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毕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体育生毕业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醫学生考研、就业与毕业实习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制与社会发展之间差距的集中反映,已经引起了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医学生的强烈反响。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医学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一篇:体育生毕业论文

加强规范化管理 提高医学生毕业实习质量

摘要:医学生毕业实习是成为医生的起始阶段,也是自身对医生行业认知、心理成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时期。帮助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快速成长,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医术,不仅要靠他们自身的修养和自律,也需要实习医院多部门共同努力,从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上入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着重培养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从上到下、从点到面,全面负责地帮助实习生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重要转变,从而为医学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后继人才。

关键词:实习生;毕业;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和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临床毕业实习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时期,不仅关系到医学生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提高,更关系到今后的就业。但是近几年,因教学资源的不足,考研的冲击以及对实习毕业生管理上的松懈,加上教师教学意识不高,医学生的毕业实习质量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多年来,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得出了结论,为改变现阶段的实习现状,需要学校、医院的多部门共同努力,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的实习生管理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坚持岗前培训,重点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与要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认知医务人员的性质,从而增强法规意识,用制度、条例来规范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气质和修养。由医院统一制定和安排实习生的培训、实习科目及时间分配,制定《实习管理规定》和《实习生守则》,用制度规范临床带教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实习生的行为守则。尤其是涉及具体实习科室方面,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对实习生请假、奖惩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实习生严格遵守科教处安排的“实习报到→实习过程→实习出科”的轮转程序,杜绝实习生擅自调科的现象,并且上级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实习生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和检查,一旦发现指导教师有懈怠和疏忽的教学现象,要严肃处理。要在最后的出科考核上严格把关,可以由教研室负责进行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由主考教师现场考核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对考生进行临床知识提问,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等,并结合实习生的实习态度、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把实习总成绩归入学生档案。

二、注重实习生素质培养是毕业实习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里实习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双重身份。医学生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是实习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时期。然而,现阶段的实习医学生大部分是“90后”,自我意识强,思想独立,不喜欢受约束和教条式的灌输。因此,有必要加强“共情(empathy)”教育。所谓“共情”是一种带入式思维方式,就是从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平等的沟通,使实习医生对人文知识与医学实践从根本上协调一致,形成一体化认知。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在实习生入科后,由教学秘书负责制订和实施实习教学计划。首先进行入科教育,熟悉各项科室的规章制度等,再由临床带教教师有计划的带领实习生进行技术和医德的讨论和总结,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精选与实习生知识层次相符合的题目与内容,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讲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此外,还要有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布置实习生的自习内容,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帮助学生与时俱进。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实习生教学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已经有一部分综合性医院在试行以教学促进医院发展的策略,这也是关乎医院百年大计的长远性策略。在借鉴他们成功经验的同时,可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在各科室实行实习生导师制,选择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担任实习生培养的任务。首先,实习生导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其次,实习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医德和师德,热爱教学,具备优秀的个人修养,从而影响学生在医疗活动中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耐心的服务态度等个人素质;第三,要精选实习生导师,要求导师具备协调沟通能力,能准确把握医疗和教学的时机,协调好实习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的关系,从而增多实习生的实践机会;最后,医院要坚持教学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实习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的带教情况及实习生的心声,使“教”与“学”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习教学的水平。

四、领导重视、监控到位是搞好实习生管理的关键所在

在国内医疗体制下,院方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的质量,要想培养出“实用型”的合格人才,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实习医院要抓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院领导宏观管理,科教处具体管理,临床科室阶段性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实习生管理体系。

临床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医学毕业生的质量,对学生的职业前途和学校的声誉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的合格人才,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注重培养综合性素质教育,实习医院要抓好各个环节的管理。我坚信,随着医疗教学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一个完善的实习制度会应运而生,使每个实习生都能受益,进而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廖生武.弘扬医师职业精神对培育实习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几点思考[J].教学研究,2013,10(11):151-153.

[2]周昌菊,黄柳恒,李丹,罗雪梅.临床实习生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214-1215.

[3]王英姿.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探讨[EJ].职业与教育,2010,(6):183.

[4]唐加星,何梅燕,蒋丽燕,区锏.规范实习生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13-115.

[5]徐潮,马修云,孙光喜,孙逊,高贵留,王锦乾.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47(2):178-179.

[6]蒋尧传,杨丽莎,龙艳.实行临床实习生导师制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J].华夏医学,2006,19(6):1234-1235.

作者简介:金贞爱(1971-),女,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作者:金贞爱,金正勇(等)

第二篇: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实践的新模式构建

摘要:本文对本校生物类专业传统的毕业实习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毕业实习实践的新模式,旨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毕业实习;实践;模式;教学质量

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实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桥梁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从生产实践中获得生产单位生产事宜的具体资料和信息,为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传统毕业实习实践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传统的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实践由以下过程组成:教师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学生参观生产过程、讨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提交实习实践报告、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经过分析,传统毕业实习实践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该实习模式下,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工厂生产,也未接触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对生产过程有了初步认识,没有深层次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难以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問题的办法。因此,该实习模式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未培养出适应生产实际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使得毕业实习变成了一种感官教育,流于形式。另外,由于各高校的财政政策都向学科建设、科研奖励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倾斜,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上,忽视了毕业实习实践,致使实习经费不够。在安排实习实践时一般都以分散实习为主,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放散羊”,也就保障不了实习质量。在对学生毕业实习指导时,指导教师无任何利益可言,所以有的指导教师会很少了解过问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指导,所以很难保证毕业实习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意义。就学生本身来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准备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者进行研究生、公务员的备考以及找工作,所以学生的实习兴趣不足,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走过场,最后获得一张有单位签字盖章的鉴定表而已。因此,传统的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改革。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因此,需要毕业生提前开始寻找并确定工作单位。而传统生物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习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毕业实习难以达到提高毕业生素质的最佳效果。

3.受到生产接收单位的制约难以进行。过去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一般由30名左右或者更多的学生组成实习组,由教师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实学习。但由于学生实习人数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生实习的需求,另外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实习生,主要原因有:一是顾虑接待大批学生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单位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一些实习单位害怕学生会出现意外伤害和事故;三是怕学生多,会增加本单位的成本,由于学校的实习经费投入不够,实习单位无利可图。一般企业优先接收已签约学生进行实习,而不愿意大量接受非签约毕业生实习,即使对已接纳的实习生,也不会安排具体工作。该情况下,为了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变为参观生产过程,甚至变为旅游实习。多数学生没有参加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不能锻炼学生适应生产现场工作,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改革生物类专业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毕业实习模式

1.自行联系实习模式。由学生按自己意愿或兴趣选择实习单位,即“实习与个人兴趣意愿相结合”模式,学生可进入即将就业的单位实习,以利于不同就业意向、不同层次的使学生得到更适于自身发展的锻炼。将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学生实习相结合。在该模式下,利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主动与企业单位接轨,了解相关企业单位的需求,进而能够明确学校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实习的针对性。另外,对于学校而言同样可以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确保在有限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对用人单位而言,乐于接收即将毕业的学生及早参加用人单位的生产实践,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按照需求来培养毕业人才,减少用人单位与学生相互适应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早一些了解行情内务,提高工作的完成质量。然而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实习的效果并非有所保障,不利于监控实习质量,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实习与产、学、研相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实习基地基础上更进一步演变过来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将生产、实习与科研全方面相结合,共同带动企业跟高校的发展,利于科研成果的蜕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参与生产的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而且经过企业的学习或者相关导师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从中接触到知识的前沿,进而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特思维的能力,同样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好的基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拥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机遇。而对于企业来讲,该模式有利于高校人才物质资源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不仅为企业生产带来服务,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优化、带动企业相关员工,并且培养的相关学校实习生,也可作为日后企业人才的储备。

3.订单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培养模式,是“实习与就业相联结”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教学、实习同就业相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相关高校,根据自身企业的需要,制定出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同学生签订定向协议,其中的学习经费可由企业进行支付,实习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可进入企业进行相关实习培养,实习毕业完成后要到该企业上班。这种模式比较适应于专业性强并且比较冷门的生物类专业,它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但是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危机。由于该模式是具有一定专业针对性的,学生在入学就已经确定了日后的工作方向及岗位,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有重点的进行相关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组织形式上,学生自己联系用人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

2.实习方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辅以参观实习,使参与生产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相结合。

3.实习内容上,将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

4.实习目标上,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融合。

5.实习成果考核上,教师考核学生与企业考核学生相结合,建立企业对实习成果的激励机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教高函[2013]351号文件第361号)资助。

作者简介:王桂华,女,副教授。

通讯作者:王景伟,男,副教授。

作者:王桂华,唐彦君,王景伟,余丽芸,崔玉东

第三篇:医学生考研、就业与临床毕业实习矛盾及对策研究进展

【摘要】醫学生考研、就业与毕业实习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制与社会发展之间差距的集中反映,已经引起了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医学生的强烈反响。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医学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重点综述了医学生考研、就业与临床实习矛盾及对策,以便更好地处理好考研、就业与临床实习之间的矛盾[1]。

【关键词】临床实习;考研;就业;矛盾;对策

【Key words】clinical practice; applying for master degree; employment; conflict; practice quality; strategy

作者:陈英 郑丹莉

第四篇:OSCE在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阶段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究OSCE在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阶段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100名进行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考核系统的研究,按照考核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每组各50名医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模式,实验组采用OSCE考核模式。观察对比两组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考核结果。结果:采用OSCE考核模式醫学生的理论、实践的考核成绩进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医学生(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阶段技能考核中采用OSCE,能够显著提升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整体应用效果较好,OSCE考核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更有优势。

【关键词】OSCE;技能考核

传统的考核方法对于进行临床实习的医学生的相关培养需求已经无法予以满足,传统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阶段中发挥了基础而有效的作用, 但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养成等不足。OSCE是一种客观性强、用于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考试方法,英国Dundee大学RM. Harden博士于1975年提出[1]其基本思想是“以操作为基础”的测验,覆盖临床实践及临床思维,要求应试者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考站”,即在模拟临床场景下,使用模型、标准化病人或患者完成一系列临床任务,并用一定的评分标准,对应试者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临床能力进行综合评估[2]。临床实践技能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优秀医生的培养应重视临床能力的培训及考核。考核评价是学习效果的指挥棒,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能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研究,通过对100名临床医学实习生在毕业实习阶段进行的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与传统式考核模式的对比研究,探索了不同的考核模式的利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方法

此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医学生100名,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随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每组各50名医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模式,实验组采用OSCE考核模式。对照组中男性18名,女性32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30±1.50)岁,观察组中男性20名,女性30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19±1.47)岁。总共有4名教师,均为我院有着5年以上临床教学经验的合格医师。所选取的实习生在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以及选取的教师在学历、教学经验等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

1.2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医学生的考核成绩,来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医学理论知识、病史采集、医患沟通、操作技能、综合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考核。

1.3统计学处理

结合1.2中观察的项目,将有关资料分为两类,即计量资料(百分率表示)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采取对应的卡方和T值检验,最终得到P值,统计学有意义标准为P<0.05。反之则差异不明显,无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医学生的理论知识、病史采集、医患沟通、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考核成绩进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为满足社会对医生的需求,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应加强医学生临床时间能力的培养,不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是一种客观性较强、用于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考试方法,基本思想是“以操作为基础”的测验,覆盖临床技能实践能力及临床思维,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在模拟临床场景下,使用模型、标准化病人或患者完成一系列临床任务,并用一定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临床技术、基础、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建立[3]。从学生考核结果来看,实验组成绩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OSCE是一种客观、全面、公正的考核形式[4],不仅测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整合。OSCE应用于研究生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和技能考核,注重培养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大批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Harden RM, Stevenson M, Downie WW, Wilson GM. Assess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 examination. Br Med J. 1975. 1(5955): 447-51.

[2]Ross M, Carroll G, Knight J, Chamberlain M, Fothergill-Bourbonnais F, Linton J. Using the OSCE to measure clinical skills performance in nursing. J Adv Nurs. 1988. 13(1): 45-56.

[3]张伟, 王海平, 袁佳英, 李梅, 冯萍. 我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现况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10): 143-144.

[4]高艳敏, 杜望春, 李晨蕾, 胡燕琪, 高静, 秦啸龙. OSCE考核标准化与诊断学课程教学的对接.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 (02): 7-8.

作者:王晶

第五篇:OSCE在临床医学生毕业考试中设计方案的初探

摘要:縱观国内、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医学教育及考试中的应用,分析其各自在设计方案中的优缺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实用的OSCE方案。以期与其它医学院校共同探讨,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OSCE;临床医学生;毕业考试;设计方案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临床医学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临床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以适应2l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1]临床医生临床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虽然能考核学生对临床知识的记忆程度,但是无法反映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客观、有效、科学、合理的临床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对临床医学教育至关重要。OSCE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考试的不足,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考生的临床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

ation,OSCE)于1975年由英国Harden MR等首次提出,[2]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学院校及医师资格考试中,而在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应用较少。OSCE很大程度上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作为评估者,使评分的客观性大大增强,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增加了考试内容,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3、4]尽管OSCE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多,但是,围绕OSCE应用的某些问题仍不明确,尤其是在考试模式、SP的应用与及格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我校在吸取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应用于临床医学学生毕业考试的OSCE方案,见表1。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在考查考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我们把临床医学知识分为10个站点,其内容及分值如下:

(1)第1站点:模拟诊疗(50分),包括以下4个部分:①病史采集(20分):检测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问诊内容。②病人体格检查(18分):检测考生对一般要求的体格检查项目和重点专科体格检查项目。③病案分析(10分):考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对病案做出诊断(包括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提出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④提问(2分):考官根据本病案进行综合性提问。

(2)第2站点:医患沟通(2分)。

(3)第3站点:外科技能操作(15分),包括无菌术(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切开,分离,止血,打结,

缝合,创伤现场急救术及心肺复苏术等。

(4)第4站点:内科技能操作(10分),包括动、静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及腰椎穿刺术等。

(5)第5站点:妇产科技能操作(10分),包括四步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窥阴器的使用,双合诊等。

(6)第6站点:心脏听诊(2分),检测心脏听诊区的选择及心脏节律及杂音的辨别等。

(7)第7站点:肺部听诊(2分),包括听诊顺序及各种呼吸音、胸膜摩擦音等的辨别。

(8)第8站点:影像检查(3分),包括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片及B超图像的识别与诊断。

(9)第9站点:心电图(4分),包括识别心电图并对其做出诊断。

(10)第10站点:生化检查(2分),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辅助检查。

2考站设置

考站的设置主要从考试流程的合理性及考点间的相关性来考虑,我们把上述10个站点分为3大考站来进行:

(1)第一考站:模拟诊疗站(包含模拟诊疗、医患沟通)。

(2)第二考站:基本技能操作站(包含外科技能、内科技能及妇产科技能)。

(3)第三考站:辅助检查站(包含心、肺听诊,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生化检查等五个站点)。

3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主要从对知识检测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及站点间的相关性等方面来考虑,我们在考试中运用了SP模式、仿真模型、多媒体及传统笔试的考试方式。

(1)第一考站:运用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医患沟通、提问(2分)。

(2)第二考站:运用仿真模型进行内、外、妇产基本技能操作。

(3)第三考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心肺听诊、心电图、影像检查及生化检查等进行考查。

4考试流程

考试流程主要从站点间的相关性、时间分配及考题抽取的

客观性等方面进行设置。每位考生必须完成所有站点的考试,按安排每位考生在进入每个考场前抽取试题后,进入该考场按要求进行操作。

5 考试结果的处理

考试结果的处理需结合各站点的考试内容、要求等综合作出结论。我们要求每个考生10个站点必须全部考完,每个考站除允许一个站点达不到最低分值外,其余站点均应达到及格分值,否则不能通过。

6体会

OSCE考试在我校应用于临床医学毕业生还处于不断的尝试和创新阶段,它对医学生能力的考核虽有其局限性,但与传统考试相比优势明显。在以后实践应用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去改进和提高,使OSCE考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可操作性。①题库的建设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怎样使考试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基础性;②SP的运用方面,现阶段我们的SSP是从刚入校的本科学生中招募的,对于考查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问诊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延续性等方面都有待在长期应用中总结;③考站及考点的设置方面,应该设置多少考点才使得考核结果受试题取样偶然因素影响较小,提高考核的可靠性;④考官方面,主要是探索怎样提高考官对各项考试内容评分细则的把握

上,减少因考官的主观因素而影响考试的客观性;⑤考试结果的处理,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对考生在各考点的表现综合性地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刘成玉、王元松.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86~89

2 McG Harden R,Stevenson M,Wilson Downie W,et a1.Assess

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exa minati

on[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5(1): 447~451

3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4 Barfay WJ, Rombough R, Howse E, et a1. The OSCE approach in nursing education[J].Can Nurse, 2004(3): 18~23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of Design Protocol of OSCE in the

Graduation Examination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Yin Kang,Yao Fuli,Yu Ke,Wan Liyi,Du Yihua

Key words:OSCE;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graduation examination; design protocol

作者:尹 康,姚富丽,余 柯,万礼仪,杜一华

上一篇:铁路工程技术论文下一篇:铁路信号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