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

2022-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

高中生心理性格特点及化学教学策略

摘要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求知成长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形成“人生三观”的关键时期,要使学生学好化学知识且用超越化学知识的思维去指导人生,使得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及产生原因认真分析研究,才能在教学上从战略到战术进行全面设计,对症下药,更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性格特点 激发兴趣 化学观念 哲学思维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一,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化学成绩优秀,但是谈不上兴趣,毕业后就差不多都忘光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人生历程中很少会利用到化学的一些知识和思想,他们经常会怀疑化学的学习意义,化学好像是他们人生中的匆匆过客,且不留痕迹。这类学生是纯粹为高考而学习化学的,他们把机械记忆化学知识、做大量习题、考高分作为学习化学的方式和目的,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化学理念,感受到化学的真正内涵。所以一旦高考结束,目标实现后,这些表层知识便仿佛过眼云烟般消逝了,更不用说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了。二,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化学一直都学不好,感觉化学就像一盘散沙,知识零碎,形不成严谨的知识网络,很难做到长时间记忆。于是因为学不好所以没兴趣,因为没兴趣所以就更学不好了,形成恶性循环,心中深怀着对化学的恐惧和压力,课上和课下都吃力地勉强维持着,但是漫无头绪,不知从何突破。在高考结束后,一听到化学避之唯恐不及,很难使得化学对他有指导意义。这类学生也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具体知识的识记上,忽略了这些具体知识所蕴含的化学观念,所以只能获得低水平的认知,只能得到孤立零碎的知识,也难怪学不好化学了。三,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化学成绩优秀,热情高昂,各部分知识能顺利地融会贯通,轻易地举一反三,在其他科目的学习或遇到一些人生矛盾时也能适当利用一些化学观念作指导,这类学生才是真正掌握了学习化学的理念,透彻领悟到了化学内涵和化学的哲学思维。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求知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形成“人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使学生学好化学知识且用超越化学知识的思维去指导人生,使得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及产生原因认真分析研究,才能在教学上从战略到战术进行全面设计,对症下药,更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

一,高中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分析。

1,年龄特点。高中生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的关键时期,他们正经历着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型期,是幼稚和成熟,矛盾和希望共存时期。他们已经迈向青春,心智已经比初中生更成熟稳定,考虑问题也更全面周详,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理解能力等已逐步增强,思维已经逐渐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可以逐步接受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更强的知识。他们独立性增强,个性突出,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极探讨,经常会思考一些有意义的哲学命题,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情感带有冲动性,面对现实中的一些矛盾会感到困惑,为自己该确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感到迷茫。所以高中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严谨系统的学科知识外,应把一些哲学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性格。

2,时代环境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生正处在中国深化改革时期,国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转变,他们的父母大部分生活在国家“统包统分”管理模式下,按部就班的成长求学,成家立业,求稳守成是他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基调,却缺乏个体的觉醒以及个人追求。但现在面对的是“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模式,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能力发展、知识吸收的要求就更高、更焦虑,以致有些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学生忽略了学习的根本目的,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为成为优质的考试机器而努力。而另一方面,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思想上以“个人为中心”,生活上“拿来主义”,使得有部分学生缺乏科学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他们处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正是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快捷地接受各方面信息,丰富他们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浅显易懂,刚好与他们这个时期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难以坚持的薄弱的意志相契合,更多的是助长了他的浮躁、浅学习,不利于启发他们的思考,开拓他们的思维,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同时结合以上特点,除了注重化学本质、化学观念的深层引导,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探索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相应的教学策略。

1,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首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使他们热爱化学这一科目,这样,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深入专研就水到渠成了。

(1)在课堂教学中与贴近生活的素材紧密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能够直接指导他们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在碱金属中介绍美丽的烟火的制作;在铝族元素中介绍铝的危害及胃药的成分;在碳族元素中介绍C-14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介绍硅与现代信息产业的关系;在氮族元素中介绍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危害及检验,NO和液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氧族元素中介绍O3在工业领域的应用,H2O2怎样用于旧油画的翻新,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处理途径;在卤素中和学生分享氟的防龋作用。在晶体结构教学中,介绍各种天然宝石的结构。在化学原理教学中,介绍人体液中的酸碱平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穿插一些科学性强,开放性趣味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理解应用化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在碱金属教学中有Na在煤油和水混合物中的“跳舞”实验,Na2O2与CO2的“吹气生火”实验,Na2O2与H2O的“滴水点灯”实验;在卤素教学中有卤化银感光性的“指纹实验”,碘遇淀粉变蓝的“米泔水实验”;在铝元素教学中有铝热反应的“焰火实验”;在硅元素教学中有“水中花园”实验;在金属教学中有“喷雾作画”和“彩色温度计”的制作;在乙烯教学中有KMnO4用作水果鲜花保鲜剂实验;在络合物教学中有“晴雨花实验”等等。

(3)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采用多种方式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化学习。以下举例常见的几种方式:

A,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可以展示相关的精彩图片、视频和微观模拟动画,也可以补充一些精彩的课程相关内容。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观看BBC纪录片《化学史》初步了解各个化学元素的发现和特性;在乙醇教学中,通过观看CCTV10的纪录片来了解中国的酒文化,使学生不但对乙醇产生兴趣,也培养了浓厚的民族感情。

B,在课堂上采用以学生主体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将学会。”如在SO2教学中,主要是SO2的性质和环境污染,这节课的相对难度较小,可提前引导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模式,进行讨论、分享,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总结。又如“糖类,蛋白质”教学中,学生在生活及初中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可以以学生为主讲的模式,结合他们生活中的饮食特点,进行自主讨论、梳理、总结。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不但激发了热情,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C,有效利用网络工具。有些学生深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并不是网络的错,而是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随着物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老师们如果能把他们的眼光引向游戏、聊天之外更广阔的网络世界,他们才会发现:网络是对现代人生活影响如此深远的一种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所以我们的教育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在做探究实验时,可以结合网上虚拟化学实验室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积极用途,也让学生把平时高超的网络技术和学习相结合,相得益彰,乐此不疲。

(4)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化学史材料。“科学能给人以知识,而科学史却可以给人以智慧”,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它的发展过程,更了解了古今中外科学家们优秀的品质,不仅继承了他们的学术,更继承了他们光辉的精神财富。化学史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发展轨迹以及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候德榜的候氏制碱法;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分析;道尔顿创立近代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创立元素周期表;凯库勒确立苯的结构等等。这些科学家感人的故事传达给学生弥足珍贵的科学精神,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成就事业。

2,把哲学思想贯穿到化学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化学观念的同时,也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指引方向,乃至人格的完善。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化学具体知识,学生不易融会贯通,所以应帮助学生从记忆知识过渡到理解化学的核心观念以及对化学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以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而科学和哲学是相互依存的,在深入学习化学观念的同时,必然会归纳出更广泛、更深刻的哲学原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举例几种。

(1)“微粒观”。物质的结构和存在状态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由内部微粒间相互作用决定的,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通过物质宏观表现出来。例,在“离子反应”教学中,某些盐溶液为什么会显酸碱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认识:这些盐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两者的综合作用,即盐的水解结果;在“同素异形体”教学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但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不同而导致性质差异很大。“微粒观”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现象由本质决定,本质通过现象来表现;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通过现象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平衡观”。恩格斯指出“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相对静止即平衡”。由此学生认识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且速率相等,所以在表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量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一旦外界的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发生改变时,旧平衡有可能被破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达到新平衡。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这些理论在工业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若要达到一个更好的新平衡状态,就得利用不平衡原理重新探索建立新平衡。

(3)“守恒观”。在化学反应中有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在离子反应中有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在氧化还原中有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等等。《列子》中指出“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老子《道德经》中写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都深刻地阐发了物质守恒思想,对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及人格完善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总之,要使教育教学达到高效全面,必须使内容策略符合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教师只有把现代高中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和化学学科特点充分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伟伟.化学研究中的哲学思维【J】.百度文库,2011

【3】 王保强.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14,(5):85-88

【4】 何彩霞.化学观念统领下的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J】化学教育,2014,(9):18-22

【5】 郝洪庆,刘晓红.浅谈无机化学原理与教学实例、趣味实验、元素无机化学知识点的结合【J】化学教育,2014,(8):9-13

【6】 冉乃彦.试论90后高中生的特点与引导【J】百度文库,2011

作者:郑燕钦

第2篇: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的特点

1.高中新课改物理教材分类更加合理。

改革后的教材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选修和必修又分不同模块,每一模块设计者都有不同的编写理念和要求,适合于不同的授课对象。新课标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按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去编排教材,降低了物理学知识的难度,使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更加自然,从而为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

2.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物理联系实际。

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身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3.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体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整体结构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的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手段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实施新课改,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树立新的师生观。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一个有指导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倡导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以平等的心态去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应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探索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与学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切实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

2.树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师教生学,师问生答,学生只能被动地倾听。因此,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较少参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有思维、有思想的独立的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指导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思考、对话,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3.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旧的教学方式以老师教为主,学生机械地接受,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而新课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为主,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因此必须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

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具体体验,这对新概念的形成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将起到重要作用。

(2)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

只有创建唤起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他们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

(3)实现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探究的目标,根据目标和内容来设计探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脱离具体的学习背景去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探究过程的经历与科学结果的获得是同样重要的。

(4)促进学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互相倾听,明白别人对问题的不同解释,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其次,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让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促进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合作与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4.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物理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有一些学生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困难。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学习方法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重在理解,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中阶段首先要去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在课程教学中要尽量多地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教材的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对于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设计一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作者:王伟英

第3篇:边境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差异特点分析

摘 要 文章对右江民族医学院的146名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被测大学生在性别、分科、生源地等六个方面的压力来源、挫折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差异特点,为高等院校心理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边境民族地区 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 挫折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of Characteristics 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in Medical College of Border Ethnic Areas

LIN Mengyao, LI Qiaoling, LIAO Manmei, HUANG Suoyi*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他们会因外界环境的不如人愿而导致各种压力的产生,自身的应对能力也不足以应付心理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心理健康。①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校是一所边境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地处广西西部和滇黔桂三省交界,生源大多数为少数民族。②少数民族学生承受因语言差异造成的较大学习与竞争压力。③他们不仅要独立应对价值多元环境,而且肩负着把握和规划自己未来等多重应激,内心紧张、矛盾、冲突,自我评价难以确定。本文通过对右江民族医学院本科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在不同背景下的心理压力、挫折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特点,为高校对心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大一到大三的15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包含有临床医学、检验、管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7.33%,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60人,占总人数41.10%,管理学专业学生为38人,占总人数26.03%,护理学专业学生为25人,占总人数17.12%,检验医学专业学生为23人,占总人数15.75%。

1.2 研究方法

使用spss2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被测大学生的挫折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分科、生源地、年级、是否任职、是否独生上有无显著性差异;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各个应激量的值和相互之间的比较。本次研究运用到三个调查问卷表,一是刘贤臣等(1987)制作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在原题上有所删改;二采用肖计划(1996)编写的应付方式问卷;三是采用陈昌惠修订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背景下大学生近期压力的差异特点与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近期压力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知,不同分科的大学生在近期压力来源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3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上的P值小于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上的得分比来自县城的大学生高。

由表4可知,有无任职的大学生在近期压力来源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5可知,是否为独生的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上的P值小于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独生的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上的得分比非独生的大学生高。

由表6可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上的P值小于0.05,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大三学生在学习压力上的得分最高。

2.2 不同背景下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差异特点与分析

由表7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因子上的P值小于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在消极应对方式(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的得分上高于女生,尤其是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自责的应对方式,而女生在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因子)的得分上高于男生。

由表8可知,不同分科的大学生在合理化上的P值小于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理科生在合理化上的得分高于文科生。

由表9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方式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10可知,有无任职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的P值小于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任职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得分高于无任职的大学生。

由表11可知,是否独生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方式的P值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12可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方式的各因子上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特点与分析

表12 不同年级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差异

由表13可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影响心理的各因子上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14可得,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影响心理的各因子上的P值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15可得,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影响心理的各因子上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16可得,有无任职的大学生在影响心理的各因子上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17可得,是否为独生大学生在影响心理的各因子上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18可知,不同分科的大学生在抑郁因子上的P值小于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文科生在所有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

3 讨论

3.1 不同背景下大学生近期压力的差异分析

由表1到表5可知,是否为独生、不同生源地和年级的大学生均在学习压力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大学生的生活、生长环境有关。④国外学者发现:不同的人格发展会导致不同的应付方式,而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焦虑水平、人格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非独生大学生的家庭结构与独生大学生不同,父母要照顾两个甚至是多个孩子;而独生大学生受到的关注比较多,父母也把期望全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最终导致他们学习压力的产生。我校地处边境贫穷地区,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贫困生,从小生活在比较封闭、落后的环境,他们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可能改变现状。⑤高校贫困生由于本身家庭的原因就带有一种自卑感, 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则是他们增加自信的重要方式,所以他们把成绩看得很重要,这也就导致了成绩考得不理想之后一些心理调节差的同学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至关因素。每个年级的阶段性任务不同,大三学生即将面临着实习和毕业,同时也是学习功课最繁重的时候,所以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压力。

3.2 不同背景下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由表7到表12可知,女生主要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男生主要运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倾向于运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有任职的大学生比无任职的大学生更善于运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对于女生来说,离家生活成了一个很大的考验,她们考虑问题比较细致,容易向完美主义发展。⑥女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她们往往感情丰富细腻,敏感易波动,依赖性强,独立性、自信心和适应能力较弱,还要面临更多的社会歧视和竞争压力,容易感受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在传统思想中,教育女生不比男生苛刻,当女生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向外界寻求帮助;而男生一直被灌输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挫折时,会采取自责的消极方式。理科生与文科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理科生善于运用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所以比文科生更多地运用合理化来应对挫折。任职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担任班干或社团干部,许多事情不能不让他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一味地逃避问题是处理不好实际情况的,环境的锻炼让他们比没有任职的大学生更善于运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

3.3 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分析

由表13到表18可知,文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理科生低。理科生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问题,也更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⑦而文科生学的是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行为上也多为感性,他们的感情更加细腻,更容易体验到消极情绪。所以文科生容易情绪化,极大可能地向抑郁方向发展。

4 结论

由本次问卷调查及分析可知,不同背景下的大学生能造成近期压力来源的不同,挫折应对方式的差别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医疗领域的发展,高校应根据不同背景的大学生的近期压力来源、挫折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特点,借助社会的力量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培养医(下转第186页)(上接第158页)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医学生的心理水平。

*通讯作者:黄锁义

本课题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贫困大学生心理救助模式研究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2015B105)

注释

① 张潇,闫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108-109.

② 杜靖,夏依旦·艾山.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新疆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1): 96-98.

③ 古丽巴哈尔·卡,阿斯木古丽,韩英,等.新疆部分高校维吾尔族与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30-630.

④ Peng Minning,Hu Guoqing,Dong Jing,etal.Employment-relat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Seni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J].Zhong nan da xue xue bao.Yi xue ban,2010.35(3):194-202.

⑤ 苏宁杰,韦银梅,覃春虑,等.新形势下老少边山穷地区民族医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J].科教导刊,2013(5):207-208.

⑥ 张百军,孙淑荣,佟秀莲.“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对策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1):100-102.

⑦ 杨瑞容.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38.

作者:林梦瑶 黎巧玲 廖满媚 黄锁义

第4篇:初中生心里特点及家长应对方法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

通化县大川学校陈晶

我想先做个小调查:

1、您觉得您的孩子健康吗?觉得孩子很健康的家长请举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2、现在还觉得您的孩子是健康的家长,麻烦举下手。刚才的调查中能大致看出,我们很多家长更多地注重孩子的躯体健康,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有什么重要性,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去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果觉得我说的哪个地方不妥,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一、家长的困惑

在坐的各位都是初中生的家长,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孩子上了中学后,跟以前不一样了?有哪些变化呢?我总结了一下,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①没有以前乖了,有那么一点叛逆;② 有时候脾气很大;③ 情绪不太稳定;④ 开始锁抽屉——有了秘密,不爱跟家里人说话„„

出现了上面的这些变化,是不是孩子就变坏了?不是。这些虽然不算“病”,但是如果肆无忌惮地发展下去,却容易酿成大祸。所以,我们作家长的有必要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

二、原因——身心发展的必由阶段——青春期

1、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由儿童少年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指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性成熟、体格发育趋于停止时期。一般指11---20岁。

2、青春期特点

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特别快。青春期是人精力奔放、智慧焕发时期,有人以“狂飙期”、“危机期”来形容青春期的剧烈变化。

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心理特点:

①自我意识高度膨胀: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最典型的一句话:“我都多大了,还要你管?”

②性意识的骤然增长: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感到好奇,乐于接近异性,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小学的时候经常称异性为“那帮臭男生”“那帮娇滴滴的小女生”,现在不提了。

③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记忆能力增强、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尚不成熟, 1

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④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此时学校和同伴的影响超过家庭和父母的影响。⑤情绪波动起伏大:刚刚还兴高采烈,突然因为父母的某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变得闷闷不乐。例:家里来很多亲戚一起吃饭,面对一桌子的美味,孩子特高兴地帮忙收拾碗筷,这时妈妈说,赶紧吃,吃完饭赶紧写作业,孩子筷子一摔,扭头回自己房间,狠狠地关上门,饭也不吃了。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如果处理不得当,容易导致这个阶段的孩子出现一些心理缺陷。在这里,就初中生心理缺陷的几个典型表现为例,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看一看是不是责任都在孩子,然后再研究我们家长该怎么解决。

三、初中生心理缺陷的典型表现及原因分析

1、自我中心

典型表现:任性、思考问题总是从自己出发。很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特别自私,从来也不替父母考虑,想要什么就必须得买什么。难道孩子天生就这样吗?各位家长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小的时候爱吃哪道菜,我们就端到他面前。甚至有的孩子一直就以为妈妈爱吃鱼头、爸爸爱吃鸡屁股!

不光我们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名人也有做得不妥的。(李双江儿子李天一撞人后嚣张,李双江溺爱儿子两段视频)

产生的原因:家长的溺爱、袒护与包办

2、依赖

典型表现: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感。

3、懒散

典型表现:做事拖沓,待人冷淡,生活目标模糊,行动松松垮垮,对自我毫无严格要求,没有一点进取心、责任感和挑战意识,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和活力。你问他们长大想干什么?80%的学生不知道!或者回答:家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到时候再说吧!

很多家长抱怨:我是个急性子,怎么孩子做什么事都这么慢?孩子为什么这样?两件事让我特别有感触:①我有一个毛病,吃饭的时候着急让孩子赶紧吃饭,不停地给他夹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再吃饭的时候,他就等着我夹菜,我不夹他就不吃。②我拖地的时候儿子跟我抢拖把,在地上乱抹,甩了一地的水,气得我狠狠地批评了他。晚上我浇花的时候水洒到地上,喊他帮忙擦一下,他跑过来看一眼就又跑开了。我很生气地问他为什么不帮忙,儿子说:你不是不让我擦地吗?

上面两方面心理缺陷产生的原因:①父母过分照顾;②父母过分专制;③自身缺乏锻炼;④成年人不良的示范。包办一切使孩子产生依赖性,放任宠爱使孩

子缺乏责任感,缺乏锻炼使孩子滋生出惰性,师长不良的示范引导孩子养成了懒散。

有的家长现在心里想:对,孩子就不能惯着,不打不成才!看完下面这个孩子的经历,不知道您还会这么想么。(《看见》采访药家鑫事件)药家鑫的爸爸言语里充满了自责,他后悔当初对孩子的管教过于苛刻,比如和同学打架,不管责任在谁,药家鑫都会受到处罚。这促成了孩子极端的性格,什么事情都必须完美,所以当自己犯错的时候,他才不敢面对。药家鑫父亲管教孩子如此专制,可以想象他们父子的关系是怎样的,平时很少沟通,儿子甚至有点惧怕父亲。

药家鑫父亲的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他和儿子错失了父子间心灵深度交流、共同担当世界的机会。我真心希望,各位家长,从百忙中抽出点时间,跟我们的孩子聊聊天、看看球赛!孩子需要的是您放下家长的威严、心平气和地、平等地去和他们交流。走近孩子,也就是让孩子走近我们。

4、叛逆

例:一个家长的求助

我儿子今年初二,初一前一直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可现在坏习惯越来越多,在家里、在学校都表现的没教养,明明错的事也要犟嘴,总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没大没小(分不清什么话该他的身份说)。今天在学校就和老师发生了冲突,起因是他上课说话,老师批评他,他不服气,认为老师只说他没说别人(说话的不只他一个人),不讲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

类似的这种现象经常发生。有个家长反映:我要出差,想问孩子要什么衣服,孩子说你把店里你觉得最难看的买回来就行了。

其实,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这个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我接触的每届九年级学生,都经常会有学生跟我说这样的话:我就不愿意按父母的要求做,他们安排的就一定好吗?他们不是也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吗?孩子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个性”,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家长说的什么都认为不对,很多孩子吸烟、喝酒、早恋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病,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5、早恋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学生中又出现这样一种怪心理:如果到初中没谈过恋爱的、没处过对象的学生就不正常。

我观察,早恋的学生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

健全的学生,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感情空缺,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

“早恋”越来越早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和营养的改善,以及现代文明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不断提前,我国青少年的性发育比80年代提早了1—2岁。生理上的早熟必然引起心理上的早熟,成为早恋的根本动因。另一方面中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自然会有一批学生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只顾眼前的快乐而我行我素。

四、家长的应对措施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特殊心理和行为,家长该怎么办?该怎样预防孩子产生过激的行为,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教育?下面我也收集了一些家长的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

1、民主的教养方式

民主的教养方式就是要家长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发展空间,时常和孩子交流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对孩子所取得的成功给以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时应当以民主的态度和商量的语气启迪孩子接受什么或不做某些事情,凡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理解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尊重孩子的独立愿望。比如,不要当着他人(尤其是跟孩子同龄的异性)数落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要私拆孩子的信件、偷看他们的日记等等。

2、对孩子关爱不溺爱

很多孩子的叛逆心理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爱或者父母溺爱过度引起的。所以,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的爱,对孩子的期望也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评价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我们要求孩子进步,但绝不是一步登天。这样才能使孩子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可以尝试着跟孩子探讨:“我觉得你各方面都不比***差,不应该考试成绩总比你高啊,你觉得呢?„„他也就比你勤奋那么一丁点儿,如果你多用些心,肯定会超过他的!”

3、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应该理解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其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引导,而不是严厉苛刻的管教。学生的逆反行为发生正是出于对师长的不满和愤怒,用打骂的方式来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反抗行为减少,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愤怒,使以后更容易再度产生逆反行为。

与有逆反心理的孩子要多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有针对性的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平和、亲切,不要粗暴地训斥孩

子。当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承认错误,家长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冲动,是否合理、公正、正确,并设法让自己静下来,坦诚的向孩子承认错误,但同时要指出孩子的问题,才能保证父母和子女的正常沟通。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意愿。

当孩子表现出逆反行为时,家长也可以暂时“接受”他的逆反,不发脾气,也不处理,这样让孩子的逆反没有了对象,逆反行为自然会终止。当然,过后家长再处理这件事情,一定要坦诚地和孩子谈,打开孩子的心结。

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将计就计”。比如,我要求学生背知识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背不完就要挨训,可是中学生都是大孩子了,不怕恐吓,偏不来背;我重新要求,每天只接待15个学生来背题,多了就不许来了。结果,不到一天,30多名学生们都来背完了。

4、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父亲扮黑脸,母亲扮白脸,父亲严管,母亲溺爱,这样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因为父母一方的溺爱导致有恃无恐,为所欲为,逆反心理严重。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父母一定要一致。该批评时批评,该表扬时就表扬,孩子遇到困难时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对家庭生活表现的很冷漠,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细心的发现孩子的需求,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如多与孩子谈心,抽时间带孩子出去游玩,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断的鼓励孩子。此外,父母之间的问题要在父母之间解决,不要牵扯到孩子身上给孩子无形的压力。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使孩子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5、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性教育绝不是性知识普及,性教育是人格教育,是培养孩子意志品质、责任感和自制力的教育。即使孩子没有早恋现象也应该进行这方面教育,目的是对他人负责任,使自己免受伤害。不要让“三级片”、“黄色网站”抢先一步误导了我们的孩子们!

6、对早恋的处置

(1)正确引导,不要声张,更不能搞得满城风雨。

一个男孩追求一个女孩,可女孩却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嘲笑了男孩。女孩的父亲得知后对女儿所:“有人喜欢你,说明你身上有优点,有吸引人的地方,这是很美好的事情,首先,你应该感谢那个喜欢你的人。既然你不想因为早恋耽误学习,可以把道理跟对方讲清楚,告诉他,如果真的喜欢你,可以等你们都成年后再发展。”

(2)理解。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所产生的各种言语和情感,同时注意不要轻易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孩子心里面想什么?“你不是说我早恋吗?那我就恋了能怎么样?”结果本来很单纯的异性朋友发展成了早恋关系。我们思品课中也给孩子渗透这种思想: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事,因为我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更何况他们呢。

(3)尊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情感和隐私。对有早恋行为的学生,不能一味的指责谩骂,也不能将问题扩大化,使学生无地自容。可以坐下来,平等地和孩子谈一谈,(一定要放下威严的架子)听一听孩子内心的对早恋的看法。家长甚至可以向孩子坦白自己在青年时的恋爱经历,当然不是骄傲地教他恋爱,而是分析你当年的正确与错误行为,不要怕他们笑话,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崇拜一个敢作敢当的老爸。

(4)适度。只要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和实质,不必过分追究具体细节,以免造成学生隐私的侵害和自尊的挫伤。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早恋了,会穷追不舍地问:“到底是谁?说啊,到底是谁?”„„真的有必要知道是谁吗?那么是不是如果孩子恋的是国家主席的孙子您就同意,恋的是“大衣哥”的儿子,您就不同意呢?别忘了,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一个高中的孩子找我聊天,他说:老师我们班同学都谈恋爱。我说:你如果做好了结婚、生孩子的准备,我不反对你恋爱。

教育专家说,早恋是无法避免的,家长可以做的不是强制性的压迫,那样只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憎恨父母,憎恨家庭,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明白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重要的,这也同样使他能从容地去面对今后的各种打击。

(5)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共同教育。

7、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注重自己的言行细节。

总之,多引导,少强加。多沟通,少指责。

个人思考:

1、成长比成绩重要

2、成人比成才重要

3、快乐比成功重要谢谢大家!

第5篇: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作者:王金颖 刘锡高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从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错误的自我认知和心理问题多样性这三方面来阐述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以及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正确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三方面的应对策略,为了促进军校大学生的积极发展,提高我国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军校大学生 心理健康 特点 应对策略

军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有很大区别,注重体能训练、军事演习、考核评估等。对军校大学生的要求苛刻,在强压力下导致军校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异常反应。研究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建议,有利于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 心理健康的内涵

对于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心理学家众说纷纭。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时,自我各方面的状况良好;第二,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英格里斯(H.B. English)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可以看出以上三种概念的提法各有差异,但是又不尽相同。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侧重强调从身体、智能和情感层面上的健康,百科全书中从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角度来说明心理健康,而英格里斯强调积极的健康状态。英格里斯对心理健康的诠释常常被大家广泛应用,本文采用的心理健康的定义也是英格里斯的这种提法。

2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军校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大学生的身份,又是军人的角色。对于双重身份的压力,军校大学生既要完成普通大学生的学业要求,又要完成作为军人的各项严格训练以及通过考核,所以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本研究总结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2.1 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罗正学的研究表明军校大学生SCL-90的总均分和各项因子分均非常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军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军人常模。可见,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普

通大学生相比,军校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敏感和担忧未来方面。

2.2 错误的自我认识

军校大学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差异,军事化管理和特殊的环境,使军校大学生更多的自我批评、自我否定,不能正确自我归因。在遇到挫折、失败时,逃避承担责任,缺乏自信,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界环境。

2.3 心理问题多样性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复杂多样,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敌对、偏执、躯体化等方面。在相对封闭的部队环境中,军校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局限于部队的领导、指导员、战友、同学,由于训练强度大,闲暇时间较少,导致军校大学生的自我封闭,服从命令。在遇到困难时,不善于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时间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偏执、敏感、敌对,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由于艰苦的日常训练以及担忧各种考核是否会通过,堪忧未来发展等原因,导致军校大学生强迫和焦虑的表现突出,有的甚至出现躯体化方面的表现,经常晕厥、恶心、抽搐等症状。

3 提高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应对策略

3.1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认为应该强调人性中积极情感和积极因素,所以针对军校大学生,应该注意培养其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学会积极乐观的处理问题;增加适应性训练,对于由新环境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不适应问题,可以减少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此外,提高其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3.2 正确的应对方式

消极应对比积极应对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导致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等不良的自我认知,严重影响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面对压力、困难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正确的自我归因,找到问题的根本,不是一味的外归因或内归因。要学会自我肯定,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认可。

3.3 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联系。社会支持可以减少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增强应对、忍耐等处境的能力,同时,给予帮助与得到帮助与人的心理健康皆有关。本研究将

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朋辈群体的支持和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干预这三方面来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3.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尤其避免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取代,防止心理教育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军校大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将心理教育与部队结合,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把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课程通过选修或必修的形式向学生开展。让军校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学习自我调节,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3.2 朋辈群体的支持

朋辈群体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朋辈群体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互相理解,心理认同感高,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在同伴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有助于军校大学生逐步学会理解与包容、宽容与忍让、信任与担当,学会与人如何沟通、合作、交流。

3.3.3 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干预

第一,开展专题心理讲座。根据不同军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适合于不同年级的专题心理讲座。例如,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可以开展有关新生入学适应为主题的讲座;对于二三年的学生,可以开展以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自我认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减压等为主题的心理讲座。

第二,实施团体辅导干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军校大学生心理环境,有效降低压力、提高自信、改善人际关系、缓解不良情绪体验等,促进军人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团体辅导训练,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军校大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和合理宣泄情绪的技巧,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改善紧张状况。

参考文献:

[1]姚锡远,王金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1):11-37.

[2]罗正学,苗丹民,皇甫恩等.军校男、女大学生MBTI人格类型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5):541.

[3]李川云,严进,许涛等.1077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6).584-586.[4]李俊丽,梅清海,丛建波等.军校大学生个性、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282.

[5]刘素珍,赵华,吴梦麟.团体心理疗法-军人心理辅导方法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

(4):471.

作者简介:王金颖(1988,8——)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咨询方向的研究;

刘锡高(1971,5——)男,汉族,江苏苏州人,空军航空大学,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职称;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工作。

第6篇:高中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李晓琼

高中生恋爱已成为普通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高中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异性间相互吸引,情窦初开,本是他们成长的必经过程,但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高中生的恋爱,相应滋生了很多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成长和学习,只有加以适时的疏导,才能帮助他们正确面对,走出困境。

一、高中生恋爱现象

在我们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校园内男生女生手牵手,在无人地方,男女生抱着接吻,在教室里有女生坐在男生身上,课堂上男女生传纸条;下课期间,教室外男女同学抓紧时间相会;校外,男女生一起结伴在网吧玩通宵,男女生同居等现象,更有大批学生因为恋爱而苦苦挣扎。所有这些现象令人担忧,一般情况下,恋爱的学生都成绩下滑,有的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心理压力,产生焦虑,以致恶性循环,学习一滑再滑,最后放弃学业;有的学生干脆就不顾学习,一心只想两个人在一起,没心事读书,最后的出路也只有退学。还有因争风吃醋,导致打架闹事的现象。也有因暗恋、失恋无法自拔,产生焦虑,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更有甚者,因同居、早孕导致身心受伤害。

二、高中生恋爱心理分析

1.青春期异性的相互吸引

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成熟的阶段,对异性有一种好奇与探究的愿望,他们自然而然会相互吸引,由于他们交往面较窄,往往把这种生理的吸引当作爱情。“总想看见他”,“看不见他就心烦意乱”,他们还不懂得真正的爱情,这种吸引往往是短暂的。“我前几天喜欢某某,这几天我喜欢其他人了,我到底是怎么了?”高中生恋爱这种现象居多。

2.高中学习压力及心理焦虑需要找人交流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加上青春期焦虑,使他们的压力更大,他们需要有人听他们倾诉。异性就成为他们倾诉对象的首选,这样你来我往,两人就开始形成依赖,最后走向恋爱。这样的学生以留守学生为主,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渴望亲情与关爱。还有的父母对孩子总是居高临下,使孩子与他们无法沟通。那些与父母沟通好的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找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沟通的毕竟是少数。

3.虚荣心作崇,相互攀比

有的学生恋爱,就是因为对方给了点小恩小惠,就走到了一起,这是因为虚荣心作怪,还有的是盲目攀比,因为某某有了男(女)朋友,自己也应该有,所以也去找一个。有的学生拿自己的女朋友(男朋友)炫耀,更滋长了攀比。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发现一个班有一对恋爱的学生,如果任其发展这个班会发展到十对八对学生恋爱。

4.对学习无兴趣,找情感寄托

这类学生,本来进校成绩就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也失去了兴趣。她们往往选择谈谈恋爱,填补精神空虚,他们谈恋爱最投入,往往不注意影响,不计后果,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

5.游戏心理,导求刺激

有的学生受社会上庸俗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低级趣味,追一个抛弃一个,有的一个人还有几个男(女)朋友,还到处张扬,即时行乐,追求刺激。

6.因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而交往增多导致恋爱

这类学生遇到问题总喜欢在一起讨论,时间久了就发展成恋爱关系。

7.因相互欣赏而导致恋爱

学生也有因对方学习成绩好而相互欣赏,也有因对方长得好看而相互欣赏,最后互相倾 1

慕而恋爱。学生中这种恋爱现象也不少。

三.高中生恋爱的疏导

高中生恋爱的疏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效果的,作为高中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要引起重视,再也不能遮遮掩掩,而应该放在面子上说,有层次地进行疏导。

1.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踏进高中校门就应该有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习就会有动力,就会有自制力,就会充实自己的每一时每一刻,有计划地学习。多数谈恋爱的学生,学习比较随意,无明确目标,无学习计划,精神空虚,情感脆弱,意志薄弱。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让学生学会正常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许多高中生面临的难题,有很多学生不会处理同学之间正常的交往,有的同学错把正常的交往当作对方对自己有好感,而导致单恋,造成困扰,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与异性交往面广一点,就会避免因只与某个人的交往而形成的恋爱,创设宽松和谐的异性交往氛围,进一步形成健康的友谊、恋爱观念。

3.引导学生认识高中生恋爱的利弊

让学生了解中学生恋爱的利弊后,学生会自己作出选择,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高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最让学生懂得高中生谈恋爱不利身心健康成长,不利学习成绩的提高。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

恋爱需要理解、奉献、真诚与持久。高中生由于情感还没定型,她(他)们的恋爱不能长久,从而会导致相互的伤害,造成失恋的痛苦;高中生缺乏经济基础和成熟的心智根本无法实现奉献。

5.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预防和性道德教育,这一系列教育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坦然面对异性,强化健康心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他们正常的异性交往提供知识技能、道德和心理保障。

6.引导高中生升华自己的情感

爱的本质是彼此的心灵丰润,健康成长与成熟,体现人的尊严与价值,高中生恋爱的基本动机是情感交流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途径有许多。谈恋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但不是最佳选择。高中阶段,学生的特定任务是长身体,学知识,修品德,增本领。若沉浸于狭隘的恋爱之中,则有可能跃进“美丽的陷阱”自毁前程。

7.老师、家长从多方面关怀学生

一般沉迷于恋爱的学生往往是家教严谨专制、父母感情不好、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他们在家庭中沟通不良,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得不到足够的理解与支持,他们的恋爱实质上是寻求情感上的补偿。这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给以足够的关怀、理解与温暖,还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改变观念,多给孩子关怀。

第7篇:如何应对初三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

如何应对初三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

1.仔细观察

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初三学生的情绪变化,像春天的天,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细雨绵绵。因初三学生处在高度紧张的学习之中,情绪变化很大。孩子比以前更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变得沉默,不愿把自己的内心透露在外表。

家长要通过细微的观察去了解孩子,必须要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绝不是捕风捉影,家长的这种敏感是可以在实际锻炼中提高的。不妨从捕捉孩子的变化线索入手: 语言

孩子说话声音忽然变轻,或声调不如平时自然,或故意把某些词说得让你听不清楚,或讲话语无伦次,说明他是否隐瞒了什么或因为撒谎而心虚。 表情

主要是眼睛,说话时不敢看你,或避开你的眼睛,表情一反常态,或紧张或焦虑不安。

行为

行为古怪,躲躲藏藏,做事心神不宁,一看到家长就想停止他正在做的事。

孩子告诉你他的梦的内容,比如做的噩梦,也许是他有什么很压抑紧张的事所致。

绘画

孩子在草稿纸上的信手涂鸦有时也能反映一些信息。 要细心观察孩子,学会与孩子对话。家长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不可能对孩子的言行熟视无睹。孩子的内心隐秘总会通过种种迹象显示出来。初三的孩子不再像儿童那样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而喜欢把

“秘密”藏在心里,但这正是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因此,做父母的要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随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机,才能与孩子一起克服生理、心理上种种矛盾,顺利地走过第二次断乳期,顺利地走过初三,做到防患于未然。 2.平等尊重加强交流 假如你能够走进孩子的世界,到最后形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家庭”,就是成功交流的家庭。初三的家长经常问的就是“作业做完了吗?考试得多少分”,很少有家长会问“你今天心情怎么样?你们班级发生些什么事啊?”孩子兴高采烈地和你讲学校的事情,你要么冷漠的不当一回事,要么就是拐弯抹角回到学习的主题。回到他已经累了一天的学习上,孩子会怎么想呢?例:挤公共汽车时,家长教育他,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坐这样的车。不能分享学生的喜悦和失败,考得不好,自然是一顿批评,考得好了,家长会很严肃的告诫他,不要骄傲,还有人比你更优秀。家长要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要么就是他对你的话题感兴趣,要么就是你的话说到他心坎里了,让他感觉到他的心思被你摸透了,愿意洗耳恭听。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个道理,有意无意地用家长这一天然权威来替自己助威。

交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主动找你谈话,若他能对你建立相当的信赖感,孩子会把他遇到的困难和你述说。另一种是你主动找孩子谈话。此时,你只能先以试探性地的随便谈谈,问他学习上的情况、同学之间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在谈话中发现学生的“触痛点”。家长与孩子谈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偏差:

场合不当

比如在饭桌上训斥,或在人多的时候揭孩子的短处,数落孩子的不是。

愿望错误 希望孩子全盘接受你的观点,或按照你的要求发展,其实孩子和你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不一致是正常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无条件认同你,显然会加剧亲子矛盾。

态度错误

要么和孩子不说,要么一说就是责骂、训斥、讽刺的口气。一个出走的孩子说,“我再也受不了我妈,她每天都在数落我的不是,好像我是他的出气筒。”所以有话要好好说。出走信案例,每次放长假别人总是高高兴兴的,而我却是提心吊胆,你每天做完家务总要责备我几句,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弄得我很不愉快。其实,我已经够乖了,我总是先把我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完,然后就做作业、看书,可你就是不开心,我到底哪里得罪你了。你总是说你太累了,是发泄。可你总不见的做完繁琐的工作,便向你的老板、同事、朋友发泄吧?我也是人,我也有我的自尊心,不是你要说就说的,我希望你能尽快改正这个缺点。我渐渐长大了,而你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你别为我多操心,愿你能永葆青春,永远健康,永远快乐,我走了。 内容错误

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忽略孩子的优点,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一无是处,很有失败感。想想有个人每天就挑自己的刺,谁爱听啊。

方式错误

单方面说教,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其实这也是家长不自信的表现。孩子正处在发展中,他们的成长具有起伏性,反复性,有的家长太急于求成,与孩子谈话失去耐心,谈上几句就不欢而

散。

3.不断鼓励 随着中考的不断迫近,学生们埋头苦读,尽心尽力,奋发用功,同时又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饱受着挫折与痛苦。他们在矛盾和失败中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关爱、支持和帮助。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民主、友好、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家长应当采用点头、微笑、倾听,与学生心理沟通,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适时点拨、鼓励和引导。尤其对于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的学生,要经常不断地积极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多一点和自己的纵向比较,少一点和他人的横向比较,不要说“你看谁谁都比你考得好,你怎么办?”这类打击信心的话语。在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都不要不忘记给一点鼓掌、给一点喝彩(但应适度)。 4.适度压力适度焦虑 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可以变为动力,但前提是适度。人没有压力会“不思进取”,但过度的压力会打垮人的身心。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目前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孩子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这种压力的产生是老师、家长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使其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诚然,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家长、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 面对各种考试成绩,为克服焦虑心理,家长要让孩子首先看自己是不

是有点进步。每一次考试失利之后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郁闷、烦躁。这种状态至少损失一周的安静复习时间,对复习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中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进步的机会,发现问题,改善复习策略,减少错误才是根本。

其次,家长和孩子要理智地面对实际水平,订立合适的目标。目标的订立不仅仅使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更要起到帮助我们坚强信心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

★跟上老师复习进度,全面掌握知识; ★保持个人相对独立,查漏补缺;

★以平常心态做题目,不求全、不求多、不求难,弄懂过程才是根本目标;

★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准备什么呢?就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课后再总结一下,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你的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文章来源:

第8篇: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经研究发现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独立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其隐藏在内心世界或记载到特殊的笔记本中。

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逆反心理。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他们崇拜港台歌星、影星,在校园里形成一群为数众多的追星族。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并存说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还处在成长期,心理状态起伏大。

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没赚钱时就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这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造成的消费特征。如:手机、名牌鞋、衣服,互相攀比追潮流,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认为不算啥,只要需用钱就伸手与家长要。学生不了解家长的钱挣的不容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王海伦)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

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2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种心境。憧憬未来,常对活动充满热情,易振奋、易波动,也会感情用事,有时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遇到挫折会有种种消极情绪。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其感情具有文饰性,内心世界活跃,而且情感的外部表现常与内心体验不一致。

3、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掌握自己的行为。在处事的信心度、果断性、自制性方面有发展,调节力较初中有提高。

4、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特征趋向稳定、成熟,外显与内

向类型明显。可性格的可塑性仍较大,旧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被改塑,新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还会产生。

5、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动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

6、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7、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随着不同群体性质的影响,高中学生的个性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

8、对异性性关注上升,在公开场合转向文饰、内隐,但又有显示欲,希望引起异性好感。在一定条件下,少数学生出现对异性较为隐定的情感,进而发展到恋爱。如处理不好,影响学习和个性发展。

9、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初中增强,但由于社会结验和认识的局限,辨别力不如成人,出现求知欲强与识别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10、对职业的选择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预备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社会价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需求,选择具体职业和层次,并对毕业前夕的学习动机、态度、行为和学习水平产生影响。

第9篇: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中期,约从

14、15岁开始到

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位目的的。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识的发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成分逐渐减少。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分化,才形成了他们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矛盾。

第三,高中生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十分关心自己的优缺点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第四,有较强的自尊心。当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情感上的复杂性

1、师生关系

高中生对老师的看法和同老师的关系更为复杂,他们对老师是既尊重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以表面上的冷眼相对来掩饰其内心深处的敬重与渴望接近的情感,有时还常以给老师“出难题”、“找麻烦”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对自己的注意。

2、同伴交往

高中生交友的人数在减少,但亲密度在增加。不少高中时期的好朋友往往能延续到成人,甚至一生。

3、异性交往

高中生男女关系已由“疏远”逐渐发展到了“喜欢接近”,有的发展成了我们称之为“早恋”的现象。

三、意志更加坚强

高中生面对困难会想办法克服而不是躲避。

高中生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不少高中生会因为自己的前途而毅然改掉多年的坏习惯,这种意志力是初中生所没有的。

四、兴趣爱好也相对稳定下来

在高中以前的时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更多的时候是受周围人的影响。而到了高中阶段,大部分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兴趣爱好出现相对稳定的趋势。

上一篇:高速公路拆迁款审计下一篇:安装主要材料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