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综合素质评价

2023-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综合素质评价

构建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近几年,我们以教育评价为突破口,以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内容,在区域内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创了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一、重塑教育评价理念

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出发,还是立足“人化”的教育,必须正视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评价是调控和激励学生发展的杠杆和动力。2004年,围绕如何在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调研发现,当时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内容则是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手段采取的是以纸笔考试和操作评定等终结性评价。通过深入剖析,大家认识到这种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教育功能,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共识: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负责,必须重塑教育评价的理念。

1.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以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和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关注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自我完善,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2.面向全体、多维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面向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致力于共同发展。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轨迹性发展机制,把学生成长的非线性、线性特点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3.整体优化、和谐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关注影响教育评价的诸要素的整体优化,关注评价目标和内容的科学、全面、合理、协调,构建管理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满真情和互相关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二、重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我们在大量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建构了由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整合生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系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关注评价对象的发展性

为了改变过去学生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做法,我们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评价基于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是决定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目标,它把对学生的评价从单纯的知识能力的考查拓展到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查。因此,在研制评价指标时,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来确定,要求学生具备作为一个未来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同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评价观的直接表现,评价的关注点改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将使学校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策略、教育管理上发生重要变化,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将引导学校从原来单纯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片面质量观变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得到全面发展的、蕴涵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教育观。

2.评价内容: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通过多方研究、酝酿、讨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并与学科学习目标分离。根据我区课程改革推进的实际情况,从科学性和可行性出发,最后确定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兴趣与态度、沟通与分享、健康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二十个要素,“对师长有礼貌、真诚待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能够独立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言行仪表符合学生行为规范”等六十个关键表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具有全面性,既重视学生成绩,也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多方面的潜能发展,从多维度确立评价指标,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主体: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我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让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社区都参与到评价中。

(1)学生自评。学生依据平时的《自我个性展示记录》和《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中的有关记载,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所列的评价内容逐项评价,最后写出自评结论,自评结论要如实评价自己,既要包括优点,也要有有待改进的内容。

(2)同学互评。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个人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互评小组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其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从他人的评价中多角度地了解自己发展的状况。

(3)家长和社区评价。家长和社区是学生校外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是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家长和社区收集学生的生活表征,从生活的细微处评价学生。

(4)教师评价。除了从上述六个维度对全班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外,班主任还要为每位学生写出阶段性评语,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写描述性评语,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完善的成长记录。

(5)班级评价小组综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社区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以及提供的材料,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基础上,按“A(优秀)、B(良好)、C(合格)、D(需努力)”四个等级给每位学生评出等级。

4.评价方法: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我们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强调评价方式多样性,既有平日的即时评价,又有学生的成长记录;既有学业考核,又有特长表现。这样,使评价更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1)即时评价。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行为观察、访谈交流、情景测验、评语等方式,对学生做出口头、书面或行为暗示等多样与开放的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进步。

(2)成长记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

(3)学业考核。考核采用书面测试、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书面测试采取闭卷、开卷和开闭卷相结合等不同形式。

(4)特长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对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就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如,“运动与健康”中的“运动能力”就是根据对学生进行速度、力量和耐力的测试数据来进行评定的。量化分析的客观性优势得以发挥。对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比较困难的评价指标,则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等内容具有模糊性,难以量化,则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描述性评语”的方式呈现。这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突出定性评价,不但使综合素质评定科学、简便易行,而且能更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

三、建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策略

我们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中走了一条开拓之路。

1.政策导航,组织保障

为保障评价内容设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评价实施过程的客观、公正、公平,我们从区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出台了评价过程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申诉、责任追究制度等,建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保障系统。同时,成立了“区———校———班”的学生综合素质立体评价网络,细化了各自的职责。区评价委员会的职责是制定或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对学校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质询、申诉和举报,纠正评价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学校评价委员会的职责是制订学校评价方案,拟订出学校具体的评价程序,确定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班级评价小组的职责是收集、整理关键性材料和数据,给学生撰写综合性评语,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和自我描述,具体开展评价工作。

2.试点建模,全面实施

在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经验和广泛吸收国内外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次修改完善,选择不同层次的单设小学、九年一贯制小学和单设初中进行试点。经过研制标准、试点实验、评估完善、修改标准几个环节,各类学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型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全区各校首先根据本校实际选择一个或两个年级模仿试点学校的模型试行后(一般为一年),对试行情况进行评估、完善,然后在全校推广。这既保证了此项工作的积极稳妥,又顺利推进了教育评价的全面实施。

3.科学评价,合理使用

我们按照“个人总结———评议评分———审核审查———公示公开———审批备案”的评价流程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我们使用基于网络的评价系统,所有评价全部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有利于降低评价工作的复杂程度,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参与评定的教师设定了不同的评价权限,同时也解决了保密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采用这种手段,有利于评定工作的条理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有利于真实记录评定过程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确保评定工作的可监控性,有利于评定结果的统计、呈现、保存、调用和及时分析,有利于确保评定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我们把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既作为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依据,又作为学生毕业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还作为学生中途转学证明材料。这既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又确保了评价结果的有效使用。

4.全程监控,持续推进

为了对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我们还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融指导、研究、评估、服务于一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指导就是对学校、教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工作,同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研究就是参与学校、年级组或班级的评价活动,与学校、教师、学生一起进行有关评价问题研究;评估就是专家组成员依据标准对学校或班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评定,检查其操作是否规范;服务就是帮助学校、教师解决评价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咨询等。这样,就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成为一种开展教育研究、推广教改经验、指导服务教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互动过程,同时,这种监控机制有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教育评价工作。

四、效果与反思

几年的实践,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更加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解决了“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问题。首先,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后劲,自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其次,评价实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从根本上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逐渐成为了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和有效的实施者,课堂教学形态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最后,评价实验也促进了学校办学行为的变化,学校明确了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学校德育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明显得以强化。

从几年的实践看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学生培养和素质评价整合实施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备多维度多要素,在旧的评价文化和评价体系淡出之前,评价的具体操作往往是复杂艰巨的,因此不少学校重综合素质的评价,轻视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育。学生培养和素质评价究竟该如何整合实施,这有待进一步探索。

2.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区域的适应性研究要进一步加强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加强研究,优化评价指标,简化评价工具,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同时,由于教育发展本身存在的不均衡性,在增强评价体系科学性的同时,如何应对地区差异,增强不同区域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探索。

作者:蒲大勇

第2篇:学生综合评价研究新趋向:从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到综合素养

摘要:学生综合评价已成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针对现有学生综合评价的理论概念问题,该文提出了综合素养这一新概念,以期助力变革和赋能学生综合评价。首先,在总结梳理学生综合评价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综合评价概念中的内涵模糊性和内容维度分立性分析,提出综合素养概念,其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跨越学科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个性化有机融合,也是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其次,基于综合素养的内涵分析,厘清了包含知识基础层、关键能力层、必备品格层和深化价值观层的综合素养构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自主發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的综合素养理论模型,可为综合素养评价工具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智能技术;综合素养;综合素质评价;核心素养;学生评价

* 本文系科技部“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项目“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项目编号:2021YFC334080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以破除“唯分数”评价和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为目标,以创新评价方式为手段,以实现客观、科学评价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创新评价工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1]。作为基础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评价既是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周期性诊断,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重要依据。探索学生综合评价的新理念与方法体系,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针对学生综合评价,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广泛探索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2][3]和源自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的核心素养评价[4][5]。在理论层面,以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开放性和多样化学生综合评价框架不断被提出、修订和优化,例如针对前者的《义务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南》(简称《质量指南》)[6],以及针对后者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简称《素养框架》)等[7];在实践层面,各个地区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多层级指标体系和多元化评价方式[8],并形成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分立性评价结果。

尽管学生综合评价实践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全面铺开,但从其实际效果来看,现有工作普遍存在理论概念和实践方法的不足:理论概念上,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概念内涵各有侧重、不够全面,而且内容维度的分立性使得测评结果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9][10];实践方法上,数据采集方式单一、分析过程不明、评测结果输出不全、实际用途指向不定[11]等问题使得测评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和实效性受到极大挑战。总的来说,解决学生综合评价的教育实践难题还需要在理论概念和实践方法上进行双重突破。本文仅从学生综合评价的理论概念突破入手,尝试在厘清学生综合评价现有相关概念(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新趋向—综合素养—的概念与内涵,进而构建综合素养的结构模型,以期为推动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综合素养的概念缘起与基本认识

(一)学生综合评价相关概念的发展历程

从国内学生综合评价政策发展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来看,学生综合评价(主要针对综合素质)经历了从目标概念提出、评价制度呼吁、评价标准提出的发展阶段。其中,《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于1999年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综合素质”一词,并强调高考改革应注重考查综合素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随后多个官方文件均呼吁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从课程改革视角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最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为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提供了相对具体的行动方案。此外,从国内外学生综合评价模型相关研究的信息图谱(如图1所示)来看,世界各国(或地区)和国际组织先后围绕核心素养构建了一系列结构模型。其中,英国(1987年)和澳大利亚(1992年)最先启动核心素养(当时被称为“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研究,属于核心素养研究的起步阶段;随后各国际组织及美国、德国(1996—2007年)也纷纷开始探讨核心素养(相关术语包括“21世纪技能”“关键能力”等)的结构及其要素,属于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新加坡、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逐步发展成为核心素养(相关术语包括“新21世纪技能”“核心能力”等)研究的重要参与地,属于核心素养研究的繁荣阶段。

(二)学生综合评价相关概念的基本认识

学生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基础是明确有关评价内容,即明晰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含义的异同,涉及到“素质”和“素养”“综合”和“核心”的概念差异之辩。首先,关于“素质”,心理学和生物学视角下的“素质”偏重先天生理条件[12],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往往将其理解为“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13],且由知识、能力和品格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内化而形成[14]。关于“素养”,现有通行定义是“个体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或能力”[15],属于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或态度)三者的有机结合体[16]。因此,总体而言,二者并不完全等同,前者侧重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凸显学生受教育的可接受性和个体差异性,后者侧重从情景特性出发凸显个体发展的内容和方向[17];在具体构成上,品格属于素质的特异性成分,而价值观属于素养的特异性成分。

其次,关于“综合素质”,其概念源自1985年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积极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综合性逐渐受到重视,其例证即是《决定》首次提出“综合素质“一词。研究者大多从其构成提出其定义,即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五个方面的全面有机结合来界定综合素质。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由田爱丽和严凌燕[18]所提出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并调动心理、社会等资源以解决复杂任务的能力”,而且该能力蕴含着“个体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审美取向以及行为表现等”[19]。总体而言,综合素质是目标层面的概念,反映的是对教育的内容要求[20];其聚焦于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内容,涵盖的是学生素质发展中的基础性成分。

反观“核心素养”,其概念诞生于OECD于1997年开展的“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国际性教育质量测评项目。后来,为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及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发展需求,我国研究者也开始引入并探讨核心素养。该概念凸显的是学生素养中的中心性或主要组成部分,其一般被定义为“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成功应对各类复杂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它需要调动知识、认知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动机等社会心理资源”[21][22]。目前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与文化知识有关的素养、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素养和与社会参与有关的素养[23]。总体而言,核心素养属于培养层面的概念,关注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规格和质量的人的问题[24];其是对学生未来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素质发展中的必要性成分。

最后,尽管综合素质评价和核心素养评价在源起、内容、测重点和范畴上有所不同,但二者在导向、目标和内容特征上均具有极大程度的相似性[25][26]。例如,在导向上,虽然二者分别针对不同的素质教育困境而提出,但其终极目标都是在于构建素质教育新模式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目标上,尽管二者在落实全面发展目标时的实践路径有所不同,但其均是对“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力响应和探索;在内容特征上,尽管二者的出发点和理论视角有所差异,但其内容体系均是对全面发展内容的细化和具体化。

(三)学生综合评价相关概念的不足分析

1.概念内涵模糊,难以确定综合评价范畴

正确理解并界定学生综合评价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有效开展该活动的理论基础,然而现有研究领域并未对相关概念含义达成统一性意见。就综合素质评价来看,针对其概念的理解大致存在三种不同观点[27][28]:第一,综合素质评价被视为学生的非学业相关能力(包含学习能力(如学习习惯、兴趣和期待等)但不涵盖学业水平),即将其理解为通过传统纸笔考试或测试而进行评价的学术能力之外的能力;第二,综合素质评价被视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即将其理解为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前两者共同构成学术能力)和非学术能力的整合;第三,综合素质评价被视为个性整体素质,即将其理解为各种不同个性化素质的深度关联和有机融合。针对核心素养评价,其在内涵理解上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其与现有评价之间的关系。依据索桂芳等人[29]和程龙[30]的总结,目前主要存在三种选择:第一,现有各种类型评价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核心素養评价是一种更为先进和实用的评价体系,因此需要用核心素养评价替代现有评价;第二,现有评价已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稳定且被社会各界基本接受和认可的运作体系,但其所评价的内容不够包容和全面,而核心素养评价恰好可以涵盖这些内容,因此需要在现有评价之外叠加核心素养评价;第三,鉴于综合素质评价和核心素养评价在前述诸多特征上的差异性和共通性以及后者的理念先进性,需要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内涵和要求深度融合到现有评价之中。

2.内容维度分立,难以反映学生综合表现

构建综合全面的各级维度是有效开展学生综合评价活动的理论核心,然而现有实践领域普遍采用的是“还原论”或分解式做法。具体而言,针对学生综合评价内容的不可见性、内隐性和复杂性特点,相关研究者往往将其细化和分解为具有渐进层次的多级别维度[31][32],直至具体易测的行为表现。例如,《质量框架》提出学生综合素质包含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一级维度,每个一级维度分别包含2-3个二级维度,每个二级维度分别包含2-3个评价要点。针对核心素养评价,我国目前的通行做法是针对各主要学科分别开发相应的核心素养评价评价框架,而且该框架通常由能力运用情景和课程实践活动类型的二维矩阵构成[33][34]。总体而言,现有大多数实践均对评价目标开展五育分解式评价,然后通过对素质要点的比较和计算来进行评价。然而就其本质而言,该做法只能最终得到学生各个方面的可见性、外显性和单一性素质的简单集合,无法获得关于学生素质的综合性认识,因此明显偏离学生综合评价的初衷。对于如何将分解后的多类型、多主体和跨周期评价结果合并或整合成原有评价目标以及获取学生的不可见性和内隐性素质表现这一难题[35],现有研究和实践工作并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现有学生综合评价在概念层面主要存在概念内涵的模糊性和内容维度的分立性等局限和不足,因此亟待构建新的测评理论已成为该领域的统一共识。最新的“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首次针对学生综合评价使用了综合素养测评术语,期待构建一套以其为核心的新型测评理论与方法体系,以破除现有学生综合评价实践的顽疾和劣势。但从现有的研究内容看,综合素养术语主要被应用于高等教育与教师教育领域,意指与特定职业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集合。例如,教师综合素养被认为包含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等[36],自媒体创业者的综合素养涵盖沟通能力、文字敏感能力和新事物捕获能力三个方面[37]。在基础教育领域,综合素养术语虽然已被相关研究者所提及,但其总是和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交替出现甚至互换使用,且在其概念本质上并未超出传统学生综合评价的范畴[38][39],因此并不符合学生综合评价的时代新需求。为推动综合素养测评实践工作的诞生、发展、成熟和完善,我们必须首先科学界定综合素养的内涵并为其构建合理的结构模型。

三、综合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理论模型

(一)综合素养的内涵

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新型测评理论的核心概念,综合素养应该具有一些明显有别于且超出传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新内涵,不仅能够弥补传统学生综合评价在概念内涵上的缺陷,而且能够响应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需求对原有概念内涵进行拓展和延伸。前面已经讲到,传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评价在概念界定和实践操作上均与具体课程密切相关,且在评价结果上难以凸显具体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此在概念上存在“分立而不综合”“重一般性而非个性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前文中针对相关概念的基本认识阐述,将综合素养界定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跨越学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深化价值观的个性化有机融合”(如图2所示)。这其中包含四重意蕴:

其一,强调综合素养的整体综合性,认为其并非综合素质评价中五育内容的简单相加或者核心素养评价中课程实践活动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由各类素质通过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全面综合性整体。这是因为,学生综合评价的目标内容内涵丰富、结构复杂,难以通过简单的分解和合成来获取对其的准确性和综合性理解。

其二,强调综合素养的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任何两个个体都会在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深层价值观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绝不能采用传统“冷冰冰的分数”来简单、机械地刻画分数背后的“活生生的人”[40]。这是因为,学生综合评价的目标对象是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学生,而单一分数只会掩盖学生之间的多样差异性,因此针对其的评价需要注重人文向度[41]。

其三,就综合素养和传统学生综合评价相关概念的关系来看,综合素养同时包含学生素质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必要性成分,但绝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也就是说,综合素养既涵盖德智体美劳全素质要素,也吸纳了与文化基础、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均关联紧密的素养成分。相比综合素质,综合素养凸显了素质教育中的综合性成分;相比核心素养,综合素养所涵盖的素质教育内容更为全面。

其四,从构成成分方面来讲,综合素养同时包含能力、品格和价值观三种有机成分,而通过受教育而获得的知识是这三者的基础性成分。前文已经提到,素质由知识、能力和品格三者构成,而素养涉及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种成分。作为融合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性概念,综合素养因此应覆盖知识(低阶成分)、能力、品格和价值观(后三者为高阶成分)四种成分。此外,指向综合素养的知识并不对等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必备的学科知识,而是跨越学科的各类知识集合。

(二)综合素养的构成要素

基于上述的综合素养内涵,本文将综合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基础知识层、关键能力层、必备品格层和深化价值观层。基础知识层包含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关键能力层包含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四类,必备品格层包含爱、志、信和毅四类,深化价值观包含微观价值观和宏观价值观两类,如图3所示。通过对每层要素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本文试图厘清综合素养的全部构成要素,以体现其在概念范畴上的全面性。

1.综合素养的知识基础层

借鉴林崇德等人[42]针对教师知识的划分方法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特点,本文将指向综合素养的学生基础知识归纳总结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类。本体性知识是指学生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学习而习得的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知识,既包括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通过学校学习而掌握的各类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也包括学生在各类非正式场景中所习得的关于个体身心发展方面(如关于身心特征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等)的自我类知识,还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书籍阅读、实地游览和人际交流等途径所获得的关于当地、国家和世界等不同层面和类型的文化类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学生所具有的各类健康安全类(如人身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知识,是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性知识是指学生所具有的关于如何有效或高效学习的知识,具体包括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习得适宜学习策略或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内容的知识。

2.综合素养的关键能力层

借鉴前人所提出的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分类[43]并结合最新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研究成果[44][45],本文将指向综合素养的学生关键能力归纳总结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四类。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获取新知识并将其融入自身知识体系的能力,不仅涵盖学生对于特定阅读内容的领会与理解,而且还包括学生将其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意义性联系;思考能力是指学生以事实为基础,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开展体系化、条理化和逻辑化的深度思考能力,该能力要求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即善于发现生活或学习场景中的各类问题并尝试通过思考来构建合理的解决方案;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善于借助语言、文字和图形等清晰明确表达自身情感、想法和意图等内容的能力,是在语言能力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语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而实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该能力极为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

3.综合素养的必备品格层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必备品格,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分类体系,其一是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将其划分为自律、尊重和认真三种[46],其二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基于青少年积极发展视角将其划分为爱、志、信和毅四类[47]。鉴于综合素养的内涵特点及其文化背景,本文认为后一种分类体系更加适用于指向综合素养的学生必备品格,并结合综合素养自身特点对该分类体系进行了简要修订。其中,“爱”反映的是学生与他人开展社会交往及与家庭、集体、社会及国家关系层面的一系列品格,包括善良、感恩、热爱集体和爱国等;“志”主要涉及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身成就发展的一系列品格,包括勤奋、认真、主动和刻苦等;“信”主要指学生为更好融入社会或实现社会化所需的一系列品格,包括诚信、责任心、自律、自尊等;“毅”是指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逆境和困難时所需的一系列品格,包括乐观、坚毅和专注等。

4.综合素养的深化价值观层

参照人类价值观系统分类体系并结合综合素养自身的价值观特点,本文将指向综合素养的价值观归纳总结为微观价值观和宏观价值观两个大类。微观价值观主要是指与个人自身发展相关的积极正面的价值观集合,可细分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等一系列小类,而且每个大类均包含数目不等的具体价值观。例如,人生观包含自我观、生命观、生活观、理想观等;世界观包含自然观、历史观、科学观、实践观等。宏观价值观主要是指与社会发展相关的积极正面的价值观集合,可细分为政治观、社会观和文化观等一系列集合,且同微观价值观一样每个小类均包含数目不等的具体价值观。例如,政治观包含国家观、平等观、安全观、自由观等;文化观包含知识观、学习观、创新观、文明观等。

(三)综合素养的理论模型

基于前述针对综合素养构成要素的深入分析,本文进一步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以构建能够深入体现综合素养综合性的理论模型,如图4所示。综合素养包含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个一级维度,其中自主发展维度重在强调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并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是指学生发展出的能处理好个体与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国际等多种社会关系的素养;文化基础是指学生发展出的能学習与传承内含“人类智慧成果”等优秀文化的相关素养。针对各一级维度的构成成分及其具体含义如下所示:

1.自主发展分为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二级维度,前者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可细分为学习策略、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和阅读素养四个三级维度;后者是指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可细分为珍爱生命、自我管理、生涯规划等;

2.社会参与分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际协作三个二级维度,其中责任担当主要是指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可细分为社会责任、社会贡献、国家认同等;实践创新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可细分为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创新素养;人际协作主要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具有同理心,可细分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团队合作;

3.文化基础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信息素养、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技信息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八个二级维度,其中人文底蕴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可细分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准确而有创意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机协同、人网协同和人与智能协同的能力,可细分为数据素养和智能素养;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可细分为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勇于探究;语言素养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口头及书面语言的方式,运用母语实现理解、表达等互动,分为母语素养和外语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发展与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种日常问题的素养,仅包含数学素养一个三级维度;科技素养是指能够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适当地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科学技术保持批判性的态度与好奇心,分为科技理解、科技运用和科技兴趣;艺术素养是指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及其他美的事物的能力,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审美鉴别和评价能力,分为艺术感受和艺术表达;体育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并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仅包含体育与运动。

四、结语

破除“唯分数”评价,创新评价方式,逐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是当下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旨在探讨学生素质评价的新理念与方法体系,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生综合评价相关概念—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图谱、基本认识,并分析了其在理论概念层面的不足,提出构建以综合素养为核心的新型测评理论与方法体系。其次,将综合素养界定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跨越学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深化价值观的个性化有机融合,并进一步提出了包含四层结构的综合素养构成框架。具体来说,基础知识层包含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关键能力层包含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四类,必备品格层包含爱、志、信和毅四类,深化价值观包含微观价值观和宏观价值观两类。最后,针对综合素养结构及构成要素的综合分析,构建包含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为一级维度的理论模型。各一级维度可进一步划分为 2—3个二级维度,而且各二级维度包含数目不等的三级维度。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个性化有机融合,综合素养兼具学生综合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和独特性,可极大弥补原有相关概念在理论概念层面的不足。因此,准确把握综合素养的内涵界定及其理论模型,有助于推动和加强针对育人过程和育人质量的科学、有效评价,并最终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未来,将依据本文所构建的综合素养理论模型,并结合物联网、区块链、5G等智能技术,切实推动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科学落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 cn/zhengce/2020-10/13/ content_5551032.htm,2020-10-13.

[2] 卢海弘,张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最新进展、主要难点及破解思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0,(5):46-50.

[3][27] 王小明,丁念金.历史与嬗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十年[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74-79.

[4]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11):8-18.

[5] 雷浩,崔允漷.核心素养评价的质量标准:背景、内容与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3):87-92.

[6] 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质量》的通知[EB/OL].http:// www.moe.gov.cn/srccsite/A06/ s3321/202103/t20210317_520238.html,2021-03-17.

[7] 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8][28] 刘志军,张红霞.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18-23.

[9] 程岭.纳入高等学校招生体系的综合素质评价:“难为”审思与“能为”创建[J].教育研究,2020,41(12):111-120.

[10][24] 辛涛,张世夷等.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困顿与突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2):11-16.

[11] 魏晶,贾曦等.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理念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8,(9):132-137.

[12] 杨治良,郝兴昌.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13] 顧明远.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14] 黄运平,胡琳琳等.知识、能力、品格与素质的关系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2):73-75.

[15] 柳夕浪.走向整体的人:核心素养的整合意义[J].中小学管理,2019, (4):25-28.

[16] 蔡清田.素养:课程改革的DNA[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

[17][20][23][25] 张红霞,侯小妮.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5):15-19.

[18] 田爱丽,严凌燕.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理论、实践与展望——以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3):69-78.

[19] 田爱丽.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化时代学习评价的变革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09-113.

[21]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 [EB/OL].http://www.oecd.org/pisa/35070367.pdf,2005-05-27.

[22] 郭宝仙.核心素养评价:国际经验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 (4):48-55.

[26][30][31] 程龙.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9,(12):36-42.

[29] 索桂芳.核心素养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7, 37(1):22-27.

[32] 程龙.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综合性的缺失及其矫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9):12-14.

[33] 徐鹏.语文核心素养评价:实施路径与未来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2):103-110.

[34] 任子朝,陈昂等.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 (5):116-121.

[35] 刘丽群,屈花妮.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局[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95-100.

[36] 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5):84-88.

[37] 吴红梅.自媒体创业者特点与综合素养分析——基于10个案例的观察[J].新闻与写作,2018,(11):97-99.

[38] 恒熊冠.学生综合素养的理解及培养一一兼析深圳提出的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行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4):8-13.

[39] 王丽华,于胜男等.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6,(2):16-19.

[40] 万玉凤,刘博智.从“冷冰冰的分”到“活生生的人”——专家解读《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4-12-17(05).

[41] 吕鹏,朱德全.未来教育视域下教育评价的人文向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1):40-45.

[42] 林崇德,申继亮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43][46] 常虎温.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及对教师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0):53-54.

[44] Hesse F,Care E,et al.A framework for teachable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 [M].Dordrecht:Springer,2015.37-56.

[45] 张治,刘小龙等.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指标、模型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21,(8):25-33.

[47] 林丹华,柴晓运等.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4-22.

作者简介:

柴唤友: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测量与评价。

陈丽: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互联网+”教育、远程教育、终身学习。

郑勤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大数据、学习分析。

王辞晓: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具身认知。

A New Trend of Comprehensive Student Evaluation: From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ore Competency to Comprehensive Literacy

Chai Huanyou, Chen Li, Zheng Qinhua, Wang Cixiao(The Research Center of Distance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責任编辑:赵云建

作者:柴唤友 陈丽 郑勤华 王辞晓

第3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摘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关系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研究。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我们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原来单一的考试测评,不断往多元化多举措的方向改善。虽然目前仍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随着评价主客体的积极参与,在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的配合下,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将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教育观念;多元化

一、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理论渊源

自人类有教学行为以来,教育实施、评价和咨询便同时产生,随后三者相辅相成发展,缺一不可。然而,历史上人类对于教育评估的研究发展滞后,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教育评估一直被简单视为人才选拔与考试。在19世纪中期以前,教育评价与人才选拔的界限模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成绩测评在思想与理论上也一直没有完整明确的区分。

18世纪中期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和20世纪初约翰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共同为综合素质评价和研究提供了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在这些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同时随着20世纪实验心理学、教育统计学以及人类智力理论发展,教育学界开始了对非学科学习能力和素质的理论研究。由此开始,人类开启了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新阶段。

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欧美发达国家各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评价体系中。我国自1999年国务院教育局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各级政府多次推动政策实施,积极改革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但总体仍然面临着思想理论不牢固、评估模式单调、可操作性不强、方法论不科学,缺乏社会公信力等困境。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个体成长最迅速的阶段之一,也是形成个人修养品质、学习能力、开阔眼界、开发自身潜能的关键期,因此,中小学教育在个人一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学生长期面临着较大的考试升学压力,学校和家长基本只关注学生和孩子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原本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塑造而成的应试能力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无法实现。

因而,改变传统的唯成绩、唯学历论的教育观念,缓解功利化社会竞争浮躁环境对校园的影响,纠正学校和家长仅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单一评价指标,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便为此服务,从最初关注知识学习之外的技能,到后来涉及到各种非智力因素,最终全面涵盖了所有关系到人的基础成长和成才条件的综合研究系统上。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要性。我国对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文件完整地承接和反映了人类在该领域发展的成果。2002年,我国国务院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最终界定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情趣”六大方面,并称之为中小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改文件指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二、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状况

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件中指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新中国关于教育评价的政策文件中首次出现“综合素质”的概念。2002年国务院教育部陆续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文件被我国教育界视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直接政策依据。这两个政策文件的颁布,引发了教育界和学者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广泛讨论和研究。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特色。

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上,我国研究者都认同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对象的准则。要求评价方要充分尊重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给予评价对象充分的自由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强调必须让评价作为积极正面的反馈,使评价成为促进评价对象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活动。评与学一体化,良性互动。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需要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有规律地进行总结,促进中小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均衡发展。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曾经在解释我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时就说:“我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本目的就是“总结经验”,走向胜利。

总结经验需要客观而全面,这就要求评价覆盖面要广、方法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评之外,还要使用多方观察、咨询、访谈等多种开放式、可行性强的评估方式。评价既要注重结果反馈,也要充分掌握学生成长和变化的发展过程,有机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另外,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客观摆正各方的位置和地位。高度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和主体地位。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导下,让各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学活动。

2.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

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评价,面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德、智、体、美、实践、创新”六大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既要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也要保证评价的真实性。然而,在各类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仍然存在大量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晰、评价指标参差不齐、评价方法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到位、权力分配不当造成的不公正,以及宣传不到位造成的抵制行为等问题。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科学的评估方法和相关的配套制度的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就只是一句空话。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政治活动的关键,我国学者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也是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科学的标准技术。在配套制度上,有申诉制度、听证制度、公开制度、问责制度等,同时加强国民的法制意识和社会的诚信文化氛围,才能自上而下、全方位保障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公平合理有序地开展。在制度的保障下,优化评价项目、提高评价体系标准、加强测量评估技术,才能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成果。

3.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提到评价方法,通常人们首先会想到考试。虽然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但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比如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质是无法通过考试来评估的。换而言之,不同的能力和素质需要能合理真实反映出其水平的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上,主要有三大类型 :①试题评价法。测试自古以来一直是评价的主要方法,在考量知识水平上如此,在评估一些素质能力上也不例外。比如,公务员考试中一些题目,在总体上便能测试出应试者的空间想象力和推断能力。再如一些經过大量实验证明有效性的心理学题目,也可以某种程度反映出答题者的心理素质。另外,关于人格测试、性格分类等测试也能相当程度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性格类型。还有,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如作文、论述题,都可以比较准确地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总之,只要试题是具备高水平专业人士精心设置,并且在大规模试验下获得大概率因果反馈的情况下,测试都不能被排斥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之外。

②档案袋评价法。国务院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间,积极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其中档案袋评价便是一种独特且日渐广为重视的方法。档案袋评价是指学校老师根据教育大纲和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比如学年目标或学期目标,持续特定一个时期,主动积极且系统地组织、总结和反思该阶段学习成果的档案资料,作为评价本阶段学习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和成长状况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法符合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理论根据,也因其多元性、持续性等特点,相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而言,为国内教育界所广泛推崇。总体而言,档案袋评价法有三大特点:第一,档案袋评价法具有开放性,也具备长期性。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评价的场合和时间上,也体现在评价的主体上。除了教师之外,其他学生、学生本人、父母亲人、甚至社会相关人员也可以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同时,档案袋评价法的开放性和长期性,也使其具备了易操作性和有效性。这也让各个水平和各个年龄段的评价主体、客体都能参与到评价活动过程中,大大增强了评价的适用性和现实性。第二,档案袋评价法本身也有多种多样的评价模式。根据档案袋的功能区分,档案袋可分为展示型、评价型、文件型、课堂型、实习型等。不同功能的档案袋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也可相互补充,让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多维饱满。第三,档案袋不具备数据的精确性,但其记录性和描述性,使档案袋评价法的适用范围极广,既然可以通过课堂作业、考试、艺术作品等方式来评价其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课后活动、夏令营、家长会等集体活动进行多方评价,来综合评估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艺术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③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是“为了测量学习者运用运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者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一系列尝试,更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场景或模拟的评价练习以引发最初的直接的反应,有专业的高水平评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直观的考察和评价。”与传统的测试评价不同,表现性评价方法是评价者通过观察、点评等方式,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述性分析。此类评价根据注重学习表现行为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度综合的分析。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表现性评价法跟档案袋评价法一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特征,其评价的时间和内容比较有弹性,根据目的的不同,内容可以有很大的差异。第二,表现性评价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不想考试分数一样具备精准性,也不同于档案袋评价注重记录保存的作用,表现性评价一般是在特定场景、特定时间中对学生具备了特殊意义的评价。比如学校的文艺晚会活动中学生表演的节目,参加校际甚至更高级别体育比赛,或者搀扶老年人过马路等行为,都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性评价法比较依赖评价主体的专业水准和不偏不倚的评判标准,否则将会出现严重误差,甚至发生误会、冤枉学生的悲剧。第三,表现性评价的可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的覆盖面更为广泛,其形式从试题、报告、写作,到演说、实验、才艺展示,等等。因而更能生动地体现出中小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

三、综合素质评价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将从横向平面化研究转向纵深研究发展,将充分利用新时代科技条件下,进一步重视新型评价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按照我国教育部所施行的政策要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从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成绩、身心体质、审美水平和表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评价体系应当体现信度、效度高、实效性强、契合度好,具有正面影响力等特点。一般来说,评价的具体落实方式越多样化,越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可采用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总体评价与个项评价、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然而,我国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并不完善,还存在着评价方法贫乏、保守、形式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等问题。在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方法需要在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敢为天下先,改进思想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综合素质评价的诞生只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在我国更是起步较晚,难免与很多陈旧传统教育环境和社会观念产生矛盾。比如在当前还有很多人认为考试成绩是衡量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单一。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在学习成绩上,马云是比不过我的,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他才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可是他的阿里巴巴所创造的价值是新东方的十倍以上。”俞敏洪以身作则,表面社会不能以考试和升学论成败。心理学教授、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李玟瑾也说过:“每个孩子的天性和天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就爱学习,有的孩子就爱动。比如成龙他从小就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爱打斗。他如果生长在我们的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就只是一个小混混。”李玟瑾教授的话表明,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该促进学生往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展,而不是揠苗助长,在本来并不突出的方面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国家的教育资源。因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兼容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和标准权威性评价等。既要多元而开放,又要有所依据,正如教育部所提出的“两个依据,一参考”,在正确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让祖国的花朵能够百花齐放。

2.新时代新举措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还需要有新举措来保证践行出成果。

①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主体地位之一的教师,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败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校老师有目的的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评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主要还是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自上而下推行,会出现各种仅仅为了应付上级任务的形式主义评估工作。这对真实了解学生状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十分不利。教师作为关键的评价主体,不仅是评价活动的第一线执行者,也应该是评价方案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只有教师对评价方案和具体执行措施了如指掌,才能保证评价工作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

②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完善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在我国起步以来,各种献言献策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需要结合当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来考虑其可操作性。比如,有新闻称某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有一位小学生因为擅长写诗,可以申请不用修学数理化文史哲等科目,并且可以得到相当数额的生活补贴,以保证衣食无忧,在家专心写诗即可。暂且不论该新闻的可信度,显然,这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我国就不具备可操作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工具、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构建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平台。当前,我国在5G领域已成为全球的领航者,在这个大环境中,国家的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给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巨大的机遇和完善的空间。近代先驱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在各级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配合下,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公正合理、便捷高效,真正让祖国的花朵百花齐放,开遍祖国大江南北。

参考文献:

[1]姚春燕,张勇. 新型教育评价技术破解教育评价改革难题[J].考试(理论实践),2014(3):8-12.

[2]勒玉乐,孟宪云.中小学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及其改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42-148.

[3]张顺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及对策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06-108.

[4]王华.写作档案袋评价过程中不同评价主体的探索研究[J].外語界,2011(2):88-96.

[5]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58-67.

作者:潘颖斌

第4篇: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大学生综合素质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组成。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 要强化五种意识,树立五种观念;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做到评价内容规范全面、评价方法科学合理。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 那么,大学生究竟应当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和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问题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办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一、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解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成的多方面主体性品质。

从生物学意义上说,人是不具有主体性的自然人,只有通过教育的开发和环境的默化,人才能由自然人向具有主体性的社会人转化。 因此,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反映人的社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可根据发展的不同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 对于大学生来说,可将其综合素质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

基础性素质是整体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的部分,这里的基础既是指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也是指形成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所需要的基础。

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

创新性素质是指开展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素质。

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及评价依据经过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分析,笔者认为在基础性素质中包含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等五项素质,加之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讲可由以上七项素质构成。对于各项素质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可做如下表述:

1、政治理论素质

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关心国事,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两课”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努力学习政治理论,能够认清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两课”的到课情况和学习成绩、参加政治学习、政治活动的表现、在有关政策、法规、时事知识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是政治理论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对政治上不要求进步、不重视理论学习,不按时参加“两课”学习、政治学习、班会、团日活动的学生可适当扣分。

2、思想道德素质

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公德意识,团结友善,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和校规校纪,积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1

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不文明行为。

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遵守校规校纪情况和在学校开展的整治不文明行为活动等方面的表现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对道德品质恶劣,有不文明行为,违反校规校纪、言行不

一、不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的同学可适当扣分。

3、心理素质

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情绪稳定;有恰当的自我认知、社会适应性良好,人际关系和谐,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心理效能;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能正确对待荣誉、成绩、困难和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正常的竞争、参与、交往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心理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和协调能力是心理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对有心理素质不健康问题的同学可适当扣分。

4、人文素质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的区域文化的学习、发掘和研究。

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基本功比赛、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是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5、身体素质

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课成绩合格,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积极学习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体育课成绩、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是身体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6、专业性素质

专业学科素质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学生的专业学业成绩、实习表现和毕业设计、毕业成绩是专业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7、创新性素质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 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在实践中得以成功应用。 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科学研究、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展现自身能力、才华的比赛和实践活动,大胆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学生在参加科研工作、科技服务活动、各类科技比赛等方面的表现是创新性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在以上七项素质中,政治理论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的灵魂,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提高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努力方向。

三、科学规范地做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五种意识,树立五种观念要强化五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1、强化责任意识。

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负有直接、重要的责任。 只有把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作为学校和教育者的己任,才能处理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才能始终把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去抓。

2、强化质量意识。

人才的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程度、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水平都将影响学生的质量。 学生工是学生最直接的导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只有树立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把握时机、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为提高人才质量发挥作用。

3、强化全局意识。

大学生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部门、某几个人能够完成的。 除了学生工作人员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以外,全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当为实现教育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应当在全校形成育人的合力,使学生在每个场所、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育人的氛围,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全局意识,把学生成长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自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4、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一项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的事业。 实践证明。 在任何时期,都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 应当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才能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5、强化服务意识。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服务,大学生素质培养更是一种直接的服务。 人民大众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办学的质量。 因此必须强化服务意识。

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服务意识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必须树立五种观念。 即在教育思想上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在教育活动中树立“以比赛促活动,以活动促普及,以普及促提高”的观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观念;在学生文明道德教育中,树立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核心的道德规范观念;在学生素质评价中,树立形成性评价和动态评价观念。

只有注重对学生个性、特长、成就、潜能和发展的培养和描述,才能在素质培养和评价过程中,逐渐达到“知识一能力一素质”整体优化的效果。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做到评价内容规范全面、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内容规范全面 评价内容以上述的七项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可适当增加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其它内容。

每项素质中,学校要明确一级指标,由各专业确定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还应考虑制定各年级的达标要求,形成一个既具有基本素质之间横向联系,又能够进行个人阶段性发展状态描述的纵向对比的框架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素质状况,以便积极参加各项素质培养活动,全面有效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一般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是自评,学生个人要对照学校的评价标准写出个人总结,提出一个自评分:

第二是他评,由辅导员召开综合评价小组会议,在自评的基础上根据日常管理中的记录,进行民主评议提出一个评议分:

第三是总评,由年级评价工作小组根据每个学生的评议分进行总评。

综合素质评价的记分方式一般采用积分制或模块制。

积分制的计算公式为:总分=A.a%+B.b%+C.c%+D.d%+E.e%F.f%+G.g%+附加分模块制:即把每项素质作为一个模块。

在对某项素质评价时采用每个模块单独评价的方式。 即把每一个模块设定满分为一百分,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和社会用人单位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建立科学、直观、可操作性强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素质个性特点的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管理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要力求处理好一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以学为主的关系;要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入手,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将由学校倡导与自我成才要求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又丰富了评价内容,二者相互促进,一定能够造就出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参与人才竞争、品学兼优、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第5篇: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为了推动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内容全面、方法科学、程序规范、结果客观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引发学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愿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全面性原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既关注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差异,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三)发展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适当收录能准确描述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典型实证材料,客观反映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四)民主性原则。加强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五)多样化原则。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情景测验、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六)操作性原则。评估过程应简便、直观、易操作。评价指标能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被普通高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所理解和接受。实现评价实施与管理的信息化。

(七)客观性原则。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具体、实事求是,增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三、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对学生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一)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指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各学科的修习情况按《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有关规定,记录在《广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

(二)基础性发展目标。

1.评价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普通高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评价维度,各维度主要表现如下: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2.评价结果的表述。根据综合素质的不同内容和表现特点,对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等级呈现方式: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评价结果设定为“合格”(记为H)和“尚需努力”(记为S)两个等级;学习态度与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结果设定为“优秀”(记为A)、“良好”(记为B)、“合格”(记为C)和“不合格”(记为D)四个等级。对不合格等级的评价要慎重。

3.评价等级界定。 (1)道德品质。

H级:基本符合附件1道德品质基本要求者,评定为H级。对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其突出事迹要给予写实性记载。

S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尚待努力。①严重违反校纪、受到学校处分且无悔改表现;②触犯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机关处理。

(2)公民素养。

H级:凡公民素养基本达到附件1要求者,评定为H级。对公民素养优秀的学生,其突出表现要给予写实性记载。

S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尚需努力。①参与非法团伙组织;②参与打架斗殴、骗取或抢劫他人财物、破坏公共设施等恶劣行为。

(3)学习态度与能力。

C级:获得学分总量达到《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144学分,参加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成绩均合格。

B级:达到C级要求,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评为B级:(1)参加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3以上科目成绩良好;(2)研究性学习成绩良好,参加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展评活动获得奖励的。

A级:达到B级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级:(1)参加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3以上科目成绩优秀;(2)研究性学习成绩显著,参加地级市以上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评比并获奖的;(3)参加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自治区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学科竞赛获得地级市三等奖以上者。

D级:未获得《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学分的。 (4)交流与合作能力。

H级:凡交流与合作能力基本达到附件1要求者,评定为H级。对交流与合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其突出表现要给予记载。

S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尚需努力。①长期不参加班级等集体活动;②经常与他人发生无谓冲突,或有意挑起事端。

(5)运动与健康。

C级: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与健康课程修习至少获得11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含)以上者,评定为C级。

B级: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与健康课程修习至少获得11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含)以上,并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B级: 高中阶段,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获得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单项前五名队员;在县(市)级规定的体育比赛中,获得集体前五名的主力队员、单项前八名队员。

A级: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体育与健康课程修习至少获得11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含)以上,并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A级。

高中阶段,在地级市中学生体育比赛中,获得集体前六名的主力队员、单项前六名的队员;在自治区级规定的中学生、青少年体育比赛中,获得集体前八名的主力队员、单项前八名的队员;国家三级以上运动员。

D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D级。

未达到C级要求;提供获奖等级证明或免试体育弄虚作假。

因残疾而丧失运动能力或因伤病经批准免修、免试体育的学生,评价结果用“免予评价”表示(记为M),并纳入高考考生信息。申请免修、免试体育的学生,需持县(区)级以上医院的诊断书,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申请书要求学生本人和家长签字,经学校同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生效,并存入学生学籍档案。学校要公示免修、免试学生名单。

6.审美与表现。

C级:音乐、美术课程修习至少达到6学分者,评定为C级。

B级:音乐、美术课程修习至少达到6学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B级。

高中阶段,在学校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获三等奖以上;在县(市、区)教育局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三等奖以上;在学校认可的班级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

A级:音乐、美术课程修习至少获得6学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A级。

高中阶段,参加地级市以上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中获三等奖以上;参加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中获三等奖(含)以上;在国家教育部主办的音乐、美术等比赛(包括集体项目)中获奖的;有艺术特长并得到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机构认证的。

D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定为D级。

未达到C级要求;提供获奖等级证明弄虚作假。

四、方法程序

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性发展目标,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定。毕业前,依据三学年六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规定时间内由学校组织教师评价小组对毕业生进行一次总体评价,评价结果由学校统一逐级上报。

(一)评定方法。

学生自评:学生按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六项内容,在班级展示成长记录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提供自评等级的依据,使用自评表逐项进行等级评定。

同学互评:使用互评表,全班所有学生对班上的每位同学,按照六项内容逐项进行等级评定,由学校予以汇总。

教师评价:班主任牵头召集教师评价小组成员,使用教师评价表,各成员按照六项内容逐项为每个学生进行等级评定。教师评价小组成员应参加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考察学生的成长记录,主动了解受评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判定为D(待发展)时应慎重把握,判定为A(优秀)时要严格对照评价标准。

(二)评价结果的告知公示。

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评价内容得A等第的学生要在校园内公示7日以上,接受师生监督。

(三)评价结果的呈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模块(专题)修习学分、维度等级和写实性评语。维度等级分别呈现六个维度的等级,写实性评语应采用激励性语言,由班主任老师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有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结果记入《广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学生毕业前,应整合高中阶段各学期的评价结果,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一次总体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广西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由校长签字认可,并形成电子表格。

五、结果运用

(一)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也是高校招生选拔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是高校招生考生档案材料之一。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制订我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指导各地实施评价。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县(市、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监督、咨询、投诉、复议等事宜。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校要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班级要成立教师评价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主要负责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结果认定和上报。校长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班级教师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及班级教师评价小组的成员数原则上为5人。

(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应收集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突出表现的材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典型行为与事件,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获奖情况,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也是高校自主招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过程的重要资料。

(三)全区统一编制《广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评价手册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载体和呈现方式,同时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成长记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评价手册格式详见附件2。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是对学生一学期学科模块学习和综合素质表现情况的全面反映,含一学期间学分获得情况、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第和写实性评语等内容;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是对学生三年表现情况评价的汇总,含三年在校期间学分获得情况、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第和写实性评语等内容。

(四)发挥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平时的观察,及时评价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要引导学生收集个体发展中有代表性的资料,在互评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和分析,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五)积极探索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全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

七、保障措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培训制度、申诉复议制度、监督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评价工作公平、公正。

(一)公示制度。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均要提前向社会公示;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评定结果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诚信制度。逐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机制。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对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违反诚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培训制度。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申诉复议制度。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以书面形式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若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在公示期间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复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应在收到申诉之日起15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复议仍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五)监督评估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督查与评估,并及时改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和其他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的,追究有关当事人和校长的责任;对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其综合素质评价相应等第。

第6篇:要想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搞好学校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新政”出台,综合素质评价”又被提上了桌面。这本是一件好事,为何总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今天才提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就被提及。进入到21世纪以后,综合素质评价又在学校刮过一阵子风。又是10年过去,伴随高考新政出台,综合素质评价又被提了出来。

如何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横更在许多学校面前的难题。长期面对应试的要求已经导致众多学校失去了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解。不仅如此,整个社会都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解和共识。

学校回避综合素质评价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却对学校进行单一评价。这样导致学校根本不敢大胆探索。因为:“不管怎么做,最后还是成绩说话”。

在“不管怎么做,最后还是成绩说话”的逻辑里,学校不愿意探索和研究。探索有可能犯错,但成绩是不允许犯错的。这样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让很多学校选择观望、等待。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更养成了学校的拿来主义:等他人做好了,领导推动了再说。虽然改革不一定会成绩下滑,但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学校做实验。

要让学校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首先需要教育行政对学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教育行政对学校评价进行“松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应该从单一的教学成绩评价走向多元的办学成绩评价。多元办学成绩评价至少应该同时包含以下10项内容:

1. 学生培养 2. 教师团队培养 3. 家校合作 4. 教研成果 5. 学校课程建设

1 6. 学校常规管理 7. 学校文化建设 8. 学校品牌建设 9. 管理团队培养 10. 学校的成长性

“用评价督促学校发展”应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的基本原则。 评价不是一刀切评出好的学校,或者曝光不好的学校,而是要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立,让更多学校变得更好,只有拥有更多更好的学校,教育民生才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进行学校评价时,将学校作为独立个体,以学校个体现状进行评价是相对客观、公正的。

一、评价学校的学生培养状况,首先应根据学校现有生源状况对学校进行评估,过程性和终结性的评估应指向“学校是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目的,如果评估仅仅指向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导致各个学校之间进入生源抢夺大战,恶化教育生态。这是典型的“制度使人变坏”。

一所学校的意义不是把好生源、好师资聚集在一起取得好成绩。学校作为组织存在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好的成长。

因此,评价学校的学生培养状况,要遵循“增幅”和“过程性”的原则,根据学校为学生培养所做的努力对学校进行评价,量化标准多元。

二、教师团队是教育事业的财富,学校让教师团队成长为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不应只重视学历提升、获奖多寡,更应重视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理念的转变,教师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应重点关注学校针对教师团队现状做了哪些培养工作,有何成效,对学生成长有何帮助等方面。

三、鼓励学校进行家校合作。每一所学校的家长群体构成都不同,学校的家校合作模式不能进行简单复制和移植。“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是探索的前提也是探索的方向和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进行多种模式的 2 探索,通过家校育人结果的呈现进行学校评估,而非简单使用是否有家长委员会,是否有家长课堂等单一量化标准。

四、鼓励学校开展自主教研。学校的教研就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每所学校都能主动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就变成一个高效能的组织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自主教研的评价应该从“文山会海”走向“实效评价”,从看文件、听汇报走向开学看规划、期末看效果。学校自主教研的开展某,是学校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五、课程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立德树人的落实必须依靠学校课程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估应从“开齐课程”的要求逐渐向“课程建设”过渡。鼓励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探索。教育行政部门若无法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只重视数量,就会使学校陷入疯狂开社团活动的误区中,延误学校课程建设的时机,导致学校课程看起来繁花似锦却无实效。另外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都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绝不仅仅是搞活动,而是要通过课程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评价的重要意义。

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常规管理的评价应从人、财、物的高效使用、资源的合理搭配等方面进行考察。早年进行的ISO9000认证将企业的管理方式引入学校无非也是想要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但企业标准未必适合学校环境,随后这项工作不了了之。其实学校管理并不复杂,所有管理的目的都是为师生服务,学校常规管理的流程和秩序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七、学校文化对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都会产生强烈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外显、硬件文化的建设上,这种“装修式”的文化建设见效快,易量化,可以说深受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喜爱。但是,这种“面子工程”的评价方式,本身对学校文化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校行为和文化走向一种敷衍和功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应从学校的定位、立意、品位、育人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促使学校拥有健康的文化场。

八、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品牌建设的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办学行为的规范和自 3 查自省。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组织化特征的体现,也是学校走向良性发展的体现之一。学校品牌建设的评价指标是多元的,学校品牌的建设是学校文化逐渐固化、传承的过程,有助于学校保留良好传统,进行文化传承,同时也有助于督促学校与时俱进,加快自身调整的步伐。

九、学校管理团队的培养是学校持续发展实力的体现。梯队型管理团队的培养要破除“教而优则仕”的传统路子,大量挖掘有管理潜能、熟悉业务的新型管理者。管理团队的培养会提升学校办学和管理品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团队培养的评价应着重在梯队建设、技能提升、理念前沿,实效呈现等方面。将学校落后的管理局面通过管理队伍的打造进行改变。同时为本区域储存学校管理干部。

十、每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根基不同。学校评价如果放在同一起跑线难免有失公允,甚至会无形中增大校长、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同时,同一起跑线的评价方式会促使家长选择现有的优质学校而无视成长性高的学校,这是由不恰当人为评价带来的教育不均衡。许多现有优质学校的绝对教学质量并非优秀,仅仅因为其生源优于其他学校,在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体系里,这些学校脱颖而出。 但这就带来家长在学校选择时的误区,也给区域教育管理和发展带来难度。要改变此种现状、促使每所学校都能良性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就要针对学校的“成长性”进行评价和评估,针对“成长性”进行的学校评价能为学校带去公平竞争机会,激发学校寻求发展动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将教育改革推向了更深,评价学生的目的由“甄选符合单一标准的人”提升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是一种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更接近于“评价”的本质,但是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达成广泛的共识。

“评价”的变化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改革带来的变化并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如果仅仅将评价的变化压给学校当作任务完成,这就与教育改革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如果这一次我们不想再做一个10年一次的“折腾”,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必须改变,只有评价改变了,学校才敢改变,学校改变了,教育改革才走向落实。

第7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众所周知,个人的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是较为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0篇”,希望能帮助到您。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紧张有序的初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我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没有任何挂科现象,并且曾获得全国初中生xx大赛x等奖。在初中期间我全面地掌握了科学基础理论,同时注意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在初x暑假到xx某杂志社担任打字员,增加社会阅历。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由于晚上学习较迟睡,早晨上课有时迟到。我将不断总经验教训,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

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3)

我是xx中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性格开朗、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我的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操作技能强。是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毕业生。作为即将踏入大学旅程的莘莘学子,我满怀热情与追求,期待成功。

初中三年来,思考、书籍和社会实践使我不断走向成熟,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人际关系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更,造就了我日趋成熟的思想,培养了我务实进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思想方面:我积极上进,笃守诚、信、礼、智的做人原则,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在社会工作方面:我历任班长等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业余方面:我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的个性特长,积极参加了校园各项文艺活动,活跃在校内的各种文艺舞台上。此外,擅长打排球等各种球类,担任过长时间的排球队长,参加了历年的班级各种比赛。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4)

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情况。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

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

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的客观评价,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科学的保健意识方法,能够尊重同伴观点,理解同伴处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关系。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挑战自我,对错误要虚心请教。

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交流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聪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夸张,清纯活泼是我可爱的内在因素。我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劳动积极,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为我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世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相信我会用理想为舵辛勤做桨,划向成功的彼岸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每天坚持锻炼,正确面对挫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一定的运动技能。热爱运动,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5)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关于党知识的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初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

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初中三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段前茅。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6)

时光流逝,丰富多彩的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里程,它将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里。

我衷心拥护党的领导,热爱蒸蒸日上、迈着改革步伐前进的社会主义祖国,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积极参加学习小组,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作为班长,我能以身

作则,严于律己,在同学中树立了好榜样,并能团结好班委,处理好班级的一切事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高二年我们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这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班级而自豪。三年来,我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xxxx年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干部,高三年被评为校三好生。

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学习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学习效率高。三年来学习成绩优异,半期考、期考等重大考试均居年段第一。在学科竞赛中也多次获奖,高一年荣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市三等奖;高二年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厦门赛区表扬奖,高三年获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二等奖。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体锻达标擅打篮球。

通过高中三年生活的锤炼。在德智体方面,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一个懵懂的中学生逐步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四有”新人,但我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体锻虽然达标,但还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成绩,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更好地报效祖国。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7)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

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8)

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性发展过程我在学校特别喜欢踢足球,所以我们每周3都和学校的老师比赛,在比赛中虽然我们从来都没有胜利过,但是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战胜他们。

在踢足球的过程中我和同学建立的很好的默契,和老师也建立的很好的师生友谊个性发展特长与成果展示本人个性良好,缺乏特长,所以在今后要提高自己学科方面的特长、体育运动方面的特长和艺术方面的特长等;争取做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9)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0)

时间转瞬即逝,我已经是小学五年级下期的学生了,回顾五年,我在各方面都受益匪浅:自从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和父母就教导我们都应该争当“新三好学生”。所以,我处处按照“新三好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在老师的辛勤培育和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加之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五年来我在各方面终于不负众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行为道德上。我认识到个人形象代表班级形象的道理,处处为班级着想。因此,我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品行优良,尽力做好同学们的榜样,并立志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当同学们遇到困难,我总是尽力相助,与同学们的关系非常好,并在同学们中有一定威信。同时,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始终以“新三好学生”的标zhun要求自己,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运动会、航模、机器人、创意、合唱等比赛,多次取得了荣誉并为学校、班级增了光。

第8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一)】

三年来,我遵纪遵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进步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

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二)】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三)】

道德与公民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

2:作为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

3: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脑问题等。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

4: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

合作与交流

1: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

2: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3:我要努力找同学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与 大家和谐相处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四)】

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劳动课上也从不偷懒。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

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

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

课余时间参加《计算机编程》特长班的学习,并获奖。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家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后能够主动下线,不上不良网站上浏览,从没上过网吧,没有网瘾。能够节制自己看电视,自己整理房间和衣物,外出补课不用父母接送,自我管理和自立能力强。

三、合作交流与探索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做事认真负责,在各项工作中,能把同学们团结到一起,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乐观向上,爱好广泛,并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能够积极上进并主动挑战一些困难。

四、运动与健康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喜欢打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会骑自行车,有时早上会和爸爸骑赛车在环路绕一圈。在班级任体委,经常组织同学和其它班级同学打比赛。活动中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能够帮忙调节,遇事冷静,不冲动。

五、审美与表现

学习之余喜欢听交响乐,爵士乐,喜欢吹萨克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学习萨克斯,已经坚持一年每天放学回家吹半个小时萨克斯,现在已经达到7级水平,中考结束后准备考最高级9级,学习乐器不禁没有一影响学习,而且还使一天紧张的学习得到了放松。

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习能力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种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但是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有一些不足,在学习中还是容易马虎。我一定会克服自己的缺点,每一件事情都会做的更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的人。

第9篇:2015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第1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三年来,我遵纪遵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进步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第2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第3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第4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初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

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初中三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段前茅。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

##第5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本人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

课余时间参加《计算机编程》特长班的学习,并获奖。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家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后能够主动下线,不上不良网站上浏览,从没上过网吧,没有网瘾。能够节制自己看电视,自己整理房间和衣物,外出补课不用父母接送,自我管理和自立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第6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在新的学期,新的环境下我们要重新开始,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面对失败,让我们铭记一位老者的话:一个人如果失败了,并不证明他永远完了;如果他认输了,并且退却了,那他才永远完了。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看到同学个个都长高了,个个都精神饱满,我就非常想对他们再说几句鼓励的话:要有进步的信心和决心。

上一篇:从村镇干部到省委书记下一篇:学校呼叫中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