,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奖勤励优的作用,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三、“养心”工作

不管是工作成就,还是外界的激励刺激,都是通过影响教师心理状态来实现激活教师的,因而重视教师养心保持积极心态是十分有益的。

一是建设好学校的书吧,为教师读好书好读书营造较好的环境,引导老师自读自悟,在书中寻找乐趣,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理性思维,驱逐职业倦怠心理。

二是开展“三品两德”周讲坛活动,在每的周前会上,学习校外有关三品两德的先进事迹视频5-10分钟,讲述我校老师鲜活的先进事迹5-10分钟,在老师中深入开展互立互学榜样活动,励己励同事。

三是构建“晨吟、午习、暮省“的经典诵读模式(该模式已由县教委基教科拍成影像材料),早晨,师生迎着朝阳,或在教室里,或在操场上,朗朗读书声,传递着文明与希望;午间,师生在小课间的书法课中尽情练习书法,将传统经典美文与中国汉字流畅线条的完美结合,再现经典神韵;夜傍,孩子们或与家长共读经典,回味经典,或独自反思品行,撰写成长日记(老师撰写工作反思),润泽心灵。

四是引导教师学习心理自疗法,克服职业倦怠症,之一学会理性妥协,工作但求问心无愧;之二做事不只做给领导看,但求尽职尽责;之三不开心时找个清净的地方静养一下 ,工作又重新开始了;之四郁闷困惑时多找家人和知己交流或发泄,及时找回自我;之五多给自己一点色彩,拟个读书写作计划,安排短程旅游或小聚会,使工作生活有节奏有味道。之六培养一点业余兴趣,浇花听音乐、练字看电视、跑步做健美操、钓鱼下棋„„,爱因斯坦工作之余尚且爱拉小提琴,我们何尝不可以学学呢?之七多给自己一点忍耐,要相信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既有益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又会稳定、持久。

四、“信心”工作

信心是成功之基,是力量之源,“静下心来办教育”工作理念的核心在于集老师所有之力、之势、之智全心全意教书育人,而老师要尽自己所有之力、之势、之智,就离不开信心这一力量之源。因而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是发挥榜样的力量,校长要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当好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坚持听随堂课指导教学;要亲自检查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要定期组织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或研讨会,分析教育教学质量;要亲自参与教科研工作,靠前指挥,沉下身子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管理者务实的工作态度对教师有巨大教育和鼓励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了“逮尾”心理效应的管理功能作用,老师的自尊心都很强,是不会轻意示弱的,尤其是校长做出了表率,教师自然振奋精神,努力工作。

二是搭建成功平台,之一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业务展示和竞赛,将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职位的提升、待遇的提高、外出的进修、荣誉的

获得等与师德、教学质量、学识才干、工作态度紧密联系。让教师感受到自己是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乐在其中,完美出色。之二学习培训激励,通过各级业务培训满足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刺激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之三职业发展激励,教师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本能愿望,学校要帮助教师设计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把远大理想分解成阶段奋斗小目标(大目标太高,遥不可及,让人容易疲劳,小目标容易实现,让人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之四开展校际工作互动活动,创造一个互相学习互立榜样的交流发展平台,给教师工作节奏增添音符,注入活力。之五学校正在努力创造条件引导社会有识之士创立励教基金,嘉奖优秀教师,当然这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教师真切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尊重和期待。

三是共建学校文化,“最高层次的学校建设是学校文化的建设,没有文化的学校是另类的薄弱学校。” 学校精神文化不能主观地设计,必须经过学校领导层有意识地培植和引导,积淀人文内涵,酝酿事业激情。我校师生将学习国学经典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有机接合。以国学“荷”文化作为核心,汲取国学“荷”文化精髓——“正直、高洁、善良、上进”品质,彰显地方“荷”文化地理特点我校所建地原是一片荷塘,学校周围都是农民种的莲藕,每逢夏日,荷叶青青,荷花鲜艳,那缕缕荷香,清香悠远,沁人心脾,荷花之神韵与品质,早在师生心中烙下印迹。从浓厚荷文化氛围、设置荷文化校本课程、开展荷文化特色活动等方面建设“小荷才露尖尖角”校园文化,育德养心,奠基师生幸福人生。师生在共同创作校徽、校旗、校歌、校服、校训、墙面文化过程中,烙印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正直、高洁、善良、进取”的荷文化之魂植入师生的意识形态中,并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发挥潜意识作用,让师 5

生在长时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认同,并不断明确和深化内在的正面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外在做事方式。

学校通过以上四心工作的开展,促进“静下心来办教育”工作理念落到实处,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发展,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实实在在办好教育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O一一年二月 附:东华小学2010年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

1、 市级平安校园

2、 县绿色学校

3、 县家长示范学校

4、 县“五好退休教师之家”

5、 市教科院“教育热点问题网络调研基地”

6、 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7、 13篇教研论文在《校长参考》、《德育报》、《今日教育》等邮发报刊杂志发表。

第2篇:静心读书

放下酒杯静心读书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刚刚落幕。书展场面异乎寻常地火爆,在数字化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读者仍有与纸质书晤面的热情,甚至还出现在门口排队长龙中抬价兜售入场券的“黄牛”,颇令人惊异。“一个不爱读书的城市,是没有希望的城市”,那么,志在建设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有这样一个定位于“文化盛会,百姓节日,理想书房”的读书节,且如此受追捧,确实能提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儿。

在这个时代,谁在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是很让人惕然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书展前夕,上海媒体推出一张10本书的“解放书单”,由资深学者、出版人以及媒体代表,秉持“价值、高度、前沿”的取向精选而来,目标人群是“党政领导干部”,书目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领域,有国人所撰如《之江新语》、《甲午殇思》、《科学外史》,也有西人所著《新金融秩序》《西方将主宰多久》《如何改变世界》,还有小说《蟠虺》以及文物鉴赏的《故宫藏美》……

党政干部能否读好书、善读书,确实兹事体大。曾有这么一个怪现状,大多数党政干部的阅读时间竟然低于国人平均值。据《人民论坛》杂志此前的问卷调查,约六成多党政干部每周阅读在6小时以下,而另一项调查中,国人每周阅读时间是8.1小时。这个足以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重要群体,如此忽略阅读,岂不令人惊惧!

试问,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与技术革命的更新瞬息万变的时代,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总和还要多,而当下中国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的任务也极其艰巨复杂,那些几乎不读书的党政干部,靠什么提高理想信念与文明素质?如何增强其治国理政能力?又如何能有科学决策的知识背景和人文关怀的基本素养?怎样脱离低级趣味、抵御浅层次的感官诱惑?追问他们不读书的理由,自然是公务繁忙,但不必讳言的是,没完没了的应酬,一顿饭要赶三四个场次,自然也就把阅读时间挤压到几近于无。

现在,八项规定不但遏制了公款消费,也把大量业余时间还给了党政干部。空下来的时间做什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给出了答案:“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他还曾引用列宁的话,“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邓小平也说过:“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意味着,要当好官和清官,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者,静心把书读好十分关键。当然,对党政干部来说,读书还要善用,如同韩正同志在推介“解放书单”时所说,“要善于把读书学习所得所悟,转化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勇气、智慧和能力”。

一个人不读书,他的人生没有希望;一个城市不读书,这个城市没有希望;而主政一方的党政干部群体不读书,此

地的改革进程与发展质量也会大打问号。况且,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本就有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读好书、善读书,更是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放下酒杯,拿起一本好书——对领导干部而言,这个看似微小的转变,如能推而广之,将会夯实为政之本。

第3篇:静心教书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 每一所学校,都有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他们除了教书育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学习,苦钻业务,勇于创新,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昂首阔步。

在 每一所学校,都有这样的一些老师,他们学识渊博,教学严谨,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写好每一页教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撒播知识和道德的种子;他们是平凡的,普通的,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就像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和真理,最后擦去的是功利。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教师的职业注定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才能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就永远不会成功与快乐。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须先完善自己。那些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的教师正闪烁着人格的巨大魅力。作为身负重任的社会一员,教师更应该积极地自我教育,在人格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的使命崇高,并且责任重大。虽然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平平凡凡,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把心沉下心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4篇:静心体悟自性

——读《六祖坛经》有感

一、自性是永恒存在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深含哲理的偈语是六祖惠能见自性的直接表现。结合个人的知识体系,我认为自性通俗直白的解释就是超然于有形的物质或具体事件,形成具有一般规律性的、智慧的、正确的、应有的行为或者是全能的方法论。它是事物良性发展的主因,可能是既有的、既知的,也可能是后知后觉的,还可能真实存在却不为人所认知的,但是无论如何自性一定是现实存在的。因此吾辈当善思(自性)而后行。然而,善思也并非凭空想象、主观臆造,而是在博闻强识、不断历练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个思维体系必须是来源于周围的物质环境与个体主观能动的糅合。

二、万法皆在自心中

物质天然决定意识。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自然不会是个唯心论者,至少不会是个坚定的唯心论者。但是不论是唯心还是唯物都没有错,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物质世界(即全世界)的科学理论,而宗教的部分优秀的教义则是情感世界的科学理论,它是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文社会里的科学方法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大部分人都认同的理念)。

自然界中遵守质量守恒、能量守恒,而变化的在于外形,在于意识驱使下的行为结果造成的各种状态。在人类社会里,因为人们的意识追求,顽石被打磨成了精妙绝伦的钻石,树木被雕琢成形态各异的家具饰品,丝麻被纺制成形形色色的服饰,还有的海被填平,山被铲

平等等。这一切都是在人们内心追求指导下的行为所完成的。虽然人们不能恣意地做到“想怎样就能怎样”,但是主观能动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力。

三、不具相而径行

“舍利子,色不亦空,空不亦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需

要深思的时候,一切物都是空无的。物质有形的相只是其存在的表现、存在的依托,自有其便宜。但是在人类社会,它不应成为人们行为固执的对象,成为人心纠结的客体。智者行事是不拘泥于形式的,他能超然于物相,功成于坚心径行。不具相,并不是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而是缩小客观物质的作用,在自己的心念上,常能远离一切外境,不在所遇境上生心动念,强调自性的能力,使行为人善于控制运用客观环境的相来达到目标。

四、清静无妄而见性

欲望主要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标的要求。它是人们

行为的源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积极的、实干的、占社会主体的社会人,极力激起其团体成员的欲望,充分激发其自身的潜能,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那么为什么佛教又要求僧众信徒必须得无妄念呢?

社会是从来都是多元的、需要平衡的,诚如道教、佛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同时存在一样。我认为“欲望”与“无妄”虽然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且两者都是世界所必需的。“欲望”创造了物质财富,“无妄”创造精神价值。

佛教提倡无妄念,是因为妄念常常搅扰人们的清净,让人无法静

心来思自性,因此而无般若智慧。保守的、平和的参禅悟道者,力图

以一己之清净,参悟宇宙之大奥妙,并以此来为世人的行为提供参考,亦即渡救世人。

那么如何清净无妄呢,是不是要一个人住到山高水远处呢?不

然,此“静”乃是心静,而非独情景静;无妄亦不是不追求任何东西,而是不强求生活必需之外的事物。最通俗的说法就是要求人们必须有很好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很好的自控能力,亦即坚定的执行力。从而为见性成佛,提供一个充分的条件。当然,成佛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救己渡人才是法旨的衷意!特别是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信息高速的时代,更应该体悟自性,正确对待是非、善恶、功过、得失,以保持自我良性发展,扶助弱者成长。

苟妄言,是为此一刻境界之写照。

长沙:蔡琳琳

2010年5月29日凌晨

第5篇:静心与潜心

——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发言

静心与潜心

刘玉梅 2014年4月

静心与潜心

刘玉梅

2014年4月

静心做事情是人生的一个享受,更是一个教育者的真实追求。我们每天每时都在强调心态平和、细心做事,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但在具体的事情面前却难以做到。人在常态下的做事效率和成功率是最大的,也不会应主观的情绪而影响到做事的效果。潜心则是要有对做事永恒定力,有平常的心态加之潜心的定力,做不好都是很难的,教育就是要静心和潜心。

1、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心不静则乱,心不潜则浮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对教育的影响是早有定论的。教师在做教育时没有平静的心态,那就是乱套,没有潜心的品质,教育是做不实的。

(1)教师的静心是学生的福分

教育需要用“静心”去做,任何浮躁、郁闷的心态都是不能做好教育的,急于求成、揠苗助长都不是在做教育,尤其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教师是学生每天所必需要面临的一张脸,有人说“教师的精神状态意味着孩子们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参照系和精神构件。” 的确如此,教师的饱满情绪将会直接移植到学生那里,成为学生终身的美好记忆。教师的急躁、怨恨同样也能给学生带来终身的灾 难。

教师是教育最为直接的主体,作为社会公共的知识分子,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构建社会精神世界的职责。进而,静心做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的问题不是教育技术的问题,而是教师人格的问题。教师良好人格的形成,要靠长期的书香浸泡和自我探求。更需要在做教育的过程中“静心”去形成。

(2)潜心是教师的最高境界

潜心应该是教师具有的最高境界,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潜心的,只有潜下去,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潜下去,教师才能在实现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丰富着自己,完善着自己。有潜心做教育的定力,教师就会有成功的人生;有积极的人生哲学;对各种人生问题应有较为深入的思考;有健康的心灵;有饱满的精神世界;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在实现潜心做教育这一理想境界过程中,途径是多元的,但有两点是尤为重要的。一是阅事,二是读书。

阅事,有两个含义。要观察有价值的事,要经历必须经历的事。就是要用一颗积极探求之心,去审视你周围发生的事,并能够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做教育不可能要经历所有的教育现象,只要具备了善于观察的能力,才会熟练地应对各种教育现象的出现。阅事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做事。敢于尝试,敢于做一做,尽量丰富历世和做事的经验,丰富感觉,积累思考。

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更易实现的途径是读书。读书应成为教师重要的生活状态,也是潜心做教育的重要标志。一个经常读书的教师,是不会差到哪去的,一个不经常读书的教师,是不会好到哪去的。读书可以与古人沟通,也可以得到万里之遥的思想者的启发。

除了专业书籍,对人生价值取向的书、对生活本质探索的书都应成为教师的必读之书。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一方面人们把社会理想的实现寄托于学校和教师,一方面人们又担心孩子们未出校门就已是社会的问题,学校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社会问题的源头。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当读书成为生活,才具备当教师的资格。也是潜心做教育的标志。

(3)潜心是教师的情怀

三尺讲台是教师常驻的工作空间。教师的三尺情怀,是需要对教育的潜心的。

教师的三尺情怀有着极其深刻的寓意,教师经常对自己是很谦虚的,说自己是“三尺书生,一介微命”。但对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站在教室里自己就是皇帝,自己就是至尊,真有点“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感觉。教室里稍微有点什么问题,就要“掘地三尺”查个水落石出。当然,教师并非都是掘地者。教师的情怀不能局限于“三尺”的真实空间,在狭小的教室里也有无限思维和思想空间的存在。局促于三尺,是画地为牢,是心理短浅。教师的胸怀应是博大、宽容、大度的。是为空间有度,而心灵无限。

2、教育是规律的呈现,心不静则惘,心不潜则虚

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是需要周期的。做教育者在做教育的历程中是能够找到这种规律的,也是能够感觉到周期的存在。静心做教育就是要积淀教育的规律,品味教育的周期,走进教育的深处。静心做教育需要睿智的做事品性和丰富的做事储备。

(1)教育是等待的过程,是渐修的开悟

教育中的自悟是一种常见现象。学生中存在着自悟的差异,教师中存在着自悟的差异,家长中也存在着自悟的差异。

顿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它要求你自己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自然会明白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要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这就是顿悟。要求学生顿悟的时候,就要为学生创设顿悟的场景,给学生顿悟的机会。这种顿悟的机会更多的是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一节课下来,学生体验的机会有多少,学生产生顿悟的机会就有多少。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成功,就得源于不断地开悟和持久的渐修。他从做教师开始,就坚持天天写教育日记,始终不离课堂。几十年下来不想成为教育家都很难的。这恰恰是他自悟的发端,而他不断地付诸的实践,就是对自悟的渐修过程,过程结束了,即开悟了。

先有思想上的顿悟,后有实践上的渐修。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问题是我们有多少人有了顿悟后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身体力行的渐修呢?为什么人们常说“一百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把自悟带向开悟的惟一通途。只顿悟未开悟,大抵是有思想、没干劲者。想法易实干难。

冯友兰一句警语:禅宗乃“无知之知,无修之修,无悟之悟,无得之得”也!教育的悟和修是分不开的,有思想还要有行动。

(2)教育是智慧的积淀,是无形的渗透

没有静心的胸怀,做不成教育,没有潜心的品质,做不好教育。新课程实施以后,对每位教师都具有极强的诱惑和挑战。是机遇也是磨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如何把新的课程理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其实质就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实施与无形渗透。

把新的课程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够急于求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剔除原有的不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教育观念,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切实使课堂教学从形式、方法到意识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换,从而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离不开静心和潜心,缺少静心和潜心的教育不会健全的。

第6篇:佛家静心禅语

1、本在禅寺的翠鸟想求得更安全的地方,便在无人能攀的临海岩石上筑巢,几天后被浪涛卷走。禅师:因心中有敌,便处处是敌。

2、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3、《憨山大师醒世歌》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4、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5、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6、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何执着。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摘自三祖僧璨《信心铭》

7、《吉祥经》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8、古树下栖息着大眼猫头鹰。僧徒们发现树叶中有亮点,还有扇翅膀之声,便传说有怪兽,人人惊恐万分。禅师:传闻是最可怕的怪兽。

9、徒: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师把徒的头摁进水里。师:你现在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气!师:对!学知识也要有这种强烈渴求。

10、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不会放松自我,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11、《华严经》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12、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13、敞蓬车飞驰,急拐弯处几乘客被抛出,躺在地上大骂。杨树:凡被抛下的,大都因自己没站稳脚跟。禅师:灾难多由自己造成。

14、聪明与智慧是不同的,否则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说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烦恼。

15、问神山僧密禅师:请说生死之事。禅师问:你什么时候死过?答:不曾。禅师曰:既不曾,那只有亲自死一回方知生死之事。

16、贼偷东西,掏面包给狗,狗却咬住他的腿。贼:给你面包,咋还咬我?狗说:正因你想收买我,我才判断出你是坏蛋!禅师:智者明辨是非。

17、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18、剧场里,蠢人开玩笑大喊:着火了!结果上千人拥向门口,挤成一团,很多人被踩死。禅师感叹:蠢话贻害无穷。

19、狮子想抓兔子,见鹿走过,便去追鹿,鹿没追到兔子也跑了。不满足小利去追求更大希望,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

20、唯有以德报怨,才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21、淘金队走在沙漠中,金子装满了口袋,大家劳累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同行者: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言:我想要的东西最少啊!

22、老僧调了敲钟小僧的职位,让他去劈柴。小僧辩解:我敲得很准时啊。老僧:敲钟是要唤醒众生,你敲的钟声乏力,做的只是表面文章。

23、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24、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去,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25、问: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众生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

26、人生因有责任而忠实,若逃避责任,则这样的人生就是虚度。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世当是非。

27、狮子:为什么把我关在笼里?僧徒:这样我们安全。狮子:这样,你们的思想就麻痹了,笼子总有一天会破!禅师:要居安思危。

上一篇:青春烈火下一篇:永远感动的25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