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概况介绍

2023-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东北概况介绍

东北酒类市场概况

东北三省地处中国最东边的高纬度地区,下辖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总人口一亿零七百一十五万,白酒的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都居全国首位,在中国的白酒市场板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白酒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东北白酒经过了多年的曲折发展,目前大部分国企已经完成转制改革,搭上了民营经济的新列车,东北白酒企业也正在经历着新一轮增长。目前东北白酒企业产销量已经达到65万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6%,虽然无法与白酒大省相比,可与历史相比,产量、利润、产值等综合指标都有了质的进步。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东北白酒在产品规划、技术提升、品牌定位和管理以及营销综合能力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尚需弥补的短板,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巨大的市场消费量使白酒企业趋之若骛,使出浑身解数想占领东北白酒消费一隅。为谋生存和壮大发展,省外白酒企业和东北本土企业展开了剧烈的竞争和厮杀,随着市场化经济的进一步推广,这种竞争更趋白热化。竞争的结果是各有所得,也都很受伤。

东北白酒一路沧桑走来,虽然没有经历过鲁酒辉煌与沉沦间的大起大落,也没有遭受类似于晋酒的假酒风波之重创,但步履却总是充满着几多艰辛和坎坷。虽然目前,东北地产白酒居主导,而且低档酒大量充斥市场,多年来的饮酒习惯还未能让中高档酒形成气候,但东北白酒市场始终未能在白酒版块当中形成霸主地位,未来的形势和地位也充满悬念和不确定性。

东北白酒市场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整体市场表现一般,酒水品牌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低端市场拼抢激烈地格局表现,缺乏振臂一呼的地产品牌,也缺乏良性的竞争氛围。同时短板也是显而易见,如何让东北白酒腾飞,获得一次质的飞跃,

在中国的白酒版图上有自己发言权的地位,需要东北白酒企业持续不断的努力,打造高效的营销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并且持续不断地把酒文化的精髓溶入到每个消费者的心中。因此我们从关注这个区域产业的初衷出发,研究和剖析一下东北酒。

一:三省营销概况总结

1.辽宁省营销概况:

辽宁拥有大小十四个城市,人口4203万,酒水主要消费城市为沈阳,大连、抚顺、营口、丹东、铁岭、鞍山、本溪。其中辽宁省省会沈阳经济发达开放,高档酒雄踞天下,地产酒表现不俗。

沈阳白酒市场很大,哪个品牌来沈阳容易生存,但是如果想做品牌影响力,覆盖率达到30%是非常难的。高档酒中,五粮液、茅台依靠品牌影响力,市场销量不错,其中五粮液子品牌中五粮至尊销售情况在餐饮和礼品赠送渠道也有一定销量。地产的高档酒国窖1573基础扎实,上升势头很猛,已经远远超过水井坊和泸州老窖,在商超、烟酒店、餐饮都有销售,但其主销渠道还是餐饮渠道,其中,52度的产品销售情况更好一些。年份酒中,五粮液和茅台的年份酒是卖的最好,但是沈阳市场上年份酒很多,鱼目混珠,公信力较差。在100元以上的中高档市场,作为地产酒的老龙口推出了大青花、小青花系列,被人简称为“青龙”。其主销渠道为餐饮酒店,餐饮终端售价为150元,批发商出货价为68元,促销员开瓶费为20元。

中低档在40元以下的中低产品中,金六福曾经是领军品牌,但市场有所下滑,日常走量相对平稳,主要在婚宴市场走量很好。作为剑南春的系列品牌,银剑南销量不错,其中,灰盒产品市场零售价近40元,红盒产品则为20多元。辽宁地产品牌中,道光廿五系列中的道光宴和道光佳酿走量较好,二者二批出货价在

85元/件,市场零售价在20多元,餐饮渠道稍高一点儿。另外,黑土地也有一定销量,其主销产品是市场零售价在20多元的产品。

而消费量非常大的光瓶酒中,老龙口、三沟、凤城老窖、铁刹山等占有优势,其中,老龙口销量最好,批发价为58元/件,市场零售价为5元。铁刹山和三沟的批发价在50元左右,比老龙口要低,而凤城老窖的价稍高,达到80元/件。 大连的高端市场依然以茅台、五粮液指挥若定,剑南春、金六福、口子窑拼抢中端,大连酒厂生产的地产酒稳占低端市场在高端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大连老窖为代表的地产酒在旅游商机中找到了自己的“蓝海”。

鞍山市场中档和中高档白酒市场较成熟,消费潜力大。目前剑南春面临假货的危机,销量一路下滑,而泸州系的评价坚实基础而如日中天,一路领先,国窖1573也很受市场欢迎。

丹东白酒市场不够成熟。其核心竞争地带集中在中低端,以凤城老窖系列、银剑系列为主,其中,地产酒凤城老窖系列市场份额占到50%以上。其他档次的市场则处于一种萎靡状态,对白酒市场没有太大影响力。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丹东中端以上市场发展不够成熟,中端以上产品有价无市;中低端产品利润微薄,操作空间小。

在本溪,地产品牌铁刹山市场占有率达到60%,处于一种绝对优势地位。它利用自己由高到低的产品布局,掌控了本溪市场。这种优势体现最明显的是在中低档产品上,高档酒依然是茅台、五粮液和剑南春的天下。

抚顺市场消费者比较喜欢泸州系产品,而茅台酒的酱香型不被抚顺消费者接受。 在营口,除中低档之外其他白酒销售情况都一般。高档酒有价无市。地产酒宴王酒销量最大,铁岭市场容量小没有领军品牌也没有地产品牌,朝阳市白酒市场基本被地产酒凌塔垄断,在阜新,地产酒三沟非常强势,三沟酒可以占到70%的市

场份额。锦州属于中型规模城市,地产酒道光廿五始终占据着50%的市场,但近来在餐饮渠道畅销多年的道光蓝袍和黄泡有所下滑。五粮液和茅台领袖高档酒市场,国窖157

3、泸州老窖在餐饮渠道销量很稳定。

2.吉林市场概况

吉林省位于东北中部,人口2699多万,其中长春、吉林、四平、延吉、松原是几个较大城市。

在长春市场中,地产酒居于绝对优势,占到了总份额的70%以上。在高端酒中,五粮液、茅台在超市和专卖店销量稳定,剑南春、榆树钱走俏餐饮渠道,其中榆树钱在餐饮渠道销量最大。在中低端酒中,吉林三秀“洮儿河、洮南香、榆树大曲”销量最好,而德惠大曲风光不再。

而吉林市、延吉市和四平市市场主要销售一些低端的地产酒,中档酒以榆树钱、龙泉春、金六福为主,松原市场中高档市场被榆树钱、洮儿河、洮南香把持,而在低档酒市场除洮儿河、洮南香外,地产郭尔罗斯也极为畅销。

3.黑龙江市场概况

位于东北最北端,人口3813万。酒水销量大的城市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

目前,哈尔滨白酒市场呈现两种变化:首先,地产酒割据相较于前两年发生了一定变化,龙江龙市场下滑,富裕老窖呈现一种上升趋势,玉泉市场地位稳定,在2005年糖酒会之后,黑土地在哈尔滨情况很好,但火了一年,其管理上出现问题导致了黑土地市场的没落。其次,高档酒中五粮液、茅台、国窖157

3、水井坊都有一定销量,其中茅台因为涨价等因素下滑很快,泸州系酒复兴,泸州老窖特曲换装提价,六年陈头曲和百年系列正在受到一定消费者的追捧。

大庆市场以黑土地、富裕老窖为首的"地产军团”稳居六成份额,以五粮液、金六福等为主的"川酒军团”也表现不俗。川酒在大庆市场一直有着良好的基础,消费者比较认可其中的大品牌。据了解,五粮液等高档酒在商务、政务消费中的比例很高。金六福则在中低档领域占有一定的份额。

齐齐哈尔的富裕老窖、牡丹江的牡丹江大曲、佳木斯的北方佳宾等等都在当地表现不凡,地产酒的低档酒以北大仓、玉泉大曲等盘踞市场。在高端酒水市场、茅五剑泸传统名酒都有销量,但总量不大,而且主要是节庆消费。

第2篇:东北三省公路交通概况

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及其区位优势

东北三省简称东三省,又名关东,满洲,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广义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东四盟)。[1] 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具有综合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资源等优势,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富饶之地。土地总面积78.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2%,人口10715.4万人,占全国的8.4%。东北辽吉黑蒙东还是沟通东北亚和欧洲之间里程最近的大陆桥的重要中间站和联络点,区位优势显著。当前党中央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纳入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中,为东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东北辽吉黑蒙东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后的第四大经济区。

东三省的公路交通主干线

京哈线

京哈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1)是指首都北京到冰城哈尔滨的首都放射线高速公路,全长1209公里。已经全部建成高速公路,路线为:北京-唐山-秦皇岛-葫芦岛-锦州-盘锦-沈阳-铁岭-四平-长春-哈尔滨。其中,北京-沈阳段,在原先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为丹东-拉萨国道主干线(G025)的一部分;沈阳-哈尔滨段为同江-三亚国道主干线(G010)的一部分。工程于1996年9月开始分段施工,历经4年建设,2000年9月15日全线贯通。从北京至沈阳,约需6个小时。这条高速公路形成一条新的东北三省出入关快速通道,将同三(同江至三亚)、京沪(北京至上海)、京珠(北京至珠海)、等国道主干线连为一体。是沟通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运输大动脉。

哈大线

哈大高速公路 是G301线绥满公路的一段。该段原为高速公路半幅分期修建的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起点于哈尔滨市大耿家哈黑公路 11.7公里处,终点至大庆 ,是黑龙江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32.8公里。

沈大线

沈大高速公路地处辽东半岛,全线纵贯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五大城市,是辽东半岛经济圈的轴心。沈(阳)大(连)高速公路北起沈阳,南至大连,途经辽阳、鞍山、营口、大连四大工业城市,沟通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三大港口和鞍钢、辽化、辽河油田等许多特大型企业,是东北地区的一条主要公路干线。全长375公里。东北地区的这条运输大动脉,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全线总长375公里,超过了1978年台湾省建成的373.3公里的南北高速公路,被誉为“神州第一路”。 同江-三亚线

同三高速公路也称010国道(或“国道010线”、“G010线”)始于黑龙江省同江市,终点为海南省的三亚市,全长5700千米。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主干线中最长的一条,是唯一一条贯通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2004年1月1日零时全线贯通。010国道途经主要城市:同江—哈尔滨(含珲春—长春支线)—长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深圳—广州—湛江—海安—海口—三亚。

绥芬河-满洲里线

绥满高速公路(也称G015,301国道,绥满线)是中国国道主干规划五纵七横的一条横向干线。绥满高速公路始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经牡丹江、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阿荣旗,终于内蒙古自治区满州里市,全长1527公里。

丹东-拉萨线

丹拉高速公路(也称G045,045国道),是贯穿中国大陆的东、中、西部的国道主干线。起点为辽宁丹东市,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全长4590千米,途经9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有部分为高速公路,其它为一级或二级公路。丹拉国道横穿“西部大开发”工程重点建设的“呼包银”经济带,沿途风光秀丽、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有产煤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的鄂尔多斯市、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巴彦淖尔市。

东三省的交通枢纽城市

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国家“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及“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

长春市:吉林省省会,被誉为“北国春城”。中国最大汽车工业城市,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和“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集团坐落于此。是中国汽车、电影、光学、生物制药、轨道客车等行业的发源地。长春是近海沿边开放城市,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城市有关优惠政策。也是著名的园林城市,旅游城市。

沈阳市:辽宁省省会,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教、军事、交通、信息、商贸中心,东北第一大城市。国家交通枢纽、国家通信枢纽,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国家门户城市。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沈阳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

大连市: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及国家级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大连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地处发达的辽中南工业区,拥有大连石化、大连造船厂(辽宁号航母改装地)、北车集团大连机车厂、东北特钢等一批重要的工业企业。大连还有“东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称。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大庆市: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新二线城市。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汽车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工业城市。

鞍山市:辽宁省第三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辽东半岛中部,位于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东半岛开放区的重要连接带。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是国家一类口岸。辖5镇5乡,以及洪河农场,前进农场,青龙山农场等6个国有农场。是贯穿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北端起点。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边境山城,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既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也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

锦州市:辽宁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辽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是辽西地区区域性中心市,是辽西地区第一大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国家级锦州开发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锐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

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具有独立立法权的城市,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辐射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古北部。是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国内湿地之一也是鹤类栖息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东南32千米处。

丹东市:辽宁省下辖地级市,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是我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是国家级边境合作区,拥有港口、铁路、公路、管道、机场5种类型10处口岸,是我国对朝贸易最大的口岸城市。是亚洲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是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

第3篇:东北部分主要城市燃气企业概况

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公司

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于2006年9月28日,公司注册资本56,179万元。目前,公司股本结构为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占51%、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占48%、哈尔滨市国资委占1%金股。 (特许经营)

公司负责哈市90余万户管道煤气民用户、4万余户天然气用户以及4500余户工商服用户的燃气供应和管理以及燃气用户发展、工程设计、施工等。

公司现有在册员工4352人,在岗员工2554人。公司现有职能部门19个,全资子公司4个(天然气公司、设计院、压力容器检验所、燃气抢修处),分公司和直属单位共20个(华祥工程分公司、物资分公司、物业分公司、民用营业分公司11个、工商服营业分公司2个、燃气稽查大队、燃气抢修大队、市场开发中心、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目前,市区燃气管网总长近2000公里,日最大供气量165万立方米,市区管道燃气普及率89%。

公司成立以来,秉承“人本、守信、勤俭、安全”的企业理念,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确保全市安全稳定供气为重点,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优质服务,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气,推进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2008年4月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授予哈尔滨市第三十二届劳动模范单位。

其前身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是1996年4月在原哈尔滨市气化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58,091万元,负责哈尔滨市煤气生产、供应、管理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供应,生产经营煤炭、煤化工产品及城市管道燃气工程设计和施工。总公司系统有在职职工16,469人,离退休职工2483人;总资产41.49亿元,负债25.40亿元,净资产16.0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2%。 公司成立十年来,由于受制气量小生产成本高、售气价格受限价格成本倒挂、管理僵化机制不灵活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该项目市政府及各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09亿元,累计支付财政补贴76,120万元,每年市政府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供气管网建设和维护。而且随着城市发展,使用煤气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城市发展清洁能源、优良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因此,对哈燃化公司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按照哈尔滨市创建“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的要求,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向市民提供清洁环保、安全高效的燃气资源,同时,创新城市公用事业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而减少政府常年背负的巨额财政负担,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对哈燃化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并确定了“整体策划、分块改制”的改制原则。改制后的新企业将自负盈亏,市政府取消对该企业每年近8000万元的财政补贴。市委、市政府对于哈燃化公司的改制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多次听取改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人大主任石忠信、市长张孝廉、副市长丛国章等市领导多次赴大庆沟通、协商有关事宜,与几家投资方进行了多轮洽谈。哈中庆燃气公司国有股权的成功转让标志着哈燃化公司改制工作圆满成功,更标志着哈尔滨市公用事业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开创了公用事业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并为市其他公用事业国有企业改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

一、整体策划、分块改制,哈燃化公司煤炭化工企业无偿划转中煤集团

哈燃化公司下属单位比较多,资产规模较大,具有从煤矿、气化厂到城市供气的较长的产业链,从燃气生产的上游企业到燃气供应的下游企业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了稳妥地推进改制工作,必须对企业的现有资源和经营业务进行重新梳理、整体策划。按照哈燃化公司原

有的业务可以相对独立的划分城市燃气和煤炭化工两大业务模块,各自的市场特征和经营模式又都具有较大差异,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按上、下游分块改制的方式进行。我们首先对上、下游企业的资产、债务及人员等进行了分拆,做实企业法人财产,启动上游企业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招商引资。经多方招商引资和磋商谈判,2006年7月4日市国资委将哈燃化公司上游煤炭化工企业以承债方式无偿划转给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划转资产总额39.07亿元,负债总额21.84亿元,净资产17.23亿元。中煤集团接收上游企业后,将在三年内投资100亿元,在哈尔滨形成煤炭生产能力1000万吨、甲醇200万吨和烯泾60万吨的产业规模。

二、设置“金股”、分步实施,哈燃化公司城市燃气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本着“引进资源、引进资金、引进机制”的目标和“产权转让、多元持股”的改制模式,下游企业要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首先由下游企业与大庆方合资组建新公司,然后按照引进资金和机制的目标,通过对我市在新公司的股权进行减持,引入具有资金和行业机制优势合作方。经过与大庆方协商确定,由哈燃化公司与大庆油城燃气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合资公司,公司总股本56,179万元,其中哈燃化公司以实物净资产出资27,528万元,占49%的股份,大庆油城燃气有限公司以货币方式出资28,651万元,占51%的股份,哈燃化公司下游企业的所有债权债务全部进入合资公司。为保证我市在安全稳定供气、社会公共利益和职工利益等方面具有实际控制力,合资公司设立“金股”,由市政府持有,在涉及上述问题上拥有一票否决权。2006年9月28日合资公司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合资公司成立后即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07年5月末,公司实现燃气销量1.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4%;实现销售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3.15%;新发展用户1.79万户,同比增长9%;平均供销差率8.01%,同比下降11.13%。按照双方合作协议的约定,合资公司设立后,将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我市天然气置换工作,造福全市人民。

三、把持“金”、开放招商,合资公司国有股权减持取得成功

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并实现保值增值,引进具有丰富行业运营经验的产业投资者,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企业管理运营及融资能力,哈中庆燃气公司成立后,市国资委要将持有的哈中庆燃气的49%股权减持到1%。为保证此次股权转让的公开、公平、公正,引入符合条件的产业投资者,市国资委作为转让方,按照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政策规定和程序要求,通过哈尔滨产权交易中心,规范组织,公开操作,做到了招标规则公开、招标程序公开、评标办法公开,中标结果当场公布。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尽职调查、发标、投标、评标等程序和激烈的竞争后,2007年9月27日哈尔滨产权交易中心宣布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中标,受让价格为47,730万元。通过此次招标转让国有股权,我市可获得溢价收入近2亿元。本次股权转让后,我市继续享有“金股”权力,并通过《委托协议》的方式,授权大庆方行使我市股权中不涉及“金股”事项的表决权。

四、依据政策、安置职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推进哈燃化公司上、下游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市国资委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及协议的约定,积极、稳妥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对于上游企业职工,按照“人随资产走”的原则,由中煤集团负责整体接收安置;对于下游企业职工安置,在与合作方及股权受让方签定的协议中均作出了明确的约定,由合资公司全员接收下游企业在册职工,在自愿的前提下与

员工签定不少于三年的劳动合同,三年内不得做经济性裁员,三年后累计经济性裁员不得超过原由职工总数的10%等,对进入合资公司职工的工资、内欠、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险等事宜作了约定,并将上述内容作为“金股”权力之一,有效地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对职工改制前的经济补偿金经测算后以予锁定,并根据锁定金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备付金,用于支付比例内经济性裁员职工的经济补偿费用,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广大职工更加拥护改革、更加支持改革。

大庆市

大庆燃气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30日,注册资本5亿元,是大庆石油管理局专业公司。2007年3月取得大庆市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2010年1月7日产权划归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沈阳市煤气总公司

沈阳市煤气总公司是集燃气生产、输送、销售,管网建设、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公用企业,在沈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公司现有员工6000余人,其中中共党员1102人,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800人;年销售燃气3亿立方米,销售收入9亿元;拥有固定资产16亿元,地下燃气管线2600公里;服务、管理全市134万户民用和6000余家工业、团体客户。其规模居东北首位,全国前列。

沈阳市煤气总公司的前身是日本人于1923年兴办的“奉天瓦斯作业所”。建国以后,先后称沈阳瓦斯厂、沈阳市煤气公司、沈阳市煤气总公司。从1999年开始,煤气总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体制深化改革首先成为切入点,先后与内外资企业合资成立沈西燃气有限公司、沈南燃气有限公司、新北燃气有限公司、沈阳燃气有限公司,沈阳市煤气总公司均是相对大股东。体制的变革扭转了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后的亏损局面,并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沈阳燃气”已经成为享誉地区和行业的知名品牌,成为沈阳地方经济的一个亮点。

辽阳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原辽阳市煤气公司是一个集燃气经营、管理、燃气工程施工、煤气表检定为一体的全民所有制公用企业,隶属于辽阳市城建局。改制前有在职职工451人,离退休职工173人。公司下辖液化气公司、白塔管理所、文圣管理所、煤气工程公司等4个基层单位。公司有管道煤气用户10万户,年销气量近1000万立方米。1992年市政府取消对煤气的财政补贴后,煤气公司成为自负盈亏企业。近十年来,受气源制约和气价的影响,企业经营举步维坚,只能靠银行贷款维持,2008年企业经营亏损2480万元,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2008年初,辽阳市政府授权辽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辽阳市煤气公司实行改制,对外公开招标。2009年4月1日,辽阳市国资委与中国燃气全资子公司——中燃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辽阳市煤气公司部分股权转让及合资经营协议,中国燃气享有辽阳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30年,占合资公司80%股份,辽阳市政府占20%股份。4月13日,辽阳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承接辽阳市煤气公司近十万用户管道燃气供应与管理服务职能。 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

是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中港合资公司,是武汉市唯一拥有天然气资源的特许经营企业。

2003年6月30日 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获发营业执照,2003年12月16日 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有8.3亿元管网资产)以2亿元管网资产出资,占50%;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以现金1.96亿元出资,占49%;广州市桓荣投资公司以现金400万元出资,

占1%。组建注册资本为4亿元人民币的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另将3亿元管网资产贷给合资公司,余下3.3亿元作价3亿元卖给合资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以现金3亿元贷给合资公司。

第4篇:东北大学材料学导师介绍

单玉桥

男,1954年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技术。作为课题执行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超导中心下达的熔融织构YBaCuO高温超导体镀银防护层的研究,高温超导体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基础课题及攻关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省科委下达的熔融织构YBCO超导体水蒸气腐蚀及其表面防护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3篇,SCI和EI收录10篇。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教授课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材料化学》。

连法增

男,1945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从事无磁瓷封定膨胀合金、永磁合金、新型铁基晶态、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高饱和磁感铁氮化合物、非晶软磁材料及其应用等领域研究。新型稀土铁基永磁材料及其制造工艺等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获国家授权专利两项。中国仪器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理事,辽宁省应用磁学会副理事长,《功能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杂志编委。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授《工程材料学》、《磁性能与应用设计》、《磁性物理学》等课程。主编出版《工程材料学》和《材料物理性能》。 刘常升

男,196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激光应用技术。承担国家“973”和“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和企业合作项目。出版《激光表面改性与纳米材料制备》等专译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5项。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委会委员、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材料工程分会理事长、2004年薄膜与涂层国际会议组织与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当选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课程《材料学》、《材料表面工程》。 刘春明

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钢铁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控制,材料断裂的物理学与化学。一直从事金属结构材料的基础理论和新材料开发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纯金属材料制备、钢铁材料与铝合金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设计及控制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30余项国家研究课题和企业合作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次被SCI、EI或ISTP收录。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兼任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低合金钢专业委员会委员,金相与显微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属学报》、《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东北大学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编委,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教授课程《钢铁材料学》、《钢铁材料微结构设计原理与控制技术》。 秦高梧

1970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日本金属学会会员,日本纳米学会会员。1988~1998年就读于东北大学材料系材料学专业,1998年末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初以英国皇家科学院访问学者身份在牛津大学从事三维原子探针的应用研究,1999~2006年就职于(国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任研究员。2006年3月被东北大学聘为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包括(1)低维材料(零维纳米粒子,一维纳米线和二维薄膜)的热力学、低维材料制备的新方法、低维材料的物理/化学特异性能及其相关器件设计;(2)新型大块材料的相图测定和热力学计算以及基于此的新型合金设计。近年来,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Applied Physics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Acta Materialia》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入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文章影响因子大于4.0的6篇),SCI源刊他人引用、评价百余次。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新型超高密度磁记录媒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2)Mg基合金相图、热力学计算与网络专家系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2010;(3)Mg-Al-Zn(Mn)系合金设计与组织控制,中-美-加三国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技部,2007-2012。教授《磁性材料》和《微观组织热力学》。

茹红强

男,1962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兼)。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陶瓷材料,特种耐火材料,粉末冶金新材料。主持和参加了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完成国家、省部级鉴定四项。目前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军工项目一项。首次成功合成高性能的Sialon/SiC复相材料,使这种优质材料低成本生产成为可能;开发研制的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和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材料,其材料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材料的先进水平。发表论文70多篇。兼任东北大学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教授课程《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粉体制备技术》。 沙玉辉 男,196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磁性材料和织构材料。主要从事先进磁性材料和织构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被收录35篇次。2000年被授予东北大学首届“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2001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授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先进磁性材料原理与应用》。 孙旭东

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在英国Surrey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透明陶瓷材料,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光子晶体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多孔材料,粉末冶金技术。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在Chem. Mater、Acta Mater.、J. Phys. Chem. C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30多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资助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先后获得“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辽宁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或奖励。教授课程《工程概论》、《先进陶瓷材料》。 王 磊

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微观组织控制与强韧化,材料保证,高温材料与智能材料。主持或参加了36项国家重点、攻关科研及国际合作研究科研工作。目前正在承担的有包括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国防科工委攻关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8项。其中有6项为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8篇次。出版和合著出版专著4部,其中1部获部级奖励。主编及参编教材各1部。教授课程《材料强韧学》、《材料系统工程导论》、《高温材料学》、《材料的强度与组织控制理论》、《材料断裂力学基础》、《材料保证学特论》、《材料学》。 王沿东

男,196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材料,中子散射技术,功能与结构纳米材料。先后开展金属织构、金属间化合物、应力测量与分析、中子衍射与同步辐射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一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0篇次,收录率100%。获1996年第十一届国际材料织构会议青年科学家论文奖(唯一的理论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与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获奖人)各1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晶体学会会员。教授课程《织构材料三维取向分析》。 赵 刚

男,195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铝合金。主要从事高性能变形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组织与性能控制的研究。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关于高强高韧铝合金研究的科技攻关项目,目前负责国家“973”计划专题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1篇。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轻合金加工技术》杂志特邀编委,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材料学科教学研究会理事。教授课程《材料工程导论》、《材料制备与加工》、《有色金属材料学》。 赵 骧

男,195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场(强磁场、电场)热处理,材料的织构与性能。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有:强磁场下凝固与热处理制备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场作用下金属板材再结晶织构的形成与演变机理和强磁场下铁碳合金固态相变线的演变机理和铁碳相图(固态)的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2篇,EI收录25篇,ISTP收录11篇;参编教材一本,合著专著1部。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教授课程《织构材料的性能预报和晶界设计》、《现代材料测试技术》、《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宗亚平

男,195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计算机模拟与显微组织设计。研究颗粒复合体的应力应变分布,设计最佳显微组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制备;相场法材料显微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拟,显微组织最佳控制;构件温度场、热应力、热处理工艺模拟技术。出版教材2部,电子课件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其中SCI收录9篇,被引用52次,EI收录13篇。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所研究的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

一、二等奖,冶金部科技成果奖,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获国家教学成果、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工模具钢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大学学报编委。目前讲授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组织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左 良

男,196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副校长,材料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微结构设计、表征与模拟,高性能金属织构材料。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等4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10余篇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博士、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沈阳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资助计划。现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十五”863计划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常务副主任;《东北大学学报》主编、《材料与冶金学报》主编、法国Metz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市科协副主席。教授课程《材料界面工程概论》、《织构材料性能预报与晶界设计》。 蒋 敏

女,1964年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合金微观组织模拟与控制及新材料设计。长期从事合金相变与相平衡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合金的稳态化与相平衡,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合金的相转变过程,针对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如铜基、钴基和镁基合金的成分设计与组织控制,进行了有深度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家“八五”重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与日本东北大学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编写《材料科学基础》(李见主编)中“合金相图及应用”部分,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近20篇被SCI收录。兼任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日本金属学会会员。教授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相图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和《新型材料导论》。 李继光

男,196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于物质材料研究机构(日本、国立),先后任研究员、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陶瓷材料,包括(1)胶体物理化学、单分散胶体粒子的软化学合成、自组装;(2)陶瓷纳米粉体的烧结现象及烧结机理、光学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备新工艺;(3)具有“光”功能性的纳米陶瓷材料(荧光、光催化)。在J. Am. Chem. Soc.、Chem. Mater.、J.Phys. Chem. B、Aata Mater.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9篇,论文SIC他人引用610余次。2000年起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5篇,平均影响因子2.51。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任美国陶瓷学会会员,日本陶瓷学会会员。 吕铮

男,1970年生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撒强化钢,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辐照损伤和寿命预测等。1998-2008年先后负责德国VOLKSWAGEN研究项目,改进了会聚束电子衍射谱晶体结构测定方法,发展出快速可靠测量镍基高温合金微区弹性应变新方法;负责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项目核反应堆高压容器材料的辐照损伤与寿命预测、聚变堆第一壁材料研究等以及Rolls-Royce公司项目核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评估,期间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0篇,EI收录文章24篇,并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和模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2009年年初回国后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主持先进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撒强化钢的制备、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课题。

第5篇:项目概况介绍

一.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No. 0429-16

项目名称TRANSMISSION LINE FROM HILLI YUBAHAND LITH DAMS TO AL-SHOUIBA PLANT PHASE – 4

二.工作范围

1个地下水坝,

地下水坝后有5个直径5米的水井,用以收集地表水,抽送至不同的管道工程、潜水泵、压力阀等。

净水厂净化上述水井所收集的水,并将净化水抽到清洁水箱。清洁水箱的容量为20000立方米。

1. 钢铁管道在重力作用下从水箱输送清洁水至连接到主净化厂的主管道(管道

长度:45公里&62公里)

2. 工期:36个月+ 6个月的动员期

3. 合同类型:EPC

4. 付款条款:5%履约保函,20%预付款保函,30-60天付进度款

5. 合同额:1,687,876,022沙币,约4.5亿美金

三:业主:沙特水电部

第6篇:寝室文化节概况介绍

航制学院“神采飞扬”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概况介绍

一、活动描述

“奋进中的航制,辉煌间的印记„„”

一个新的春天,一派新的景象,一个新的称谓——南昌航空大学,一群朝气蓬勃的学子,一份春天播下的希望,一对展翼高飞的翅膀„„

二、活动宗旨、主题

活动宗旨:文明、颂美、求真、育人

活动主题:净、静、竞、进

三、职能部门

主办部门: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团委、学工办

承办部门:航制学院学生自律委员会

协办部门:航制学院两委会其他部门

四、活动对象

航制学院全体大一学生,部分大

二、大三学生

五、活动时间

2013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

六、活动地点

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天健苑、天朗苑、天义苑学生公寓楼

七、活动内容(40分)

(一)征集类活动(总8分)

1、寝室文化月徽标征集(2分)

2、寝室文化月吉祥物(图案)征集(2分)

3、寝室妙语、格言、口号征集(2分)

4、毕业生留言征集(2分)

(二)文化类活动(总15分)

1、“神采飞扬杯”寝室美化设计大赛(10分)

2、“SHOW我风采”手工艺品制作、书法、绘画大赛(5分)

(三)竞技类活动(总5分)

1、“落子无悔”超级棋王争霸赛(5分)

(四)趣味类活动(总3分)

1、“微博幸福晒”腾讯微博互动(3分)

(五)生活服务类(总9分)

1、“清水流源净我家”寝室大扫除(5分)

2、“我是公仆”优秀寝室长评比活动(2分)

3、常规项:例行查寝情况(2分)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自律委员会二〇一三年三月

上一篇:创卫工作简报第九期下一篇:寒假社会实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