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问题也日渐突显。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需要学校教育的补位,而学校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并试着分析了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论文 篇1:

体育游戏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一、通过体育游戏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而处于幼儿园阶段的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思想意识不健全,并在长期缺乏亲情的氛围中成长,容易产生自闭、内向、自卑、悲观以及敌对等消极心理,无法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1]。体育游戏具有丰富多变性,且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儿童在团结协作中才可完成,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会被其吸引,并逐渐敞开心扉,消除自卑心理。而体育游戏蕴含着拼搏向上、奋发图强的竞技精神,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例如,体育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当下流行的“撕名牌”游戏,来锻炼幼儿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团队协作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具体操作方法为:依照儿童数量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并以撕得名牌数量多者为胜利的一方。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儿童因自卑或害怕而不敢参与其中,这时教师就应耐心引导并鼓励儿童勇敢挑战自己,消除消极心理并融入游戏当中。当儿童成功撕掉 他人名牌的时候,教师应给予掌声鼓励和肯定的目光,促使儿童在体育游戏中獲取自信心,并在教师的鼓励中感受到温暖,从而消除自卑、不合群、自闭等消极情感[2]。

二、通过体育游戏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生活的热爱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心理较为封闭,而玩是儿童的天性,体育游戏又具有丰富多变的特性,符合留守儿童的心理期许,促使其可以充分融入游戏当中,并感受到来自教师、玩伴的关爱,从而驱散心中的阴霾,放下诸多防备,并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例如,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通过同学之间和谐友爱的交流,提高其对生活的热爱。具体操作为,将幼儿分为表演和猜词两大组进行游戏,并在前一个幼儿表演结束后跑回队伍用,击掌的形式选出下一位进行游戏的幼儿,最终以猜词的多少评定胜负。教师应引导幼儿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游戏态度,使幼儿充分感受游戏的快乐。为了使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在准备要猜的词汇时,应重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或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如具有正能量的卡通动漫人物多啦A梦、爱冒险的朵拉、喜羊羊等,以及培养幼儿情感的词语,如“自立自强、勇往直前、快乐”等。有些幼儿在进行词汇表演时,会因为胆怯、自卑而表现出手足无措,面对这样的幼儿,教师应通过亲身示范,用夸张、滑稽的表演打消学生的顾虑,使得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愿意融入到体育游戏当中,并在奔跑、击掌、表演以及动脑猜词的过程中,感受到除了父母的陪伴,在伙伴、教师的陪伴下一样可以感受到生活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从而消除幼儿的负面情绪,达到通过体育游戏落实幼儿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通过体育游戏可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

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组织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本就敏感脆弱的留守儿童产生一定影响。教师只有以高尚的思想品德、温柔的语调以及和蔼可亲的姿态,融入留守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幼儿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与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在组织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丢手绢的游戏时,会邀请追逐过程中被抓住的幼儿表演节目,而有些被抓住的幼儿由于自卑、畏惧等,显现出排斥情绪,这时候教师应先给予幼儿一个温暖的拥抱,安抚幼儿因畏惧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并用温柔的语调鼓励幼儿可以同老师一起来完成一个节目,拉着幼儿的手自信地站在人群前面,或唱一支歌,或跳一段舞,从而在提高留守儿童自信心的同时,弥补父母不在身边而带给幼儿们的遗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更应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喜好以及身心发展情况,通过设计富有乐趣、充满竞技性的体育游戏,使得他们在教师的耐心陪伴下,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伙伴间团结友爱的感情,促使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在欢乐的体育游戏氛围中得到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刘东雷.体育游戏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4(10).

[2]陈志伟.快乐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J].体育时空,2015(14).

作者:章佩花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论文 篇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问题也日渐突显。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需要学校教育的补位,而学校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并试着分析了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果说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是20世纪末中国最具特色的一种国情的话,那么大量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是21世纪初的中国最具特色的另一种国情。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目前,我国外出务工农民有1.5亿,农村留守儿童3000万,占农村儿童的18%-22%。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还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关注并改善这一被称作城乡二元体系发展下形成的“制度性孤儿”的生存状况,也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都由祖辈一般是爷爷奶奶抚养。祖辈抚养和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淡出,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亲情的缺失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所面临的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儿童期是心理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父母的关爱和抚慰是儿童“爱与归属”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实际情况是:多数农民工常年累月在外忙于挣钱,一年半载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而且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为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这样,留守儿童的家庭便成为一种特殊的残缺家庭。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使孩子易于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

照顾留守儿童的农村家长,尤其是老一辈人没有教育意识,也没有相关的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与理念。老人与孩子的交流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一种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就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和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在不和谐或缺失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因缺少父母的热情、关爱和肯定,难以获得自我的良好感受,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便容易滋生心理上的自卑、胆怯、孤僻、敏感、封闭、抑郁和焦虑等。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和情感趋于生疏和淡漠,交流的可能性被限制,使他们难以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和满足亲子间的情感需要,因此,在道德情感方面往往会出现某些偏差和缺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因为缺乏培养而受到压抑和限制。所以说我们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

(二)农村缺乏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人文环境

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年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就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因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儿童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甚至形成“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三)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学校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实际上是与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些其他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使得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中小学校对于寄宿学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是由班主任老师负责。班主任老师负担极重。而大班教学,也使所谓的互动式新教学方式落空。学校教师反映,一个班七八十个学生,老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情感需求更无法顾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一些教师反映,违纪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有效监管,与父母交流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个别孩子较难教育,内向、敏感。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又重养轻教。因此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学校。但在目前学校教育中,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又是极其欠缺的。我们应抓住孩子情感直接、易表露、不稳定、可塑性强的特点,重点实施情感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情感教育与留守儿童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2003年,在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各国教育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及情绪。它关注包括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效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情感教育是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育活动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意能力的质量。塑造灵魂,健全情感,完善人格,培育精神,这便是情感教育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

(二)学校中的情感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关键在于把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其自身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内化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情感。情感是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精神营养,留守儿童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教育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情感教育中,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师生情感投入,情感交流是实现民主教学和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它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的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突破口,在全世界范围内,它已从教育手段上升到教育目的;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情感作为动力,已成为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在情感教育过程的中,师生需要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需要而且可以创造;而且必须要培养情感。师生间因为情感而形成一种默

契,没有担忧,没有媚俗。因为情感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乐趣和动力,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和留守儿童真正地沟通心灵,唤醒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自发地学习。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核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而情感教育恰是这样一种教育。

(三)情感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意义

情感教育是以心灵感应为载体,以感情交流为主要手段的一种开放式教育。它利用理解、信任、赏识、关爱等精神手段,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以期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留守儿童加强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情感教育加强了老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建立了师生间的友谊,师生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畅通无阻。教育在情感的滋润下,演化成了真诚的协作与自然的互动。

其次,情感教育增强了教学凝聚力,提高了教师的威信,降低了管理难度,增加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即使在教学中出现了偶发事件,也可以在情感所营造的温和环境中得到解决。

再次,情感教育可以使留守儿童在亲情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获得被信任感、被尊重感和归属感,从而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由此产生的积极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三、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良好的环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成功地营造具有良好情感氛围的人际关系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老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尊敬并热爱老师,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使留守儿童在平等、宽松、活泼的情境之中,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与鼓励之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引导留守儿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教育细节是情感教育的特点

情感教育应该从关注和体察细节开始做起,充分开放教育细节的教育功能。教师应发自内心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点滴进步由衷喜悦,为学生出现的德育问题深感担忧,倾己之力提供帮助。对留守儿童来说,教师的细微感情投资尤为重要。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要尊重和爱护,在公开场合要多讲些鼓励性的话,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与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与鼓励,以此建立他们的信心。平时不但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听取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要求,还要经常关心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切困难。注意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们谈心以积极引导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日常生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课堂

情感教育最好的课堂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善于触动学生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即学生的情感世界。用自然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教他们关心社会、学会付出,建立道义感和责任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生活,塑造自我。教师要用关心、爱心、耐心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做到“三多三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给他们一些人文关怀行动;多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不定期与他们的监护人沟通;适时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沟通,不定期与社会各界人员沟通。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并针对情况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支持留守儿童与外出家长之间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沟通与感情交流,弥补因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

(四)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成长,在责任中体验。在假期去投奔父母的留守儿童,应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父母工作的地方体验生活并写出感受,以此为亲子沟通搭起桥梁,使子女在感受到亲情温暖的同时也要体会到长辈养育子女的艰辛。有许多留守儿童们尽管孤独尽管渴望享受亲情,但他们心里还是装了好多对家人的关心、体贴以及责任感。他们会告诉在外的爸爸妈妈自己在家很乖很努力,他们会关心在外的爸爸妈妈有多辛苦有多累。在他们身上的那种质朴的情感和善良的品质正是城里孩子所缺失匮乏的“原生态”的东西,这是他们的财富,也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教育的资源。我们要让拥有它的孩子看重它,让缺乏它的孩子拥有它。

(五)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身教胜于言教”,老师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时时刻刻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给学生以爱、关心、尊重,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他们也会予以他人关爱和尊重。他们会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并能与不良的事物作斗争,将这种感情升华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自发地努力求学,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六)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实现与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和其他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关心成绩,而忽视其生活上的困难和情感上的困惑。教师要用父母一样的爱心、热心和恒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实现心灵沟通。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像父母一样的亲情,那么亲情的缺失会得到补偿。在对待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学生”时,也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批评说教上,要深入了解他们内心情感上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从情感上关心他们。

(七)结对帮扶,倾注关爱

组织“手拉手”结对活动,挑选一些品学兼优、年龄相仿的非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增进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尽量消除父母远离后形成的孤独感。在家庭缺位的情况下,同辈群体给了他们很好的补充。“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的手紧紧相握,共同搀扶着跋涉人生。”相信这种来自同伴的浓浓的关爱会不断地融掉留守儿童心中的孤独与自卑,使他们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成长发展。

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给予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同是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其性格表现、生活学习态度也不一样,学校在对其教育时就要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孤独者给其以温暖,自卑者给其以信心,胆怯者给其以鼓励,厌世者给其以希望。使每位留守学生得到不同的帮助,使每位留守学生得到最需要的帮助。以往的教育,在形式上常常表现为情感的缺失,理性与情感的隔离;在结果上,则易于导致人格的不健全乃至分裂。情感教育的渗入,既使教育摆脱了狭隘认知教育的窠臼而使之趋于完整。同时又是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知识教育让人更加睿智,情感教育让人更加完整。知识教育可以造就人,情感教育可以拯救人。让我们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教育。把情感教育就像阳光般撒播在他们的心灵上,像春雨般渗透在他们的生活中,让这些祖国的花朵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作者:谭彩霞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论文 篇3: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留守儿童的问题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愈发严重,而与留守儿童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们的情感教育问题,这项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是影响到留守儿童能否健康的成长。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既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又是一项需要发动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齐抓共管、坚持不懈的工程。只有找准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相信每位留守儿童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情感教育 策略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31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县“下山入川”政策的推进,大部分农村青年不再致力于农务,大都加入进城务工的行列。但是由于国家所颁布的一系列户籍制度的约束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进入城市谋生的农村青年无法将自己的孩子一同带入城市,无法在自己打工的城市就读,所以只能把他们留在老家,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心理情感问题,这一问题早就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解决这些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如何做好这些孩子的情感教育,成了學校教师最头疼的事情。笔者就此问题走访了周边十多所小学,深入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家中进行了调查,现针对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情感问题

经过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当中:有31.2%的孩子性格较为内向、胆小怕事;10%的孩子遇事冷漠、不喜欢与他人交流,不合群,缺少同情心;14.3%的孩子脾气暴躁、遇事好冲动;20.5%的孩子较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思;16.7%的孩子比较自卑、对事情比较敏感、多疑。很多资料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问题比较严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1.缺乏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的一生中影响最为重要。不仅仅是因为父母生育了孩子,还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至关重要。但因为父母在外务工,一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多,而且在一起待的时间也不够长。父母只能过段时间通过电话与孩子取得联系。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和呵护,有时不知道如何面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心理情感困惑时,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只能积压在心里。这些不解和困惑会一直困扰着留守儿童,致使缺乏引导的他们对外界的一切变得冷漠麻木。

2.监护人力不从心

留守儿童一般都有祖辈(爷爷奶奶)照料,从调查中发现,这些老人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又缺少文化知识,有的甚至大字不识一个。对于他们来说,照料孩子,主要就是在意娃娃的人生安全,让他们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就完成了自己的监护责任。不可能给对孩子进行辅导与检查了,更不会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与思想疏通了。有位老奶奶说:“儿子儿媳在娃娃刚能上幼儿园时,就到四川打工去了,一年最多能来一趟,我和老伴只操心孩子的吃喝穿戴,他的作业啥的,我们不会也看不懂,我们有的是时间,但就是没有本事给娃娃辅导呀。”

3.学校教育不足

目前,部分老师对留守儿童有偏见。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一切以成绩说话。这些留守儿童在家没有人辅导,自然成绩较差,老师对待他们有歧视心理,采取简单粗暴地教育方法,导致孩子心理脆弱。再者,学科老师与留守儿童交流少,心理辅导不到位,学生自卑感越来越强,出现嫉妒、叛逆心理,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三、解决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的对策

1.政府加大投入,从源头治理

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留守儿童的情感无法得到倾诉和交流。政府层面上来讲,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大力推行“农民子弟”学校的这一策略,让留守儿童有专门的学校用来学习,保证留守儿童最基本的情感教育。解决农民工子女异地就学等问题,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有了上学的地方,这些孩子就有了每天能与父母相处的机会,这就避免了留守儿童情感无法得到交流的问题,这样就能真正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问题。

2.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

通过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家长(监护人)。毕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老人,受陈旧思想、自身文化程度等影响,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有距离。通过培训,让这些老人真真切切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的需求,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并将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传授给监护人,让他们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孩子,这样不但提高了这些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及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3.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针对性教育

为了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如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辅导档案。因为“留守儿童”在农村各个班级人数较多,班主任老师要建立辅导档案,做好摸底调查,通过联系家长,掌握孩子情况,时时刻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此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多进行家访,多与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沟通,让监护人可以知道自己孩子的状况,这样也可以增进监护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

4.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要采取适宜的办法,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赏识教育、情感教育。召开主题班会、实践活动,或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这些孩子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来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5.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当前,许多教师对学科知识掌握较为丰厚,但是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的处理欠缺,不能够及时巧妙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老师的培训,不仅仅针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尤其是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能力进行培训。作为老师,要做留守儿童的良师益友,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惑,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健康快乐的成长。

此外,举办情感教育专题讲座,培训班主任老师以及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老师,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还可以举办留守儿童亲子活动,开展“致他乡亲人的一封信”等活动。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增进与父母的感情,缩短与父母的距离,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扫除一切不良障碍,促使良好情感的养成。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情感教育问题牵涉面较广,也比较难做。我们要挖掘问题根源,分析当前现状,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多管齐下,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相信每位留守儿童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D].宁夏大学,2016.

[2]李秀玉.语文情感教育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弥补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3]卢王端,任文娅.用情感教育,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No.41803:48-49.

作者:安德虎 赵淑琴 张世礼

上一篇:电脑音乐发展状况分析论文下一篇:汛期安全自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