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除法练习题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二年级认识除法练习题

水平二(四年级)《田径—立定跳远练习方法》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以生为本,能力为先,用教材教”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创设游戏化、生活化的学练情境,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体现“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是基本的跳跃活动内容之一,也是中小学生最为常见的跳跃动作,经常被作为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腿部爆发力的练习方法。其动作方法较为简单易学,是常用于评价学生跳跃能力的一个素质测试项目。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立定跳远这一动作载体,明确起跳速度与角度是决定远度的重要因素,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跳跃能力,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提膝收腹与落地轻巧,教学难点是能够自然协调地连续跳跃。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立定跳远动作比较熟悉,但是跳跃时要做到落地轻巧、屈膝缓冲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虽然学生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但一味地练习立定跳远动作,会导致学生丧失兴趣。因此,在设计上,以各种游戏比赛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体验双臂快速前摆起跳提膝收腹达到一定腾空高度后轻巧落地,让学生在“学、思、看、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技能提高跳跃能力。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要领以生活化(穿越时空挑战)等形式展开教学,用驱动式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四、设计思路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把立定跳远的多种练习方法作为学习内容,通过游戏“哼哈二将”、地形跑、队列原地踏步走练习、游戏“穿越时空挑战”、多种形式跳跃垫子、跳跃组合练习等教学步骤,增加练习的距离、次数、高度,变化练习的形式,创设多种任务,培养学生跳跃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能。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

1.游戏“哼哈二将”。学生分成男女2组相对而立,教师做屈左臂动作女生喊“哼”,做屈右臂动作男生喊“哈”,要求学生跟上教师的节奏并做到异口同声,声音要短促响亮有爆发力。

设计意图:通过有节奏的“哼”“哈”小游戏,调动学生的上课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体验瞬间爆破发声的感受,为跳跃练习时快速起跳瞬间发力做铺垫。

2.地形跑接队列练习。学生成一路纵队在教师带领下绕着小垫子进行地形跑,随后由慢跑过渡到齐步走,成四列横队两两相对站立,进行原地踏步队列练习。教师以动作要领“手臂摆直、大腿抬高、两眼前望、精神饱满”为口令引导学生,教师每喊四个字学生接着喊“1-2-1”,要求踏步有节奏、声音响亮整齐、动作舒展有力。

设计意图:地形跑和踏步练习既是课前的热身活动,又能让学生熟悉练习场地,同时将队列练习有机渗透到课堂组织调动中,为下一步组织教学服务,而不是枯燥单一的队列练习。

(二)主教材教学

1.“穿越时空”挑战。教师通过时钟提示,让学生双腿自然开立,做跳起空中转体落地的练习,挑战跳转的角度。练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练习,体验空中转体腾空落地的感觉,然后再进行“穿越時空”挑战的游戏。

挑战一:比谁跳得轻而稳。跳转180°,比一比谁落地时最稳、声音最轻。教师提示小白兔的跳跃特征,要求学生做到屈膝缓冲,进行自我保护,避免受伤。

挑战二:比谁跳转度数大。游戏中,学生为了跳转的度数大,必须要跳得高,滞空时间要长。通过游戏比赛学生逐渐明白:一是双腿要充分下蹲;二是双臂要向前上方快速摆臂;三是要快速蹬地起跳。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化的情境创设,即一系列的跳转练习和比拼,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亢奋,通过兴趣驱动更好地发展跳跃能力和平衡能力,由此自然地将深蹲充分、双臂快速上摆、落地轻而稳的技术要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技术,提高跳跃能力。

2.跳跃小垫子。通过“穿越时空”挑战的练习,学生体验了原地跳跃时双腿充分下蹲、双臂向前上方快速摆臂、快速蹬地起跳、落地屈膝缓冲的技术要领。为满足学生跳得远的愿望,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跳跃小垫子的多种练习。

练习一:跳过放置在离起跳线20cm处的一块折叠平放的小垫子,要求学生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做到快速起跳、落地轻巧。

练习二:跳过打开纵向放置的小垫子,要求学生蹬地有力、屈膝缓冲。

练习三:跳过纵向和横向叠加的3层高度的组合垫子练习,要求学生用力蹬地往高跳起,做到提膝收腹、全身协调发力跳跃。

设计意图:根据任务设置,跳跃不同高度和远度的垫子,让学生充分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3.组合练习:“连续跳跃3块小垫子”

练习方法:学生4人一组,按顺序连续跳过3块纵向平放的小垫子。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跳跃3块小垫子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连续跳跃能力,增强学生体能,突破自然协调地连续跳跃的教学难点。

六、课后思考

本节课属于“智慧课堂”环节,组织形式是现场命题、现场抽签、集体备课30min后上课。由于时间较紧,处理教材和教学细节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有些练习仍是“蜻蜓点水”,如学练要求不到位、学练深度不够等,特别是没有把方法作为教学内容这一理念充分呈现出来,有待改进。

作者:李杰尔

第2篇: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2)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除法,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

4、

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分析: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5的设计形式与例4相同。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小精灵明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引出除法算式20÷4=5。然后,给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分析:

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一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具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新知探究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实践应用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

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教学反思:

期: 日

第3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1、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1)●●●●●●●●●●●●●● 每 4 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列式:

(2)★★★★★★★★★★★ 每 3 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列式:

2、根据题意,先画草图,再列算式。

(1)9 支铅笔,每人分 2 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画图:

列式:

(2)9 支铅笔,每人分 4 支。可以分给( 人,还余下( )颗 画图:

列式:

3、有 19 颗糖果,每人分几颗?余几颗?比一比,看谁写得算式多? 算式:

)颗,可以分给( )

一、填空

1、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

)

2、 被除数= (

)×(

)+(

) ,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 (

)最小是(

)

3、除数 6,商是 9,余数是 5,被除数是(

)

4、()÷6=()……(),余数可能是(

) ( )÷5=4……(),余数可能是(

)

5、一个数除以 9 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6、○□□△○□□△○□□△……第 25 个图形是(

)

7、○▲□○▲□○▲□○…… 第 23 个图形是(

)

8、在现阶段有余数的除法列竖式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

)

9、有 12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 5 人,每人分(

)

10、35 个小朋友坐船,每船坐 8 人,至少( )条船。

11、有 9 个桃子,每盘放 2 个,可以 放(

)盘,还剩( )个

12、有 26 个桔子,如果每袋装 4 个,可装(

) 袋, 还剩 (

)个;如果每袋装 5 个, 可装 (

)袋,还剩( )个,如果每袋装 6 个,可装 (

)袋,还剩( )个。

13、两个数相除,余数是 6,除数最小是(

)

14 、用 21 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

)个正方形,还剩( )根

15、( )里最大能填几?

(

)×6<57

( )×4<31

( )×3<24 (8) ( )×4<30

( )×7<43

(

)×5<26 (

)×8<30

(

)×6<45

(

)×5<38

(

)×6<39

(

)×7<50

(

)×8<65

三、判断对错。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 7,商是 8,余数最大是 7.(

)

(8)70÷9 = 8· · · · · ·2 (

)

(9) ( )×4<30, ( )里最大能填 7。(

) (10)39÷5 = 8· · · · · ·1(

)

四、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4÷9=

17÷2=

60÷8=

53÷7=

52÷6=

34÷5=

35÷8=

34÷5=

54÷8=

29÷5=

46÷8=

52÷6=

五、解决问题

1、 姐姐买来一束花, 有 11 枝, 每 5 枝插入一个花瓶里, 可插几瓶?还剩几枝?

2、○○○○●●○○○○●●○○○○●●……那么第 21 颗棋子是什么色 的?第 43 颗棋子是什么色?(列式计算)

3、有 25 片扇叶,每台电扇装 3 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4、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 20 米,剪下 5 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剩下的 每 2 米做一根跳绳,可以做几根跳绳?还剩多少米?

5、兔妈妈拔了 31 个萝卜,自己吃了 4 个,剩下的想平均分给 5 只小兔吃,每 只小兔最多可以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6、用 5 枝康乃馨,3 枝玫瑰,3 枝水仙可以扎成一束花。31 枝康乃馨,17 枝玫瑰,8 只水仙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7、有 43 人跳绳,5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8、矿泉水每瓶 4 元,33 元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9、一根绳子长 24 米,剪 7 米做一个根长跳绳,剩下的每 2 米做一根短跳绳。 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几米?

10、一月份有 31 天,是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11、儿童读物每本 5 元,小红带了 36 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钱?

12、每张桌子可以坐 6 人,还有 5 张空桌,我们班来了 50 个人都能坐下吗?

13、四年级一班有 44 人玩激流勇进的游戏, ,每船可以坐 5 人,我们都玩激流 勇进,最少该租几条船?

14、有 49 个钮扣,每件衣服钉 6 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钮扣?

15、学校买回 63 棵树苗,已经载了 15 棵。剩下的每行载 7 棵,可以载几行? 还剩多少棵树苗?

16、25 个人做游戏,如果每组 6 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17、一共有 30 只小动物,每个房间可以住 7 只,一共可以住满几个房间?还 剩几只小动物?

18、同学们玩丛林探险游戏,每辆小车可以坐 8 人, (1)39 人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还剩几人? (2)要想 39 人一起出发需要几辆车?

19、有 69 本书,先给一年级 10 本,剩下的二年级每个班分到 7 本,可以分给 几个班?还剩多少本?

20、学校食堂买来 8 筐苹果,共重 64 千克。一筐梨比一筐苹果重 12 千克,一 筐梨重多少千克?

21、三年级一班 57 个同学去春游,过山车每辆可以坐 8 人,碰碰车每车可以坐 6 人,

(1)都玩过山车,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有剩下的人吗?

(2)如果都玩“碰碰车”该租几辆车?

22、小红带了 23 元去买花。先花 10 元买了一枝玫瑰,剩下的钱准备买菊花, 菊花 2 元一枝。她可以买几枝菊花?还剩多少钱?

23、妈妈买了 21 米花布,每 4 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24、一共有 27 只小鸟,每个小房子能住 4 只,一共可以住满几个小房子?还 剩几只小鸟?

第4篇:2表内除法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

2.表内除法——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除法有了初步认识,初步了解了平均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对,是大熊猫。今天熊猫盼盼邀请了几位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妈妈为她们准备了12个竹笋。 课件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师:如果盼盼想把这些竹笋平均分给大家,应该怎样分,你愿意帮助盼盼招待小伙伴吗? 【活动】动手操作,明确含义 

1、动手操作,激活经验 师: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结果怎样?课件呈现结果图。

3、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师:结合操作过程,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吗?生: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4、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大胆尝试,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案例。

5、展示交流,突出含义

师:将你在吗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12:333312〈4---312-3-3-3-3=03+3+3+3=1212÷4=3观察同学们创造的算式,虽然形式不同,但表示同样的含义,都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讲授】建立概念,学习除法

1、激发需求,认识除法

师:刚才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师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渗透文化,深化含义

课件出示: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天横线把两个小圆点分开,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3、写出算式,体会关系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可以写成板书:12÷4=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谁来说说这个算式中的

12、

4、3分别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表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4、及时巩固,灵活运用 出示课件:(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师归纳小结:数学中平均分的问题就有用除法来解决,上面的这3个算式中12我们称为总数,平均分成的

4、

3、2份是份数,每盘放的个数。

【练习】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P13页“做一做”,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你能说出15÷5=3表示的含义吗? 你能再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表示吗?

2、课件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4.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5、说一说:你能说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列出除法算式吗?

6、出示课件:考考你 □+□+□+□=8□=?12=○+○+○○=?

【作业】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1、

2、3题。

课堂实录

没有实录

第5篇: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4套练习题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1 班别 姓名 等级 1.圈一圈,填一填。

(1)13个◆,2个2个地圈。 ◆ ◆ ◆ ◆ ◆ ◆ ◆ ◆ ◆ ◆ ◆ ◆ ◆

圈了( )组,剩下( )个。 13÷2=( )组……( )个

(2)24个☆,5个5个地圈。

☆☆☆☆☆☆☆☆☆☆☆☆☆☆☆☆☆☆☆☆☆☆☆☆

圈了( )组,剩下( )个。 24÷5=( )组……( )个 2.有17枝铅笔,选一种装法圈一圈,填一填。

第一种装法:6枝装一盒

第二种装法:5枝装一盒

我选的是( )种装法。按照这种装法,这些铅笔可以装( )盒,还剩( )枝。

3. 填一填。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 4.想一想,填一填。

(1)26÷8=3…… 2 读作( ),除数是( ) ,商是( ),余数是(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 )=6……3 ( )÷( )=7……2

(3)在算式( )÷( )=7……5中 ,除数最小填( )。 (4)在算式( )÷( )=8……6中 ,除数最小填( )。

1 (5)在算式( )÷8=9……( )中,余数最大填( )。 (6)在算式( )÷5=4……( )中,余数最大填( )。 5.14根小棒,每5根分一组,分一分。

分了( )组,还剩( )根。 14÷5=( )组……( )根

写成竖式:

6. 一本 60页,明明每天最多看

7页,需要多少天才能看完?2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2 班别 姓名 等级 1.填一填。

(1)24里面有( )个6。 (2)26里面最多有( )个3。 (3)从19里面减去( )个9还剩1。 2.列竖式计算。

56÷8= 31÷4= 70÷8= 58÷7= 30÷9= 53÷6= 45÷5= 44÷6=

3.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27÷4=( )……( ) 35÷6=( )……( 52÷7=( )……( ) 46÷5=( )……( 29÷8=( )……( ) 61÷9=( )……(

5.( )里最大能填几?

( )×6<57 ( )×7<43 38>( )×5 ( )×4<31 ( )×8<36 60>( )×9 6. 每瓶2元,小红用15元最多可以买几瓶?

7.一个星期有7天。4月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3

))) 8.有52只 ,每个鸟笼里装6只,至少需要多少个鸟笼?没装满的鸟笼里有几只 ?

9.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最多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4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3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我会填。

1.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 )组,还多( )盆。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

)。 3.最大能填几?

4×( )<19 ( )×4<31 7×( )<30 ( )×5<32 ( )×6<19 ( )×7<41 4.摆1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用23根小棒能摆( )个正方形,还剩( )根小棒。

5.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 )条船。 6.52÷7,商是( ),余数是( )。

7.( )×5=25 28÷( )=7 26÷3=( )……( ) ( )÷9 =3 ( )÷6=6……2 45÷( )=7……3

8.有32个苹果,每7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 )个;如果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 )个。

9.( )÷6=8……( ),余数最大是( ),被除数是( )。

二、判断题。

1.被除数是57,商是6,除数是9,余数是3。 ( ) 2.19÷3=6……1这道算式读作:19除3等于6余1。 ( ) 3. 10÷3=3……1 ( )

4.15里面有3个4,还余2。 ( )

5 5.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7。 ( )

三、选一选。

(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如果除数是9,余数( )。 A. 大于9 B. 小于9 C. 等于9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那么它的余数不可能是( )。 A. 5 B. 6 C. 7

五、算一算。 1.口算。

14÷2= 63÷7= 28÷4 = 36÷6= 7÷2= 9÷4= 20÷6= (82-40)÷7= 6×(7+2)= 24÷(4+2)= 2.用竖式计算。

20 ÷3 = 76÷9= 39÷4=

五、你能正确列式计算吗? 1. 39除以4,商是几?余数是几? 2. 32里面有几个8?

3. 把60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还剩多少?

六、解决问题。

1. 有18棵树,每5棵树种一排,可以种几排,余几棵?

6 2. 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3. 有29片电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电扇叶能够装几台电扇?

4. 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5.二年级七班的同学周末组织划船活动,有23人参加,每4人租一只,问需要租几只?

7 二年级数学

有余数除法4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除法算式13÷2=6… …1中13是( ),2是( ),6是( ),1是( )。

2.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3.49里面最多有( )个9,余数是( )。 4.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要比( )小。 5.在一个余数是8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是( )。 6.8的5倍里最多有( )个9。 7.□里最大能填几?

□×4<37 8×□<70 54>8×□ □×6<39 9×□<65 48>5×□

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9.□÷8=5… …△,当△最大时,□应该是( )。 10.19根小棒可以摆( )个正方形,还剩( )根。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 ) 2.49除以8,商5余9。 ( ) 3.48÷7和60÷9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 )

4.妈妈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9块,还剩9块。 5.一只35元的玩具熊可以换7辆8元的小汽车。 ( )

8

) (

三、直接写答案:

21÷6=__……__ 19÷4=__……__ 67÷9=__……__ 38÷5=__……__ 52÷7=__……__ 71÷8=__……__ 17÷2=__……__ 43÷9=__……__ 25÷3=__……__

四、计算下列各题:(每行的最后1题要验算) 27÷9= 60÷7= 58÷8= 496+317=

70÷9= 29÷5= 34÷6= 618-239=

五、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

2.39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

六、开放题:

( )÷9=8……( )

要使余数最小,被除数是( )。算式: 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 )。算式:

七、找规律

1.2、

4、( )、

8、( )、( )、

14、16 2.1、

5、

9、

13、( )、( )、25 3.1、

4、

7、( )、( )、

16、( )

4.用 36米长的绳子,做8条彩带,每条长( )米。剩(9

)米。

八、用数学:

1.曾老师在布置教室,把36条彩带挂在教室,每几条一组?可供选择的方案如下所示:(1)每3条一组 (2)每4条一组 (3)每5条一组 (4)每6条一组 (5)每7条一组 (6)每8条一组 (7)每9条一组 正好分完的方案:_______还有剩余的方案:________ 你还知道的正好分完方案有:_______。

2.食堂买来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

3.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

4.一本书共86页,小丽看了30页,剩余的每天看7页,还需要看几天?

5.__________,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剩几张?(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

6.有32本书,最少拿出几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10

第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应用题]课堂练习

1.30个同学去爬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人?

2.每根跳绳3米长,学校买来21米塑料绳,可以剪成几根跳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24个苹果平均装在6个盘里,每个盘里装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8个同学站成3排,平均每排站几人?

5.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 △△△ △△△ △△△ △△△ △△△

□○□=□

□○□=□

□○□=□

6.有36个乒乓球,每袋装6个,可以装几袋?

7.一箱毛衣共有30件,如果5件装一包,这箱毛衣可以装多少包?

8.一辆汽车能运3吨煤,5辆汽车能运多少吨?有18吨煤,用一辆汽车运,要运多少次?

9.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学校有20张画片,每个教室贴4张,学校有几个教室?

10.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

□○□=□

□○□=□

答案:

1.30÷5=6(人)

2.21÷3=7(根)

3.24÷6=4(个)

4.18÷3=6(人)

5.6×3=18

18÷3=6

18÷6=3

6.36÷6=6(袋)

7.30÷5=6(包)

8.3×5=15(吨),18÷3=6(次)

9.可贴几个教室?20÷4=5(个)

10.3×2=6

6÷2=3

6÷3=2

第7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采集贝壳标本练习教案

表内除法 采集贝壳标本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第2——3题是练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习题呈现方式由具体的操作活动到生活里的现实问题第

2、3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这两道题不能像第1题那样先圈圈、画画找到答案。需要从“倍”的含义出发,经过推理,确定算法。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推理的过程,即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的理由。

第4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第5题是“倍”的知识的综合应用的题目。题中的成绩单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很多的数据。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路。接着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组织全班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缺乏实际意义,如王军投进的球是范明没投进的几倍,教师要注意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计算时不能整除,可以让学生列出算式即可。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上一篇:个人思想业务工作总结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