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年度工作计划

2023-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学体育年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中学体育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度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工作全面启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及《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重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努力扩大中华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的要求,广泛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13年度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工作全面启动。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具有游戏、教育和竞技特点的运动技艺与技能,以及在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械、相关实物和空间场所。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竞赛程序、器械制作等身体运动内容,又有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在过去几年中,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曾经陆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搜集和整理了一大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而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保护与推广,对于弘扬、传播中华体育文明,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为当代体育发展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坚持“发掘、整理、研究、展示、推广”的十字方针,力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前提下,做好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的基础工作。根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特点和现状,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要注重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布局,兼顾区域分布,协调类型布局,依据资源禀赋,合理定位。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实施。核心内容是对流行在中华大地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挖掘和整理,进而达到进一步的保护与推广。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工作的主要形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单个项目为主体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二是以项目所在单位(或基地)为主体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三是以项目所在城市为主体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列入保护与推广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百年以上的传承历史;传承脉络清楚,在当地以活态形式存在;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技艺传统、表演风格和竞技特色,民俗特点浓厚;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当代一定的群体中有较大数量的传承和流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013年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工作,将配合2013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同步进行。凡具有清晰的传承历史、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技艺与风格特点浓厚、文化价值独特、在当代一定的群体中有较大数量的传承和推广价值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一定程序和相关专家推荐后,将被邀请在2013年11月初于安徽芜湖举办的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进行全面展示。

经过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工作已经被列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的日常业务工作。《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五年工作计划》、《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已经出台。这项工作的启动,对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促进中国所独有的民族体育走向大众和走向世界、提升中国体育在世界的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翠帛)

第2篇: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年度综述

摘 要: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转载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热點主要体现在英语核心素养、英语阅读、高考新题型、教材分析和教师发展等问题。在未来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中,将关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修订版课标及教材解读、高考改革、深度学习及教师素养研究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热点与重点

统计分析

1. 刊物转载量排名

201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以下简称《中学外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72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43种。其中《英语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江苏教育》等报刊的转载量排在前10位,占转载论文数量的72.70%(详见表1)。

2. 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以转载论文第一作者来源单位统计,47.09%来自中学,33.72%来自高校,其他作者来自教科院、教研室等教育科研单位。从地域分布看,第一作者来自浙江的文章有43篇,占总数的25%;第一作者来自江苏的文章有40篇,占总数的23.26%;第一作者来自北京的文章有22篇,占总数的12.79%;第一作者来自上海的文章有16篇,占总数的9.30%;第一作者来自广东的文章有8篇,占总数的4.65%。来自上述5个地区的文章总数为129篇,占转载总量的75%。总体来看,地域分布极不均衡。

热点与重点问题

1.英语核心素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研究者2017年关于英语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章基本都是沿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说法,与正式公布稿稍有出入,但鉴于是对2017年研究成果的回顾梳理,故关于“文化品质”的相关表述暂时保留)。

当前我国英语教育首先需要清楚、明确什么是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它从何而来,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结构要素及其主要特征。针对这一问题,章兼中(2017)进行了历时性分析,强调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根植于其自身历史发展规律之中,并指出英语教育多元素养主要具有整体性、联系性、迁移性、层次性和终身性的特征。梅德明(2017)指出英语学科的这四大核心素养不是标签,它们有着丰富的育人内涵和表现指标。语言能力含“感知与领悟”“内化与整合”“解释与赏析”“交流与创建”等要求;文化品格含“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认同与传播”“感悟与鉴别”等要求;思维品质含“辨识与分类”“概括与建构”“分析与推断”“批判与创新”等要求;学习能力含“主动与进取”“监控与调控”“选择与获取”“合作与探究”等要求。

另外针对英语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各自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培养策略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一般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情境,也就是具体的语言使用场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比如家庭、学校、校外的各种场合都构成了具体的社会情境(屈凌云、魏静静,2017)。针对语言能力的培养,研究者认为应该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关注阅读中关键词汇的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避免假阅读和浅阅读,关注文本特征和体裁特征,倡导多元对话,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任务中深度学习(黄岳辉、徐宇琴,2017)。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势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储备,还是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既要正确理解外国文化,也要有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能力(高洪德,2017)。加强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研究者提出应适当增加经典文学作品比重,增加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索、体验多种方式学习语言知识和中外文化知识(高洪德,2017),让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化理解能力和道德情感(宋德龙,2017)。思维品质即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夏谷鸣,2017a)。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者提出要形成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有机融合的综合训练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形态(郭宝仙、章兼中,2017)。可以开展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供情境化、问题化和活动化的教学安排(宋德龙,2017),也可以利用课文标题、利用文章结构、设计推理判断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易荣楣、陈书元,2017)。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修订版课标对学习能力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来的意义,在广义上更接近学习力的内涵,体现了学习能力的时代性(夏谷鸣,2017b)。关于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者提出应该变碎片化教学为整合式教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易仁荣,2017),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目标制定、计划制定和计划实施的学习习惯(闫颖文,2017),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其学习能力(黄正翠,2017)。总之,素养的培养需要不同层面的共同努力,是学科能否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些素养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通过纸笔考试直接或间接地考查,有些素养更适合通过非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查,如口试、访谈、观察、档案袋等。程晓堂对今后的测评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今后的测评要尽可能较为全面地覆盖四个素养维度的测评;评价使用的语言素材尽量选取相对真实、完整的语篇;测试方式应该尽可能灵活多样(程晓堂,2017)。

2.阅读问题研究

(1)阅读素养及其培养研究

近几年,传统的阅读能力的概念逐渐被阅读素养的概念所取代。PISA將阅读素养界定为“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参与社会活动,对文本所进行的理解、使用、反思和积极主动的投入”;王蔷、陈则航指出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研究者对阅读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侯云洁(2017)构建了英语阅读生态圈,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来达成阅读素养的形成,并提出了五种阅读教学模式,即内容模式、策略模式、思维模式、赏析模式和养成模式,以及五个实施原则,即方便性原则、交流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评价性原则。苏克银(2017)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多元目标教学理念,根据英语教学的多元目标框架体系,结合教学实例,通过语篇意识、信息提取、多元思维、文化比较、阅读体验五个方面在读后任务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马德利(2017)等运用蓝思分级阅读体系,指出可以通过提供大量可选择、难度适宜的地道阅读材料,采取读后活动和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形式提升中学生阅读素养。

英语教师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关注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阅读品格的形成。教师要在教学中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和落实阅读素养的各个指标,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阅读(王蔷,2017)。

(2)阅读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批判性阅读教学。李芹(2017)认为英语学科中的批判性阅读是指读者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次含义、遣词造句等技巧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挖掘和分析,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文本进行评价的过程。在进行批判性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通过语言知识的习得、理解与巩固,运用有效的评价、反馈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李一帆,2017)。

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语篇教学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进行语篇分析,从篇章的各个层面分析、理解和评价文章,深化学生对语篇、语境的理解,发挥语言的工具性(田家宁、徐笑梅、韩佳瑞,2017)。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包括:加强语篇宏观脉络的把握;重视对语篇文化背景的介绍;理论要时刻联系实际。可以培养语篇意识,有效培养语感,形成对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综合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王梅,2017)。

综合视野下的阅读教学。综合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基于文本解读,高度融合内容、思维和语言,通过阅读、思维、策略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应以话题为切入口,利用围绕文本主线的问题链推进活动,搭建由浅入深的思维阶梯,促成学生对文本乃至单元主题深度的理解、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提升(朱旭彬,2017)。

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即以培养阅读素养为目标,基于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等元认知策略,将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有机整合,在读前安排阅读任务清单,读中开设主题分享课展示阅读成果,读后开展以开放性问题为引导的讨论活动(刘威,2017a)。

3.高考新题型研究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并决定自2014年起在浙江和上海两地进行试点。浙江省从2016年10月、上海从2017年正式开始启动“一年两考”改革。因此相比前两年关于外语科目一年两考的研究,2017年研究者重点关注了考试内容的改革,具体表现在对高考新题型的研究。

(1)概要写作

概要写作要求阅读者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用自己简洁、精练的语言,写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概要写作是一种“阅读+写作”的复合型任务,对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金怡,2017)。针对概要写作的教学策略,孙惠清(2017)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概要写作行动研究,总结出融概要写作于阅读教学的“标题分析——主题句提炼——文本结构分析——概要写作”模式。陈娇玲(2017)认为,将教材与概要写作相契合可以彻底提高学生概要写作的水平,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展开写作教学,从图片、标题、主线、文本结构、主题句、关键信息、段落大意等入手,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陈秋萍(2017)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图式理论,首先根据文章体裁,激活形式图式,确立文章结构,搭建支架,提取关键词,再激活内容图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激活语言图式,丰富语言表达,建立新图式,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英语概要写作模式。

(2)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任务要求考生在阅读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基础上,根据该材料内容、段落开头语和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形成一篇有逻辑、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续写部分分为两段。原文给出10个左右的标有下划线的关键词语,所续写短文应使用5个以上。读后续写的过程主要包括定位、分类、设计、初稿、核查等五个步骤(黄晓辉,2017)。读后续写对高中生的写作技能要求包括较好的语言模仿能力、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的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正确的情感态度(王式街,2017)。针对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有研究者提出教师可以采用“阅读—分析—思考—写作—评改”的步骤来组织教学,在课堂上实现读写教学模式的转变(张强,2017)。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人际互动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模仿语言以提高由阅读和思维转化为书面表达的能力(徐青,2017)。

4.教材分析

科学地进行教材分析,是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陶芳(2017)选取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总结出英语教科书在国际意识、能力为本、自我教育、人与自然、人际交往、生命与时间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梁宝玲(2017)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5(2007)的语法教学内容编排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该教材语法教学内容编排整体上符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的要求,但语法项目的呈现与练习设计仍存不足。

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探讨我国英语教材建设情况,为英语课标的修订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胡安琪(2017)比较了“人教版”和“外研版”两套高中英语教材,建议教材完善数理化等其他基础科目的素材,增加翻译练习素材,补充相关英语语言表达的展示活动。刘威(2017b)比较研究《通用学术英语(试行本)》(EGAP)教材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发现北师大版教材围绕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目标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EGAP英语教材编写理念以学科知识为依托、以学术能力为核心,强调应该把 (EGAP)教材的编写理念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种突破。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研究者提出要适当增加文学作品的比重,丰富教材的修辞格种类(罗晓杰、胡梦鸽、陈梦梦,2017)。在开发原版阅读教材时,应该关注学生实际需求,结合原著开发教材,鼓励教师拓展教材开发能力(金丽柰,2017)。

5.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是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负担较重,举办的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曾密群,2017),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師的职后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那么,如何改变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模式,培养和完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呢?研究者提出教师除了要关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范式的创新,还应该准确调控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既要以教师“教”的节奏为主导,又要以学生“学”的节奏为基点,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演绎精彩英语课堂(柳美花,2017)。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热点还体现在对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成人学习者风格的英语教师PIRA培训模式(罗之慧、李玲娟,2017),体验式培训模式(靳燕,2017),以学校为培训课堂的研修范式(李宝荣,2017)。除了优化培训模式外,还应该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尊重参训教师的意愿,鼓励参训教师主动参与,在交流、互动中达到专业技能提高与自主发展的统一,强调教师在“做中学”(靳燕,2017),创新文献学习方式、互动反思性对话、多主体深度互动交流(李宝荣,2017),构建积极的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中小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江世勇,2017)。

未来研究展望

1.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立德树人”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了我们外语教育性质的转型升级,培养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是我国外语教育的着力方向。今后关于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训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如何积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方向。建议研究者除了在理论宏观层面对核心素养问题进行研究,在微观层面也要对教学实施环节进行具体的细化研究,但同时注意不要出现文章内容和标题“两张皮”的现象,即题目中虽然也有“核心素养”四个字,但内容却毫无相关,建议教师在写这类文章时,对核心素养及其四个维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具体的培养策略。关于核心素养的测评,也是研究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2.修订版课标及教材解读研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2003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版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对英语教学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这些都是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课程标准的修订,相应的英语教材的修订工作也会随之开始,关于修订版教材的解读必然成为研究的热点。

3.高考改革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高考外语“一年多考”制度的推出,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研究者可以开展2018年的高考英语试题的相关研究,比较不同地区的高考试卷,提出命题建议,开展高考试题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的考查特点研究,进而启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者除了对恢复高考以来的历次高考改革做出总结和梳理性研究,也需要在高考改革与教育公平、高考改革与教育治理、高考改革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改革促进教育变革以及落实新高考改革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上做出积极回应。研究者也可以就高考英语新题型例如概要写作、读后续写等进行持续研究。另外,人机对话作为高考听说考试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与考试和评价、英语教学的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4.深度学习研究

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学科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而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深度学习的设计可以围绕中学英语的核心内容展开,整体剖析一组核心内容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要求,改革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弊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习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学生学力发展的重点。围绕英语学科素养探究深度学习模式也是今后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

5.教师素养研究

在教育转型和教育升级的关键阶段,明确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核心专业素养将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对学生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也将有利于完善和强化英语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发展。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信息化素养。因此,关于中学英语教师素养的研究,应该是持续关注的一个方向。

6.对教师论文写作的建议

中学英语教学领域值得研究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但凡教师们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而无法从他人研究成果中找到答案的问题都可以深入思考下去。在此对一线教师如何确定研究选题提出以下建议。

所谓选题就是确定研究课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一年索引的文章数量在1200篇左右,其总的选题内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教学理论、课程改革和教材研究、教学实践经验成果、教师发展、中高考研究。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论文选题范围不宜过大。论文选题主要来自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选题范围不宜过大,抓住某一环节或某一问题展开探讨,不要把论文变成工作总结或教案、实录的简单复制。

第二,选题要符合自己的驾驭水平和研究条件,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宏观层面的选题要注意自己的驾驭能力,例如对于课改,有的论文一味推崇,有的论文又采取否定的态度,但都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结论的得出没有符合逻辑的论证过程,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说明没有驾驭此类文章的能力,因此选题要符合自己的驾驭水平。另外,要注意时间、精力、研究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不要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水平”。比如对于实证研究类型的文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收集、整理数据,同时对于实验对象的选取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这些显然都要考虑,不要为了追求选题的“前沿性”就不顾自己的实际条件,甚至捏造数据,这样的文章也就失去的意义。

第三,选题内容要新颖,避免老生常谈。教师选题缺乏新颖性,这一方面与选题空泛、缺乏思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平时缺乏阅读有关。由于平时不关注专业报刊的文章,因此選题没有新意,几年前就研究过的内容还在同层次甚至是更低的层次上重复,导致文章选题没有新意。

参考文献

陈娇玲. 2017. 找准阅读文本切入点,构建概要写作新常态[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9)

程晓堂. 2017.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0)

陈秋萍. 2017. 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7)

高洪德. 2017. 文化品格目标:英语课程的重要发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4):24-28

郭宝仙,章兼中. 2017. 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侯云洁. 2017. 基于阅读素养的多元化阅读教学探索[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

黄晓辉. 2017. 浙江高考英语科概要写作题型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5-20

黄岳辉,徐宇琴.2017. 指向语言能力的教学设计[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黄正翠. 2017. 核心素养课改下的基础英语教育回顾与展望[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1-14

胡安琪. 2017. “外研版”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本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34-37

江世勇. 2017. 技术与文化的平衡:文化生态取向下的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3)

金丽柰. 2017. 高中英语原著欣赏校本选修课的教材开发[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2)

靳燕. 2017. 体验式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7)

金怡. 2017. 中学生英语概要写作研究:问题与对策[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19-22

梁宝玲. 2017.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5(2007)语法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李宝荣. 2017a. 以学校为培训课堂的教师研修范式实践探索[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8)

李宝荣. 2017b.基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研修实践研究的教师学习[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0)

李芹. 2017. 批判性阅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9)

柳美花. 2017. 把握中学英语课堂中学与教的节奏[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45-47

刘威. 2017a. 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模式探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3)

刘威. 2017b.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对比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4):29-32

李一帆. 2017.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课例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9)

罗晓杰,胡梦鸽,陈梦梦. 2017. 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文本修辞格分布情况分析及建议[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5)

罗之慧,李玲娟. 2017. 基于成人学习者风格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5)

马德利,徐国辉 ,张金秀. 2017. 运用蓝思分级阅读体系提升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案例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

梅德明. 2017.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课程发展——课程目标演进的价值取向[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27-33

屈凌云,魏静静. 2017. 谈修订版课标中的语言能力——专访课标修订组专家吴一安老师.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7)

宋德龙. 2017. 如何利用语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4):15-18

苏克银. 2017. 利用读后任务提升阅读素养——基于高中英语教学“多元目标”的探索[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1)

孙惠清. 2017. 融概要写作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23-25,63

陶芳铭. 2017. 英语教科书价值取向探析——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为例[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3)

田家宁,徐笑梅,韩佳瑞. 2017.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7)

王梅. 2017. 高中生英语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路径——基于“语篇分析”的策略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3)

王蔷. 2017. 核心素养课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5)

王式街. 2017. 提升高中生读后续写技能的策略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29-32

夏谷鸣.2017a. 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6)

夏谷鸣. 2017b. 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能力[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9)

徐青. 2017. 例谈读后续写的核心能力及教学建议[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21-23,28

闫颖文. 2017. 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0)

易仁荣. 2017. 转变英语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0)

易荣楣,陈书元. 2017. 利用英语阅读文本,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曾密群. 2017. 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师发展路径[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52-55

章兼中. 2017. 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根植于其自身历史发展规律之中[J]. 人大復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6)

张强. 2017. 读后续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新途径[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12)

朱旭彬. 2017.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阅读课为例[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5)

作者:沈琰琰 杨焱荔 岳俊冰

第3篇: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热点年度透视及展望

[摘 要]通过统计分析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可以看出2015年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历史课程、历史教学策略、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材等方面。未来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将进一步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观与历史教学、历史教师发展、历史教育测评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论文统计与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展望

[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是专业的教学类期刊。该期刊精选并全文转载全国历史教育专业期刊及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历史教育论文。这些转载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能更好地透视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年度热点。本文将以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为研究样本,通过不同角度的统计分析,探究2015年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年度热点,并据此展望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新路向。

一、《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度全文转载的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统计与分析

1.栏目设置情况分析

栏目设置情况可以较全面地体现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办刊特色,有效地反映学科的研究倾向和研究热点,起到引导读者阅读和指导作者撰稿的作用。[1]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设置了25个与中学历史教育相关的栏目,全文转载了98篇中学历史教育论文。从表1可以知道,论文转载数量比较多的栏目是《教学研究》《学科视点》《教学策略》《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在2015年设置的与中学历史教育相关的专题栏目多达11个,具体为《历史教学设计》《历史概念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价值观与历史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教学目标确立》《高三复习教学》《2015年高考试卷评析》和《历史故事运用》。其中,专为历史学科设置的专题栏目有《历史教学设计》《历史概念教学》《价值观与历史教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和《历史故事运用》,一共转载了16篇论文,其他专题栏目则是历史与地理两个学科共有。在这些专题栏目中,每年都出现的是《高考试卷评析》栏目。与2014年的专题栏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中学历史教育更加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育价值观以及历史教学方法等研究。

2.源杂志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数量分析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来自25种不同的期刊(见表2)。《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的论文转载量排名前三,一共被转载了45篇论文,大约是全年论文转载总数的46%。由此可知,这三大期刊是宣传和促进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重要刊物。另外,《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江苏教育》等教育类期刊也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历史教育论文。

3.作者情况分析

(1)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统计分析论文作者的合作情况,能直观地认识全国不同单位之间在历史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交流状况。在《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中学历史教育论文里有16篇合作论文。其中,高等院校、教研部门与普通中学的合作论文有7篇,约占总数的44%。在合作论文中,同单位以及同省不同单位合作的论文有10篇,跨省合作的论文有6篇,占合作论文总数的37.5%,较2014年相比有所增长。历史教育研究应该提倡跨地区、跨单位的交流探讨,利用信息化条件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研讨,通过不同活动与全国各地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交流合作。

(2)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发文分析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所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的作者来自80家不同的单位。其中,有2家单位的论文转载量为3篇,分别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还有16家单位被转载了2篇论文,分别是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江苏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省大港中学、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3)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可以清晰反映出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力量的空间布局特点。由表3可以知道,《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所转载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集中分布在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福建、上海和四川这7个省市,说明这7个省市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热情较高,状态活跃,在2015年发表了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而江苏、浙江、北京3省市所发高质量论文数量排名前3,表明这3个省市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水平较高,这可能得益于其教育部门和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视。

(4)第一作者单位所属系统分布

根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系统归属能够知道,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生力军分布在哪些单位系统,不同单位系统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活跃状态以及研究能力。第一作者单位所属系统大致可分为高等院校、普通中学、出版社和编辑部、教研部门四大类,本研究中这四类单位系统的第一作者比重分别是32.65%、50%、2.04%和15.31%。据此可知,普通中學是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主阵地,高等院校和教研部门的研究者也成为研究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主体力量。

二、2015年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热点

1.历史课程研究

“当学生完成学校历史课程的学习后,他们应该知道些什么?他们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学生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后仅仅积累了一些需要记住的历史事实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2]。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而中学历史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承载功能。一节好的中学历史课,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应该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马维林、黄敏指出: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价值引领。历史价值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求真、扬善、唯美的情怀,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引领学生感悟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各国文化和关心人类共同命运(第6期)*。唐琴、石晓健认为承担公民教育任务的历史课堂忽略了“人”,弱化了历史教学的教育价值;把历史学科教育价值概括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历史价值判断能力的孕育”;主张通过构建学术性课堂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学科素养和历史意识的发展,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倡导适应时代需要,符合社会进步和世界潮流的价值立场;认为人性教育、公民教育、和平教育等构成了21世纪历史新课程基本的“时代性价值取向”(第6期)。倪仲指出历史教学中“一分为二”式的评价过于简单化和公式化,简单套用“一分为二”式的评价导致了历史教育价值缺位;主张历史教师就应该大胆摒弃“一分为二”式的中庸评价方式,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我们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真正用价值引领学生(第6期)。历史教育是一种历史认识教育。历史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陈志刚认为历史教师应当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正确的历史认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富于社会批判和建设精神的现代公民素养,获得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第6期)。王凤侠也指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健全成长,对其灵魂以价值引领;历史课仅有史实、仅做事实判断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价值判断;历史教師应抓住历史认知和价值观冲突的问题锻炼、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第5期)。

历史教育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徐赐成认为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是相互作用的系统问题,拟订教学目标应该是教育总目标在具体教学内容和情境上的投射。因此,拟订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有完整的教育视野,从教育教学的本义出发关注学生的主体认知地位,以历史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为本。他认为历史教育功能一是存续文化传统,二是增进社会理解,三是资佐现实发展。历史教育要以教育目标理论研究为据,把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大致发展线索,了解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基本思想(第7期)。

2.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是教学步骤、方法、手段或技术的总称”[3]。历史学是一门富有生命力与思想的人文学科,时间跨度大,文化内涵深厚,因此历史教学总是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深刻理解历史现象,不能生成复杂的历史思维。要解决这些教学困惑,郭子其认为教师应深思教育情境下的教学策略,通过营造知情交互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位置记忆,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习得迁移能力以及形成批判创造性思维(第3期)。历史教学不可能依靠灌输得到理解和内化,需要师生交流对话与教师的适当点拨。方颖基于对话教学的新型教学形态研究了“心理契约”理论下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策略,认为在对话中建立以“安全感、信任感、责任感和共情心”为基础的“心理契约”,有助于师生相互理解,增强交流意愿,实现思维交互和情感共鸣,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第7期)。卢晓华认为点拨法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借助“互动”“情境”和“评价”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在看似浅显处点拨使学生逐渐深化认识,在思维盲点处点拨使学生厘清分析路径,点明历史线索,扫清思维盲点(第6期)。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系统,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知,陈善松和吴国雄倡导整体性教学策略。他们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都从学科系统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整体认知建构,通过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整体梳理历史脉络以及整体认知历史要点进行科学、有效的历史整体教学(第9期)。

“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4]。要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生成复杂的历史思维,郭子其认为历史教学应该重视诠释方法的价值,引导学生将自我的经验与智慧融入历史发展进程中,设身处地地理解历史,以获得丰富而开放的意义,从而达成深度认识,获得明了的历史见解(第11期)。沈素英则认为历史教学应该站在文化视野的高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情感的、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的文化背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整合与探究,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培养能力与提高认识并重,融合理性与人文精神,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价值观和确立人生目标与理想(第8期)。

3.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习惯于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学科概念、观点和原理,如果学生记住了这些知识,并能在各种测试中准确地予以复述,就被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然而,这样的“掌握”是受到质疑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触及理解过程及学生内在洞察力的培养。所以,陈新民认为应该重视历史教学设计和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跨学科、多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第4期)。为使历史探究性学习更有效,更好实现历史课程目标,作为历史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在学习主题、课程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问题情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设计、开发和重新建构(李南亮,第4期)。历史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应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事实性问题入手,设计解释性问题,进而推进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逐步思考,形成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其中,事实性问题是基础,解释性问题是深化,评价性问题是升华。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你有什么启示”“你怎样看待”“你有什么想法”等问题时才不会出现哑口无言、信口开河、语无伦次、生拉硬拽等现象(吴波,第5期)。

现行历史教科书的历史叙述方式过于学术化和概括化,缺少鲜活的史实和生动的故事。为让学生生动地了解历史,有效地理解历史,应该把历史故事引入历史教学课堂(刘强,第12期)。虽然历史叙事有否定历史记录客观性和史学求真可能性的嫌疑,但如果学生能在历史叙事中自主地生成问题提出质疑,在有趣的故事中得到对历史更深刻的认识,将更加彰显出历史故事所蕴含的巨大张力(虞森,第12期)。

4.历史教材研究

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指教科书或课本。广义的教材指可用于教学的一切材料,即一切体现课程内容、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和非文字材料。教材分析主要是对教科书的分析。如何正确分析和使用教材是课堂教学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姚锦祥指出,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分析教材首先要分析与其相关的课程内容,从内容标准的表述明确所要学习的知识及其要求,从内容标准的结构体系明确所要学习的主题与价值,其次要在分析教科书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第6期)。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中分布着许多习题,有的在课中,有的在课后,形式丰富多样,有选择题、连线题、表格题、读图题、列举题、材料题、实践题(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等。干学展和董敏认为教科书中的习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同题型的习题具有不同的思维力训练功能,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9期)。

新世纪历史教科书研究存在的边缘化问题有历史教科书内涵与外延研究、历史教科书功能与作用研究、历史教科书性质定位研究、历史教科书评价理论研究以及历史教科书制度研究(张天明,第4期)。新课程历史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材编写结论抽象化、叙事简单化、人物脸谱化以及評价教条化,所以历史教师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向,还需要加强专业阅读,熟悉更丰富的史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海红、刘波,第8期)。

三、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路向展望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核心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培养的要求,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挑战而诞生的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任务,帮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中心,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材的编写等都要为有效完成这一核心任务而服务。

历史学科素养是重要的人文素养,胡军哲把历史学科素养归纳为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观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以及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第9期)。历史学科素养属于心理品质范畴,学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历史学科素养,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优化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金亚素认为学科素养的达成要历经顶层设计、微式教研的过程,从设计到实践,从中观到微观,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到“怎样培养人”,解决好这些关键问题才能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她把“时空观念”“历史认识”“区域认知”“家国情怀”“综合联系”“社会参与”作为本学科最核心的素养。她认为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出发,以最基础、最核心的学科知识、方法、观点作为遴选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起到提纲挈领、谋篇布局的作用。所以顶层设计就是确立教学关键问题的骨架、方向与范围;在顶层设计框架下再设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案方能达成学科素养(第9期)。刘俊利、骆增翼则认为史学素养的研究,奠定了“人性化”课堂基础。中学历史课程教育价值可以概括为六大意识,分别是时空意识、现实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融合意识以及分层意识。可以通过解构教科书、研读史料、提炼学习问题以及概括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第9期)。

2.史观与历史教学研究

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等不同史观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这些史观的研究结果一定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的成果以及未来的走向。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史观开展历史教学是一个值得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

闻海娇认为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是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文明史观。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文明史观的观点及其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纵向阶段,从横向上全面理解文明的内容,承认人类文明的多元性,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注重交往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辩证看待文明的成果与代价之间的关系,重视社会生活的内容,以更好地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第1期)。刘冬梅则认为应该运用全球史观提升历史教学意义,因为全球史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视野开阔、思维开放地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与方法。致力通过跨学科、长时段、全方位地探讨和关注人类生活层面的相互联系与互动,尤其是关注跨越地域和种族的互动与交流,诸如对人口的迁移、疾病的传播、帝国的扩张、生物的交流、技术的转移、思想观念和信仰的传播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等的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察与解读,既能为我们历史课堂处理相关内容提供教学素材,还能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奠定基础(第8期)。

3.历史教师发展研究

赵亚夫指出当下教学乱象下的无序、无感、失范、失位的状态,提倡历史教师理应知晓自己的学科教育学,在专业上找到自己的专业幸福感(第10期)。刘洪生认为中学历史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困惑主要有教学理念上的唯教材论,对教学内容把握不清,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唯课件马首是瞻,教学活动组织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等问题。他建议通过组织教材分析专题报告会、试题分析研究活动,参与课题研究,举行教学比赛、读书沙龙等活动帮助历史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第8期)。

4.历史教育测评研究

表现性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法,正逐渐成为高中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表现性评价的标准称为表现性评价量规。马晓丽认为一个完整的表现性评价量规应该包括活动主题、评价内容、权重设置、程度描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法和评语建议,在创制表现性评价量规时应注意把握好适切性、可操作性和参与性原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总结,她提炼出的表现性评价量规程序为解读课程标准、确定评价内容、明晰要素特征、选择量规类型、描述评价等级、拟定评价量规以及修正完善标准(第2期)。

每年高考过后的全国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对高考试题的评析。中学一线历史教师通过研究解读并借鉴文章对高考试题的评析,可以深刻认识高考试题的总体面貌及其命题趋势,把握不同题型并总结其答题方法,从而进一步反思和改进往后的日常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指导。冯一下认为2014年方法类试题数量急剧增加,这将导致史学方法类试题作为一类相对独立的试题出现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并推动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史学方法渗透。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深化对方法目标的认识,更多地了解史学方法,科学地制定史学方法教学策略。(第1期)郭子其認为高考历史试题品质的优劣在于是否立足于人的历史思想与价值来考查历史思维,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第40题强调历史人物的活动与人的历史思考,强调时代特点与思想内涵的历史性思维,强调思想价值的渗透与思维能力培养,富有历史的时代气息,考查了多样多层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试题设问具有开放性,关注考生的鲜明个性,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第12期)。

四、结语

根据《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5年全文转载的历史教育论文数据统计发现,一线历史教师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主体,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也是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合著率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高等院校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的合著情况增多;标注参考文献的意识较弱,但这种情况正在好转。与此同时,被转载论文的平均引文数量和引文比例,说明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还处在主观总结为主的“经验型”阶段,而非“学术型”阶段。

据此,笔者对历史教育刊物、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群体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是背负重任的开拓者。从现有的情况看,一线历史教师仍将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群体,而高等院校和教科研部门的历史教育研究者仍将肩负着将历史教育研究引向更高处的任务。研究者还应关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加强对历史教育主体的研究。二是历史教育期刊为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杂志需要关注理论又重视实践,亦要呼吁关注中西部地区的中学历史教育现状,引起中西部研究者的重视,也可以以杂志为媒介,加强东、中、西部研究者之间的交流。

[ 注 释 ]

[1]张家辉,哈斯塔娜,乔丽娜.2005-2009年《地理教育》文献计量学分析[J].地理教育,2010(12):45.

[2]Peter Seixas, BENCHMARKS OF HISTORICAL THINKING:A REMEORK FOR ASSESSMENT IN CANADA[P/ON]. [2016-09-23]http://historicalthinking.ca/sites/default/files/files/docs/Framework_EN.pdf.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

[4][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15.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作者:戴世锋 李锡海

第4篇:中学体育年度工作计划

好的工作计划能够让工作事半功倍。下面关于工作计划范文范文的材料由范文大全整理。

一、指导思想: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不仅要为提高全民族的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应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学期体育教学将以“教育单元”和“个人案例研究”为突破点,努力抓住课堂改革,向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体育工作重点: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课常规教学安排:

(1)抓好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

(2)抓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多方面进行基本功培训。

(3)加强对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4)抓好体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努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5)抓好新操(广播操、武术操)的教授工作,保证课间操的质量。

2、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工作,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以及校外活动的重中之重。我们的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把安全问题要放在首要位置,由专人负责。确保各种活动都在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进行。

3、认真制定各项教学计划

根据学年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和课时计划。有计划、高标准的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上报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好各种体育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完善体育资料库、资源库、学生成绩数据库、教师个人成长资料库。

4、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加大教学检查力度。

全体教师要熟悉、掌握教学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目标,各教师按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计划,提前一周写出设计方案和课时计划并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全员参加),时间每周五上午教研活动,认真检查教学设计方案、课时计划。查看课后小结,促进各教师学习和提高。

5、加强课外体育工作的开展

本学期计划开展年级广播操及进退场比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做操和进退场质量。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强各项活动的宣传、制定和组织实施。积极开展校各项运动队的训练,精心准备、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激励有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为班级、学校及区市争光。

6、加强与政教处、教务处及班主任的联系

在教学与活动中,应加强与政教处、教务处及班主任的联系与沟通。做到尽可能科学的排课,尽可能少的占用学生和其他课的时间,尽可能的相互配合,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

7、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通过组建学校学生各运动队和阳光体育运动队,在田径、篮球(男队、女队)、广播操、乒乓球、足球、三门球等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在玩耍中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同时,教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也是校园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校领导以及工会的关心和组织,体育教师和体育爱好者的引领和召集,成立各种体育项目的校队,积极开展校内和校外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

三、各项体育工作的安排:

(一)加强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1、理论学习:(一本书)

组织和要求每位体育教师每学期学习一本体育类书籍,并完成读后感或是论文一篇。组织全体体育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学习与讨论,全面提升教学观,丰富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2、业务学习:(一堂课)

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学好各年级的教材,掌握教法。做到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真正使每个学生达到:

(1)学生身体得到锻炼;

(2)思想教育得到提高;

(3)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4)锻炼了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3、以名师为榜样:(一“师傅”)

“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我们学习的准则,每个人的教学中都存在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相互学习,互为“师傅”。当然走出去多看名师的课,学习人家的经验对我们的帮助可能更大。

(二)抓好新操(广播操、自编操、武术操)的教授工作,保证课间操质量。

1、用课间操时间提高学生做操质量(广播操、自编操、武术操),教师利用体活课进行巩固练习。

2、课间操有专人负责,保证学生做操时间及质量。

3、保证上午的眼保健操时间,有专人负责。

4、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三)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

1、对各位体育教师的学习多督促、多检查。

2、在业务上加强交流:

(1)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定出可行的体育工作计划。

(2)和各位体育教师一起备课,多听课,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开足、开齐各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及体育活动。

(四)注重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建全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提高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专人负责,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制度。

3、定人定期检查安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本学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着重加强广播操的学习与提高,全面普及校园自编操和武术操。

2、体育课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3、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有普遍的提高。

五、体育活动月工作安排:

开学前:

1、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课时计划的准备

2、第一周上课教案,集体备课后的执行教案的确定(按年级、人员分工)

3、检查体育器材设备(及时上报需要修理和添置的器材设备)

4、办公室的卫生与整理

九月份:

1、认真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确定各项职责

2、安排确定各训练队的人员;组建学校各运动队和阳光体育运动队,制订训练计划,建立运动员档案,对校田径、(男队、女队)篮球、广播操、乒乓球、足球、三门球开展训练,拟定校内体育竞赛计划

3、抓好“两操一锻炼”,重点是七年级新生的广播操学习,使之尽快在新学期走上正轨

4、阳光体育运动会方案、比赛规程的制定、下发

【范文网】

5、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动员及东方中学体质健康促进方案

6、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十月份:

1、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会

2、参加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3、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

4、南通市第二届阳光体育节

十一月:

1、参加南通大市阳光体育运动选拔赛

2、参加开发区学生体育运动会

3、校冬季跑操活动开展

4、“体育、艺术2+1”项目课题

5、开发区群众体育运动会

6、南通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

7、江苏省第二届阳光体育节

十二月:

1、学校组织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并整理公示后上报至国家数据库

2、准备参加江苏省第二届阳光体育运动会

3、校拔河比赛

一月:

1、三门球活动开展方案、筹备

2、进行期末工作总结

3、做好体育器材整理清点工作

二月:

1、第二学期开学工作安排

2、制定本学期体育组教育教学计划

三月:

1、申请三门球特色学校的准备

2、组建校三门球队

3、3-6月训练,暑期参加省比赛

4、初三体育中考项目强化训练

5、月底在市、区、学校的统一组织、监督下完成初三学生体能测试

四月:

1、月初初三学生体能测试(女800米、男1000米)成绩公示,确认无误后由教务处上报

2、南通市67届市直中学生运动会

3、体育中考

4、三门球队训练

五月:

1、在市、区、学校的统一组织、监督下完成初

一、初二学生体能测试(女800米、男1000米)

2、成绩公示

3、三门球队训练

六月:

1、在市、区、学校的统一组织、监督下完成初

一、初二学生体能技能测试。

2、成绩公示后由教务处上报

3、三门球队训练

七月、八月:

1、 三门球队训练

2、 参加省比赛

3、 教师参加各级技能、教学能手培训

以上关于工作计划范文范文的文章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

第5篇:中学中学体育艺术卫生年度工作汇报(范文模版)

中学体育艺术卫生年度工作汇报

1、为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开展了“我运动, 我健康,我快乐, 我阳光”全校系列性阳光体育活动:

①开展大课间广播操+身体素质操

②开展第

七、八届阳光体育冬季跑操活动, ③ 9月组织开展了第62届秋季田径运动会,

④ 3月开展了学生“体能达标竞赛”,得到了教研室的好评。 ⑤11月完成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测试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工作。⑥12月完成了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对我校健康测试工作台账检查及学生体测数据现场抽测工作。

⑦完成市教育局、政府督导团关于学校切实开展学生在校阳光体育活动一小时活动督查汇报工作。

⑧组织参加扬州市“运河情”阳光体育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市直第三名的突破性好成绩。

⑨抓紧、抓实校运动队和体育特长生培养,落实组建了高二音乐体育班。高三2014届体育高考上线率100%。

2、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校园卫生工作

①制定完善了《学校卫生条例》,落实校医务工作站值班安排。 ②认真做好在校学生体检及健康卡登记建档工作;做好春、秋季传染疾病预防工作,确保“健康校园”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

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① 6月完成了高中艺术生加试、录取工作

② 加强专业培训管理工作,组织参加市专业模拟测试,成绩优秀。 ③ 参与完成与南广艺术学院“生源基地”签约、共建工作。 ④ 完成学校三星级验收评估工作“体卫艺”相关工作。 ⑤ 召开省艺术统考送考组织安排工作。

⑥ 召开艺术班专业教师教学研讨、分析会5次,与文化课老师联席会议2次。

⑦组建高二年级第二轮古筝培训班及高三传媒类培训班,管理到位。

第6篇:中学学年度体育卫生工作总结

根据年度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学校认真开展各项卫生工作,一年来在环境、教学、饮食等卫生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开展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画廊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知识,学校的黑板报每月一期出有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内容,配合阶段性的卫生工作,画廊上的宣传画不断更换内容,如做好防牙、防口腔等卫生的宣传。班级的黑板报每两周一次,上有宣传卫生知识的内容,并对各班的黑板报进行检查、评比、打分,列入对班级的考核中。各班还利用校会、晨会、班会课时间进行卫生宣传,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季节,学校统一做好宣传工作,搞好预防。并对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和服药工作。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教学卫生工作。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管理,促使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强化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计划。并明确分工,负责任,按各自的分工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今年重点抓了校园环境管理及学生卫生意识习惯的养成两项工作。在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中,每学期初划分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包干区,责任到班、到人,并强化检查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扣除班级卫生成绩外,问题严重的在校内公开批评教育,给予暴光。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与管理要求,使校园环境卫生有了较大的改观。

三、加强对卫生工作的检查、督促、评比工作

学校由政教、团委牵头,成立校园文明监督岗,负责学校的卫生及常规管理的检查工作,每月评比一次,并设流动红旗。对办公室也负责检查、评比。各项检查成绩公布于校内黑板报上,期中初评,期末总评,成绩记入班级档案。对食堂的饮食、饮水也有专人负责检查,对炊事员等的卫生列入对个人的考核。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毕业班学生的体检工作。非毕业班填好学生的健康卡,进行跟踪监测。

四、抓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今年我们重点抓了预防“非典”工作。4月下旬以来,防治非典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危。学校根据上级和防疫部门的要求,在学生中展开深入的宣传教育,传授防非抗非知识,并做好

学生、教职工每天的晨检记录等。经过几个月来的努力,无任何异常发生。同时根据常见病的季节,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接种、服药等工作,使有可能发病的病源得到控制。

五、抓好学校医务室的管理。校医全面负责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检查、监测工作,参与学校的卫生管理,并对学生的常见病等进行跟踪观测。同时做好校医台帐和有关卫生资料的整理。

六、搞好饮食饮水卫生

抓好食堂卫生工作。食堂管理员严格把握食堂采购的食物,严禁购买变质的菜。炊事员按卫生要求进行操作。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坚持穿工作服上岗,按规定炊事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平时加强对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做好防蝇、防尘、防鼠工作,杜绝有可能的病菌传染发生。师生一律饮用纯净水,保证师生的饮水卫生。

学校在卫生工作中还有些不足,卫生管理还须进一步加强,以使学校的卫生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7篇:2014—2015学年度秋季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秋季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就要即将结束,静下心来,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以简单的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我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每次上课,都要把一些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清楚,有些该做,有些不该做,有哪些安全隐患,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让学生明白在体育活动中要把安全重视起来,对老师来说,不论你的课上的怎么好,多么的优秀,但在安全上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零,安全问题不论在课上或者课下都是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就没有保障。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要把准备工作做好 ,每堂课讲什么内容,用什么器材,场的的设计,都要事先考虑好,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决不打无准备之仗,提前把教案写好,把所学的内容,都要做到自己熟练掌握,方方面面都要做到认真细致,不能出现一丝的漏洞,一丝的马虎,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不能做误人子弟的事情,只有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上好每节体育课。

第三,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群体意识,进行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勇敢顽强的精神,朝气蓬勃的作风。在游戏比赛中观察学生的种种表现,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扬和批评,用诱导的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那些体育学困生,体型特殊的学生,鼓励他们放下包袱,放下自卑,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让他们充满朝气,充满阳光。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努力,潜心钻研,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8篇: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体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体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组将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本校的特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注意本学科的特点: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切实抓紧、抓实、抓活体育课程的思路方法,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推进教学更上新台阶。

二、主要措施:

(一)、从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出发,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为体育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

我校体育特色鲜明,教师素质普遍较高,学生体育基础牢固,学校对体育课设置课时充足,体育设施、器材齐全,有较好的体育工作条件。本学期学校领导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对体育工作充分重视,加强体育教师日常工作实施目标管理,体育教师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建立奖惩制度,从根本上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体育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力争使他们安于工作、勤于工作,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工作。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德育、智育、美育的基础,在开展具体的体育工作方面,本学年应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体育教师学习《体育课程纲要》,钻研教材,交流教学经验,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使体育教学步入正轨,在授课时突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2、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切入口建立检查、评估制度,对所学课程及时测试,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力争使全校学生的体育达标率提高。

(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群众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1)跑操

学校加强对跑操的管理,由德育处按时组织。建立跑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跑操顺利开展。成立值周检查小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评比,定期公布成绩。在本学期力争使我校成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四个一样”,即:进出场一个样;队伍、队形一个样;跑操质量一个样;教师学生一个样。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由各班主任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班主任要把班级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学校将定期对各班锻炼情况进行评比,及时总结,形成制度。

(3)、体育竞赛

学校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本学期将举办校田径趣味运动会。

(4)、课余运动训练

本学期学校成立田径、足球、冬锻三项3支校队,由体育教师及外聘教练任教,明确分工,坚持系统训练。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三、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 强化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 参加新学期体育工作会议

3、 组建各项校运动队并集训

4、 校运会筹备

10月份

1、 组织我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2、 认真组织体质健康测试,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3、 参加第二阶段足球比赛

4、 田径集训

11月份

1、 完成《标准》数据上报

2、 参加上片中学体育教研活动

3、 参加市田径运动会

12月份

1、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2、推进学生冬季长跑活动

1月份

1、做好学生期末考核工作

2、各运动队冬锻

第9篇: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2015——2016第一学年)

无梁殿镇中心小学 2015年12月

无梁殿镇中心小学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县教育局精神,对照《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坚持软件从严、从实的原则进行自查评估,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我校共有15个教学班(1----6年级),在校学生672人,现有教职工83人。我校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认真贯彻体育课标的要求,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校坚持“健康第一”、“以人 为本”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

二、提高认识 我校把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了校长领导、教导主任负责体育工作制度。学校领导在教师会上向全体教职工传达文件精神, 认识此次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通过学习,大家都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决心共同把体育工作做好。

三、制定方案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工作工作,学校制定了体育工作方案。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先由广大教师对照条例和规程进行个人自查,再对照资料目录中的内容进行自查,最后由学校体育组协同教导处认真细致地进行全校自查,并收集、 整理资料,最后由体育组统一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

四、自查评估情况:

1、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构建优质群体。 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呼唤着能适应教育发展,不断进取的优秀教师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我校通过管理促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注意抓好教师的师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的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我校教研组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课观摩和研讨活动。并积极组织评比竞赛活动。通过评比竞赛活动,我校青年体育教师都在压力与成功中获得了不同的发展,逐步成长为合格、优秀的体育教师。

2、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完善各项器材设施 学校谋发展,硬件是关键。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契机,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我校积极添加各项体育器材。学校在资金面紧缺的情况下,仍多方努力,坚持对体育活动场地进行改造完善,计划规划活动场地,能满足师生进行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今年一共支出1.1万元经费。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体育教学秩序。我校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体育课程:一到二年级每周 4 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 3 节体育课;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常规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并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同时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 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进行体育锻炼一小时。

4、管理到位,责任到人,顺利开展体育工作。

(1)我校按“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组建了由周迎春校长为组长,顾成民副校长为副组长,徐志超、沈倩倩等体育老师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到人。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总结,评定先进时,能把体育列入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研究学校如何开展体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具体工作有指导、解决问题有办法。领导还经常深入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开展体育工作,如体育节、校运会、冬季长跑、大课间活动等等,校长与行政们都带头参加。正是这样一支体育工作团队,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的全面落实,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真正了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也确保了将学校的体育工作能常规性地列入校级工作日程和校级发展规划,还确保各项体育经费能按上级要求在校级预算中予以落实,我校有200米运动场和2个篮球场、标准七人制足球场一块等体育场地,以及全民健身器材11套,体育器材基本达到省级器材配备的要求,由陈冲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购买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3人、兼职教师1名,学历均达到有关文件的要求。体育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及室外补贴的有关规定,在体育课课时计算和职务职称评定时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2)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科研能力。 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前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40分钟要质量;学生有笑声、有汗水。要落实好“课标”的新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为此,我们体育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不断听课、评课,交流经验;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积极撰写教学心得、笔记和体育论文,并上送参加评选。让每位教师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学校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节研讨课和一节反思课,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和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以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

5、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和“两操一活动”;增强师生体质。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磨练我校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的提高我校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一活动”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年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退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体育组召开了学校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的领导,做到定人定班定时间,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落实了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针对有的年级广播操质量不高的情况,体育组还组织了各年级的广播操比赛,以比赛促质量,大大地提高了全校的出操质量。学校的眼保健操则主要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检查评比。而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则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组织有序,深受师生喜爱。并于10月份成功举办了我校两操比赛。以两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我校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纪律性。

6、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能初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学校每学年将充分利用体育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运动会,鼓励全员参与。根据活动安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年级竞赛活动,如班际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不但活跃了校园的文体生活。而且又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体育组鼓励学生自带体育器材:跳绳、毽子、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回来,让他们在课间或活动课时间练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达到锻炼的目的。并掀起了一股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7、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学校制定《健康标准》的达标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顾成民副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一到六年级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任课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保健教师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适龄健康儿童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主要是进行了肺活量、身高、体重、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0米、50米*8等项目的测试。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全校学生的测试成绩良好。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其中优秀级占0.31%,良好级占9.26%,不及格10%。

8、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勇创佳绩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分工计划和各训练队的训练规划。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2015 年,我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 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大力支持。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体育方面村小没有专职教师,硬件设备不达标,专用场地不到位,器材室里建设没有达到规定标准, 器材数量不足,跟不上教学需求。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较少,有待提高。我们认识到,要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是一件艰苦的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不懈努力。

六、下一步的打算

今后我们认真落实体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来抓,同时加强教师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能力,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把我校的体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上一篇:微信公众平台策划案下一篇:新时代家乡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