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柳树醒了教案

2022-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柳树醒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人教版柳树醒了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教案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等.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能是更为抽象的概念,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内能及其改变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能量的守恒及转化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本节知识的学习渗透了通过直接感知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事实的方法:如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推测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棉花的燃烧推测空气内能的增加;通过水蒸气液化推测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等.科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本节知识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1.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1.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分析,确立了以下的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2 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的建立过程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强、好动、要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演示实验、体验探究、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并渗透一定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而且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打下了知识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 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本节课准备综合应用实验演示、学生探究体验、对话、讲授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对话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类比机械能的概念,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来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些指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

4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烧开水时壶盖跳起来的图片,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新课,再通过提问:“推动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热水蒸气产生的能量叫什么能? ”用非常浅显形象的语言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4.2 新课教学

4.2.1 内能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图片: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相互作用的弹簧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吗?

说明:通过学生已有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的概念.把比较抽象的“内能”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

多媒体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多媒体展示图片:炙热的铁水和冰山.问:它们都具有内能吗?引导学生通过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2.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

(1)等质量的两杯水,温度分别为20 ℃、50 ℃ ,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

(2)温度相同的一杯水与一池水,内能一样大吗?

(3)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内能不变,对吗?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HJ1.3mm]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熔化过程要吸热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JP]

说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的知识.本设计通过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4.2.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用2~3分钟给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球在静止时,内能不为零,机械能为零;球在运动时,机械能和内能均不为零,使学生认识到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个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另一个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却永远不可能为零.

4.2.4 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学生体验活动:寒冷的冬天如何让你的双手变暖和?

物理从生活中来,通过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这样才能架设好“学校学习”和“日常学习”的桥梁,做好两者间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如下改变物体内能的作法:(1)把手放在火旁边;(2)双手来回搓手;(3)把手放进热水中;(4)把手放在热水袋上;(5)对手哈气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变内能的大小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1)、(3)、(4)、(5)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2)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热传递

学生思考讨论:

①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能量是怎么转移的?

②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有没有改变?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

[TP4CW27.TIF,BP#]

讲授:① 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②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单位:焦耳(J).

③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

热传递是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过的概念,且学生比较熟悉生活中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事例,从热传递引入热量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如:

①经火加热的铁锅,热得烫手;

②经太阳照射的棉被,暖乎乎的;

③夏天把饮料放进冰箱,饮料温度降低.

再由物理走向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物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到一个兴奋点上,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

(2)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 ——做功

演示实验1:压缩空气点火仪

演示1:玻璃筒内不放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

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筒内有什么?(空气)活塞向下压缩,活塞是否对空气做功? (有) 空气的内能如何改变?怎么知道空气内能发生了改变?(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不用温度计能否知道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化“不可见”为“可见” )

说明:通过宏观的现象,推知微观的物理变化是物理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利用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2: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图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压动活塞时,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②能量如何转变?

③棉花燃烧的原因?

④增大空气内能的方法?

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3:空气膨胀对外做功

演示:在饮料瓶中放少量水,塞上活塞,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图2)

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引导:

①塞子为什么会飞出去?

②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③能量如何转变?

④瓶内白气怎么回事?

⑤瓶内水蒸气的内能如何变化?什么原因?

总结: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总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4.3 新课小结

多媒体展示任务:写出《内能》的概念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4 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温室效应的资料,了解与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写一篇关于温室效应的小论文.

5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程的整体设计上,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作指导.例如:①内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类比已有知识“机械能”,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知识;②提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2)较好地贯彻了物理课程的理念——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①内能概念的引入:煮水时壶盖被推开;②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怎样使双手变暖的小活动;③列举生活中利用和阻碍热传递的例子;

(3)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例如:①演示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变“不可见”为“可见”,让学生领悟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②学生归纳总结,制作概念图.

当然,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育是长远的,学习是终生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启发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等问题仍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作者:潘华青

第2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案及反思

1、柳树醒了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 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

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二)初读,了解短文

1. 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1) 板书课题:1.柳树__了 (2) 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 (3) 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老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换偏旁:操──澡

熟字加偏旁:醒,软,雷

(2)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教师强调“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

(4)做“一字开花”游戏。

(5)读词卡(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 教师板书:说话醒了。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春雷。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

二、

三、四小节。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③哪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 (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再欣赏这美丽的图画,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1.看板书再读词。 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

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

③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

⑤自己练写,老师巡视。 ⑥成果展示。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写好“说、话”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完成课后说一说。

3.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读背课文: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三)实践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五)课堂作业设计 1 、完成练字作业。 2 、词语连线练习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是一篇优美的儿童歌谣,学生极易朗朗上口,所以上这样的课文应该是生动而活泼的。在这节课的开头,我采用了一个一字开花的游戏来揭示课题,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后播放录音,优美而动听的配乐朗读使得学生陶醉其中,情感领悟也在逐渐渗透,可初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之后让学生根据大组来分配朗读,引出要学习的生字词,寓字于词,会使学生掌握得更加快速,不足之处在于调控课堂的氛围以及环节连接处的语言,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加以改进。

第3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案及反思[1]

1、 柳树醒了

郭艳春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

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

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 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

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 板书课题:1.柳树__了

(2) 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 (3) 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 教师板书:说话醒了。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春雷。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

二、

三、四小节。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③哪

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 (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再欣赏这美丽的图画,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1.看板书再读词。 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

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

③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

⑤自己练写,老师巡视。 ⑥成果展示。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写好“说、话”两个字。 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是一篇优美的儿童歌谣,学生极易朗朗上口,所以上这样的课文应该是生动而活泼的。在这节课的开头,我采用了一个一字开花的游戏来揭示课题,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后播放录音,优美而动听的配

乐朗读使得学生陶醉其中,情感领悟也在逐渐渗透,可初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之后让学生根据大组来分配朗读,引出要学习的生字词,寓字于词,会使学生掌握得更加快速,不足之处在于调控课堂的氛围以及环节连接处的语言,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加以改进。

第4篇:人教版语文一年下册《1.柳树醒了》教学设计教案

1、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春天不知不觉来了,用你喜欢的词语赞美春天,看下谁能用上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桃红柳绿„„)

2.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认识“醒”字。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联系生活: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2)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3)树上摘生字组词。

三、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说、话、春”三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春”字的书写,关键是上半部分:三个横不宜长;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面的“日”字。

“说话”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评价。

四、理解课文大意

1.孩子们,春天来了,小柳树醒了,它的好朋友来看它了,请你们读读课文,找找看,它的好朋友都是谁?(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和小朋友)

2、这些小柳树的好朋友和它在一起做什么?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出示课文生字,读字组词,带读。

2.开火车形式读词: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洗澡 梳洗 玩耍 苏醒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也醒来了,它的好朋友春雷过来和它说话了,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打雷声,你听,春雷在和柳树说话呢,你们先和同桌说说悄悄话,待会儿一起来表演对话好不好?出示课件的句式。(学生练习说话)说得真好,那么能把这一节读得跟说得一样好吗?读出它们在说悄悄话的样子。(轻柔)

2、小柳树和春雷聊天聊累了,想洗个舒服的澡,这时谁来了?(春雨)是啊,春雨姐姐来了,她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树越洗越舒服,谁软了呀?(柳枝),在图片上找找看,柳枝在哪里?谁来用这个句子说一句话,出示课件。

3、哇,洗个澡真舒服呀!小柳树说着,它照着镜子觉得自己的头发乱了,于是,哪个朋友来帮忙了?(春风)春风帮助柳树(梳头),梳着梳着,谁绿了?(柳梢)找找看,柳梢在哪里?谁也来用这个句式说说句子。

谁能试着读出小柳树洗澡舒服的感觉来。(语调情切自然)

4、经过春雨和春风的帮助,小柳树变得更软了,更绿了,更美了,好多朋友过来找它玩耍了,都有谁呢?(春燕和孩子们)现在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学习这最后两小节,所说你们学到了什么,用上老师给你的句式。

5、春燕和小柳树玩起了捉迷藏,小柳树一高兴,谁飞出来了啊?(柳絮)展示图片,认识柳絮。谁也来用这个句式来说个句子么?

6、你看这么热闹的春天,孩子们也来一起来了。指导识记字词:耍——要

嗯,这两段也请你们来读一读,读出它们玩耍的高兴和顽皮的样子。

三、回顾课题,理解课题

1、学完了这一课,你们觉得春天的景物美吗?(美)那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吧!

2、听听你们读得真美,那么小朋友们, (1)“柳树醒了”是什么意思? (2)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 (3)“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3、那么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出示提示句式,学生自由发言。

四、观察,正确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特点。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高”字上小下大,不要写得太长。 3.书写“朋、友”两个字,可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提示大家写时应注意什么。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示评价。

第5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是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的面前的,题目就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课文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了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孩子们也醒了,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非常的感兴趣,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明确了“柳树醒了”是什么意思,“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习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没有想到一年级的孩子懂得的这么多,他们把自己对春天的了解和感悟用自己稚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和表现的机会,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课的开始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一字开花”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练习实践。

通过老师配乐朗读,使学生感到了春天的美,在识字过程中,通过自学、交流学、订报等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生字,并得到巩固。通过实践证明,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有效地组织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见,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第6篇:语文人教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案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

1.读上节课学过的字: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认生字。

3.开火车形式读词:打雷雷雨树枝树梢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二、看图,熟读课文

1.出示挂图: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柳树醒了》。

2.自由读,读准音,并标小节号。

3.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三、细读,理解课文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读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的小节)

(1)学习第一节。

试题试卷

........

A.指名读。

B.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话呢?

C.如果你是春雷,那就把这悄悄话说给组员们听吧!

D.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

E.指名读,评议。

F.比赛读,评选“朗读高手”。

(2)学习第二节。

A.指名读。

B.教师板画柳树。

C.愿意上台画一画柔软的柳枝吗?

D.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一小节呢?

E.比赛读,指导读。

(3)学习第

三、四节。

A.音乐声中,教师引读第

三、四节课文。

你们瞧!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生读)“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生读)。

B.春风中,柳树展示出它婀娜多姿、俏皮可爱的样子,你愿意让柳树变得更美吗?请哪位小画家上来画一画吧!

C.让学生带着想象好好地读一读课文。

D.小组汇报读。

(4)学习第五节。

A.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他们在干什么呢?请你们找一找读一读吧!(生练习读)

B.指名读,评议。

C.全班读。

四、训练,发挥想象

试题试卷

........

小柳树的好朋友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孩子们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出示:

春雷和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帮助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变得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雨说:“_____________。”

春风帮助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变得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风说:“_____________。”

春燕和小柳树_____________,柳絮_____________,柳絮边飞边说:“_____________。”

孩子们和小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柳树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

五、比赛,背诵课文

师: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喜欢这一小节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起读。

2.会背课文的站起来,齐背课文。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评一评谁背得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六、实践活动

1.课堂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再说一说。

春天跟__________说话了,

说着说着,

_________。

师:(学生看着图)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又长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们又投入新的学习中了。那读书声,那欢笑声,给春天的乐谱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试题试卷

........

2.课外活动。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可从动物、植物、人物、气候等方面观察。

试题试卷

第7篇:柳树醒了 教案

小学一年级 下册

1、柳树醒了

一、教材分析

“醒”字富有灵动性和生命力,寓意春天的到来,并且使得柳树富有诗意。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和小朋友们与柳树的互动,展现一派欢乐和生机的景象;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使得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春天的变化。书中插图丰富、到位。注意课后问题“还有什么也醒了呢?”,打开学生想象与说话之门。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澡”等8个字,会写“说、话”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来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词语卡、生字卡、挂图、头饰(春雷、春雨、春风、春雨)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谜语导入:三个人同一日去玩(猜一个字)——春。问:想想上节课学了那些词来描绘春天?<复习上节课内容>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给“春”组词

3、展示课文插图: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老师配乐范读;说说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边读边想:柳树在睡的帮助下醒了?

3、分节自读课文(同桌互读)

4、齐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三)分节读,理解课文并识字

1、读第一节:板画春雷(闪电)。生字:雷、醒。问:怎么记住这2个字?(雨下到田里<雷>)

2、读第二节:板画春雨、柳枝。生字:澡、枝、软。提醒:“澡、枝”的偏旁,问:同偏旁的你还认识哪些?怎样记“软”这个字?(组合法)

3、读第三节:板书春风。生字:梳、梢。问:这2个字有什么特点?(同偏旁)

4、读第四节:板画春燕。注意:读出春燕的活泼、调皮、可爱

5、读第五节:板书小朋友。比较“要”和“耍”2字的不同,如何记“耍”字?(组合法)

6、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名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分节读(表演)

(四)巩固并学写生字

1、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开过车)

2、出示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3、老师指导写生字:

①观察字形(结构、位置、起手笔) ②老师示范,学生用手指跟写并说出笔画顺序 ③学生在底下自己写 ④请学生上黑板展示

(五)读背课文

1、再读课文、词组、生字

2、背诵课文(借助板书背诵、男女生背)

(六)扩展

1、说一说: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

2、仿照:春天跟(

)说话了,说着说着,(

)。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并组词

(八)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小朋友——玩耍——长高了

上一篇:浅谈玉米的重要性下一篇: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