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园报告

2023-03-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文化创意产业园报告

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因其高附加值、高整合性以及知识密集性而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心。甘肅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报告分析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梳理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提升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人类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人们对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数量尤其是质量,是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而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因其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及知识密集性而越来越成为当前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经济社会进步速度加快形势下推动文化产业快速高质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保持经济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的动力源泉。

甘肃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尤其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10月,甘肃在《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凸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明显提高”的目标。拥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甘肃,也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定向为“从资源型向创意型转变”。在《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更是提出要“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及设计服务产业孵化基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已有了初步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认真分析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梳理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提升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对促进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当前我国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词汇概念,是我国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语境而独创的一个概念。”[1]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早明确定义创意产业概念的是英国1998年出台的文化政策文件《英国创意产业纲领文件》,该《文件》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2]随后,这一概念被许多国家和地区调整采用并广泛实践。

1、政府层面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界定

在我国,2006年1月和9月相继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不仅部署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而且首次正式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要求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着力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文化科技、影视制作、音乐制作、时尚设计、艺术创作、工艺美术、广告创意、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此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9年文化部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第一位,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2012年,国家统计局修订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新增了“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大类,其中文化创意指“建筑设计服务和专业设计服务”。2012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3]该《纲要》首次将文化产业分为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归为 “新兴文化产业”之一。2017年出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扩展了新兴文化产业的内容,在此前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视听、创意设计、3D和巨幕电影”四项内容。从这些政策文件看,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界定呈现出从“行业”到“集合”的变化,由最初侧重于经济意义上的“行业”“产业”等范畴演化至侧重于文化意义与文化相关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2、学界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4]台湾实践大学李天铎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个生产体系,表意层面涉及到文学艺术、历史政治、文化风俗等,实践层面涉及到创作、发行、版权、消费以及影视、动漫、音乐、广告等相关产业。[5]胡鹏林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通过人的创造力来激发文化的生命力、融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产业聚变效应的新兴产业形态。[6]

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全球化、新经济、科学与艺术融合、高新技术与文化融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等新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高端的产业形态,“文化”和“创意”均被视为这一产业的核心。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增长在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也意味着要素扩张驱动力日渐式微而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不断增强。根据《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5年,在政策融合导向和市场引导作用下,中国多地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先进技术等要素对传统产业不断融合渗透、共享资源、挖掘内涵、创新升级,优化了创意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催生了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了创意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气象。”[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开启了创新、创意的新局面。“互联网+”的实践运行,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给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了崭新的图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文化、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区域流动速度加快,产业间不断融合,拓展了产业空间,延伸了产业链条,激发出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全新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平台信息化、内容虚拟化、消费体验化、产业跨界化和贸易国际化的五大趋势。”[8]

(三)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方面,在甘肃省的工业中,重化工和原材料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甘肃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原材料产能过剩、投资效益减弱、工业效益下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必须以新思路、新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現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9]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文化产业的高端上游产业链,能够以几何倍数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甘肃省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必然能够提高第三产业在甘肃GDP中的比重,并优化第三产业自身结构,在推进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甘肃文化产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1、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其典型意义在于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文化创意产业提倡“创新”,推崇“文化”。表面看来文化创意直接来自生产者个体的智慧,深层来说,人的创意智慧最终源自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创意并非无中生有,其根本是继承。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石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宗旨与意义高度契合。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对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至关重要

国际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曾对世界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做了一个历史分析,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产业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逐渐递减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其贡献率开始是增长的,然后慢慢走平;而第三产业,也就是广义上的服务业,其贡献率始终呈上升趋势。甘肃省产业结构中重化工和原材料产业占比较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增速换挡、原材料产能过剩、工业效益下降、投资效益减弱等问题,这些新情况倒逼甘肃省必须以新思路、新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能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但能够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而且可以优化第三产业自身结构。由此看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对于优化甘肃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起到重要作用。

3、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与敦煌文博会的永久成功举办形成良性互动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甘肃敦煌每年举办一次。“文博会”是目前我国政府举办的惟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际性的高端论坛和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承载着重要的国家使命。办好“文博会”,对甘肃“既是重大机遇,更是巨大责任,既要传承历史、挖掘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要反映现实、彰显文化的时代特色,还要着眼未来、展示前瞻引领性的文化探索和构想。”[10]

毫无疑问,“文博会”的成功举办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支持,一个发达、繁荣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办好“文博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的梁言顺表示,“举办这样的文博会,首先是唤醒甘肃人民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普遍性会进一步提高。另外,突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将对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一年一度“文博会”的举办,必将带动甘肃省广告、设计、软件等相关创意产业群的发展,是加快甘肃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国内国际经验来看,大型国际博览会的成功举办,都会大大推进主办国特别是主办城市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有利于甘肃进一步贯彻落实“文化大省”建设主战略,加快甘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将为甘肃一年一度“文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可以使甘肃真正分享举办“文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从而将最终提升甘肃形象和地位,提高甘肃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自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2009年文化部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第一位;2012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2017年出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伴随着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从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2016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5123亿元增加到30785亿元,年平均增速达到19.64%,占 GDP的比重由2.37%提升到4.14%。数据表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文化新业态加速涌现、产业外向度逐步提升。如下图所示。

(二)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正式获批、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地位的确立以及获批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样的国际盛会并永久落户甘肃敦煌等有利形势,让甘肃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2016年12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省文化创意产品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企事业单位达到10家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在全省文化产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0%左右。”[11]《实施意见》明确了甘肃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要任务,制定了五项具体保障措施,为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了专项政策依据。

1、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起步

自2014年甘肃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之后,全省贯彻落实,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起步。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化搭建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数字平台,开展数字化服务;敦煌研究院和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敦煌莫高窟景区智慧旅游建设成果丰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商品研发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兰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会同省直有关单位举办了第二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

2、挖掘文化资源,切实找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是文博方面。各级文博单位在文物复制品、艺术纪念品、藏品仿制等方面开发了大批文化产品,如马踏飞燕、敦煌壁畫临摹画、马家窑陶器等。

二是图书馆方面。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图书集成、收藏精品、数字影印等文化产品,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三是文化、美术馆方面。推出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市场销路看好的现代艺术作品。

四是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充分利用非遗根植民间的优势,在整理保护的同时,有效合理利用,把非遗产品的开发作为产业来发展,庆阳香包、卓尼洮砚、酒泉夜光杯、定西剪纸、环县皮影、平凉纸织画等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3、彰显地域特色,打造甘肃文化创意产品独特品牌

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坚持产业引导、品牌引领,形成了甘肃省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品牌。

一是“蓝莲系列”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近些年来,甘肃省博物馆积极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之路,与甘肃文博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推出蓝莲系列、彩陶系列、画像砖系列、铜奔马系列等文化创意产品500余种。其中,以馆藏珍贵文物元代琉璃托盏为设计元素衍生出的“蓝莲系列”产品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别参加了“中国第二届文创产品展览会”和“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深受众多文化创意机构关注。目前已对其中2件(组)产品进行了专利申请。

二是文溯阁《四库全书》复制保护与影印出版。围绕文溯阁《四库全书》设计开发了50种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发展“如是敦煌”“念念敦煌”“星空下阐释敦煌”三大核心品牌系统成绩初显。在2017年举办的“敦煌艺术走进全国展览”“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品牌授权展”等展览中,敦煌文化艺术及其创意创新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此外,“数字敦煌”项目实现了虚拟研究文物的永久保存,资源库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成功上线,实现全球共享。

四是“读者·书房”入选全国“创新案例30佳”。截至2017年6月,实现销售收入420万元。其中手工书《中国古代体育图录》《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兰花花》分别获得2016年第67届美国印制大奖的表彰奖、优异奖。

4、注重融合发展,努力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销售渠道

一是让文化创意产品吸引游客驻足,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统筹省内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大景区建设,在各旅游景区设立文化创意产品专销柜台。

二是将文化创意产品纳入对外文化贸易范畴,促进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目前庆阳市已在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设立48个营销窗口,在迪拜、白俄罗斯设立营销窗口2个。

三是借助文化节会开展文化创意展览,搭建文化创意交流互鉴重要平台。一方面,利用兰洽会、敦煌行旅游节、敦煌文博会等节会在甘肃举行,广泛推介甘肃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组织企业参加国内一线城市及港、澳、台等地举办的各类艺术博览会、艺术节等,把甘肃特色文化产品展示给国内外宾客,实现销售收入。

四是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了独具甘肃特色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体系。数字文化创意成果已在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生产、销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博物馆、数字影院、影视(动漫)制作、旅游服务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围绕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数字甘肃文化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图书馆、博物馆智慧化和ORACLE数字技术人才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均有序推进。

5、动漫产业成为甘肃文化创意产业新生力量

动漫产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核心,跨形态、跨媒介、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甘肃正全力推进从动漫产业到数字创意的转变发展。“动漫+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甘肃文化资源传承、实践和创新提供了最佳机遇。截至目前,甘肃已有甘肃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艺百、南特数码和上元甲子等8家企业通过国家动漫企业认证,按照规定享受国家对动漫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南特数码推出的《敦煌传奇》入选2016年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以及文化部扶持计划的产品,目前已在省内多家电视台、澳大利亚天和电视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地播出,相关衍生产品也走出国门,受到了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动漫爱好者的认可。此后陆续推出的《伏羲传奇》《五泉传奇》等甘肃本土文化动漫产品,在国内外电视台播放后反响良好。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数字动漫展就是以‘敦煌传奇’冠名。借助2016年9月举办的敦煌文博会,甘肃省在敦煌传奇数字动漫展展示了VR、全息和裸眼3D技术及设备,接待参观团体50余个,参观人次超过5万人,扩大了甘肃数字动漫品牌的影响力。以“文化+数字化”为亮点,甘肃各动漫企业正通过创新全面挖掘甘肃文化这座富矿。与此同时,甘肃省也积极推动动漫产业人才的自主培养,诸如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学院等甘肃省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动漫方向的专业,开始招收本科或专科生。

6、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助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建立并建设文化创意园产业园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近几年,甘肃各地州市积极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人文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创意创新,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或在建文化创意产业园有80多个。其中 “敦煌文化产业园”、“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此外,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创新文化与科技、农业、养生、商贸、体育、餐饮等诸多产业的融合让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大大提升了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潜力,如兰州金城关文化博览园、通渭县书画产业园、平凉中华崆峒养生地、庆阳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等。

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生事物在甘肃发展时间较短,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各级决策层对在甘肃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还存在社会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性和未来发展态势的理解、认识还不到位的问题;也还存在发展文化創意产业的理念相对滞后、思路不够清晰以及对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问题。三是还存在做“政绩工程”或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等问题。

(二)甘肃文化产业由“资源型”向“创意型”发展转变尚需时日

甘肃虽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但重要的是如何能够通过创新和创意运用来活化这些资源,把这些资源转变形态,创造出让人觉得更有意思,更有吸引力的新的文化形式。虽然甘肃各级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识和愿望都很强烈,纷纷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据此招商引资以开辟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甘肃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尚显淡薄,对民族文化挖掘不够,原创能力不强,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各地大举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背后,却是一种有文化弱创意甚或无创意的状态。目前来讲,甘肃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多还处在“资源型”状态,向“创意型”转变还有待时日。总体来讲,目前甘肃尚未形成宽松的、多元的文化生态以及浓厚的创意氛围。

(三)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从甘肃省政府制定的《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可以见到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在法律和经济手段上相对缺乏,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立法有待进一步细化;在税收、信贷方面政策还不够完善;尚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预算,应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给予支持。

(四)签约项目落实不到位

甘肃省各地州市多利用深圳文博会、省文博会、兰洽会等展会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签约项目很多,但存在项目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一是项目签约后并没有实际实施;二是项目落地后,资金并没有按计划到位;三是项目建成后没有有效运作。由于项目落地率不高,资金到位率低,由此造成很多文化创意产业签约项目成了“纸上谈兵”工程,有名无实,很多三四年前签约的建设项目至今仍挂在政府招商网络平台上。

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是文化资源大省。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历史文献、文物遗存、民间传说等。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的诞生地就在甘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甘肃文化堪称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

甘肃的石窟寺不但数量居全国之首,而且随着朝代变迁发展,也代表了中国石窟寺的发展演变过程。境内的古文化遗址数量排全国第二,且其中的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等为国内独有。

远古的甘肃彩陶自八千年前发展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甘肃出土的汉简多达61000多枚,数量居全国之首不说,且保存完好,并以其内容的广博和时代跨度大而备受历史和考古学界的重视。甘肃还拥有全国最多类型的青铜文化。

甘肃境内长城历经秦、汉、明三代,城障历经晋、宋、西夏和元代,纵横交错,累计长4400多公里。甘肃境内民族众多,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甘肃独有,民族民俗文化独树一帜,拥有不可替代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同时,甘肃红色革命文化非常丰富。当年,甘肃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处处都有红军长征的足迹。

而且,甘肃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广阔的地域、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成了雄浑俊美的自然风光,被地质学家称为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表特征博物馆。近些年来,甘肃积极扩大旅游产业经营范围,扶持旅游产品开发,在丝路沿线周边兴起了敦煌莫高窟、甘南香巴拉、黄河风情、麦积山、崆峒山、黄河石林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批精品旅游景区。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增强了甘肃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的一帖显示,孤独星球(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布2017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单,第一名就是中国甘肃。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绮丽的自然风光都蕴含着值得挖掘的创意资源,为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因此有着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大可挖掘的潜力。

2、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地域优势

自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提出之后,古老的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甘肃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境内丝绸之路长达1600多公里,诸如城址、驿站、烽燧、关隘、寺塔、石窟等丝路文化遗址如繁星般分布全境,加之像敦煌文书、汉晋简牍、金古碑刻、壁画造像等这样的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出土文献和艺术品,为了解丝绸之路及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丰富而且重要的资料。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奠定了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地位。在升级版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全新理念的带动下,甘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根据《文化中国:2016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从影响力指数增速看,辽宁、贵州、甘肃、内蒙古、广西分列影响力增长率前五名。由此可见,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在全国逐渐扩大,这必将逐渐吸引创意资本及创意人才的关注,甘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因此就有了潜在的基础和优势。

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1)甘肃近几年享受到诸多国家倾向性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复设立兰州新区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批复支持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批复每年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政策,为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非同寻常的机遇。

(2)甘肃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研究制定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性政策。自2014年10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及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积极推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

(1)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其典型意义在于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为甘肃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以促进知识产权为重要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展会平台。获批自2016年起每年一届在甘肃敦煌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我国目前惟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际性高端论坛和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承载着重要的国家使命。每年一届敦煌文博会的举办势必会使甘肃的文化吸附力与文化扩张力不断增强,从而助推甘肃创意需求和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形成,为全面提升甘肃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契机。与此同时,甘肃省借助深圳文博会、省文博会、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兰洽会等展会平台,引进民间资本,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五年间,先后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和项目,如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在天水打造羲皇谷文化产业园区、青海伊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在临夏投资30亿元建设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浙江长城影视集团投巨资分别在兰州新区、武威、白银打造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黄河石林景区等。

(3)民间社团组织。早在2010年3月,甘肃省就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协会由省内在文化创意产业界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旨在推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协会围绕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开展调研、评估、推介、招商和投资对接等活动,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同时为会员企业和其他投资者提供政策服务等。

5、不断壮大的文化市场主体

甘肃省全面完成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省廣电网络整合、文化行政主体合并等阶段性改革任务;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甘肃省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组建了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培育发展了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成立了甘肃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敦煌,拥有着享誉国内外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敦煌市主动寻求与省内高校间进行颇有成效的合作,利用高等学府丰厚的学术理论资源,以及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优势,通过成立相关文化创意的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文创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劣势

1、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相对落后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相对滞后,基础相对薄弱,这对甘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大制约。因为通常来讲,要发展创意产业,制造业须有充分的发展且有不断壮大的服务业,也就是说创意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根据《2017中国文化统计提要》,2016年甘肃人均GDP在全国垫底,甘肃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利润总额是全国惟一亏损省份。

2、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薄弱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从文化资源到文化生产力再到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生产力是以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带动文化的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的。甘肃目前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尚显薄弱。

3、创意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晚且远远落后于全国总体水平,受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滞后影响是一个方面,但创意人才的严重缺乏是关键制约因素。甘肃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只能是跨越式发展或者说无中生有式的发展,这就更需要创意人才。甘肃虽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与文化基础,但资源不会自行转化为能够创造财富的创意产业,有再多的“米”,如果没有“巧妇”,那也只能望“米”兴叹。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因素。发达地区往往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吸附更多的专业人力资源。对甘肃来说,遑论吸引人才,现有的人才也多到发达地区谋求发展了,人才流失极其严重。

对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地发展目标的确定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是建立在准确分析该地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以及发展区位所具有的优劣势的基础上的。学者金元浦提出了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的“三个阶梯、三种模式”的观点,认为“以西部的云南昆明、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呼和浩特、广西南宁、贵州贵阳、甘肃兰州等城市为主,构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第三梯队。”[12]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采用龚伯兹曲线法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生命周期进行量化判断,可以判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处于成长期,但由于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省份所处的周期阶段具有异质性。同样采用龚伯兹曲线法,可以判断甘肃等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从形成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而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已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产业政策的走向。处于形成期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产业增长缓慢,产品逐渐多样化的特点。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重点在政策扶持。[13]文化创意产业是分众、分层发展的产业集群,甘肃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需要分析自身所具有的发展条件,扬长避短去规划、去创新、去经营、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虽然近些年来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已有了初步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不过差距也意味着后发优势和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有效模式,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依据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甘肃丰厚的文化资源,综合利用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地域优势,抓住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谋划甘肃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一)抓住发展机遇推行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视角下加以思考,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包含着多重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地(传统文化资源),还是丝绸之路黄金段(亚洲最佳旅游地)的意义上,甘肃文化产业都具备了实现新的转化的条件。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甘肃省委省政府要有“开放视野”和“国际眼光”,用互联网思维,以创造性转化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销售等, 比如借助互联网消除甘肃与发达地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人才匮乏、科技基础薄弱、资金短缺等不足和劣势,以甘肃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吸引文化创意产业巨头到甘肃投资发展等,从而实现甘肃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这个跨越的关键是将文化意义注入到文化产品的创造性转化过程,是把新思想转变成别人愿意花钱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创造性转化过程包括文化观念创新、标志性文化符号创新、社会参与方式创新以及发展模式创新等。要做好这些工作,省委省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企业要立足实践,把握最新行业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则要立足社会前沿,做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二)制定有利于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甘肃省在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的同时,应积极主动从甘肃实际出发制定支持发展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症下药,力求精准扶持,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用到重点上、关键点上。应将文化同经济和创新紧密结合,将文化政策同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融为一体,制定更加全面的综合性政策,并通过政策导向来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制定税收、金融、劳务等相关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降低文化创意企业市场的准入门槛,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金或支持弱小企业发展的创业基金,给予进入聚集区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基础性平台;选择重点企业给予奖励,还可以采取后期赎买或陪同式投入的方式,从而形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链条。此外,还应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随着产业生命的演化,产业政策的力度、措施和目标也应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这种调整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只有当产业政策措施和目标与产业生命周期相匹配时,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这时的产业政策也才是有效的。

(三)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创意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可以从培养未来创意人才、引进高端复合人才和留住现有人才三方面来加强甘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一、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设立文化创意、艺术管理等专业,结合长期学历教育和短期非学历教育,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各级各类科研院所等发展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实用人才。通过搭建国内国际文化创意人才文化成果的大型创意设计展览,加强与国际上各个文化创意产业中顶尖研究机构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打造人才交流、碰撞的平台,积极鼓励国内外专家、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培育更多兼具文化内涵、创意思维与产业运作模式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制定合适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应当大规模引进。第三、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实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实现创意高层次高水平人才使用广泛化,留住现有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落实人才的知识专利、品牌、管理等要素的完善,具有高技能人才得到高待遇,降低人才的流失。第四、长远考虑,创意人才的培养应当从小孩子抓起,为所有孩子提供接受创意教育的机会;为年轻人提供在创意部门工作的机会;促进各个学习阶段彼此间的衔接等。

(四)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开启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之路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便捷的交通以及这个“分享”盛行的时代,让旅游成为大众最广泛的文化消费方式。甘肃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应该在旅游业中占尽先机。重大的文化庆典和仪式性活动,具有整合文化产品,提升和传播文化品牌的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近些年来,甘肃省各种重大旅游文化活动越来越有影响,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旅游文化产品,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敦煌,敦煌莫高窟的门票一度一票难求。甘肃多年来组织实施的“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其中的重大活动“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具有全球影响力,是甘肃文化发展一大品牌。甘肃陇南的乞巧女儿节,属甘肃独有民俗文化,目前已举办9届,影响力不断扩大。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系列具有文化符號意味的创意产品,实现展现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甘肃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3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1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5.3%和29.3%,成为全国年度旅游规模增速最快的目的地之一。就目前情况而言,甘肃以人文价值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和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品,将自己打磨成享誉世界的伏羲文化、敦煌文化旅游精品的知名省份并带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大有文章可做。

(五)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技术、人才、知识与智力相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形态。创意的实现离不开高新科技的支持,正是现代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激光技术等高科技的成熟与运用,才使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下,甘肃省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首先应以数字化信息化高新技术带动文化的产业化。甘肃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形成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大力培养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六)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

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匮乏是个永恒问题。甘肃省目前依然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问题。一是引导支持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二是积极倡导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与省内外社会资金发展混合所有制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资金;三是借鉴英国政府采取开办彩票的办法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筹措资金模式,既不增加政府负担,又可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四是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七)多向度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除积极制定扶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来自“顶层”的支持之外,还应当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全面加强广大民众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度以及参与度。没有广大民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与消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对民间创造力、民众创意行为给与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引导、积聚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使大众从意识层面深入理解文化,引起全社会的关心与作为,营造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才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日臻繁荣。

结 语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累积的结果,更是一种深埋于民族血脉之中的精神。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更是文化,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体现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艺术的追求这样的精神消费的需求。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甘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文化发展何其丰厚自不待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后,创意产业的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趋势。虽然于甘肃而言,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探索形成阶段,甚至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些曲折的历程;但是,只要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深深根植于甘肃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本土文化土壤之中,遵循产业发展的经济规律,着力培育创新要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甘肃一定能够探索出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注释

[1]倪宁等.《试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运营模式——基于世界成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经验的考察》,《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2]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电影艺术》,2006年第3期。

[3]《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

[4]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第 42 页。

[5]李天铎.《文化创意产业读本——创意管理与文化经济》,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20 页。

[6]胡鹏林等.《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内涵与外延》,《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7]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

[8]金元浦.《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9]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

[10]甘肃日报评论员.《高水平高质量办好文博会》,2016年7月29日,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11]甘肃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2016年12月。

[12]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3]蒋园园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产业生命周期演化的匹配性研究——基于内容分析的方法》,《当代经济科学》,2018(01)。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策动力》,2008年1月30日第005版《文汇报》.

2、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中國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石见莹,刘琦.《西部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劣势分析》,《人民论坛》2015年第35期.

4、李凤亮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5、辛刚国.《兰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2016年1月26日第005版《兰州日报》.

6、王霖.《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研究》,《甘肃蓝皮书·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月.

7、王霖.《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甘肃蓝皮书·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

作者简介

王 霖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研究

作者:王霖

第2篇:文化创意产业系专业调研报告

摘 要: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制定应建立在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之上,本文基于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系调研状况,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原因,得出调研结论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培养方案;调查研究;发展建议

1 调研的目的、思路、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目的

为了面向昆山及周边地区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和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依托学院地理位置优势,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高职教育中,作为创意产业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创意产业系是我们探索这片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文化创意产业系办学已经逐步成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每年的招生和就业呈现出了相对稳步的发展态势。

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为了进一步办出专业特色,进一步深化专业教育改革,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指导专业及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设专业和收缩专业。同时,进一步拓宽文化创意产业就业领域和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此次调研活动。

1.2 调研的基本思路

从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系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产业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次参与调查的人员:文化创意产业系教学团队的全体教师、毕业班班主任分5组赴昆山、苏州及上海的20多家企业,通过问卷、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开展了专业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

第一,区域行业产业(目前江苏和苏州的主要产业和“十三五”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以便确立重点建设专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第二,专业产业分布调查情况(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新项目投资等情况,寻求校企间的深度合作);第三,人才需求情况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技能具体要求、所需的知识结构等(含数量、规格、职业能力等,进一步修订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第四,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第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第六,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便于安排实习、工学结合等);第七,相关企业管理人及專业技术人员(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第八,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第九,与专业对应的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的情况分析。

1.3 调研的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昆山及周边地区室内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平面及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影视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的调研、行业协会的调研。

1.4 调研的方法

采用询问法、问卷调查、走访法进行调研数据的采集及分析。

2 调研结果

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2015》数据显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一项的数据位居前三,特别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达89.6亿元,表明赢利能力强,其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

根据江苏省2014统计年鉴数据,全江苏省的就业人数达到200多万,其中创意设计管理人员约占30%,总人数达到60多万;每年增长的与文化创意产业岗位有关的职位人数约占5%,即20万;在原来的队伍中,自然减员和企业岗位人员更新也达到5%,约20万。

2.1 就业岗位

从调查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类高职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室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及加工一线、服装销售、影视背景设计、影视修型、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上色合成、影视特效及渲染的环节等基层岗位,占调查总数的82%,而市场经理和区域经理由于层次比较高,只占其中的12%,还有其他岗位占6%。由此可知,基层的设计软件操作类岗位是我们培养的首选目标岗位,而设计经理岗位则是发展岗位。

2.2 学历要求

从实际调查来看,江苏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中专文化及中专文化程度以下占42.5%,大专生有48.3%,本科及以上的仅占9.2%。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管理层认为高职或专科以上的学历能胜任单位的基层管理工作。

2.3 知识要求

(1)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要求。在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大专毕业生基础知识方面,受用人单位重视最高的知识的前六位的是计算机基础、英语、思想道德修养、设计构成、素描。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大专毕业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也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又由于目前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设计图纸现场沟通需求,计算机基础和设计表现能力也受到重视。

(2)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大专毕业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现在设计创意、专业设计表达上,具体体现在与职业相关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动画和平面设计。

(3)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其他知识方面要求。根据调研情况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毕业生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中,排在最前面的是个人与团队管理,电子商务和成功素质训练。

2.4 素质和能力要求

(1)素质要求。调查表明,企业最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的素质包括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工作经验、身心健康。

(2)能力要求。日常工作基本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和网络搜索与传输能力、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其次,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行为能力、企业常用文书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日常英语口语会话能力都有超过50%的用人单位选择。专业工作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工作基本能力当中最为重视的能力包括专业设计能力、专业设计图纸表达能力、与客户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能力包括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友爱,有团队合作精神这几方面的素质。其次,自学能力、领悟与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道德品质高尚和独立工作能力都有超过40%的用人单位选择。

2.5 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

第一,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大就业推荐的力度。第二,希望学校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开设上机(软件课)、实训课程,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第三,努力与相关单位探索和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加大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了解社会、了解工作,提高就业技能。

3 调研结论

第一,在花桥、昆山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省及上海市,从行业需求及企业发展上,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的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人才需求相对更为迫切。第四,我院文化创意产业类学生的就业面非常宽,初期就业岗位大多为助理设计师(如绘图员)及较小项目的设计师。企业特别看重的是专业设计表达能力(如计算机设计表达能力、手绘表达能力),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抗压能力等,因此我们应该在校内强化素质教育及专业技术水平。第五,可重点合作的企业及合作方式(如表1)。

4 文化创意产业系发展建议

4.1 调研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行业用人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

第一,缺乏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第二,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第三,创意设计能力不足。第四,所学知识系统性、连贯性不强,学生的实际制作效率低。第五,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第六,承受压力能力不足。

根据相关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研,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体现在沟通表达能力、设计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基本工作能力的工作要求水平,文化创意产业的毕业生满意度为90%,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具體表现:创意设计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4.2 建设建议

(1)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相关行业、企业要深入地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要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在教学方法上推广体验式教学,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模块加小项目”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3 发展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设计流程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又自觉掌握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贯穿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从一开始规范学生的设计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多让学生亲手测量、绘图、设计、交流,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4.4 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立足昆山、立足花桥、立足台企”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系实际,经过充分调研,我们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对系部专业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特色发展服装设计和广告策划与制作专业,其他专业维持现状。

4.5 师资建设规划

一是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优先考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重点建设专业);二是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三是通过实施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计划,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四是采取企业锻炼、职业资格考证等措施提升双师素质。

4.6 实训室建设规划

在争取企业支持的前提下,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建设集上课、学生创业、对外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学生创业、社会服务的需要。

5 主要困难

第一,校内实践条件不足。由于校区迁建等原因,缺少专业实训室,很多实训建设项目因场地限制无法落实,导致有些实训不能进行。第二,师资力量薄弱,高级职称比例过低,师资比例不够合理。兼职教师专业课授课达不到教育厅要求。第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一是企业更加注重效益,对于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校企合作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双方合作难以深入。二是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大多数企业看重的是短期利益,在直接利益的驱动下,多数企业看重的是人才需求,而不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从而使得校企合作仅浮于表象,难以真正深入合作。

作者简介:冯宪伟(1980—),男,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工程师,高级室内设计师,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系环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及研究。

作者:冯宪伟

第3篇:福建省创意产业学科发展报告

[摘要]创意产業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業,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与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第一推动力量。本报告介绍了创意产業学科发展概况、形成背景及原因、产業特征,介绍了上海、北京、深圳、台湾等地和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创意产業发展现状,分析了发达国家创意产業发展的经验,介绍了福建省创意产業的发展过程及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我省创意产業发展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创意产業 发展状况 政策建议 发展报告

1 概述

1.1创意产業学科发展概况

“创意产業”(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概念的提出源于1997年英国工党的竞选新政,至今只有10多年的历史,因此,关于创意产業的研究目前仍在起步阶段,各国对创意产業的定义有所不同。

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業特别工作组首次给创意产業一个明确定义,他们指出,“创意产業是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声称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创造财富和就業的潜力。”创意产業主要集中于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工艺品、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影视与广播、软件和电脑服务、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等行業。

学者约翰·霍金斯(2001)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業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業和创意经济,他将创意产業归纳为13大核心产業: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音乐、表演艺术(戏剧、歌剧、舞蹈、芭蕾)、出版、研发、软件、玩具和游戏、电视和收音机、视频游戏。这个定义扩展了创意产業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解决了创意活动中科学与文化艺术相分离的问题。澳大利亚学者斯图亚特·坎宁安(2004)通过考察文化产業概念的历史演变,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業与创意产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并强调了创意产業在新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创意特征。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对创意产業进行了定义:“依照工業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个概念将创意产業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此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产業。

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業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李向民和王晨(2006)认为,文化产業是将“纯精神产品”向“准精神产品”转化的产業,创意产業是将“准精神产品”向“泛精神产品’堞化的产業。邓晓辉(2006)提出,文化创意产業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来生产、复制和传播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商品与服务的营利组织的集合体。目前,相关学科在欧美都有较高的知识普及率,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则只是零星存在。知识和观念的推陈出新任务十分艰巨。在人类整体性地进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如何认识文化资源,创造、运用“符号”的价值去驱动经济生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具有前沿性的焦点问题。

1.2创意产業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業国际分工的出现,一些资本主义工業国家,在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进程后,逐渐将低附加价值的制造業向外转移,这一变化同时也带来的新的问题,如:城市功能和产業结构面临转型与升级,工人再就業和原厂区再利用问题。各国都在寻求除了资本要素以外的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新生产要素,创造新的产業发展方式,以提掘经济、解决失業问题。

社会环境和消费市场的变化是创意产業形成的另一个背景和推动因素。由于生产的过剩,人们不再满足基本的产品功能,消费层次从基本的生活需求逐渐转变为对精神层面的需要,人们的娱乐消费和精神追求逐步升级。面对供过于求的消费市场,企業竞争从“产品竞争”步入“品牌竞争”阶段,品牌文化等意识形态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两股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人的创造力成为取代资本要素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由创新带来的产業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各国都把创新列为国家的竞争战略。江泽民同志把“创新”提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業。”

1.3创意产業的特征

与传统产業依靠资本、设备、厂房作为主要生产要素不同,创意产業中,创意是第一生产要素。创意产業的重要特征就是围绕核心创意进行共同开发以创造行業价值。

约翰·霍金斯认为,文化产業的主要特点在于创造与流通文本。以文本为文化产業特质的核心在于它能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为具有创意的生产活动,具智慧财产权与传递某些社会意义的功能。其核心在于有创意的理念,外显的形式依据所依托的文本类型表现为多元而不同。如《哈利波特》(如图1)的文本是原创的创意脚本,通过图书、电影、游戏、以及衍生产品等不同的外显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形成了具有倍增效应的价值链(如图2),获得了增益互补的共赢效果。

创意产業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業,它投入智力资源,产出知识产权,在产業价值链中占据高端,对其他产業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与传统产業相比,创意产業具有强创新性、强关联性、高增值性与高风险性的产業特征。由于创意产業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的产業,还表现为非消耗性、内容创造盈利性、价值链跨越性等可持续增长特征。因此,创意产業是全球最符合环保与可持续概念的知识经济产業,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第一推动力量,是21世纪最具发展性的产業之一。加快发展创意产業,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制造等产業融合,推动制造業向高增加值产業升级,拓展制造業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2 部分省市创意产業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产業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各地特别是大城市都在根据自己的特点,将文化创意产業作为朝阳产業,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目标,推出各种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

2.1上海

上海是中国创意产業的先发之地,创意产業发展最快,已成集群化趋势发展。上海发展创意产業的动因来自于产業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1998年,上海提出发展“都市型工業”,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创意产業园区。2004年先后成立了上海设计中心、上海创意产業中心。短短几年里,上海创意产業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上海区域经济的新亮点。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業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業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先后出台了《上海市文化产業园区认定办法》、《上海创意产業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创意产業集聚区建设的意见》等园区管理制度。上海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受益于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即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核心领域文化产品和服务也保持稳定运行和发展,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并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文化企業。2010年2月,上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截至2010年底,上海经认定的文化产業园区15家,创意产業集聚区达80家,基本覆盖全市,人驻企業超过8200家,从業人员逾15.5万;2010年上海创意产業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2011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约为1940亿元,占全市GDP约10%。目前,上海在网络视听服务、网络阅读服务、网络财经服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服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等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上海文化创意产業在“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力争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

2.2北京

北京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产業发达,创意人才密度高,发展创意产業条件得天独厚。2005年5月,北京中关村创意产業基地揭牌,中关村创意产業联盟同时宣布成立,标志着北京创意产業发展有了实质性启动动作。2006年,北京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業投资指导目录》,重点发展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广告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8个行業。北京文化创意产業的从業人员达115万人左右,创造的增加值已经超过批发零售、房地产、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行業,成为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产業。2011年,文化创意产業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2.3%。据北京市发改委预测,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業总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文化创意增加值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未来5年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有望占到GDP的15%。

2.3深圳

深圳也非常重视创意产業的发展。1985年,内地第一家港资动漫公司——翡翠动画落户深圳。随后,美国和香港多家动画制作公司也先后在深圳安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动漫游戏产業经历了加工制作、技术升级阶段,目前已进入国产原创阶段。2004年,深圳文化创意产業园成立。2005年,深圳市出台《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提出重点发展传媒、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创意设计、印刷、视听、歌舞娱乐和旅游休闲等八大优势产業。2006年初,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产業基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扶持和推动创意产業发展。深圳2010年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为72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7.6%,规划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将达到2200亿元,占GDP比重为14.5%以上。高端、前沿、新兴業态是深圳发展文化创意产業的主攻目标,一方面强调“内容为王”,以文化创意加强对各产業领域的渗透。凸显“设计之都”、“创意城市”的产業特点和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则站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前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業,培育新兴文化業态,凸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应用研发和高新技术优势。

2.4其他发达城市

广州市目前支撑动漫产業发展的政策包括《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業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加快软件和动漫产業发展的意见》等等,市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设立软件和动漫产業发展资金。资金扶持包括人才奖励,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每年最高奖25万元。

南京文化创意产業发展迅速,位居全国文化创意产業前十强城市,获得了“中国文化产業创意城市示范奖”,等称号。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南京市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335亿元以上,占GDP比重为4.65%,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

杭州市为优化布局,确定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業实现集群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業中心”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之一。随着阿里巴巴、宋城集团等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企業和新型产業業态的迅速崛起,杭州明确了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八大行業,将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業集群,实施“名人、名园、名企、名品、名牌”五大工程,让杭州的文化土壤更温润,让杭州的文化软实力更久远。

3 国外创意产業发展现状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業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1发展现状

3.1.1英国

第一次提出“创意产業”概念并从政府层面大力推动其发展的英国实现了传统产業的优化和升级,成为英国增长最快、吸纳就業人口最多,仅次于金融服务業的第二大产業。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

据2011年12月英国文体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创意产業产值363亿英镑。英国创意产業就業人数为150万.占全部就業人口的5.14%,2011年英国创意企業总数约有106700家,占全英在册企業总数的5.13%。英国音乐产業2009年产值约40.7亿英镑。英国电视和广播产業2009年产值约为52.6亿英镑。英国在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上领导全球,就节目模式时数输出而言,占全球市场的53%。英国是拥有最先进数码电视市场的国家之一。2009年度,英国电影工業产值约为30亿英镑。英国有100多家电影工作室,是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中心,伦敦是全球第三大最繁忙的电影摄制中心。

英国设计行業包括多个领域,例如品牌、包装、商業性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时尚、建筑、多媒体以及手工艺,拥有超过4000家商業设计咨询公司以及很多自由设计师。2009年度,英国设计行業产值约为19.1亿英镑,英国拥有庞大且多元的出版工業,每年出版的新书超过10万本。就产值而言,英国出版产業2009年度产值超过115.6亿英镑。英国广告产業2009年度产值超过59.9亿英镑。全球超过2/3的广告公司都以伦敦作为欧洲总部的据点。英国有13200家广告公司。英国电玩游戏产業2009年度产值超过4亿英镑。建筑業也是英国最重要的创意产業之一,2009年产值超过32.9亿英镑。

3.1.2美国

美国文化创意产業称为“版权产業”。作为全球版权产業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業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業。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業与航天業等其他传统产業,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特别是美国的影视業和软件業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中优势明显,仅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就超过500亿美元。软件销售额约占全球软件销售额的2/3,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市场。美国版权产業在出口、增值和就業等方面的持续增长,巩固了版权产業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業地位。2002年美国全部版权产業的产值高达12540亿美元,占美国经济的12%。其中:核心版权产業6262亿美元,占美国经济的6%。版权产業已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差长的新引擎。

美国创意产業以“实行商業运作,按市场规律经营;注重加大科技投入;投资主体多样化”这三个特点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使美国的创意产業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面貌。美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家,文化创意产業已经成为最大的支柱产業,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成为欧盟经济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通过规范市场,实际操作和科学管理来推动创意产業的快速生长,并发挥出集聚效应,打造并完善创意产業链。同时,由于产業化的创意活动,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而且创造了大量可以传承的文化符号,包括影视、造型、表演等,它又具有文化积累的长远意义,为其创意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3.1.3韩国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打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国家战略标语,把文化创意产業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業之一。为推动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韩国政府设立了文化产業局,并于1999年通过了《文化产業促进法》,明确鼓励文化、娱乐、内容等产業的发展;成立了文化产業振兴院,作为辅助机构协助将文化创意内容衍生成文化产品。在政府大力扶持下,韩国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迅速,游戏软件产業在1998年。2001年四年增长一倍;电影出口在1995年~2001年六年增长近50倍。数字内容产業已经超过传统的汽车产業,成为韩国的第一大产業。2005年韩国游戏产業市场规模达到43亿美元,其中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游戏市场的主导。目前,韩国占世界游戏市场的5.3%,其中网络游戏占31.4%,手机游戏占13.3%,PC游戏占2.3%,电视游戏占1%,出口额首次超过钢铁,成为亚洲“文化输出国”。

3.2主要经验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凡是文化创意产業较为成熟的国家,其政府都制定了本国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扶植引导政策,对于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政府积极推动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产業体系。完整的创意产業体系对创意产業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将创意产業的发展列为国家的重要政策。以英国为例,英国的文化媒体体育部专门负责创意产業、文化商品的出口准许、电影、音乐产業、国家彩票、体育、旅游等;贸工部负责广播电视产業(硬件)、数字内容产業(计算机游戏)、传播媒体产業、网络交流产業、造纸和印刷業、文化产業等;外经贸部在创意产業的投资以及创意产業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在这种产業体系下,英国的创意产業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产業链。由此可见,政府的大力扶持、富有特色的市场化运作的产業体系、宽松的发展环境及对发展的研究和规划,对于推动和扶植创意产業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重视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创意人才的培养。创意产業的核心是创意。创意创造价值,就需要创新的环境和富有创意的各类人才。英国等创意产業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创意环境的营造和创意人才的培养,政府加快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培养创意人才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研究机构网络,加强专门人才的教育、技能和训练,同时,成立研究成果转化团队、技能和企業家训练团队,以推动新的文化创意的产業化和创意人才的培养。此外,政府重视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创意产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对创意企業实行多方面、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无论是占起步之先的欧美文化创意产業,还是后来居上的日韩动漫及工業设计创意产業,都离不开政府的中长期战略部署和操作上的实质性支持。在英国,10万英镑以下的创意产業贷款,全部由政府补贴利息,一些好的设计项目,由政府全部埋单进行中期研发与后期推广;在韩国,政府出资设立文化振兴院,从产業孵化、内容开发和产業振兴三个方面,协助将创意文化内容衍生成文化产品。因此,在创意产業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小觑。发挥政府的“战略家”的主动性,出台投融资、产業优先、税收优惠、公共服务等实质性执行扶持政策,对推动创意产業发展意义重大。

政府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产業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美国为例,为保护版权产業的经济利益,促进其版权产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加强版权立法、推动版权保护国际合作、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等方式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使得版权業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产業部门之一,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和创造就業两方面,已经持续超过美国经济中的其他部门,同时在美国出口增长中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4 台湾地区创意产業发展状况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業营造起源于“文建会”的社区营造。1995年的台湾省“文化产業研讨会”则是将文化创意产業的营造意识扩展至台湾全岛。随着台湾劳动密集型产業优势的渐渐消失,2002年5月,台湾开始将文化创意产業发展列为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的子计划,通过成立文化创意产業推动组织,培育艺术、设计及创意人才,整合创意产業发展环境,促进创意设计重点产業发展,促进文化产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促进台湾文化创意产業的进一步发展,有关部门开始通过执行相关专案计划的方式开展后续推动,实施时间范围为2008年到2011年。其中“经济部”则策划了‘设计产業翱翔计划”,协助产業建立设计合作体系、跨领域合作机制及设计创新管理制度,提供全球设计信息及协助产業国际设计运筹等;“新闻局”制定了“振兴流行文化产業方案”,以培育台湾影视、图文出版、流行音乐人才,重整台湾省流行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台湾省流行文化消费市场、形塑台湾省流行文化品牌;“文建会”推出了“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第二期计划”,重点集中在文艺产業的扶植及创新育成,强化交流平台及地方推动能量、扶植青年艺术家,建置数字创意银行,并结合产官学界相关资源,共同推进产業发展。

台湾文化创意产業运作机制比较成熟。一是跨“部会”联动机制。台湾文化创意产業主要由“经济部”“新闻局”“文建会”“内政部”等“部会”营造与推动,各“部会”分工十分明确。二是人才培育机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促进产学合作研究及培训计划。通过人才政策导向措施,台湾在短时间内集聚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業人才,他们成为台湾文化创意产業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行政协助机制。在文化创意产業的起步阶段,应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社会闲置资本进入该产業。补助是台湾扶植文化创意产業最常用的政策工具。2010年1月7日颁布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法》则提供全方位的协助、奖励或补助。四是法律调控机制。从2002年“机关邀请或委托文化艺术专業人士机构团体表演或参与文艺活动作業办法”、2003年“促进产業研究发展贷款办法”,到2009年“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法草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法律调控机制。

5 福建省创意产業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2011年初,福建省政府首次召开全省创意产業发展工作会议,明确创意产業发展的重点,设立省级创意产業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起省级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重点扶持创意产業园区(基地)、重点企業、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等。随后,各地纷纷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和壮大特色文化产業,拉长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的产業链,催生新型文化業态。

5.1福建创意产業发展的三个阶段

5.1.1全球市场分工形成的产業代工阶段

这个阶段是因为福建产業人才成本低,创意产業发达的国家、地区及企業为降低成本,将他们原创的作品,委托福建进行加工制造的订单模式,版权掌握在发包方手中。迪斯尼动画、泰迪熊公仔、芭比娃娃系列产品都曾分散发包给福建的企業加工,福建企業充当创意产業价值链的生产环节。

5.1.2政府出台政策和配套资金,兴建和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产業的环境与条件

这个阶段,由于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意产業,认为加快创意产業发展是实现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推动力,是提高海西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创意产業的政策。2007年8月,以闽政[2007]17号下发了《关于加快我省创意产業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对我省发展创意产業进行全方位的部署;2010年12月,以闽政办[2010]302号下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我省创意产業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近中期以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为核心,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服务创意、文化创意和时尚设计及咨询服务创意等领域,培育省级创意产業园区(基地),实施创意产業发展工程,力争创意产業总体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省委办、省府办还陆续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業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業发展的意见》和新闻出版業、广播影视業、演艺娱乐業、广告業、工艺美术产業、文化旅游業、动漫游戏产業、文化会展業等发展规划。福建创意产業逐步走上全方位、多层面的发展阶段,正朝着成为重要支柱的产業目标迈进。

5.1.3政府扶持与民间力量共同推动逐渐形成的创意产業集群阶段

这个阶段表现为以下三种模式:

以生产创作为导向的创意产業园模式。创意生产和创作具有集群发展的特性,政府在吸取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创意产業园区的建设,通过环境的配套建设和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创意产業企業人驻园区,形成集群而发展起来。典型的案例是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除此之外,民间筹建创意产業园的热情很高,一部分由企業出资的创意产業园也开始建设之中。如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园区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吸纳近5000名创意人才集聚福州,带动整个创意之都的超强人气,并推动相关产業的发展,形成产業聚集效应。

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意产業园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动力来自于市场的现实需求,创意产業园的规划与建设能从市场导入形成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集聚,加快产業的形成,带动创意和生产环节,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莆田的工艺美术城、福州的寿山石交易市场、福州版权交易博览会等等都属于这种集群模式。

旧区空间改造形成的产業集群模式。这是利用具有特殊历史记忆的古建筑、老建筑或老厂房、老仓库,或者工業区等空闲的房产资源,通过对原房产的改造,形成新的创意创作空间。福州正在建设和投入使用的有6个创意产業园区。包括芍园一号、福百祥1958、榕都318、中国.东方漆空间创意园、青年会。芍园一号创意产業园主要利用福州第一家具厂原有厂房进行改造修缮,将原有的废旧厂房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引进时尚设计、雕塑、绘画、影视、音乐制作、服装设计、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等多个行業,逐步推动整个白马北路的产業调整、業态布局及景观整治,形成白马北路文化创意大道,同时连通环西湖左海文化圈、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形成海西文化创意中心。园区投入使用后将形成总投资2亿元以上的文化创意产業集群,预计每年带动创造5亿元以上的产業附加值。

5.2主要特色

5.2.1依托资源逐步形成特色产業

特色文化是创意产業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依托载体。福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且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创意产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内容。随着经济建设规划的不断发展推进,福建省还积累了一定的人才技术资源以及众多的平台资源和闲置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福建省“福州文化创意园区”、“厦门艺术之岛”、“音乐之岛”、“泉州产業集聚区”、“莆田工艺创意产業”等一批发展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業聚集区正逐步形成(见表1)。

厦门市已经为文化创意产業制定了规划,力争让文化创意产業占到GDP的10%以上。厦门市打造的创意产業集群包括文化旗舰项目、城市文化地区、城市文化特区以及文化创意产業园区。园博苑和国际会展中心有望成为厦门的大型文化旗舰项目。而老城区则会往城市文化地区发展,如鼓浪屿。鼓浪屿最有文化特色,有望成为创意之岛,对鼓浪屿的老建筑、老艺人加以利用,可以在引进钢琴节、合唱节等一些文化节日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化底蕴。“集美集”文化创意产業园,由集美区政府和集美大学艺术研究所合作创立。厦门“牛庄”定位为厦门首个区域性城市文化综合体、两岸时尚创意设计产品流通集散地以及文创产品终端销售专業市场。此外,厦门规划提出计划开发建设27个主要文化产業集聚区(带)和基地(园区),近期已启动龙山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業园和湖里文化创意产業园两大重点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的旧厂房、旧机关、古民居及楼宇等遍布古城,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業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泉州鲤城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若干文化创意产業集聚区,并逐步推出源和创意产業园、“18Y'创意空间、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产業园和“T淘园”文化创意产業园等四个创意园区。重点打造“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闽南文化创意产業园“T淘园”、源和堂创意园、“领show天地”丰泽区休闲文化创意基地、中国智造文化创意产業园、德化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儒苑礼品公司等文化创意产業园。石狮市则利用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的优势,拟与台湾合作,建立投资额达13.3亿元、占地800亩的海峡两岸时尚创意产業园。

此外,南平在武夷新区打造武夷创意(动漫)产業园区。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武夷学院携手合作,共同创办的茶与文化创意产業研究基地,于2010年1月13日正式揭牌成立。龙岩市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台湾群创创意产業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从用地、财税、融资、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建设台湾创意产業园。台湾创意产業园将建设具有创意人才培训、企業孵化、产業营运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業园区。莆田涵江2010年规划以“福建海西国际优化艺术产業园”为基础,建设海西文化创意产業城;莆田仙游打造以古典工艺家具为主的宝泉工艺产業园。三明闽台(永安)文化创意园开建,以“L区多园”的模式,重点打造12项文化产業,努力形成对台文化交流基地。三明大田开建福建高山茶文化创意产業园,突出生态体验旅游主题。

福建省区域创意产業发展特点见表2。

5.2.2积极拓展对台合作

福建明确要充分利用闽台优势,加强闽台在网游动漫、文化传媒、工業设计、规划设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業对接,加快承接台港澳的先进创意产業和创意人才;积极吸引知名创意企業高端项目落户创意园区,促进创意产業集聚发展。目前,一年一度的厦门“台交会”、福州“海交会”已不约而同注目“创意产業”,探讨、寻求闽台创意产業的交流合作。福建将重点拓展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在台湾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创意设计、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产業及创意等领域的协作,力争到2015年建立5~10个闽台创意产業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闽台特色的创意品牌,推动与创意产業有关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园区或基地比照台商投资区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时尚设计、工業设计、影视制作、音乐制作、视觉艺术等台湾知名企業和个人工作室;积极吸引一批台资创意高端项目入驻园区,鼓励台资企業在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内建设生产基地、地区总部、研发及产品营销中心。

《福建省创意产業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旨在推动创意企業在台湾设立产品展示和销售中心,促进福建创意产品进入台湾市场;挖掘台湾高端市场,在漆艺、陶瓷、石雕等领域开发一批面向高端市场的创意精品,积极引进一批台湾创意产品进入福建市场,并通过福建辐射内地其他省市,将福建打造为大陆承接台湾创意产品的集散地。在培育创意产業市场方面,福建将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意产品的出口,鼓励引进创意产業所需的技术设备;支持创意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搭建海外市场服务体系;支持创意企業与国内外的创意、制作、经纪、营销机构合作,拓展国内国际营销渠道和传媒影响力。同时,福建也将搭建国际合作、国际招商和投资促进服务平台,重点推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创意产業政府主管部门及机构建立联系,加快产業国际化步伐;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業开展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引进海内外高级创意人才。

6 我省创意产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6.1面临的机遇

国家政策提供的巨大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業。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業,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業体系;要求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業。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对接台湾文化创意产業,建设两岸文化产業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产業。

海西战略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策略,并明确指出“培养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業,在全省建成50个有影响的文化产業示范基地”。此后,省政府又出台《加快我省创意产業发展指导意见》,规划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以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城市为创意产業发展的重点区域,同时还确定了创意产業重点发展的六大领域。《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动闽台文化创意产業合作,构建两岸文化产業对接的重要基地;并将文化创意業列为十大文化产業之首,将文化创意工程列为五大文化创意工程之一。

两岸ECFA的签署带来机遇。2010年6月,两岸正式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下锚定桩”。这种前所未有的两岸经济整合,必将给海峡两岸的经济互动注入新的活力。出于市场需要,也为寻求未来更大的发展,台湾部分文化创意产業已开始向岛外转移。闽台两地在市场开拓、文化创意、人才、资金等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在文化创意产業合作与发展上也存在极大的空间。作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先行区和重要通道,福建在便于借鉴台湾在发展文化创意产業的经验、承接台湾产業转移的同时,也可以把福建地文化创意产業推向台湾以及国外。

6.2面临的挑战

我省创意产業处于萌芽期,优势明显,前景看好,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和不足。主要包括:一是起步晚,发展观念落后,导致对文化创意产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二是政策体系不完善;当前仅仅出台了一些产業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而对于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具体管理、法律保障等政策体系还有待建设或进一步完善。政府对文化创意产業发展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竞争对手的冲击;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文化、传媒、影视業巨头携资本、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北京、上海等创意产業、产品也纷纷进驻福建市场。四是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業人才十分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業快速发展的要求,其中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缺口更大。以IT業为例,预计到2015年,全省人才的缺口将高达66万人。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前,福建文化创意产業发展较快的是福州、厦门和泉州三个地区,省内其他一些县市结合自身的特色文化和优势着手进行发展。六是产業结构发展不平衡;目前,福建省已经确定了制造業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六大重点创意产業,其中动漫游戏产業发展最快,其他产業领域表现平平。七是制度环境不完善,如公共服务欠缺、行業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发育缓慢、产权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担保机构、教育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不足,创意市场遭遇侵权蚕食,知识产权保护急需进一步加强。

7 我省创意产業发展的战略对策

文化创意产業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让文化创意产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目前的问题主要还是环境与产業发展模式的瓶颈问题,政府应以国际化的眼光来思考和审视福建特色的文化现象,在政策、法律、以及资源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围绕着优势重点产業予以扶持,创造出更多创意产業的新形态。要加强与国外文化部门和传播机构的沟通,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强闽台创意产業的对接,从而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7.1加快创意产業园区的建设,提高产業集约化水平

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文化创意产業基地或产業园,引导有条件、积极性高、产業基础好的都市工業园区启动创意产業集聚区试点;可以利用闲置的工業、商業历史性建筑按照市场运作开展创意产業项目试点。统筹文化创意产業园区建设,集成各方有效资源,打造一批主業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势文化创意产業集聚区,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業创新、示范和孵化基地,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加强产業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推动产業融合、集聚以及产業链整合,提高产業集中度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依托重点文化创意产業园区和龙头文化企業,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产業大项目,增强产業发展后劲。注重招商推介,重点加大对知名企業、规模企業、品牌活动的引进力度。创立专業刊物和网站,定期编制和发布全市文化创意产業年度发展报告;创设文化创意活动周、文化创意产業高峰论坛,扩大对外宣传。

7.2加大产業创新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带动催生创意产業業态

文化产業与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发展、交互发展,已成为当今创意产業突现的主潮。我省可以从创意产業的高端着眼,跟踪文化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和运用的趋势,运用科技成果推动产業升级,特别要重视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内在关联,使新兴的创意产業与传统文化主業形成一条滚动开发、融合创新的技术链,并能逐渐培植出新的特色主業。可以通过设立风险基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各类创意投资者进入创意产業领域。充分发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特色,推动文化生产方式、营销方式、传播方式的创新,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传统文化产業融合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業核心竞争力。鼓励我省优势文化创意企業积极参与高新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業标准制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拓展产業发展的新空间。

7.3打造创意产業链,做大做优做强文化创意企業

培育跨媒体集团和新兴产業的骨干企業,重点培育若干个集多种業态为一体、兼及多种業务延伸领域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業集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培养大型集团的支撑性生态系统,推动和扶植中小创意企業发展。激活和构造创意市场经营主体,组建产权明晰、机制合理、独立运作的服务实体,面向市场开展经营。建立创意产業投资“引擎”。组织或发起建立专業的文化投资公司和非营利性质的“创意产業创投基金”。积极探索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创新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媒体、新技术、新業务,提升产業层次,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推进品牌建设。支持重点文化创意企業不断提高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依托企業、院校和社会团体,创新文化艺术创作机制,营造创新创意宽松环境,积极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打造一批企業品牌,打响一批行業品牌。鼓励、支持和促进中小文化创意企業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发展富有活力的优势企業群体,形成合理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格局。

7.4加大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業的指导、引导力度,着力构建产業支撑平台

加强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和发展项目推介、商業经济、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从人才培育、产权保护、政策扶持等方面人手建立健全创意产業服务体系,塑造良好的文化服务环境。明确专门机构指导、协调创意产業发展。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产業支撑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業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动建设文化创意产業公共技术平台,为原创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应用提供便捷、有效、低成本的公共技术服务,提高文化创意企業的整体研发能力,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为方向,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業协会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業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创意产業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企業提供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展示及交易机会。健全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产品创新,畅通文化创意产業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行業协会在文化创意产業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鼓励文化创意产業行業协会与海外相关机构合作,积极举办文化创意产業投资贸易推介活动,搭建贸易服务平台。

7.5加大与台湾创意产業的合作,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

广泛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成果、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文化创意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产業资源,促进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業中心,提升两岸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水平。加强与日本、韩国、欧美等文化创意产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产業发展的国际化水平。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企業和单位参加境外种种展览,利用境外节展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文化创意企業海外上市融资。完善人才政策。坚持自主培养为主,注重发现和挖掘民间艺术人才,给予民间艺术人才特殊关注。给予大学生和初创業者租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依托专業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業等多方力量,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人才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人才实训。加强与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国际顶尖级大师提供配套服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海外招聘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工作,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争取引进国际一流的艺术大师、设计大师,着力提升文创人才队伍结构。

作者:福建省信息协会

第4篇: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摘要】作为中国西部中心城市的成都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力之城”,并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十二五”规划。那么成都为何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没有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优势,以及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又是怎样发展的?本文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情况进行了摸底,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成都 文化创意产业 环境 发展

关于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报告

段西 国际文化贸易 200904163054

文化创意产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和范围有不同的界定。上世纪末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以各自擅长的方式积极发展,越来越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及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和“中国第四城”的美誉,作为四川省会和西部中心城市,是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的聚集地。目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制约和挑战。成都需要结合成都自身文化特色,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一、成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与环境

成都市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7166美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突破50%,由此表明成都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并进入基本实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阶段。

(一)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俱佳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腹地,青藏高原东缘,锦江等三条河流穿城而过,又受到都江堰的灌溉。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历史上没有大灾大难,自建成以来从未改名或迁建。

成都历史悠久,根据成都市区内的金沙遗址等考古遗址,成都成为高度发达的城市聚落距今已有3200余年。因为都江堰的润泽,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拥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各一处,以及5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各类博物馆。这些都为成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二)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得天独厚

成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神秘的古代文明、繁荣的当代文化艺术和休闲的都市生活等。浓郁的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彰显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作为西部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具有较强的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成都是西部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中心、交通和通讯枢纽,汇聚各种要素包括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产生极大的能量,吸引着无数投资者的目光。成都曾入选中国20个最适合投资城市;在首届“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评选活动”中,除直辖市外成都排名第一。同时,成都有着吸引创意人才的能力。“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印证着成都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这正是有利于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同时,成都市域内及周边地区高校云集,拥有5所“211”高校及2所“985”高校,这在中西部城市中首屈一指。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完全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高级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成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又是西部经济中心,服务业发达,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综上所述,成都可以称得是技术、人才和包容的完美结合体,从而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三)政策环境利好

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正式发布,规划目标指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规划》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七个重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规划。《规划》提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近期发展目标是:2009至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2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中远期目标是:2015至2020年,通过“四基地”(全国领先的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文博旅游基地、创意设计基地、出版发行基地)和“两中心”(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中心)建设,使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将其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鼎立之城的目标,表明了这一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同时,这也对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在2010年11月出台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集团。健全文化产业要素市场,提升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精心打造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文化品牌,深入打造“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办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创意成都”等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成都市政府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七大产业: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要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城市。

二、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一)增强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产业,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一股新浪潮,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一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命脉的竞争已经展开。成都要在竞争中取胜,要想领跑西部,塑造“西部辐射力”,必须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和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人文环境,气候,湿度,以及绿化等各种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的上游化要求产业结构随之优化升级,以满足人们文化和精神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缓解资源约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的有效手段。当前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高端产业,低碳经济,争夺“微笑曲线”的两端。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引领成都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梦想的有效途径。

三、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目前,成都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明显差距。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仅在出版传媒、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在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他领域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骨干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重大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不明显。

(一)以园区化和楼宇化为主要模式,培育品牌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

集聚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载体的主要形态为楼宇或园区。楼宇化和园区化模式,是国际国内的普遍做法。租赁废弃厂房、仓库,并对其进行简单改造收取租金是成都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最普遍的盈利方式。

成都较为成功的园区化形态代表有“三圣花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锦里民俗文化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等。“锦里”通过创意点石成金,由过去无人涉足的建筑垃圾堆摇身变为如今寸土寸金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三国文化为支点,植入了文化底蕴,通过消费产生收益,符合审美和消费的需求,形成了成都民俗旅游休闲文化的知名品牌。

在建设楼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LOFT热。Loft的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通过对郊区旧厂房、旧仓库创意性地改造,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时下,Loft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大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新宠,较为成功的是北京的“798”。成都“红星路35号”,“成都东区”项目,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新都的北村艺术村等就是LOFT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红星路35号”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改造旧厂房发展以设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在带动成都创意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品牌价值等方面显示出昂扬姿态。

成都市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对成都而言,一方面要利用好园区化和楼宇化的模式,培育品牌园区,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产业体系和链条;同时要认识到产业园并不完全等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产业园区要避免“有园无产业”的窘境。

(二)建设重大项目,创造文化品牌,推进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

目前,以文博资源开发为例,打造文博品牌方面,成都具有全国领先的竞争优势,形成独有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金沙文化品牌的打造,建川博物馆聚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以创意为灵魂,建设重大项目,创造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都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金沙文化品牌是成都较为成功的重大文化项目。这个品牌由几个项目创意共同组成,包括博物馆,音乐剧,剧场建设以及金沙节庆活动等。从金沙遗址博物馆,到金沙剧场和《金沙》音乐剧的驻场演出,再到金沙太阳节,以及即将呈现的金沙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每一个举措都是一个精彩的创意。由金沙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我们可以发现创意是打造文化项目的基础,并直接影响这个项目的水平和效益。

建设中的“成都东区项目”是国内目前唯一的音乐主题公园加音乐产业集聚园的二合一模式。该项目意在打造以音乐公园为核心、催生配套关联产业全局发展的东区数字音乐公园,未来3至5年内将成为音乐产业发展、明星资源集聚、多元文化互动和新媒体产业接入的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区。成都正着力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紧跟经济发展的低碳主线,园区具备无限潜力。

与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相比,成都还缺乏全国甚至世界级重大文化项目,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有待提升。成都在文博旅游品牌开发方面已有成熟产品和较强的竞争力,还需整合资源,输出成功模式获取区域外的经济收益,并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引进培育品牌企业,发挥引导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

培育和引进主体,增强产业竞争力,发挥引导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一是培育市域内国有和民营骨干文化企业;二是积极引进盛大、金山、腾讯以及深圳嘉蓝图设计、深圳浪尖设计等国内知名企业,提升成都在创意产业上的竞争力。为了整合资源,形成市场合力,成都市在出版传媒、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三大主力军”,包括成都传媒集团,文旅集团,成都演艺集团。

1. 新闻出版业:成都传媒集团是新闻传媒业的行业领头羊。2006年11月合并原成都广播电视台和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成都传媒集团,并提出了“铸就中国传媒新航母,缔造国际传媒新势力”的发展愿景。产业涵盖创意产业领域的主要部分即报刊出版业、广播影视业、网络传输业、广告会展业等。成都传媒集团的成立,意味着全国中心城市第一家综合传媒集团的出现。

2.文博旅游业:组建文旅集团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组建大集团”的战略思路的重要举措。文旅集团成立后承担起成都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营销,促进文化旅游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演艺娱乐业:2007年11月成都演艺集团公司成立,成演目前具备西部地区最专业的剧场和音乐厅。4年来共策划、经营国内外大中型演艺项目7000余场次,接待观众500余万人次,公司推出的原创音乐剧《金沙》创下了中国音乐剧演出的新纪录,斥重金打造的成都红馆,更以每年引进明星演唱会、芭蕾剧目、音乐剧、颁奖典礼等50场演出的全新创意成为成都演艺新地标。

成都在出版传媒、文博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但在其他领域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骨干企业。比如动漫游戏领域有较强的制作能力,还缺乏原创力强,具有品牌构建能力的动漫企业,动漫产业链有待完善。

四、对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蓄势待发,但同时面临着融资瓶颈,人才缺乏等问题,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 “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完善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对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指导,优化环境。对企业而言,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从政府来说,要转换角色,以间接管理、政策引导为主,重点加强引导,完善公共服务,营造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引导产业集聚,完善相关产业链。搭建产业园区平台,打造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引导文化创意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带动配套项目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3.培养和留住创意人才,吸纳引进高端人才。文化创意产业要真正实现发展,核心在于人才。目前,成都最缺乏的是复合型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文化创意,又懂得产业和市场化运作的人。除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评价的制度体系,如何孕育创意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氛围,吸引创意人才前来创业,并防止优秀人才外流,有待进一步思考。

第5篇: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

□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编者按:今年以来,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组织专门班子,对武汉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市老领导、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殷增涛的主持下,历时三个多月形成了调查报告,本版现予编发。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天赋等,借助现代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推崇创新,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的定义不尽一致。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原英联邦国家和地区称之为创意产业,美国则称之为版权产业,日本称之为内容产业,韩国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北京称为文化创意产业,上海则称为创意产业。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世界晚了整整十年。十年中,有人列举了一个数据:仅美国好莱坞所创造的影视收入,就可以建 150个北京“鸟巢”,相当于深圳10年所创造的财富总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很晚,但凭借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动力,借助已经成型的科学技术,以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重构与文明再造为内容,正在掀起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意热潮。

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组织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区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未来几年,北京将继续完善政策,强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将创意产业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起来,突出“时尚”与“科技”,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区联动、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发展路径。2004年11月,上海市经委组织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进行了创意产业明晰化工作,以准确把握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其战略目标是:用10年时间,建成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20年时间,和伦敦、纽约、东京一起,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中心。

广州近年来原创性国产网游动漫产业以年增长超过50%的速度发展,网络游戏开发和运营能力、动画制作和发行能力、漫画杂志发行量以及衍生物的生产能力和交易,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深圳早在2004年就明确提出建设“创意设计之都”,动漫、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外,成都、南京、杭州、重庆、苏州、大连、青岛等城市,也纷纷依托各自的人才、区位及资源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或示范园区,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二、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情况分析

武汉自2001年全面启动文化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来培育。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创意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8个千亿元产业之一,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举措,加快建设创意城市。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动漫、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出台《武汉加快动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致力建设我国重要的动漫游戏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动漫交流交易中心,加快打造“中国数字创意之都”。目前,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以设计创意、科技创意为主导,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文化生产与市场扩散为支持体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格局。主要特点如下:

1、重要行业优势明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武汉现有各类创意设计机构500多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构筑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已形成以设计创意与科技创意领军的主导产业优势,其中以铁四院领衔的铁道设计板块,以大桥局桥梁设计院领衔的桥梁设计板块,以武船、709所领衔的船舶设计板块,以中南勘设院领衔的勘设板块等,设计创意水平和产能规模均位于全国前列。2010年,工程设计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全行业综合产值达485亿元,合同总额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设计之都”已见雏形。

软件设计开发具有相当规模与基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形成武大、华科大、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主体的国家软件基地。武汉开目、安珞、博彦、软通动力等企业的软件开发,地大信息、吉奥信息等企业的数据处理,佰君成等企业的服务外包,蓝星科技、菲旺计算机等企业的系统维护和用户培训,均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目前,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达55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5.6%。

旅游休闲业发展势头迅猛。动车与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拉动了武汉文化旅游服务业。2010年,旅游业实现总收入753亿元,增长47.4%;接待游客8945万人次,增长39.2%。

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已建与在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达45家,成为功能齐全的创意孵化平台和产能平台。创意地产正成为催生新型创意集群与文化综合消费的载体。

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园,以大创意建设创意园,国家动漫产业园、国家数字媒体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园、工业设计产业园几大核心区域,将使该园区成为武汉创意企业最大的集合区。园区规划面积60万平方米,设计产能达60亿元。

洪山创意大道,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文化创意园区品牌。园区集合十八类企业,入驻企业总数达400多家,年产值高达11亿元。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历史品牌为推广,以文化主题空间设计引领社区的改造,打造多种专业交叉,多元文化包容,生态时尚的创意社区。现已云集时尚设计、文化展示类企业50家,一个具有“798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呼之欲出。

181楚天创意园,现已建成集孵化、展示、交易、原创为一体的复合性创意园,入驻企业已达142家,产值可达13亿元。

外滩里设计艺术中心,集合设计企业54家,成为江岸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集聚区。以老房子、“红”房子为基本元素的创意产业带,现已在江岸区形成规模。

硚口江城壹号文化创意时尚区,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时尚概念,打造华中最大的时尚产业园。现已完成基础建设,企业全部入驻后总数可达180家。

以武汉天地为开端的创意地产在武汉方兴未艾,文化创意地产全面进入武汉。武汉天地引入文化创意元素,不仅使地产价值陡增,而且带动了文化消费方式与消费层次的改革。

西北湖的花园道创意地产首次以创意的方式,将一个废旧的工业场所,改造成一个集时尚文化与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创意项目,使一个常年亏损的企业陡变为年盈利达2000万元的文化创意企业。

万达集团投资的武汉中央文化区,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大创意大手笔,将国际上一流的百老汇文化演艺项目及大量时尚文化消费项目引入一流的地产领域,以楚河汉街为主干,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前后联动的产业链,横向相关的制造商、服务商、营销商,文、商、旅相互融合的时尚产业集群和商圈。

3、重点工程与项目建设加快,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快车道奠定基础。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工程已基本完工,该中心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会展供给能力紧随北京、广州、上海之后,单体面积居全国第三。武汉中央文化区项目进展顺利,“汉街”已正式开业。武汉华侨城欢乐谷预计明年5月开园。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已正式开展。武汉创意天地等重点文化项目正抓紧实施。这些重点工程与项目的深入实施,将全力助推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4、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格局已经形成。武汉的工程创意设计以国家级企业为龙头,报业集团、出版印务以国有报刊出版集团为主力,而在软件开发与服务、游戏动漫创意设计、广告设计及培训服务等领域,则主要以民营资本进入为主导。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业近万家,涉及传媒、出版发行、广告、印刷、计算机软件、网络、照相摄影、演艺、体育、娱乐、休闲等领域,数量大、覆盖面广,形成了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居第八位(前七位分别为: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台湾、天津、杭州),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如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武汉动漫业,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从研究原创、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到制作生产、公共技术服务,一个近于完整的产业生产体系正逐步形成。在江通动画之后,相继涌现出一批快速发展的动漫企业,如古南都数码、海豚文化股份、银都文化、世纪长青动画、魔素动漫、讯彩科技、盛科网络等,生产出《天上掉下个猪八戒》、《阿乐特历险记》、《7摄氏度》、《蜜里逃生》等一批优秀作品。

5、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市委、市政府抢抓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将一系列金融激活、股本激励、人才奖励、市场培植与产业孵化政策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金融界工、农、交行及汉口银行分别对我市文化创意产

业确立可观的授信额度,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信息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保障平台和产业推广平台。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于2010年9月成立,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武汉先后举办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青少年数字创意节、国际数字娱乐嘉年华以及光谷国际动漫节等文化创意会展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较大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中部中心城市地位比,同其他兄弟城市发展态势比,还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水平还不够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相对较小。201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3亿元,占 GDP比重为5.5%。而北京2009年全市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 14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2.6%。2009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642.4亿元,占GDP比重为12.6%。

2、产业链条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武汉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企业间的合作,还是企业自身的续接程度都不够高。以动漫为例,武汉的动漫作品从数量到质量已跻身入全国第一方阵,但动漫影视品牌的附加值不高,缺乏有效的延伸开发。比如《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至今为止,在教育、玩具及儿童生活用品领域,孵化产业产品与无形资产的转化率仅为7%。在影视生产、图书出版、艺术品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3、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从调研情况获悉,武汉文化创意产业不少企业首先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如武汉动漫行业里所属各类企业在后期衍生产品开发、软件研发、市场拓展等环节所需资金300亿元,而现有动漫企业注册资金不足2亿元。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缺乏高端人才,更缺乏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领军人才。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市区管理口不统

一、不协调。相关支持政策还不够细化,不够明晰,缺乏操作性。资源整合与优化不够、区域分布不科学,优势、特点不明显,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4、领军企业和文化创意名牌缺失。文化创意产业与产品同样存在着名牌效应。2010年人民时报每年一度的中国文化领军企业推评榜,武汉乃至整个湖北榜上无名。领军企业和文化名牌是政府、企业抢占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主要武器,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创造、培育、发展、保护武汉自己的领军企业和文化名牌,任务十分艰巨。

三、加速发展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建议

1、坚持规划先引。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凸现武汉文化创意资源优势,立足建成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强市的目标,迅速制定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布局,科学规划,以减少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为出发点,明确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体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2、创建“创意城市”。顺应城市化加快的浪潮,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倡导以创意项目孵化为亮点,以“科学+艺术”、“创意+时尚”为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社区、品位街道、创展中心等;推动影视演艺、图书展示与旅游观光结合,设计产业、美食产业与创意经济结合,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集聚区,进而推动“创意城区”、“创意城市”的建设。

3、整合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创意产业行业之间、行业与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动,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拓展文化创意产业链,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把优势企业、品牌企业做大做强。

4、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制定优化人才激励的政策措施,大力培养和加快引进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和领军人物。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团,建立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与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在市人才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块用于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交流、引进和奖励。加强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营运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管理者弄懂并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发展规律、营运本领。

5、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资金),创造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投融资环境和良性资金支持,以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目前国家尚未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范围及口径,各地统计的文化创意产业占经济份额也是“各自为政”,需要积极探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结合武汉实际,制定落实国家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措施。充分运用武汉自身媒体资源优势,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大力推介武汉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培育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形象,为武汉建设“创意之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6篇: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行性报告

南上海文化创意创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暨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概念规划方案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项目总论 项目背景 项目基本情况 主要建设工程 基地招商范围 基地功能 基地经营管理

建设资金筹集与经济效益预算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结论和建议

第一章 项目总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数码娱乐、动画制作、时尚生活产品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音乐、表演艺术、新闻出版业、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休闲旅游、体育等行业。

当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220亿美元并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占美国GDP的12%;英国GDP的10%。就业人员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0%、10%。美国影像出版等年收入超7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上升。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近4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海、北京两地单位联手合作,拟发挥各自广泛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的优势,联合在上海市奉贤区***地段建设“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South Shanghai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park(以下简称“SCIP”)。

一、SCIP发展定位

SCIP的发展定位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文化旅游、贸易物流、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成为南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SCIP主要建设项目为南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孵化中心、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国际书画家之家、文艺广场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我国文化创意研发企业的集聚区,文化创意成果的展示窗口,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最具创新氛围、最具投资吸引力、最具企业发展空间、最具人文活力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为新兴文化旅游中心和人们消费、休闲娱乐天堂。

二、SCIP投资计划

SCIP计划占地____亩,建筑面积____万平方米。其中南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____万平方米,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___万平方米,文化创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___万平方米,相关配套服务区___万平方米。 资金投入上,首期投入___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并按照现代企业治理规则,成立专业项目公司,负责基地建设、管理和运行。同时根据项目需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助、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渠道,组织建设资金;在条件允许时,吸收部分社会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筹集建设基金,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SCIP发展目标

SCIP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基本运作思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创业为动力,建立起以市场为龙头,文化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教育培训、贸易物流、信息交流、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

总目标是:力争在2013年前引入、孵化____家以上入园企业;引入经销户超____家,年交易额超____亿元;全部就业人员超___万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闻名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章 项目背景

《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随后文化部发布《文化产业指导目录》。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这表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上海建设“文化创意上海”的核心元素之一,是创新与发展上海市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和《********》,为加快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拥有众多的有利因素:

1、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悠久的文化传统,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魅力独具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文化市场等。

2、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旅游、娱乐、信息、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较少,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以智力密集、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科技手段、低能耗等优势,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基本要求。

4、上海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文化、影视制作、出版、古玩等单位。IT产业基础雄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都将成为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SCIP)

2、项目选址:上海市奉贤区***路***号

3、拟请项目指导单位: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广告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等相关组织和团体

4、投资单位:由上海市******商会牵头,联合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方投资者,组建基地项目投资公司

5、项目投资额:总投资_____亿元

6、建设规模:项目计划用地_____亩,建筑面积____万平方米。其中南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____万平方米;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____万平方米;文化创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____万平方米;相关配套服务区____万平方米。

7、项目主要指标 建筑密度:<35% 容积率:1.5 绿化率:>40%

8、项目功能设计

项目设计以建筑为体,产业为本,创意为魂。 项目运作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基本思路。 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文化旅游、贸易物流、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9、规划立意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一种连接过去(丰富的文化遗产)、未来(文化创意事业)、现在(社会共享的多元文化),以个人创意和产业化的组织形态为核心的一种族群结构,是一种能聚集创意资源的优良社会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完善内部功能的同时,坚持特色性、整体性的统一。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绿化为铺垫,灵动的水系为串联,产业功能区为线索,道路为框架,生态为理念,市场为中心铺叙全区空间构架,融汇先进文化元素的现代休闲设施,博物馆、科技馆、画廊、艺廊、特色走廊、步行街、影剧院、酒吧、茶室、音乐厅、保龄球馆、网球场、泳池、健身馆、汽车电影等混合组合,使创意人在紧张与放松、压力与兴奋的交替中,激发出最大的创造热情。

第四章 主要建设工程

SCIP遵循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原则,项目功能设计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为指导思想,环绕主题,总体规划,分布实施。主要建设工程有:

1、南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南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是基地标志性建筑。大厦建筑面积____万平方米。主要为各国驻华文化机构、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服务机构提供办公、商务用房,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主办单位将发挥行业优势,协同外事管理部门和驻外使领馆现任和退任文化参赞等权威人士,邀请外国驻华文化管理机构在中心设立办事机构,并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各种便利。通过他们的影响,吸引各国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主办单位将协调国家(广告、媒体、设计、服装、影视、图书、建筑)等机构,在南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设立分支机构,创意策划举办国家级会议、展览、评比等活动,使其成为行业政策发布中心、活动中心、信息中心。

大厦将集聚服务机构,如物流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中介经纪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成为基地管理机构和综合办事场所。

2、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

展示交易中心是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转化的关键。中心将全力争取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展示交易产品、服务的场所,使创意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文化创意企业和创意族也可通过市场迅速了解国内外消费动态、消费信息、市场发展方向,以市场为中心进行创意创新。

展示交易中心拟建面积为____万平方米,设立____个展示单位,集聚____个以上单位在此设点展示产业成果。

展示交易中心配套建设____平方米博览中心,用于政府有关部门、基地、展览机构及基地企业、个人等举办的各类展览、会议、画展、新闻发布会、产品发布会等活动。

展示交易中心主要交易品种为影像制品、数码娱乐、动画、时尚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图书、演艺经纪、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广播、经纪服务、民族手工艺品和休闲旅游景点、旅游用品等。 展示交易中心在开展实物交易的同时,建设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上交易,形成实物贸易与虚拟贸易相结合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3、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孵化中心

孵化中心主要为各类准备创业的个人、新办企业、有创意成果但缺资金的个人提供商务、办公用房,提供融资、入股等孵化服务。

孵化中心将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为入园企业争取资金、税收、房租、税费减免的支持,设立孵化企业创业基金,通过多种手段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

孵化中心将设立为入驻企业、个人提供生产制作的服务场所。如电影电视拍摄、后期制作的摄影棚、编辑线;雕刻、广告制作、喷绘、模型制作;新闻发布、时尚产品发布、商务洽谈的舞台、会议室;实验剧场;印刷、复印服务等,让各类企业、个人享受全方位服务,促使入驻企业健康成长。

4、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主办单位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有关大学、研究机构,依托基地资源和重庆高校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或依托著名大学在基地设立独立学院或分校),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训、产业研究、国际合作交流。

学院建设目标是以大学为基础,连接信息、软件、游戏、创意等各个产业,形成充满了科技、文化气息的科技型文化创意产业园。

5、文化艺术广场及配套服务区

文化艺术广场设置在基地中心,是一个以时尚、前卫、流行为主题的大型游乐园,融合了现代、清新、时尚、高品位的元素,具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文化艺术广场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类露天表演、时尚活动、嘉年华、狂欢节活动(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设计节、服装节、画展、主题雕塑等),让入园人群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休息、调整,以激发起创意热情和灵感。本广场将因其灵动、前卫、消费风向标,成为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必到场所。

配套服务区主要是为在基地工作人员提供生活、后勤服务保障,如公寓、宿舍、餐饮、健身、酒吧等生活设施;提供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工商、税务、邮电、金融、医疗、物流、行政等服务。

6、国际书画家村

国际书画家村将依托重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巴蜀文化底蕴,吸引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各地优秀原创画家和经纪商入驻,进行创作。

村内将配套建设美术馆、画家公寓、收藏家会所等配套项目。力争将画家村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艺术家工作室群落,为游客呈现一个集艺术性、观赏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文化休闲特色旅游景点。

在书画家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元化的原创绘画作品,而且能够和创作者面对面的进行艺术交流、挑选、收藏喜欢的艺术作品,充分体验艺术带来的视觉享受。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在画家村挂牌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创作基地。

第五章 基地招商范围

SCIP将依据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创造财富的原则,总体规划入园企业、个人的范围,以周到的服务,一流的硬件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吸引各类创意人才、企业进驻基地。

为有利于入驻企业的发展,SCIP将按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明确招商范围,初步规划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视觉艺术、时尚艺术设计、影视表演艺术、动漫游戏设计、传媒图书出版、创意生活设计、软件及技术服务、古玩及文博、咨询服务、民族工艺品及旅游用品等功能区。

为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主办单位拟联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服装学会、中国电影协会、中国动画学会等国家级行业管理机构和社团组织,成立联合办事机构,或邀请这些单位在基地设立办公室(可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开展各类活动,共同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发展。

各功能区的具体分工:

1、工业设计区:包括模具设计、汽车设计、摩托车设计、IC设计、IT设计、手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

2、建筑设计区: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环境景观艺术设计、道路桥梁设计等

3、视觉艺术设计区:包括书法、美术、雕塑创作和展示;广告设计、策划、制作、代理;网页设计等

4、时尚艺术设计区:包括服装设计、珠宝设计、美容美发设计等

5、创意生活设计区:包括各种家具、日常生活用品设计及人们生活相关商品的设计和创意等

6、影视表演艺术区:包括电影电视创意制作、演艺创作、经纪等

7、动漫游戏设计区:包括动画、漫画、游戏等的创意创作、制作、传播等

8、传媒图书出版区:包括各类新闻媒体、杂志、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等

9、古玩及文博区:包括各类古玩、文博用品展示、交易、拍卖等

10、旅游景区及旅游用品区:包括各类民族手工艺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装服饰、旅游纪念品的制作、展示、销售等

11、软件技术服务区:包括系统软件、合约、解决方案,系统整合,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结构与设计,项目管理、基础设计等,成为服务外包的集聚中心

12、咨询策划创意:包括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商务、投资、教育、生活消费及其他咨询和策划服务活动以及市场调研、证券咨询、会展服务、市场调查的创意活动

13、相关服务区:包括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印刷、装备、技术、纸张及文化用品,道具、灯光、音像工程、摄影摄像器材、舞台搭建等

第六章 基地功能

SCIP是文化创意产业完成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展示交流、行销、旅游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是有效、便捷、配套服务周全的服务贸易平台。园内汇聚文化创意产业成果,荟萃文化创意商品、服务,形成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时尚流行的产品线。

主办单位将充分自身资源和行业优势,争取承办地政府的优惠条件,开展紧密合作,搭建好服务于入驻企业、个人的六大平台:展示交易经纪平台,创意研发孵化平台,时尚潮流发布平台,创意生活旅游平台,人才培训教育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展示交易经纪平台

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以其强大的政府资源和行业背景,及时发布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法规,汇聚国内外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成果,提供物流等配套服务,让创意研发者、生产制作者、经纪策划行销者、消费者在场内进行直接交易,最大程度地节约交易资金、时间成本,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集散地。

主办方将建立专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网上贸易,使文化创意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全天候贸易服务平台。

创意产品的成功需要经纪公司的推动,一个好的策划就能创造很高的价值。基地将大力培育中介经纪机构,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经纪人、中介经纪机构,通过这些经纪人、经纪机构的作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把文化创意产业成果变成经营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创意研发创业孵化平台

SCIP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性化管理,实施政府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为入住企业的成长营造最优良空间。基地提供人力资源、公关策划、财务体系、法律事务、战略发展、信息技术、办公后勤保障、融资模型设计、市场营销拓展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完善从政策支持、创业基金、基地配套、产业配套到生活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SCIP将建立广泛的融资渠道,搭建包括政府资金、天使资金、海外资金等为投资者和企业、创业者服务的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和创业者获得项目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通过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租金折股、服务折股等多种方式,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办方将筹建专业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公司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专项用于相关企业的发展,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主办单位将在国家版权部门的支持下,建立集产权登记、展示、发布、保护、策划、交易、服务结合的版权中心,保护入园企业和创意人的合法权益,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人才培训教育平台

SCIP把将人才培养、引进放在重要位置,以创办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为基础,吸引国内外著名大学来园设置分校、独立学院;鼓励大学相关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与基地企业对接,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创业;引导高校在基地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创办各类教育培训基地,运用人才培养的先进方式,建设复合型、实用型、工程型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训实习集聚地。

对于中高级文化创意人才,基地将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建立文化创意人才测评、从业资格管理、中高级人才推荐和猎头等服务项目,以建立市场准入和高效有序流动体制,吸引优秀文化创意人力资源的集聚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4、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SCIP将通过构建公共技术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基地将充分利用各方资金支持,搭建通用开发工具平台和购置共享设备,为入驻企业提供一流的技术开发环境;逐步建立图书馆、情报资料室、设计作品数据库、音效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动漫原创图形数据库等,为入园企业服务。

SCIP将注重软环境建设,强化管理,为入驻企业创造舒适、整洁、安全的环境;提供适合入住企业、创业者要求的智能设施,实现全面自动化和宽带、电话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共享,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多媒体通讯平台、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5、时尚潮流发布平台

SCIP将通过与文化创意界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每年定期举办重大的文化创意类展览展示活动,每月、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潮流发布会,如时尚服装、流行色发布;模特比赛、影视剧新闻发布会;时尚活动举办;新产品发布会等,使基地成为国内外潮流的发布地、媒体和人们的注目中心,成为国内以至国际时尚和潮流的风向标,以塑造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取得行业的话语权。

6、创意生活旅游平台

为充分发挥SCIP的功能和作用,使基地的工作、生活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基地的生活情趣和知名度、影响力,SCIP每年、每月、每周以至每天举办国际最新潮流发布SHOW、模特大赛、选美比赛、新电视(新电影)首映式、新产品展示会、举办艺术大师画展、设计大师画展、设计成果展示活动;

举办音乐节、电影节、电视节,制造流行品牌; 举办潮流艺术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拍卖会,成为高端产业的集聚地。

SCIP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创办每年五月前后举办的“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大会”,每年年末举办的“中国文化产业年会”,力争使这两个活动成为文化产业界的“奥斯卡”盛典。

SCIP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国内外设计名师大家、名模、演艺大腕云集,成为潮流的制造者,流行文化的引领者,吸引国内外爱好者、消费者、行销者的广泛关注。最终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者蜂拥而至,使基地不仅是文化创意产品的集散地,更是一个时尚之都,一个旅游观光胜地。

第七章 基地经营管理

SCIP作为一项重大文化市场建设项目,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政府、主办方、入驻企业、各级管理机构以至社会的精心关心和支持,为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价值提供完善的外部环境,为进园企业、个人的成功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SCIP运作的基本原则

SCIP运行基本原则是“政府支持、行业集中、市场运作、功能完善”。建立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以文化创意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为出发点,风险投资作为发展的助推器,增值服务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主办方将求得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整合国家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长三角地区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资源,联合地方政府成立中国文化与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区管委会,代行有关管理职能,高效率协商处理各类问题,提出促进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全方位为入园企业服务。

二、SCIP的运作和推广

主办方联合有实力的单位,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立专业项目管理公司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管理。

SCIP建立经营者、采购者、业主协调机制,帮助消除经营困难,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和谐的商业经营环境。

SCIP建立市场营销推广中心,综合宣传报道、产业论坛、国际交流、招商引智等各种媒介和手段,通过协同营销,整合传播,加强基地整体宣传,强化基地品牌,打造基地知名度,扩大基地影响力,为入驻企业拓展市场服务。

SCIP建立商务信息中心,研究跟踪产业前沿动态,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行情、消费需求、动态信息;提供贸易咨询、法律服务、营销策划等支持;建立反欺诈服务体系,维护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做好产业辅导孵化工作

秉承“企业的成功,才是基地的成功”的理念,完善企业创业孵化辅导、管理咨询、风险投资及融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专项资助、租税抵减、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入园企业接受培育辅导和顾问服务。积极推动和落实信息提供、短期诊断、个别辅导、观摩会、资助培训、参观考察等各类辅导形式。

精心设定企业创业和经营辅导内容,以提高企业商业运作能力为着眼点,不定期地邀请各方面专家举办财务、营销、工商、税务、外贸、法律法规等培训;研究企业经营解决方案,切实推动企业在运作流程、组织创新、人员发展等方面的进展。

SCIP建立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投资推介和产业说明等机会协助入园企业建立与金融机构、企业集团、投资基金及私人资本的联系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通过组建基地风险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和创新型创业企业提供创业资本。

四、做好入园企业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SCIP建立优质高效的中介服务体系,开展技术和服务贸易、经纪服务。为入园企业在国内外的专利和商标注册提供代理服务;建立成果转让和产权交易中介服务体系;联合有关单位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为企业代办项目申报等业务,协助基地企业申请科技经费、推广基金、贷款、申请融资担保服务。

广泛宣传中国文化与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规划和优势,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强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招商工作,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创意研发机构、设计企业进入中国文化与创意产业创新基地。

第八章 建设资金筹集与经济效益预算

SCIP对发展商、地方政府都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初步测算项目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在资金投入上,首期由投资单位投入____亿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并按照现代企业治理规则,成立专业的项目建设公司,负责基地建设、管理。根据项目需要,争取政府财政资助、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发行债券、上市融资,扩展融资渠道,组织建设资金;在条件允许时,吸收部分社会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筹集建设基金,确保项目按时按期完成。

1、前期启动。为使项目顺利启动,特邀美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香港****集团公司等境内外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南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并特邀上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上海****全景设计公司等企业共同承担本项目的前期启动与投融资,为项目整体策划与产业项目规划提供可靠的人、财、物保障。

2、投融资组织。由南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牵头,上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组织协调相关的金融和投资机构,按不同的产业项目和投资业主组织社会资本。

3、请奉贤区政府、市工商联牵头组织协调本项目的招商。 项目建设目标是通过营造良好的是与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环境,培育一大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的的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

到2014年前力争引入、孵化____家以上的入园企业;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___家;超千万元以上企业___家。文化创意展示交易中心引入各类经销户____家,年交易额超____亿元。

SCIP最终将形成超____亿元的GDP,基地就业人员超____万人;每年财税综合收益可达______亿元。当整体项目完全成熟运营并持续发展时,财政可支配综合收益可达____亿元以上,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停车、餐饮、物流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升所在地城市化水平,提高重庆市的服务业水平。

SCIP的建设,将有力推动 “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实施与发展,同时在引导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意义和巨大的联动发展效应。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建设工期

SCIP建设期限初定为五年,即从2013年6月至2018年。

二、项目进度安排

1、2013年上半年项目有关单位及主要投资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取得共识,明确项目建设中合作各方的权益和责任,组建项目运行队伍。

2、与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实质性接触,尽快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确定建设地点、用地规模、征地等问题。

3、项目工作小组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程序,办理项目建设各项手续,尽快办好项目建设的手续。

4、在办好各项手续后,项目进行实施阶段,力争在余下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2014年正式启动。

三、项目总体实施时间

1、整体可操作性策划:3-6个月;

2、产业项目实施性规划与设计:6-10个月;

3、可实施项目的土地测绘与控制性详规:6-20个月;

4、开发与建设总周期:3-5年;

5、总体产业项目基本成熟:5-8年

四、组织分工

(一)项目分工

1.策划初规:****城市发展研究所、上海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

2.项目包装:****城市发展研究所、上海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设计公司。

3.项目组建与前期投资:上海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4.项目融资: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资担保有限公司。

5.项目投资:********各业主单位。

6.测绘详规。本项目的土地1:500的测绘、土地评估、控制性整体详规由奉贤区政府实施。

7.公共设施:公路与道路、市政设施、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水电气通讯网络及市政管网等相关公共基础设施由市、区政府投资。

(二)项目领导、监督、实施与管理

1.拟请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奉贤政府、市工商联共同组建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领导小组。

2.SCIP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拟为: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经济处、上海市工商联经济部、奉贤区政府办公室、奉贤区城乡建设委员会、奉贤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奉贤区规划局、奉贤区交通局、奉贤区农业、奉贤区招商局、奉贤区文广新局、奉贤区旅游局、奉贤区惠民街道办事处、上海城市发展研究所、上海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

3.本项目实施由奉贤区政府和领导小组全程监督,项目设计、项目规划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审议,报请奉贤区政府和领导小组审批。

4.拟在SCIP领导小组下设:上海奉贤海派风情文化小镇开发建设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奉贤区政府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由****街道主任担任、执行副主任由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会长和上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并由***街道(镇)、****街道(镇)各行政村、市工商联创意产业商会、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管委会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本项目的日常事务和实施。

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

SCIP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体现,具有良好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项目优势明显。

项目充分发挥了国家、地方政府、投资单位的积极性,实现了社会、文化、经济的和谐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投资收益率较高,投资风险低,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项目。

1、SCIP是一项综合性项目,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地方经济建设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项目设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超前性、可行性和独特、高起点的特色。

3、项目选址奉贤区****街道属上海市海湾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中一圈内的东部经济发展区——****组团、奉贤区****经济区、高速公路经济带范围,具有区位优越、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具有合理性。

4、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具市场潜力、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这个项目会给合作各方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SCIP与聚集丰厚人才、智慧、技术、产业、资本、经营理念等优势资源的****配套建设,相得益彰,将有效地发挥源优势,成为南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SCIP建设运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1、基地的生命力在于政府、企业、团体上下贯通,相互配合;投资、服务、营销、物业等各环节左右贯通;内容研发、生产加工、发行营销、中介代理、政府服务各环节全力合作,相互启发,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活力。

因此在基地建设的同时,要积极通过上海市委、政府争取向文化部申报成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试点单位,在政策上取得实质性支持。

同时要积极争取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广告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等组织和团体的支持,通过创办、承办国家级、国际性的重大活动,打造产业高地。

全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组织的支持,组织好“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大会”和“中国文化产业年会”的组织工作。

2、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生活和工作结合,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有与世界密切的联系。

为此基地要满足文化创意人才工作、学习、生活、娱乐需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重视技术创造(发明能力)、经济创造(企业家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知识经济的潜力。

3、最富创新活力的地区,也是科研、文化创意人才各得其所的地方。基地要对多学科人才进行有机整合,创造有专业化分工,文与理、设计与制作、创意与营销等交叉融合的良好氛围,使之在不同思想、学科的碰撞中激发灵感。

4、为有效开展基地建设和营运管理,所在地政府应大力支持基地建设和发展,鼓励项目运作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并比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各项财政、资金、政策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第7篇:《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近日,慧博研究院发布《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数据和结论显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关注和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

北京市文化创意人才需求巨增

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文化产业”概念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随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市委九届十一次会上的讲话时提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和网络游戏业、文化

会展业等六个行业中心”。据测算,到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从而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人力资源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获得更多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尤其要注意产业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作为推动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重视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切实支撑产业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如何优化产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促进产业人力资源提升就成为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问题,慧博研究院近期对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调研。

自2006年8月份以来,慧博研究院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沟通、现场访谈等三种方式对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区域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64份,回收

率为53%;通过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实际回收101份,回收率达到82%。获得调研数据后,慧博研究院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并最终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调研显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业独立的人才自我培养机制和系统,人才来源还需要从传统产业转移过来,缺少体系内的自我造血功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看好,现状不理想,产业不成熟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一些人才在流动中存有顾虑。从当前文化创意人才的分布状况看,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并不是在从事文化创意的专业机构中,很多专业人才还在一些传统产业的创意岗位上,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需要有效吸引这些专业人才从传统产业中流动到专业的文化创意机构。

(二)文化创意产业内的人才流动市场化程度不高,低效的口碑相传和熟人介绍两种方式,让很多优秀人才不能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1、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社会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不同,一些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也缺乏了解和认知,对文化创意产业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招聘专业人才的手段和方式单一,没有针对性,一些从事文化创意的人才长期专注于创意和创作,对于外界信息不关注,从信息交流上两者之间不能形成有效信息对接。

2、缺少交流平台。目前人才市场中专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服务的机构还没有,人才与企业之间只有通过综合性的人才服务机构进行交流,效率低下,针对性差,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不了有效的平台支持。

(三)人才素质与需求的差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被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内容,不管是实现手段和方法,还是一些核心的创意创作思想,都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改变,文化创意人才就需要从基础上进行调整,尤其是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形成有效的支持,不仅要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创作、策划、设计、制作、测试、产品、推广、营销各专业上的合理分布,而且尤其要注意通过加强培训改善人才的素质,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创造力、创意力、创新力。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次处于较低水平,不仅管理重心集中于传统的低层次的人力资源事务工作,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手段单一,缺少专业方面的交流与研究。

慧博研究院建议,要强化以专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产业发展。

面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极大制约和影响产业的快速和长远发展,因此,必须通过促进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提升,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流动平台和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从根本上建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机制,适应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

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一)继续深化调查研究,要借助于研究机构,对产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尤其对一些直接关系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二)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讨会和人力资源管理论坛,通过对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应用,从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上提升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 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尤其是要在行业中引入一些信誉好、服务能力强、市场化高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服务。

(四) 大力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实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开发计划,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素质要求,针对性的开发课程,并组织产业中最优秀的讲师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五) 加强市场化的人才交流与流动,通过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人才招聘会、人才交流会,促进人才在产业中的企业间合理流动,优化产业人才结构,同时更要积极通过社会宣传,吸引和引进非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转移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来。

(六) 积极推进和组织开展跨国交流,通过走出去,促进对外交流,同时引进国际智力支持产业发展。

第8篇: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2013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对**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元法的指示精神,在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协助下,我委主动与市旅游局和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征求意见后,拟定了调研计划和方案。在市内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又分别赴开封、洛阳、驻马店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并收集整理了国内一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的城市经验资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表现形式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和旅游的有机融合后形成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验经济成熟、知识经济发展、文化和创新得到全球重视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前景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欧盟旅行委员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的旅游业,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运行方式,旅游景区大体分三类:一类是自然景区,二类是近代和古代景区,三类是人造景区。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的需求也在改变。中国由点线旅游体系转变成板块旅游体系,旅游载体变成一个城市。以景区开发为主转向旅游目的地开发,这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所以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后形成的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旅游业主要有四 。

摘节、石榴采摘节等各种节庆活动,涵盖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四种表现形式。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走在前列的、是比较好的。

**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悠久的传统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无限希望的发展中城市。近年来,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在全省挑大梁”的工作思路,依托**文化积淀和工业科技基础,以重大项目带动,以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研究制定《打造**市国家文化动漫创意中心实施方案》,结合**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重点谋划动漫业、演艺娱乐业、数字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达282.136亿元。目前,加快建设**嵩山文化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市动漫产业基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着力培育登封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区、石佛艺术公社文化产业园、《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量每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率,旅游总收入每年保持13.7%以上的增长率。2012年共接待游客6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将超过6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左右;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左右。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开展“三走进,三**”活动中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2013年09月省旅游局正式出台《关于旅游业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实验区建设成为以旅游业为驱动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足。

(一)投入和扶持不够。北京、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在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及土地政策等方面均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有较大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如深圳市在“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5亿元,并于2009年分别筹建和创建了中国(深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相比之下,我市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投入的资金有限。

(二)创新动力不足。一是我市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目前我市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补贴来推动此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使得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缺乏发展动力。二是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有产业趋同现象,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三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上缺乏创新和特色,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标志。

(三)创意高端人才短缺。从近十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目前,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还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需要。尽管专业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动漫人才,但由于创业环境、待遇水平等原因,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设计及策划人才纷纷流向沿海等发达地区。虽然**市有一所旅游学院,但是在创意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长于创意、精于创作、动手能力强、谋于市场的复合型高级创意人才。

(四)产业链的延伸还需扩展。目前,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缺乏产业链的完整性,尚无法充分实现创意产业的最大价值,可延伸的空间还很大。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形成产业链。产业聚集的目的就是把产业的上游研究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聚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使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有创意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一城两带四区”建设,即:中心城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生态交通旅游带,华夏文明朝觐区、功夫宗教创意体验区、时代文化娱乐区和城市慢享休闲区,构建新型文化旅游融合、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复合发展的新格局。一是时代文化娱乐区,增加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二是功夫宗教创意体验区。深度开发功夫文化,延伸功夫产业链,活化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岳嵩山的历史文化,建设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三是华夏文明朝觐区。整合新郑、新密黄帝文化资源,联动黄帝故里、具茨山和黄帝宫等景区,增强游憩功能,完善旅游服务。四是**黄河国家公园。整体提升和包装沿线景区点,有序建设一批不同主题的旅游景区、特色乡村,大力开展以黄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整体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的大品牌。五是古商都文化旅游区。创新大遗址保护开发模式,打造全景展现**历史,适应都市休闲娱乐需求的休闲街区。六是大伏羲山休闲度假区。整合大伏羲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打造区域领先的休闲观光百姓喜爱的乐园和**郊野游憩基地。七是市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重点建设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宣传推介、旅游集散、旅游接待设施,力争将其建成全国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

(二)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大力实施智慧旅游工程。

第9篇:关于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终)

关于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

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2014年8月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专门于今年七月上旬就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汇报、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坚持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工作思路,高起点、大力度,全方位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两年,根据各市、区文化部门统计上报的数据显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5.08%提高到2013年的6%,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根据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在京公布的2013年《两岸城市文

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苏州排名第九位,是省内唯一进入前十的地区。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总量规模日益扩大。2013年我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达617.3亿元,增加值达148.6亿元,比2012年比重净增加0.6个百分点。

2.产业集聚成效显著。以重大项目为龙头,聚集发展要素,扩大产业规模。全市各级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依托当地历史、文化、人才、科技等资源优势,开发多元运营模式,不断加大投入,凸显创新功能,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产业集聚特征正在显现。

3.文化科技融合类发展态势良好。去年我市软件销售收入达到1008.98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居全市八大新兴产业之首;当前累计认定软件产品6261个,两年来增长了一倍多。高速发展的软件服务业助推了以数字内容为主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阳澄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012年总产值22.5亿元,2013年总产值实现超100亿元。以苏州创捷传媒展览有限公司、苏州金诚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和数字传媒企业群,以蜗牛电子、士奥动画等为代表的原创动漫游戏企业群在我市已初具规模。

二、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为切实加强对全市

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2009年,我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25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同时还成立了由5个核心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通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部门联审会、集聚区联席会、专家座谈会、企业联谊会等方式,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协同配合,实现了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争取国家级、省级项目的同时,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导向、人才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意见,极大地营造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市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相继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仅市本级这几年共投入约1.65亿元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同时争取到国家及省资金约1.36亿元。

二是坚持规划引导,推进产业集聚。近年来,依托工业遗存、历史文化建筑、楼宇建筑等载体,我市已经创建了“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这其中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小块创意产业集聚,比较多的是由政府引导形成的产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进驻法人单位5371家,

吸纳从业人员12.9万人。苏州工艺文化城、香山工坊园林古建文化创意集聚区、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已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7个国家级、12个省级和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争创品牌特色。按照产业梯次发展的思路,我市重点推进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第一梯次产业,大力促进媒体信息、广告会展和旅游休闲等第二梯次产业,支持鼓励古玩及艺术品交易和文艺演出等第三梯次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核心行业优势显现,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文化产业总收入的20%,成为支撑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苏州全市共有44部20707分钟原创动漫片获准发行,其中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5部12307分钟,昆山园区8部2956分钟,张家港园区8部4784分钟,吴江区3部660分钟,动漫业产量居全国前列。苏州欧瑞动漫的《开心宠物店》、昆山合谷数码科技的《粉墨宝贝》分别入选“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中的动漫品牌项目和动漫创意作品。媒体信息、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等领域的收入也逐年递增,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创意品牌。如以“中国苏州旅游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等为引领的文化节庆活动品牌,以“苏绣”、“香山帮营造工艺”、“舟山核雕”为代表的工

艺美术市场品牌,以“科文艺生活”、“四季周庄”为代表的演艺娱乐品牌等。

四是探索金融支持,助力中小企业。我市通过“拨改担”、“拨改投”等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文化金融创新产品逐步发挥效应。“文贷通”实施一年多时间,已为16家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累计提供了2.41亿元的融资担保;“文投基金”启动运作,与苏州国发创投签订了2.5亿元的合作协议,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已募集到位,将重点投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企业;首期2000万元的市文化产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已由市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与苏州银行、交通银行苏州分行签订了合作协议。首笔900万元贷款已成功与苏州米粒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用于帮助该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以及扩大公司产量提供资金支持。

五是构建公共平台,优化服务职能。为切实支持帮助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整个产业做大做强,我们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引导成立了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等中介组织,搭建了苏州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据库、项目管理系统,同时着力组织开展各种推介活动、搭建招商平台。近几年,分别以大市组团的形式参加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会。截至今年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累计共吸引近33万人入场参观,达成交易总额约32.7亿元。注重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姑苏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姑苏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精神,近两年,分别评选表彰了4名文化产业领军人才,14名文化产业重点人才,涵盖了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游戏开发、动漫等专业。我市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晓东、昆山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喜入选江苏省第一期“科技企业家培训工程”。苏州蓝海彤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鲁永泉团队获得2013年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文化类资助团队,在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联合市文创联、市金融办等部门举办《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及赢利模式》讲座、“中小企业融资沙龙”等活动,促进金融机构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总体规模较小、产业化层次偏低、缺乏品牌龙头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等

问题。主要表现在:

1.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还较为宏观,适用性、操作性等方面还较欠缺,尤其是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与企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引导作用尚待加强。

2.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工作尚不准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范围、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从实际操作来看,各地统计口径仍存在较大差异。 3.人才结构不合理,加工类人员较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从事创意、策划、营销、经纪的中端人才较为缺乏;现有院校的专业设置、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尚需加强。

4.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程度不均衡,除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类的企业集聚化程度较高,总体较为分散。

5.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效应不强,以中小企业居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控制,产品附加值还不高。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培育亟待加强。

四、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1.修订完善规划,统筹协调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软实力的提升及对相关产业的长期带动作用,在下一轮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中长期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要加快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发展,这些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涉及到多部门的沟通协作。政府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加强沟通,紧密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大对“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这一全国性、专业性文化创意产业展会的扶持力度,打造专业展会品牌。

2.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更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创新完善各类扶持形式。

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企业龙头企业,助推发展民营文化创意企业,支持专业化的中小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意企业群。鼓励创意和设计优势企业根据产业联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苏州地方特色和原创类国内知名的企业品牌,使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对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品牌企业。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重视文化企业自主研发、营销能力的提高,整合资源、强强联合,把全国屡屡得奖的品牌艺术与我市在资金、创意、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企业紧密结合。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引进战略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造,实施重组,实现新生,乃至做活做强。

3.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

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苏州,有重点地打造苏州的文化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平江路等打造成文化娱乐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姑苏〃69阁”这样的老企业,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大项目的实施,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同时,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14年南京举办青奥会和2015年苏州举办世乒赛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4.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鉴于我市目前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成功经验,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一是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量身打造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加强金融服务,建立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助力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等。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加强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

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完善有利于创意和设计发展的产权制度。完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强数据保护等问题研究。加强知识产权监督执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三是加大对创新型、紧缺型、高层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扶持力度,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突出加强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文化团队的引进,提升人才引进的综合效益。加大核心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创意和设计人才奖励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同时引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专业培训机构,根据文化创意企业需要实施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努力实现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四是进一步重视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要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认真研究涉及文化创意、科技等交叉领域的统计工作机制,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纳入正常工作范围,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当前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情况。

5.适时考虑在苏州设立“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区”。建

立健全管理机制、沟通机制和考评机制,对“创新区”文化旅游、数字内容生产、文化创意产业等予以各类资源上的优先供应,为区内重大工程实施、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配套、数字文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文化进出口、高成长性文化企业及风险投资跟进提供政策保障。着力培育引进一批牵引力强、示范性好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动建立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整合资源,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高层次、专业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建设一批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加快园区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服务体系的架构。

我工委认为,苏州的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进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机遇期,我市要像抓高新技术产业那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必将对提升我市城市文化品位,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让阅读充满快乐下一篇:写人记事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