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学习远离浮躁

2023-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静心学习远离浮躁

拒绝浮躁,静心学习———国旗下演讲

拒绝浮躁,静心学习

“浮躁”,在《辞海》里的解释为轻率,急躁。引申而言,浮躁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冲动性、盲目性;在情绪上表现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行动上表现为缺乏理智,盲目冒险。试看天下有多少人因为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而以失败告终。在学习中浮躁的具体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

而我们现在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上课铃一响,还有部分同学精神不振,神游天外;下课铃一响,神清气爽,行动敏捷,楼道中教室里三五成群或嬉戏或打闹或聊天,不亦乐乎,作业拖延,背诵拖拉,无目标或无动力无压力,每天得过且过,明明检查通不过,却老子天下第一你能奈我何,或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八年后又一条好汉的气魄,这气魄若用在学习上,何科不成。

同学们,鲜花无语却芬芳,大地无语却厚实,天空无语高远,大海无语壮阔。静水流深,沉静是一种力量:狮子不必咆哮,却深藏威严;卧鹰不必高飞,却志存高远;静水流深,却充满内在活力。我们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沉静的力量。培根说:“名声是条河,轻浮和空虚的东西漂流在上,而沉重和坚实的东西下沉到河底。”浮躁者的双手永远也拖不起事业的辉煌,浮躁者的双脚永远踏不上成功的顶峰。理智使人清醒,浮躁使人狂妄;成功远离浮躁,失败亲近浮躁。做为一个奋发向上的狮山少年,我们必须拒绝浮躁。

拒绝浮躁,静心学习,我们要做到三点:

一靠正气定力。正气来自心正,心正则有定力。有了这种定力,面对诸如网络、游戏、等各种诱惑,就不会魂不守舍,甚至玩物丧志。任凭风浪起,任凭诱惑多,始终做到志存高远,宠辱不惊,远离浮躁。

二靠涵养静气。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诫子书》上说:“夫君子之行,静心修身,俭以养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激励后人的千古名句,每每读之,总是发人深省。在紧张的学习中,面对繁杂的学习任务,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我们要静下心来,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靠知识支撑。知识是战胜愚昧的最有力武器,更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越是做事心中有底,主心骨不变。越是读书多、知识面宽广的人,越是气质高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者鄙视庸俗,抵制诱惑。“读书出佛”,这是拒绝浮躁,清净、安静人生之要诀。

走好每一步,成就每一天。时间总比想象中过得要快,刚进学校时的激动和羞涩还历历在目,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开启了高中三年的奋斗历程。如果一次次枯燥的习题演算换来的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如果一回回疲惫乏味换来的是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如果今天的坚信和汗水换来的是中学里这段生命的辉煌,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怨言呢? 我们须得明白,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抵制诱惑、抵制干扰的过程,虽然你我不愿意面对,可确实不容回避,诱惑不在强弱,干扰不在大小。对于学习的消极影响都不可小视,因而抵制诱惑和干扰的能力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必修课。尽管辛苦,尽管困惑,我们还是要把握好每一个今天,虽然不是每一天都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但今天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微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的梦想,为了我们是骄傲的狮山少年,让我们一起努力:拒绝浮躁,静心学习!

第2篇:《浮躁与静心》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浮躁与静心》这本书,还没有打开书页,书名就已经感染了我,那几天,我就觉得自己是个浮躁的人,需要静心,这本书真的是买得恰到好处。终于,这本书在半个月的时间里看完了,特写下读书笔记两则,与大家共同分享。

读书笔记(一)

读“贫穷只是生活的外衣”有感:我们当中肯定有人经历过童年时代艰难的岁月,至少我就是一个,吃过胡萝卜为主的米饭,穿过补丁的衣服,但是日子总算过来了。所以现在的我不是把金钱看得很重,因为我也知道,比我富裕的人比比皆是,比我贫穷的人也无处不有,我有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正如作者所说的“我相信贫穷不是什么罪过,富有也不是什么美德。如果因贫穷而卑微而抬不起头来,才真正使人所鄙夷。而富有的人,应该心中充满爱,去享受、珍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对于金钱的看法,我始终抱着一颗平常的心,有则多用,无则少用,不必太吝啬,也不必太奢侈。在这篇文章中,我特别鄙视主人公的班主任,就因为主人公由于贫穷穿了妈妈以前的式样老旧、滑稽的衣服,而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你们家没有人管你了?穿成这样就来上课。赶紧回教室去,不要在外面给我丢人。”

我想,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说的话吗?他的师德,他的关爱就是这样体现的吗?我很气愤,当然,这也给了我启示,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千万不能以这位班主任为榜样,孩子们的内心都是很脆弱的,我们的言行举止要时刻尊重孩子们,循循善诱、关爱呵护,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吗?也许我这一生不会有什么大荣誉,但是我会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努力地去关爱孩子们、教育孩子们。

读书笔记(二)

读“世事随缘“有感:“人生如诗,有温馨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如歌,有欢愉的高歌也有沉郁的低喃。人生就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被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沉浮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人要学会豁达一点,对喜怒哀乐都淡漠随性一点,学会一种快乐的心态,这样你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在本文中,主人公讲了一个小小的故事,哲理性确实很强,真所谓小事情大道理。在一座寺院里,小和尚建议老和尚在寺院力撒些草籽,让寺院变得春季盎然,老和尚说“随时!”过了很多天,在撒种子的时候秋风四起,种子飘走了,小和尚很着急,老和尚说:“随性!”又过了几天,种子被鸟吃了很多,老和尚说:“随遇!”几天后,种子被暴雨冲走了,老和尚说:“随缘!”再几天后,地上竟然冒出许多嫩绿的草芽,小和尚高兴地直奔,老和尚说:“随喜!”是呀,心情的快乐并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怎样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生活中有很多糟糕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盲者、聋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所以,我觉得我需要让自己的心境变宽。在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上难免有几个“难教育”的“调皮鬼”,有的时候真的觉得他们“不可理喻”、“无可救药”,我是束手无策,身心憔悴,但是现在的我不同了,渐渐容忍他们的调皮捣蛋,因为毕竟他们是“孩子”,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虽然持着宽容的态度,但是对他们的教育我还是坚持不懈的,我会耐心地教育和引导他们,多次找他们谈心,循循善诱,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他们会长大的。

第3篇:初中语文课改要远离“浮躁”

六郎中学

任梦

近年来,课程改革之风吹遍校园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为课改付出了有效的努力使得语文课堂由原来枯燥的应对高考的教学走向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文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论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并分析这四个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勉。

问题一: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如今,我们倡导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但是依然有不少教师是为了教而设计教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以教师的“解读”牵动甚至替代学生的“解读”。

策略:

1、从主体性出发解读教材备好课。“语文课程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自我思考的过程即‘我思’的过程。吴亮奎《问题与反思走向课改深处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教学主体性的最好的表现就是“我思”。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通过精心备课思考并研究编者的意图思考并研究教材的变化,思考并对教材精心的“加工”(建构教材结构体系,把教材呈现的死知识变为可操作的活知识)。

2、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3、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要及时“充电”,加强知识储备,开发课程新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时代“活水”。

问题二:如何进行课堂评学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分为评“教”和评“学”两部分,评“教”为评价教师,评“学”则为评价学生。在语文课堂评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过分地赏识,无端地拔高,引来学生一片“哦——”声。教师不是从问题本身出发,而是从学生心理感受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 价。有的语文教师评价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常采用儿童话的语言:“你真棒”!弄得学生都不好意思回答问题。长此下去,学生对问题不能作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 品质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策略: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

在“评学”问题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不能“独霸话语权”。在课堂评学时,教师是主要的评价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除教师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主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2、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采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纠正学生有失偏颇的地方。评价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评分或等级、评语等。

问题三:如何体现合作与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的四个基本理念中:其中一个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生搬硬套,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让学生去“合作、探究”,简单、刻板地采用教学方式,而不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策略:

1、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努力构建多元化、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等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个人意义和价值”。

2、没有任何一种语文教学模式能完全实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课, 只要我们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智慧,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而非生硬地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搬进每一堂课。

问题四: 如何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折射出的是教学风格,教师教学的大气、灵气也只有在教学风格中方可得以彰显。但是在我们的中小学中,有的保守的行政干预影响了教学的改革。有的学校领导从外地学习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本校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的学校采用教师“接对子”的形式来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但有部分教师一味采取“拿来主义”,使用指导教师的教案、采用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利于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

策略:

1、语文教师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努力使自己拥有多元的知识结构,锤炼语文教学基本功。

2、明确自身优势,确定自身发展方向,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形成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养成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发现优点——形成优势——树立特长——养成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点滴的、临时的、随意的,展示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些优点,它们可能并不稳定。有位学者说:“当我们发现这些优点,将它们明确地呈现出来,并且试图为其寻找理由和依据以后,教师的行为就会受到正强化,他们就会开始自我反思,并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去创设类似的教学情境,展示相似的教学机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这位老师身上就可能形成了一种教学的优势。教学优势与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的结合会为这位教师慢慢建立起其一领域的教学特长。而这种特长的延伸、渗透和泛化就会逐渐养成他(或她)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由此,教学风格只能是在教师原有知识基础、个人素养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获得的一种“自然的生长”。

上一篇:水浒传120回每回概括下一篇:学校冬季安全教育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