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院导师简介

2022-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复旦管院导师简介

复旦大学考研翻译专业导师简介之二

讲师 姓名:强晓

职称:讲师

最高学位:博士

研究方向:典籍英译

学习经历

2001年获外交学院英语外交学士学位

2005年获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其间赴日本九州大学交流学习

2015年获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5.9月至2007.7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英部研究生组任教

2007.9月至今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任教

讲授课程

英语多文体阅读,翻译概论,英汉互译,英语写作等

姓名:姜 倩

职称:高级讲师

最高学位:文学博士(翻译方向)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科幻小说翻译史

讲授课程

基础英语,中级英语,翻译概论,文学翻译,英汉互译技巧,英语读译,科幻小说阅读与翻译

姓名:冯 超

职称:讲师

最高学位:硕士

个人经历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

文学学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双学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方向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

姓名:王炎强

职称:讲师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访问学者

资深同传译员

学习经历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前联合国译员培训部)获同声传译方向硕士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获翻译学博士

讲授课程

交替口译、同声传译、视译、高级听力、中级英语等课程。

姓名:管玉华

职称:讲师

最高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英汉双语交替传译、同声传译、高校本科与研究生阶段

交同传教学模式探索英汉汉英语义结构对比、东西方文

化差异比较、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

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获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原联合国译训部)获应用语言学(英汉交替同声传译/CI & SI)硕士学位,主攻英汉汉英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方向

讲授课程

英汉视译,英汉互译,英汉交替传译,英汉同声传译,英语综合阅读I,II,III

姓名:张晓雪

职称:讲师

最高学位: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语言、文学及文化

学习经历

2005年复旦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其间赴香港大学英语系交流学习

2011年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方向为翻译学研究

讲授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美短篇小说选读,大学英语,商务英语

第2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导师简介:张卫平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导师简

介:张卫平

姓名:张卫平 职称:副教授

所在系所:金融研究院

专业方向:货币政策、国际经济学

张卫平,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和宏观计量。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多部科研项目,曾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国际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货币政策理论: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方法》1部。

教育背景

2008年7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02年7月,经济学学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工作经历

2008年7月至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

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宏观计量经济学

发表论文

张卫平、李天栋:《中国的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吗?》,《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张卫平:《中国通货膨胀预测:基于AR和VAR模型的比较》,《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4期。

张卫平、李天栋:《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非中性辨析》,《上海金融》,2011年第9期。

张卫平、李天栋、隋福民:《制度变迁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趋势研究》,《统计研究》,2011年第1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F62《金融与保险》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李天栋、张卫平、薛斐:《国际美元本位制能继续维系吗?》,《统计研究》,2010年第8期。

张卫平:《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对外经贸统计》,2010年第1期。 李天栋、张卫平、杜金宇:《经济规模扩张与贸易失衡:中国的视角》,《国际金融研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 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究》,2009年第10期。

宋芳秀、张卫平、李庆云:《美元国际供应量的界定、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8期。

张卫平:《购买力平价非线性检验方法的进展回归基期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应用》,《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7期。

张卫平、王一鸣:汇率制度的分类、国别分布和历史演进,《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出版著作

《货币政策理论: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主持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开放经济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与中国实践》(No.09YJC790043),2010-201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汇率政策的福利分析: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模拟研究》(No.2010EJL003),2010-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质因素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选择:理论和中国经验》(No.71103042),2011-2014。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 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 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第3篇:复旦大学经院和管院的各专业介绍

经院专业的介绍:

这里我把自己了解的信息尽可能写出来,不能保证100%准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因为我本科是管院的,报经院的专业,这样对两边都有些了解。

先说经院的专业:

金融:名气很大,感觉很牛,但是从复旦教授的论文来看,偏理论方面。应用方面不是 很强,比如投资学方面不如上海财大。但是学好理论基础对以后具体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师资力量还不错,姜波克很有名,理论水平很高,他的那本《国际金融学》这本书我看过,写得很严谨。系主任刘红忠也很不错,我上过他的《金融市场学》选修课,觉得蛮好的老师,金融市场方面的理论很灵的。还听说财大过来的陈学彬,听说算是财大的最有名教授之一了,前年给复旦挖来的。比较年长的还有胡庆康等。

总体来讲,我觉得复旦金融师资力量来讲在全国高校算顶尖的了,当然,分数也特别高几年来没低于360过,去年372复试线。

世界经济:名气也很大,感觉也是偏理论。华民老师我很FAN的,觉得他很有水平,口才有很好,分析当前经济问题头头是道。大三下的时候旁听了他的《国际经济学》,是我上过的课中最回味的课之一。世经也很多牛老师,李维森老师的文章经常在一些报上看到,署名韦森。世经是除金融外最热门的专业。去年354分复试线,今年肯定要飙不少分上去。西方经济学:虽然不是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导师非常牛,是经济和中心最热的专业,录 取分数也很高,微观宏观方面的研究都有。不是所有老师都带这个专业。老师有:经济 系——袁志刚,张晖明,李慧中,杭行,尹伯成(返聘),中心——俞忠英,殷醒, 张军,石磊。袁志刚主要研究非均衡理论与劳动就业,偏宏观;张军偏微观,石磊主要 研究产业组织理论,杭行投资理论与公共经济学。共八位博导,另外一位副教授杭, 而且听说杭老师在经院同学中口碑很好很好的。去年350分左右。

区域经济学:周伟林老师很不错的,我上过他“当代中国经济”这门课,对学生很好。

而且感觉他在外面人脉很广的,应该也有很多项目,其他我就不清楚。听说比较冷门点。数量经济学:好像听说是谢识予老师有带,谢老师的那本《博弈论》听说很不错的,虽 然我只是随便翻了翻,没细看。招的人少,所以分数高。

政治经济学:复旦经济的老牌学科,师资力量很强,其他具体情况我不是很了解。感觉 一般比较冷门一点,但有时候会高一些,比如今年,报政经的同学很多。

国际贸易:感觉复旦在这实务学科上不强。分数不大高,去年350多些

经院其他专业情况我也不大清楚了。

总体来说,金融,世界经济最热门,每年报的人最多,报考录取比很高,达到20:1,西方经济、数量经济其次热门,其他专业应该过复旦经院最低线都能上要提醒注意的是,

1.研究生网统计数据,金融世界经济都是100人上,实际上很多是在职研究生,统招名额两个专业都是50人左右。

2.今年开始,由于外校保送名额大幅增加,实际通过研考录取人数减少很多,按招生简 章上名额减去保送来看,对比今年和去年研考实际名额世界经济剩余名额20出头,03年 时候是40。西方经济仅有9人,03年17人政治经济13人,03年我不大清楚。管院专业介绍

在管院呆在三年多了,即将离开了,有很多的感情,达三楼,南楼...最终自己还是

没继续留在管院管院本科有七个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财务金融,市场营销,统计,工商管理,会计。

研究生就只有,管理科学系,企业管理系,统计,会计,产业经济这几个系了。财务,营销,

工商都是对口研究生企管硕士点,管信和管科对口管理科学,统计和会计独立硕士点,产业经济硕士点和工商也有些关系。

接下来介绍各个系对应的硕士点:

管信:我本人本科读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简称,属于管理科学硕士点下的 第五个方向,特别提醒的是它和其他方向是分开招生的,分数也不同。考数学一,专业 课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那本黄皮子经典书,有配套习题集的。导师有黄丽华博导 ,人很好上课也很好的,教我们的课《管理信息系统》是复旦三个国家精品课程之一。 还有戴老板,很多项目。管信的老师不多,就一个博导,但是项目蛮多的,研究生毕业 出路很好,不少进入管理咨询公司,特别是IT战略咨询。每年招13个左右,分很高。03 年貌似招了15个,除了5个保送,要380分。今年更难了,13个名额,已经直研了12个,本校4个,外校5个,4+4人才工程2个,支教1个。本来外校一般只允许直1个进来的,但好像是由于南大,浙大,中科,人大第一名都来申请,因此直了很多人进来。这样剩下的名额就1个了,这次我们班一个牛人考了420多分。不过今年应该会再增加一两个名额。管信分都特别高,所以如果不是基础很好的话不要轻易报管信。05年可能会和管科分开,成立自己的独立硕士点。

管科:师资力量很强,学的方向很多,有物流的,运筹规划的等等。数学一,专业课运 筹学。貌似今年只剩下9个名额。去年分数360多,今年招的人比去年少多了,估计要飙 上去不少。

企管:管院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了,专业课管理学,营销,财务,经济学,很多的,复 习起来比较麻烦。貌似以往给分都不高,及格人数不多,所以不要认为03年分数350就好考。02年曾经只有10多个人专业课及格。

金融工程:注意是企管下面的一个方向,但是单独招生,专业课考概率加上财务的内容。 主要是财务的老师再带,分数挺高,至少360,就业很不错的。一般招8个人左右会计:有时候比较难考,去年368最低,有时候350就够。

统计:一般上管院最低线就可以,比较冷门

数量经济学:其实学的内容和金融工程几乎相同。专业课就只考微经,复习起来比较简 单,但是招的人也比较少,分数高,380才保险。01年370分,该专业大家可以咨询fres hman大师

产业经济学:管院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考的内容和企管一样,容易些。一般上管院最 低线就行。

国际贸易:和经院考同样的专业课,经济学基础。招8个人,但是今年已经直研5个,只剩3个名额,貌似带硕士的老师也只有3个

总体上来说,管院的专业比较杂一点,专业课也考得不尽相同,数学要求也不一样。除 了国贸数四外,管科管信数一,其他数学三。

管信管科企管最热门了,数经金工次之,其他容易些。

特别提醒的是:

1.管信是管科第五方向,金融工程是企管第五方向,都是分开招生的

2.管院专业课给分一般都不高,数学一定要考好才有戏

经院除了金融、数量经济学的其他硕士点都是考经济学基础。

因为我是考经济学基础的,所以我只能说复习这门专业课看法。

经济学基础专业课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我点评一下经济学基础各参考书及对策,大家各有各的方法,这里仅做参考

政治经济学:指定书目是高教出版社的书,这本书内容很多,体例和一般的政经书不大一 样,看起来会感觉比较吃力点,因为这本书每章都是由一个学校写的,连贯性不是很好 。看这本书记些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比如“泡沫经济”“ 迓状那 线”等,以防考试

的时候考到。平时可以看复旦蒋学模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12版,注意,12版比11版有较大的变动。另外,这本书还有配套的导读,导读上面有几题习题还是很不错。政治经济学可以不用特别早复习,暑假开始看来得及,结合政治的马经部分复习效果不错。微观经济学:尹伯成的简明教程,相对比较简单,有些许错误。另外一本指定的书周惠 中《微观经济学》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后面的习题,去年刚出了改版的教材和习题指 南,建议大家好好看这本书,写的很好的。复习微观经济学我觉得比较重要一点是要互 相比较,比如一级二级三级差别价格、劣质品与吉芬商品、库诺模型和价格领导模型等 等,弄清区别,注意成立的前提。后面福利经济学部分比较难,出大题可能性很小。倒 是不完全信息、科斯定理很重要,不要认为这一章比较难就放弃,因为产权经济学研究 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热门

宏观经济学:同理,尹伯成简明教程较简单,最初看看可以。另一本袁志刚《学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宏观经济

学》这本书是要看的重点,比如今年考的AD/AS模型这本书强调很多。宏经我觉得AS/LM模型一定要充分理解,这是后面很多章节的基础。提醒一点,这本书高级部分实在是太难了,考试不会要求的。还有,经济增长理论历来是宏经研究的重点,哈多德-多马模型,新经济增长模型大家还是最好要吃透,也许明年就考这章。应对方法是先看书好好理解,然后自己学会不看书自己推导理解。

国际经济学:这本书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号称“天书”,确实很难,我看这本书看了4遍。很多外校考复旦的同学对这本书很不屑,其实华老师的这本书写得很好很好,这本书要达到的目的不仅在于传递国际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这本书锻炼大家理解建立经济学模型的能力,对比南开出的高教版和其他很多国内教材,这本书是最有深度的。书上好多好多的推导,这些是千万不能跳过去的,自己要先看懂,理解。看了2遍后,尝试一下自己会不会推导。要复习比较全面的话就要好好推导书上的重要模型,除了个别内容实在多的模型,比如多恩布什资产市场模型。

特别提醒的是,

1.这本书由于是华老师8年前写的,有些许错误,一些图也画的比较难理解,这就得靠自己结合文字揣摩了。

2.这本书最好不要押宝,好好理解才是第一位的,比如说,万一考到最后几页的通货区 汇率制度安排模型怎么办。

3.问过华民老师,他说如果有些难理解的话,可以参考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不 过我没看过。

《微观、宏观经济学》习题集:俗称绿宝书,从今年来看,绿宝书的价值降低了,以后 出题再向这理抽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不过大家也不能把这两本书丢了,把它作为复习 时候的习题参考也是不错。缺点就是绿宝书也有些许错误。

第4篇: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创建于清光绪31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原名复旦公学,创建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是复旦大学的前身),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公元1917年,复旦公学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民国年间,被确立为国立复旦大学。“复旦”校名,由复旦先贤于右任先生提出,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句。“复旦”二字,其一取旦旦努力,振兴中华之深义;二取“复我震旦”,反鞑爱国之意志;三取光辉绚烂,自强不息之意。校名本身就充满着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一百多年来,复旦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复我震旦、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爱国奉献”的复旦精神,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为杨玉良院士,党委书记为朱之文。

“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旨在自强不息,教育强国;作为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百年复旦厚积薄发,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并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出自《论语》)

英文版校训:Rich in Knowledge and Tenacious of Purpose,Inquiring with Earnestness and Reflecting with Self-practice 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 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教学原则:通才教育,按类教学

教学理念: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

复旦精神:复我震旦,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爱国奉献 复旦校花:花中君子白玉兰

校歌:

复旦大学校歌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作曲,创作于1925年: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创建于公元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于公元1905年中秋节正式开学,是第一所由中国知识分子通过社会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教育先驱马相伯先生采纳复旦先贤于右任先生的建议,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相传舜把王位让给禹时,他即率百工相和而此歌,象征着吉祥、尊贵、永恒,并且祈福如日月光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复旦”二字,其一取旦旦努力,振兴中华之深义;二取“复我震旦”,反鞑爱国之意志;三取光辉绚烂,自强不息之意。校名本身就充满着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百年岁月,文脉旺盛,绵延不断,不改姓,不更名,不变色,在今日中国之高等学府中,唯有复旦。历史给复旦以礼遇,他唱出了“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新的卿云歌,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摆脱庙堂羁绊、铸造独立人格、走向独立自主之路。公元2005年是复旦大学的百年校庆。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贺信中称复旦大学是“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校庆大会并致词。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复旦百年校庆纪念邮票,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我国第二次为一所大学百年校庆发行邮票。2006年,“复旦”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7年,“复旦”商标(包括“复旦”二字和图形标识)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教育类),复旦因此成为继清华之后,中国第二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东京大学只接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并由该大学校长推荐的学生到本校就读大学院硕士课程及专业学位课程,给予ADK中国育英基金奖学金,其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培养中国各个领域的下一代领导人材。

复旦大学经历逾百年的沿革。公元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 并于公元1941年改为“国立大学”。公元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到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 理、法、商、农五院20多个系(科)。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1950年高校初步进行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浙江大学、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即沈阳农业大学);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高等专科学校、中国新闻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关系科并入复旦大学,在解放初期享有“江南第一学府”的美誉。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设,以及“七五”、“八五”和“九五”的重点建设,复旦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复旦在上世纪初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当时议论颇多。1995年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江泽民主席为复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民国5年(公元1927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建院时定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后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公元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中央指定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强强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复旦大学的学科结构,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5篇:导师简介

忻平,男,教授,1954年8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人才学院院长。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华东师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管理处处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宣传处长兼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等职。

现为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民俗学会秘书长。曾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广岛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和美国讲学和交流。主要著作有《王韬评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5部,合作的学术专著有20部,个人译著一部。先后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学术月刊》、《学术季刊》、《史学月刊》、《学术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和国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忻平教授是国内第一部王韬专著的撰写者,并率先提出对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其代表作《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抛开“结构主义”俗套,以全新的“全息史观”贯穿全文,对1927-1937年上海的社会结构、上海人的社会人格、社会生活、文化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研究。现仍然是区域社会史专著中一部重要且居于学术前沿的力作,被国内外一些大学作为博士生参考书。

鲁雄刚,男,教授,1969年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历任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

现为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理事,上海金属学会理事、上海市分子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化分会第五届委员、炼钢分会质量与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主要从事冶金新工艺研究和开发,具体工作包括:渣金反应的电化学机理研究、无污染脱氧新方法、氧化物短流程制备金属新工艺、电解质材料制备及相关理论研究。

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及优秀曙光学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宝钢优秀教师、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和称号。

承担和完成课题有:国家97

3、8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3项、授权7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有120篇次论文被SCI、EI收录。

唐维克,男,讲师,1951年7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校长助理、校后勤集团总经理。历任上海大学总务办副主任、上海大学副秘书长、后勤集团总经理、后勤集团党委书记等职。

吴明红,女,教授,1968年3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校长助理、环化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历任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上海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等职。

曾经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教师、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嘉定区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荣誉。

任上海大学射线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核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中国辐射加工行业协会理事,上海市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会理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已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1994-1998年与日本原子力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等进行了合作研究,并于1998年获日本原子能研究院颁发的“留学人员突出贡献奖”称号,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二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徐 旭,男,教授,1968年生。现任上海大学校长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历任上海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估科科长、钱伟长校长秘书、上海大学校办副主任等职。

翟启杰,男,教授,1959年10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校长助理、校学科办主任。历任上海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系副主任、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科研处处长等职。

李伟,男,副教授,1963年8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工作党委常务副书记。历任上海大学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环化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曾经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曾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余 洋,现任上海大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任校信访办主任,博士学历,曾担任过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共青团上海大学委员会副书记等职。

吴嘉彦,男,讲师,1956年1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历任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上海大学招毕办主任等职。

曾经获得上海科技大学“记大功”,上海科技大学“校先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先进个人”等荣誉。

顾莹,女,讲师,1965年7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历任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教师、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

吴仲钢,男,副教授,1963年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纪委副书记。历任上海大学环化学院、机自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等职。

曾经荣获“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大学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奖”、“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撰写多篇学生工作论文,曾担任上海大学思想理论研究重点课题负责人,获得第五次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三等奖。

周瑛,女,馆员,1955年8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主持工作副部长。历任上海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上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91年荣获校记功奖励,曾经荣获校优秀党员、优秀党委工作者等荣誉称号。05年获上海市教育成果三等奖。

施恩望,男,讲师,1952年12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历任上海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大学党校副校长等职。

唐小军,女,高政,1952年6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历任上海科技大学组织部党委组织员、副部长、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曾经荣获“全国统战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统战工作干部”、“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上海大学先进工作者”、“上海大学三八红旗手”、“上海大学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陈志宏,男,讲师,1961年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历任上海大学学工办副主任、上海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党委副书记等职。

曾经荣获上海市科教党委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毛忠平,男,讲师,1952年9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机关党委书记、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历任上海科技大学政治教师、上海大学社科学院哲学教师、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曾经荣获上海市“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

曾担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副主编、《修身明德,纳荣拒耻》一书副主编。

林海霞,女,教授,现任上海大学学工办主任。曾任理学院化学系党总支书记。

长期从事有机化学、有机结构分析及波谱综合解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致力于药物化学及功能有机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技术创新,取得一些具有开发前景 的成果;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发表SCI论文近40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基金 项目以及横向项目。

郭长刚,男,教授,1964年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先后任教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历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部副主任。

主要学术称号及兼职有: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美国宗教学会会员。长于古代罗马史、西方社会文化史的研究;热衷于人文教育、公德宣扬与社会扶助,反对贫穷与邪恶。

杨国宏,男,教授。现任上海大学人事处处长。

宋少沪,男,副教授,1951年1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教务处常务副处长、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主任。历任上海闸北区外贸公司部门经理、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等职。

曾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好似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参与市教委项目《装饰工程预算智能化研究》、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施工技术》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施利毅,男,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科技处处长、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及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上海市科委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专家。

张能辉,男,副教授。现任上海大学招毕办副主任。

曾获得上海市科协第八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上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梁亮,男,讲师,1972年2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房产处处长。历任上海大学团委副书记、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大学团委书记等职。

张文俊,男,教授,1959年1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设备处处长。 担任中国电波科学学报编委、中国计算物理学会计算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有线电视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获93年全国优秀教师、93年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94年霍英东教育基金全国优秀青年教师、95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 98年上海市十佳科技启明星、99年英特尔优秀老师奖。9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胡振荣,男,助理研究员,1950年8月生,现任上海大学离退休处处长。历任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指导员兼团总支书记、党委组织部成员、老干部办公室主任、上海大学老干部办公室副主任、离退休系统党委书记等职。

曾经荣获2000年获市委组织部、市委离退局颁发上海市离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谢建强,男,工程师,1958年10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校友会办公室主任。历任海军航空兵路桥场站司令部副连战参谋、海军上海基地装备处正团干部、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机关党支部书记等职。

曾经荣获海航路桥机场电源车改装获海航科技二等奖等荣誉

王军华,男,讲师,1973年7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学生社区管理部主任。历任上海大学通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曾经荣获上海大学王宽诚育才奖、上海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山鸣峰,男。现任上海大学高教所所长、上海大学经济管理中心主任。

鲁 娜,女,副教授。现任上海大学工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妇委会常务副主任。

胡大伟,男。现任上海大学团委书记。曾任上海大学学工办副主任等职。

胡建国,男,副教授。现任上海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大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宝山分会理事。

曾获得上海市侨务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行政记大功;上海大学机关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及上海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一等奖、上海大学“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与学校党的建设”征文比赛鼓励奖等。

任永平,男,教授,1963年生。现任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会计系主任、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

沈 瑶,教授。现任上海大学景国际学院院长。

沃国成,现任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樊春妹,现任上海大学公共管理系党总支书记。 费敏锐,教授。现任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党委书记。现兼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中国自协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委会、应用专委会委员、上海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上海自动化学会理论专委会副主任、仪表专委会委员、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

董晓雯,现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

王建华,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翁培奋,男,教授,1964年12月生,现任上海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历任上海大学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导、上海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等职。

曾经荣获上海市博士后奖励基金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首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

汪大伟,男,教授,1954年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职。

同时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还担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科学技术协会委员、科学与艺术协会副理事长、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地铁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近五年出版专著、编著《寻桃花源记》、《新语言—数码艺术与艺术设计》、《返手归真》、《设计素描》,并发表论文7篇,《上海市轨道交通标志设置指导手册》获上海市重大工程咨询二等奖,此外还参与多项项目设计。

李红,女,助理研究员,1956年3月生,现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历任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大学成教高职党总支书记等职。

王廷云,男,教授,1963年5月生。现任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执行院长,上海市特种光纤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光纤技术及系统、光电测试技术、光电信号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他是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科委2002科技预见专家。

谢之君,教授。现任上海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剑: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陆翠兰,女,副教授,1954年4月生,现任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历任上海工业大学材料系党总支副书记、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等职。

曾经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高校帮困助学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撰写的论文曾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还获得上海市教委系统党建课题三等奖,获“上海市首届高校学生辅导员论坛”征文活动三等奖,获第一届上海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征文二等奖等荣誉。

王晴川,男,副教授,1969年9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师。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秘书、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系党支部书记、上海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助理、上海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曾经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奖、安徽新闻奖、安徽电视奖、安徽省广电厅优秀工作者、人民日报将、复旦大学特等奖、闸北区优秀青年人才、“南方杯”广播电视论文一等奖等荣誉。

曾在《新闻大学》、《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参与著作《媒介经济学》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

钱晋武,男。现任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院长。

从事机器人和精密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计划项目4项。

顾红,女,副教授,1958年12月生,现任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历任上海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上海大学体育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上海大学体育教学部直属党总支书记等职。

朱正林,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

张秋波,闸北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杨文萍,闸北区卫生局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武 斌,闸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兼公务员局副局长。

陈新光,闸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唐其艳,闸北区体育局党委书记、纪委书记。

徐祥兴,闸北区民政局副局长。

高德政,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秦少秋,上海北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第6篇:史论系导师简介

史论系老师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1、陈平:西方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美术传播理论及历史

关于西方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史学史的研究,包括对西方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流派的研究,在艺术类型上可涵盖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视觉文化领域。本研究方向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西方美术史和美术理论专门人才,以及具有坚实美术史基础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视觉文化传播人才。

美术传播理论及历史: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是在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美术传播的理论和历史。重点是:

一、美术风格的演变及其传播;

二、美术通过各种媒介向大众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美术传播的文化史意义。

2、王洪义:美术批评、图像研究、公共艺术机制、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艺术展览与策划、艺术品经营、美术馆管理、演艺行业战略管理、艺术信息管理。

美术批评。对现实中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进行学术分析、理论阐释、价值判断和描述报道的文字性工作,以推动当代中国艺术自主创新为研究目的(不包括艺术市场促销或政治概念介入的文本写作)。

图像研究。研究当代视觉文化的语言符号规律和传播方式,进行图像阅读、解析和文本阐释能力的训练,以探索人类视觉图像认知模式和语法规则为研究目的。主修课程包括:美学、视觉心理学,艺术传播,图像分析,影视理论,等等。

艺术管理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招收有志于今后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学生。开设艺术管理理论课程、艺术管理实践技能课程和艺术理论课程。旨在通过对艺术理论、管理理论和具体实践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具有艺术理论素养,掌握管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政府艺术文化管理机构、博物馆、艺术拍卖行、艺术画廊、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等艺术机构,文化产业部门从事艺术管理工作及艺术项目策划工作。

3、李 超:近现代美术史、中国油画史研究

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主要从历史的角度,特别是文化史、社会史和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审视十六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特别是东西方美术相互影响及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近现代中国美术在文化发展和交流的背景下,其所发生的演变、传播、碰撞、融合等文化走向。 中国油画研究,主要以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的创作风格、文化历史、艺术市场和收藏鉴定等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觉醒与发展,引进与创造等探索中国油画的本土化方向。从本土问题到亚洲视角,将中国油画列为近现代东西方美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的东方文化现象;从创作个案到风格类型,将中国油画列为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篇章。

4、罗宏才:艺术市场及美术考古研究

艺术市场及美术考古这两个看似相距较远的学科方向,实际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对于目前尚主要以美术文物(以书画艺术品等美术文物)为主体的艺术市场而言,系统、科学、完整、准确地把握相关艺术品的历史、源流、内涵、价值并能够准确链接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田野调查、科学研究、市场运作、市场管理等一系列线性流程中,磨砺出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新模式,使得着意追求的艺术市场及美术考古科学链接的初衷与意旨,最终表现在能够培养真正具有科学实践经验以及系统理论水平并具有国际艺术市场范式意义的新型实际技能与理论水平双栖人才层面而来,以满足日趋国际化、信息化、科学化艺术市场环境下诸如高等院校、美术馆、博物馆、拍卖行、博览会、艺术品公司、文化产业园区及相关单位的紧迫需求。

5、张建军:中国绘画、书法的历史传统与现当代批评

中国绘画、书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具有很强生命力、影响力的艺术。本方向注重将中国绘画、书法放在完整的历史传统语境中进行研究。注重对中国绘画、书法在现、当代的继承、探索与发展予以关注与批评。强调将中国绘画、书法的历史传统与现当代发展作为整体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深入其文化内核,发掘其艺术特性,达到“同情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到当代中国绘画、书法的发展进程中,以理论研究与学术批评对当代中国绘画、书法的继承、探索、发展起推动作用。

6、胡懿勋:艺术市场与会展管理研究、艺术市场研究方法论

以艺术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架构研究方法论,从理论层次与动态现象对艺术产业的作用、意义、价值与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着重在区域艺术经济为导向的研究,训练研究生具备实务性操作观念,并能观察分析艺术环境及未来趋势的动态因素。针对国际潮流在文化产业范畴中的非营利与营利事业的文化管理、艺术管理理论与实务,旨在培养研究生具备在各类展会及策划项目中导入艺术元素能力,以因应社会不同行业对艺术策画人才的需求。

7、马琳:公共艺术机制、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艺术展览与策划、艺术品经营、美术馆管理、演艺行业战略管理、艺术信息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招收有志于今后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学生。开设艺术管理理论课程、艺术管理实践技能课程和艺术理论课程。旨在通过对艺术理论、管理理论和具体实践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具有艺术理论素养,掌握管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政府艺术文化管理机构、博物馆、艺术拍卖行、艺术画廊、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等艺术机构,文化产业部门从事艺术管理工作及艺术项目策划工作。

8、张长虹 :古代中国的美术与社会

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与社会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国家及特定团体之间的利益,并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探讨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美术品或美术现象入手,深入探究古代美术品产生的运作机制及其社会功能。

9、蒋英: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美术教育研究

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主要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各种美术现象,近几年侧重于近现代平面设计的相关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主要在课程论的学理基础上,围绕课程、教师、教材等研究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当代美术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0、郭亮:西方艺术史,西方美术史

侧重于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荷兰艺术以及新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史、科学与艺术史研究。发表著、译作见诸于《美术史与观念史》、《美术观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和《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

11、陈红梅:中国书画篆刻史论研究

中国书、画、篆刻艺术是不可分割、最具中国文化特点的国粹艺术。如果想对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离不开对此三门艺术的实践与研究。本专业方向强调文、史、哲全面文化修养与一定的书画篆刻实践基础,在这两种基础之上,才能具备宽阔的社会学、文化学的视野与切身的体验。本方向培养的目标:精通书画篆刻专业理论,以史料、史观、艺术批评等全面的视角与方法来从事研究工作,专业理论研究具有广度与深度,以适应当代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需要。

12、傅慧敏: 中国美术史与理论研究

近年的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绘画史学史、古代画论以及明清绘画。中国美术史拥有与西方不同的视觉与文化系统,它一方面包括以视觉形象呈现的历代美术作品,在形式、意境以及社会文化情境等方面都具备自身独特的特点;另一方面则包括古代数量庞大的画史、画论等画学著述,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美术史学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与参照。本人的研究通过对历代绘画作品进行直观的风格学与图像学的分析,以及对古代历史文化较为深入的考察,同时结合古代的画学文献的文本分析,以期对中国美术历史与理论作深入的阐释与解读。

13、凌敏:中国当代艺术 公共艺术

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和公共艺术为主要研究方向。 当代艺术

以研究当代艺术家,当代展览策划和画廊经营为主线;公共艺术以城

市营造的实际案例入手。阐述公共艺术的政策,操作程序和艺术家和

民众互动的关系等。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下一篇:党政机构改革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