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积极教养倾向和消极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开封某重点高中二年级177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论文 篇1:

国内近五年来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摘要: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来自家庭、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心理发育落后于生理发育,这些压力和身心特点使其更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本文对国内近五年来高中生心理健康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总结概况。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以中国知网为平台,以“高中生”“心理健康”为关键词,选择了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纵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发现某些研究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到民族差异、学校类型差异等较新的方面。

一、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青少年步入高中后大多面对的是应试教育,而这又致使家长和学校过分重视成绩,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焦虑、自卑和抑郁等,导致心理不平衡。

对河北某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52. 4%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1]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的调查发现,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 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 5%,北京某高中学生抑郁率达35.2%。[2]對广州市城区和农村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5%。[3]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组自治区学生,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占16.59%。[4] 对银川市高中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5%。 [5]关于包头市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表明,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二、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性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对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显示,女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自我强迫、情绪不稳定5项因子上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抗干扰能力、性格方面差异有关。 [7]赞成其结论的有崔婷对西安两中学及张媛媛对地震灾区高中生的调查研究。[8] [9] [10]

对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女生抑郁、恐怖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强迫、偏执、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平衡性等方面问题检出率比女生高。原因可能在于,学校纪律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压抑了男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却使女生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而且女生与男生相比,在面对挫折和烦恼时更善于发泄。[11] [12][13]

对广西侗族高中生调查表明,男生较女生情绪更不稳定性、性格更内向,可能是侗族传承着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习俗,女生在这种生活环境里比男生能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有关。 [14]

对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在5个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上,男生的敌对、偏执、强迫等3个因子的均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女生的忧郁因子均分显著地高于男生,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则无显著差异。 [15]

现阶段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应根据不同性别心理问题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民族差异

调查表明与全国中学生水平比较,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随和、活泼开朗,但情绪稳定性较差,造成其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可能与他们生活在贫穷山区环境有关。调查中龙胜各族自治县高中生个性更为温和,可能与该地区为多民族聚集区有关,不同民族间的广泛交流可以使不同民俗逐渐同化,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14]

还有研究发现壮、瑶、侗族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且男生心理问题比女生稍重。存在个性偏异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个性特征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上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6][17]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校差异

本文关注的学校差异,主要指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私立中学与公立中学的差异。

研究表明银川市直属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严重,而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总体上不如示范性高中学生,他们具有发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险性。[5]另有研究指出,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总体上包头市重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私立高中生。 [6]对唐山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与重点高中3类学校进行调查,发现重点高中学生总体均分和学习焦虑均分最低,职业高中学生在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分上比较突出。 [18]

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非示范性学校、私立、职业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

三、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索的研究及展望

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本文就生活压力事件这方面做详细论述。

生活事件易形成负面应激反应,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破坏性,而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6方面的生活压力事件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首先,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如学业成就、学习负担、师生关系)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再者,高中生尚未完全独立,心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父母,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19][20]以什么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缓解生活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主动缓解心理压力者,较少有心理问题 [3]

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今后对此问题研究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多套用成人,这样就使其与成人等同,抹杀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应统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研究方法的统计表明,研究者多采用测量法、观察法,很少甚至不使用个案法、实验法,所以应提倡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第三,应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最大程度为高中生服务,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海俊.河北某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

[2]孙玮.北京市某校高中生抑郁症状及求助现状调查 [J]. 中国学校卫生,2009,(9)

[3]任杰.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

[4]张青.石河子大学及石河子市3所不同性质高中在校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5]马丽.银川市示范和非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

[6]关明杰.包头市重点高中與私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

[7]方琪.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1)

[8]崔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37)

[9]张媛媛.地震灾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

[10]孙士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6,(10)

[11]林东.广西高中生SCL-90常模的建立及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

[12]黄永新.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

[13]胡春梅.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教育探索,2006,(11)

[14]陆雪萍.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特征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

[15]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16]林东.广西不同民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

[17]林东.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

[18]蔡青.唐山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

[19]辛方兴.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

[20]吕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J]. 教育科学研究,2010,(3)

作者:陈莉莉

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论文 篇2:

父母不同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父母积极教养倾向和消极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开封某重点高中二年级177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分析。结果 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保护其子女免受抑郁和焦虑侵扰的有效方法;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是导致其子女形成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不健康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父母应给予子女多一些情感温暖和理解,少一些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应公平对待自己的每个子女。

【关键词】 父母;积极教养倾向;消极教养倾向;心理健康;高中生

Effect of Different Parental Rearing Trends on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u Ying, Lu Yun.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P.R.China

【Key words】 Positive Parental rearing trend; Negative parental rearing trend; Mental health;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一项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1]。研究表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2-5],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的直接影响最为重要[6]。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孩子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就个体的发展而言,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等大部分是从父母的教养中学到的。国内心理学家经过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都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有关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状况也不同。Bammring,Sigel等发现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形成敏感、多疑、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通过改进父母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儿童更加健康地发展或缓解儿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家庭教养方式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国内学者做了一些研究[7-10]。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证实: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遗憾的是,没有研究通过对在不同教养倾向下成长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来证明不同教养方式对其子女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父母消极教养倾向和积极教养倾向对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来帮助人们认识正确的教养方式,从而改变、调整和放弃不当的教养方式,以便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在本研究中考察的是(1)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2)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同时需指出的是,以往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这个量表虽然经过国内修订,但从根源上讲,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民族文化差异。本研究采用王极盛根据中国中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期更符合客观实际。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开封某重点高中随机抽取二年级2个班,共200名被试参加测试,得到有效问卷177份。男生87人,女生90人。平均年龄为17岁。

1.2 方法

1.2.1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采用王极盛1997年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由60个项目组成。分为10个分量表(因子):分别为A强迫症状、B偏执、C敌对、D人际关系敏感、E抑郁、F学习压力感、G焦虑、H适应不良、I情绪不稳定、J心理不平衡。

1.2.2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由瑞典Perris等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1993年我国岳冬梅等人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该问卷共11个分量表,包括父亲教养方式6个因子:FF1情感温暖、理解,FF2惩罚、严厉,FF3过分干涉,FF4偏爱被试,FF5拒绝、否认,FF6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5个因子:MF1情感温暖、理解,MF2过干涉、过保护,MF3拒绝、否认,MF4惩罚、严厉,MF5偏爱被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有力而客观的工具[11]。

1.3 施测过程 由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利用被试自习时间,对其进行两份量表的施测。

1.4 数据处理 所得有效数据录入电脑,采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作描述性分析,首先从心理健康总均分来考察其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结果是心理健康良好的占总人数的39.5%,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55.4%,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占总人数的5.1%。从心理健康总均分来看,在被测查的高中生中不存在心理问题较重者和心理问题严重者。

为了既全面又具体地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把总均分判断学生总体情况与分量表判断学生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对被试在每个分量表的得分情况进行了考查,并划分了心理健康等级,结果: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除了在偏执、敌对和抑郁上超过了50%以外,在其它7因子上不到总人数的一半;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学习压力感和抑郁方面。

2.2 父母不同教养倾向对比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某一因子上,通过对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评价得分高低可以得到如下两组被试:(1)父亲具有积极倾向与母亲具有积极倾向;(2)父亲具有消极倾向与母亲具有消极倾向(如在因子情感温暖、理解上,父亲具有积极倾向、消极倾向分别是指子女对其评价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取其前31%和取其后31%;母亲与此同理。在其它因子上,与此相反)。为了考察这2种不同的父母教养倾向组合(在各个因子上)对被试的心理健康有无显著影响,我们分别对其进行了独立样本检t验。得到了如下结果:在情感温暖、理解方面(FF1和MF1),两组被试在心理健康的抑郁因子上平均分差异极其显著;在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在惩罚、严厉方面(FF2和MF4),两组被试在心理健康的偏执因子、敌对因子、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因子、抑郁因子、情绪不稳定因子、心理不平衡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差异极其显著;在强迫症状因子、学习压力感因子、焦虑因子和适应不良因子上差异显著;在拒绝、否认方面(FF5和MF3),两组被试除了在强迫症状方面有显著差异外,在心理健康的其它9个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都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偏爱被试方面(FF4和MF5),两组被试在心理健康的偏执因子、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因子、情绪不稳定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敌对因子、学习压力感因子、适应不良因子和心理不平衡因子上差异显著;在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方面(FF3、FF6和MF2),两组被试除了在学习压力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它9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3 讨 论

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欠佳。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只占总人数的39.5%,而且还存在着一部分被试在心理健康的某一方面存在问题,如有18人感到过重的学习压力感等。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学习压力感和焦虑等方面。本次调查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偏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高中生,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承受压力最大和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因此高中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二是被试来自于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县城重点中学,娱乐时间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无法释放不良情绪,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和焦虑都是由沉重的学习负担和过重的升学压力造成的。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以至整个一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影响,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社会与学校的努力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至关重要。家庭教养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的、消极的、拒绝的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一定层面的负面影响;而肯定的、积极的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这就要求父母应给予子女多一些情感温暖和理解,少一些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应公平对待自己的每个子女。

4 参考文献

[1]杨宏飞.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89-290

[2]高怀荃,徐勇.安徽省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抽样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9,20:355-356

[3]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26-228

[4]敖淑清,王吉英,徐济达.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46-447

[5]肖少北.湖南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青年研究,2001:26

[6]郭传琴,刘贤臣,翟静,等.山东省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3-34

[7]肖海雁,韦义平.父母教养方式、学生人格对私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5-288

[8]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8-20

[9]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76-277

[10]李祚山.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心理科学,2001,24(4):445-448

[1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13-115

[12]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大理学院学报,2006,11(5):81-84

(收稿时间:2007-07-29)

作者:吕 英 吕 昀

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论文 篇3:

昆明市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我们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昆明市两所普通高中不同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做相关分析。调查分析显示,心理正常的占66.5%,心理异常的占33.5%。这一调查分析结果说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应该改进对子女的养育方式。

关键词:父母养育方式 心理健康状况 高中生 症状自评量表

1 问题的提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Parsons等人的家庭关系系统理论就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社会系统作用的结果,家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它既在整个社会系统里起重要作用,又是促使儿童社会化的首要系统。”家庭作为儿童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影响了儿童心理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各种养育行为特征的概括,它直接作用于亲子关系,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

近年来,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其中,钱铭怡等人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黄悦勤等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郭蕾、葛操通过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与父母养育方式的不当密切相关,袁静、余毅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承受压力最大和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此阶段是他们心理发展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加之面临升学压力,心理机能容易失衡。因此,高中生是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改进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2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昆明市两所普通高级中学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高一、高二年级各100名学生,男女生各半。共收回有效问卷173份,其中男生81人,占46.8%,女生92人,占53.2%。

2.2 方法与材料

2.2.1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BMU)

该问卷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于1980共同编制,问卷共11个分量表,其中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6个因素和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因素。该问卷1993年由岳东梅等人翻译修订成中文版的测试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有力而客观的工具。

2.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包含比较广泛的神经症状及精神症状,从10个因子探讨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心理评定量表。

2.2.3 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法,以班级为单位在学生答完问卷后进行统计,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2.2.4 统计处理

在剔除漏填、错填的无效问卷后,对合符要求的问卷进行编码,并用Epidata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和相关分析。

3 结果

3.1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问卷考察了高中生对父母养育方式在11个维度上的评价,对性别变量和用SCL-90鉴别出心理正常和异常变量进行平均数差异性t检验。结果表明,高中生对于父母养育方式的评价存在性别差异。高中生男孩对父亲的过分干涉、偏爱,对母亲的惩罚严厉体验显著高于女孩;女孩对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的评价显著高于男孩(见表1)。另外,心理异常组对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的体验明显高于心理正常组(见表2)。

3.2 症状自评量表

本量表考察了样本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性别变量进行了平均数差异性t检验。结果表明,心理正常组的高中生占有效数值的66.5%,心理异常组的高中生占33.5%(见表3)。高中男生心理健康总水平略高于女生。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抑郁和焦虑,同时躯体化,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也明显高于男生(见表4)。这与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社会性别角色较为一致。

表3 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状况

3.3 父母养育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父母的严厉、惩罚(F2,M4)、父母的干涉、保护(F3,M2)以及父母的拒绝、否认(F5,M3)与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有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虽未在数据分析中达到显著水平,但可以明显看到负相关的趋势。其中,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CL-90各项因子皆有显著相关。其他项目因子间也有显著相关,例如:躯体化和父亲严厉惩罚(F2)、拒绝否认(F5)、过度保护(F6)与母亲的拒绝、否认(M3)、严厉惩罚(M4);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和父亲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过度保护(F6)与母亲的干涉保护(M2)、拒绝、否认(M3)、严厉惩罚(M4);敌对与父亲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与母亲的干涉保护(M2)、拒绝否认(M3)、严厉惩罚(M4);偏执和父亲严厉惩罚(F2)、拒绝、否认(F5)与母亲的干涉保护(M2)、拒绝、否认(M3)、严厉惩罚(M4)(见表5)。

表5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与SCL-90各因子间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父母养育方式的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发现,父母在对子女的要求上性别差异显著。表现为父母对女生比对男生更多地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在反应因子F3、F4、M1、M4上差异显著,说明父母对女生更为接纳,而对男生要求更为严厉,这与男女生性格特点和母亲对两性子女的认识和看法不同有关。一般而言,男生比女生要好动、调皮,更具反抗性,更容易发生一些违反父母规定和家庭规则的行为,因此感受到父母的干涉、惩罚较多。女生则较为内向、文静、善解人意,也较听从父母意见,她们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感受到父母情感上的温暖、理解较多。由于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影响,男孩是家庭关注的焦点,因此男生要比女生体验到父母更多的偏爱。

4.2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发现,昆明市被抽查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异常人数达到总人数的33.5%,高于国内有关研究,且高中女生较男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女生在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五项因子的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男生。究其生理原因,可能是青春期少年,女生大多先于男生发育,由于身体的巨变和性的成熟,加之女生由于传统性别角色所定比较害羞、怯懦、多愁善感,导致女生较男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如: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项均高于男生。而从外部环境来说,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部分家长、老师、同学认为女生成绩好是死读书的结果,而男生成绩好则归功于聪明。受各方面暗示和耳濡目染,高中女生形成了自卑、被动和依附的消极心理,自我期望值普遍偏低,对社会性别角色缺乏自信,加之升学的压力,造成了各方面的心理问题。

4.3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关系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长期不当的养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不良心理特征,从而为心理障碍、神经症的发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具体来说,当孩子提出合理要求时父母无理拒绝和否认会让孩子或是自信心受挫,产生不安全感,郁郁寡欢,或是出现抵触、不满甚至敌对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体验有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出现各方面的心理问题,甚至产生精神症状和心理疾病。有关研究证明,对孩子自己的事情横加干涉,包庇保护孩子的错误或是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严厉的惩罚等行为,会使孩子表现出焦虑、抑郁、强烈的情绪反应以及孤独、冷漠、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而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而使孩子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此外,EMBU的F1、M1两项因子的得分虽未在数据分析中达到显著水平,但可以明显看到负相关的趋势,意即父母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温暖理解越多,孩子的心理越健康。本研究数据分析的部分结果与有关研究不尽相同,可能与抽样数目以及地区差异有关。

4.4 建议

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以至整个一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影响,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社会与学校的努力外,父母的养育方式至关重要。

本研究建议:①考虑到高中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状况,父母应对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在情感上予以更多的理解、关怀和支持。②积极的养育方式有利于发展子女的健康心理,而负性养育方式则易使子女产生神经质和不健康的心理。因此,父母要纠正错误的养育方式,采用科学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孩子顺利度过心理剧烈变动期,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Darling N,Steiberg L,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 Psychologica Bulletin 113,487-496

[2]李英,赵菊丛.父母养育方式、父母离异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3]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

[4]黄悦勤,云淑梅等.神经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2)

[5]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卫生杂志,2005,(13)

[6]袁静,余毅震.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7,(20)

[7]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8]吴文源,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

[9]张伟,林崇光等.温州市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对比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

[10]解亚宁,张育昆等.生活事件与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

[11]李蓉.昆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OL〕.中国知网,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库.

作者:黄夏青 徐锐敏 刘艳

上一篇:竞聘信用社外勤副主任演讲稿下一篇:农村妇联副部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