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及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1]。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三本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本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篇1:

浅谈高职高专和三本院校学风建设

引言:本文探讨了学风建设在高职高专和三本院校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学风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学风建设对高职高专和三本院校的发展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优良的学风能使它们享有好的社会声誉,培养的学生能被社会所认同,能为高校赢得充足的生源。

一、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将迈进大学校门作为奋斗目标,学习动力十足。但是经过高压、忙碌的高考进入大学以后,认为目标实现了,长期以来的压力陡然卸下,加上学习环境宽松,很多学生就开始迷茫,一时没有目标和追求,顿时失去学习的动力。再有部分学生受新的“大学无用论”和“拼爹”观念影响甚深,他们逐渐对未来失去信心,加上对大学生活缺乏长期规划,进而放纵自己,厌学情绪高涨,整日迷茫于大学生活。

2、部分学生对专业了解模糊,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大学生在入校前,对大学专业了解甚少,

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什么行业;在填报志愿时,多是听从父母及亲友的安排,盲目填报志愿。到大学后发现所选非所爱,或所选专业学起来非常吃力,由此对学习产生消极情趣。

3、高校学习纪律松懈。高职高专及三本院校里经常存在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现象,而且是屡禁不止。即使部分学生按时上课也是采取“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的“策略”学习态度,或者打瞌睡,或者聊天,或者玩弄手机,课后也不去复习。甚至有部分同学存有“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错误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持急功近利的心态,只学和听取自认为有用的课程;对于自认为没有的课程,多是选择逃课,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团等业余文化活动的事宜上。对于不学的课程,只是在临近考试时,才努力复习,以求过关。

4、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清静。”这是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形象写照。当前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往日学术界深厚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他们的学习大都浮在问题表面,对所学知识只求一知半解,考试能够过关即可。一部分大学生急于增加自己所谓的社会经验,整天忙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外出打工做兼职,而且理由也都很冠冕堂皇。但由于缺少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本就得不到一个好的发挥平台,其结果是不仅没有增加其社会经验,反而荒废了学业。加上现今网络游戏盛行,部分大学生终日醉心于其中不可自拔,将老师的尊尊教诲和父母的期望都置若罔闻。结果是临近考试时一无所措,寻求考试作弊,结果是导致多数被抓,担心失去学位证,彻底放弃学习。

5、学习目的色彩浓烈。目前大学生多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认为金钱万能论,使学习目的带有浓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将个人学习作为谋求个人利益的途径。部分同学在校不能严格遵守学院的各种管理制度,不能做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仅努力学习,将学习成绩优良作为各种评优评先的直接依据,认为学习成绩好就应该入党、获得奖、助学金等各种利益,自己没有获得种种利益就是不公平。

二、学风问题的存在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近年来高校的持续扩招,招录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加上校园周边拥满了社会上低层次低品位的大众娱乐文化场所,不少学生经不起诱惑和吸引,部分学生沉迷其中而荒废了学业。不少学生也由于思想认识不成熟,对大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进入大学是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错误地认为进入大学是高考压力结束后的一种放松,是年轻时难得的一段休息时间,这是造成学风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开设的部分专业课内容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脱节,使学生觉得学习它无用,特别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尤其突出,学生出外实习后,发现所用非所学,所有知识必须在实践中从头学起,也成了高校学生不愿意学习的主因。

3、部分高校任课老师缺乏严谨治学的教风,对课堂上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等不良现象不管不问,任其自由,认为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其余的事情都应该有辅导员解决;期末考试时监考老师怀着不得罪学生、不被学生骂的心态,对考试作弊现象也置之不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放任了学生作弊。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风建设上的说服力也不够,学生能认同的观点较少,导致引导力度和效果都不明显。

4、家庭因素。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学习都是在父母的监管下进行的,学生多是受迫学习。进入大学后家长不再关注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家长的不再监督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非常颓废,没有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使得他们开始懒于学习。以往长期的监管,也使部分家长对学生的认识不足,当就学生的在校问题同其沟通时,得到的回复一直是自己的学生很优秀,对学生在校出现的问题不能够正视。甚至有部分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拿个文凭,让其早日踏上已经安排好的工作岗位。

三、创建优良学风的措施

1、完善学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在评先评优过程中,严格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奖励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发挥规章制度纪律约束的作用,对各类违纪违章的学生及时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并能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于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的学生,要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2、加强专业思想的引导。专业思想的引导教育,是强化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很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主要在于他们对所学专业认识较浅,不知道所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及开设课程,部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前景也较为迷茫。

3、以同辈教育为催化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存在一种怪现象是:低年级的学生宁可相信学长学姐的话,也不相信辅导员老师的正确教育。据此我们可以发挥学生中的“同辈”教育作用,经常邀请高年级中品学兼优的同学同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鉴于对学长学姐的信任,会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如何学好专业,从而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要求他们勤奋学习,学习成绩要优良,模范遵守学习纪律和学院各种学风建设制度。同时要求他们对差生进行帮助,正确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同时也要带动他们实现学风建设目标上来。

5、在班内策略性的主抓大部学生的学习。学风建设的主流是优良的,每个班级内部也仅只是少部分同学存在学风问题或无法通过思想教育来改善学习情况。大学生的学习也具有从众现象,對此我们可以策略性的将这部分同学“孤立”起来,鼓励大部分同学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以此来刺激和带动“差生”,让他们自觉地开始认真学习。但是这需要把握好度,否则极有可能物极必反,使“差生”更加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开导和指引。

总的来说,“学生”是大学生的第一身份,“学习”是大学的第一要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优良学风的建设不仅仅是辅导员的事情,他的形成离不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风是可以继承的,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延续下去,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都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丽,韩新宝.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2.

[2] 孙宝成,王华. 创先争优视阈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 成立,施卫东,王振宇 加强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 [J],高等教育管理,2013.2.

(作者单位: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土木工程系)

作者简介:1.林莉芸(1978年-),女,讲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与多媒体、软件技术。2.潘兵远(1982年-),男,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固体力学、学风建设。

作者:林莉芸 潘兵远

三本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篇2:

“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及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 1 ]。以丽水学院商学院为调研对象,通过焦点小组座谈会、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旨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优良学风,以实现培育、传承、践行及弘扬优良学风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2 ]

“三全育人” 对学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人才培养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而优良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育人工作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助于地方本科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统筹规划育人工作贯穿其始终,培育优良学风。

当前学风建设的现状

丽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实际,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秉承“明德笃行”校训,弘扬“乐山乐水,至善至美”校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期重视学风建设。商学院作为丽水学院培养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人才的二级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学风建设目标,大力倡导“乐教至真”的教风和“乐学至远”的学风,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学风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学院学生整体积极向上,且努力上进。

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学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为客观、真实了解学院学风、教风建设情况,结合研究目的,借助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推进会、学风建设集体座谈会,特殊学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大调研。其中问卷调查根据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不同,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对学院学风建设现状的认知,自身对于学风建设的态度,期望学风建设的模式等方面。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发放问卷,本次调研共计收回366份有效问卷,其中学生占比58.74%,教师占比41.26%。

综合调研分析发现,商学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专业认知度分析

通过学院学风建设集体座谈会以及特殊学生个别访谈发现,当前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不高。专业认知度不高,一方面导致学生选择转专业的比例上升,不利于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会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产生疑问,失去专业学习的兴趣,出现逃课、旷课现象,导致学业困难,更有甚者会出现厌学情绪,导致退学。

学风现状分析

学风状况关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问卷调查发现,63%的教师认为“学院学生学习氛围一般”,而在“学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多项选择调查中发现,认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的占比22.81%;认为学生学习过程被动、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占比26.31%;认为学生知识流于浅层和表面,缺乏深度探究氛围的占比21.93%;认为学生上网娱乐、打游戏现象严重的占比14.03%;认为上课纪律差,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严重的占比9.8%。由此可见,目前学院的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主观和客观、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总体来说,学院学习风气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考风考纪情况分析

自“诚信教育”推进以来,学院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遵守考试纪律,考风良好,但调查学院学生处分记录发现,由于考试作弊而被处分的占据主体。究其原因,主要是“怕挂科”“怕重修”。在“学院诚信考试主题教育形式”的问卷中,主要是以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违纪处分规章制度等形式为主,但其中45%的教师认为“诚信教育主题流于形式”,35%的教师群体认为诚信考试中“网络宣传教育利用度不高”。由此发现,学院在考风考纪教育当中,诚信教育要更加注重内涵,在网络宣传方面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

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为了进一步巩固高校学风建设成效, 应当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维度出发,优化完善学风建设机制,构建学风建设育人共同体。

齐抓共管,实现“全员育人”

1.发挥辅导员骨干力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践行者,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3 ]。首先,辅导员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以学生课堂和学生宿舍为主阵地,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借助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寝室走访等方式融入学生集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以行动解决学生遇到的实质性的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再者,要制定学风建设方案,结合学风建设月主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提升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后,还应以整体氛围营造为切入点,丰富学风活动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守法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诚信教育、创新教育,努力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变[ 4 ]。

2.“教风带学”强化师资力量,优化课程教学

根据学院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战略部署,结合专业特色,吸纳“双师型”人才,定期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互联网+教学”新模式。首先,优化课程体系,满足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转变传统授课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构建双向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最后,借助数字化平台,通过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双向评价,推动教学指标体系的更新和完善,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动学风建设发展,真正实现“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 5 ]。

3.榜样引领强化“头雁效应”,发挥党团组织作用

榜样引领有助于带动“朋辈促学”“以优带学”的良好风气,发挥“头雁效应”。学院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中坚力量,选好人,用好人,树立表率,打造典型,借助“两微一端”,深挖优秀学生干部的典型事迹,展现学生干部风采,传播正能量。同时发挥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鼓励参加各项党建活动。在学生党员考核中增加“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情况”以及“青年大学习监督学习成果”等项目,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此外,还应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等带动作用,开展“红色家书”“红色经典阅读打卡”“青年说”等优质校园文化活动,激励大学生主动参与良好学风建设。

4.线上线下多措并举,构建家校信息联通机制

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实行“一人一档”管理,根据学生在校行为情况,定期与家长沟通,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构建家校信息联通机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通过面对面谈话等方式了解学业整体情况,并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还可通过邀请家长到校的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学生校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5.推进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践基地

学院应增强辐射地方的能力,结合地方优势和专业资源,制定配套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学院品牌,推进校企合作。还可以借助学院党委力量,推进支部共建,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借助志愿服务和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竞争力和软实力。此外,发挥专任教师和优秀校友的人脉资源,组织学生入企实习,开拓眼界,积累经验。

分级管理,实现“全程育人”

年级不同,学生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特色,实行分级管理,开展相应学风建设,保证了学风建设的连贯性。

1.大一阶段强化“源头”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一新生是学院注入的新鲜血液,也是影响学风建设成效的重要力量,学风建设侧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新生入学典礼、新生见面会、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新生加深对校园的了解,提升归属感,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同时,以集体晨读和集体自习为保障,以优秀笔记评选为辅助,以期中考试成绩为检验,加强对学生各个学习环节细节的监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大二阶段提升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二阶段已经全面进入课程教学阶段,除了课堂理论的学习,学院还需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于适应良好的学生,积极推动学生开展课外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成立导师库,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过程性指导。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同时,挖掘学生软实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大三阶段制定职业规划,培养良好专业素养

大三阶段是大学的关键时期,在做好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专业能力之余,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借助SWOT分析法,提升与职业的契合度。在此基础上,辅导员、班主任等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规划的可行性。此外,还可以通过专业实训、企业宣讲等拓宽学生对各行业以及各行业应具备职业素养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4.大四阶段开展就业指导,引导树立正确择业观

大四阶段旨在帮助学生结合专业性质和个人兴趣,找到理想工作。开设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提高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整体认知,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鼓励学生创新创业,设立创业导师,普及国家优惠政策,帮扶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的疑惑和困难,提升创业成功率。还可以动用教师、学院、优秀校友、合作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现场招聘会或企业宣讲会,为毕业生提供优质资源和优质岗位,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

立德树人,实现“全方位育人”

1.构建网络主阵地,注重网络育人实效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风建设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院应当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弘扬主旋律,借助“两微一端”结合抖音、剪映等新媒体技术以微视频、微动画等形式,依托微党课、微团课等活动构建网络育人主阵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大学风典型人物宣传力度,成立“考研风采”“榜样力量”等专栏,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打造优良学风。

2.完善资助体系,强化感恩教育

资助育人旨在帮助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精神激励、道德培养、能力提升的育人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6 ]。学院应在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之下,完善资助体系,实行发展性资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资助内容,将论文发表、项目创新、等级考证以及考公考研等纳入发展性资助范围,对励志向上的学生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和资助,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3.搭建科創平台,推进实践育人

学院应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引进项目资源,搭建优质平台,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中,如“挑战杯”“创青春”“电子商务大赛”“案例分析大赛”等,当然也要配备专业导师,激发学生学术激情和竞争意识。此外,学院应开设项目指导讲座和培训,将理论知识具象化,在实际践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践行实践育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进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武贵龙.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18,(12):10-12.

[2]屈咏梅,胡景乾.“三全育人”推进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康学院教育学院学风建设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08):62+6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队伍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EB/OL].(2017-09-21)[2022-01-10].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4]李昀泽.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0-11.

[5]刘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研究[J].智库时代,2019,(41):45-46.

[6]何文举,任伟.“三全育人”推动民办院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省某高校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8):166-169.

【基金项目】丽水市“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GJYJ202103)。

作者:蒋金晶 任珍

三本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篇3:

立德树人导向下高职院校求真务实学风建设探微

摘 要: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优质科学发展,是学校的生命线。学风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立足职业技能发展,树立“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核心价值观,营造求真务实学风,提升人才综合素养。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求真务实学风

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载体和实践者,特别是高校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职院校学生应树立“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核心价值观,是求真务实学风直接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在校生规模已经占高等教育学生总数50%。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对高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高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1]。文件特别提到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风向标,理应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价值观。

在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方面,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求真务实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培养高职生成为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真正为企业、行业、管理等一线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促进高职生成长和成才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求真务实学风塑造中锻炼学生,培养其马克思主义思维品质,凝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让这种核心价值观成为高职生的信念,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实践,成为内在的信仰和信念。

一、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必要性和现状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大学生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任务和核心职能。高职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风气、思想动态、综合素质集中体现为学风,学风是体现高校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和高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学风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学风建设是加强德育建设与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与措施,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分析与探讨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实践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方法是高职院校党政工作与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学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不容置疑。

然而,目前一些高职教育出现重工轻文倾向,高职生中出现过于强调实用主义倾向,这种苗头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对立的,是背道而驰的。高职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厌学等不良思想倾向,主要是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和偏差,是不良的学风的表现。通過高职院校求真务实优良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高职院校营造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治学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则“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水到渠成。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喜忧参半,令人担忧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失去了平静的心境,学习兴趣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二是认识不到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风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尚没有把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学风建设问题不够重视。三是教与学客观环境限制,如教育模式陈旧及相对落后的专业建设与改造等都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实习实训体系和基地有待加强,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四是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和定位不准。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由于心理不平衡、自身基础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纪律松懈等原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消极、懈怠甚至否定的厌学情绪,因而形成不良的学风现状。

二、以求真务实学风的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才素养

培育高职生的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对国家高等教育原则和目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等重大问题的正确理解和价值选择,是高职院校的最高价值导向。高等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紧缺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2]。推进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有效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抓住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努力在融入、贯穿、引领上着力,下功夫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的价值观。基于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基于求真务实学风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目标上,将求真务实学风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求真务实学风的引领下,逐步形成“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增加教学硬实力投入,为求真务实学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以培养工厂、企业、事业等单位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学生来校学习就是为了在工厂、企业、事业等生产一线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紧跟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在教学硬件上,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模拟未来工作岗位情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切记好高骛远,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观,用大国工匠精神和事迹感染激励学生前行。

第二,建章立制,健全求真务实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校务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已经相当健全,而且行之有效,很成熟。然而,在学校学风建设单列制度管理体系上,略显单薄,有时表现为纸上谈兵,未能贯彻下去,学生无法很好地认识到位。可以考虑从入学到毕业,整个高职阶段应一以贯之求真务实学风建设制度体系。

第三,在教学管理中,落实求真务实学风。从细节入手,潜移默化,将求真务实学风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可以考虑手机不进教室管理、早餐不入教室、垃圾不留寝室等系列活动,营造求真务实的学风氛围。在学校的各项评优评先中体现求真务实学风导向,让浮躁无立足之地。

三、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塑造的意义

学风是體现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良好校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学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工作作风和学习精神的综合反映,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学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新时期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我们应该加强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加强管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推动学风建设。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扎实抓学风建设,充分意识到学风建设在学生培养、习惯养成、素质提升过程中的作用,关系到学院的办学质量。究其实质,求真务实的学风建设关系到“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内在的认同,其意义尤为明显。

(一)求真务实学风是学校办学的正确政治导向,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一个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行的价值观导向。高职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学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办学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在校园内积极宣传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校风、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坚持教书育人,用求真务实学风引领学生成长,戒骄戒躁,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求真务实学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求真务实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直接体现,要求脚踏实地,摒弃浮躁,以不断的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奋斗,要求每个人立足工作岗位,积极投身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公民有了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在以言论推动中国进步的同时,更要力戒空谈,避免在互联网上无谓地打发时间,避免以讹传讹、追求轰动效应,避免消极抱怨和妄自菲薄,积极建言献策,以实干精神推动国家进步。

建设以求真务实学风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化、信息化使大学生面临的文化选择具有多元性,在糟粕与精华并存、先进与低俗同在的多元文化选择面前,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趋利避害、去伪存真,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抵制非理性和庸俗的文化侵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求真务实学风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是推动新时期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现德育创新和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锻炼法是一种使受教育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方法[3]。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求真务实学风为内核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成为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促进高职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文件,2011.8.30.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2005. 3.9.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1.

本文是2016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立德树人目标导向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度与效度探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2016A0206。

作者:张广舟 刘云

上一篇:高一化学教案钠下一篇:2手车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