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工商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尔夫市场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的分析和整理,依据高校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规格,结合目前国内外大专院校课程设计体系,探讨了高尔夫专业的模块化人才的培养思路,并对课程体系的构架提出了一些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林高校工商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林高校工商管理论文 篇1:

农林高校会计教学创新的思考

[摘 要]随着农林高校顺应社会大环境所进行的多次改革,会计课程经历了急剧扩增、缩减,又慢慢回归的过程。基于教学实践,在分析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剖析了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农林高校 会计教学 创新

[收稿时间]2013-06-07

[作者简介]赵慧芬(1963-),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和农业经济管理。

伴随着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取消大学生分配、自主择业的一系列改革,高校教学体系也不断改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需要设置新专业;二是调整和改造旧专业;三是各课程本身缩增课时数,相应创新教学内容,扩展教学手段。无论怎样改革,课程教学始终是高校重视的重要环节。

一、农林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情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经济管理工作中主要起着提供经济信息进而预测、决策作用。农林高校的会计教学一般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在农、林经济专业中开设会计学原理、农业会计课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越来越多,会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于是会计系列课程陆续成为经济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农村经济与发展、市场营销、金融等专业的重要课程。

农林高校的会计课程改革历经了取消农业会计、增设系列会计课程、压缩和增加课时几个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乡镇企业风起云涌,加上经商潮、下海潮的持续走热,经济学、工商管理等新专业应运而生,这些新专业,几乎脱离了“农”。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林高校普遍取消了农业会计必修课程,增设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等必修课程。后来,为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各高校增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相应必修课程的课时数不断压缩。例如:河南农业大学将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合并为财务会计,逐步在一些专业设置中由必修变为选修课,最后全部成为选修课,课时也由50学时压缩为30学时,成本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课程的命运亦如此。

二、农林高校会计教学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教学创新

会计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教学是指课堂的理论讲授,偏重于教师讲授,学生听。理论教学创新主要包括根据会计准则、制度的变化相应变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调查及撰写调查报告。河南农业大学30多年来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主要有手工会计实验仿真培训,用会计软件上机模拟操作,校外财务流程实际观看,财务助手实习,ERP沙盘对抗实战,企业管理中、高层中财会知识调查,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漏洞查找和纠正等。

(二)存在的问题

1.会计系列课程少,知识难以形成体系。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持有上岗证。会计上岗证的考试科目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法规和电算化上机操作。经济、管理类学科,一般开设会计学原理必修课,其它会计课程,比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多为选修课。缺乏系统的会计知识,使一部分毕业生在会计岗位前望而却步,不能很好利用会计不受行业限制的机遇,从而也丧失了顺利进入心仪的城市、单位就业的机会。

2.实践环节缩减,实验学时偏少。目前河南农业大学经管院所有专业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总学时均为56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8学时,取消了一周的课程实习。8学时的实验课只能进行手工实验,无法上机操作,原因是会计软件的仿真初始化设置需要6个学时,这样真正的实验课只剩下2个学时了。在没有压缩学时前,会计学原理曾经有15-20个实验课的安排。实验课压缩,使学生减少了计算机操作的机会。

3.多媒体教室偏大,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弊参半。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农林高校普遍重视多媒体的推广,教务处组织的听课评分表中,有“是否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一项。相比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演示性强、画面唯美的特点。弊端表现在:画面制作美观时,像看电影,少了思索过程,画面简单时,容易枯燥无味,不如板书一步步推导效果好;多媒体是事先制作好的,随机调整比较麻烦,一些难点部分的讲解,多媒体的效果反而不如板书。

4.实验室小,软件系统更新慢。会计法规制度经常变化,相应软件内容也需要升级更新。一套会计软件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巨大的支出,影响了软件的更新速度,一些软件不能与社会同步接轨。这些年,招生速度大于实验室建设速度,每个人占有的实验室资源不断减少,房子紧张成了制约实验室发展的主要因素。

5.师资研究方向不稳定,教和研脱节。对于农林院校的教师来讲,教学只是平时工作的一个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科研完成情况是每年岗位任务考核的重要方面。在农业院校中,会计只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不是专业课,被重视程度低,在大农环境里很难争取非农科研项目。

三、几点思考

(一)增加会计必修课的门数并适当稳定

从会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实践可以看出,频繁压缩和变动会计课程的设置,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科研与教学的趋同性,也不利于会计人才的系统性培养。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管理提供信息,根据有关方面统计,管理企业所需要的信息总量中三分之二来自会计。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来讲,会计系列课程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将财务会计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才能巩固和延续学生掌握的会计原理知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环节。会计学原理的实验学时安排15~20个比较合适,如果实验课时少于15个学时,应以手工实验为主,具体可以设计三个基础实验,按照业务流程的走向,连贯成一个综合实验,即从原始凭证开始,首先练习由各种单据填制记账凭证,接着依序根据完成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最后根据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即使在8个实验学时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完成整个实验设计,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修炼讲课艺术、考核应多样化,偏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面,多接触实践,多积累案例,多研究教学方法,勤于修炼自己的讲课艺术,才能讲起课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启迪思维,产生信任,增强自学系列会计课程的动力、勇气和能力,以扩大就业面。会计教师的考核多样化,比如,可以用(她)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度、具体的实务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在会计方面的就业等指标来替代文章、科研考核等,以此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去提高自身和学生的会计水平,使知识学以致用,教师队伍充实了,才能真正促进会计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霞.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 胡元木.钟安石,丰久宽.财经类高校提高会计实验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0,(6).

[3] 常庆彬.高职高专会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3).

[4] 朱廷辉.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论纲[J].会计之友,2012,(6).

[5] 韩晓晨.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体系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赵慧芬

农林高校工商管理论文 篇2:

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尔夫市场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的分析和整理,依据高校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规格,结合目前国内外大专院校课程设计体系,探讨了高尔夫专业的模块化人才的培养思路,并对课程体系的构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 高尔夫专业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已经从精英化转向了兼顾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为导向,改革传统的偏重理论的教学培养模式,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方案。

伴隨着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高尔夫专业,作为一个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设立的专业,高尔夫专业的应用型特征明显。高尔夫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有不同的侧重,这也使得对高尔夫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和课程体系设置的调研和探讨显示十分有必要。所以本教学团队就于2016年3-8月组成了调研组,走访了一些高尔夫企业和高等院校,整理分析了市场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并对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高尔夫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尔夫产业出现人才紧缺的局面。我国高校高尔夫人才培养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10年-2013年期间达到高峰,2014年后受产业波动影响部分院校缩减招生规模,进入人才培养的平稳期。据朝向白皮书(2013)统计,2012年国内大概有112家正规高尔夫专业教育院校,其中本科及以上教育院校有35家,大专类院校约有30家,中等院校以及其他非高等学历教育院校约47家。目前高尔夫产业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极度不平衡,高尔夫从业人才缺口达10万以上(陈雨珊,2011)。但高尔夫行业在需求层面存在差异:专业性和综合型高端高尔夫人才缺口较大、低层次人才则供应过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不能很好地相匹配(杨华峰,2014)。

通过网络检索与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国内34所开设了高尔夫专业的院校中,主要依托在体育类、旅游管理类,农林类和工商管理四个专业下设专业方向,从专业背景分析,21个属于旅游管理(含工商管理)类,占到61.77%,培养目标主要是俱乐部经营管理、赛事组织管理等;7个属于体育类专业,占到20.59%,培养目标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主;5个属于农林类专业,占到14.7%,培养目标是球场景观设计、草坪管理等;其他专业占2.9%,包括高尔夫球场建造、球杆制作与维护等 。

调研还发现,目前国内高尔夫专业主要课程涉及高尔夫管理、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市场营销、高尔夫运动与休闲管理、高尔夫球场规划与设计、高尔夫草坪管理等,从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比可以发现:专业不明确,课程设置太宽泛,师资缺乏导致培养方向不深入。

三、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分析

1.行业现状

2014年是我国高尔夫行业发展的转折年,据朝向白皮书统计:2014年我国的高尔夫打球轮次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15年打球轮次持续下滑,全年产生总打球轮次从2014年的1190万下降至1002万轮次,降幅达15.8%;2015年营业中的高尔夫设施的总量较2014年净减少了100家。分析其中原因,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衰退是宏观因素,加上受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国内高尔夫行业去浮躁化,高尔夫运动参与人消费理性化、高尔夫球运动品质化导致高尔夫人口增长缓慢,同时沿海省份如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海南等地的国外高尔夫客流量(主要为日韩客人)大幅减少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此外,根据历年中信朝向白皮书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高尔夫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通过中高频高尔夫人口积极带动家人、朋友参与高尔夫运动,高尔夫运动的体育本质正逐渐显露。

2.人才需求

从近三年的中國高尔夫行业报告以及本调研组的行业调研情况来看,高尔夫青少年运动及高尔夫赛事、高尔夫旅游将是未来十年高尔夫产业最有活力的市场领域。随着高尔夫回归运动本身,高尔夫文化产业和国内高尔夫青少年运动正在呈现缓慢发展态势。在历经了2014-2015两年的行业低谷期后,目前又开始出现了对高尔夫产业人才的新需求,体现在体育赛事、旅游休闲业、球具制造业、传媒业、互联网跨界行业内。

虽然高尔夫球会中的基层人员流动性一直较大,球会往往会通过南北互相调基层人员(主要是球童)来协调淡旺季人才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从大中专院校的实习学生中填补,以满足旺季的用人需求。但高尔夫球会中的管理人才、高尔夫球会设计开发及建造人才、高尔夫用品的产品研发人才、高尔夫赛事组织与策划人才、青少年高尔夫产品的销售及市场推广人才一直有较大需求缺口。

四、高尔夫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1.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相匹配。目前高尔夫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生产到流通到服务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每一个高尔夫产业的细化领域都是一个广大市场。经对企业访谈以及网络检索国内高尔夫产业的岗位需求,发现高尔夫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高尔夫球会、高尔夫赛事活动与策划公司、高尔夫草坪养育与管理公司和研究所、高尔夫教学培训学校、高尔夫用品设计与供应公司、以及高尔夫APP平台或自媒体公司。本科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应结合大旅游业态和高尔夫产业的跨界结合优势培养出兼具旅游管理专业和高尔夫专业特性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2.培养定位

基于此培养思路,最终确定未来一阶段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课程模块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下:系统培养在旅游大业态背景下的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高尔夫践技能、赛事活动组织与策划和产品开发、营销能力,以及解决高尔夫旅游行业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应用型管理人才。

五、应用型本科高尔夫管理专业课程模块设计方案

1.旅游类高尔夫专业模式课程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目前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本文提出如下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课程模块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三大模块构成。通识课程体系由共同基础课、通識核心课、第二课堂构成,主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专业课程体系由学科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模块课、实践课所构成。学科专业课由管理类、经济类等课程构成,培养学生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核心课由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构成,培养学生在旅游领域的专业能力;专业模块课由学生自选,由专业方向所对应的特色课程构成,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就业的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实践课由包括大一认知实习、大三专业顶岗实习和大四毕业实习三个级别共计9个月的实习。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岗位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课由职业规划指导课、创业理论课和创业实践所构成,这一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其中第二课堂、辅修课程、实践课程等多种课程渗入在大学四个年级的设计中,是应用型的本科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课程的重要构成,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2.高尔夫管理专业模式课程对应的人才培养方向

1.技术型服务管理人才与会所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在旅游管理专业骨干课程的基础上,加入高尔夫课程模块,以保证应用型高尔夫人才的培养定位。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培养对客服务接待能力的四门课程,即:旅游英语、旅游礼仪、形体训练,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加入四门高尔夫基础课程,即:高尔夫球技、高尔夫规则、高尔夫概论与高尔夫运动训练方法,到大三参加专业实习时,要保证培养的人才已经基本具备了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对客接待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高尔夫领域里技术型服务人才。实习岗位安排在球会的运作部、或练习场等部门,以在实践中锻炼并检验学生的能力。

2.赛事活动与组织策划、产品开发型人才的培养

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课程模块中延伸出新的定位:赛事活动与组织策划、产品开发型人才。该类人才培养体系下,理论课程设计相对紧凑,调整高尔夫理论课程,增加赛事及活动、高尔夫用品开发的相关课程。具体如下:

增加一定数量的必修或选修课程:高尔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高尔夫赛事组织与管理课程、计算机绘图及CAD软件、文案撰写、节事活动与策划等课程,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同时,这些课程在教学中应当侧重考量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切实学到有用知识。因此,日常竞赛及活动的设计、策划,网络营销宣传及执行和参与,以及文案的编辑和撰写就是该类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背景下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是高尔夫运动回归运动本质的需要,也是大旅游业态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趋势。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类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应考虑培养高尔夫企业运营管理、高尔夫赛事组织、策划和高尔夫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广人才,其一,该类人才可以专注于高尔夫行业中发展,为行业提供从基层人才到管理類人才如高素质的运营管理人才、私人教练、裁判员、乃至会所服务等多个具体技术型的服务管理人才;其二,高尔夫旅游市场需要具有旅游管理学科基础理论兼具有高尔夫知识的人才来开发、并设计和推广高尔夫赛事和高尔夫旅游产品。基于此培养思路,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大旅游业态发展及高尔跨界发展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佳.高校高尔夫管理课程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7).

[2]杜猛.高校高尔夫教育专业开展现状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7).

[3]杨华峰,王绍建.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04).

[4]王鹏飞.我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5]贺瑛.我国高尔夫专业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6]陈雨珊.我国高校高尔夫管理专业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11.

校级课题,三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尔夫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syxyjy150305

hnjg2015ZD-14 海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类重点项目 海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作者:吴兰卡 李如跃

农林高校工商管理论文 篇3:

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机制

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为人才竞争塑造了环境,很多的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而且使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面对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质量需求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采用协同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大学的工商管理类人才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就业率。

一、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采用协同机制进行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的企业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对人才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虽然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力求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落实到具体应用中依然存在着局限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大学在进行人才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技术,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采用协同机制,将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存在着共性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他专业知识的辅助作用,突出本学科的特性。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协同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以使所培养的人才满足行业领域的职业需求。

企业是最基本的经济构成单元,企业的发展质量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企业的发展具有市场性,也具有时代性,会紧紧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避免被淘汰。信息时代,企业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构建协同机制不仅可以适应时代,而且还可以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多元化方向发展。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分层次展开,使得所培养的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就要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人才培养中按照协同机制运行,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从职业领域出发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培养方向上将职业特色体现出来,以使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与企业的人才质量要求紧密联系,以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更好地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社会应用价值调查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更为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性和职业性。有研究学者认为,中国的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类人才的教育中,通常是延续了原有的理论性教育模式,将实践技术融入其中。但是,在具体的教育中,就是以课堂教育为主导,配合使用实践操作的教育模式,对于工商管理类知识的系统性予以强调,不注重实用性,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真正意义地得到培养。

在高校的人才教育中,应用型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差异性,应用型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就要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展开教育,帮追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下面为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比调查与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应用价值调查结果。(表1: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比调查统计表;表2: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应用价值调查统计表)

三、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构建考核体系

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要做到教学与市场协同,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将成绩评定作为衡量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中,要做到考试与考查相结合,考核的方法要多样化,并做到考场的考核结合工作现场的考核展开。对于考核的内容,要做到理论考核与技术能力的考核相结合,以此作为学生是否符合升级条件的依据。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还可以将“双证书”教育引入其中,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汇总,职业技术能力得到培养。(表3:工商管理类学生成绩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构成、形式;表4: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设置)

(二)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要做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行业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设置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做到专业课程与企业的岗位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兴趣以及自身的需要展开学习。

比如,工商管理专业以管理学和统计学为主要的教学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掌握知识能力,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除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组织竞赛或者专家讲座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提高竞争意识,领略专家的风采,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人才成为各个企业的紧缺人才。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人才标准,对学科研究进一步强化,并从产业技术的角度进行教育革新,使得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符合企业人才素质要求。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将协同机制构建起来,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就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高度重视。面对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矛盾问题,就要通过运行协同机制,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专业人才教育与企业、市場实现对接,形成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培养的特色,突出大学的办学特色,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工商管理人才。(作者单位为信阳农林学院)

作者:严婉瑜

上一篇: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企业学习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