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上六单元教案

2022-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活动内容、步骤设计的蓝图,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也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的重要材料。教案就如同编剧写的剧本、建筑用的图纸,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资料积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4上六单元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语文4上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六单元教案

20古诗两首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读题,解题。

2、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3、“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1《搭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幻灯片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幻灯片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

“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 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暂是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

23《卡罗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 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5、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6.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第2篇:六年级语文上六单元教材分析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

教学内容:诗海拾贝;与诗同行 一. 诗海拾贝:

1.《诗经•采薇》是一首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是很常见的;

2《.春夜喜雨》五言律诗,唐代杜甫在成都所做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传送表达的是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的欢乐。

4《天净沙•秋》这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是流传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调它和词不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押韵。

5《太阳的话》是一首现代诗。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要求不像古诗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是一首简洁明快的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让太阳像人一样说话。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信念。

6《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读这首诗,感受诗歌意境的美,感受诗人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诗歌特点

第一, 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 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 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1.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或事迹。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 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意进行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3. 。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 王维,孟浩然。 4. 战争是: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代表人物是高适,王昌龄。 5. 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久居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住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或写闺中怀人。

6. 送别诗: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借酒践行,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四. 现代诗分类

现代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划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 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想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是,诗体小说都属于这一类。 2.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与诗同行

1.《我们去看海》这是诗人金波写的儿童诗。全诗以呼唤“让我们去看海”贯穿始终,情绪饱激昂。从字里行间仔细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

2.《致老鼠》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虽然老鼠要做坏事,但还喜欢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改正缺点,爱清洁,爱劳动,光明正大做事。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

3《爸爸的鼾声》一首温情的童诗。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体会到生活中诗的题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联想,到处都有诗的素材。

4《给诗加“腰”》告诉我们诗是预言的艺术,特别重视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苏小妹加的是“诗腰”,因为它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因为她仅用一字就能出神入化。

5《诗中的“秋”》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学习读懂故事和欣赏古诗的方法。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怎样读史。 诗的写法

1. 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的景象。

2. 暗喻法:表现丰富联想。如: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3. 排比发:表现节奏,加深印象。如: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4. 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5. 摹声法:增加趣味

6. 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7. 疑问发: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8. 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9. 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如白天,路灯是一棵课的树,晚上,就变成以朵朵的花。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新,运用也灵活多变。但各种方法都离不开 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教学构想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花中奇葩,在我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诗歌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在诗歌中感受学习语文的氛围和激情,让这一深厚的文化资源走进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诗歌的魅力。 一.学习目标

1、多渠道、多途径地搜集诗歌或记录芜湖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能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激发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2、整理资料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并学会欣赏诗歌、交流从中体悟到的情感,并能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策划分组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和自 由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程序:

计划本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策划分组,制定计划阶段

2、自主合作,计划实施阶段

3、总结经验,成果展示阶段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策划分组,制定计划(课内) 课堂指导

(一)导入: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诗歌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指示,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诗歌的殿堂,领略它的无穷魅力。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学生交流搜集来的创作的诗歌及家乡芜湖流传的民歌、童谣,在小组中读读找到的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目的: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和兴趣]

(三)阅读、欣赏诗歌

1、自读阅读材料中提供的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中的注释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2、在小组内向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目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对话、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逐步构思出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构思、策划活动

1、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搜集到的诗歌,如何分类?

2、小组交流:关于诗歌有哪些知识和故事?

3、说说你知道我们家乡芜湖的哪些民歌、童谣?

4、策划分组 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研究的专题不同,自由组合,分成5个学习小组,并民主推举组长,组长在小组内集体制订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并要在组内演说通过。经过全班交流讨论,成立以下学习小组: Ⅰ诗海畅游组; Ⅱ民歌童谣组; Ⅲ知识故事组; Ⅳ艺术表演组; Ⅴ诗歌创作组 Ⅵ网络编辑组。

[目的:通过明确活动任务,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更有针对性,自由按兴趣组成小组,能增强学生凝聚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和动力,更大发挥学生的潜力。] ※第二阶段:自主合作,实施计划(课外) 各组按指定的计划进行活动,诗歌组的同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查询,到图书馆里翻阅资料,阅读报刊、杂志和相关书籍并作分类整理。创作组的同学通过阅读同龄人的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并自己试着创作诗歌,与本组同学交流。民歌童谣组的同学邀请当地老人,聆听他们唱芜湖流传的民歌、童谣,并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在小组里进行整理。艺术表演组的同学利用休息时间,在老师带领下到少年宫找老师学唱诗歌改编的歌曲及由芜湖民歌改编的舞蹈,传说故事组要通过查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搜集资料后按内容进行分类。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成果展示(多媒体教室)

各小组按组排列,展示长达两周的“走进诗歌”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

(一)谈话导入:

经过两周的“走进诗歌 与诗同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无不惊叹诗歌的博大精深,它的确是祖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这堂课就来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三)分组展示。

1、艺术表演组展示。

①歌舞展示:学生将诗配以舞蹈,演唱琅琅上口的优美诗歌; ②小品:学生分别扮演诗歌中的人物角色。

2、诗歌畅游组

①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诗配画、配乐诗作品-----小组成员配乐朗诵。

②诗朗诵----组长领诵,其他小组成员集体诵读,让大家从动人的画面上,从传情的乐声中,想象、体味、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③展示本组同学通过想象为诗歌绘出了生动活泼的画面而创办的诗画报。

3、诗歌创作组

①介绍本组同学阅读同龄人写的诗歌的收获,重点说说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感受的。 ②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展开互动点评。

4、知识故事组

①资料展示----学生在广泛搜集诗歌知识、故事和诗人趣闻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类:传说类,知识类,故事类„„

剪贴成小报、小册子或者制作成电子幻灯片; ②诗歌知识竞赛---该组选派组员主持竞赛活动,用电子幻灯片出示赛题,选派两名组员当判官,公布正确答案,并选派两名组员现场发放奖品。

5、民歌童谣组

①组长介绍本组成员如何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并相机展示图文资料、影像资料。 ②展示本组成员将精选的童谣在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的同时,拍手击掌吟诵的情景,激发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6、网络编辑组

①该组同学在组长带领下,请信息技术老师指导,将本次活动作为一条新闻发布到校园网上,并把所有资料整理、合并,建立一个“走进诗歌 与诗同行”的专题学习网站,定期刊登同学们抄录绘制的诗配画及配乐诗影像,并刊登同学们创作的诗歌,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发动同学们用诗歌互赠交流。

②展示本组同学录制的各组开展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精彩花絮,交流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经验和新的收获。

第3篇:一下语文1-4单元教案

识 字 1 教材分析

《识字1》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看图学词识字”。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总写春天给人的感受,“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出春天的美丽。8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认识“欠字旁”。认清字型,正确书写"万、丁"等5个字。 3.通过本课学习,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了解春天给一些景物带来的变化,认识春天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朗读词串,积累词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挂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出示挂图)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2.认识词语。

随机学习词语。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如:你观察得很仔细,令老师想到一个词语,出示:柳绿花红,跟着我读一读,好吗?) 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1)小朋友,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词语都在我们的书本《识字1》这一课上(板书:识字1),你们看,这些词语正排着队,急着和我们小朋友认识呢!你可以自己读读,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自己的小伙伴帮帮忙。(小朋友自由读、互相帮助)

(2)(出示课文投影)谁来领着大家读(跟读)。

(3)词语中的生字宝宝,你认识吗?让我们去把它们圈出来,认一认,让它们成为你的好朋友吧!(学生自由圈生字,认一认)

(4)哪位小朋友已经和生字宝宝们交上朋友了?(认读生字)。说说你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结合认识“欠字旁”)。 (5)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小组四人轮读生字)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春天来了,春雨沙沙,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小溪丁冬,桃花盛开,蜜蜂嗡嗡。春天的景色是多美呀!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吗?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玩玩游戏,巩固字词

(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小黄莺动听的歌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帮文中的词语送到它的朋友边上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

五、总结全文

小朋友,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天多美呀,难怪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小朋友珍惜春天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

(1)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改动词语或调换词语顺序,让学生认读。如: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冰天雪地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二、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出示图片(浏览),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三、看课件图片,照例子说句子,找词语,读生字

1.方法:一人描述句子,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字条或投影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2.课件出示照样子说句子,找词语,读生字。

句子: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

(争 鸣)

(1)学生可以说出其他成语,对于精彩之处,教师及时鼓励。 (2)学生积累词语。

四、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冬、齐

(1)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画和捺画要舒展开来。 2.课件出示生字:“丁、万、百”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丁”的“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的笔顺是“横

横折钩

撇”,“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要写得长一点。

3.学生先描一描,再在田字格中练一练。 4.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五、实践活动

1.找一找:到课外书里找或请教父母,积累四个以上描写春天的词语。 2.画一画:美丽的春景图。

教学反思

1 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雷、醒”等8个生字,认识“雨字旁”和“车字旁”。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时柳树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书写合体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1.复习背诵《识字1》的词语,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1》,知道了很多和春天有关的词语,会背吗?

2.揭题: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和春天有关的课文呢。板写课题。 3.认读“醒”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学生模仿老师读儿歌。

第一遍轻声读,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拼拼读读记记。 第二遍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三遍指名几个读,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读得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冬天的柳树在——睡觉(出示:睡,认读“睡”),春天的柳树——醒了。(出示:醒,认读“醒”) 再读课题:柳树/醒了。

2.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的呢?读读第一节思考、回答。 出示词语:春雷;读词语。听一听春雷(媒体)。 春雷婆婆会和柳树说什么呢?想象说话。

师:说着,说着,小柳树醒了。小柳树们,你们睁开眼看到什么? 启发学生结合识字1所学的词语想象说话,体会小柳树的惊喜心情。

指导读好第一节诗,特别是读好“小柳树呀,醒了”这句话,可让学生加上动作读。

四、具体学习2-5小节

1.小柳树醒来后,干了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读第2—5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字词 出示词语认读:

洗澡、软、梳头、玩耍 柳枝、柳梢、柳絮

借助图片认识“柳枝、柳梢、柳絮”。

3.柳树醒来后谁跟他交了朋友?有做了什么事? 先让学生说,再找到课文中四句话读一读。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 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

4.再连起来读2—5小节,引导发现小柳树的变化: 板书:柳枝 软

柳梢 绿

柳絮 飞 5.指导读好2——5小节。

(1)自由练读自己喜欢的一小节 (2)指名读,师生评价 (3)齐读这一小节 (4)齐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我会读。(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八个词语:醒了、春雷、洗澡、柳枝、软了、梳头、柳稍、玩耍) (1)读词语

(2)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3)同桌对读,互相正音,认准生字。

(4)交流:词语娃娃中哪些生字最难记?给大家提个醒。 (5)男女赛读生字、词语。 2.我会找。

(课件出示以下内容:比一比,谁的朋友找得多。) 说 说话 小说 春 话 高

二、朗读与背诵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喜欢这一小节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起读。 2.借助板书中的关键词语,尝试背诵。 3.背诵比赛

小朋友们,春天里的景物总是那么的可爱。谁把这些可爱的景物装在自己的心里了,愿意来背一背。 (1)指名背。 (2)小组比赛背。 (3)男女生比赛背。

三、拓展训练 我会说。(出示:请你学我的样子说一说。)

春雨给桃树洗澡了。

洗着洗着,

桃花哟,红了。

四、指导书写

1. 认识“雨字旁”和“车字旁”。

2.(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6个生字)瞧,书中的小伙伴会写这六个生字,你会写吗?

3.仔细看看这六个生字,说说怎么才能写好这些字。 4.看看老师是怎么写好这些最难写的字的。(课件演示难写字“春、高”的笔顺) (1)“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三个横不宜长,;捺撇要展开,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提醒注意“春”的底下是个“日”,“春天里太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2)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3)指导书写“说话、朋友”两个词语,教学生注意写词语与写单个生字的区别。 (4)写“高”时,教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关门,小口里面藏。 5.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及时展示学生习作。

五、课外作业

1.读一读《咏柳》这首古诗。

2.搜集有关春天的儿歌读读,找一找描写春天的词语。

板书:

柳树醒了 春雨

洗澡----柳枝

软 春风

梳头----柳梢

绿 春燕

捉迷藏----柳絮

教学反思

2 春雨的色彩

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认识“又字旁”。会写“红、绿”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喜爱春天,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

1.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及大自然的变化。

2.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课件。(1)下春雨的情景图(或flash)。(2)第一段话。(3)生字(带拼音,去拼音)。(4)《小雨沙沙》音乐。(5)2-5小节每节课文一张。(6)句式:春雨是(

),你瞧,春雨落在(

),(

)就(

)了。(7)春雨姐姐的话:亲爱的小朋友,我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3.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导语:春天到了,校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开了,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小树发芽了,多美啊!咦,下雨了!听——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声。 3.说说春雨声是怎样的?

二、以境助读,品读第一自然段

1.师激语:是啊,春雨在小朋友的眼中是那么美。有一段描写春雨的句子,你们能不能也读得很美呢? 2.利用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句子告诉我们春雨像什么?借助雨的图片,理解比喻句。知道把春雨比作春姑娘纺出的线是因为雨丝的细小。 3.引导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好“沙沙沙,沙沙沙”的韵味。

三、初读课文,感知2~5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要求:①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看拼音多读几遍。②看看我们的小鸟朋友叫什么名字?用---划出来③边读边想:它们在干什么? 2.交流: ①我们的小鸟朋友叫什么名字?学生答,师在黑板上贴出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图片。 ②它们唧唧喳喳地在干什么?

四、学习生字

1.我们的小鸟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几位生字宝宝。看,这些生字宝宝都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等着我们去跟它们交朋友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不仅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记住它们长什么样?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线 论 趣 题 底 颜 淋 洒 滴 油 欢 (1)学生自由拼读。

(2)带拼音齐读后去拼音齐读。

(3)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互读,并介绍识字的方法认识“又字旁”。 (4)认识“又”字旁,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5)开小火车读生字,用“欢”“题”“滴”组词。 3.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例:“淋、洒、滴、油”都有三点水;“线、论、颜、淋、洒、滴、油、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等等。

4.游戏猜字。

(1)春雨落在树林前。(淋) (2)动作表演:滴管滴水(滴);洒水壶浇水(洒)。 5.检查巩固:全班快速读字词卡片。

五、指导书写:你、们、红、绿、花、草。

第二课时

一、表演唱导入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是一首优美的歌,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春姑娘带着春雨娃娃来了。上节课我们跟春雨娃娃交了朋友,它邀请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呢!跟课件表演唱《小雨沙沙》

二、复习生字,组词

师:春雨娃娃还带来了美丽的春花,让我们摘一摘。

1、 出示:

线

欢 读生字。(个别读—小老师带读—集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滴”“欢”“题”,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3.读一读书上“读读说说”中的词语。

三、读好2~5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美

1.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1)读好问句:“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在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同学争论过问题吗?怎么争论的?

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大家为了一件事情,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谁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

(3)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对春雨是什么颜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呢? 2.自由读3~5自然段。(教师随堂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并及时鼓励、表扬会读的小朋友。) 3.集体交流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不同看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理解小鸟眼中春雨的色彩。

你喜欢哪只小鸟?你最喜欢谁,就把谁说的话多读几遍。 绿色

A.你能把小燕子的话读一读吗?为什么这么读啊?(出示:春雨是绿色的……柳枝也绿了。)其他的小朋友能试试吗?

B.自由读感悟。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C.你们觉得这情景怎么样?(美)那你们能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自己试读,指名读,评议)喜欢做小燕子的站起来齐读并表演。 红色 黄色

A.你最喜欢谁说的?说说理由,用上“因为……所以……”。 B.指导朗读。(美、争论) 5.表演朗读,感受春雨的美。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争论一下吗?现在,你们都是可爱的鸟儿,“小燕子”“小麻雀”“黄莺”赶快飞到你的好伙伴身边,告诉他们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1)组成四人小组,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2)指名小组练习,评价,再指名表演。

(3)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四、美读第六自然段

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3.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注意与开头一段的区别。

五、小结拓展

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树叶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1.想象说话,激发对春雨、对大自然的爱。

(1)春雨真美!给大地披上了彩衣。在小动物的眼中,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会落到什么地方呢? (2)按句式说一说。 春雨是( )。你们瞧,春雨落在( ),( )就( )了。

(3)小朋友,让我们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雨吧!那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课件出示春雨姐姐的话: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2.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

回到学校读给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图)

绿色 麻雀 (图)

红色 小黄莺(图)

黄色

教学反思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材分析

本课课文浅显易懂,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能力,了解植树的意义,从而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认识“立字旁”。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有关事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介绍邓小平爷爷。

2.看图揭题。(投影仪出示)板书:邓爷爷植树

二.自主识字。

导语:想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吗?打开书,看课文。说说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自由读)

2.自学生字。

(1)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4)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再打乱秩序读。

(6)汇报识字方法。

3.检测自学情况。

三.指导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断句,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1)在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中,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

(2)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3)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四.学习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如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戏,复习本课生字词。由低到高依次认读生字,一步步登上山顶。

2.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

春节 岁数 年龄 已经

经常 行走 扶手 栽树

亲人

3.导入:小朋友识记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

三、

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三、

四、五自然段,并思考: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

学生自由朗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2.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

3.朗读全文。(自由读、齐读、个别读)要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三.书写生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这6个字。

2.学写“爷、节、岁、亲、的、行”。

a. 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b.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学生练习,强调笔顺。

4.展示学生写字本,指各学生点评。

四.布置作业:

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去植树吧!

教学反思

4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春晓》和《村居》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比较熟悉。尤其是《春晓》,很多孩子都会背诵,孩子们借助课文插图,易于理解诗意。这两首诗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不觉晓、闻啼鸟、拂、醉、春烟、纸鸢”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两首诗都很有韵味适合孩子们诵读,课堂上,要把诵读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

1.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认识“古、诗”等生字,认识“夂、酉”字旁,工整地书写“古、声”等6个生字。

2.通过看图、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2.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情入境

1. 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 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① 读课题。 ② 借助拼音读准“古、诗、首”。 ③ 说一说运用那种方法把它们记住。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准、读通。

1. 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读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2.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 认记生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从分析“眠”的字型来理解“眠”就是睡觉的意思,组词:冬眠、睡眠。

“闻”,教师作耳朵贴近门倾听的动作,帮助学生记住“闻”的字型,理解字义。 4. 指名朗读。教师适当地给予朗读停顿指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是多少。

(二)理解感悟。

引入: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请小朋友们再轻轻地读这首诗,看看课文的插图,你能读懂哪一句或哪一个词? 1.学生自学反馈。(学生可能会说到的知识点,教师要有所预设。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随机作有重点的引导学生理解。)

(1)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指导读好这一句。 (2)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3)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师:小朋友们,在春天的清晨,当你从梦中醒来,听到了鸟儿的叫声,你会想到什么?

想象鸟儿会说些什么,或者鸟儿飞翔的画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说:“多好听的歌声啊!”、“多美的问候啊!”、“是啊,春天真美!”……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读好第二句。

(4)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2)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四、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处;半包围结构,认识“夂字旁”,注意“捺”的写法。 知:注意“口”的位置要摆好。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古、诗、首、眠、处、闻 2.开火车读生字。 3.复习背诵《春晓》

二、学习《村居》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 2.齐读课题,学习“村”:

问:关于这个字你都知道什么?(音?义?写?部首及形声特点等。)理解“村居”。 3.带入情景:诗中描写的就是在乡村居住时看到的一种春天的景象。(出示插图或课件)你们想看吗? 4.整体感受: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读通诗句:

师:诗中还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你能试着认会吗? 1.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读懂的内容、讨论不懂的词句。

3.反馈:教师针对学生自读的结果以及质疑的情况,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重点指导词义: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

师生共赏。

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看图、课件演示及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在师生评议、竞赛探究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熟读成诵。 自由背诵、同桌检查。

三、指导写字

1.同桌研究,重点指导:

忙:重点板书“竖心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2.布置作业:

必做:

1.抄写、听写字词、背诵。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一首写春天的,一起把它读背,回到学校读给小朋友听。 选做:到户外去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语文学习园地一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识字方法,巩固生字。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积累句子,进一步体会春天万物生长的现象。。

“我会读”,内容是一篇以时间为序,描写小山村里的果树给村子带来的美丽,短文语言简短,通俗易懂,又富有“美景”, 教学时应设计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章内容。在语言感悟中,让学生掌握“什么怎么样了,什么也怎么样了。”的句式。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围绕着“春天”这个主题进行。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说出来,然后能把自己画中的春天有序、有重点的介绍。培养响亮、清楚地表达习惯和专心聆听的习惯。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认识“车字旁、钅字旁”。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5.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并注意说出春天的特点。抓住春天的特点,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清楚。说话时要大胆,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语句要完整。 教学重点

积累句子,巩固生字,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春天公园图、田野图和学生画好春天的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出示卡片读一读:独立轻声读一读——开小火车对比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生字。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读一读。

说说读了这几个词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帮助理解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看图选一个词说一句话。——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其中几句,说成一段话。——仿照老师的方法,选几个词语,看图说一段话。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一闻呢?)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出示句式:(什么)(怎么样了),(什么)也(怎么样了)。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前边我们学习了古诗《春晓》,又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请“春天在哪里?春天在……——”

的句式回答问题)板书:公园、田野、我们身边……

二、说春天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请几个学生简单说)

既然大家都说春天很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春天好吗?

这次说话有三个要求,请大家看着小黑板跟老师读一读,然后请大家在说的时候记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这节课谁表现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过春天,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教师板书一些)

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帮助大家说好话。请大家看黑板,自己快速记几个,待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你喜欢的词。(学生看黑板,边读边记)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现在你们看完了,就让我们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美,好吗?春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说说,要按要求说。)

大家刚才说得真好,看看老师还帮你提供了些什么(出示挂图,观察公园景色,然后同桌互说。)

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教师随时纠正。)说完后,再次挂图,让学生互说。最后指名说。

在春天里,你除了刚才说的和图上看到的以外,你还看到了哪些变化吗(蝴蝶、青蛙、蝌蚪……)

小朋友,你们把春天说得真好,那谁能给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看谁说的题目最好(教师板书题目)

三、指名说话

小朋友,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的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说,好吗?(再次出示两幅挂图,也可以拿出自己的画,按顺序说出特点。)学生开始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名说,师生评议

刚才的几位小朋友说得很好,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享受美丽的春天吧!播放乐曲《春天在哪里》,学生齐唱。

教学反思

识 字 2

教材分析

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老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感悟爱长辈、爱家庭。 教学目标

1.逐步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认识14个生字,认识“石字旁”,学会写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3. 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4.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短文的意思。 课前准备: 《我爱我家》音乐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单元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

一、音乐辅垫

谈话入题

(有条件可在《我爱我家》的音乐声中,师带学生进入学文氛围)

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我爱我家》)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那你知道在家里,你应该怎么做才可以称得上是好孩子呢?今天我们学完课文后,大家就明白了。

二、激发兴趣 读通韵文

1.师:打开课文,看看,这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啊?(在拿到一篇文章时,要教会学生先浏览。)(允许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重点告诉学生,这是新三字经,读起来琅琅上口,好听易记等,或者也可以请学生背背他们已会背的三字经,激发学习的兴趣。) 2.师范读韵文,提出要求:

注意认真听,心里跟着默读,哪个字的读法跟老师不一样的,你就轻轻地做个小记号。(有了听读的要求,学生就会倾听得更认真。) 3.学生自读课文:

第一次读: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 第二次读: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划出来,多读几次。 4.读后交流:

汇报比较难读的字、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正音,读准字音。)

5.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生自由练) 6.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7.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8.师:你还想怎么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可拍手读,可动作表演读,)

三、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全文,全体边拍手边读。将全文中的生字变成红色,认读文中的生字。将生字从文中脱离出来认读。(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给生字找朋友,加一加,减一减等) 2.指导书写(略。可以如下引导)

观察:哪个生字难写?哪个生字易写错?

交流:在写字时,你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吗?在田字格中怎么摆放才好看呢? 范写——练习——评议

3.作业:书写刚才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及课文 1.给生字找朋友 2.抽读个别学生

二、读中感悟

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交流要点:

(1)“长辈”是指哪些人?怎么样做才是“尊长辈”(积累词汇:尊敬) (2)“做错事,即改正”(积累:知错就改) (3)“家务事……”

平时你都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家务事?你做这些家务事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积累:乐意、愿意) (4)“长辈错……”

生活中长辈做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礼貌地提醒。长辈们也有范错误的时候,他们做错了,你怎么提醒呢?举个例子。(结合理解:心意诚 态度好。积累:诚心诚意)

三、质疑解疑

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四、练习背诵

五、小结巩固 1.小结课文

2.口头扩词练习,书面扩词练习。 3.作业:照样子写词语

洗(碗筷) 扫(

)

听(

)

拍(

)

做(

)

教学反思

5 看电视

教材分析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和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认识新偏旁“ㄗ、冖”,会写“爸”、“全”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应该相互的关爱。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体会亲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揭题。

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提题:看电视。能谈谈你的家的成员都喜欢看什么节目,你们家看电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但是,小明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 2.打开课文《看电视》。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1)提出要求:标出小节序号。听清楚生字读音。 (2)教师范读。 2.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2).画出本课生字,读一读,记住生字字音。 3.生字词教学

1.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检查读音,并给部分生字找朋友。) 2.出示词语。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5.师生讨论:我家看电视哪些地方很奇妙?

四、学习第

二、三节

1.读课文第二节,理解什么叫“足球迷”?

文章中谁是足球迷,从哪里看出来?读句子: 指导读出人物的心情。

2.喜欢足球的叫足球迷,喜欢京剧的叫——京剧迷。奶奶就是——京剧迷。 从哪句话看出奶奶喜欢看京剧?读句子:只有奶奶听得入了迷。 3.看电视,大家都有喜欢的节目,小作者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呢? (1)读第二节:

理解“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为什么要换成京剧呢?是不是爸爸喜欢京剧?从哪里看出不是呢?“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既然不喜欢看,为什么要换成京剧频道?引导学生交流观点。 (2)读好第二节。

3.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五、复习巩固

1.认读词语:完全、奇妙、精彩、球赛、关掉、换掉、队员、写字、音乐、舞蹈 2.书写指导:爸、写、完3.作业: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三四五小节

1.学习第三小节,理解“奇妙” (1)读第三小节。

读“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引导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奶奶吗?(质疑的学生扮演孙子) 学生可能问这些问题:

a.奶奶:你为什么不看京剧,看足球赛?B.奶奶,你为什么不看电视。看我们? 启发其他学生扮演奶奶来回答这些问题。

(2)看图说说我、爸爸、奶奶的表情、动作。(3)练习朗读并交流,评议。 2.学习第四小节

(1)创设情景进行人物对话,理解“提议”,说一说:我、爸爸、奶奶会怎么提议? (3)练习朗读。 3.学习第五小节

(1)我家看电视真是奇妙,指导“!”号的朗读。

(2)议一议: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理解“秘密”在文中的意义,并体会亲人之间的“奇妙”之情) (3)指导朗读

三、朗读全文

四、写字指导:全家、关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怎么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练习

五、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6 胖乎乎的小手

教材分析

爸妈的双手能工作,姥姥的双手会做饭,兰兰也有一双手,能画画,能写字,能替爸爸拿拖鞋,能帮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肯定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这就是全家人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美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目标

1. 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刂、月、贝、 巾”。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激趣 ,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揭题:(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位名叫兰兰小朋友的双手,兰兰有一双怎样的小手呢?(胖乎乎 红润润)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记住“胖”:半 个月亮就是胖。认识月字旁。

根据课题说话:兰兰有一双(

)的小手。

过渡:“胖乎乎”写出了兰兰的小手非常惹人喜爱,兰兰的小手除了胖乎乎的很可爱,还是怎样的小手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在分自然段读课文过程中,纠正读音,认读词语 如读课文第三段,认读:替、拖鞋。

3.再读课文,找出全家喜欢这幅画(这双手)的句子 (1)要读通顺,读流利 (2)要读出喜欢的语气

为什么说兰兰有一双勤劳的小手,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

三、写字指导。

1.同桌比较“着、看”的异同。

2.全班交流。

3.观察“着、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注意“着、看”中撇的书写。 5.学生描红练习。

四、作业 1.写生字

2.填上合适的词:红润润的(

)

胖乎乎的(

)

红润润的(

)

胖乎乎的(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识字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读错,其他同学帮忙读,读准一个字,就向上攀登一步,读准全部生字,才能登上最高峰,成为胜利者。

2. 出示词语:胖乎乎

红润润

勤劳 指名读,齐读。

谁能用上这三个词说说“兰兰有一双()的小手”?指名说,齐说。

朗读指导,感悟文意

1.多简单的一幅画,多普通的一双手,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它呢? 2.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根据学生反馈,逐步投影出示: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3.指导朗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重读“拖鞋”;语调上扬)“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呀!”(重读“手绢”;笑着读)“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呀!”(重读“痒痒”;夸奖的语气) 4.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奶奶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朗读第2.6自然段,想想疑问句、感叹句该怎样读。

句一: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呀!(重读“小手”)

句二: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重读“那么多”、“这一张”)

句三: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重读“大手”、“更多”) 6.分角色朗读全文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一角色) (2)大组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读好感叹句、疑问句)

7.谁来夸夸兰兰?句式:兰兰真是一个(

)的孩子。

三 发散思维,扩展想象

1.出示文末学习伙伴的提示,想一想: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2.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你的小手,帮家人做过哪些事情呢? 出示课后“说说做做”,练习说话。

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给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帮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字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五.课外实践

回家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并用上“替”或“帮”或“给”写一句话。

板书

拿过拖鞋(爸爸)

胖乎乎的小手

洗过手绢(妈妈) 挠过痒痒(姥姥)

教学反思

7 棉鞋里的阳光

教材分析

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教学目标

1. 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皿、衤、身”。会写“妈、奶”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难点: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准备部分句子出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疑

1.师板书《棉鞋里的阳光》,齐读。

学习“棉”,你能给“棉”组个词吗?(棉鞋、棉花、棉衣等)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归纳: (1)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 (2)棉鞋有了阳光会怎么样?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 生字教学:

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

棉鞋 照到 晒棉被 盖上 午饭 收棉被 脱下 躺 合上 眼睛 摆 (1)自由读、领读、齐读。

(2)擦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

指导读准:“照”、“晒”、“收”三个翘舌音。后鼻音“躺、睛”,前鼻音“棉、眼”。

结合识字认识“皿、衤、身”。结合“被”的意思,帮助学生发现带“衤”字的规律: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要提醒学生注意,衣字旁有两点,它是由“衣”字变化来的。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评议。 6.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生字

“妈”、“奶”、“午”、“合”

(1)用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妈”、“奶”的字形。

想一想,它们为什么都是女字旁?你还知道其他关于女字旁的字吗?

(2)指导观察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女字旁写得瘦些,右边写得相对大些,先看老师写,再独立写。

(3)展评:

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他生仔细观察,进行互评。

(4)“午” “合”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5)观察“午” “合”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午”字的主笔是长横,“合”内有一短横,先描后写。写字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

四、作业 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学生互动指名上来考考大家,读字读词。 2、 填上合适的词:(

)的阳光,(

)的棉鞋

3,同学们真棒,你们已经和这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和小峰交交朋友。

二、学习课文

(一)品读1-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棉鞋里的阳光,可以看出(谁)对(谁)的关心。 (

)里的阳光,可以看出(

)对(

)的关心。 2.交流:

棉被里的阳光,可以看出妈妈对奶奶的关心。 棉鞋里的阳光,可以看出小峰对奶奶的关心。

3.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在写棉被里的阳光。(学生自由读) 4.学习1~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读清楚哪些话是妈妈说的,哪些话是小峰说的。 有感情朗读,读出妈妈的关心,读出小峰的疑惑。 (2)语言转换训练:

因为棉被里有棉花,棉被晒过以后,(

),所以(

)。 (3)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师引读,生接读

出示句子:奶奶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暖和。”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

指导朗读,读出很舒服的感觉。

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指名读,评。

(4)齐读1~5自然段。

5.读到这里,老师想问问小峰,你听了妈妈说的话,看到奶奶舒服的样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我听了妈妈的话,看到奶奶舒服的样子,心想:

(二)品读6~8自然段:

1是啊,小峰想着这是妈妈在关心奶奶,小峰知道后是怎么做的呢? 自己读读6~8自然段,请你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

出示:“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

“奶奶醒了,小峰把棉鞋放回床前”

(1)他为什么要轻轻地摆(体会他对人体贴,善为别人着想)

(2)是啊,奶奶正睡得香呢,轻轻地放,千万别吵醒奶奶啊,这是多么懂事的一个孩子呀,我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先自己试试,(指导朗读写小峰晒棉鞋的句子)。

2,看着阳光暖暖地照在奶奶的棉鞋上,小峰会想些什么呢?

3,太阳暖暖的,棉鞋也暖暖的,当奶奶知道后,她会对小峰说些什么呢? 创设情境:老师来当小峰,哪个小朋友来当奶奶?

小峰“奶奶,棉鞋给您!” 奶奶:……

4,齐读6~8自然段。是啊,妈妈对奶奶是如此的关心,小峰也把对奶奶的这份关心悄悄地藏在心里,使得这个家里到处都洋溢着融融的暖意。我们一起来读6~8自然段

三、拓展升情

1.关心长辈,体贴长辈是一种美德。小朋友们,你的身边有没有关心、体贴长辈的事情呢? 2.学了课文后,你准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做些什么?

四、指导书写生字“放、收”

1.比较两个生字,仔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收”和“放”是一对反义词。 (2)都有一个反文旁。 (3)反文旁的横要出头。

2.观察在田字格中位置,师范写“放”,生先描,后独立写。 展示学生书写并评议。

教学反思

8.月亮的心愿

教材分析

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写了月亮的两个心愿,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质。本文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另”等14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疒”,会正确书写“女、气”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8自然段。

3.结合图片,在语境中理解“商量商量、照顾、悄悄”等词语。 4.感受珍珍照顾妈妈,关心家人的美好行为。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珍珍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难点:读好对话,体会关心父母的美好心愿。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心愿

读一读,说一说:你有什么心愿? 2.板书:月亮的

连起来读读“月亮的心愿”,月亮有什么心愿呢?我们学习第八课。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两遍,然后标上自然段号。 2.检查反馈:(认读字词段) (1)窗帘

窗户

背包

天气

离开

小女孩

自言自语 照顾

生病

郊游

悄悄地

另一家

商量商量 说说“郊游”、“自言自语”、“悄悄地”的意思

(2)生字:帘 背 装 另 顾 病 累 医 悄 离 户 (3)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3.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想一想:月亮有几个心愿? 出示课文第2.8段,读句子,注意读准多音字“得”。 (1)进行“商量”词语教学:

如果你就是月亮,你到了“太阳公公、雷公公”面前会怎么和他们商量呢?教师扮演“太阳公公”“雷公公”和学生扮演的“月亮”进行对话。

(2)读好商量的语气。指导读好第2.8段。

4.你从月亮的两个心愿发现什么?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心愿的呢?先来看看月亮为什么想明天是个好天气。

三、学习1.2自然段

1.请小朋友读第一小节:

(1)看图:小女孩睡着了,看她睡得多香,准是做着香甜的梦呢!她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呢? (2)是啊,明天就要去郊游了,多开心哪!我们也这么开心地读读这段话吧。(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2.你知道月亮为什么有第一个心愿了吗?用上句式说话: 月亮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是因为

。 3.齐读1-2小节。

四、指导写字 女:撇点里的撇要直一些,撇到横中线稍下一点,点要稍微长一些。横在横中线上,要长。 太:和“大”比一比,点的落笔和撇、捺的落笔要相平。

气:横折斜钩里的横在横中线上,从竖中线上折下来,而后斜向右下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3-8自然段

1.自由读3-8自然段,说说:

月亮希望明天下雨,是因为

2.看图说一说:妈妈生病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珍珍是怎么照顾生病的妈妈的? 3.学习4-7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珍珍真的不想去春游吗?那她为什么说“我不想去了”?珍珍是个怎样的孩子? (2)练习珍珍和妈妈的对话。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4.假如明天是个好天气,同学们都去春游了,珍珍会怎么样呢?所以,月亮想——(学生读第八段)

5.月亮会怎么对雷公公说呢?师生角色扮演进行对话。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话引到围绕帮助珍珍的话题上来。 二.学习第九段

1.珍珍最后有没有和小朋友一起去春游呢?从哪里读懂的?“一个都不少”。读课文第九段,理解“艳阳天”。 2.怀着高兴的心情,齐读第九段。 三.指导写字

早:下面“十”里面的长横横在横中线上

去:上边先写一个“土”,竖在竖中线上,横在横中线上,下面从竖中线起笔,写上撇者和点。

亮:秃宝盖里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宽度和上边的横一样,点、横、口、秃宝盖之间的距离要紧一些。下面“几”里的横折弯钩的横稍短,折要折在竖中线上。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有两项内容:一是识字,让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六个生字;二是读六个带有“张”字的词语,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日积月累”这里包含两项内容:“我会读”,要求读一些常用词语,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巩固生字。“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小诗《鞋》。“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出好办法来劝说父母,同时渗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展示台”是学生近段时间学习收获的一次展示。通过交流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体会“张”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含义。复习巩固本单元字词,积累词语、佳句。

2.感受发现的快乐,养成积累词语、佳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

3.能有感情地读、背《鞋》这首诗,能根据所给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并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积累词语,朗读、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识字卡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让学生观察这两组字,有什么特点,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生对读这两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3.出示“漂、飘、完、园”四个字,学生认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谈谈发现。交流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4.板书“票、元”两个字,让学生与上面的两组字对照,又有什么不同,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认读、组词、并理解词义。

5.及时表扬识字时积极探索和发现的学生,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培养正确区别这些形近字的能力。 6.出示“直”、“扁”两个生字,生认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7.师板书“值、植、篇、遍”,指导学习加上偏旁后组成的新字。 8.总结识字方法。学生谈发现。(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字) 9.练习:

车(

)

(

)白

(

)扬 完

(

)成

花(

)

(

)旦 直

(

)日

(

)树

笔(

)

二、读读想想

1.出示“张”字,学生认读。

2.指出班内姓“张”的同学的名字,说明:“张”可以表示人的姓氏。如:张爷爷(师板书) 3.出示其它带“张”字词语,学生自学,理解字义。

4.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体会“张”字的不同含义。 ①“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学生用动作演示词义。 ②“一张画”实物讲解。有如“一张纸”。 ③“开张” 的张在句子中理解词义。如: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5.引导学生根据“张”字的不同意思进行扩词练习。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张”字的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又学了不少汉字,看看这些字词是否与你们成了好朋友?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①指名读。(注意读准轻声“眼睛”以及平舌音“改变、认真、完全”的读音。” ②开火车读词语。 ③指导学生用“照顾”、“精彩”等词进行口头造句。

二、读读背背《鞋》

1.结合拼音,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2.师范读,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依偎、港湾、享受、温暖”四个词语,认读词语。

4.说说我家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安静的港湾指什么?合理想象说说他们回家后会说些什么见闻。 5.指导背诵诗歌。 6.配乐朗诵。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①播放动画:画面上,知心姐姐讲述小明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故事。 ②想想用什么办法来说服小明的妈妈爸爸? ③全班讨论:哪个方法比较合理,最后选定最好的办法。 ④表演的形式展示劝说父母的过程。并想象父母是怎样回答的? ⑤交际感言:用一句话,一句广告语、一幅画、一首歌,表达学习后的情感体验,呼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世界。

四、展示台

课前让学生准备一张铅画纸,用彩笔在纸上纪录近段时间学会的生字,并学会读这些生字。课堂上,让学生比比谁认得多,谁认得对。

教学反思

识 字 3

教材分析:

《识字3》是一篇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它与其他识字课相同的是都是把识字教学蕴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但作为对子歌,形式与其他识字课又有不同,所以教师不能以同样的方法处理这篇课文,而应该顾及到对对子的特点。对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学习《识字3 》,除了让学生学习生字,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 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虫字旁”。会写“和、千、秀、语、李、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除课文中现有的词语外,还可积累:“朝阳、晚霞、晨雾、秋霜、山清水秀、万紫千红、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等词语。

3.初步感受对子,感受对联中对子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热爱大自然,感知对对子的语言形式并产生兴趣。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关于大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美丽的春天来了,小朋友们能说说你所看到的春天吗? (学生纷纷说春天的景色)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欣赏一下春天美丽的风景,好吗?小朋友看到什么,想说什么可以轻轻地和同桌说。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配有音乐的春天风光图片。)

刚才,什么景色最让你着迷?(学生交流自己看到印象最深的画面)

有一首有趣的歌谣把大家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进去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学生自渎课文,学习生字:

第一遍读,启发读后质疑:读课文时,遇到什么困难没有? (可以从字音或者词义上提问)

第二遍读: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老师的帮助多读几次,再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互相当小老师。 读后反馈互相当小老师的情况,认真帮助同桌纠错的进行表扬。

三、重点学习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小朋友圈出来读读。

(学生找出词语读:云、雾、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这些景物,哪些你见过?哪些你没见过?和同桌交流交流,见过的告诉没见过的同学: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的,看见的景物是什么样的。 (同桌间交流)

2.学生向全体同学汇报: (如有学生汇报:我的同桌“雾”没见过,我告诉了他有时候早上去上学,雾蒙蒙的,离我们很近的东西也看不见,那就是“雾”。)

教师结合学生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片,理解、积累“朝阳、晚霞、晨雾、秋霜”等词语。 如:

生:“朝霞”就是早上太阳出来后映红的云。 师:你真能干,“霞”是云,被太阳光映红了的云就叫“霞”,早上出现的“霞”叫“朝霞”。那么傍晚出现的霞称做什么霞?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晚霞”,出现词语认读“晚霞”。) 3.认读积累的词语:朝阳、晚霞、晨雾、秋霜、狂风、寒风 那么美的景物,你能把第一小节读得好听些吗? 4.指导读第一小节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好“和、秀、香”三个字,比较“和”、“秀”中“禾木旁”的不同写法。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刚才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能力把第一小节读得很好听,现在能不能练练读整篇课文,也争取读得很棒? (学生自由练读后) 2.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谁也能这样美美地来读一读?(指名请几位学生读,并请学生评价,还有很多学生举手要求读) 3.配乐朗读

给小朋友们配上音乐,大家一块儿读好吗?音乐很美,小朋友读书的声音也应该是很甜很甜的。

二、引导发现对子歌的特点

1.读了这首歌谣,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生:课文每句话中都有一个“对”。

师:是呀,所以我们把这首歌谣叫做“对子歌”。(板书:对子歌)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对子的韵味。

(1)对子歌有很多有趣的读法。比如,老师想出一种,我读“我说云”,你们就接:“云对雾”;我读“我说雪”,你们就接:“雪对霜”……这样会吗?”(师生配合读“对子歌“)

(2)这样有趣的读法还有很多,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能创造出比老师还要好的办法读。把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和同桌练练看,看谁想得最棒。

(3)同桌来向大家展示朗读,启发创造出多种方式的朗读。

3.在很早以前我们国家就有对对子了,以前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都会对对子。小朋友想不想来试试? (1)出示练习: 鸟语“对”(

)

山清“对”(

)

和风“对”(

) 万紫“对”(

) 蓝天“对”(

)

(学生口头完成练习,教师把答案出示)

(2)小朋友发现没有,如果把中间“对”去掉— 生:它们就是成语(词语)。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学生齐读)

(3)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能不能看图说出相关的词?(播放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词语,说对一个词语,就在画面上出现有关词语,其他学生一起读词语)

三、拓展阅读,了解对联:

1.对子在我国传统的对联当中用的最多。过去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现在农村还有这种习惯(出示贴有对联的农户门的图片),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对联吗?(学生说“在公园亭子上”、“在寺庙门口“……) 2.老师收集了几副对联,我们来欣赏一下: (1)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2)五湖四海家家乐

万紫千红处处春 (3)和风苏绿野

细雨醒红梅 从对联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对联的字数是一样的。

生:对联中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新词。 生:我发现对联中也有很多对子。

找找看有哪些对子?(学生找出很多对子,并领读:山明水秀“对“鸟语花香”、……) 看,对联多有趣啊!小朋友课外可以也去收集一些对联。

四、巩固生字,学习写字:

(一) 读音复习:

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卡片一一摆放在黑板上。

1.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哪些字可以归类在一起?

(启发学生可以按读音摆,可以按字的结构摆。学生摆放卡片后,要说出理由。

(二) 写字指导:

学生认读“我会写”的6个字,根据学生提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书写。

五、作业

课外和家长一起收集1-3幅对联

教学反思

两只鸟蛋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焦急、仿佛”等词句的理解,背诵课文,培养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鸟蛋和鸟妈妈的图片,说说图义。鸟妈妈和鸟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齐读课题。你是怎样记住“蛋”字的?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词就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和词语,互听同学读课文,帮助同学正音。 3.分小节检查读课文:

(1)读第一小节,认读:取下、凉凉的 (2)读第二小节,认读:焦急不安

(3)读第三小节,认读:捧着、连忙、轻轻地 (4)读第四小节,认读:仿佛、抬头、投向 4.集中读词语: (1)鸟蛋

取下

凉凉的

好玩

一定

捧着

连忙

轻轻地

仿佛

抬头

目光

欢唱

高远

蓝天

投向 (2)凉凉的鸟蛋

鸟儿的欢唱

高远的蓝天

小心地捧着

轻轻地送还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小节:

指导朗读: 1.读通顺:

出示“我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1)教师示范读句子,在恰当的地方作出停顿,提醒学生认真倾听: 我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2)学生仿读。 2.读出韵味:

指导读词组“小小的”、“凉凉的”,注意节奏。再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

1.引导学生尝试采用恰当的停顿读长句子:

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2.读了这句话,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估计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 (1)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为什么鸟妈妈一定很焦急?

3.请学生来回答小朋友的问题,教师从中引导: (1)、帮助学生理解: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

(2)联系生活体会情感,理解“焦急不安”:如果你妈妈找不到你了,她会怎么样? 4.读好妈妈的话。

(三)连起来读第

一、二节: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 (

四、练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课文中哪两个生字都带有口字旁的?(听、唱) 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

这两个字怎样写才美呢?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说笔画的位置。

师写完“唱”,让学生说说“唱”中的两个“日”哪里不太像?(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并且扁扁的 然后让生在书上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老师出示生字:连 远,让生说说都是什么偏旁?老师范写这两个 字,生观察。师边写边提醒学生看清“走之儿”的写法。(点和横折折撇两个笔画间要空一些,捺要平,稍稍有些弧度。)

生描红、临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学习:

1.抽读生字卡片;读字组词;有选择地组词造句。

2.齐读课文第

一、二节,交流:如果你就是课文中的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想?

二、学习课文第

三、四节:

(一)第三节:我们来看看“我”是怎样做的? 1.自由读课文第三节,说说“我”是怎样做的? 2.说一说:我很(

)鸟蛋。

3.指导读好“小心地、连忙、轻轻地”。在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句子。

(二)第四小节:出示插图画面。

1.启发学生想象,看着鸟蛋放回鸟窝,想到一只鸟蛋就是一只鸟,小鸟能出壳,慢慢长大,在天空中飞翔,在天空中唱,多么快乐啊。请小朋友们读读第四小节。

2.读了这一段,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生说: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

三、借助想像,升华感情 1.学生齐读全文。交流: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2.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再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3.指导背诵

四、拓展练习 1.我会读

鸟蛋凉凉的

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

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

高高的杨树

填空:红红的

绿绿的

软软的

蓝蓝的

甜甜的

小草(

)

(

)小草

花儿(

)

(

)花儿

柳枝(

)

(

)柳枝

西瓜(

)

(

)西瓜

大海(

)

(

)大海

教学反思

10 松鼠和松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聪、话”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初步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愿意参加植树、认养树木等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感情朗读,感悟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 课前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松鼠

松果

用上这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如:松鼠喜欢吃松果…… 完成课题:松鼠和松果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讲故事。(范读课文)

1.

2.喜欢这两只小松鼠吗?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3.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有什么困难,你可以举手或等会儿提出来。

三、识记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

cōng ming

huó po

hū rán

zhǎ yǎn jing

活 泼

忽 然

rú guǒ

zǒng yǒu

yǐ hòu

zhǔ yì

如 果

主 意

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读句子:(出示)

(1)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

(2)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3)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以后,这里就会长出一片松树林的。

四、学习第一段

1.(课件:小松鼠在摘松果吃。)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小松鼠吃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2.谁来读这一段,读出小松鼠的高兴劲儿?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小松鼠的高兴了?这样评价他的朗读,好吗?3.评议、朗读。 重点:(1)他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2)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怎么读才能让人觉得:啊,真香,真可口,真高兴!自己试试吧!指名朗读,感受。 4.你有喜欢的东西吗?用上 “那么……那么……”说话。

5.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后”、“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范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强调“以”的末笔是点;“后”的第

一、二两笔是平撇和竖撇,竖撇要竖起来;“更”最后两笔交叉的位置。) 3.仿写、比较。

写完一个字,把这个字与范字比较,找到要注意的地方,再写下一个。 4.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5.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采松果”。(课件或图片:出示松树林,松果上写着词语。指名摘松果领读词语。) 2.(出示松鼠图)小朋友们,摘松果开心吗?把这份快乐带给我吧!(学生朗读第一段。)

二、朗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

二、三段

1. 小松鼠高高兴兴地吃着松果,吃着、吃着,忽然有了一种担心, 担心什么呢?

(1)自己读读课文第

二、三段,把小松鼠的担心用“---”划出来。(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情感,读好以下句子(带下划线):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3)如果一棵松树都没有了,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说。出示句子(带下划线)“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 难怪松鼠会——(担心、焦急不安) 读出松鼠担心、焦急的心情。 指名读,评议,男女赛读。

2.聪明的小松鼠想出了好主意----(引读第四段) 3.出示插图,说说画面内容,体验松鼠欣喜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想象升华

1. 日子一天天过去,将来这片小松树林会怎么样?朗读最后一句。 “更茂密”那是怎么样的?哪只松鼠见过茂密的树林,给大家说说。

2.想象说话:小松鼠,你们在这片茂密美丽的松树林里,生活得怎么样?

3.今天回到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要画画将来的这片茂密的松树林,小动物们在这里快活地生活着。

四、指导写字

1.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笔画间的相对位置。 2.范写,讲解。 3.仿写,比较 4.练习书写。 5.展示评议。

五、作业

今天回到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要画画将来的这片茂密的松树林,小动物们在这里快活地生活着。

六、自选练习

1、 收集有关动、植物的图片和资料,认识可爱的动物和植物。

2、 参加一次植树或养花草活动,体会这些活动的美好。

教学反思

11 美丽的小路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童趣,语言美、情节美、情感美。这篇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篇幅长、情节变化有致、情感起伏明显,将会给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组织带来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将表现“小路的美丽”以及美丽小路的“失”而复“得”的三处重点语段拎出来,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发现小路的奇妙变化,以最少的时间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保证有更多的时间品读语言。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认读“先、鹿”等14个生字,会规范地书写“赶、净”等6个生字,掌握含有“走”旁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2.通过看图、想像,理解“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等词的意思,读好有轻声音节的词儿,积累“长长的、慢慢地”这类叠词。

3.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失”与“回”的语句,通过角色体验,朗读感悟,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通过看提示语、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练习有声有色地演读课文。

4.感受小路的美丽及小路“失”而复“得”过程中的震惊和欣喜。认识到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激起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带有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难点:“这都怪我!”这句话的理解,能自觉爱护环境。 课前准备:1.课前留意小区、校园的环境卫生。 2.收集一些广告语。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在动物王国里,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这条小路可美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2.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后说说: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师随机点拨。

3.揭题读题:这个有趣的故事它的题目就是——板书:美丽的小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踏上这条小路,去欣赏它的美丽吧!请大家赶快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努力把它们读准确、读通顺。 2.生生互动。 ①同桌互读、互帮、互学。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检查认读

1.正确认读生字。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老师就给你们展示本领的机会。你们看,老师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了出来,你能又准又快地读好吗?(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注意读好前、后鼻音的生字)随机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读好轻声词儿。 ①在这个故事里出现了几个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小动物,谁来跟他们打打招呼? 出示:兔姑娘

鸭先生

鹿先生

点拨:老师发现你们在打招呼的时候,最后一个字念得轻轻的,很亲切。其他小朋友也学着他的样子亲切地来叫叫这些小动物。 ②在这个故事里,像这样念轻声的词儿还有很多呢!我们也来读好它们。 出示:喜欢

苍蝇

扫帚 生练读。 ③出示:皱眉头

捂鼻子

拍脑袋

请你加上动作读一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随机小结:最后一个字都念轻声,还有像“眼睛、耳朵、下巴”等这些词儿也都念轻声。 ④出示:洗洗澡

浇浇水

散散步

说说话

这一回,读轻声的字宝宝全躲到中间去了,你能非常好听地读一读吗? 3.读好长句,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①老师发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中的句子特别长,特别难读,下面我们先试着来读读

一、

四、九这几个自然段,努力把它们读好。

教师示范一个长句子的朗读,在停顿处作出明显的停顿。 请学生找出难读的长句子,自由练读;反馈交流朗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小路有什么奇妙的变化吗?(小路原先又美丽又干净,后来变得又脏又臭,最后又变得既美丽又整洁。)

5.小结:你们真会读书,有这么了不起的发现!原先的小路美在哪儿?后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变化?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学习。

四、书写指导

1.再次认读“先、干、赶、起”4个生字,前三个都是前鼻音,要把它们读到位。

2.观察这4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们发现了什么?重点指导:“赶、起”是左下包围,主笔是捺,捺要写得舒展,把上面的“干、己”托起来。 3.书写练习。

五、课外作业

1.给“赶”、“起”找朋友。 2.正确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4组词语。 3.认读词组,注意词儿连读。

美丽的小路

长长的小路

干干净净的小路

推来一辆小车

拿来一把扫帚

提着洒水壶 花花绿绿的鹅卵石

五颜六色的鲜花

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

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

二、欣赏小路的美(品读第1—3自然段)

1.品读第一自然段,从文字中感受美。鸭先生屋前的那条小路可美啦!美在哪儿呢?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再试着把它读好! 2.自读、交流,师结合插图随机点拨: ①花花绿绿:你们瞧,这就是鸭先生屋前那条长长的小路,这些圆圆的、滑滑的石头就是鹅卵石,鹅卵石的颜色可多了,有……看上去…… ②五颜六色:我们再来欣赏路旁的鲜花,它们开得旺旺地、艳艳的,有……还有许多好看的颜色,图上虽然没画出来,但我们还是可以想像到的,比如…… 颜色这么多这么美,真是

③长长的:小路弯弯的,长长的,不是也挺美的吗?

3.整体感受美。呀!小路这么美,你能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把小路的这份美丽带给大家吗?(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设境移情赞叹美。小朋友,咱们看着这美美的小路,读着这美美的小路,你真想对美丽的小路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5.有一天,兔姑娘和鹿先生从这条小路走过,它们同样感受到了小路的这份美丽,所以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出示:啊,多美的小路啊!创设情境大面积地引读) ①兔姑娘情不自禁地赞叹——(请一女生读) ②鹿先生不由自主地赞叹——(请一男生读) ③大家一起满怀欣喜地赞叹——(全班齐读)

6.美丽的小路小动物们都喜欢,老师请一位兔姑娘来美美地读读第2自然段。 ①(请一名女生读,读后问女生)兔姑娘,你为什么要轻轻地走?(抓住“轻轻地”指导朗读) ②怪不得要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儿。原来你们是那么爱护小路,那我替小路谢谢你啦! ③老师再请女同学们读读第2自然段,你们一定会把兔姑娘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那么爱护小路的样子读出来的。 7.哪位鹿先生愿意读读第3自然段? ①(请一名男生读,读后问)鹿先生,你为什么要慢慢地走?(抓住“慢慢地”指导朗读) ②所以呀,你们要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要把美景看个够!老师也请男同学读读这一段,看能不能把鹿先生读活了。(男生齐读)

8.男、女生合作读第2.3自然段。

三、感受“失”的震惊、自责(品读第4—8自然段)

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过渡:美丽的小路引来了许多动物朋友,朋友们都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看看景。可是过了不久,小路的模样变了。

(出示第4自然段中的第2句话)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 读读这句话,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展开想像:

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 2.生自由交流。(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听到苍蝇和蚊子的嗡嗡声,闻到一阵阵臭气……)

3.刚才老师也在用心地听,你们猜老师听到了什么?告诉你们吧!老师听到了小路一阵阵伤心的哭泣声呢!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4.是呀,我们为小路伤心,为小路难过,为小路着急,为小路可惜。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这种心情好好地再读读这句话。(自读、个别读、齐读) 5.(过渡)有一天,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又从这条小路上走过,这一回,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读一读第5—8自然段,然后在四人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重点读好小动物们说的话。

6.师生互动。请一四人小组展示读后,老师指着其中读鸭先生的学生问:鸭先生,刚才你为什么“天哪!”一声大叫起来?

依次指着其中读兔姑娘、鹿先生的学生问:兔姑娘,我听到了你发出“呀”的一声,你怎么啦? 鹿先生,你为什么发出“咦”的一声呢? 7.(出示三句话,其中“咦、呀、天哪!”用红色显示,加以强调)是呀,小路的变化让小动物们都感到震惊。现在你们能把它们的震惊活生生地读出来吗? 8.再次分角色朗读。

9.大吃一惊的鸭先生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

出示:“这都怪我!怪我

”你能把鸭先生的话说明白些吗?(说话训练中感受鸭先生的自责)说后体验读。

10.这能全怪鸭先生吗?你能联系第4自然段来说说理由吗?

11.小结提升:是呀,小路变脏了,每一个路过这里的小动物都有责任。“随手丢垃圾”,这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极其普通的动作,但却让美丽的小路悄悄地消失了,这是它们万万没想到的。 12.存疑结课: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吗?小动物们是怎样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的?这回面对重新回到身边的那条既美丽又整洁的小路又会说些什么?下节课再学。

四、书写指导

1.“明、净”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注意读到位。 2.“净”书写指导: ①两点水的“点、提“要靠近些。 ②中间一横右边要出头。 ③竖钩要写正、写直。

3.书写练习。

五、课外作业

1.给明、净找朋友。

2.有感情地朗读第1—8自然段,读背第1自然段。

第三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第1—8自然段。

2.此时此刻,小动物们真是后悔极了,它们多么想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呀!小朋友,你们想吗?让我们一起来帮帮鸭先生吧!

二、感受“失而复得”的欣喜(品读第9—12自然段)

1.朗读想像、运用语言。

①朗读感悟。请大家用心地读读第9自然段,再仔细地看看插图,然后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面积地练说) ②感情朗读。 ③想像说话。小花猫、小花狗、啄木鸟,你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学生运用语言) ④森林电台的小记者黄莺听说了这件事,赶到劳动现场来采访: 随机对话:a鹿先生,鹿先生,你累吗?为什么?

b兔姑娘,看到小路又变得如此干净,你的心情怎样? 2.体验“失而复得”的快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路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干净,美丽的小路又回来啦! ①看着美丽的小路,兔姑娘忍不住说:(接读)美丽的小路好香啊!(大面积地练读) ②鹿先生也开心地说(接读)美丽的小路好亮啊! ③是呀,这可是小动物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洁净与美丽,这是充满着快乐的美!让我们和鸭先生一起呵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齐读最后一段中鸭先生的话。

三、导行,练写广告语。

1.小朋友,要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应该怎么做呢? 2.随机点拨:下面就让我们开动脑筋,帮助鸭先生设计一句广告语。

3.引导学生把自认为较精彩的广告语写在大黑板上,并写上设计者的姓名。 4.齐读广告语结课。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课后延伸(实践活动) 1.我是小小调查员。 2.我是环境美容师。 表一

我们的校园美丽吗? 我们校园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 这些垃圾到哪儿去了?

表二

我给校园作“美容”计划 我为校园“美容”已经做的事

12 失物招领

教材分析

《失物招领》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题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文章完整、清楚地记叙一年级同学去植物园参观时乱扔垃圾,园林工人张爷爷拾起垃圾的事。老师通过让同学们领回“失物”的方式教育同学们,使他们知错就改。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在读文感悟中联系生活实际,矫正不良行为。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其中会写“同、工、专、才、级、队”6个生字,能积累文中出现的一些词,如“很大很大、很多很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睁得大大的、听得专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反思个人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领会“失物招领”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文进行恰当的想象。 课前准备:生字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释题设疑

1.出示课题,正确读题,读准后鼻音“领”。

2.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词?(启发学生回忆校门口的小黑板上常有这样的词)你注意过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

3.给“失”字口头扩词,“失物”是什么意思?你读了题目有什么疑问吗?(如谁丢了东西?丢了什么东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做上记号,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检查。

(1)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尤其注意“才、准、双、观”。 认读去拼音的生字。

鼓励学生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2)认读:参观

准备

专心

各自

认领

同学

很多很多

很大很大

三个一群

五个一伙

睁得大大的

听得专心 3.反馈: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可指导学生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师生共同读课文1——4自然段 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课文1——4小节。

教师重点指导读好:“听得可专心了”要有抑扬感和唐老师严肃的语气。

四、语言训练

1.很大很大

很多很多

很(

)很(

)

2.听得专心

睁得大大的

举得(

)

(

)得(

) 3.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

)(

)。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比较读,口头组词

认(

)

准(

)

先(

)

备(

) 队(

)

难(

)

失(

)

各(

) 2.书写,重点指导:专的第三画,级的笔顺和第五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本课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读课文,感悟 1.学习第五小节

(1)听了老师的失物招领后,小朋友有什么反应?读第5小节。 (2)读后交流:奇怪----从哪看出? (3)指导朗读

2.读5——8小节,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 4.看图启发想象,说话。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丢垃圾的同学,当唐老师举起塑料袋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小明想:

4.“失物”为什么加上引号?

5.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引导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

,心里想:

,所以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6.指导读好第8自然段,语气舒缓、高兴。

7.拓展:什么情况下,你看到妈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8.各自读课文,要求: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材分析

园地的第一块内容以“我的发现”形式出现三组字的组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的方法来识字。有联系的是最后一块识字加油站,以展示台的形式引导学生懂得从商品包装上或商标上识字,也是激发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还可以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在实践中识字,并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第二块是日积月累。(1)“我会读”要求读十三个词语。强调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在自主地练读中明白意思,初步体会构词的规律,并在读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过程中积累词语。(2)“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诗歌。小诗用的是第二人称,写的是一个小朋友在跟小鸟说话,表达了小朋友爱护小树的感情,很有童趣。

第三块是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流;二是把想法说说、画画,然后到课外去实践。

这样,通过背诵小诗、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认识“字、代、舌、页、弓、秒、炒”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识记汉字的能力。学习三种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

2.正确认读词语,感受AABB式的构词规律,积累词语。

3.练习朗读,背诵《小鸟》,感受情趣。

4.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自觉保护身边的环境卫生。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两三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投影仪。学生课前收集商品的包装或商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我的发现

1.幻灯出示第一组字组合:

取——趣

干——赶

方——仿 请学生当小老师来领读字。

(1)读着,读着,聪明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说明白。 (2)小结:给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造出一个新字吗?

(1)同桌讨论。

(2)交流。相机认识“字”字。

(3)给“字”字找朋友:生字、字母、汉字。 (4)指名读,齐读。

3.你还想起来哪些新字也是这样的?出示学生自个儿搜集的商品商标或者包装盒子,找找哪些字,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识记。

4.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呢?

出示:袋——活——题——张——

(1)思考:这些字去掉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 (2)在学生的回答交流中随机出示卡片认读识记:代舌页弓 (3)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先提醒认读的注意点,再领读。

5.这儿还有4组字,你能不能把它们合起来,组成一个新字?

(1)出示: 禾火禾少火丁火少

(2)活动:我来当小老师,让学生先读准,然后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可以把秋和秒、灯和炒对比认记,注意通过组词、解释等方法区分字义。

6.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几种新的认字方法?再次展示自个儿搜集的商品商标或者包装盒子,找找哪些字,我们分别用什么方法去识记。

二、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字呢?

(1)边出示“字代舌页弓秒炒”的生字卡片边认读。

(2)活动:找朋友。认读一个生字,分别说说联想起了哪些字 2.练习巩固:比一比,谁最棒。

(1)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认得多。

(同桌互读) (2)指名开火车读,并且扩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幻灯出示词语:

奇怪 聪明 活泼 冰凉 可口 准备 赶快 观看 包围 堆积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你能从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继续出示词语: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1)说说你觉得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干干净净的意思就是什么?

(2)教师确认是很干净的意思。而且引导学生说说“读起来感觉比说“干净”来得----怎么样?”(心情高兴、轻松,顺口等等)

(3)再读读这一组词,体会体会。

(4)你还可以说出类似的私语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部分:整整齐齐

认认真真 忙忙碌碌

二、读读背背《小鸟》

1.指导看图:说说画的是什么?小朋友会对小鸟儿说些什么话呢。

2.自由读。

3.教师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

同时边通过投影仪画出停顿: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我/栽的/小树,它/还/太小/太小。 4.提问体会诗意:为什么要让小鸟轻轻跳,还要“再轻一点儿”?

5.你能把“我”对小树的关心、呵护读出来吗?指导:要读得轻一些,别惊动了小树。

自由读,指名读。 6.“我”喜欢小鸟吗?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7.自由练背,抽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

一、观看图片,导入

1.多媒体显示:劳动课上,一名同学小心翼翼地把纸屑剪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包扎好投进垃圾箱。 2.交流: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二、设问: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 (1)指名说。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3)集体交流。

(我们小学生的垃圾主要是一些废纸、铅笔屑,还有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等。)

三、讨论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1.生活中的废弃物是无可避免的,它们也就成了垃圾。那么,你们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呢? 指名说。评评谁的做法好,谁的做法需要改进,怎么帮他改一改。

2.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随手乱扔垃圾。遇到了,你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及时劝阻,若不行,就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垃圾还可以废物利用呢! (1)听故事:《一张废纸的自述》

(内容:我是一张白纸,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后和姐妹们一起呆在超市里,被一位小朋友买回家。他在我身上画了漂亮的图画,日子长了,就把我扔了。我进了垃圾箱,后又从垃圾回收站中转到造纸厂,处理后重新回到了超市里。)

(2)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相互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利用呢?小组讨论交流。 (铁、塑料制品等)

4.平时我们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入箱。有一些垃圾要分类入箱,比如,我们有些小区有专门投放电池的可回收垃圾箱)

四、小组合作,画出想法

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呢? (1)小组讨论,如何画。 (2)小组合作作画。

五、展示交流

教学反思

识 字 4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

4.能仿照课文编儿歌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背诵儿歌并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美丽的夏天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到小河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美) 并随机板书昆虫名

2.这些小昆虫可喜欢夏天,给夏天增添了美丽,增添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美丽的精灵!

二、学习“虫”生字

1.出示带拼音词语。

自由读词语→指名读词并纠正。 重点指导:蜻(qīng)、蜓(tíng)、蜘(zhī)、蚓(yǐn

)。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指名读→同桌对读→齐读

3.观察生字,寻找特点(1)观察生字,找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秘密? ①都是虫字旁,都是小昆虫,所以它们的名字都有虫字旁。像这样的昆虫名还有哪些?(蚊、蝇、、蛾、螳螂) ②读音和去偏旁后的字音相似。(像这样一边表示意思,一边表示读音的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形声字”。) 4.指名领读词卡→齐读→抽读。

师小结:你们真聪明,11个带虫字旁的字全记住了。这些小动物在美丽的夏天里都忙些什么?

三、读儿歌,继续识字

1.出示儿歌。自由读一读。2.谁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那一句(指名读,读得好当小老师) 3.学习“展 运 网” ①板书“展 运 网”。 指名朗读→齐读 ②学习生字。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A“网”字,师可用简笔画。你还知道什么网?(渔网、球网)

B“运”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还可以运什么?用什么运?练习说话。

C“展”字,做展翅动作。了解伸展的意思。同桌一起想办法识记其他生字,看谁记得快。 4.朗读儿歌。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开火车认字。

2.指导书写“蚂 蚁 网”三字

(“蚂蚁”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网”注意外框宽大一些。)

教学反思

13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呈现了一幅幅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引导孩子明白古时的放牛娃,也叫“牧童”。)

(3)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提示:这是夏季,树上有什么?并指导观察牧童的表情,想一想,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心情怎样?)

(4)看了这幅图,谁能用几句话来说说图上的内容? (5)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相机补充。 3.揭题,解题

(1)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幅图,这图上的一切被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到了,诗人看到了这眼前的真实情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所见‟(板书课题),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就是自己看到的。” (2)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熟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诗、牧童、黄牛、蝉、闭。 (2)去拼音读卡片。

(3)读准了字音,自己再试着读读这首诗。 (4)检查读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分句的意思?

(2)读整个诗句,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师解释:振――振动,樾――树荫,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回荡。)

(4)让学生读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起初牧童在牛背上高兴地唱着歌,后来呢?请大家读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与第一句中的有什么不同?(借助插图中的表情变化来理解。)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师: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诗意。(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在听到知了的叫声后,是怎么做的呢? 闭口:停止唱歌,立:从牛背上跳下来,站在树下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你捉过什么东西吗?“忽然闭口立”,你能相象出牧童当时的样子吗?(教师引导想象牧童的面部表情、想象牧童的动作、想象牧童的心里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三、齐读全诗(可配乐读) 1.叙说诗意

2.请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思考:从诗中可看出它写的是哪个季节?)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想象着古诗的内容,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五、指导书写。 1.比较字形 2.指导书写

六、总结

3.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4.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顽皮)想象:后来牧童捕到蝉了吗?试着编一个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配乐

师:“小朋友们,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池塘景色的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所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继续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2.诗人是怎样写出了小池的美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相机正音。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一)学习第一句。

1.请找出诗中描写池塘的句子,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讨论疑难词句,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泉眼:泉水流出的那个口子,惜:爱惜,晴:晴天,柔:柔和)

3.一道细流缓缓的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塘边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在水里投下了倒影。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男女生赛读。

(二)学习第二句。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提问自学不能理解的字词,教师解答。

3.思考: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荷叶才露尖尖角,说明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多么有趣的镜头,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你会怎样来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话呢? 5.指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6.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教师范读,想象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说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到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全诗,并进行朗读比赛。

2.总结: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保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画画你心中的小池,结合画面,把这首诗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14 荷叶圆圆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他们尽情地玩耍着。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美读中感受充满乐趣的夏天,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们快乐心情。

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似,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好文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以“读”为手段,以“情”为主线,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尽情畅游在语言的殿堂里。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并想个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荷叶的美丽,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快乐的心情。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3.在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创设情景运用语言。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体会荷叶的美丽,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快乐的心情。 课前准备: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会读课题吗?

2.今天,老师把荷叶带来了,你们看。(点击出示荷叶图)能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吗?

3.是呀,这绿绿的、圆圆的荷叶实在太惹人喜爱了,我们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它,你们呢?相信这一句话,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读好。

(点击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二、整体感知,感受语言。

1.小朋友,不光我们喜欢这美丽活泼的荷叶姑娘,还有很多的小伙伴都争着要和荷叶姑娘交朋友,和她一起玩呢。你们听,他们来了。(点击配乐朗读)

2.看你们的表情,肯定喜欢上这个故事了吧,那快打开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不会读的地方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3.会读了吗?老师考考你

点击出示一排排的词:

眼睛

翅膀

水花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很美很美的水花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躺在荷叶上

立在荷叶上

蹲在荷叶上

▲很简单,行吗?

▲有点难了,谁来试试?

▲听你一读,老师就喜欢上眼睛、翅膀、水花了。

▲下面的词语更长了,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了。

4.那你知道有哪些小伙伴要和荷叶交朋友呢?(引导学生用上“……和……”或“……还有……”的句式说完整,说规范。)

三、精读品味,感受乐趣。

第4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4蜘蛛教案语文版剖析

蜘蛛

今天我们学习《蜘蛛》一文,看看这种为大家所熟悉 的小昆虫,在作者笔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同时试加以 比较,看看本文在写法上和前面所学过的那些文章有何异同。

生活中我们没少见过蜘蛛,但是我们可能没有像作者那样认真地观察它,研究它吧。因此学习本文,不光要了解我们的老相识——蜘蛛的习性、特征、用途,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对待事物的方法、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研究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并且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把它介绍给别人,让别人和我们分享事物的快乐!

自读要求

1.复习巩固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并进行比较阅读。

2、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然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

3、理清课文结构,找出段落 中的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概括各部 分的内容大意。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 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从而巩固所学 到的有关知识。

5、学习课文从多方面说明事物,学习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6、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学会用o新”眼光去看“旧”事物,在‘“旧”事物中发现新迹象、新特点,从而追求新知识,获得新知识。

重点

1.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长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物。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用准确的动词来描述动作,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4.学会比较阅读。

(《蜘蛛》是一篇科普小品,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昆虫知识说明文,它不同于第三册所学的有关动物的那几篇文章。那几不从文体来看是记叙文,尽管也涉及到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但主要还是抒发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本文和第二册的《鸯》同属说明文,都是要告诉读者某方面的知识;但因说明对象不同,所以说明角度、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也有所不同。蜘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可能许多人仅仅知道它会结网,但是由于蜘蛛形体丑陋,同的色彩也不鲜艳羡丽,关注的人不多。那么蜘蛛究竟有没有研究价住呢?由此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要有一双善于洞察事物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且认真观察、研究身边的事物,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发现一个个新奇的世界。)

方法

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1.略读课文,整体感知其大概内容。 结合“自读提示”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边读边在具体段落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读完后讨论:

①课文先后介绍了有关蜘蛛的哪些知识?

②蜘蛛是怎样捕捉飞虫的?

③为什么蜘蛛能捕捉到飞虫?

1 ④蛛丝有哪些用途?

⑤是否所有的蜘蛛都是靠结网捕虫的?

明确:①首先介绍了蜘蛛的生活习性,即结网捕虫的情况(第1~3段);接着介绍了蛛丝产生的生理特点(第4段);然后介绍了蛛丝的用途(第5、6段);最后补充介绍不结网的蜘蛛(第7段)。②蜘蛛是靠结网来捕捉飞虫的。③蜘蛛能捕捉到飞虫是由于“它的身体结构之巧妙”,即其生理特点决定的。它体内的各种腺放出的液体有不同的作用,有的遇空气凝结成丝可以结成网,能网住飞虫;有的虽不能凝结成丝,却有粘性,附着在丝上,能粘住撞在网上的飞虫。④小孩用来作捕虫网;西方人想用它来代替蚕丝织手套、袜子;把圆蛛丝装到天文望远镜上,可以比较星星的位置。⑤不是所有的蜘蛛都做网,如狼蜘蛛、蝇虎、蝎子、八脚等都不做网,它们自然也不靠结网捕虫,而是用力去搏取

2细读课文,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把握课文内容并巩固文体知识。

(1)讨论第1段的谜语能否删去,并简述理由。

明确:谜语不能删去。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饶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总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2)结合课后练习H,明确作者是怎样具体说明蜘蛛捉“飞将”的?找出关键词句。那些“飞将”都被蜘蛛捉住了吗?

明确:蜘蛛捉“飞将”有成功也有失败。蜘蛛捕捉飞虫“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作者把蜘蛛成功捉‘飞将”的情形分作三类:一类是蜘蛛用擒拿法捕捉的蚊、纳等小飞虫;一类是用捆缚法捉拿“力气较大的飞虫”;一类是用游击战对付“带枪的”“飞将”。失败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甲很厚,很重”,“力气很耐久”的“披甲的飞将”;一类是“最可怕的”爆赢,蜘蛛不仅捉不到它反而被它俘虏。(关键词句略)

(3)把说明蜘蛛捉飞将和说明

蜘蛛的生理特点以及蛛丝的用途的文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语言上的不同点,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明确:蜘蛛捉飞将的那两段文字语言很生动,后面的文字要平实得多。作者在说明蜘蛛捕捉飞虫时运用了生动的描写,他恰当地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形容词,并且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富于变化,因而既使枯燥的昆虫知识显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又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 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及蛛丝的利用的两部分语言是平实的。如谈到蛛丝的利用时,作者将蚕丝和圆蛛丝作对比,如果是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就不能准确地显示二者孰粗孰细,而采用具体数字一比较,结论就让人确信无疑。从而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内容的科学性。 (说明的语言何时要生动,何时要平安,应该根据说明的内容来决定。不管使用何种语言都要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符合科学的客观实际。)

(4)再迅速测览全文,找出课

文的说明重点,并讨论为什么这样确定重点?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说明蛛丝的利用。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来说明蛛丝的实用价值,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这是因为科普小品不仅要丰富读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 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

(5)试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课文按照由“表”(蜘蛛的生活习性)及“里”(蜘蛛吐丝的生理特点),由“此”(蜘蛛本身的

2 形态性质,常见的结网蜘蛛)及“彼”(蛛丝的用途,较少见的不结网的蜘蛛)的逻辑顺序,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和人类对蛛丝的认识与利用。

6)讨论明确课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小结。

通过讨论,结合“自读提示”,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解说: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的基础,因此安排上述自读程序,展示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面与点交替结合进行的过程,让学生在复习巩固旧知识中获得新知识,符合认知规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上述“明确”部分的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回答问题只求言之有理、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强求一致。)自读点拨

1.关于作者:周建人,鲁迅研 究家,自然科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科学著作《科学杂谈》等,与人合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2.本文紧紧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从多方面对蜘蛛加以说明,尽管涉及内容较多,但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以蛛丝为线索一线贯之,所以文章显得很紧凑。

这一点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把握。

3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为何能把人们常见的蜘蛛的有关知识说得这样清楚明白又饶有趣味?

这是因为作者首先善于对说明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占有写作材料。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选择恰当的角度,对蜘蛛结网捕虫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情况分别——一说明,对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加以解说。并且还更深入地观察蛛体结构和织网技能,进而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说明其结网捕虫的内在原因在于其“身体结构之巧妙”。说明人类对蛛丝的利用也是作者观察的结果。同时作者深知科普读物的读者一般是缺少专门知识的人,文章除了具备科学性外,还要力求写得生动、活泼、有趣,以达到吸引读者和易于接受的目的,因此注意了把记叙和描写作为手段,选用准确的动词、形容词及比喻、拟人等修辞进行生动说明,让读者获得形象具体的感受。为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作者又用生物学术语平实地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直接说明蛛丝的用途等。

思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与课文比较,看看它们在说明内容、方法、语言等方面上有何异同。

蜘蛛,节肢动物,身体圆形或长圆形,分头胸和腹部,有触须,雄的触须内有精囊,有脚四对。蜘蛛的腹部末端有三对专门吐丝的纺绩突起,这些纺绩突起与体内的丝腺相通,丝腺能分泌出一种蛋白质的丝液。这种丝液通过突起上数以千计的细孔排出体外,一遇空气就凝结成蛛丝。丝腺有好几种,各种丝腺分泌的丝液性质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分泌出来的丝不一定都有粘性,如垒状腺体分泌的丝是用来搭网上的“脚手架”;聚合腺体分泌的丝是专用来织网上的粘性丝的;管状腺体分泌的丝是用来制作卵囊的;葡萄状腺体分泌的粘性丝则是用来捆缚猎物的。蜘蛛织网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完全出于本能。这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本能,都是无意识的,并没有什么预见性。蜘蛛生活在屋檐下和草本问。通称珠珠。

2、选定一种动物进行跟踪观察,模仿课文写一篇小品文。

第5篇: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4、5课教案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二单元

4、5课教案

4老师领进门

教材简析:

《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文中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作者曾是我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清新朴实。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语文课所特有的体会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的特点。抓住课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段,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考,读中习得语感,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让学生的学习走向充分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正确读写并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写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句的方法。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步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悟老师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感受作者尊重老师,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刘绍棠,学生搜集赞美老师的语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一、谈话揭题:

1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2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读课题)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3刘绍棠简介: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有社会主义‚田园牧歌‛之美誉。后遭波折,益增其华,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余部,就是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像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过渡:他是不是就是你们想象中的老师呢?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大门呢?请同学们来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提醒读好儿化音。

三、再读课文、边思边读

1.默读思考: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2.交流: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的;善讲故事的;谦虚的;很有教学方法。 (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板书:文学创作之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

四、课堂作业。 完成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感悟体验田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崇高的境界以及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2.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的内涵.

3.培养学生精读深思的习惯,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愉悦。

4.通过‚读写拓展‛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他不仅口才好,而且文笔也好,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

1默读3-7节,思考:文章用一件什么事例来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板书:小诗编成故事

2齐读小诗

听老师讲故事 (老师范读故事)

3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交流后小结: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过渡:这么动听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书上哪些句子写出‚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1)齐读第6节(出示句子)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理解第六节句子

句子中围绕哪个词来写:‘入迷’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入迷?

在文中找出与它相联系的句子、词语、(娓娓动听)还有哪些词语描写我入迷的样字? (3)展开想象

出示句子: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我好象看见……又好像听见……还好像……

5、还有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用曲线划出 (1)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2)理解句子:我在……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启发解决:会从上千个故事中学到些什么?是老师刻意教的吗?)

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那么多。正如杜甫诗《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情朗读 (高兴、感激之情)

二、学习8,9节

1过渡: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田老师影响培育了我,使我开了窍,使我受益四十年,‚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过渡:老师虽然不认为学生成才是自己的功劳,可作为学生怎么会忘记老师恩情呢?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 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3.请齐读

8、9节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小结:

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难怪一位知名作家在阔别老师40年以后,还能像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行礼。让我们满怀感念师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拓展训练(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题试一试)

1、同学们,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吗?你想对深深地关心着你,帮助过你的老师说说你的心里话。

2、从幼儿园到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老师,带着感激之情写一写你与老师之间的一段往事.

3 、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可以读一读。 鲁迅《藤野先生》 ***《我的老师徐特立》

贾志敏《全在不经意之中》

5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珍惜时间,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师生共同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顺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一 导入

板书课题,猜猜文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 2指名读课文,疏通语句。

3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4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困惑。 二学习书写本课生字。

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较窄长。

‚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些。 学生练习书写。

三课后作业。读课文,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将收集的关于惜时的格言警句、谚语诗词等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相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研读课文

1教师和学生交流,导入新课的学习。 2师生读课文,老师读(1——4)自然段,指名3位同学接着读完。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

3请同学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4课文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

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学生在此基础上,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语气练习读,反馈。

6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

7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

指名读第8段,体会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

指导朗读:A有的——有的——有的—— 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样读?

8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

9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是感慨颇多,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10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 揽镜 流沙河

偶然揽镜瞧一瞧,

啊,我怎么老了!

我也知道人会变老的,

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

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

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

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

我心里觉得好笑。

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

他们也会笑我唠叨。

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

生命的烛光别无谓消耗。

11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

二 小练笔

把你想说的这些话,用并列的够段方式,写下来。

第6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3课《故乡》教案 (新版)语文版

故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⑵了解对比手法

⑶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中心

2、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

3、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理解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1、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原因。

2、本文结尾的议论:"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它的深刻含义与作用?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朝花夕拾》 《社戏》 选自《呐喊》

《阿长与《山海经》》 选自《朝花夕拾》 《风筝》 选自《野草》

三、背景简介: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故乡”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事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

四、小说知识:

1、什么是小说: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

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阅读小说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注意:分析小说主要是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五、预习检测:

秕谷(bǐ) 鹁鸪( bó gū ) 颧骨(quán) 折本(shé) 潺潺(chán) 阴晦(huì ) 伶仃(líng dīng) 恣睢(zì suī) 猹(chá) 獾 (huān) 弶(jiàng) 脚踝(huái) 髀(bì) 愕然( è) 嗤笑 (chī) 瑟缩(sè) 黛(dài) 惘然( wǎng) 祭祀(sì) 寒噤 (jìn)

六、听读课文,理清本文结构:

一、回故乡(1-5自然段) 开端

二、在故乡(6-77自然段)发展与高潮

三、离故乡(78段-结尾) 结局

七、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阅读1—5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 。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用一个感叹句“啊!”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形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5、讨论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一) 故乡的变化 (景物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闰土的变化

试在文中找出描写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等词语,并思考造成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少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 紫色圆脸 毡帽、银项圈 红活圆实的手 健康壮实。 中年闰土外貌:脸色灰黄 皱纹深 极薄的棉衣 眼肿得通红 破毡帽 手粗笨开裂 少年闰土动作、语言:活泼刚健 动作利落 有智有勇 语言朴质生动 热情纯真 中年闰土动作、语言:说话吞吞吐吐 只是摇头 谦恭又含糊 迟钝麻木 少年闰土对我的态度:友好热情 纯真平等 充满友谊 中年闰土对我的态度:恭恭敬敬 呼“我”老爷

少年闰土对生活:热爱生活 生活知识丰富 天真活泼 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对生活:哀痛苦 寄托神灵 闰土变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2、社会落后愚昧。 深层原因: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

小结: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三)杨二嫂的变化

2 试在文中找出描写杨二嫂外貌、动作、语言等语句,并思考作者塑造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年轻时:“豆腐西施”、终日坐着 (安分守己) 二十多年后:

肖像:“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 (尖刻、能说会道、令人可鄙) 语言:“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 怪声怪调)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以长辈自居)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讽刺)

“……让我拿去吧……” (爱占小便宜)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 (恣意造谣)

动作:“……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明索暗偷)

1、人物形象:杨二嫂: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她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是“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

2、塑造杨二嫂形象的作用:(1)以她的自私、刻薄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另一方面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

(2)以杨二嫂20年的变化说明城镇市民的贫困化。

3、杨二嫂变化的原因: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侩)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课堂小结:

作者塑造了一个淳朴善良麻木迟钝的贫苦农民的闰土形象,也塑造了杨二嫂一个尖酸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小市民形象。从两人的身上折射出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以及封建传统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毒害,造成人们纯真人性的扭曲。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三、作业: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试体会其作用。

第三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感到失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2、“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句中两处“高墙”含义分别是什么?

第一个“高墙”是实写。第二个“高墙”是虚写,是比喻用法,指“我”与闰土之间隔着“厚障壁”,即封建意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隔膜。

3、“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的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

4、第86段中“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意思是什么?

“辛苦辗转”的意思是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辛苦麻木”的意思是像闰土那样在社会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而麻木。“辛苦恣睢”的意思是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而尖刻、泼辣、放肆、自私自利。

5、“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3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6、“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是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7、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8、“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一句如去掉“竟”,句子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竟”字表现“我”对与闰土的隔膜之深,感到惊愕。如去掉“竟”字,表现不出“惊愕”的意思,同时也削弱了文章谴责旧社会的意义。

9、小说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深刻含义? 分析:本段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深化主题。

“路”有两种含义:一指地上的路;另指人生之路。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信心,以及鼓励人们为希望而奋斗的激情.

10、“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对故乡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关心,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二、课文总结:

主题: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写作特色:

1、对比的运用。

2、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

3、运用准确的性格语言表现人物。

4、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行文自然流畅。

四、写作训练:肖像描写示例。

五、作业:

根据示例,自己选取班上一名学生进行肖像描写。

上一篇:自我批评与互评下一篇: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