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小抄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小抄

古代小说、戏曲的文本图像化探究

摘要:我国关于古代小说、戏曲文本图像化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对于古代小说、戏曲的文本图像化的研究资料、著作已经十分丰富,从宋代开始流行的小说插图到完整绘出故事情节的连环画册,及演变成民间流行的年画形象;再到民国开始兴起的“洋画片儿”,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图像化作品形式一直在丰富。

关键词:文学作品 插图 文本图像化 版画 连环画

我國一直有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绘画作品的习惯,且图像与文字结合紧密,最常见的就是题画诗,这些丰富的文学、绘画作品为文本图像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最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绘图像的文本著作——《金刚经》,上面精细的佛教绘画是已知最早的版画作品,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年。

而中国最早的插图版的小说作品产生于北宋时期。最早带有插图的小说作品是北宋时期建安书肆出版的《古烈女传》,是古代小说插图的一个起点。两宋时期的印刷技艺的提高和成熟促进了书籍刊刻业的发展,也更好的促进了书籍插图的发展。宋代的插图一般为“上图下文”或“左书右图”,插图背景方便了读者对书籍的理解。尽管印刷技术的提升及小说插图的现象出现,但是更多的插图书籍作品还是以佛教经文著作居多。为了更好的传教,大部分的佛教书籍都插有佛教典故、传教场景的连环画以及众佛画像。

两宋时代印刷技术和版画工艺越来越成熟,元代时,这种小说带插图的形式更加完善,版画的技艺也更加精湛,且在画面的刻画形式也更加多样。元代的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且文学、绘画作品也更加偏世俗化。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小说话本、戏曲开始逐渐繁荣。元代的文学作品和戏曲开始兴盛起来,尤其是戏曲更是极为流行。关于戏曲话本的创作出现了一批大家,其中以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为代表,创作了一批经典、传唱度高的话本,例如:《窦娥冤》《单刀会》《墙头马上》《西厢记》等等。小说与戏曲的盛行大大推动了小说插图及连环画的发展,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连环画就是元代刻本的《西厢记》的残页。

在宋元两代的文化影响下,明代书籍中插图的现象空前繁荣。明代的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民众生活非常富足,与元代一样,明代的市民文化十分兴盛,热衷于小说与戏曲创作。继宋元两代的铺垫之下,小说和戏曲发展到非常高的水平。明代最有代表性的四本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直到今天也是非常经典的著作。这四本书都有插图版本及连环画形式的刊物,精美的插图推动了书籍的传播。除了这四本外,明代的“三言”“二拍”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现存有明代本的插图本的书籍,可以看出当时连环画及插图的水平已经非常成熟了。戏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牡丹亭》《琵琶记》《浣纱记》。

明代初期,木刻版画被广泛应用开始走向兴盛,但大多精品出自于建安书肆。至明代中后期,我国古代小说戏曲的图像化发展到顶峰时期,是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文学作品插图,基本上所有的书籍刊物都会配插图,从儿童刊物到古文经典皆附有图,形成了无书不图的盛况。且明代中后期,书籍插图的主要刊刻作品不再主要出自建安书肆,全国各地的书肆都刊刻了许多精品。由于插画的流行,且各书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大书肆纷纷与当时知名的画家合作,以吸引读者购买。画家的参与使得当时的版画作品更加精美,构图形式也更加丰富,诞生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版画作品。其中以陈洪绶的作品最为流传久远,他创作的戏曲作品《西厢记》的插图及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插图《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都是其中的精品。

清朝小说、戏曲的图像化创作相对前朝来说已经开始走向衰弱。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对小说和戏曲中的思想进行束缚或者说思想引导。清朝统治者的巩固措施更为严苛,大兴文字狱,禁毁了一大批文学作品,其中大部分经典的小说和戏曲话本都被列为禁书,禁止民众阅读。在这种严苛的政策下人人自危,自然关于小说、戏曲的文本插图的创作就大量减少,但是出现了许多具有教化意义的插图版书籍及大量表现劳作和歌颂战争的版画作品。清代关于四大名著的插图版画作品仍然还有许多,就《红楼梦》这个作品题材来说,就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绣像本、年画本、连环画形式等。清代初期盛行小说人物形象的绣像,舍去场景的描绘,着重于刻画人物形象和人物特征。对小说题材的年画创作同样很多,年画也符合了民间群众对文艺的喜好需求。在清代时期,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也是热门创作的题材。其中《聊斋志异图说》和《聊斋志异全图》都是非常精美的连环画形式的图册,这两本图册都不同于一般民间刊物,书籍的包装和绘画水平也非常精细。这两本图册显示出了当时连环画创作的高水平,画面以工代写,人物、环境刻画无一不细致。清朝末年的连环画也十分兴起,中国最初的“小人书”就是诞生于这个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西方的印刷技术引进及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戏曲题材的图像作品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为了向中国销售外国香烟发明了一种“洋画片”。这种“洋画片”画在与火柴盒大小差不多的卡片上,附在香烟盒内,集齐一套“画片儿”就能兑换一包香烟。为了吸引顾客,洋画上绘有“水浒一百零八将”、戏曲人物、《红楼梦》之类的根据小说、戏曲话本而创作的图本卡片。后来洋画被应用到儿童教育方面,用这种图片卡纸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寓教于乐。由于各大出版社的技术水平提高,除了洋画这种表现形式,还出版许多“回回画”的刊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连环画。早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报社就开始用石印的方式在画报上刊登短小的连环画,其中以《电视斋画》为代表。中国第一部石印的连环画刊物也于清朝末年出版,其中用小说题材来创作的“回回画”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三国志》和《石头记》为题材所绘制的《三国演义全图》和《金玉缘画集》。有了清朝末期连环画创作的铺垫,为后期民国时期出版的大量连环画刊物打下了基础,民国初期出版了《三国志》《水浒》《西游记》等一系列长篇连环画的图册。

关于古代小说、戏曲的文本图像化研究一直以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最早对于图本的研究是从版画研究开始的,后来由于国外图像学的研究开始兴起,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才开始重点研究“文字图像化”,到今天也不过20年时间。在早期中国对于古代文学作品图像化的研究多是收集各个时期的刻印画集、书谱等,并将其编纂成册,出版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图像的画录,根据这些搜集到的画册资料来研究中国的版画史、年画史、连环画史等等,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内最初開始研究版画的是鲁迅,他是最早将西方版画知识传播到中国的人。他不仅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版画,还倡导了新木刻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版画发展打下了基础,并且对于收录和翻刻民间版画工作做出了贡献。鲁迅先生认为,至宋元到明清以来,插图的目的是吸引大家购买及增加读书者的兴趣和理解。在书籍中插入图像,不仅能使书籍更富有欣赏性、美感以及趣味性,同时插图对书籍内容有补充作用,也能使读者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更加理解作品内容。同时期的郑振铎也是研究古典文学版画的大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收集带有插图的古籍,20年以来收集了一万多册。他收集的古籍多为小说和戏曲话本,并根据收集的资料编纂了《中国版画史略》一书,详细讲解明代小说、戏曲作品的版画、插图的历史。除了小说和戏曲图本,他在其它著作中也收录研究了很多根据古代文学作品所绘的图像作品,最经典的作品如《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九歌图》等等,这都是有关文本图像化的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傅惜华和阿英都是古代小说、戏曲图像的收藏家和研究者。他们都是国内最初对古代小说、戏曲图像的研究学者,但是对于图像的研究不够全面,只是局限于研究版画及版画史。直到20世纪末对于古代小说、戏曲的图像研究才进入正轨,但是这一批学者和收藏家收集的一大批资料都为后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对于古代小说、戏曲作品的文本图像化研究课题逐渐增多,大部分都是关于明清小说和戏曲研究,所以说资料是十分丰富的。明代和清代距今相对来说较近,对于研究和收集资料来说也是比较容易的。这些研究主要是:“语——图”互译角度、插图版式研究、文本图像化研究、图像传播学角度、图像叙事功能研究等方面,目前较为空缺的是从图像的传播学和图像的作用出发的论文研究。对于图像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开始把目光放在了图像学研究上,迄今研究时间不过几十年。图像学的研究是从西方开始的,且研究时间和成果都比国内的研究更有优势。但是中国传统的绘画一直是诗、书、画、印一体的,文字与图像的结合紧密,不像西方国家的绘画一直处于一个独立的环境。中国有大量的图像作品可以运用于研究文本图像化及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所以国内的研究应当再继续深入下去。

到了现代社会,各种科技的进步,加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产生了以前所没有的创作形式。首先是摄影技术和影视剧的兴起,古代小说、戏曲纷纷被改编成影视剧,最为经典的就是四大名著系列的翻拍电视剧和《聊斋志异》的影视剧作品。其次在当代艺术的流行之下,以蔡国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家们也运用了许多中国古典小说典故的概念元素,比如说《草船借箭》这个作品就是出自于小说《三国志》中的一个故事。还有现在游戏动画飞速发展,CG原画的动漫人物设计都有使用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中的人物,现在最流行的游戏——王者荣耀,其中就有许多人物角色是来自于这些古典作品,比如说关羽、张飞、貂蝉、猪八戒、哪吒等等,还有游戏的“皮肤”也有“游园惊梦”元素。在面对儿童的教育上,除了很多根据古代小说作品制作动画片之外,还有很多新编或改编的连环画及漫画作品。再加之近些年来对于国学文化复兴的倡导,对于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也相对重视起来,这些小说、戏曲文本都可以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元素,古为今用,用现在的材料和技术让古典文学作品在现代焕发新生命。

21世纪我们进入到了一个“读图时代”,技术的提升带来了图像“霸屏”的现象,各种媒体、媒介的图片充斥眼球,图像带有趣味性和直观性,动摇了文字的地位,这也是图像所带来的弊端。图像、影像作品对于现代人的吸引力巨大,人们对于文字作品的重视有所下降。现代音像、书籍、游戏等作品对于原作的改编,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不尊重原著的情况,会给青少年及不了解原著的人带来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的情况已经渐渐出现并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是笔者认为未来这个情况依然会不断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公维军,阳玉平.意图力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个性化关系研究——以明清小说文本为例[J].明清小说研究,2019(04):141-155.

[2]李芬兰,孙逊.中国古代小说图像研究说略[J].明清小说研究,2007(04):9-18.

[3]高玉海,罗炅.语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小说插图叙事——以明清六大古典小说俄译本为中心[J].明清小说研究,2019(03):113-124.

[4]颜彦.明清小说戏曲插图中的公私空间及其图式分析[J].贵州文史丛刊,2019(03):95-101.

[5]胡小梅.古代小说图像“插诗”现象探析——以明刊“三言”为中心[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9(01):19-29.

[6]王林.绘本艺术的可能性——从图文关系说起[J].美术,2017(07):13,12.

[7]张人方.基于图文关系的连环画文化转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8]晏旸.论连环画创作与文学研究之关系[J].新闻研究导刊,2015(22):211-211.

[9]杨彦.明代以降《赵氏孤儿》图像叙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年.

[10]王东波.当代审美文化视域中的绘本[D].扬州:扬州大学,2010年.

作者:杨嘉逸

第2篇: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答案

一、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

二、

中国古代的婚姻礼法对女性的贞节向来极为重视,随便翻开一些谈论女德之书,都会看到“妇人以贞为行”、“妇人贞洁,从一而终”[1]、“立节垂名,咸资于贞烈”之类的训戒。一个女子若不遵从这些训戒,而与他人“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已婚之妇还会被夫家休弃或受法律惩处。如《唐律疏议》婚姻条即云:“妇人从夫,无自专之道。„„若有心乖唱和,意在分离,背夫擅行,有怀他志,妻妾合徒二年,因擅去而即改嫁者,徒三年。”《明律•户律》也规定:“若妻背夫在逃者,杖一百,从夫嫁卖,因而改嫁者,绞。”如此一来,妇女便陷于封建贞节观念和法律条文的严重桎梏之中,失去了婚恋自由和离婚改嫁的基本权利。所以,古人曾慨叹:“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不过,妇女婚恋、改嫁虽不自由,但在不同时代其程度还是有所差异。大致说来,唐以前,贞节观念和法律条文对女性的羁缚要相对宽松一些,现实中女子与人偷情、私奔而后缔婚者时或有之,寡妇改嫁一般亦不会招致物议。迨宋以降,女性所受的礼法禁锢便日趋严厉了,甚至连手和皮肤被异性触摸,都会被视为失贞不洁。至于夫死殉节或望门守贞者更不在少数。《明史•列女传序》即云,由于统治者大力褒奖贞节,“乃至于僻壤大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坻;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但这主要是明代前期如此。及至明中后期,封建贞节观念和统治者的褒奖就不那么灵了。从当时的通俗小说即可以看到,已有越来越多的女子特别是市井女子,不再驯服于贞节观念的束缚和法律的钳制,她们为了获取婚恋自由和性爱满足,往往甘冒“淫乱”、“私奔”罪名,以大胆的叛逆行为,形象地谱写了贞节与情爱的时代变奏。

1.对少女偷情、私奔的宽容与同情

在话本、拟话本小说中,与人偷情或私奔的少女可谓屡见不鲜,如《警世通言》卷29中的李莺莺,《醒世恒言》卷28中的贺秀娥,《初刻拍案惊奇》卷12中的陶幼芳、卷23中的吴兴娘、卷29中的罗惜惜,《鼓掌绝尘》“雪集”中的李若兰,《欢喜冤家》第10回中的施蓉娘等等。

2.对女子失节的原谅与理解

较之于少女的偷情、私奔,已婚妇女的失节、犯淫现象在话本、拟话本小说中表现得更为醒目。仅“三言”、“二拍”所写的失节妇女就约20个。《型世言》、《三刻拍案惊奇》中也有部分作品以失节妇女为主角。而《欢喜冤家》,则几乎每回都写了妇女与人通奸或淫奔的故事。

三、

从汉魏六朝到唐朝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缺少艺术性,但已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两大主题: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描写鬼神怪异的小

说)和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描写人物的逸闻琐事的小说,也称轶事小说)。

唐朝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盛为小说创作注入了活力,使其脱离历史记载或说神论鬼而成为着眼世俗生活的文艺创作。唐代小说为志怪小说的变异,虽也是依传说而作,有猎奇之意,但“施之藻绘”,“扩其波澜”,“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实唐代特绝之作也”,被称为“传奇文”。唐代传奇小说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

传奇小说到宋代逐渐衰落,平话取而代之。“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这些白话小说由说书人根据民间传说加工而成,并形成了文字形式的“话本”。在宋以前,中国小说多为文言短篇,宋代话本的出现使白话长篇小说也跻身主流。中国小说发展史自此呈现出文言和白话交相辉映的态势。

宋代的话本经过后世文人加工变成了后来的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至元代和明代发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话本小说带有说书人的语言风格,以描绘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见长,所以深受欢迎,流传甚广。

同时,宋代文言短篇小说进一步发展,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传奇文的余绪;二是志怪体,这是志怪小说的延续;三是笔记体,这是志人小说的演化。

明代小说承袭了宋代小说的题材和形式,也延续了志怪、志人的脉络。明初,历史题材的神异小说、英贤小说、武侠小说盛行,它们是以流传下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八仙过海”、“封神传”、“杨家将”、“白蛇传”等故事为蓝本进行加工创作的小说;同时,“人情小说”(或称“世情书”)兴起,描写“悲欢离合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其中著名的是《金瓶梅》;及至明末,出现拟宋代的话本小说而作的通俗小说,描摹“世态人情之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重点解析(文本)

隋慧娟:第四章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2 话本和拟话本的艺术特点: 1.体制上具有特殊形式,一般都有

(1)题目。因为说书艺人在开场前必须张贴广告,而题目又一定要有一个确切表明故事的特点。古代小说的题目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短到长的过程。 (2)入话头回,是故事的前奏,又名“得胜头回”。因为其作用主要是等候听众,透露正文主题。《碾玉观音》开头演唱很多各自独立的诗词,作者先演唱一首描写孟春景致的词【鹧鸪天】,再演唱一首《仲春词》,演唱完结后说:“原来不如黄夫人做的季春词好。”于是,依次把描写三春景色的词演唱完毕;包括黄夫人、王荆公、苏东坡、秦少游、邵尧夫、曾两府、朱希真、苏小小等人的诗。接着说书人话锋一转,宕开一笔,把话题引到“春归”上去。再演唱诸如风雨送春、柳絮飘春、蝴蝶掠春、黄莺杜鹃啼春、燕子衔春等当时名人的诗句。最后,则引王岩叟的一首诗加以总结。末了引入正话,讲述君王游春等情节。这篇作品开头部分共用了十一家诗词,不仅可以窥见宋代说话的演唱痕迹,而且发现这分明是唐宋诗词对古代小说这一文体的渗透和影响。起初可能是作者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后来也就成了小说话本的组成部分。除诗、词之外的,用以连接、解释等的作者助言,统称为入话。 (3)正话,就是话本正文,正式的故事,说书的主要内容。

(4)结尾,一般有收场诗和结束语,其作用在于总结全文,概括主题和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2、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之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 (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卖油郎独占花魁》全文两万五千字,从文章的具体交代来看记叙的时间分明总共只有四年。又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篇幅超过一万五千字,正面表现爱情悲剧的时间前后只有一年。

从而使人物形象的描绘成为小说的主要使命。而且改变单一的“以事写人”的纵切格局,设计“因人设事”的横断模式。

(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对情节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几乎滴水不漏的交代。《杜十娘》《卖油郎》就记住写他们的爱情发展。

(3)巧于场面设计。往往选择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事件设计成生动感人的场面,加以细致描写;并且发明了线索连贯法,即借助于富有特征性的肖像、器物来加以连缀场面。《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写了金玉奴从十八岁到二十一岁三年时间里,衣食住行,爱恨情欲,何止千万?但作者却紧扣主题的表现和人物的描写,主要选取了“莫稽入赘”、“乞丐起哄”、“负心杀妻”、“欣然允婚”、“设计棒打”五个场面。又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主要凭借“巧计赎身”、“殷勤赠别”、“中道见弃”、“愤怒投江”等场面来加以展示。场面之间用百宝箱连贯起来,《珍珠衫》里的珍珠衫。 (4)精心构思“巧合”,提出“无巧不成书”的安排情节的新标准。《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至于刘贵与崔宁的财物都正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

3、人物描写成就极高。

(1)讲究常中见奇,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透过“常理”、“常情”,看到了某些无德无行的“君子”和有情有义的“贱民”。杜十娘、莘瑶琴,三个都是妓女,色艺双绝,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有较多的相同点;但她们给读者留下了各自不同的丰姿,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杜十娘久在烟花,过于深沉老练;莘瑶琴是性情中人,比较质朴单纯. (2)描写人物形象的细致性十分明显。《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的篇幅。

(3)人物描写方式的多样性值得注意。诸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在矛盾冲突中,《碾玉观音》善于描写人物行动;《错斩崔宁》着重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风月瑞仙亭》中“禽兽”的司马相如霎时变成了“才貌双全”的“乘龙快婿”,“ 私奔苟合”变成了“先见之明”;“不可外扬”的“家丑”变成堂堂正正的“男婚女嫁”。

4、开创了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先例。

(1)用白话撰写小说,吸收口语俗语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文言词语。

(2)叙述语言粗犷明快、通俗流畅;人物语言个性鲜明;评论语言简明扼要又幽默诙谐。 第五章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1 本章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历史演义小说的概念

历史演义小说是指敷演历史故事的古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二、三国故事倾向性的转变

1、转变过程。三国故事在流传过程当中,倾向性发生过一定的转变,由“拥曹反刘”到“拥刘反曹”。陈寿的《三国志》拥曹反刘;一直到唐代,朝廷和民间对曹操的印象还不错;到宋代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拥刘反曹”倾向出现,元代三国戏中则基本形成“拥刘反曹”倾向。

2、转变原因。(1)主要与封建正统思想的加强有关。(2)与北宋以后的民族矛盾加剧有关。因为中原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因为曹操是北方人,人们就将曹操象征北方少数民族侵略者的代表,刘备就成了受压迫的汉族统治者。 第五章 历史演义小说2

三、《三国演义》的内容

1、勾勒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个情节阶段:

(1)第一回至第三十三回,为第一阶段,四海纷乱,逐鹿中原。借讨伐董卓引出刘、关、张。

(2)第三十四回至第五十回,为第二阶段,赤壁之战,三足鼎立。重点写刘备三顾茅庐和以诸葛亮为主导的赤壁之战。

(3)第五十一回至第一百一十五回,为第三阶段,文治武功,兴衰变迁。重点写蜀汉集团。 (4)第一百一十六回至第一百二十回的最后五回是第四阶段,分久必合,三国归晋。

2、描写了三国时期阶级对立的状况,表现了社会矛盾,描写战乱年代劳动人民的命运: (1)充当炮灰。 (2)无辜受戮。 (3)饥寒死亡。

3、暴露了社会黑暗,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本质。

(1)统治阶级的本质在“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这个反面人物上得到充分体现。 (2)对统治阶级本质的揭露在正面人物身上,如刘备,也有客观描写。

4、曲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包括

(1)渴望统

一、向往安定的理想。对于破坏安定统一的人和事一律加以批判,正面人物刘备破坏孙刘联盟的行为也同样受到谴责,反面人物曹操有利于安定统一的善举也加以肯定。

(2)圣君贤相的理想。刘备的爱民、敬贤、尚义,包含了劳动人民对圣君的理解。诸葛亮的形象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他是“忠臣的样板,智慧的化身”。 第五章 历史演义小说3――

四、《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成就在于:

1、不仅写斗勇,而且写斗智,把智谋之士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穿插出奇的计谋描写。

2、不是孤立地描写军事战争,而是结合政治、外交、经济斗争,描写军事斗争。

3、善于从每次战争的时间、空间、战略、战术等方面,把握不同特征,写出其个性。

4、战争描写腾挪跌宕,富有戏剧性。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思严密精致,结构宏伟庞大。《三国演义》则是板块式结构的开山之作,善于组织情节单元,集中铺写重大事件,构成全书主干。如:

第一回至第三十三回,为第一板块,写群雄逐鹿中原,曹操统一北方。以逐鹿中原为主线,以曹操为主角,以官渡之战为中心。

第三十四回到第五十回为第二板块,写诸葛亮出山,孙刘联盟,大破曹兵。以诸葛亮、周瑜、孙权、曹操为主角,以赤壁之战为中心。

第五十一回到第八十五回为第三板块,写三足鼎立及相互间的争斗。孙刘从联盟到反目成仇,以吴蜀双方关系变化为主线,主角有诸葛亮、周瑜、关羽、曹操、刘备、陆遜,以彝陵之战为重点。

第八十六回到第一百零五回为第四板块,写诸葛亮的南征、北伐,直至殉国,以诸葛亮为主角,以蜀汉命运为主线。

第一百零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为第五板块,写司马氏统一全国。

2、讲究情节艺术。善于编制情节,组织情节单元,集中铺写重大事件,构成全书主干。小说中的“董卓之乱”、“联合讨董”、“三让徐州”、“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大战”、“三气周瑜”、“关羽之死”、“彝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进中原”、“三国归晋”等情节单元,既虚实结合、曲折多变,又前后相承,波澜起伏,具有故事性。如第五回“温酒斩华雄”,运用了以下手法组织情节:(1)对比映衬的情节艺术。关羽与俞涉、潘凤、华雄形成对比,二袁与曹操对比。

(2)运用虚实相生,以虚带实的情节艺术。用“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调动人的听觉、视觉、表情来写惊险残酷的战斗场面。

(3)情节设置通盘流转,照应全书。未及赶来参战的袁绍帐下的大将颜良、文丑后来也死于关羽刀下,呼应小说第五回对关羽英雄的描写。

3、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既注意历史真实性,又考虑其艺术魅力。 (1)通过不同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反复进行渲染。“三绝”: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2)在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典型情节或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曹操形象塑造中的曹刘煮酒论英雄、曹操迎许攸等细节就是这样的例子。

(3)一定程度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注重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又努力保持人物性格的多元性

和发展变化。如曹操,作者一方面写起奸诈的一面,但是也没有抹杀他英雄的一面,这种描写比较符合历史真实。

(4)是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如张飞在长板桥大吼一声,喝退曹兵数十万,是夸张。

4、语言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叙述语言简明整洁,议论则高度概括精当,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关于《三国演义》的以上内容中,《三国演义》的故事倾向的转变、《三国演义》的内容、《三国演义》艺术成就是相对更为重要的内容,希望大家多加注意。 第六章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1 本章希望大家掌握以下问题:

一、英雄传奇小说的概念

英雄传奇小说是指着重描写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的长篇小说。这类小说一般以历史上的真人为原形,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作家自己的理解,进行大幅度的加工,虚构成分较多。《水浒传》是最为著名的英雄传奇小说。

二、百回本《水浒传》的内容

百回本《水浒传》可以划分为三个情节阶段。

1、第一回至第七十回七十回为第一大段,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1)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描绘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乱由上作”。(2)全面描述和热情歌颂高举反抗大旗的农民起义英雄。

2、第七十一回至八十二回,为第二阶段,描写梁山起义军接受招安的过程,包括酝酿招安、征辽、征方腊。已经彻底改变了农民起义的性质。

3、第八十三回到一百回,是第三阶段,写起义军瓦解覆灭,即起义军被利用、被消灭的命运。包括公孙胜归山、鲁智深坐化、燕青辞主、李俊诈疯、魂归蓼儿洼等情节。

方志强:按照这样的分析,那这样的传奇小说,在当时是不是应该被当作禁书? 隋慧娟:第六章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2

三、《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1)塑造了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写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变迁以及性格的相应变化。如宋江从官府小吏到走上梁山的性格变化过程。宋江虽为小吏,身份还是庶人。尽管混迹于官场,但并不满意,总觉得怀才不遇,大志难成。既有钱,也有一定社会地位。宋江被发配途中,刘唐要救他,他说这是要陷他于不忠不孝之地。晁盖邀请他上山,他说这样做“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因为宋江明白,服刑期满后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起码可以回乡当财主。而一旦反上梁山,不仅“不忠不孝”, 而且还有丢脑袋的危险。两相权衡,还是以尽量不上梁山为宜。直到法场被救,死里逃生,无路可退的宋江,出于求生的本能,又感于朋友们的义气,还带着日后接受招安的期望,这才水到渠成,反上了梁山。宋江的性格就是随着他所处的环境变动而变化的,有比较清晰的变化脉络。

2、语言运用的成就。

(1)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直接展示人物性格。(2)人物语言口语化,代表了无文化群体的通俗语言风格。(3)叙述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明快,是提炼净化群众口语的结果。

四、宋江形象

《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

1、宋江是梁山上众望所归的当然领袖。(1)“孝义”是江湖社会肯定的为人基本品质。(2)有远见的战略家,对梁山事业起了决定作用。

2、宋江具有其出身和时代决定的思想局限。有忠君思想、正统观念等小吏特征,最后主导义军接受了招安,导致了梁山事业和梁山义军彻底覆亡的悲惨结局。

五、《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 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因素,如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人生追求目标。 (2)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即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

(3) 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即作品产生的元明之交,人民群众对同仇敌忾、抵御异族侵略统治的期待和渴望。

第七章 明代神魔小说1 关于《西游记》,大家先简单了解以下《西游记》一书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神魔小说。其成书过程经过几个阶段: 历史阶段:即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流传时期。

神话阶段:宋代的说话人把唐僧取经故事作为说话题材,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平话阶段:元代至明初,出现了更为成熟的《西游记》话本。平话写到大闹天宫、车迟国斗圣,以及黄风怪、蜘蛛精、红孩儿、火焰山、女人国等故事。

曲阶段:西游取经故事很早就登上舞台进行搬演,金院本中有《唐三藏》,元杂剧中出现了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均已失传。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 小说阶段:明代中期,《西游记》传播进入小说阶段,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 其次,大家要掌握《西游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西游记》全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1)第一回至七回为第一部分,写孙悟空出世、学艺和大闹三界的故事,反映了被压迫者反抗的愿望,也是劳动人民渴望砸碎枷锁,争取自由的理想体现。

(2)第八回至十二回为第二部分,交代唐僧的身世和取经的缘起,在情节上起过渡作用。

(3)第十三回至一百回为第三部分,写取经过程,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九九八十一难继续表现孙悟空敢于斗争,所向无敌的战斗精神,寄托劳动人民除暴安良的理想。《西游记》不仅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而且显露出批判的锋芒。小说借助于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天庭正是人间最高统治集团在天上的投影,昏庸残暴的玉帝恰似明代中期的某些皇帝,作恶多端的妖魔酷似当时的宦官、权臣、外藩、胥吏和地主豪绅,神佛与妖魔的关系犹如上下勾结、官官相护的封建统治集团。至于地府判官私改生死簿、西天“尊者”勒索传经小费,分明是明代社会贪赃索贿、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的艺术剪影。车迟国国王尊道灭僧、凭借“快手”、“缉事”迫害和尚的情况,又曲折揭露了明代嘉靖年间道士、特务横行肆虐的现实。

二、《西游记》的艺术性

《西游记》的艺术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以现实为基础,以取经故事为基本线索,又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色彩。 2.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

(1)塑造人物形象时,注意人物性格与动物属性的巧妙结合,两者和谐统一,汇成一个有机整体。孙悟空本是一只石猴,既有猴子的机灵、好动、淘气、急躁,又具有勇于反抗、善于斗争、不受拘束、热爱自由等性格特征,两者水乳交融。猪八戒原是天上天蓬元帅,错投在母猪胎里,所以猪头人身。他既有猪的好吃、贪睡,笨拙、懒惰的特征,又具有自私、好色、憨直等人类的特点。蜘蛛精会在脐孔中冒出丝绳,织网罩人。老鼠精住在地下

(2)通过复杂尖锐的矛盾与连锁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好斗。“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智斗二郎神”等等。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不复杂,故事中重复表现的也正是其性格的基本特征

3、语言诙谐风趣,幽默自然,通俗简练。 第八章 明代世情小说

关于本章,大家主要需要掌握的就是《金瓶梅》这部小说。关于《金瓶梅》大家要掌握这几个问题:

一、世情小说的概念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指古代以家庭盛衰、婚姻爱情以及各种社会世态为描写对象的中长篇小说,也叫世情书,或称为人情小说。明代的《金瓶梅》、清代的《红楼梦》为其杰出代表。

二、《金瓶梅》的内容

《金瓶梅》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至第十九回,为第一部分,写西门庆由破落户财主逐渐发迹,是故事开端。

(2)第二十至第七十九回,为第二部分,写西门庆经商升官、为非作歹、纵欲亡身的过程,是全书的主体。

(3)第八十回到一百回结束,为第三部分。西门庆家庭的败落和主要人物的种种归宿。

三、《金瓶梅》的艺术性

《金瓶梅》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辟了一条长篇白话小说描写日常生活,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崭新的创作道路。

(2)创立了一种揭露、反映社会黑暗面的全新方式,全书没有一个重要人物是正面人物,反面角色成了小说的主体。

(3)出色的反面角色描写为古代小说构成了一个反面人物画廊。

(4)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性格化,善于运用方言、俗语、成语、谚语、歇后语。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2答案

请自行完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3答案

三、红娘形象之我见

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

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剧中一开始就说她是相国之女莺莺的贴身丫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是,在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时,她主动站了出来为两人穿针引线。比如在“酬韵”一折中,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催促道:“姐姐,有人咱

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她“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当两个人历尽坎坷即将成婚之时,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不平和正义感,于是她更加义无反顾的帮助,尽一切力量将两人撮合到一起。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并且不再催促莺莺回去,而且借口“瞧夫人一会”,有意让出空间让他们充分的交谈。当莺莺请她去看望张生,她没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莺莺、张生婚姻的受挫,她更为夫人的“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奴婢,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个性之所在。

红娘的正义还表现在她充满反叛精神。按常理来说,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提醒“主子”,反而“推波助澜”,还成为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老夫人严词,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对真情的尊重,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红娘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机警聪明,有高度的警惕心和保护意识又富于同情心,她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矛盾期”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在为崔张二人撮合过程中,她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于是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而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于是红娘又不得不警惕着张生。同时,做为这场婚姻的一大障的老夫人,红娘依旧需要谨慎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心丫鬟夹杂在小姐,张生,老夫人三者之间,她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这也是她能在相国府应变自如,独善其身的诀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的一个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的丫鬟形象是带着理想化成分的。剧中说她是个丫鬟,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真实的尊卑主仆身份,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平等,富有民主”,说她是丫鬟,她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主子小姐一会儿叫她“小贱人”,一会儿改口叫她“姐姐”;老夫人骂她“小贱人”,但是一番理论过后,又不得不服软的说“这小贱人也道的是”,马上又肯定了她。如此的一个敢与老妇人抗衡,与小姐戏弄的“放肆的大胆的”丫鬟形象在当时实难找的到。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理想化的塑造,更进一步来说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或者叫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期望和呼唤吧!

在《西厢记》的时代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更为沉重的制约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红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礼与法”道路上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主宰自己命运的真实情况。她是这个社会正义的化身(即使有理想成分),是这个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元代女性理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意识萌动的现状,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4

一、

1.《梧桐雨》,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 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2.《长生殿》。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 (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但却做了如实的描写,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皇帝有无上权力,也拥有众多的嫔妃。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也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如剧中曲文所说“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定情》)唐明皇可以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幸恩》)杨贵妃本能地表现点妒意,便被谪出宫,只好自悔骄纵,借献发传情感动君心。(《献发》)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的心态,为讨得唐明皇的欢心,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到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江采,不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洪昇在《长生殿》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

二、

《梧桐雨》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气息,较为伤感。作品对明皇和杨妃是有批判的,但杨死后,作品以浓厚的抒情笔调,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李对杨深沉的爱恋与思念。尤其是结尾部分,那一连串新颖恰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淅淅沥沥的梧桐雨写得有声有色,细腻动人,借景抒情,极力渲染了唐明皇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对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怀念。《长生殿》则是歌颂至情,虽然作者对李杨爱情缺陷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歌颂理想爱情,作品中的批评是温和的。而且,最后让李杨在月宫重圆,终于还是原谅了他们的爱情过失,给予了无保留的热烈的歌颂。可以这么说,它们与各自以前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梧桐雨》同情唐明皇的成分多些,《长生殿》又进一步替明皇翻案、开脱了。两者都是在记述李杨之间传统的帝妃爱情渐转为普通人的真情时,显现出明皇由昏庸风流转为凄凉哀伤。安史之乱背景下的唐明皇政治昏聩糊涂,私生活多情温柔,愈沉溺于私情就愈昏庸。他为了爱情导致政治上的失败,为了政治又失去爱情。通过分析唐明皇这一形象,确能得到很多认识意义和教训意义。] 《梧桐雨》寄托了白朴一种国破家亡的感情,“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幼失其母,后得到元好问抚养、教育,以遗民自居,不仕元朝,对当朝深怀不满。也许正是身遭巨变,繁华如梦的身世遭遇和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是白朴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幻灭取得共鸣,才在写作《梧桐雨》时倾注了满腔心血与热情,这就是由宋入元的汉族知识分子剧作家常常借杂剧所抒发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这是一部以唐明皇为主唱角的末本戏。剧中也暴露了明皇的“因歌舞坏江山”,且对此不无谴责,但作者抨击的矛头是指向在外族入侵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的“文武两班”。作者充分肯定了明皇对爱情的执着,歌颂恶劣他对杨妃的生死不渝之情。为了减轻明皇对安史之乱应负的严重责任,以加强人们对他的同情,白朴已经运用了让明皇进行自我忏悔的艺术手段,如第四折中明皇在梧桐雨中凄凉哀婉的苦诉。其性格显得更为具体鲜明⑿。作品极力渲染唐明皇国破人亡的痛苦和对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怀念,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气息,明皇成了一个异族入侵的受害者,他的悲歌代表了一个亡国的灵魂的痛苦的歌唱。无疑,这在元代能够打动无数人们的心灵,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梧桐雨》也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在阶级矛盾面前对国君的荒淫加以批判;在民族矛盾面前对国君的不幸给予同情。

《长生殿》中,洪升的创作意图在于有意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有用开元、天宝由盛转衰的历史“垂戒来世”的意思。

作者通过李杨这两个有严重缺陷的历史人物寄托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兴亡之感以及自己的爱情理想,借这样一个“国倾而复平”的例子,用唐明皇穷奢极欲造成祸乱、肃宗中兴的史实,达到惩戒的目的,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但这种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是有限度的,他认为祸败的起因是侈心,而只要能悔便可万孽肃清。

而作品更突出的是作者在“钗盒情缘”中的所寓之情(这在前文“李杨爱情”中也提到)。洪升笔下的“唐明皇”当然是一个钟情帝王的形象,其中显然寄托了作者对于一个好丈夫的理解,有时甚至就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也与作者与其妻特殊的爱情生活经历和体验有关。吴舒凫在《定情》出的[风流第一枝]上眉批云:“明皇,英主也,非汉成昏庸之比。只因行乐一念,便自愿终老温柔,酿成天宝之祸,末路犹若汉成。升十数语,足为宴安之戒。”可以说就是洪升在剧中处理明皇的基本态度。对于这位自以为“山河一统”“升平早奏”“行乐何妨”的“英主”,洪升是有所不满和贬抑的,认为他的“乐极哀来”是可“垂戒来世”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洪升又欣赏明皇“帝王家所罕有”的钟情,揭发、批判了“弛了朝纲”,肯定了“占了情场”,宣扬了平等、专一的爱情理想,歌颂生死不渝的“儿女情缘”。作者之所以要在后半部着力刻画唐明皇的悲剧性格,尽情渲染了他对杨妃坚守钗盒盟约的忠贞痴情,除了深化剧作表现民族意识这个主题外,还在于要在李杨身上寄托自己(也是当时广大人民)的平等专一的爱情理想。

三、

四、

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昇的《长生殿》重新演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基本上是继承了白居易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他的《长生殿·自序》表明其创作思想。他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是指很伤感,情绪极坏。洪昇说这段话的意思表明,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意作品写得过于感伤。所以后文说明他作《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就这一点说,与白居易诗、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唐明皇杨贵妃“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这种创作思想,也就决定了《长生殿》上下两卷作法和风格的不尽一致。

洪昇作《长生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但却做了如实的描写,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皇帝有无上权力,也拥有众多的嫔妃。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也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如剧中曲文所说“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定情》)唐明皇可以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亻幸、恩》)杨贵妃本能地表现点妒意,便被谪出宫,只好自悔骄纵,借献发传情感动君心。(《献发》)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的心态,为讨得唐明皇的欢心,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到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江采,不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洪昇在《长生殿》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长生殿》里,伴随着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进展,交叉地写出了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将《长恨歌》中虚化了的内容显露出来。由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杨氏一门男女都获得了殊荣,杨国忠做了右相,专揽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姊妹封做了夫人,

“恁僭窃,竞豪奢,夸土木”,“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疑谶》)杨国忠纳贿招权,使临阵失机的边将安禄山逃脱刑罚,还受到皇帝的宠眷,滋生了野心。中间还有《进果》一出,南海和蜀州的使臣为了在限期内把新鲜的荔枝送到杨贵妃的嘴里,驰马飞奔,撞死了卖卜的老人,踏坏农民的庄稼,两家还在驿站中发生了争夺马匹的纠纷。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占了情场,弛了朝纲”,还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当他们经历过爱的波折达到感情的诚挚、对天上双星盟誓的时候(《密誓》),安禄山的兵马也就动地而来,随着发生了六军迫使唐明皇让杨贵妃自缢的马嵬悲剧(《埋玉》)。这一切都表现得真实、体察至微而合乎现实的逻辑。

马嵬事变,杨贵妃自缢,这一场帝王家的爱情悲剧已经完成了。《长生殿》没有像《梧桐雨》杂剧那样以唐明皇怀着痛苦的心灵夜雨思人作结,而是一方面表现现实中发生的唐明皇杨贵妃悲剧的馀波,如野老“献饭”、乐工雷海青“骂贼”、李等睹物伤人《看袜》、李龟年悲唱兴亡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贼子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一部兴亡之感的交响曲;另一方面则表现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真和幻两个世界里发生感情交流,经过“冥追”、“觅魂”、“补恨”、“寄情”,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终于得到了天孙、玉帝的恩准,双双进入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重圆》)。这就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这固然还是留下了非现实的缺憾,但却表现出对至真之情的崇尚,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前人称《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例言》引语),便是就此说的。

《长生殿》长达50出,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编织进唐以来文人记述过的、诗人咏叹过的人事,内容非常丰满,至如吴梅所评:“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顾曲麈谈》)两条线交叉发展,彼此关联,情节错综,脉络极清晰,组合得相当紧凑而自然。唐明皇杨贵妃这条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而且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寓意,上半部开始是定情之物,马嵬殉葬是失盟的表证;下半部杨贵妃鬼魂把玩是写失情之怨,最后是用以证情,重圆结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变化。全剧上一下两部分虽各有侧重,但也有许多对照、呼应,如上半部写现实的悲剧,插入了幻想的《闻乐》一出,为下半部杨贵妃仙归蓬莱伏下了引线;下半部主要以幻笔写情,插入《献发》、《青袜》、《骂贼》等写实场面,与上半部唐明皇的失政、宠信安禄山、杨氏一门的骄奢,有着明显的对照意义。《长生殿》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

《长生殿》的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曲文中也较多地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惊变》、《雨梦》等出的曲词,基本上是由《梧桐雨》的曲文脱化而来的,但却融化得极妙,如同自撰之新曲。《长生殿》曲文的优长处更在于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够声情兼备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如《献发》中杨贵妃因感君心无定而忧苦、欲献发传情以感动君心的复杂心理,《夜怨》中杨贵妃等待唐明皇不到的焦急、苦闷心情,《闻铃》、《雨梦》等出中唐明皇失去杨贵妃的烦恼、怨恨、痛苦的感情,都表达得很细腻、真切、动人。

第3篇:《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模拟试卷

一、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唐传奇《李娃传》的作者是( )。

A.蒋防

B.元稹

C.白行简

D.白居易

2、下列作品不属于白话小说的是( )。

A.《碾玉观音》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C.《虬髯客传》

D.《新编五代史平话》

3、下列作品中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 )。

A.《封神演义》

B.《杨家府演义》

C.《新列国志》

D.《荡寇志》

4、十三妹是小说( )的主要人物。

A.《三侠五义》

B.《儿女英雄传》

C.《好逑传》

D.《醒世姻缘传》

5、中国戏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 )的作品。

A.马致远

B.康进之

C.尚忠贤

D.纪君祥

6、下列作品中属于关汉卿的是( )。

A.《救风尘》

B.《东堂老》

C.《陈州粜米》

D. 《王粲登楼》

7、蔡伯喈是戏曲( )塑造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

B.《琵琶记》

C.《五伦全备记》

D.《荆钗记》

8、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梁辰鱼

B.汤显祖

C.沈璟

D.阮大铖

9、《狂鼓史渔阳三弄》是明代戏曲作家( )的代表作。

A.徐渭

B.王衡

C.康海

D.杨显之

10、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 )。

A.《西京杂记》

B.《后搜神记》

C.《传奇》

D.《世说新语》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分别是 和 。

12、唐代沈既济的小说《 》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13、明代拟话本《 》借年轻商贾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离合遭遇,表达了一种新的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

14、清代李宝嘉的小说《 》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

15、所谓南戏四大声腔指的是 、海盐腔、余姚腔和弋阳腔。

16、《风筝误》是著名戏曲家 的代表作,作品综合运用各种巧合误会手法,体现了作者的喜剧美学追求。

17、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著名唱段《夜奔》出自传奇《 》,作品写林冲与高俅的忠奸斗争,以及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8、《倩女离魂》是著名曲家 的代表作,作品借张倩女的形象表现了女性对自由美好爱情追求。

19、清代李汝诊的炫才小说《 》描写了唐敖游历海外诸国的奇闻异事,并借女子科举寄托了希望解放女性的理想。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0、为什么说《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形象具有市民女性的性格特色?

21、《金瓶梅》对古代小说史的艺术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2、以猪八戒形象为例,简要介绍《西游记》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23、以范进故事为例,分析《儒林外史》是如何揭示科举制对知识分子和社会风气的毒害的?

24、《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唐传奇《李娃传》的作者是(C)。

A.蒋防

B.元稹

C.白行简

D.白居易

2、下列作品不属于白话小说的是(C)。

A.《碾玉观音》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C.《虬髯客传》

D.《新编五代史平话》

3、下列作品中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C)。

A.《封神演义》

B.《杨家府演义》

C.《新列国志》

D.《荡寇志》

4、十三妹是小说(B)的主要人物。

A.《三侠五义》

B.《儿女英雄传》

C.《好逑传》

D.《醒世姻缘传》

5、中国戏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D)的作品。

A.马致远

B.康进之

C.尚忠贤

D.纪君祥

6、下列作品中属于关汉卿的是(A)。

A.《救风尘》

B.《东堂老》

C.《陈州粜米》

D. 《王粲登楼》

7、蔡伯喈是戏曲(B)塑造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

B.《琵琶记》

C.《五伦全备记》

D.《荆钗记》

8、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_(C)。

A.梁辰鱼

B.汤显祖

C.沈璟

D.阮大铖

9、《狂鼓史渔阳三弄》是明代戏曲作家(A)的代表作。

A.徐渭

B.王衡

C.康海

D.杨显之

10、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D)。

A.《西京杂记》

B.《后搜神记》

C.《传奇》

D.《世说新语》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分别是干宝和纪晓岚。

12、唐代沈既济的小说《任氏传》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13、明代拟话本《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借年轻商贾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离合遭遇,表达了一种新的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

14、清代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

15、所谓南戏四大声腔指的是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和弋阳腔。

16、《风筝误》是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代表作,作品综合运用各种巧合误会手法,体现了作者的喜剧美学追求。

17、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著名唱段《夜奔》出自传奇《宝剑记》,作品写林冲与高俅的忠奸斗争,以及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8、《倩女离魂》是著名曲家郑光祖的代表作,作品借张倩女的形象表现了女性对自由美好爱情追求。

19、清代李汝诊的炫才小说《镜花缘》描写了唐敖游历海外诸国的奇闻异事,并借女子科举寄托了希望解放女性的理想。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0、为什么说《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形象具有市民女性的性格特色?

答案要点:(1)渴望爱情,不顾一切地争取婚姻自主。(2)有强烈的斗争精神,毫不妥协地与封建势力抗争。(3)性格大胆泼辣,坦率直白,没有大家闺秀的含蓄矜持。

21、《金瓶梅》对古代小说史的艺术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要点:(1)开辟了一条长篇白话小说描写日常生活的创作道路,为世情小说奠定了基础。(2)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3)创立了一种以反面角色揭露、反映社会黑暗面的全新方式。

22、以猪八戒形象为例,简要介绍《西游记》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答案要点:(1)注意人物性格与动物属性的巧妙结合,两者和谐统一。(2)善于通过复杂尖锐的矛盾与连锁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23、以范进故事为例,分析《儒林外史》是如何揭示科举制对知识分子和社会风气的毒害的?

答案要点:(1)范进中举之前的落魄和中举后的发疯,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2)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前倨后恭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对社会风气的毒害。

24、《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梦幻和鬼魂的形式,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2)以写诗的手法写戏,善于用抒情诗描写人物内心情感。(3)人物性格鲜明突出。(4)曲词优美,婉转精丽而又泼辣动荡。

第4篇: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一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2、《大雅堂乐府》:《大雅堂乐府》: 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

二、简答题

1、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 提示:

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2.西湖笑居士评价吕天成的《齐东绝倒》一剧曰“此剧几于谤毁圣贤”,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提示:

(1)《齐东绝倒》写帝舜帮助犯了杀人罪的父亲瞽叟逃脱制裁,颇能揭示封建王法的欺骗性质,也讽刺了帝王的徇私。

(2)吕天成用一种玩笑的态度写古之圣贤,表现出晚明文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精神上的无所顾忌和对传统的挑战。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

(1)在场面安排上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此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

(2)在关目处理上,一方面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另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2、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提示:

《狂鼓史》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借阴间弥衡击鼓骂曹之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制者扼杀、摧残人才的罪恶,对滥杀无辜的强烈愤慨,及人间、天上幻想不同制度的向往;以他人之口舌,浇自家之块垒,并深沉的寄托了对惨遭奸相严嵩陷害致死的好友沈炼的无尽哀思及怀念。

曹操(155-220)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戏剧性的人物。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最动荡的时期,他在诸候割据的混乱中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但始终只是以丞相的名义进行统治,仍尊奉已经丧失了权力的傀儡皇帝,直到死后,被他夺取皇位的儿子追为皇帝。他这段特殊的身份一直被传统中国视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典范加以谴责。

“击鼓骂曹”的故事就是将曹操视为奸臣的经典描述,《后汉书》、《三国演义》及本杂剧跨度千年,三次将其搬演。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县(山东德州平昌县)人。善写文章,善于辩论。急躁、傲慢,常出言不逊。(从荆州游历到许昌;与孔融、杨修交往;拒绝拜见曹操;裸衣击鼓,捶杖骂曹;随荆州刘表;为黄祖所杀)

沈炼(1507-1557),字纯甫,号青霞,明会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溧阳县令、茌平县令。沈炼幼有大志,文武全才,下笔辄万言而不能止。生性刚直,不附权贵,故任县令后一直未得升迁,过好长时间后才为锦衣卫。炼秉性耿直,嫉恶如仇,曾上疏揭露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擅国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妒贤嫉能、箝制谏官等十大罪状,遭迁杖五十,削官为民。后受严党诬陷,以与白莲教阎浩等谋乱,惨遭杀害。为我国古代杰出忠烈之士。有《青霞集》传世。

徐渭的剧本写祢衡死后阎王因其气慨超群,才华出众,待以上宾。上帝召请祢衡为修文郎,行前判官请他“权做旧日行径,把曹操也扮做旧日规模,演述那旧日骂座的光景”。祢衡应允,即将打鼓骂座事重演一番。剧中有女乐穿插,曹操稍一犯规即挨一百铁鞭,祢衡击鼓历数曹操罪恶,骂得痛快淋漓。

《狂鼓史》把剧情改为曹操死后,在阴司由祢衡对着他的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因此可以直骂到曹操临终时“分香卖履”之事,更为痛快淋漓。

“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的社会实体。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这一剧作在当时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和高度评价,也正是因为它并不是就历史而写历史,或借历史讽喻现实政治;它的感人之处,是那种恣狂的个性和烈火般的激情。

“他那里开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来挝,正好俺借槌来打落,又合着鸣鼓攻他。俺这骂一句句锋铓飞剑戟,俺这鼓一声声霹雳卷风沙。曹操,这皮是你身儿上躯壳,这槌是你肘儿下肋巴;这钉孔儿是你心窝里毛窍,这板仗儿是你嘴儿上獠牙;两头蒙总打得你泼皮穿,一时间也酹不尽你亏心大。且从头数起,洗耳听咱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小孙屠》

宋元南戏。收录于《永乐大典》,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三种戏文都较高地保留了宋元南戏的原始面目。《小孙屠》表现的 庭伦理、兄弟之情。这和元杂剧创作晚期对道德伦理的关注表现出一致性。

2、折子戏: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折子戏演出的鼎盛时期在清代,但其源头却子戏 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折子戏的风行,是清代曲坛的一个重要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度变迁:演员的场上之曲正日益成为曲坛的主流。

二、简答题

1.简述南戏与北杂剧的不同。 提示: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拜月亭》的艺术成就?

《拜月亭》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第二是结构上两组线索的设置;三是曲辞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

3、《宝剑记》在戏曲史上的价值

李开先《宝剑记》在题材上的开拓。李开先的《宝剑记》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这个故事超越了传统的南戏,以前南戏材——婚姻家庭,开始表现政治上的中间斗争,这里面显示出文人对政治的参与精神和他们的无耐。

4、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三、论述题

1.《张协状元》、《荆钗记》、《琵琶记》都是反映士子的爱情与婚姻的作品,试分析其创作主旨的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提示:

《张协状元》主要是谴责文人的负心;《荆钗记》则着重肯定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而《琵琶蔡伯喈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张协状元》和《荆钗记》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宋代科举录取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松弛,使得大量的士子得到入仕机会,成为职场官员择婿的对象,这样,婚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而元代废科举,负心的题材不再受到注意,同时,元代剧本创作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文人思想的灌注,包文人意识,肯定和赞扬文人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追求则是题中应有之义。《琵琶记》的不同则在于作者高明的思想意识的左右。一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他又不满足仅仅在伦常的层面讨论文人问题,他希望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及其家庭的生存状态作深入的思考,所以,他的主旨没有仅仅停留在文人负心的批判和忠贞爱情歌颂的层面。 2.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提示:

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名词解释

三言:“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集中收录的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2.脂评本

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版本系统,这个版本系统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本”。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

二、简答题

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关于爱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观念?

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即“情”与“理”的矛盾

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

3、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体见教材第263—266页)

4.试分析《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意义。

作者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龙宮、仙界等幻想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之恋、人狐之恋、鬼狐之恋、鬼鬼之恋,与中的冲突,同时,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特点,突出地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讴歌了纯净的结果,給恶人、坏人以应得的惩罚。(以小说中的故事为例) 5.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数量相当可观。 (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的主要内容。(举例略)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讽刺的作法有多种,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就是相对地坦率刻薄的。而《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却不是剑拔驽张的“犀利”,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而具体说来,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

第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第二,运用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如范进打算考举人时,胡屠户先是训斥范进的人”,“赖蛤蟆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则又称之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第三,点破法。顺其所始,攻其所弊。如十二回,张铁臂虚设人头会,作者一方面写张在屋顶上“行步如飞”,另一方面又“忽了这个假侠客的真面目。

第四,合理的夸张。如周进的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强烈的讽刺效果。

2、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 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第5篇: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答案1、2、4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答案

一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

二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对于女性的钳制特别严酷。妇女不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而且在爱情婚姻上,对男子都处于人身依附地位。她们人生价值的寄托和实现,大多维系在婚姻的遭际一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和丈夫的态度这种极为偶然的机遇上。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就不能不在女性心灵上形成对爱情的专注、执着而又惘然无主的悲剧感,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积淀,在封建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凝固、加强,演出了许多美的心灵、美的精神被毁灭的悲剧。 这种情况的改变,期待着新的社会变动的契机。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①在爱情婚姻领域中,解放的标志便是妇女从“物”的依附上升到“人的世界”,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非人关系转变为情感和人格相互对等和尊重的“人的关系”。这种解放,当然不是人的观念、不是某些人的善良愿望所促成的,它首先是社会结构变迁、思想观念更新的结果。用这样的观点去考察话本、拟话本小说的人物,可以明晰地感受到市民的社会实践己经开始显出解放的力量

三、从汉魏六朝到唐朝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缺少艺术性,但已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两大主题: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描写鬼神怪异的小说)和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描写人物的逸闻琐事的小说,也称轶事小说)。

唐朝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盛为小说创作注入了活力,使其脱离历史记载或说神论鬼而成为着眼世俗生活的文艺创作。唐代小说为志怪小说的变异,虽也是依传说而作,有猎奇之意,但“施之藻绘”,“扩其波澜”,“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实唐代特绝之作也”,被称为“传奇文”。唐代传奇小说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

传奇小说到宋代逐渐衰落,平话取而代之。“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这些白话小说由说书人根据民间传说加工而成,并形成了文字形式的“话本”。在宋以前,中国小说多为文言短篇,宋代话本的出现使白话长篇小说也跻身主流。中国小说发展史自此呈现出文言和白话交相辉映的态势。

宋代的话本经过后世文人加工变成了后来的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至元代和明代发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话本小说带有说书人的语言风格,以描绘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见长,所以深受欢迎,流传甚广。

同时,宋代文言短篇小说进一步发展,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传奇文的余绪;二是志怪体,这是志怪小说的延续;三是笔记体,这是志人小说的演化。

明代小说承袭了宋代小说的题材和形式,也延续了志怪、志人的脉络。明初,历史题材的神异小说、英贤小说、武侠小说盛行,它们是以流传下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八仙过海”、“封神传”、“杨家将”、“白蛇传”等故事为蓝本进行加工创作的小说;同时,“人情小说”(或称“世情书”)兴起,描写“悲欢离合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其中著名的是《金瓶梅》;及至明末,出现拟宋代的话本小说而作的通俗小说,描摹“世态人情之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2答案

其一:水浒传所描写的是否“农民起义”

有一段时间,某些以“革命派”自居的“无产阶级文学评论家”们,运用“阶级斗争”的学说,简单草率地把“水浒英雄”们划到了“农民起义”的范畴中去,一方面在“水浒英雄”们的头上戴上了“革命”的桂冠,一方面又谴责宋江等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错误立场。典型的例子,就是1975年8月23日,署名梁效、实际上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在文痞姚文元的授意下写的评《水浒》文章:《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今天看来,这也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误导。

清华、北大两校(梁效)的这篇文章,是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写成的。毛泽东对《水浒》,其实早就有他自己的看法,但是

前后意见并不一样。早期称赞宋江一伙儿是“革命派”,晚年则谴责宋江是“投降派”。毛泽东曾经说:“梁山的好汉都是些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英雄。那时的梁山虽然没有产生马列主义,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符合马列主义的。”(见喜民著《魂系中南海》第92页,着重号是吴越所加。)可见他不但认为《水浒》中的人物都是“英雄”的形象,而且高抬到了“符合马列主义”的程度。后来宋之的根据《水浒传》改编的《三打祝家庄》在延安演出,毛泽东看后还说宋江的部署符合辩证法。但是到了“文革”期间,因为他感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像晁盖一样被宋江所“架空”,于是他在杭州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投降主义的典型”的论断,从而部分修正了他自己以前的看法。

如果我们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衡量一下水浒一百单八将的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究竟哪几个是真正的“农民”呢?除了解珍、解宝是安份守己的猎户、阮氏三雄是地地道道但也并不太安份的渔民之外,其余的人物,大都是军官、地主、吏役、商人(包括店主)、恶霸、土匪、游民。就是被认为“革命性”最强的李逵,虽然出身农村,但是打死人之后逃亡在外,当了狱卒,已经不是善良淳朴的农民,而是一个强索硬要的无赖、不分青红皂白只知道“抡起板斧排头价砍去”的杀人魔王兼浑人了。这里面还有像卢俊义这种根本不想造反而是被吴用设计陷害、搞得他家破人亡、走投无路“逼”得他不得不“上山”的“被裹胁者”——实际上是被迫害者。因此,尽管林冲和卢俊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但是这两个“逼”,在本质上绝对不同:一个是被“官”所逼;一个是被“匪”所逼。“梁山好汉”中被“匪”所逼的人物颇多:徐宁、萧让、金大坚等等,莫不是因为“山寨的需要”而强迫他们当强盗的。他们的生活原本即便不是很好,至少还过得下去,完全没有必要去造反。当强盗以后,生活不是变好了,而是变糟了。特别是卢俊义,简直让宋江、吴用给害惨了。

任何一个政治集团,其成员的出身、成分,大都很复杂。要求农民军中个个都是农民,就好像要求“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个个都是工人一样不现实。评价一个人、一个集团是积极的、进步的,还是消极的、反动的,要看他或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历史地看待、分析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菁华。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绝不能离开“当时历史”这个大环境、大前提。一切以今天的观点去要求古人、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标准去衡量农民起义军的做法,固然是错误的,把一切造反者都冠以“革命派”,同样是错误的,甚至会导致笑话。因此,我才提出“抢劫≠造反≠起义≠革命”这样一个认识公式。

质言之,农民起义由于历史及阶级本身的认识局限性,起义也就是造反的目的,无非是“打倒旧皇朝,建立新皇朝”,因此“彻底的革命性”根本就不存在,成功的可能也极小。偶然的成功,造反者成为新的统治者,最后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像朱元璋那样,从农民利益的代表变成了封建主利益的代表,不再关心农民的疾苦和利益了。甚至像李自成进北京、洪秀全进南京那样,其所作所为,比前朝的皇帝更坏更恶,老百姓的生活,也比前朝更艰难更困苦。 其二:如何解读《水浒传》的招安情节?

水浒传》中,宋江领导的梁山泊众好汉终于走了招安的道路。这是令广大读者感到不满的情节,革命家斥其为“投降”。相应地,《水浒传》也被称为“反面教材”。

其实,我认为,尽管《水浒传》中,宋江N多次以招安劝诱那些原本在朝廷任职的好汉加入梁山集团,“替天行道”的逻辑也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态度是并不赞成招安的。换言之,《水浒传》的思想,并非“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根本上它是贪官、皇帝一并反了的。

如是立论,我的主要理由如下:首先,梁山众好汉的悲惨结局是对招安的彻底否定。招安之后,北征辽国,虽是大获全胜。但凯旋之后,由于蔡京、童贯等奸臣的阻挠,梁山众将并未得到朝廷应有的封赏和信任。南征方腊结束,阵亡正偏将佐过半(59员),路上病死、出家、辞去、被朝廷征召的共20余人,跟着宋江回到朝廷的只有27人。这27人,阮小七被追夺官职,柴进纳还官职,均返乡做回平民百姓。卢俊义、宋江等被御膳、御酒毒死。英雄盖世的梁山众好汉,凡是招安后没能及时抽身的,都应了一句古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水浒传》分明是在告诉每一个读者:招安是没有好下场的。其次,作者卖了一个明显的破绽。梁山一百单八将凑齐的时候,排好坐次,皆大欢喜,举行盛大宴会。宋江乘着酒兴,作了一首《满江红》词,让铁叫子乐和在宴会上演唱。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一句,“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李逵便圆睁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在宋江批评武松的时候,鲁智深表示不满:“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猛一看,武松、李逵、鲁智深的话,都挺符合他们各自性格的。但实际上,作者都于行文间卖了破绽。武松反对招安是自相矛盾。当初在孔家庄,武松遇到宋江,宋江邀请武松同去清风寨,而武松决意投奔二龙山。他是这样婉拒宋江的好意的:“„„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亦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住,路上被人设疑。便是跟着哥哥去,倘或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奔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可见,武松早就有期盼招安的心思。

李逵反对招安,符合他的性格和一贯行事风格不假。但是,第二天,他就把自己反对招安的言论当作醉话给否了:“我梦里也不敢骂他(按指宋江)。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罢。”并且在众兄弟引领下,“去堂上见宋江请罪”。很容易就接受了招安之事。宋江的喝斥:“我手下许多人马,都似你这般无礼,不乱了法度!且看众兄弟之面,寄下你项上一刀。再犯,必不轻恕!”一骂,一恕,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怎么看,都像预先安排的双簧戏,目的是让其他将领不好站出来反对招安。须知,江湖上素享“及时雨”美名的宋江,武松和李逵是他笼络功课做得最足的两位。

鲁智深不像武松、李逵,跟宋江有特别的交往。但对于鲁智深那一番反对招安的话,宋江的“„„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日出,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云云,实在是没有新意,显得苍白无力。许多好汉心中其实并不服气。“当日饮酒,终不畅怀,席散各回本寨。”

另外,“替天行道”的“替”字大有含意。“替”者,代也。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忠臣可以是“辅佐”,可以是“致君尧舜”,但不可能是“代”或“替”。类似当年项羽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仪仗队伍时,发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之”的感慨。代替,那可是僭越,造反!

《水浒传》作者之所以写宋江终于接受朝廷招安,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历史上的宋江是招安了的。《宋史》记载,主要活跃于太行山、山东及江苏北部地区,宋江领导的起义军,最后是由张叔夜招降的。历史如此,以宋江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水浒传》,结局不作大改动,比较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其二是,不以招安收场,而写他们革命成功,宋江终于做了皇帝。这在封建时代,恐怕是大逆不道之罪,很危险的。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3答案

三、红娘形象之我见

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

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剧中一开始就说她是相国之女莺莺的贴身丫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是,在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时,她主动站了出来为两人穿针引线。比如在“酬韵”一折中,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催促道:“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她“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当两个人历尽坎坷即将成婚之时,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不平和正义感,于是她更加义无反顾的帮助,尽一切力量将两人撮合到一起。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并且不再催促莺莺回去,而且借口“瞧夫人一会”,有意让出空间让他们充分的交谈。当莺莺请她去看望张生,她没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莺莺、张生婚姻的受挫,她更为夫人的“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奴婢,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个性之所在。

红娘的正义还表现在她充满反叛精神。按常理来说,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提醒“主子”,反而“推波助澜”,还成为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老夫人严词,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对真情的尊重,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红娘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机警聪明,有高度的警惕心和保护意识又富于同情心,她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矛盾期”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在为崔张二人撮合过程中,她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于是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而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于是红娘又不得不警惕着张生。同时,做为这场婚姻的一大障的老夫人,红娘依旧需要谨慎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心丫鬟夹杂在小姐,张生,老夫人三者之间,她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这也是她能在相国府应变自如,独善其身的诀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的一个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的丫鬟形象是带着理想化成分的。剧中说她是个丫鬟,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真实的尊卑主仆身份,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平等,富有民主”,说她是丫鬟,她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主子小姐一会儿

叫她“小贱人”,一会儿改口叫她“姐姐”;老夫人骂她“小贱人”,但是一番理论过后,又不得不服软的说“这小贱人也道的是”,马上又肯定了她。如此的一个敢与老妇人抗衡,与小姐戏弄的“放肆的大胆的”丫鬟形象在当时实难找的到。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理想化的塑造,更进一步来说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或者叫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期望和呼唤吧! 在《西厢记》的时代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更为沉重的制约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红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礼与法”道路上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主宰自己命运的真实情况。她是这个社会正义的化身(即使有理想成分),是这个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元代女性理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意识萌动的现状,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4

一、

1.《梧桐雨》,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 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2.《长生殿》。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 (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但却做了如实的描写,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皇帝有无上权力,也拥有众多的嫔妃。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也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如剧中曲文所说“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定情》)唐明皇可以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亻幸、恩》)杨贵妃本能地表现点妒意,便被谪出宫,只好自悔骄纵,借献发传情感动君心。(《献发》)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的心态,为讨得唐明皇的欢心,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到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江采,不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洪昇在《长生殿》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

二、

《梧桐雨》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气息,较为伤感。作品对明皇和杨妃是有批判的,但杨死后,作品以浓厚的抒情笔调,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李对杨深沉的爱恋与思念。尤其是结尾部分,那一连串新颖恰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淅淅沥沥的梧桐雨写得有声有色,细腻动人,借景抒情,极力渲染了唐明皇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对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怀念。《长生殿》则是歌颂至情,虽然作者对李杨爱情缺陷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歌颂理想爱情,作品中的批评是温和的。而且,最后让李杨在月宫重圆,终于还是原谅了他们的爱情过失,给予了无保留的热烈的歌颂。可以这么说,它们与各自以前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梧桐雨》同情唐明皇的成分多些,《长生殿》又进一步替明皇翻案、开脱了。两者都是在记述李杨之间传统的帝妃爱情渐转为普通人的真情时,显现出明皇由昏庸风流转为凄凉哀伤。安史之乱背景下的唐明皇政治昏聩糊涂,私生活多情温柔,愈沉溺于私情就愈昏庸。他为了爱情导致政治上的失败,为了政治又失去爱情。通过分析唐明皇这一形象,确能得到很多认识意义和教训意义。] 《梧桐雨》寄托了白朴一种国破家亡的感情,“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幼失其母,后得到元好问抚养、教育,以遗民自居,不仕元朝,对当朝深怀不满。也许正是身遭巨变,繁华如梦的身世遭遇和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是白朴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幻灭取得共鸣,才在写作《梧桐雨》时倾注了满腔心血与热情,这就是由宋入元的汉族知识分子剧作家常常借杂剧所抒发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这是一部以唐明皇为主唱角的末本戏。剧中也暴露了明皇的“因歌舞坏江山”,且对此不无谴责,但作者抨击的矛头是指向在外族入侵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的“文武两班”。作者充分肯定了明皇对爱情的执着,歌颂恶劣他对杨妃的生死不渝之情。为

了减轻明皇对安史之乱应负的严重责任,以加强人们对他的同情,白朴已经运用了让明皇进行自我忏悔的艺术手段,如第四折中明皇在梧桐雨中凄凉哀婉的苦诉。其性格显得更为具体鲜明⑿。作品极力渲染唐明皇国破人亡的痛苦和对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怀念,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气息,明皇成了一个异族入侵的受害者,他的悲歌代表了一个亡国的灵魂的痛苦的歌唱。无疑,这在元代能够打动无数人们的心灵,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梧桐雨》也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在阶级矛盾面前对国君的荒淫加以批判;在民族矛盾面前对国君的不幸给予同情。

《长生殿》中,洪升的创作意图在于有意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有用开元、天宝由盛转衰的历史“垂戒来世”的意思。

作者通过李杨这两个有严重缺陷的历史人物寄托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兴亡之感以及自己的爱情理想,借这样一个“国倾而复平”的例子,用唐明皇穷奢极欲造成祸乱、肃宗中兴的史实,达到惩戒的目的,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但这种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是有限度的,他认为祸败的起因是侈心,而只要能悔便可万孽肃清。

而作品更突出的是作者在“钗盒情缘”中的所寓之情(这在前文“李杨爱情”中也提到)。洪升笔下的“唐明皇”当然是一个钟情帝王的形象,其中显然寄托了作者对于一个好丈夫的理解,有时甚至就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也与作者与其妻特殊的爱情生活经历和体验有关。吴舒凫在《定情》出的[风流第一枝]上眉批云:“明皇,英主也,非汉成昏庸之比。只因行乐一念,便自愿终老温柔,酿成天宝之祸,末路犹若汉成。升十数语,足为宴安之戒。”可以说就是洪升在剧中处理明皇的基本态度。对于这位自以为“山河一统”“升平早奏”“行乐何妨”的“英主”,洪升是有所不满和贬抑的,认为他的“乐极哀来”是可“垂戒来世”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洪升又欣赏明皇“帝王家所罕有”的钟情,揭发、批判了“弛了朝纲”,肯定了“占了情场”,宣扬了平等、专一的爱情理想,歌颂生死不渝的“儿女情缘”。作者之所以要在后半部着力刻画唐明皇的悲剧性格,尽情渲染了他对杨妃坚守钗盒盟约的忠贞痴情,除了深化剧作表现民族意识这个主题外,还在于要在李杨身上寄托自己(也是当时广大人民)的平等专一的爱情理想。

三、

四、

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昇的《长生殿》重新演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基本上是继承了白居易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他的《长生殿·自序》表明其创作思想。他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是指很伤感,情绪极坏。洪昇说这段话的意思表明,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意作品写得过于感伤。所以后文说明他作《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就这一点说,与白居易诗、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唐明皇杨贵妃“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这种创作思想,也就决定了《长生殿》上下两卷作法和风格的不尽一致。

洪昇作《长生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但却做了如实的描写,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皇帝有无上权力,也拥有众多的嫔妃。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也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如剧中曲文所说“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定情》)唐明皇可以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亻幸、恩》)杨贵妃本能地表现点妒意,便被谪出宫,只好自悔骄纵,借献发传情感动君心。(《献发》)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的心态,为讨得唐明皇的欢心,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到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江采,不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洪昇在《长生殿》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长生殿》里,伴随着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进展,交叉地写出了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将《长恨歌》中虚化了的内容显露出来。由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杨氏一门男女都获得了殊荣,杨国忠做了右相,专揽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姊妹封做了夫人,“恁僭窃,竞豪奢,夸土木”,“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疑谶》)杨国忠纳贿招权,使临阵失机的边将安禄山逃脱刑罚,还受到皇帝的宠眷,滋生了野心。中间还有《进果》一出,南海和蜀州的使臣为了在限期内把新鲜的荔枝送到杨贵妃的嘴里,驰马飞奔,撞死了卖卜的老人,踏坏农民的庄稼,两家还在驿站中发生了争夺马匹的纠纷。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占了情场,弛了朝纲”,还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当他们经历过爱的波折达到感情的诚挚、对天上双星盟誓的时候(《密誓》),安禄山的兵马也就动地而来,随着发生了六军迫使唐明皇让杨贵妃自缢的马嵬悲剧(《埋玉》)。这一切都表现得真实、体察至微而合乎现实的逻辑。

马嵬事变,杨贵妃自缢,这一场帝王家的爱情悲剧已经完成了。《长生殿》没有像《梧桐雨》杂剧那样以唐明皇怀着痛苦的心灵夜雨思人作结,而是一方面表现现实中发生的唐明皇杨贵妃悲剧的馀波,如野老“献饭”、乐工雷海青“骂贼”、李等睹物伤人《看袜》、李龟年悲唱兴亡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贼子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一部兴亡之感的交响曲;另一方面则表现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真和幻两个世界里发生感情交流,经过“冥追”、“觅魂”、“补恨”、“寄情”,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终于得到了天孙、玉帝的恩准,双双进入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重圆》)。这就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这固然还是留下了非现实的缺憾,但却表现出对至真之情的崇尚,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前人称《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例言》引语),便是就此说的。

《长生殿》长达50出,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编织进唐以来文人记述过的、诗人咏叹过的人事,内容非常丰满,至如吴梅所评:“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顾曲麈谈》)两条线交叉发展,彼此关联,情节错综,脉络极清晰,组合得相当紧凑而自然。唐明皇杨贵妃这条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而且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寓意,上半部开始是定情之物,马嵬殉葬是失盟的表证;下半部杨贵妃鬼魂把玩是写失情之怨,最后是用以证情,重圆结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变化。全剧上一下两部分虽各有侧重,但也有许多对照、呼应,如上半部写现实的悲剧,插入了幻想的《闻乐》一出,为下半部杨贵妃仙归蓬莱伏下了引线;下半部主要以幻笔写情,插入《献发》、《青袜》、《骂贼》等写实场面,与上半部唐明皇的失政、宠信安禄山、杨氏一门的骄奢,有着明显的对照意义。《长生殿》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

《长生殿》的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曲文中也较多地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惊变》、《雨梦》等出的曲词,基本上是由《梧桐雨》的曲文脱化而来的,但却融化得极妙,如同自撰之新曲。《长生殿》曲文的优长处更在于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够声情兼备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如《献发》中杨贵妃因感君心无定而忧苦、欲献发传情以感动君心的复杂心理,《夜怨》中杨贵妃等待唐明皇不到的焦急、苦闷心情,《闻铃》、《雨梦》等出中唐明皇失去杨贵妃的烦恼、怨恨、痛苦的感情,都表达得很细腻、真切、动人。

第6篇:国开《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完整版参考试题

四大南戏中的《_____》描写王瑞兰和蒋世隆患难与共的真挚爱情,批判了封建门第观念。----拜月亭

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_____的作品。----纪君祥

下列作品中属于徐渭的是_____。----《四声猿》

清代毛宗岗父子加工润色过的“毛本“是小说《_____》清初以来最流行的版本。----三国演义

元代剧作家_____的杂剧《汉宫秋》是现存最早描写昭君和番的戏曲作品。----马致远

脂砚斋评本《红楼梦》为_____的手抄本。----

南戏《_____》歌颂了王十朋和钱玉莲坚贞不渝的爱情。----

下列作品中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_____。----

小说《儒林外史》的开头借理想人物_____之口预言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格道德的腐蚀。----

张有鹤编辑的“三会本”(即会校会注会评本)是小说集《_____》迄今为止最完备的版本。----

明代作家_____创作的小说《新列国志》经清代蔡元放润色评点,易名为《东周列国志》。----

炫才小说《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_____的作品。----

杂剧作家_____的作品《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表现了礼教束缚下的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元代最著名的包公戏是《_____》。----

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的作者是_____。----

《聊斋志异》的下列作品中批判了科举制度的是《_____》。----

中国古典喜剧杰作《_____》借误会巧合牵合韩生和淑娟、戚生和爱娟迥然不同的爱情婚姻故事。----

李千金是戏曲_____中塑造的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勇敢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

下列故事中不属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是_____。----

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是著名剧作家_____的代表作,作品借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体现了作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_____描写清官包拯带领被他感化的侠义英雄除暴安良、铲除奸邪的故事。----

戏曲史上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作品是明代_____创作的《浣纱记》。----

“一人永占”是著名作家_____的四部传奇的合称。----

清代长篇小说《孽海花》的作者是_____。----

清代俞万春创作的_____写陈希真父女辅佐皇帝,“荡妖灭寇”,将梁山英雄斩尽杀绝。----

程甲本是小说_____的一个重要版本。----

清代吴趼人的小说《_____》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显示了日益殖民化的中国的溃烂不堪。----

传奇名作《南柯记》是_____的作品。----

柳敬亭是戏曲《_____》中塑造的一个荆轲般的市井英雄形象。----

文言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_____。----

《弹词》是传奇名作《_____》的一出,集中表达了作家的历史兴亡之叹。----

“三不从”是南戏《_____》中的重要关目,作者借此表现了以主人公蔡伯喈为代表的文人群体的矛盾和痛苦。----

著名水浒戏《李逵负荆》的作者是_____。----

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他主张戏曲要影响社会风俗,要本色、协律,《义侠记》《博笑记》等是其代表作。。----

《闲情偶寄》是清代戏曲理论家_____的著作。----

十三妹是小说_____的主要人物。----

戏曲名著《_____》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市民反抗魏忠贤阉党的斗争,塑造了颜佩韦等市民英雄的形象。----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_____。----

元杂剧篇幅较短,基本上一本_____,有的另加楔子。----

唐代沈既济的小说《_____》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唐代作家_____的传奇《柳毅传》描写了柳毅为落难龙女千里传书,并最终与之结为夫妻的故事,将灵怪、侠义、爱情融为一体。----

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著名唱段《夜奔》出自明代作家李开先的传奇《_____》。----

描写白娘子与许仙爱情故事的传奇《雷峰塔》的作者是_____。----

李卓吾评点的《忠义水浒传》属于《水浒传》繁本的_____版本系统。----

所谓“花雅之争”的“雅部”指的是_____。----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儒林外史》的是_____。----

小说《海上花列传》在题材类型上属于_____。----

唐代作家_____的传奇《霍小玉传》描写了妓女霍小玉和才子李益的爱情悲剧,被誉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

下列作品中出自《聊斋志异》是_____。----

杂剧剧本中表示规定的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的是_____。----

第7篇:古代小说戏曲试题库

古代小说戏曲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 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

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 》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会现状的逆向折光。元代前期著名的公案剧和绿林剧有:《 》、《后庭花》、《蝴蝶梦》和《 》、《李逵负荆》等佳作。

18、婚恋剧在元代前期也十分活跃。元代前期婚恋剧的题材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1

31、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 ),这出戏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32、( )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也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33、“三言”是《 》、《警世通言》、《 》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标志着古代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34、________的杂剧主要以历史传说和爱情故事为内容,《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历史传说剧的代表,也是使他得以享名的作品。他是元前期杂剧作家中的重要一翼,是继承金代文学传统,开元杂剧________派先河的人物。

35、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7种,现存18种。关剧现存剧目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有15种。这15种杂剧的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________(亦可叫公案剧),有《窦娥冤》等4种;第二类是爱情风月剧,有《救风尘》等7种;第三类是________,有《单刀会》等4种。

36、宋元说话分为四家:( )、( )、( )和合生。

37、康熙年间.在戏剧方面出现了( )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 》这 两部名作,两位作者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38、《 》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39、明代中期,先后产生了三部著名的传奇作品:李开先的《 》、梁辰鱼的《浣纱记》、无名氏的《 》。这三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崭新的面目给后世戏曲以巨大的影响,故有“明中期三大传奇”之称。

40、________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戏曲作品有《紫钗记》、《 》、《南柯记》、《邯郸记》。他的这四部传奇记,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总名为“临川四梦”。

41、洪升不仅是清代杰出的戏曲家,也是著名的诗人。袁枚曾指出:“人但知其《 》曲本与《牡丹亭》并传,而不知其诗才在汤若士之上。”

42、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乱弹”)等四种基本形式。。

43、关汉卿的喜剧《救风尘》和( )分别塑造了赵盼儿和谭记儿这两个女性英豪形象。

- 3( )。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 A、刘备与曹操

B、刘备与袁绍

C、曹操与孙权

D、刘备与诸葛亮

2、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

)。 A、薛素姐

B、江城

C、潘巧云

D、青凤

3、《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 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4被鲁迅先生称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的是(

)。

A、《镜花缘》 B、《醒世姻缘传》 C、《儒林外史》D、《阅微草堂笔记》

5、最早提出并运用故事演进及母题生长来研究古代章回小说的是( )。 A、鲁迅

B、王国维

C、郑振铎 D、胡适

6、无杂剧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出自(

)一剧的李千金是其中之一。 A、《救风尘》

B、《望江亭》

C.《墙头马上》

D、《谢天香》

7、被王国维誉为“纯是无籁,仿佛唐人绝句。”的元代小令是(

) A、【双调·沉醉东风】《别情》

B、【越调·天净沙】《秋思》 C、【双调·夜行船J《秋景》

D、【双调·清江引】《抒怀》

8、.下列作品属于“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风格的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金瓶梅》

D、《儒林外史》

9、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

)

A.《大宋宣和遗事》

B、《京本通俗小说》

C、《清平山堂话本》

D、《喻世明言》

10、小说彻底地从“言论”阶段飞跃到“文字”阶段的时代是( ) A.先秦 B.汉代 C.魏晋 D.隋唐

11、明代中期才产生了一部小说最有中国民族特色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

- 5D.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0、明杂剧创作主体的特点对杂剧创作的影响表现, 下列错误项是:( ) A.因作家地位较高,故其作品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

B.因其创作多为家班演出所用,故注重自娱,而不考虑民众的欣赏要求和舞台演出效果;

C.因其所兼作南戏与传奇,故其杂剧多受南戏、传奇的影响。

D.因其地位低微或经历过深切的忧患,故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三、名词解释

1、《长生殿》

2、宋话本

3、南戏

4、一人永占

- 7

10、南戏:

11、章回小说:

12、“三言”和“二拍”

四、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2、简述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

- 9

7、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

8、“三言”“二拍”的情节构置艺术

9、梁山英雄形象的塑造

10、 关汉卿杂剧卓越的艺术成就

- 11

15、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6、简要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

17、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18、简述宋元话本小说的主要内容

- 13

24、简要分析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25、《桃花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6、《长生殿》艺术成就有哪些?

27、元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 15

4、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作者的政治理想是如何体现的。

5、举例分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特点。

- 17

9、《红楼梦》是一曲“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女性大悲剧,作品是如何表现这些女 子事迹的呢

10、《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 1920 -

上一篇:感恩教师的主题演讲下一篇: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