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中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幼儿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游戏对幼儿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游戏法中幼儿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戏法中幼儿教育论文 篇1:

角色选择倾向性调查

幼兒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教育和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人际关系控制能力、个体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教育价值已经引起了社会教育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相关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

本文研究目标是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倾向性选择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研究其对游戏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如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喜欢程度等,从而总结出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特点和规律。

1.文献法。通过对相关论文专著的搜集,进行理论研究,加深认识,加强对该课题的理论指导,提升和丰富文章的理论水平;2.观察法。以自然观察法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进行跟踪观察,观察对象为笔者所在市某幼儿园大、中、小班各60余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各30名。时间为期2周;3.问卷案调查法。在观察结束前,对观察对象中的3个大班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有30名男孩和30名女孩,共计60人参与了问卷调查活动。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4. 访谈法。在观察和调查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式,与部分大、中、小班的幼教、家长、幼儿进行相关交流和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大班幼儿倾向性等特征。

角色游戏是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的一项主题游戏活动。其中,角色选择是“指幼儿按照一定的方式对自己在游戏中要模仿的对象进行的选择。”

1.选择性强、主题突出。角色内容的选择决定了游戏的主题。所谓“主题”是指,“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它包括任务、角色、情境、动作、物品等。”;2.有较强的现实性。该游戏的开展主要是依据幼儿对现实活动的认知;3.想象力非常重要。游戏的开展和运作都是依靠幼儿对现实的构想,虽然相似于现实,但是不等同于现实,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大。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大班幼儿在处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群体阶段特征,这和中小班幼儿相比具有积极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有较强的主动意识和创造力:根据文献研究和笔者的观察、访谈发现,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时期,角色意识较差,游戏也基本重复、模仿,主动性差。中班幼儿有了一定主动性,但是缺乏创造力。通过笔者对大班幼儿的调查,发现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中、小班幼儿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最重要的特征。在角色选择中,大班幼儿能够根据自我意愿选取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果不喜欢则能很明确的表达出来。同时,在进入角色后,大班幼儿能够根据实践中的经验等进行主动运作和主动的创新。2.具有简单的协商、互动、合作能力:研究发现,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而笔者以上对大班幼儿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一些合作性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不仅能够相互合作,促进游戏有条有理开展,还能相互谦让,将自己角色让给其他小朋友,体现了一定的协商、互动与合作能力。这是较为进步的表现。3.具有一定的计划能力:大班幼儿已经能有一定的计划能力,根据自我意愿安排游戏的节奏和进程。例如,对于娃娃家游戏中做客的游戏,能够将做客的时间、地点、饭菜准备等安排的较有条理,体现了计划能力。

尽管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创造性、协调能力、计划能力等较为显著的特征,但是,由于其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等限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体。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主动意识、创造意识、合作意识,只是在不同性别、个性、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作为大班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多选择空间的游戏主题和角色,放手让幼儿自己选择其喜欢的角色和主题,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没有自主意愿的角色游戏就会失去其本质意义,所以教师一定不能为幼儿钦点主题,要给幼儿以个人的空间。(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机关幼儿园)

作者:袁倩倩

游戏法中幼儿教育论文 篇2: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幼儿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游戏对幼儿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的组织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和发展。本文从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幼儿园游戏组织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游戏;游戏组织;指导策略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有游戏,才能使儿童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1]幼儿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一片大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教育心里专家们经过不断试验,表明游戏是含有许多认知成分的复杂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人的各种能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是游戏铸造出来的。维果茨基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充分肯定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既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使得幼儿的动作灵活性、手眼协调、平衡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2]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可见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组织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功能已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努力在实践中尽可能为幼儿的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过于功利性

有些教师为了实现课程安排或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根据游戏计划和目标层层推进,认为在这样的推动下幼儿就会得到发展,却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以及幼儿是否喜欢自己的游戏安排和方式。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很少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是否对该游戏感兴趣。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教师应认识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仅对幼儿有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3]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各种社会性能力得到鍛炼为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游戏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开展组织幼儿游戏而不应该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教育大纲安排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2.重上课轻游戏,小学化倾向严重

《纲要》中明确规定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及家长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有的教师觉得玩游戏太麻烦费时费力,就很少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即使开展游戏活动也经常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的考虑教学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为使孩子出人头地考上名牌大学,他们更看重孩子在幼儿园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有家长不赞同幼儿园组织开展大型游戏活动,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从中班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开展了名目繁多的课程;英语、奥数、艺术等,很早的把小学的课程办到幼儿园课堂上去。这样的“小学化”的课堂屡见不鲜,要纠正家长的心里不是一时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对幼儿游戏过多干预,使幼儿游戏缺乏足够自由

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自愿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所以成人应当把对幼儿游戏的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因为成人的干预会不仅阻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而且会使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但是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经常处于支配着的地位,严格的控制幼儿活动的内容、时间及游戏的规则、制度。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过多的干预,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到挤压。使幼儿失去了自由选择和适合自己水平的游戏机会,严重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的建构的机会,影响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及促进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并不可以盲目进行,应该深入地认知幼儿游戏的特点,理解游戏的实质,进而科学有规律的指导游戏,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顺利开展幼儿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欲望。幼儿园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应有的场地,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出发,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室内外可利用的环境,灵活的安排幼儿的活动场地。其次,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安排充裕的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确保幼儿的游戏得以顺利的开展,使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体验游戏的愉快,使幼儿的想象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最后,教师应交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等都需要一定的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相互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

2.幼儿游戏指导要在观察的前提下进行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之前,应首先制定好计划。使幼儿游戏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从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减少指导的盲目性。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首先应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运用观察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做出适当的指导,避免盲目的指导。其次,设计严密的观察计划。教师应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观察计划。最后,要注意观察与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行,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教师从幼儿的外显行为理解其心理状况和游戏水平,有助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更好的指导,但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能盲目,不能想当然,应制定明确的观察目的。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选择一定的观察角度,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从而为进一步提供指导提供依据。

3.针对不同的年龄特征指导游戏

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指导幼儿游戏。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游戏水平是不同的,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意注意的时间段,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平行游戏法”特别适用于小班,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合作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过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濯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

[2]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1.5.

[3]林茅.幼儿游戏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

作者:徐利鸿

游戏法中幼儿教育论文 篇3:

探讨安吉游戏背景下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模式

◆摘 要:当前,由于与自然的完美联系,安吉游戏已成为幼儿教育的典范,它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一项基本活动,并得到了国内外幼儿教育界的认可,使更多的幼儿受益。在一个自由快乐真实的游戏当中,幼儿可以积累经验、塑造想法、表达见识,不断改进和挑战自己,以激发自己的全部潜力。老师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价值,并成为游戏的引导者。本文旨在分析和探索安吉游戏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模式,并希望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安吉游戏背景;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模式

游戏是幼儿的重要内容,幼儿园、老师和父母都认识到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参与创建幼儿游戏是安吉游戏中重要动力。安吉游戏以幼儿为主题,将游戏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交还给他们,为幼儿建立一个自主和安全的游戏环境,并通过持续不断的独立挑战让幼儿体验快乐和知识积累。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必须要认识安吉户外游戏的重要性,积极创新和践行游戏的组织模式,为提高幼儿的综合指标和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培养孩子、老师和父母的游戏精神是安吉游戏的出发点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对幼儿的过度保护以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冒险精神和挑战性精神。因此,为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以帮助幼儿成长,首先必须解放幼儿的天性,解开束缚幼儿和教师手脚的绳索,让老师看到游戏的真正价值,真正解放老师的思想,不再对年幼的孩子进行高度控制,并且敢于放手。从幼儿的角度,从纯真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游戏的价值,也可以看到幼儿的发现和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现代化,这些发展也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因此,培养孩子的游戏精神非常重要,并且有必要让幼儿回到有效的教育游戏中,以便他们的身心得以充分活跃和放松。

二、整合户外自主游戏的自然资源,创造适合幼儿自主游戏模式

大自然是释放幼儿大自然并激发他們潜能的理想场所。安吉游戏认为,应积极利用幼儿的主导地位,以便为他们创造宽敞的探索空间。因此,安吉户外游戏充分利用了自然,并通过实际的观察、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幼儿与自然紧密接触,从而获得了知识并获得了潜在的发展。例如,教师利用四个季节的变化来引导幼儿走近自然,并加深幼儿对四个季节的变化的认识,这些变化通过他们自己的观点引起了孩子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户外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还会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同时,培养并加深了冒险精神。此外,幼儿可以根据游戏独立地创建游戏情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增强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和主动性。例如,在寻宝户外游戏中,幼儿必须转变成小小的寻宝专家,设计自己的寻宝路线图并遵循寻宝路线。但是,寻宝有一些困难和困难。有用木梯制成的梯子,用罐子制成的雷区,用废纸箱制成的迷宫,用轮胎制成的洞穴等,使得这个游戏非常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归还游戏权,以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同时,教师必须提供及时,科学的指导和协助,并创建文字、照片或视频记录,为良好的户外游戏活动创造条件。

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户外自主游戏

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机会,不仅可以体验游戏的乐趣,还能结合本地的特色,更好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户外独立游戏活动的民间游戏区为幼儿提供沙袋、踢毽子、跳房子、手帕等其他游戏设备和场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幼儿园的墙壁上进行自由作画,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涂鸦墙,同时投放一些富有当地民族特色或生活用具之类的低结构材料进去,如报纸、棉花、筷子、贝壳等等这样的材料既贴近他们的生活有能启发他们想象空间,创新出更多的游戏玩法,例如利用瓦片,镭簸进行搭建,彰显当地的民间文化特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使得幼儿继续保持对户外游戏的热情。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户外游戏模式,教师都必须支持幼儿进行相关的游戏,并且不断观察幼儿,在保障他们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不断进行探索,并从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根据幼儿的游戏故事以及更好的户外活动创建游戏课程,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四、创设安全、舒适、有趣童趣的幼儿园环境,满足幼儿的户外游戏愿望

幼儿园的游戏设置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设置,而是为幼儿打造一个美好的户外乐园,例如可以将博物馆、动物园、农场和游乐场等的元素都反映在幼儿园中。当孩子们进入幼儿园时,他们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想要探索、想象和玩耍。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有更多的植物、沙子、碎石等自然的环境,而水泥和塑料地板应适当减少,让年幼的孩子有更多机会与更自然、更安全的自然环境取得联系。这些环境使孩子感到现实、舒适和安全,这更有利于他们的发现,也更有助于解放孩子的天性。自然环境可以为儿童游戏提供更好的心理环境和游戏支持。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充分开放儿童的身心,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充满无限兴趣的环境中,可以激发他们玩耍的欲望,利用户外游戏不断开发幼儿的潜能。

五、结论

总而言之,安吉游戏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及其整体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老师需要紧随时代变化提高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在安吉游戏的启发影响下,首先应该最大程度减少对于幼儿的过分干预,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利归还给幼儿,使幼儿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各种户外游戏活动为孩子创造了广阔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探索、实验、练习等方式自行解决问题,并积极地掌握认知能力。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他们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曲.从"安吉游戏"模式谈幼儿游戏课程教学与改革[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000(004):65-67.

[2]刘晓聪.探讨"安吉游戏"理念指引下的幼儿户外活动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2):291-292.

[3]曹云云,黄瑜.南北幼儿园户外游戏比较研究——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的共性与差异[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034(003):63-67.

作者:杨霞

上一篇:语文课堂演讲管理论文下一篇:部门管理制度(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