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

2022-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模版)

表达:不拘形式的说写见闻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捕捉习作素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4.养成写好习作后,能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关键: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学习表达对事 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 型:口语表达、习作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捕捉习作素材。

2.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3.学习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教学难点: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于我们学过的第一板块的课文,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对我们的习作会很有帮助的。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一板块学习了哪几篇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借鉴呢?(指名回答)

二、交流见闻

1.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留心周围的生活变化了,正是因为我们每天都经历一些事情,有一些感受,才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

2. (板书:见闻)什么是见闻?谁说一说?怎样写见闻?继续板书:不拘形式的说写 “见闻”是指看到或听到的事。将大家的见闻归类,明确习作的范围:休闲家庭、爱心校园、快乐街区、亲近自然、关注媒体。

3. 无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注意这两点小要求,其实,在写其他作文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这两点,(板书:1内容真实 2感受独特)

4. 确定了写作要求,我们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写作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这几幅图,先说看到了什么,再说由这几幅图想到了什么。

三、例文解析

1.同学们,看书中给我们提供的另外几幅图片,说说图上内容。汇报。 现在老师以第二幅图片为例,来赏析一篇例文。

《校园见闻》

走进校园,校园里的景物跟以前一样,我我真想大声的喊一句:“啊!校园你跟以前一样美丽!”

我在校园里慢慢地走着,我的心里出现了一种幸福感,看!值日生已经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快步走向了教室,听见了教室里响起的琅琅地读书声,偶尔还传来一阵说话声。我 走进教室,放下书包,拿起书本,加入了他们读书的行列,这一切可真熟悉呀! 上课了,这时,我看见俩人正在说着话呢,他们在干什么?原来是某位丢三落四的同学在向一位同学借修正带呀,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想:我以后在上学的前一天晚上都要检查一下,看该带的东西带了没有,以防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的用,向其它同学借。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班的小书迷高兴坏了,马上从书包拿出心爱的书看起来,瞧!刘丹就是其中一位,无论同学们怎么叫,她都不搭理。

啊!这真是一群有趣的同学呀!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2.指名读文。

3.谁来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文章哪里比较好,好在哪里? 4.师小结。

四、动笔写作

1.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的学习,把你自己的见闻写出来。 2.指名读习作。

五、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养成写好习作后,能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看看习作提示。

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鼓励学生抛弃第一种选材,别处心裁,写别人所未写。 2.自己想一想,最想写些什么?

3.组内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

三、巡视指导。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小组评议,修改习作。

1.选读习作,共同评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 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每组推荐一名学 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评议修改作文。

4.每组推荐一篇写得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赏析。 5.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要求:(1)内容真实

(2)感受独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第二板块:汉字家园

2-1鸟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 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关键:着重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对比练习,多次复现来帮助学生记忆。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鸟的图片、生字卡片。 课 型:识字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知道书中四种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亦”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的鸟类,你们都喜欢什么鸟啊?(鸵鸟、鸽子、喜鹊……)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师贴图,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鸟?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婴”字是由“鹦”拆开的。贝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珍贵之物,除用做货币之外,妇女们还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婴”字从二贝在女之上,其本义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贝颈饰。所以《说文解字》称:“婴,颈饰也。”此字后来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头型怪异的鬼怪形,表示特别威风的意思。因此,畏的本义是指威风、威严,通“威”,引申为恐吓、吓唬,再引申为恐惧、害怕、担心、敬服等义。

“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2.读一读这些词语。

鸽子 喜鹊 鹦鹉 孔雀 雄鹰 酷爱和平 传递佳音 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 英勇无畏 教师指导:每种鸟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鸽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说“酷爱和平”;喜鹊报春,所以说“传递佳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孔雀美丽大方,“举止高雅”;雄鹰展翅高飞,勇敢、无所畏惧,因此说“英勇无畏”。

学生再读,体会不同鸟的不同含义。

四、写字教学

1.出示鹰、畏、亦。 2.学生观察、书空。 3.教师指导:

“鹰”共有18画,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畏”是上下结构,共有9画,下面不要多写一撇。展示“亦”的字理变化图。

4.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五种鸟代表的含义。说说你记住了几个?(学生汇报)我们在知道含义的同时也学会了三个生字,在写“鹰”字是要注意“鸟”的上面是单人旁加“隹”,“畏”字写时不要多一撇,“亦”字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提。课后读几遍生词。

六、作业:读词语、搜集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会写6个生字。

2.了解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通过了解鸟的象征含义学习汉字,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通过了解鸟的象征含义学习汉字,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酷 婴 鹦 鹉 雅 畏 2.认读词语:

鸽子 喜鹊 鹦鹉 孔雀 雄鹰 酷爱和平 传递佳音 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 英勇无畏

二、写字教学: 1.出示:酷 鹦 鹉 雅 鹊 婴

2.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说说共同点,汇报书写要领。后两个字注意虚宫格位臵,不宜写得过大。

3.教师点拨:在指导书写时要强调“鹉”字的左边是“武”,不要多写一撇。“酷”字左边是“酉”不是“西”。

4.学生练习书写

三、练习:

1.读词语:鸽子 喜鹊 鹦鹉 孔雀 雄鹰 思考这些鸟都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来形容。 鸽子——热爱和平、孔雀——举止高雅……

2.再想想,你还能列举出什么鸟类来?大雁代表什么;企鹅、燕子呢?(小组交流) 大雁——纪律严明。企鹅——胆小怕事。天鹅——优雅高贵。燕子——勤劳勇敢。 杜鹃——悲愁的象征;鸳鸯——妻和睦,青鸟——幸福佳音的使者, 大鹏——志向高远前途光明,凤凰——幸福和祥瑞. 鹤——隐者的伴侣。 鸡——庸者的象征。 乌鸦——报丧者。猫头鹰——恶狠或凶暴的人。 麻雀、燕雀——无志者或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3. “读一读,写一写”

婴(婴儿) 鹦(鹦鹉) 鹰(老鹰) 雁(大雁) 燕(燕子)

先让学生熟练朗读,其次认真观察,看一看有哪些发现。

三、讨论交流:鸟的研究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天下的乌鸦不全是黑的;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

跑得最快的鸟:鸵鸟,72千米/小时。

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27.4千米/小时。

体形最大的鸟: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 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 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0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飞行最高的鸟类: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的鸟类: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

最凶猛的鸟:兀鹰,体长可达1.2米,两翅展开达3米。它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和"百鸟之王"的称呼。

学话最多的鸟:非洲灰鹦鹉,学会800多个单词。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几个生字?(6个)在写“鹦鹉”的“鹉”不能多一撇,“雅” 字后面是“隹”,还有“喜鹊”的“鹊”和“麻雀”“孔雀”的“雀”不一样。在书写是要注意区分。

五、布臵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鸟

鸽子 喜鹊 鹦鹉 孔雀 雄鹰 酷爱和平 传递佳音 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 英勇无畏

酷 婴 鹦 鹉 亦 雅 畏 “亦”的字理变化图

会写的生字:鹰 畏 亦 酷 鹦 鹉 雅 鹊 婴

2-2 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的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关键:列举例子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对比练习。 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课 型:识字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的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上一课我们学了“鸟”这个字。我们知道一个简单的字可以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一课我们再来看一下字还会有哪些变化。生活当中有很多“言”。教师板书。同学们说说言都有哪些词语?生答:预言、直言、忠言……等等。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各种“言”。

二、初读感知

1.出示: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你能了解哪个名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予”的读音是三声,不读四声。

“允”字的读音很容易读错。“允”的读音是“yǔn”,而不是“rǔn”。 “诤”字的读音是“zhèng”。

“戒”是由“诫”拆出来的字,可以组词:戒严、戒烟。古文字的“戒”字,像一个人两手拿着武器——戈。它的本义为持戈的警戒,引申为防备、警告;又引申为禁止、戒除等义,如戒烟、戒酒等。

“诫”字是警告,劝人警告,可以组词:告诫

“预、诤、勉、恳、赠、诺”都是形声字,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生字。 2.读一读这些字词。

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3.师生对说: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预言。坦诚表白的话——直言。劝人改错的话——诤言。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赠言。诚恳劝告的话——真言。内心倾吐的话——忠言。应允别人的话——诺言。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格言。

四、写字教学: 1.出示:予、允、恳

2.观察字的结构特点,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臵,书空。

3.教师范写,并强调“予”没有撇,“允”字下面是“儿”字。注意“恳”的心字底的写法。

4.学生扩词并练习说话。 5.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从八种“言”中认识了8个生字,要注意“予”“允”“诤”的读音,写认真工整地书写三个字,“予”“允”笔画比较少,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

六、作业:熟读词语、搜集有关“言”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会写7个生字。

2.了解“言”字的丰富内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言”字的丰富内涵,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予 预 恳 诤 允 勉 戒 诫

2.认读词语: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二、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预 倾 诺 赠 勉 戒 诫

2.观察各字的结构特点,前四个左右结构,后三个半包围结构。再观察在虚宫格中的位臵,练习书空。

3.教师范写并说明:“预”字左边是“予”。“倾”字的第四笔是横。“诺”的右下是“右”字。“戒”和“诫”的右下有撇。

4.学生扩词并练习说话。 5.学生练习书写。

三、练习:

1.认读词语: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2.师生对话:

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预言。坦诚表白的话——直言。劝人改错的话——诤言。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赠言。诚恳劝告的话——真言。内心倾吐的话——忠言。应允别人的话——诺言。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格言。

3.读一读、填一填。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是(赠言)。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这句话是(格言),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 先读——然后填——再读——记忆

4.读读下面条幅的话,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言?

先读书中“谈论交流”的言,在汇报课前搜集的言。 格言: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关于诺言的语句: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言必信,行必果

轻诺必寡信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会写了7个生字,注意“预”“倾”后面的“页”字最后一笔是点,“赠”读音是四声,不是多音字,从第九笔开始是竖、点、撇、横,再加“日”,注意笔顺。这些“言”对我们很有用,平时要多积累,以备写作文时用。

五、布臵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言

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预言。

坦诚表白的话——直言。 劝人改错的话——诤言。

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赠言。 诚恳劝告的话——真言。 内心倾吐的话——忠言。 应允别人的话——诺言。

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格言。

会认的字:予 预 恳 诤 允 勉 戒 诫 会写的字:预 倾 诺 赠 勉 戒 诫

2-3 三字经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关键:注意引导学生多朗读、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三字经》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 型:识字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 “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稷” 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 。字形采用“禾”作边旁,“畟”是声旁。

“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猪。它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横或一曲画之形,表示从口里发出声音,即说话的意思。

“曰”的本义为说、道,引申为叫、叫做,又引申为“为、是”,含有判断之义。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四、写字教学:

1.出示:饲 惧 酸

2.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及虚宫格中位臵,书空。 3.教师范写并说明:“饲”字书写要左窄右宽,第三笔竖提要直。“惧”字后面的“具”里面是三横,书写分布要均匀合理。“酸”的右面中间有个“八”。下面是折文。

4.学生扩词并练习说话。 5.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9个生字,谁来给大家认一认。(学生读)会写的有三个,在书写要注意:“饲”字书写要左窄右宽,第三笔竖提要直。“惧”字后面的“具”里面是三横,书写分布要均匀合理。“酸”的右面中间有个“八”。下面是折文。

六、作业:背诵三字经,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菽 黍 稷 豕 饲 曰 惧 酸 咸 2.认读词语:

黄黍 社稷 饲养 饲料 惧怕 恐惧 酸菜 酸奶 咸盐 高粱 悲哀 哀求 恶心 赤红 赤诚 3.背诵三字经:

二、写字教学:

1.出示:粱 豕 曰 哀 恶 赤 咸 2.观察各字结构特点及在虚宫格中位臵,书空。

3.教师范写并说明:“粱”字下面是“米”。“豕”字左下没有点。“曰”字书写时要扁一点,注意与“日”区别。“哀”字是“衣”字中间加个“口”。“赤”字上面是“土”。 由大、火会意,其本义即指大火。火焰赤红,故又引申指红色。“咸”字右下有撇。

4.学生扩词并练习说话。 5.学生练习书写。

三、练习:

1. 背诵《三字经》。说说这里的“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别是什么? 六谷:稻、麦、粱、菽、黍、稷 六畜:马、牛、羊、鸡、狗、猪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甜、辣、咸 2.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先读——同桌互说——独立写 3.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根据猜出来的字编写一个小故事。课上可以口头说一说,回家后再写一写。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休。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有学会了七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粱”字下面是“米”。“豕”字

左下没有点。“曰”字书写时要扁一点,注意与“日”区别。“哀”字是“衣”字中间加个“口”。“赤”字上面是“土”。《三字经》的内容能给人深刻教育,读起来朗朗上口。课后多读多找,熟背《三字经》的其他内容。

六、布臵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2-3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菽 黍 稷 豕 饲 曰 惧 酸 咸

粱 豕 曰 哀 恶 赤 咸

第2篇:四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索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读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大自然,并益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今天学习的“自然之道”将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作者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自然之道”的。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读准字音。

幼龟

沙滩

侦察

嘲鸫

企图

啄食

愚不可及

返回

无遮无拦

海鸥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22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来。贯,连接,连续。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文中指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做了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发在什么地点?

课文写了我们好心救幼龟的事。发生在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2、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作重写了些什么?结果是什么?

事情的发生是由我们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我们要求向导救那只幼龟。作重写了成群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过程。结果我们明白了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怎样给课文分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事情开始,看幼龟离巢入海。 第二部分:探险的幼龟遇危险,向导救援。 第三部分:群龟鱼贯而出,被啄食,我们极力拯救。 第四部分:我们后悔。明白了要遵循“自然之道”。

四、练习巩固。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遵守自然规律,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并组词。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23 (自然界自身的规律)

2、课文中讲了“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发现幼龟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头时,不顾向导劝阴,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在海,结果巢里的幼龟鱼贯而出,被食肉鸟池成美餐。)

3、从这件事中,我们认识到什么?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三、复述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要抓住文章的起因、发展、结果线索,以每个部分的中心句或重点句段来复述。关键是把事情的经过说明白,说的有条理。

2、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因此,概括也应该交待清楚发展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六个要素想清楚,再连起来叙述顺畅。

本文讲述的是作者和同伴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时,因不听向导的劝阻而害了幼龟的事。教育我们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四、渗透法制教育。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明白了办事要遵循自然法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第四条、第六条、第十条中充分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尊重。

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老蚌生珠动物科学研究。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六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五、积累

抄写课文中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

2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运用,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完成练习。

1、拼音写词语。

yòu(

)龟

zhēn(

)察

pì(

)图

cháo(

)笑zhuó(

)破

沙tān(

)

愚chǔn(

)

海ōu(

)

2、补充词语。

响(

)云宵

无遮无(

)

(

)不可及

气喘(

)(

) 见死不(

)

争先(

)后

(

)无其事

鱼(

)而出

3、选词填空。 观察

侦察

观看

(1)(

)了这场演出,大家都说大型眼界。 (2)我一直在(

)蜘蛛捉虫的现象。 (3)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

)敌情地呀! 企图

妄图

希望

(4)敌人(

)把战士们一网打尽。 (5)妈妈(

)我多学点本领。 (6)嘲鸫(

)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理解词语。 若无其事—— 颓丧——

(2)找出反义词。 紧张—— 冷淡——

25

(3)概括两自然段的段意,说说两自然段的关系。 转折关系。

(4)说说你对向导“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的理解。

板书:

9、自然之道

我们——焦急

向导——若无其事

震惊

极不情愿

悔恨

发出悲叹 ——不遵循自然之道,好心会办坏事。

教学反思:

26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3、培养学生懂得自觉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4、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 教学重难点:

了角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保护自然的启示。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化的呢?让我们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课题,读题。

二、阅读课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祸河

乃至

淮河流域

媲美

繁衍生息

叫苦不迭

侵蚀

有限

开垦

土壤

一亩

频繁

关键

经营

不折不扣

2、思考探研

(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的治理方案是什么? (2)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3、总结归纳。 板书:

黄河的变化:凶猛暴烈、经常决口、改道——祸河

27 黄河变化原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土质松散、水土流失。

人为因素——无限开垦、森林毁灭、草原破坏、植被破坏。 科学家治理方案——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恢复植被;合理规划;修筑水利。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感想。

四、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1、说说面对黄河的变化,科学家们提出了哪些科学治理方法? (回顾课文内容)

2、你还知道我国对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治理方的哪些举措?

《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日前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中国将再治理沙化土地2000万公顷,到2020年将治理一半沙化土地。

《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加大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积极预防土地沙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其中2011年-2015年和2016年-2020年两个阶段各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000万公顷。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

《规划》确定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是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明确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范围,确定封禁保护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封禁设施建设、监管能力建设和妥善安置农牧民生产生活;二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确定造林营林、沙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流动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区生态移民和小城镇建设及沙区农村新能源建设为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防沙治沙重点工程;三是发展特色沙产业,明确了发展沙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区域;四是加强能力建设,

28 提出了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加强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三、练习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板书:(见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反思: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不愧为我们人类的老师,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受到的启发。你们知道哪些这样的发明呢?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9 蝙蝠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苍蝇 铃铛 揭示 障碍 荧光屏

2、理解词语。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清朗——凉爽晴朗。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边读边思考:

1、课文开头写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2、科学家做了什么样的试验?做了几次?结果怎样?

3、飞机为什么能夜间安全飞行?

4、课文可以分层意思?

(课文按“提出问题”“试验发现”“模仿发明”分为三层,用“‖”标出来。)

四、练习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部分。引出问题:飞机与蝙蝠的关系。

2、第二部分。科学家用蝙蝠做试验: (1)蒙上眼睛——铃铛没响 (2)塞上耳朵——到处乱撞 (3)封住嘴巴——到处乱撞

蝙蝠夜间飞行的密秘——(读课文第7自然段)

3、第三部分。科学家的发明:雷达。

蝙蝠与雷达的联系——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耳朵,荧光屏就像蝙蝠的嘴。

30

三、总结全文。

科学家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发明创造,解决了人们生活及生存的许多问题,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四、阅读资料袋。 什么是仿生学?

五、完成《家庭作业》练习。 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蝙蝠

障碍物

天线

雷达

荧光屏 教学反思: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角课文内容,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阅读提示。

2、板书课题,读题。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1 扫帚 异想天开 腐烂 枯枝烂叶 土壤 栖息 捕食 繁殖 制服 机翼 机毁人亡 惨祸 关键 轻而易举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理。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呈现新面目。 逞凶——行凶,做凶暴的事情。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轻而易举——形容办事毫不费力。

三、细读第一篇短文。

探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德国林务官下了什么命令?

2、“打扫”是怎样的打扫?结果怎样?

3、林务官的命令正确吗?为什么?

4、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课文讲述了德国林务官异想天开地下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毁灭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大自然也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四、把感受深的句子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篇短文《人类的老师》。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科学家们从哪些生物得到启发,发明了什么?

2、性能优良的飞机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3、轮船的航行速度是怎样提高的?从什么身上得到启示?

4、说说“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的意思。

三、总结。

《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我们要好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32 两篇课文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第一篇是写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第二篇是科学发现和利用生物自身规律,发明和改进了许多东西,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人类的生活。

四、积累运用。

完成《家庭作业》练习题。

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

违背——自然规律——受惩 利用——自然规律——受益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要求:

1、拓展视野,培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

3、培养口头交流与书面表达能力,积累优秀词句。 教学重难点: 口语表达与习作能力。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之道》《“打扫”森林》启示人们尊重自然规律,不可随意人为地干预自然界,要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启示人们要重社环保,切不可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导致灾难的产生。

33 《蝙蝠和雷达》《人类的老师》告诉我们大自然有许多奥秘,我们可以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创造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从这些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有它的神秘与美妙,我们可以研究自然,探索自然奥秘,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科技,丰富生活。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就从自然的奥秘开始吧。

二、读题,明确题意。

三、分组交流。

四、集中汇报。 小组推荐一人发言。

五、随堂总结。

拓展:同学们,科学与自然,人类与自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及时观察、发现、模仿……将它用于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希望同学们课后多阅读科普知识书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习作训练:写一写我的发现。也可结合清明节踏青扫墓,写“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内容:写自己的发现;写自己活动经过。

2、要求: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修改。

二、指导习作。

1、内容方面:

交待清楚观察什么,进行了怎样的观察或试验,了解到了什么,可以解决人类生活中哪些问题。

2、写作顺序: (1)可以先提出问题。

(2)从某种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观察试验过程是重点,我详写。发现了什么密秘,要概括写清楚、明白。

(3)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习作(草稿) 教师巡视指导。

3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修改习作并誊写。 教学过程:

一、习作交流。

小组或同桌互相阅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指派一人阅读,共同欣赏。

二、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1、教师指导。

挑选2-3篇习作,师生交流,找出优点和缺点。 (1)结构方面—— (2)内容方面—— (3)字词句方面——

2、按照以上方法,认真修改习作。

三、誊写习作。

要求:字迹工整,段落清楚,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内容。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读句子,认真比较不同,说说加点的词起到什么作用。

(1)加“终于”,表明科学家的研究非常艰苦,时间漫长。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2)加“根本”,说明海龟受到伤害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 (3)加上“居然”,难以相信的程度更加深了。

二、日积月累。

1、读句子,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

35

2、小结:这些句子都是谚语,总结了农事与天气的特点。

3、读一读,写一写,背下来。

三、展示台。

办一期手抄报建,展示自己搜集与获得的知识,以“保护自然”为主题。

36

第3篇: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夜莺的歌声》赞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的智慧和勇敢。《小英雄雨来》赞扬了我国抗日战争中少年儿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表现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呼唤。《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表达了对和平的希望和企盼。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中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国内外的新闻。“习作”安排的是看照片,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本单元语文活动,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应在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上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

目标导向:

知识和技能

1. 会写28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 2. 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句子理解思想感情,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真切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激发他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按“课文-----口语训练----习作-----活动”的顺序组织教学,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探究。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11~~15课时教学。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4~~6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了解背景

1、播放夜莺的叫声。问:什么声音?(板书“夜莺”) 随即简介夜莺鸟

2、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那样悠扬婉转。但夜莺宛转的叫声,在一场战争中却有着特别而深刻的意义。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3、看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估计会有:夜莺是什么?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为题?为什么称这个小孩子为夜莺?„„)

二、初读,自学交流

1、轻声读课文,从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你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进行思考。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中的生字词,你能读准吗? 木屑 呻吟 婉转 轻蔑 拧下来 尘埃

2)要写的生字中,有些比较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

2 滚 ——喂 毁

三、梳理,感知内容

1、在读课文中,你们知道什么?

2、重点解决:“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或者“‘夜莺的歌声’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4、汇报,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吸引敌人 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麻痹敌人、传递情报 最后部分“从孩子的嘴里„„”——执行新任务 板书:

吸引敌人

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执行新任务

5、看板书用你的话说说可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师总结: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这歌声,是文章的线索。

四、小结

读了课文,机智灵巧的小夜莺相信已经栩栩如生地印在我们脑海里。那他是怎样巧妙的引诱敌人/麻痹敌人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感知,掌握学情

二战,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各国人们奋起抵抗法西斯的保卫战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个。(板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诱敌-带路-歼敌-再诱)

小夜莺给你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默读课文,找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画起来,联系上下文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它体现了夜莺的什么特点?把你的理解在句子旁边作标注。(划句—体会—交流—深读)

二、 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语言描写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4 ★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这里只有……‛

2、

神态描写

过度:从人物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甚至外貌的描写去体会,来继续汇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3、

动作描写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顽皮的小孩!其实,小夜莺是在麻痹敌人,也在向游击队传递着敌情。

三、

迁移拓展阅读

有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德国兵被一网打尽。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都智斗勇,课文中的小夜莺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中的一个,让我们到阅读天地里,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五、

小结

战争中,苏联儿童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同样,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了许多的少年英雄,下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中少年英雄的故事。

14 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

5 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使用意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利用网络搜

集、处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 ,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

二、

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7 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

二、

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②默读课文

五、

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

8 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使用意见: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

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出示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初读感知

1、朗读阅读提示,想想阅读提示要求我们解决几个问题?

2、自学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弋‛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巡弋:(军舰)在海上巡逻。

不速之客: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祈盼:祈祷、盼望。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轻声读文第一到四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地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2、课文描写了四种自然景物,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表:略

3、把原来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4、从这样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5、在课文中几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2、文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什么?

3、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4、诗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6、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10

六、总结

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使用意见: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品、比了解比喻修辞在表达情达意上的起到的效果,了解比喻的特点。 2、通过寻找、讲成语故事了解中华灿烂的文化,学习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 3、在“拓展延伸”中了解历史并适时对学习进行德育(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比喻句中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2、了解成语含义。3、战争资料交流。 教学难点:

1、比喻的特点。2、成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分组查找成语资料及战争资料。 教学方法:

学习交流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拔为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具体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后说发现。

2、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问)

3、全班指名交流。第一句把雨来写成泥鳅的样子,滑溜溜的就象泥鳅一样,特点突

11 出,显得生动、形象,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第一句比第二句好。 用“小鸭子”来形容小雨来的善游,惟妙惟肖地勾画出雨来的可爱。

用“鹰的爪子”形容日本鬼子的双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凶残、有力,表达了憎恨。 用“恶狼般的眼睛”形容法西斯的目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危急,表达了憎恨。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用比喻的手法应该注意什么?(1、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2、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课堂拓展训练:用比喻手法写十五的月亮。(教师点评:要突出特点带有感情的为好。如比成月饼表达思念与团圆。)

6、举例子: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或平时积累的比喻句,想一想,有哪些是这样的句子。

7、小结:刚才我们不仅学习了这些词句,而且理解了这些句子的感情,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带着美感把这些句子读一遍。

(二)、教学“日积月累”

1、自己读读 “日积月累”的词语,要求把字读准确。 2、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3、交流成语的意思以及成语故事

4、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5、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造句)。(教师点评:成语运用是否符合词语本身的意思及语境)

6、读读记记成语。

7、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8、小结:我们刚才说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成语,那么,同学们,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想想“宽带网”里讲了什么?

2、提问交流英雄的故事,谈感受。 3、列举当今世界不太平的例子。

4、导入和平主题,帮助学生人小树立热爱和平的思想。 5、小结:我们向往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比喻修辞的好处,懂得运用比喻要抓住事物特点,要表达特定感情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多多模仿,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第二积累了好几个成语,了解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含,同学们课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并运用;通过了解“宽带网”的知识,大家和平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五)、作业

1、收集爱国名言

2、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三个成语造句,或写一段话

3、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收集成语故事的习惯。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前期准备

①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e.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②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个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收集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收集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共同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③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①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②每个版块的三个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③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④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⑤新闻发言人发言。

⑥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⑦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师生总结

①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②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为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当堂完成情景描写练习。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人物吗?(演示课件)

有战争年代时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雨来、朝鲜战场中的黄继光,还有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发现了吗?

二、看图悟情

1.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一位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图片,从各个角度演示图片)

2.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1)小男孩的衣着

他肯定是没有亲人的关心了,衣服都破了,光着两条腿,太可怜了。这个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炸弹就在他的身边爆炸,此时已经分不清身上哪里是泥哪里是血。

(2)小男孩的动作

生: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两只手因为害怕都紧紧地攥在一起了。多么无助的孩子,

(3)小男孩的神情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恐惧,他张着嘴正在拼命地哭喊着。 他会哭喊着:“妈妈,您在哪儿?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 他会大声喊:“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这里待着!” 他会大声喊:“妈妈,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儿呀?” 他的妈妈在哪儿?他的家又在哪儿呢?有同学对这张照片有了解吗?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看来这张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4)周围的环境

这里原来是上海火车站,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可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瓦砾,我想远处肯定还有爆炸声,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这场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眼看着亲人死去,是多么痛苦呀。

三、写话传情

1.师过渡: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

2.生独立完成片段,师巡视。 3.同桌交换阅读,互相提出意见。

4.推荐汇报。

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个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么无助,一个人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的衣服已经破成一条条的了,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脸上、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泥哪里是血,他就这样坐在这里,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怕,我疼,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哥哥,姐姐,你们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呀……”

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叙述中浓浓的深情。

师:每个同学都出声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看看你的这份深情表达出来了吗?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马上修改。

四、情感升华

15 1.师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

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

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3.还记得这段话吗?《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 4.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

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

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体育比赛,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竞争。

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孩子们在海洋中、沙滩上、树林中欢乐游戏的情景)

五、教师小结,布置习作 1.布置习作。

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和平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就请你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聊的也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2.理清结构。 3.确定题目。

师:那为这篇作文命个题吧。《夜莺的歌声》全文紧紧围绕夜莺的歌声来写,那我们这篇作文呢?

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哭声来写。

师:想得真好。其他同学也应该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像这位同学一样,拟个合适的文题。就让我们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寄予这真切的语言之中吧。

习作例文:

一张旧照片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快乐的情景。然而今天我要展示的这张旧照片,会让你想起60年前那场残无人道的战争。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 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 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

16 ‚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片片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微的呻吟。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样生存…

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留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证明你们在中国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这张旧照片让我们无法抹杀掉每个中国人心灵的震撼,那一幕幕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让我们历历在目。

例文一从旧照片入手,引出了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作者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小男孩的外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突出了中心,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4篇:S版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全集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组成。其中《种子》《只拣儿童多处行》《钓鱼》是精读课文,《爷爷的 芦笛》是略读课文。反映的都是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的特点,表达了儿童的思想,抒发了儿童的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生字,能抓住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积累词语。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近义词、抓词语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等方法进行知识的积累。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重点句的含义;能够简要而又清楚地转述别人说的话;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3.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质;领会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的特点,理解冰心奶奶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单元训练重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 单元教学建议:

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加强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训练。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在掌握了几种段的结构的基础上向篇章的结构过渡,引导学生能够按事件的发展顺理清文章结构。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 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五、练习朗读课文

轮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六、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

2

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齐读,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臵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种子

种子 饱满 小姑娘 凝望

乌亮 虔诚

光泽 专注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3

出示春景图——板书课题——简介作者——读题质疑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明确要求——学习生字——学生质疑——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写字指导——学生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5.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出示句子)

反复朗读,读中体会——谈感悟

四、小结

4

五、布臵作业

抄写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春天是什么样子?(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师范读第6自然段,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指名尝试背诵——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师范读第8自然段,生有感情地朗读。

6.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7.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8.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生讨论交流——练习背诵7—9自然段。

三、布臵作业

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

5

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要求——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5.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三、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四、学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③齐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3.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4.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5.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6.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板书设计:

钓鱼

钓鱼------放鱼-------启示

教学反思:课上我抓住关键词语,带领学生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后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7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 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翱翔、婉转、温润、驱赶。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 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3. 分段朗读课文。 4. 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六、精读第

一、二段

1. 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 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 指导朗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七、精读第

三、四段

1. 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8

2. 指名说。

3. 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 指名读有关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

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背诵第7——13自然段。

板书设计: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比较表示“看”和“说”的词语,培养辨识近反义词语的能力;通过叠词训练,使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兴趣。

2. 通过“读句子,说体会”,培养学生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能力。

3. 通过读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增强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4. 通过阅读诗歌《葡萄叶的梦》,体会葡萄叶的美好愿望。 5. 通过学习“指南针”栏目,掌握转述的方法。

6.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9

教学重点:1. 分类积累词语。2. 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1. 把句子写具体。2. 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学习“语海畅游”

(一)出示词语:

盯着 讲

商量

告诉

劝告 1. 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特点。

2. 请选择你喜欢的表示“看”或“说”的不同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3. 寻找规律。

4. 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有准。 5. 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二)认识AABC的词语。 1. 自由轻声朗读词语。

2. 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3. 口头说词,必须用上AABC式。

(三)将句子补充完整。

1. 学生同桌互相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2. 你注意到了划线的部分了吗?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三、学习读读背背 1. 自由读古诗。

2.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诗句的意思。 3. 讨论交流古诗的意思。 4. 同桌互背,分组背,指名背。

四、课外作业

1. 积累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 2. 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二、阅读平台——《葡萄叶的梦》

1. 指名分段朗读诗歌《葡萄叶的梦》,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10

2. 你读懂了什么?

3. 那么,葡萄叶的梦是什么呢? 4.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由来。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对葡萄叶喜爱的情感。 6. 全班一起朗读这首儿童诗歌。

三、学习“指南针”

1. 默读“指南针”中的内容,借助泡泡框提示,思考: (1)什么是转述?

(2)怎样才能简要而清楚地转述别人的话? 2. 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 什么是转述?

4. 怎样才能简要而清楚地转述别人说的话?

四、课外作业

回忆寒假生活,准备写作文。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能说会道——话说寒假生活 1. 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 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 出示基本要求: 4. 教师适当指导。

三、笔下生辉

写一写:寒假里的见闻或寒假里发生的一件事。 1. 指名读题目,思考:题目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 反馈思考情况。 3. 幻灯片出示要求:

4. 学生动手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作。

四、举办展览

对自己的优秀习作进行整理、抄正,准备参加展览。

第5篇:S版四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全集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走进丽江》和略读课文《五彩池》和《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语言生动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在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 读中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要善于积累的语句,灵活运用。

单元目标

2.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体会丽江、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单元训练重点: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2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 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3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 ‚静‛‚清‛ ‚绿‛。)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 ‚奇‛‚秀‛‛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

二、

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4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6.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本课第

2、3两个自然段写法相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再总结出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第2自然段的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第3自然段的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桂林山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作者说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还像什么。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5

二、初读课文

1. 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6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古城:历史悠久 布局奇巧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7

(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

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课文结构: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

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2.齐读

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8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 分类积累词语。2.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1.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 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 )蝶( )水

( )驶衣( )

山( )( )才炼( )

9

( )色( )布( )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二、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渔歌子》

二、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0

(1)想一想:怎样把校园美丽的地方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总结

三、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1

第6篇:语文四下第五单元重点

第五单元

浓郁

流连

小径

流畅

引导

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闪

概念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鼓动

跃动

欲望

冲破

坚硬

不屈

茁壮

沉稳

震撼

糟蹋

短暂

有限

珍惜

扰乱

诊断

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清香袅袅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神气十足

怦然一震

绝处逢生

悄 (qiāo )静悄悄

悄悄地

悄悄话

( qiǎo ) 悄然

悄声

重(chóng)重见天日

重新

迷雾重重

(zhòng) 重要

重点

重量

重心 弹(tán ) 动弹

弹簧

弹力

弹词

弹奏

(dàn)

子弹

中弹

导弹

弹尽粮绝 缝(fâng)砖缝

石缝

缝隙

细缝

(fãng)

缝补

裁缝

缝制 缝补 缝合

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繁茂

浓郁

流畅

缤纷

渺小 巨大

坚固

湿润 忧愁

健康 富裕 贫困 抢夺 尊敬

惭愧

躲藏

欢喜

汇集

灾难

缓慢

坚强

珍贵 愉悦

疼痛 猜测

模仿 寒冷 恐惧 奇怪

整齐

漂浮

特殊

虚假

遥远

微弱

消灭 珍贵

祝愿 柔软

明亮 宽敞 黑暗 破旧

飞翔

挖掘

盼望

捕捉

停止

哭泣

匆忙 翠绿

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是非 胜败 输赢

新旧 悲喜 进退 得失 天地 黑白 高低 存亡 生死 多少 长短

贫富 方圆 男女 老幼

粗细 干湿

软硬 始末 难易 爱憎 天地 水火

横竖 好坏 胖瘦 升降 动静 东西 南北 寂静 贫富 开关 起伏 昼夜 成败 哭笑 呼吸 动静

悄然: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缤纷:繁多而杂乱。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流连:留恋而不愿意离去。 糟蹋:浪费;损坏。

茁壮:强壮;健壮

震撼:震动;摇撼。

浓郁的花香

全新的经历

缤纷的色彩

优美的曲线

美丽的弧线

神奇的经历

深刻的道理

流畅的歌声

至高无上的权利

清香袅袅的早晨

轻轻地放下

静静地等待

深深地体会

细细地品尝

《触摸春天》

安静是个盲童,但是她热爱生活,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bīn)纷世界。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流畅”是指动作协调,步履轻盈。“磕磕绊绊”是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安静能够“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与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句话不仅照应了全文,表现出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也为下文描写她神奇地捕捉到蝴蝶做好了铺垫。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的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有没得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这里用来描写双目失明的安静,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这里是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缤纷”是形容繁多而凌乱,这里是指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 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永生的眼睛》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情操。 两种对比:

1、琳达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主动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巨大的转变。

2、当年的“我”和现在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这是琳达父亲权威自己的女儿时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这段话体现了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父亲留下来的不仅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植根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生命 生命》

课文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飞蛾的挣扎让“我”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小生命。小小的昆虫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这句话是作者静听自己心跳后产生的生命意识。这句话含着的意思是: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花的勇气》

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里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彩霞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寂寞”一般指人孤单冷清,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上没有明媚的小花点缀,显得非常单调。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居然”是指出乎意料,“气魄”是有魄力、有气势的意思。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赞叹了小小的花儿不惧冷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作者从小花的身上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这句话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渺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语文园地五》 日积月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带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 )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 (英国谚语 )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吕凯特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形容读书或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松开书,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释:放开。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孙权、汉光武帝和吕蒙三个人刻苦学习的事。

上一篇:幼儿中班手工活动教案下一篇: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