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应急接种工作总结

2023-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麻疹应急接种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麻疹应急接种工作总结

麻疹疫苗接种总结

韩家林小学麻疹疫苗接种总结

我校结合上级文件要求,积极主动的配合镇卫生所接种麻疹 疫苗。从接到通知起我校就及时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成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做好对学生、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粘贴疫苗标语;布置好接种室和观察室,并且备有专门人员负责各室,以便配合卫生院工作;班主任负责带好本班学生,并观察学生的变化有问题及时上报;然后还有专门教师负责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大家热情主动的配合下我校麻疹疫苗接种完成百分之九十四,还有几名学生因为暂时生病医生建议缓中,有几名学生因为自身对药物有过敏史因此未接种。总体效果良好,受到镇卫生院的好评。

第2篇:麻疹接种工作总结

根据《麻疹疫苗强化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广泛宣传,强化管理,落实措施,全面完成了这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本次强化免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我院领导高度重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麻疹强化免疫领导小组。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在院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我院预防科高度重视、

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确保了此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1、制定了麻疹强化免疫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对

预防接种点的布局和接种、人力、车辆等方面的调配进行了布置,统筹安排医疗卫生人员参加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2、预防科负责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参与强化免疫活动,进行了宣传动员、摸底调查表填写、提供接种场所、组织学生接种以及善后工作的处理。

3、做好儿童监护人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支持和配合工作,动员儿童监护人依法履行责任,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

三、广泛宣传,积极动员

为确保我辖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搁接种率达到95%以上,知晓率

达到98%,我院先后召开了动员大会、宣传会、专题培训会二次,

1、在院门前、学校接种点等醒目地方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通告,并利用宣传专栏、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2、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强化免疫活动的重要性、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年龄范围,要求儿童家长及时带孩子到接种点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3、各学校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宣传和传递信息,动员儿童家长带孩子按时接种疫苗。

4、宣传工作力争做到了家喻户晓,不留漏洞,不留死角。

四、摸底调查,全面接种

1、摸底调查

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提前登记所有应种儿童,是保障接种率95%以上、搞好全区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前提。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通过细致摸底调查,其中查漏0-3周岁249人,在校学生、托儿所(4-15周岁)1711人。

2、全面接种

为保证接种质量,根据实际情况,我镇主要采用定点集中接种方式,严格按照接种技术要求,分别于4月20日、5月5日、6月9日对学校进行了集中接种0-3周岁2人,4-15周岁420人;又分别于5月18日、5月26日、5月30日、6月18日对学校、社区、医院进行了应急接种935人。

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人数合计1355人,接种率达98%。无一例接种异常反应及接种事故发生。

第3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2010年华一医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一、背景

我国于2005年确立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目前全国麻疹发病水平距消除标准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国家下发的《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用手册》,我院于2010年9月11-28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接种人群为辖区内的全部8月龄~14岁(199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籍儿童。接种目标为以街乡、学校为单位,学龄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

二、前期准备情况

(一)组织领导

于2010年8月20日昌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后,我院防保科立即制定本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成立领导小组。并积极与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辖区内人口状况。于2010年8月26日下午,院领导针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召开全面动员大会,要求全院各个科室无条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防保科工作支持。

(二)经费投入

接种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的申请、落实及使用情况,完成附表2。

(三)人员培训

于9月3日下午,在市区两级培训的基础上防保科再次进行院内工作人员培训,仔细讲解市、区两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手册及本院工作方案、接种反应、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等相关知识。

(四)疫苗与冷链

疫苗和注射器领取数量,分发方式;冷链保障、运转情况,完成附表4。

(五)社会动员与宣传

制定计划后,主动与镇政府社会事务科联系,并于2010年8月27日参加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向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负责人介绍我院工作方案及工作进展时间安排。同时要求学校、幼儿园发放接种通知并收取免疫接种本,并要求各个单位9月6日上报调查表。

2010年8月30日—2010年9月3日,防保科每日派专人与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调查进展情况,同时进行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画,并对临时接种点进行验收。于9月3日完成辖区所有接种点验收。在此期间,了解各村、居委会调查情况进展情况不好,于9月3日与社会事务科沟通,要求政府督促各单位加快调查工作。

在此期间,防保科验收接种点17个,发放宣传品2000张,接种通知单4000份,出车7天,走访联络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每个单位2—3次。

(六)摸底调查

摸底调查开展方法、摸底儿童数等。完成附表3。

三、接种实施与结果

(一)接种点设置与现场接种

在本院防保科设立一个长期接种点,在三个村委会、三个学校、八所幼儿园共设置十四个临时接种点,要求每个单位在接种时有足够的人员维持秩序协助观察;每个接种点设三个登记人员、三个接种人员,一个副反应观察人员,保证在接种点内的登记、接种、观察区域内秩序顺畅;所有强化免疫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前后其他减毒类活疫苗间隔至少28天安排接种。

(二)接种完成情况

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分别以区和镇(街道)为单位报告接种情况,完成附表3。

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完成附表4。

(三)督导与评估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整个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实施过程及之后2个月的 AEFI 发生情况,完成附表6。

四、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本次强化免疫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4篇:医院组织同学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麻疹疫苗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学生中的发生和流行,5月8日我院科教科组织开展2010级和2011级学生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在急诊科医生、ICU科护士、感染管理科、科教科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接种任务。

接种前我院感染管理科宋晓莉科长详细介绍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接种禁忌症、防治麻疹的方法。宋科长说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染性强,易爆发流行,但同学们保持室内卫生和通风,积极体育锻炼,若无禁忌接种麻疹疫苗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听了科长的讲解,同学们对麻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本次接种工作,医院积极联系我市疾控中心,并得到了市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据悉本次疫苗接种采取自愿原则,我班共有25名学生接种疫苗,未发生类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第5篇:麻疹疫苗预防接种禁忌症

告知书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有过敏史者;

2、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3、患严重疾病者;

4、营养极度不良者。

有以上症状者请家长或监护人主动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在接种时体温超过38℃,暂缓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

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公示

◆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为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

⑴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⑵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⑶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⑷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缓种脊灰疫苗:

⑴ 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⑵ 1个月内接种过其他减毒活疫苗;

⑶ 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 接种疫苗后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第6篇:麻疹疫苗基本认识、安全接种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麻疹疫苗基本认识、安全接种和预防接

种异常反应处理

胡亚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麻疹是全球性的疾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在使用麻疹疫苗(MV)前,每人一生均要患一次麻疹。因此,平均每年麻疹发病数应等于出生人口数。估计全球每年约发生麻疹1亿例以上,死亡数百万人[1]。在未进行广泛预防接种前,每隔1~2年流行一次,我国麻疹发病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或第二位,城市流行的发病率在2000/10万以上,自1996年广泛使用麻疹疫苗后,骤降至100/10万以下[2-3]。尤其是1978年开展计划免疫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报告发病率为4.48//10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4]。但目前麻疹仍造成大量儿童发病或死亡[5]。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麻疹病毒的认识及对麻疹疫苗的要求均 有新的进展。

关键词: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过敏、预防

一、麻疹疫苗基础知识

麻疹疫苗简介:

目前应用的为皮下注射减毒活疫苗,系由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培养制成。

常规免疫策略:初免年龄为8个月龄的儿童,18~24月龄再注射1针作为复种。

本次强化免疫策略:1994年3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无论以往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均需接种1针次麻疹疫苗。

注意事项 1.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变紫(瓶体有微细裂纹)、变黄(有杂菌生长)、溶解不好等情况,均不可使用

2.消毒皮肤用75%酒精,待干后注射。禁止使用碘酒消毒。 3.注射免疫球蛋白后4周方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后至少2周才可注射免疫球蛋白。

二、安全预防接种

安全预防接种目的:

1、对受种者安全;

2、对实施者安全;

3、对环境安全。

怎样做才实现安全预防接种

1.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实施预防接种。 2.熟练掌握正确的预防接种技术操作。 3.加强工作责任心。 接种

1、预诊

核实受种对象:

1.查验接种证、摸底登记册,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

2. 询问并记录儿童健康状况。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应提出医学建议并记录。

2、接种

(1)告知家长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2)再次核对受种儿童基本情况;

(3)消毒皮肤 (严禁用含碘消毒剂);

(4)接种。(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3、登记

(1)在接种证上填写疫苗名称、针次、批号、接种时间、接种单位、接种者签名等;

(2)录入电脑

4、留观

告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儿童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5、接种现场疫苗管理 接种后工作:

1、清洁冷藏容器。

2、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3、镊子、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或消毒后备用。

4、记录疫苗的使用及废弃数量,剩余疫苗按以下要求处理:

(1)废弃已开启的疫苗。

(2)冷藏容器内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回冰箱保存,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3)清理核对接种告知书和预防接种证,及时录入电脑。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麻疹疫苗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其潜伏期

一过性发热、皮疹等反应 6-12天

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 24小时内(通常1-2小时) 血管性神经性水肿、惊厥 10小时内 休克/虚脱(HHE) 12-48小时 癫痫发作(诱发) 7-12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5-35天

脑炎/脑病 3—5天,长至7-12天 神经炎 5—7天或长至28天

(一)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是由致敏原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的症侯群。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在接种含有微量鸡胚细胞、小牛血清的麻疹、风疹和乙脑疫苗时可能会发生。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 临床表现

1. 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30分钟内发生(个别可达1~2小时,一般不超过4小时)

2. 首先出现全身发痒,随之出现局部或全身广泛性的红疹或荨麻疹、水肿等皮肤症状

3. 以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导致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4.脑节率障碍,发生昏迷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如 救治不当可致死亡 • 处理

1、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ml(1/3支)。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ml(1/16支);2-5岁为0.125ml(1/8支);5-11岁为0. 25ml(1/4支);11岁以上为0.33ml(1/3支)。必要时重复注射。注意:如受种者有心脏病史,应请专科临床医生紧急会诊。

2、吸氧、输入皮质激素、口服或注入抗组胺药。

3、由于过敏性休克为低血容量性,就地处理或搬运时均需采取头低足高位,并立即输氯化钠溶液。以尽快扩充血容量。严重情况下需行心肺复苏急救。

4、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止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二)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

● 皮疹可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多少不一,在不同部位引起不同症状和后果。 ● 常见的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皮疹,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俗称 “风疹块”。

● 荨麻疹发生眼睑或结合膜可妨碍视觉;

● 发生视神经周围可导致视力减退或复视,甚至一过性失明; ● 发生在尿道可致尿闭;

● 发生在呼吸道可出现喉头水肿、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也可引起心悸、心率加快、心率紊乱心电图异常;

● 发生在胃肠道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三)晕厥 原因

 受种者在接种时,由于过度精神紧张,而造成暂时性脑供血减少或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脑缺氧或神经元能量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

 由于情绪紧张、恐惧心理造成;受种者在接种时适逢空腹、疲劳,注射地点气温高,空气不流通 类 型

(1)晕厥样感觉:表现为短暂的意识模糊状态,伴有眩晕、恶心、苍白与站立不稳,或称为晕厥前兆

(2)真正的晕厥:常由晕厥样感觉发展而来,意识丧失可持续数秒或数分 (3)惊厥性昏厥:意识丧失持续时间长,并伴有短暂而轻度的肢体与躯干阵挛性抽动及面肌抽搐,但很少呈全身性痉挛性惊厥,可伴有尿失禁

具体处理方法

1、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做好接种前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受种者在接种前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接种时的思想紧张和恐惧;避免在空气不通畅场所接种;注射时避免一过性刺痛而引起晕针。

2、排除干扰、疏散患者

一旦有个别异常反应病例出现,应及时疏散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不应集中处理。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

3、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如无需吸氧者吸氧、无需补液者输液等。

4、疏导为主、暗示治疗

正面疏导,消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防止顾虑,辅以药物治疗(不得使用兴奋剂),可酌情使用小剂量镇静剂。

5、仔细观察、处理适度

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学校和家长,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尤其要防止不明真相者谣言惑众。

参考文献:

1.楚金贵,曾秀芬、侯晓涛,等. 麻疹可能是全球候选或消灭的第三个传染病. 中国计划免疫,1995,1(7);13 2.上海第一医学院, 武汉医学院主编. 流行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71-177. 3.王天根,魏承毓主编. 流行病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205-201 4.孟庆丽;计划外免疫 如何选择[N];大众科技报;2001年

5. 基因疫苗防病——长期发展方向[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俞雪莲;新疆部分地区麻疹野病毒分离与基因型测定分析(2001~2002)[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8. 田建勇;太原市杏花岭区2000年~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的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上一篇:援疆援藏干部补贴标准下一篇:老舍想北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