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融合的策略,从采取学生自治管理、抓住整合教育落脚点、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知、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融合四方面进行阐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论文 篇1:

浅议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工作的融合

摘 要:高中生是民族的希望,高中生德育问题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高中德育教学工作者一直积极开展对高中生德育问题的教学改革研究,不少专家和学者呼吁:伴随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非常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德育工作中。依据这一现实背景,对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工作的融合尝试做几点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德育;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工作的融合早已显露端倪,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就涉及消费心理与影响消费因素之间的关系,绝妙地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作为一门使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为根本教育目标的学科,在高中德育工作当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广大高中德育教学工作者究竟应当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加强教师综合素质,提高队伍水平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在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这些教育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职业水平、道德素质、性格气质和行为特征,无一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问:一个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对心理健康教育为何物一问三不知的教师,如何促进德育工作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融合?

德育教师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我在以往的听课实践当中发现:负责思想品德授课的教师要不是对德育工作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方面的意识缺失,要不就是有融合这两种工作的意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没有融合这两方面工作的能力,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融合,非常有必要开展针对高中德育教学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我建议学校定期组织专业座谈会,邀请资深心理健康专家来校讲课,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出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座谈研究之需要,学校可以开展学习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全体德育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设优良文化环境,提供教育条件

正如哲学上所说: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校园对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校园文化环境实质上集中反映了学校的主体文化精神,学校应当根据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创设优良的文化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提供工作条件。

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是相当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很多学校一直在口头上说如何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但是不愿意在实际行动上下工夫,舍不得花费资源用于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这对思想品德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带来了一定阻碍,这一陋习必须予以转变。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半段,升学考试压力、未来职业选择压力、家庭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逐渐抬头,建设心理咨询室,正是期望为学生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提供场所。德育教师可以与心理咨询师积极沟通,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活动。例如: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考前心理压力大释放”“热线电话免费打”等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学习、生活、就业、人际交往過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良好性格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共同构成的,家庭教育同样是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分割的一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亲情感化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众多专家和学者都积极呼吁“家校互动”,强调家庭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当中的动员作用,我认为开展高中德育工作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这一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应当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力量,从学生家长入手,联动“家校力量”,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例如:每学期开学伊始,学校可利用家长会这一契机,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寻求学生家长对这方面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工作的可针对性,教学工作者可以制定问卷资料,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进行调查,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有特别需要的学生,教师应当上门家访,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详细就学生相关教育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当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同高中德育工作融合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多,本文只是我结合自身教学与管理实践所提出的几点粗浅见解。具体在教学管理实践当中,如何促进这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依旧有待诸位教学工作者携手探讨。

参考文献:

[1]傅勇.浅析影响我国德育教育效果的若干因素[J].新余高专学报,2011(1):120-122.

[2]曹家胡.现代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5(2):12-14.

?誗编辑 谢尾合

作者:何文元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论文 篇2:

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融合的策略,从采取学生自治管理、抓住整合教育落脚点、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知、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融合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教育;班级管理;德育;心理健康

The Integrative Strateg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lasses

(Huining County No. 1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China) YANG Hu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电视和网络中获取到非常丰富的信息。而繁杂的信息中充斥的健康信息与消极信息,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内心较为丰富和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身缺乏对事物全面和正确的理解,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对高中班级进行管理时,教师要将心理健康与德育进行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中班级管理风险分析

高中生虽然身心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还是缺乏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在能力以及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班级管理存在潜在风险。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可能会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社交上存在障碍,甚至有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偏差。如果采用强硬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如在班级中严厉批评或是指责学生,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还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还有的教师平时与学生交流不多,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学生很难将心里话如实地向教师诉说,这样会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陌生,最终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二)心理健康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管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将心理健康与德育相融合,能够提升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教师要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次,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高中生与社会接触不多,班级生活就相当于社会生活。因此,在班级中正确引领学生掌握生存技能,注重对学生社交能力、三观塑造、意志力锻炼等方面的培养,结合学生现有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梳理和解决,能够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三观和道德品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能更好地落实健康与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办法,不需要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而要注重做好细节。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细节处对学生进行教育,将心理健康与德育有机融合,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德育的良好落实。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一)采取学生自治管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较多,班主任管理任务以及教学任务较重,难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因此可以采取阶段性管理办法,通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自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建立三阶管理模式,即个人、小组、班级,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最终制定的规则才能让学生信服和遵守。每个学生要自主地进行自我约束,然后小组进行互相监督和鼓励。在班级中从德育角度构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并且要将健康知识以及德育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中,构建积极和谐的班集体。对于班级规则,师生要共同遵守,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起到良好带头作用。例如,关于时间制度的规则是,迟到的人课后要在操场跑一千米。一开始学生迟到在课后都不愿意去跑步,在我的督促下才不情愿地完成。后来有一次因为工作原因,我上课晚到两分钟,在课后我主动去操场跑步,并且让所有学生见证。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很多学生对班级制度都变得特别支持,就算违反规章制度,也会主动说清原因,并且主动接受处罚。在长期的坚持下,班级凝聚力越来越高,很多学生都会坚定地遵守规则,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和德育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抓住整合教育落脚点

开展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导。将心理健康与德育相结合,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鲜活的例子进行教育,不但更有说服力,还能够提升整合教育的效果。例如,班级中有一名男生性格不安稳,经常惹是生非、打架闹事,并且在事后丝毫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后来我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在沟通后得知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经常采取强硬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没有与孩子进行内心沟通,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我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且为学生分析事件的对错;另一方面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指导,让家长采用科学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后来,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缓和,遇到事情时也不再冲动,反而会来询问我的意见,性格变得逐渐开朗和积极。因此,将心理健康与德育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良好道德以及健康心理带来的愉悦和幸福,能实现整合教育的落地,获得双赢的效果。

(三)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知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德育,不仅要从规章制度上对学生进行约束,更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健康心理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改变和完善自己。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抒发情感、自由表达,从而在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生。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融合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育行业也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德育创造新的空间。应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能够将心理健康与德育完美融合,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一方面,由于教材内容有限,教师很难深入挖掘与学生切实相关的教育素材,而在网络中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教师能够了解到更多专业、丰富的教育知识和案例,促进心理健康与德育的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网络平台开设心理咨询窗口,促使学生在网络中匿名发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说出真实想法,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师还可以定期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填写,不记名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最后对问卷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从而在德育中进行有效的梳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教师能够有效地推进两项教育的融合,让更多学生主动接受良好的德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精神支持。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地将心理健康与德育进行整合,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叶丽霞,明伟.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可行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報,2013(11).

[2]韩媛媛,陈家麟.浅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学研究,2005(04).

[3]徐创瑜.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

[4]邢严.探索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责编 侯 芳)

作者:杨虎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论文 篇3:

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

摘 要:高中阶段正值高中生的青春期,也是一个人的性格养成时期,此时的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建立健全,学校不能只一味地强调学生学习而应侧重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上的关注。学校在开展德育的同时全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工作,为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做出正确指导。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与说明,并在笔者有限的教育认知下,给出一些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引言:

当今世界,整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与潮流,教育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终极目标都是全面的培养人才,并且其二者的内容、形式、心理机制有很多交叉重叠,相互呼应的地方。因此,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它们二者的整合不是内容上全然的一致与统一,而是两种教育体系保持协调的互动,并在针对某一对象的培养与教育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交流。

一、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二者管辖范围的界定不明确,在心理教育与德育整合的过程中,很多德育工作者不能明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常把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看作是道德品质的问题,甚至是思想觉悟与政治观念问题,不能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很多心理工作者过分夸大心理教育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武断地认为德育在今时今日的教育中已经过时,对学生的教育不起任何作用,主张用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地代替德育。前者存在的问题是把心理问题道德化,后者存在的问题是把道德问题心理化。其次,二者的目标侧重与教育原则有所冲突,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倾向于减弱个体的个性,规范其言行举止,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个社会或者阶级所需要的规范的人,其所遵循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道德建设内容,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更加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个性,目的是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德育的教育内容始终充满浓重的时代感、阶级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阶级性,主要包括心理卫生,智力发展,人格评定,行为适应等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在与德育整合的过程中还要建立健全好自身的体系,只有建立健全好自己的体系,才可以掌握丰富的学生的心理状态信息。在与德育整合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信息资料背景,全方位地了解一个学生所处状态,然后对症下药。如何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学校要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材料管理中心,定期发放心理问卷检测,收集问卷后,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问卷做出分析,并把分析结果记录在案。对每一个在高中学习阶段的个体建立心理档案,对于心里问卷显示异常的人员要向校方的德育部门做报备,必要时可以将档案的副本抄送德育部门,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每个个体的隐私信息不会被泄露。

建立预警机制,对于心理异常人员,心理教师可以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与其约谈,进一步掌握其心理状况。其次,学校应该设置心理教育课程,并请专业的心理教师来教授,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为强制执行,不可被随意替代为别的课程。学校在课余时间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例如心理讲座,心理剧大赛。班里定期主持开办班级心理班会,鼓励大家在班会上畅所欲言。班里要常设心理委员,实时向老师报告班里同学的心理情况。以上种种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都是为了更多的掌握班级里同学的心理动态,并为德育提供基础。

(二)树立德育体系

每个个体都倾向于无拘无束,展示自我的状态,德育的一系列规范势必会引起被教育者的反感和反叛。如何使被教育者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理性平和的接受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首先,在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做基础之后。德育工作者会对工作对象有一个大概了解,并且会更加清晰地对其所管辖的问题范围有了清楚的界定。

德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建立张弛有度的德育体系。其中有以下几个方法:第一,德育工作者的团队要新故皆有。年龄较为年轻的德育工作者更能理解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在与其沟通起来时更加容易获取被教育者的信任,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能产生更好的沟通效果,更有可能使德育的目的达到。年纪稍大的德育工作者,因为经验丰富,眼光老道,能敏锐地察觉出问题所在。第二,丰富德育活动,强化德育实践。德育并非是存在于话语中的假大空,它也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实践教学,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里,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去扫烈士陵墓,去赏阅中国古文化瑰宝,如中国建筑、中国书法、中国技艺等等,去拜访德高望重的各界楷模,聆听他们的故事,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大我”的存在,而不在汲汲于小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教化中完成德育的目的。第三,在处理德育对象时,要慎之再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尽量做到最大化达到德育的目的,最小化减轻对德育的惩治措施德育对象的成长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与德育系统的沟通交流

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心理检测的资料与德育工作者共享外,德育工作者在遇到特殊的情况时也要和心理教育工作组报备,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解决对应的问题。被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系统中的不仅只是学校与班级,广义上也应包括家庭与社会。其中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一块主要阵地,学校要建立与被教育对象家庭的联系渠道以便于全方位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校方的德育组合心理教育组与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家长代表要定期开会,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对方交换信息,以便对某些存在问题的学生个体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而解决问题。

结束语: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象牙塔里的人也不能免受社会变革的冲击,高中生是还没有养成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和完整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分别从两个维度观察学生的心理精神发展概况,它们互为补充,学生心理精神成长的轨道。进一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的德育的整合策略对中国青少面的成长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文静.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

[2]魏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功能耦合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3]许贞信.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64.

[4]高玲.“大思政”框架下“心育”“德育”融合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33+35.

作者:费兰

上一篇: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下一篇:控辍保学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