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书潜心教学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静心读书潜心教学

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潜心读书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头戏。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语文教学是人的教育,有着生命的灵动。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作文的本真。语文教学理念的变化,其教学要求也随之而改变:要求学生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阅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想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是感情的交融。一堂好课,应该是生活的再现,是生命的灵动,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面对课堂的新变化,新理念,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师变成了语文课文的分解工具,拿到一篇课文,要么是分析段落大意,要么分析主题思想,要么分析写作特点,千篇一律,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认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能沉下心来阅读课文,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肢解课文。针对这种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必要的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学生,对于读的形式要求不同,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上课容易左顾右盼,注意力分散,很难“潜心”读书。形成阅读课文的能力并不具备。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读好书是重点,就是理解词语的含义,把握句子的内容其实也是在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在所有的语文课文中,小学低年级课文最吸引人,有图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文字也很美,读起来上口,容易诵读,更适合背诵。可是,刚刚识字的小学生,生字多,句式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也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示范显得尤其重要。在中高年级,课文的难度又有所增加,生字生词较多,有些句子比较长,也难于理解。有些重点的词句含义较为丰富,寓意深刻,而且给予了作者丰富的感情。这些句子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逻辑重音,有语法重音,有一些重点的词语还需要强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它是读不出来的,需要教师进行示范领读,才能起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思想的效果。

领读和范读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还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诵读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当中,置身于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能够传入学生的耳朵,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受到感情的影响。这样,教师领读和范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有了教师的朗读,并不意味着学生会读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这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刚才的范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形成了。长期下去,学生就能够把握好课文的停顿,理解课文的思想。。

二、潜心读书重在悟读

教师的领读与范读是把学生带进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走进课文所呈现的精神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动情地读课文,用自己的真实的感情品味语言,才能感受到语文课文所创设的魅力情境,所表达的丰富意蕴。在领读时,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领悟,不要多考虑技巧,重点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我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教师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层次

多读会有对内容的新的理解。读也是需要训练的,教师也要把握训练的层次,也就是由生疏到熟练,由不理解到理解。比如,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要重视读,每读一次都提出新的要求。解题时,教师提出:题目里哪个词是中心词?重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弄清其意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默读:文章是围绕总理的什么样的品质写的?总理一夜工作情况怎样?让学生明白写了哪些事,中心是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读重点的以及深奥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让学生潜心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夫,教师还要注意读的方式的变化。或是引读,或是默读,或是大声诵读,或是个人朗读,或是集体诵读。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枯燥乏味。而是有一种激情在里面,不同的朗读形式,学生都能得到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主动去感悟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能够潜心读书,实际上是与课文进行思想的交流,灵魂的碰撞。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同形式的朗读,也是在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责编 田彩霞)

作者:李银梅

第2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潜心读书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头戏。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语文教学是人的教育,有着生命的灵动。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作文的本真。语文教学理念的变化,其教学要求也随之而改变:要求学生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阅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想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是感情的交融。一堂好课,应该是生活的再现,是生命的灵动,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面对课堂的新变化,新理念,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师变成了语文课文的分解工具,拿到一篇课文,要么是分析段落大意,要么分析主题思想,要么分析写作特点,千篇一律,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认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能沉下心来阅读课文,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肢解课文。针对这种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必要的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学生,对于读的形式要求不同,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上课容易左顾右盼,注意力分散,很难“潜心”读书。形成阅读课文的能力并不具备。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读好书是重点,就是理解词语的含义,把握句子的内容其实也是在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在所有的语文课文中,小学低年级课文最吸引人,有图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文字也很美,读起来上口,容易诵读,更适合背诵。可是,刚刚识字的小学生,生字多,句式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也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示范显得尤其重要。在中高年级,课文的难度又有所增加,生字生词较多,有些句子比较长,也难于理解。有些重点的词句含义较为丰富,寓意深刻,而且给予了作者丰富的感情。这些句子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逻辑重音,有语法重音,有一些重点的词语还需要强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它是读不出来的,需要教师进行示范领读,才能起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思想的效果。

领读和范读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还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诵读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当中,置身于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能够传入学生的耳朵,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受到感情的影响。这样,教师领读和范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有了教师的朗读,并不意味着学生会读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这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刚才的范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形成了。长期下去,学生就能够把握好课文的停顿,理解课文的思想。。

二、潜心读书重在悟读

教师的领读与范读是把学生带进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走进课文所呈现的精神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动情地读课文,用自己的真实的感情品味语言,才能感受到语文课文所创设的魅力情境,所表达的丰富意蕴。在领读时,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领悟,不要多考虑技巧,重点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我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教师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层次

多读会有对内容的新的理解。读也是需要训练的,教师也要把握训练的层次,也就是由生疏到熟练,由不理解到理解。比如,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要重视读,每读一次都提出新的要求。解题时,教师提出:题目里哪个词是中心词?重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弄清其意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默读:文章是围绕总理的什么样的品质写的?总理一夜工作情况怎样?让学生明白写了哪些事,中心是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读重点的以及深奥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让学生潜心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夫,教师还要注意读的方式的变化。或是引读,或是默读,或是大声诵读,或是个人朗读,或是集体诵读。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枯燥乏味。而是有一种激情在里面,不同的朗读形式,学生都能得到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主动去感悟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能够潜心读书,实际上是与课文进行思想的交流,灵魂的碰撞。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同形式的朗读,也是在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责编 田彩霞)

作者:李银梅

第3篇:试论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潜心读书的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在阅读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有体验、感悟和想象,课堂要充满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并且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文章分析了潜心读书的三个阶段,即潜心认读、潜心悟读、潜心品读;探索了潜心读书的方法,即要适当领读和范读,要侧重悟读,要有目的和有层次,要注意阅读互动、交流。希望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学生潜心读书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潜心读书;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一、潜心读书的三个阶段

潜心读书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潜心认读。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在借助汉语拼音等条件下,用较為缓慢的速度,辨认课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并逐渐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缀成词语、段落、篇章,最终能将整篇课文正确、连贯地读出来。

第二个阶段是潜心悟读。指在通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联系上下文对课文中关键句子,或暗含着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反复揣摩体味地读。在潜心悟读中,使学生再现课文所描述事物或情境,领悟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或情感。

第三个阶段是潜心品读。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美读、赏读表达出来,达到潜读成诵的地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在品读中,生本和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读的基础上,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而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二、让学生潜心读书的方法

(一)潜心读书要适当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的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并且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所以,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文中的生字和不同的句式,读通顺还是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含义深刻的重点句,学生难以领悟它们表达的情感。这也需要教师加强在中高年级的范读。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二)潜心读书要侧重悟读

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感悟和情感投入上。如笔者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笔者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轻微的颤动”后,笔者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在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有 层次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比如:笔者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自始至终贯穿读,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效果很好。解题时,笔者提出:题目里哪个词是中心词?重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后,笔者再叫他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全文:这篇文章是围绕总理的什么样的品质写的?总理一夜工作情况怎样?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写了哪些事,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读重点的及深奥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读的方式也需要有变化,或引读、自读、集体读,或分组读、个别读,或默读、朗读。这样,不用两个课时,学生就能把课文读得很熟练,感情也读出来了。学生的语言、思维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对周总理的那种不畏劳苦和简朴的精神都有了认识,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四)潜心读书要注意阅读互动、交流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进行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可以就阅读内容理解的,可以是情感思想方面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地、有效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甚至争论。但教师一定要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能只图形式上热闹,不讲实质效果。一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学会学习。

三、结语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阅读教学过程是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回归生命、回归主体、回归生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静.潜心阅读,让语文课堂更有张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

[2]黄博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7).

[3]龚小琴.潜心阅读让言语表达落地生根[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3).

作者:周润琼

第4篇:潜心读书,静心教书

——读《今天如何做老师有感》 此前并不知道知道郑杰,阅读这本书源于基地学校为我们订阅。读了,便喜欢上了这本书,“教师要有生活情趣,教师要远离庸俗,教师对美的事物要保持敏锐,为当教师寻找充足的理由”等等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文字,总会让我抱着强烈的渴望去寻觅心灵的甘泉。我敬佩他能以极大的勇气抛弃那些万无一失却毫无思想创新的“常规”,独自去寻觅一条更具智慧的路。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处处充满挑战,教师这个行业也不例外。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科学发展观,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是需要点“静气”的。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收起那颗浮躁的“心”:潜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教书。

教师要静下心来工作。“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

静下来,钻研专业书籍,钻研教材,让厚书变薄,让薄书变厚。

静下来,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让每一个三十五分钟都有充分的价值。 静下来,批改每一次的作业,鼓励优秀,指出不足。

静下来,和孩子谈话,没有暴风骤雨,而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静下来,反思教育教学行为,记下得失。

静下来,记录下教育教学精彩的瞬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蕴藏着无穷的创意和诗意。

静下来,读一读书,给贫瘠的土壤补充营养,为心灵插上翅膀。

教师要静下心来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着,要教会学生学习,首先自己要会学,乐学。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积极迎接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去完成自我的觉醒,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人生使命。诚如他说的“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惟一重要理由。”我们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学习而我们自己却以各种理由远离学习,如果这样怎么会有说服力呢,怎么会让学习吸引学生呢?教师正在从事着精神成果的传递工作,教师自身精神贫乏,那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要静下心来学习,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5篇:潜心读书 静心教书 清心修养

薛菲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处处充满挑战,教师这个行业也不例外。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科学发展观,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收起那颗浮躁的“心”:潜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教书,清下心来修养。

一、潜心读书

职场流行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书这一行业。要想教好书,首先要学会读书。当今社会上真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读书的人。“初学者——只读一本书的人”“专家——同时会读几本书的人。”教师不仅要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多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夯实自己的人文功底和文化素养,争做专家型教师。正如闫学老师所说:“一个教师有没有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功底直接影响这个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在这个知识信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教师要随时给自己“蓄水”,好让给学生的那杯“水”时刻新鲜。

有报纸专门报道了“当前教师不读书令人忧”的现象,讲到许多教师的案头只有几本教参、教辅资料,“许多教师在用过去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再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未来。”教师们纷纷抱怨:“太忙,太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已让大家疲惫不堪,根本没空读书。”忙碌的确成了读不了书的理由,但不能成为不读书的借口。我们可曾想过,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效率提高了,不是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了吗?何必陷入“不读书——效率低,累!——没空读书——效率更低,更累!”的恶性循环中呢?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美术教师,在书中,我们可以与众多国家的众多名师进行“心灵对话”:英国的“板式设计、日本的海报设计、法国的服装设计、德国的工业造型设计„„当然,徜徉在名家的作品中,更能让我们见多识广,受益无穷,教起书来,底气更足。

陶行之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确,教到老,学到老;不读书,不钻研,哪来创新?怎能与时俱进?

二、静心教书

胡总书记在“8.31全国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提到:“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确,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物质世界里,教师是清贫的。如何固守教书育人这方净土?教师惟有“志存高远”,惟有“静下心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所说:“中国当前教育所缺乏的正是一大批把教书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不是一顶谋生饭碗的教师们。”只有把教书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去追求,教育的崇高地位才得以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才得以实现。

有报纸称:“建国已近60年,改革开放也已30年,各行各业专家人才辈出,惟有教育这一块,堪称教育家的却是凤毛麟角,这是一种奇怪的文化缺失现象。”温家宝总理也曾鼓励教师们说:“在新课改这面大旗下,人人争当教育家,这将是个涌现大批教育家的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温总理的话:工业时代能产生瓦特,民主时代能催生杜威,那么,新课改时代为什么就不能涌现你我呢?

“不做教书匠,争当教育家。”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最朴素的教育理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是否也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如何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如何达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如何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如何真正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应想到的。惟有静下浮躁的心来,我们才会找到迷失的教育理想,才会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惟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拒绝诱惑,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三、清心修养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乌申斯基也持相同的观点:“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总书记的“8.31”讲话精神也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和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切都说明,教师惟有清心修养,才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清心修养,我认为,首先要“修”的便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需要一颗责任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也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语)我们深感肩头担子的神圣,惟有爱岗敬业才能不辱使命。除了责任心,教师还要有爱心。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远离体罚,因为棒槌的敲击敲不出鹅卵石的圆润,唯有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它们更加光彩亮丽。把学生当“人”看,“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语)

清心修养,除了“修”职业道德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素养”。一个心胸狭窄的老师教育学生要心胸宽广,其效果可想而知。古人善以“慎独”来修身,我们不妨试之,在学生面前捡起一片纸屑,需要的是一种智慧,在无人的情况下,捡起一片纸屑,需要的则是一种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慎独”吧。边远山村,那些老教师们数十年如一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地震面前,那些伟大的教师们完全可以自己逃生,他们却毫不犹豫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大爱无言,这就是“慎独”的最高境界吧!与他们相比,我们完全有理由告诉自己:“活着,多么幸福。苦点,累点,对自己严格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总之,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新的形象,那种“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结束了。我们要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教育的前沿动态,远离浮躁,潜心读书,充实自己;静心教书,提高自己;清心修养,历练自己。因为只有这样,当桃李满天下时,当“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时,我们才能轻松的道声:“此生无悔!”

2009.6.15

第6篇:教学第一年的心得体会:平心处事 静心教书 潜心于人

教学第一年的心得体会:平心处事 静心

教书 潜心于人

教学第一年的心得体会:平心处事静心教书潜心于人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非师范类毕业的我,刚拿到毕业证就在一次偶遇中当上了教师。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学校,但身份却发生了变化,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了一名教师。旁人或许百般羡慕,或许一言不发,而我却感受颇多。还记得那是XX年的8月,我满怀激情地来到十八中,脑子里一片空白。至今已整整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特殊的经历,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无论是教学知识、教学经验还是教学之道。这一年,我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路走来,认识不断,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教书育人。接下来我想好好的谈谈下自己心里的想法。

一、如何为人

在大学里,我与同学相处得很好,到了社会岗位上,我想我的性格必然得到大家的喜爱。反之,不以为然,人与人之间有了“同事”这样的相称,不再是“同学”了,这两个词相差甚远,之间的不同就好比谈天谈地般得说不清楚。经验尚浅的我,以前只知道关系好的,能相处的来的人就走得很近,掏心掏肺地去和他相处。相处不来的人,或者是讨厌的人,却一概不理之。接触了教师这个职业,我才懂得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同事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有时候我也需要他们帮助。一个微笑、一个招呼会引来很多人的赞赏。一旦跟一个人发生了矛盾,不仅仅是一个人,还会影响到许许多多的人。现在,在别人的眼里,我也许很孩子气。但我可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教导,我可以和学生更加亲近,我会凭借着我的自信与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作为一名新的教师,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我的前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学着处理好这层关系。上了岗位第一要务就是为人,人一定要让人看得起,要懂得尊重,只有人与人关系融洽了才能不断进步。

二、如何处事

为人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对于我来说,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任务都要去做,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要是上级的任务,二话不说把他答应下来。更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在这一年我真的领悟了这个道理,没有过不去的砍儿,只有过不去的人。

做事,需要讲究效率。首先要把握好时间观念,做事情不能一拖再拖。其次要认真,不管做得好或是不好都没关系,只要态度认真,就是一次收获。

做事,还要讲究耐心,耐心对事,耐心对人。事情多了,难免会有忘记的时候,但是不能因为忘记而心烦气躁。当忙碌的时候学着拿起笔,记录自己要完成的事情,就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耐心对人,与学生间处理好师生关系。很多人都说,我自己都好像一个学生。的确,我热爱我的学生,有时候处理学生的事情的时候做法会不一样。当学生做错了的时候,说大道理吧,觉得他们也听不怎么进去,所以,想到怎么样处理好就怎么处理了。平时对着学生多微笑,上课不会过于严肃,有时候说说笑,也常要批评,批评的时候语气要重,一针见血的感觉。常常觉得,在批评学生的同时有时候无意中也批评了自己,因为以前我也有这样过来的时候,确实我也在教育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难处理,走太近、跟学生打成一片,就会有种被学生牵着走的感觉,反而有些学生不会尊重你。因此,学生跟老师就是要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做老师有时候也很难,不管什么样的老师,总是会有很多学生在背后说好话或者是怀话,我认为,这些都不用太在意,做好自己的事,处理好这层关系,这样才是最明智的。不要想着能一步登天,欲速则不达,威严也是很重要的。

三、如何教书

教书,是来学校目的之一,所以一开始就很重视,也有很多的想法。虽然,对于我来说,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还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我还很清楚的记得上课前的那几个晚上,寝食难安,一直问自己该怎么教,一节课要40分钟,要说40分钟的话,我哪来这么多话要讲呢?担忧了许久,后来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点,慢慢适应了、习惯了。这一年,我深入到教学实际中,不断反思与借鉴,发现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教好一个学生不难,但要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好就必须真正学会全心全意付出。刚进来教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调整好心态。

学校对我要求比较严,因为我是唯一一位非师范类从教鞋革专业的教师,学校也正因为向鞋革主打专业发展,很不容易的聘请了我这样一名教师。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很重,学校也帮助了我不少,给我安排师徒结对,让我这个新教师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学校还经常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供一个学习的氛围。尤其是第一个学期,每天忙忙碌碌的,虽然辛苦但很充实,每当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自己也就无比喜悦。第一次面对几十多双求学的眼神,我感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一切从零开始,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未能明显合理的安排,自已总觉做得不足,幸好许多领导不辞多劳地诚恳教导。刚开始,我不知道备课是什么,也不知道备课有多重要,但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它的重要性,就好比一个会议,没有一个明确的议程将无从谈起。于是,我开始认真备课。我从教鞋革专业的,很多老师都不明白制鞋这门课要怎么教,但我会虚心请教我的大学老师,他们热心待我,为我自豪,我时常跑去听他们的课,回想老师以前的教态和教学方式,模仿着并尝试着。就这样,我有了不少的收获,发现这门课并不难,主要是以操作为主,知识为辅。一旦专业知识能力缺乏,就算上课讲的再生动也是原地踏步,于是我又开始认真钻研鞋革知识。那时候我每天心里愁思着那句话“自己都不懂怎么去教学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学校、鞋厂两点一线的生活,我不断地备课、不断地学习,开始感觉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教书,不仅仅是在教学生,也是在教自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种教学,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和本本主义,害了自己,误导学生。刚来学校是我听课也不少,尤其是听师傅的课和一些老教师的课,我做了总结,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关键之一,就是懂得自我反思。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年的时间恍如烟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悄然飘逝。一年,我们共同走过,无论彼此相知,无知有多少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有一群与自己一样怀揣着梦想的少年教师,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努力,经历挫折与锤炼,享受成功与喜悦,令韶华缤纷。还记得第一次开校级公开课,那天正好是教师节,也是我来学校教师几天后,校领导和许多为老师都纷纷而来听课,那时我心里却是无比的紧张,我只知道自己教态很好,之后老师们都点评我这位非师范类的能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此后,我经过了许许多多的磨炼,师傅的指导,各位老师的指点,我一次比一次进步。最近一次公开课上,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心里确实有无比的喜悦。在这个成功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教书也追求创新,刚来的那次公开课我还不会用PPT,之后我融入了,再后来,我加以操作、视频、实物投影等等引入教学设计,即使是许多老师都不明白制鞋这门课,学生们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如何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特别是问题学生更是成为我们的心头之痛,为人师者又该怎样去对待呢?是一味采用简单粗暴的批评加惩罚,还是善言开导,采用科学的分析、辩证的看待,有所扬弃,将其琢成精美之玉呢?这其实牵涉到一个正确看待学生的角度问题。人们常说真理向前再跨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同样我们作为承担育人任务的教师们,从何种角度入手,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更加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整个人生。

对于我们职高的学生来说,各方面的素质都很欠缺,如何去教育他们,开导他们便成了我一个深思夜想的苦恼。的确,我自己看起来跟学生年纪相差不大,也就因为年龄上的问题,随之,教育学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育人,在我看来是应该学会如何做人。只有了解学生的脾气、性格才能对症下药。切不可一味地批评,我会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去跟他沟通,反而得到很好的效果。这一年来,我领悟最深的就是教育需要因材施教。面对职高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要以人性化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能再抓住缺点不放,采用以往一成不变的观点来要求或塑造学生。或许在你眼中循规蹈矩、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并不能成为你教育的骄傲。相反,那些不被老师看重和喜爱、成绩又不太出色比较调皮的学生,却很容易跟我成为“朋友”样的师生关系,挖掘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真心进步,这才是我的骄傲。

总体上说,离开了大学校园、走进了中学校园,环境变了,我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了教育工作者。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苦也有甜。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次成功、每一个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沿着新教师培训为我指引的方向前进。过去的这一年,与我而言,是快速成长用汗水换来的充实的一年,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想我会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快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转变,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让自己充满师爱,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会牢牢地记住这八个字——“平心处事静心教书潜心于人”

第7篇: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我们不过是刚刚开垦了自己的一片田地,还没有收获桃李。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仅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感悟。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首歌,歌名叫《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中这样唱到: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走过您的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就萌发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

中学的时候,我们同样也学习过韩愈的《师说》,他这样为教师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教知识技能,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校风,而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培养。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地区的农村学校,接收都是农村的孩子。我们的校舍也是建立不久。我们的操场跑道是尘土飞扬,但是这里的老师们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各位老师这样的工作态度也在深深的影响着我、教育着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告诉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古人尚修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把师德放在首位。

在今天,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身为老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去履行我们的职责呢?我想“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除了教书育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学习,苦钻业务,勇于创新,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昂首阔步。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严谨,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写好每一页教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撒播知识和

1

道德的种子;他们是平凡的,普通的,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就像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和真理,最后擦去的是功利。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教师的职业注定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才能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就永远不会成功与快乐。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把心沉下心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8篇: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师德征文)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读《中国师德手册》的体会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怎样加深对师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地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加以贯彻,是为师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通过学习《中国师德手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对于我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神圣教育事业服务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要有爱国守法、献身教育的精神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教师只有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因此,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二、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师德修养,

而这一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甘于平淡、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的精神。既然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要有热爱学生、以情育人的精神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或歧视他们,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才。

四、要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有着崇高师德修养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推行创新教育。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进行创新研究和教育,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耐心,要敢冒风险,不怕失败,努力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以提升,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让素质教育发扬光大。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考,才会受教于轻松愉快之中,提高学习质量。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创新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地途径。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要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因为他认为具有高尚品德、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老师,会对学生的一辈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期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一特殊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这就要求我们“言为人师,行为师表”,用正直的人格作保证,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要以身作则,恪守诚信,言传身教,这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即“言为人师,行为师表”。在教育中,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只有教师自己要行得正、坐得端,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六、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与时俱

进,吐故纳新,更新观念,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那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今的学生见多识广,千万不能小看。他们接受新事物真是太快了,所以我们必须跟上他们的脚步,甚至要赶在他们的前头。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得多读书、多学习,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去引领学生们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就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博学,使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和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第9篇: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争做“四型”教师

摘要:托尔斯泰语:“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象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些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鄙人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做事要知不足。”

目前,振兴我县教育已从广泛讨论步入认真实施阶段。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已经并将继续钟情于语文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我说说自己的片言只语,重点谈谈“我怎么办”。诚望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监督、帮助,权当吾辈滥竽充数一回。

一、静心享受,做“快乐型”教师。

当前,有少数教师追名逐利,把主业当副业,心情浮躁,一夜暴富心理倾向严重,成天做着发财梦。这样,他们工作不在状态,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也没有撞一天钟,整日相互攀比,迷迷糊糊地过日子,从小处讲是工作不负责,从大处讲简直就是犯罪。我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教育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而一个小孩影响一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此,我奉劝个别教师深刻反省,立即悬崖勒马,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说其他。否则,“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现象就会在他们身上重现。可以设想,如果将来他的孩子碰到像他们这样的教师,他一定会怒发冲冠,坚决要求学校更换教师吧。我常想,我们是教师,就应该追求平淡、真实的生活,我们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如今,我们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说:“人类需要现实家,更需要梦想家。”我把自己常常比成梦想家,在教育教学的世界里尽情挥洒,在校园生活的圈子里自由翱翔。因为,我有一颗平常心,我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我不管自己的心情有多么糟糕,我从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我展现给学生的永远是快乐的一面。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师都不快乐,怎么教出快乐的学生。我每接一个新班,第一节课都要给学生传递学习是快乐的,快乐是可以分享的信息。我把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当成快乐,把学生的每一次转变当成快乐,把班级的每一次收获当成快乐。只要有学生,只要有课堂,我就能找到快乐的影子。因此,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我沉醉于教育教学,爱得不能也不愿自拔。

做人要知足。无私无欲,你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

二、潜心学习,做“学习型”教师。

21世纪的今天,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既要勇于学习,更要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养成“人人为我师,处处有学问”的大语文学习观。

1,向书本学习。我会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阅读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各种有益书籍,做好相应的笔记,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这些年我自费订阅了《教学与管理》《语文教学通讯》《读者》等杂志,每次都如饥似渴的吮吸其中的营养,以此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如今,这些书籍与笔记本成了我的心肝宝贝,它们将继续影响和指导我的工作与生活。

2,向同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的领导和同事是我学习的标兵。我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力争本期将学校每位教师的课听一次,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师论坛》培训,从大家身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人汲取一点,聚沙成塔,我相信一年后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3,向自己学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要继续坚持勤思考,勤总结的习惯。每堂课,每个教育教学案例都要认真反思,成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进行仔细梳理,找到可以支撑的教育理论,写好教学后记,写好心得体会。有了这些来自教育教学的一线资料,我再反复推敲,完善提高,我相信每年发表1-2篇论文应该不难。

4,向生活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感性知识,是我们从事教学工作,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生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无比辽阔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丰富情感,开阔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对教材信息进行理解、吸收、加工、处理,教得生动,教得真切,才能真正揭示教材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5,创造条件学习。如果上级部门组织相关教育教学的外出提高培训,在不影响学校工作的情况下,我一定积极争取,全心学习,回校后向全体教师做好专题汇报。我准备,在现在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外,争取利用几年时间的学习,再获得一个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证。

做学问要不知足。学而不厌,你会发现,学习其实很快乐!

三、用心工作,做“实干型”教师。

1,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作为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好。我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自己坚持说普通话;我要求学生要背诵的课文,自己一定提前背诵。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能力,更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思想和情感教育的重任。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说脏话,从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从不在学生面前诋毁其他学生或教师。所以,我们无论是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养,还是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乃至言行举止、仪表装束、居室摆设都要有语文教师特有的风度,能引起学生爱慕崇敬之情,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楷模。这样,我们在学生中才有较高的威望,才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2,平等民主,多元激励。古语云:“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亲其师,信其道。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我非常注重与学生的关系,我常想学生和自己的关系亲密了,那么他相应科目的成绩应该不会差。我每上一个班的新课,一定要利用最快的时间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他们知道每个学生在老师心中都有地位。我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同他们一起到食堂吃饭,积极参加班级的文娱活动,正真融入学生之中,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我想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正面鼓励。学生回答准确时,我会大肆赞扬,不吝啬;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会热情鼓励,不嫌弃;学生不知如何回答,羞于回答时,我会耐心等待,不疏远。无论那种情况,我都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努力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样,他们课堂上消除了压抑心理,摒弃教师权威的陈旧思想,敢于回答,交流;乐于辩论,质疑;善于展示,表演;宽松、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我要做到“有教无类”,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可以说,热爱学生,尤其是热爱差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工作成功的关键。面对差生,“教”固然重要,但发现他们潜在的可能性,找到他们闪光的地方,循着他们的个性去放飞其理想,也同样是一条康庄大道。作为教师,我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抓住一点反复表扬;用显微镜看学生的缺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班级平均分。一是抓好晨读,加强学生抽背力度。“一天之计在于晨”,文字科目要提高班级平均分,就要从抓好晨读开始。二是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为人师者,真正地要想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最深刻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促进学生学业上的成功,通过提升成就感来提升幸福感。高明的教师必定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教学的第一要义。语文课堂,我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从厌学向乐学转变。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总会制作一些相宜的音乐和图片课件,适时播放,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就给学生准备了许多歌颂父亲的音乐,学生很自然的融入了课堂情景之中,对父爱的理解非常深刻。教学一些要求必背的篇目时,我就会设置师生规定时间内背诵比赛的环节,用教师快速背诵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每次命题作文,我都会写下水作文,并将自己的作文给予全班学生评价,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空前浓厚。三是抓好专项训练,我会设计许多展示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包括“我是评论家”,希望学生对课文的各个层面进行评价,指出优劣,并简单说明理由,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语言分析等能力。“我是摄影师”,希望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准备拍摄的课文中最精彩的画面,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提取信息等能力。“我是表演家”,希望学生将课文中的情节或故事,用课本剧的方式再现给大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模仿表演等能力。“我是小作家”,希望学生将课文的情节或结尾进行续写、改写等,培养学生的构思写作、想象联想等能力。这些展示活动的设计,避免了布置作业学生消极应付的弊端,给予了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善于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有效开发。四是抓好作业评讲,坚持做到“凡做必改,凡改必评”。透过学生作业情况反馈教学得失,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五是抓好单元检测,坚持月考。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做事要知不足。脚踏实地,你会发现,成功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四、真心奉献,做“服务型”教师。

教育和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他人,激励他人,服务他人。我既是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同时也是学校的一位中层干部。于学校领导而言,我愿做他们工作的助手,全心全意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哪里有临时性的工作,我随时到岗到位,出色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于学校同事而言,我愿做他们教学业绩的帮手,甘当绿叶,让他们没有成功的尽快成功,没有成熟的尽快成熟,没有成名的尽快成名。于学校学生而言,我愿做他们的朋友,谈理想话青春,教会他们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于学生家长而言,我愿做他们教育子女的顾问,交流教育心得,参谋子女择业。

倾心奉献,无怨无悔,你会发现,付出其实也会有很多收获!

上一篇: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下一篇:人大四次会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