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改革的深入,城镇化建设快速的推进,许多区县将高中迁至新城区,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弥补优质师资不足的现状,同时采用寄宿制的模式来提高升学率,而高中三年恰处于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是人生的转折点,关系到青少年未来一生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我们在很多时候只关注到了高中生的学业表现,却忽视了他们心理方面的发展与教育,而心理健康恰恰又是影响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就现阶段而言,对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不多,相关的研究材料也比较匮乏,因此本次调查以寄宿制高中生为研究被试,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理清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要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教育实践对策,为寄宿高中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与支持,促进寄宿制高中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与生活。本文采用问卷对江苏海门县某寄宿制高中343名高中生(女生199名,男生144名)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资料的收集与后期数据的处理,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0.9%,其中情绪不平衡、焦虑、学习压力3个因子大于2分检出率超过70%,强迫症状则达到81.4%,且心理健康总分及相关维度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国内同年龄阶段的常模水平。(2)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某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寄宿制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总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寄宿制高中生;有过心理求助经历的寄宿高中生在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方面得分显著低于没有心理求助经历的高中生。(3)寄宿与非寄宿制高中生在应对效能总分及胜任力、自信程度2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后者显著好于前者。不同性别的寄宿高中生在应对效能的自信程度的维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生的得分明显低于男生。(4)寄宿制高中生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女生得分显著好于男生,特别表现在耻辱与开放性2个因子上;有过心理求助经验的寄宿制高中生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及4个相关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没有该经验的寄宿制高中生;寄宿制高中生的应对效能与心理求助态度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最后针对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应对效能;教育对策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心理健康

2.1.2 应对效能

2.1.3 心理求助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心理健康与应对效能

2.2.2 心理健康与心理求助

2.2.3 应对效能与心理求助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工具

3.4.1 心理健康量表

3.4.2 应对效能量表

3.4.3 心理求助倾向问卷

3.5 研究程序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现状

4.1.1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常摸比较

4.1.2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4.1.3 不同性别的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差异

4.1.4 不同年级的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差异

4.1.5 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差异

4.1.6 不同家庭月收入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差异

4.1.7 单亲家庭、心理课程及心理咨询经历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差异

4.1.8 寄宿制与非寄宿高中生心理健康差异

4.2 寄宿制高中生的应对效能特点

4.2.1 不同性别的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差异

4.2.2 不同年级的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差异

4.2.3 独生与非独生的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差异

4.2.4 单亲与非单亲家庭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差异

4.2.5 有无心理求助经历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差异

4.2.6 寄宿与非寄宿高中生应对效能差异

4.3 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

4.3.1 不同性别的寄宿制高中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

4.3.2 不年级的寄宿制高中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

4.3.3 单亲与非单亲家庭寄宿制高中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

4.3.4 有无心理求助经历寄宿制高中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

4.3.5 寄宿与非寄宿高中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

4.4 寄宿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效能、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4.4.1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求助态度的相关关系

4.4.2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效能的相关关系

4.4.3 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与心理求助态度的相关关系

4.5 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心理求助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5.1 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对心理健康的回归

4.5.2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求助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回归

4.5.3 心理求助态度在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5 讨论

5.1 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5.1.1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与常模比较情况

5.1.2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

5.1.3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在不同生源地、独生的差异

5.1.4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在家庭月收入上的差异

5.1.5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在单亲家庭、心理课程等上的差异

5.1.6 寄宿制与非寄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5.2 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

5.2.1 寄宿制高中生应对效能的情况

5.2.2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求助态度的情况

5.3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应对效能、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5.3.1 心理健康、应对效能、心理求助态度的相关关系

5.3.2 应对效能、心理求助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6 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原因分析

6.1 个人因素

6.1.1 遗传因素

6.1.2 损伤与疾病因素

6.1.3 主观认知因素

6.2 家庭因素

6.2.1 与父母的关系

6.2.2 教养方式

6.3 学校社会因素

6.3.1 寄宿制的封闭模式

6.3.2 专业心理师资的欠缺与教师素质的不全面

7 寄宿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策

7.1 建立与完善的寄宿制高中心理服务体系

7.1.1 配置专门心理服务机构

7.1.2 构建寄宿高中心理工作的目标体系

7.1.3 制定完善心理机构服务制度

7.2 优化师资结构,提升专业能力

7.2.1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建设

7.2.2 补充心理教师后备力量,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7.3 开展形式多样化、因地制宜的心理健康教育

7.3.1 制定符合校情的心理健康课程

7.3.2 积极开展个体咨询与班级团体辅导

7.3.3 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心理实践活动

7.4 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心理教育通道

7.4.1 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心理教育的桥梁

7.4.2 获得社会支持,构建良好环境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艺术院校学生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有效性教学高中数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