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2022-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免疫规划工作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浅谈盱眙县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加强计划免疫在组织建设、管理和目标制定等方面的工作,20世纪80、90年代先后实现了以省、县及乡为单位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达85%的目标,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1】。2008年5月1日起,江苏省正式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加和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盱眙县的免疫规划工作也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解盱眙县近年来免疫规划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以进一步探讨应对策略,现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县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1 现状与问题

1.1 组织网络 盱眙县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有低山、丘岗、平原、河湖圩区等多种地貌。辖14镇5乡1场圃,265个行政村(居),2013年底人口总数781590人, 当年出生儿童7665人,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建卡人数8273人。共开设预防接种门诊26家,其中仅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卡介苗接种职能的5家。经过多年努力,盱眙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体系,乡级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内设的防保所负责辖区内免疫规划工作的具体落实;村级主要由村卫生室协助完成辖区内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接种通知单发放等工作。但随着近年来公立医院改制、药品零差率销售等政策问题,加之地方财政保障不到位,造成基层防保人员流动频繁、工作消极被动等现象,导致防保职能难以落实到位。

1.2 人员配备 据调查,我县县、乡、村三级共有免疫规划专业技术人员362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10.77%,中专学历者占17.13%,高中及以下人员占72.10%;中级职称者占1.10%,初级职称者占13.54%,初级以下或无职称者占85.36%。可见基层防保队伍存在人员不稳定、年龄老化、学历及专业技术结构偏低、业务水平较差等问题,加之乡镇卫生院领导只注重经济创收,不重视基层防保队伍建设,经常将业务技术娴熟的防保人员调至医疗、药剂等科室,造成防保所人员交换频繁;另一方面,乡级防保人员还承担着乡村一体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得基层防保队伍自身的业务素质无法提升。

1.3 门诊建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环境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不断加大对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资金投入,努力改善过去“一张桌子、一间房子”接种所有疫苗的落后局面,努力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但仍有部分预防接种门诊存在不标准、不规范、一室多用、无空气消毒设备、清洁区与污染区不分开等现象【2】,给安全接种留下隐患。

1.4 流动儿童管理困难 流动人口受流动性大、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卫生保健意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流动儿童极易出现漏种、免疫空白、免疫信息丢失等现象【3】。影响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与及时率,成为传染病、多发病暴发与流行的高危人群【4】。增加疾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2013年盱眙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相关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及时率、接种合格率普遍低于户籍儿童。

1.5 疫苗使用管理 在基层免疫规划实施过程中,部分防保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利用各种手段推销、使用第二类疫苗,用以替代第一类疫苗,严重干扰了常规疫苗的正常使用,导致常规疫苗浪费严重。

1.6 冷链设备管理 部分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设备使用不规范,不能做到专物专用,在领取疫苗过程中,不使用冰排现象时有发生,疫苗存放不符合《规范》要求等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疫苗质量,存在安全接种隐患。

2 应对策略

2.1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根据盱眙县实际情况,制定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开展流动儿童免疫预防与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免疫规划政策。并通过定期举办家长课堂,讲授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加强教育、公安、妇幼、计生等多部门协作机制,齐抓共管,形成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免疫规划工作氛围。

2.2 完善经费保障体系 政府应把解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作为重点,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分配政策对卫生资源进行总量和结构调整,加大对免疫规划发展的资金投入【1】,尤其是第一类疫苗的补助经费,确保基层防保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基层防保队伍,将有利于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 开发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尽早实现全国预防接种信息共享,有助于解决异地接种和漏种等问题,以减轻基层防保人员的工作量,确保接种信息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2.4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业务水平 提高基层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保证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第一关键是人。除积极向当地政府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应当不断加强现有免疫规划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操作技术水平,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和相关疾病的监测能力,杜绝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定期组织参观学习,以借鉴我县外免疫规划工作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2.5 强化督导考核机制 不定期对预防接种单位进行工作督导,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实行业绩与经费相挂钩,以全面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总之,免疫规划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面广量大,艰巨复杂的社会性、系统的工作,具有动态性、长期性、社会性、艰巨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在充分发挥政府干预和调节的主导作用下,由全社会共同参与,同心协力才能扎实推进免疫规划工作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开展,才能有效的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湘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58-60.

[2] 曹明.基层防保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12):121.

[3] 董彩英,秦玉蕾.浅谈李沧区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4):358-359.

[4] 余晓琼,路秀平,武斌,等.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73-75.

作者:刘欣 刘学健 丁金梅

第2篇:评价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目的:探析在免疫规划工作进行过程中,应用评价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效果。方法:在本中心2017年8月3日-2018年8月3日以及2018年8月3日-2019年8月3日这两段时间内进行免疫规划的儿童当中,以一到五岁为区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各自抽取35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018年8月3日之后开始开展评价信息化管理工作。前一个阶段的儿童为对照组,后一个阶段的儿童为研究组。对这两组儿童的建证率水平、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儿童,最终的建证人数仅为3122例,建证率为89.2%。研究组兒童最终的建证人数高达3428例,建证率高达97.94%。两者之间存在不容小觑的显著差异,其中P<0.05。除此之外,两组儿童在接种率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其中P<0.05。结论:将这一评价信息化管理的手段有效应用于免疫规划工作当中之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最终的建证率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评价信息化管理;免疫规划工作;建证率;儿童疫苗接种;接种规划

引言:

开展免疫规划工作的目的,在于借助疫苗这一工具,来降低各类疾病易感人群患病的风险。而儿童群体则是这一免疫工作的重点人群。在规划之内,各类儿童常见疾病的疫苗都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我国所有的适龄儿童,并希望能够以此来优化我国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但是当前受制于诸如接种工作人手不足以及任务量大等原因,我国许多地区的儿童都没能得到及时的接种。因此,本研究尝试立足于这一现状,采用评价信息化管理的手段,来提高这一免疫规划工作的执行效率。并在本县区2017年8月3日-2018年8月3日以及2018年8月3日-2019年8月3日这两段时间内进行免疫规划的儿童当中,以一到五岁为区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各自抽取四百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此来展开前后的对比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中心2017年8月3日-2018年8月3日以及2018年8月3日-2019年8月3日这两段时间内进行免疫规划的儿童当中,以一到五岁为区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各自抽取35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前一个时间段的3500例儿童为对照组,以后一个时间段的3500例儿童为研究组。2018年8月3日之后开始开展评价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研究组的3500例儿童之中,有1686例的男性儿童,1814例的女性儿童。在对照组的3500例儿童之中,有1645例男性儿童,1855例女性儿童。两组儿童的年龄都介于一岁到五岁之间。且经统计,两组儿童并不具备一般资料上的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临床上的对比研究,其中P值大0.05.两组儿童的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

具体而言,采用这一评价信息化管理手段需要如下步骤。首先,先引入北京金卫信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并在工作人员的电脑当中进行安装。接下来,对接种门诊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循序渐进式的培训,以求帮助其全面化地掌握这一平台的运用途径。再者,本中心免疫规划科人员协同技术指导人员,综合现有以及过去的一系列资料,并将之悉数导入到这一信息化系统当中。同时,对系统的相应硬件进行及时的配套。而录入数据的方式,也必须及时地从以往的人工式的方法,转变成当前的自动化方式。以此来更新整个部门的信息管理、运作方式[2]。

1.3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2.0作为本次研究的统计学软件,将所有实验数据均录入其中进行统计处理[2]。在处理计量资料的时候,我们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表示。在处理计数资料的时候,我们选择百分数进行表示,并且使用卡方检验作为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管理前后的建证率对比分析

对于实施评价信息化管理之前的对照组的3500例儿童而言,最终的建证人数仅为3122例,建证率为89.2%。而在实施这一管理手段之后的研究组的四百例儿童当中,最终的建证人数高达3428例,建证率高达97.94%。两者之间存在不容小觑的显著差异,其中P<0.05。

2.2管理前后疫苗接种状况分析

经统计,两组儿童在接种率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其中P<0.05。

3讨论

当前随着我国二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每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都在逐渐提高。而在此背景下,幼儿的健康也成为了一个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免疫工作作为提升儿童综合免疫力以及抵抗各类常见疾病的基础免疫力的重要手段,这一工作在我国各个地区的落实程度,将会对我国儿童的健康水平产生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3]。而当前许多地区由于信息管理条件落后、人员不足且工作量巨大等因素,往往无法及时有效地为当地的所有儿童进行接种。因此,探究一种有效的、科学的,且能够为接种人员降低工作负担的管理方式尤为重要。而依托于信息化管理平台而搭建起来的评价信息化管理手段,正是这样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效率的手段。而本研究也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发现,通过这一手段的落实,原有的建证率从89.5%提高到了98.75%,而接种人员不管是在预约效率还是在及时接种效率方面,也都获得了显而易见的提升。因此,这一手段值得在实践过程之中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慧勤, 高爱红. 评价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0):24-25.

[2] 秦博. 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7):296-297.

[3] 崔国勤, 孙献忠, 杨治勋, et al. 信息化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应用效果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5, 26(2):194-195.

作者:李芸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体会与探讨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依据国家对卫生体制改革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模式,也是现阶段条件下开展群众卫生服务工作的比较经济适用的重要方式。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将大量的计划免疫项目细化到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执行的程度,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中最大地程式化、流程化地运行儿童免疫规划项目,再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集约幅射特点,就能对区域内众多的人群实施有效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对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否应该从医院中分离出来而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预防为主

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和主体,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关键,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对保护劳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免疫预防工作这个重要前提下,一是要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在财力与物力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逐步列入经济发展规划,使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有强有力的后盾保证;二是要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和考核监测,而有效地落实这些重要的管理内容,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规范的平台,这个平台,笔者认为应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及预防性卫生工作的特点

根据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11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今后将把发展城市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完全依靠医院卫生模式的局限与弊病已现端倪,这种只依赖于医院从事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局限也越多地被从业人士所提及或探讨。尽管从完整的意义上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仅是一个初级模式,甚至有些粗放,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它可作为一种医院医疗服务模式的一种延伸或补充。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形成相对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成必然。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新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是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具有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是一个有利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平台。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方法

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更进一步搞好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使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社区儿童整体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成长[1],应充分掌握好社区实际情况,根据社区人群分布的特点,特别是流动人员的情况,拟定好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2.1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及指标要求

2.1.1常规免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一、三、五为接种时间,1.5—2岁组百白破、麻苗加强在每次接种中进行,脊灰苗、白破、麻苗7岁组加强按麻疹项目要求进行,在接种时间之前注意通知超时没来接种儿童。

2.1.2乙肝疫苗的管理及接种实施要建立乙肝疫苗、注射器的专帐登记和使用核销制度,使用的数量与接种人次数相吻合,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统一回收、处理各接种点使用过的注射器材,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转录其他单位转移来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的接种信息;要及时掌握社区新出生儿童信息,进行访视并动员新出生儿童家长在孩子满月就前来中心建卡建证。

2.1.3麻疹项目工作继续按项目实施要求完善相关资料,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搞好各小学完成查验接种证及补种、补证工作,首针补种、补证率≥95%;全程接种率≥95%。

2.1.4卡证管理7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5%,本地户口儿童出生后1月内;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完成建卡建证,卡证吻合率100%,逐月依次填写登记,卡面保持清晰,项目填写完整。

2.1.5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7岁以下流动儿童建卡率≥95%,五苗单苗接种率≥95%,每年开展2次流动儿童调查及查漏补种活动,开展一次流动人口集聚地儿童接种抽样调查,做好外来流动儿童的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工作〔2〕。

2.1.6定点接种:

2.1.6.1抓好和完善定点接种,对一年来定点接种质量、接种率进行认真评估,对定点接种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2.1.6.2对定点接种点设施的投入,配置好相应物资。

2.1.6.3加强对定点接种人员的培训,接种要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接种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操作。

2.1.6.4进一步搞好定点接种点的建设,按定点接种点实施规范的要求建立的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点逐步按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达到定点实施规范的要求。

2.1.6.5按定点接种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按时两月上报接种成果报表。

2.1.7计免资料管理:

对上级印发的文件、计划、通知及各种资料做好收发登记。

掌握如下资料:(1)以社区为单位的总人口数、性别构成、零岁组月龄构成,0-7岁年龄构成;(2)行政区划及托幼资料;(3)社区防保网络人员分布;(4)接种器材帐目登记;(5)各种生物制品的领发登记;(6)每次冷链运转的接种成果报表;(7)疫情疫点调查处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针对疾病的个案登记资料;(8)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文件、通知、总结、检查记录等资料;(9)完成上墙资料。2.1.8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

2.1.8.1建卡率、建证率、卡证吻合率100%;

2.1.8.2出生儿童月内上卡率达100%;

2.1.8.6资料上报免疫规划科在接种完成后3天内将接种针次登记;月龄组报表在每单月的5号前上报,一年级儿童数定时上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在年初上报,工作总结、计免档案管理资料于每年2月底上报。

2.2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培训、宣传

2.2.1免疫规划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计免宣传,重点宣传乙肝疫苗接种,出墙报12期,计免宣传日(4月25日)在街头进行计免宣传咨询、下发宣传资料。

2.3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督导

按照分级督导的原则办事处督导组对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全年督导4次以上,并作好相应的工作计划,督导后作好督导记录和总结。

2.4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监测

温度监测:在每月三次运转做好接种前后冷葳包内温度监测,每日监测两次(上午10时、下午4时),做好登记。

2.5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相关疾病的监测

2.5.1全社区卫生人员必须及时报告AFP病例(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并协助区域疾控中心采集合格标本,收集病例资料。

2.5.2麻疹(1)疫情报告: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24小时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传染病报告卡。(2)主动监测:每旬至少1次深入辖区进行麻疹主动监测。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实例情况

笔者的工作单位是在龙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面以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情况为例介绍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的实际工作,可以看到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完整实施细节,从而对此项工作真正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实际的认识。

2010年龙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40多位医务人员,社区管辖范围处于城郊结合部,人员流动大,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一些社区居住人员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一些人还误认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事,这给开展了社区内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龙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省、市、区疫苗管理会议精神,做好疫苗接种各项管理工作。把好疫苗质量关,规范从南明区疾控进疫苗,加强内部专人管理,确保冷链及质量。做好计免日常散居儿童(有户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包括通知、资料报表整理汇总上报。完成7岁以下儿童、周岁内儿童建卡率≥95%、“七苗”全程接种率≥95%,周岁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95%、及时率≥68%。

4.问题的探讨

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思路作指导的,这是一种投入小,见效快,经济实用,覆盖而广大,受惠人群比例高的一种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现今阶段下,依据国家开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指导思想,对城市社区中开展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医院为疾病的诊治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时,将这种重复性、季节性的计划免疫的预防性工作从医院分离出来,放在地缘网络节点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能够惠顾更多的人群外,还有易于控制管理的特点,更能适应于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要求〔3〕。当然,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有一定优势,会因居民的相对固定集中和人员素质高对医疗保健以及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理解与渴望而利于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而处于城郊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会因为那里的人群流动大,居住分散,以及流动人群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认识的误区而使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开展遇到更大困难。我们的社区就经常在实际工作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些都是要在实际工作加以认真考虑和解决的。笔者认为,对此需不断加强宣传与引导工作,让各类人群都充分理解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意义,深入人心,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另一方面,现在各大医院人满为患,除了病人对疾病治疗的需求增加外,更多是由于医院的资源配置出现了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医院来说,主要是应当承担起疾病的治疗、病人的康复等技术性强的关键性医疗任务,而应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此类重复性而且已成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交与相关机构完成。但是由于改革前的卫生体制模式的限制,有关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面的工作却是由医院内的一个计划免疫科来完成。除了占据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外,一个计划免疫科来应对众多的需要计划免疫的人群,有些捉襟见肘,即使将若干医院的计划免疫科加在一起考虑,力量单薄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很显然,若干医院的计划免疫科的规模比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和的规模来说就小得多了。同时,在集约、幅射以及回访上,医院模式也不能与社区模式相比的。或许,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医院更愿意放弃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而专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相比较面言,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一个由国家政策为导向的,以医疗免疫体系为后盾作技术支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必就不能够胜任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笔者认为,如今我们的免疫规划工作已深入人心,方便群众,更好的服务群众。如果我们进一步地强化宣传和引导力度,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思维模式形成定式,让更多的人群在考虑儿童免疫时首先想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考虑医院,以此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接纳与涵盖更多受益人群,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

当然,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运作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模式也会有一些不足。比如:在疫苗的冷链接转运上、在疾病的监测上以及在受疫人群的数理统计分析工作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有待于提高,这些都需要相关的计划免疫部门以及疾控给予相关的技术培训与支持,只是这些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不至于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志伟,陆超娣,武桂英等.健康信息系统对儿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8(22).

2李德秋,刘淑杰,李德平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略.医学研究.2007,32(4).

3金兰萍.城郊结合区计划免疫现状及改进管理模式的建议.社区卫生保健,2006,2(5).

作者:祝红梅

第4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我镇的儿童免疫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实现了以村为单位

儿童免疫初审接种率目标,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及脊髓灰质炎等多年无病例报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对难以落实,成为影响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强我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

根据县卫生局印发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方案》要求,加强对我镇流动儿童管理,摸清和掌握流动儿童规律,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流动儿童概念

(一)流动儿童概念:指随父母在未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的情况下,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居住、入托、入园、入学儿童。

(二)流动儿童特点:居无定所;居住、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集中,节假日、农忙季节相对流动大;经济较困难;流动儿童家长对疾病预防知识普遍缺乏;小年龄组儿童流动比例大。

(三)儿童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较高:据国内资料研究证实,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儿童中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发病率显著高于常住儿童。

三、管理措施

(一)卫生院专干,各乡村医师应加强与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及村干部领导的联系,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流动儿童数,对查出的漏种儿童,应及时给予补种。

(二)医院预防接种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计免常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计免登记簿、预防接种卡(证)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以防止重复接种和漏种。

(三)切实加强与各学校的合作。对入托、入园、入学的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在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报名入学。

(四)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砖厂、集贸市场、等地定期对流动儿童摸底调查。

(五)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糖丸、麻疹强化免疫宣传活动,在砖

厂等地宣传漏补种时间,发放宣传单(册),宣传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提高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第5篇:村医免疫规划工作量化考核方案

方祥乡二0一二年村医免疫规划工作量化

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计划免疫工作,贯彻《贵州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1年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确保我乡2012年计划免疫工作的得到有序开展,以及保证我乡计划免疫工作在开展中取得一定的成果,特制定了本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的

(一)、对各村卫生室执行《贵州省村医免疫规划工作考核量化测评表》的情况进行考核。

(二)、了解我乡当前的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推动免疫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考核内容

1、目标儿童摸底、建卡、建证工作;

2、常规运转工作;

3、例会、培训;

4、疫苗、注射器使用;

5、接种率调查;

6、临时性工作;

7、入学、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

- 1 -

三、考核组成人员

组长:金朝魁

成员:杨晓军、杨秀平、罗剑

四、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将作为2012年预防接种费发放的依据。

附件:

《贵州省村医免疫规划工作考核量化测评表》(试行)

方祥乡卫生院

二0一二年二月八日

- 2 -

第6篇:XX镇免疫规划工作整改方案

XX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工作整改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号《关于2015年全县预防接种监督检查的情况通报》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县免疫规划服务工作会议要求,经对照我镇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措施如下:

一、存在问题:

接收第

一、二类疫苗未按规定索取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证、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按时完成冷链运转登记,接种知情同意书记录不完整。

二、整改措施:

1、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及时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及接种情况,按规定建立各类登记。

2、加强免疫规划疫苗管理,疫苗领发记录完整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建立冷链管理制度。在疫苗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按照冷链监测规范的要求做好了温度监测记录。有疫苗出入库登记,登记包含疫苗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效期、数量、日期、签名。无过期疫苗、苗账相符、冰箱测温每天2次,间隔8小时,冰箱内无异物,及时向县疾控索取第

一、二类疫苗疫苗检验合格证、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

3、认真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工作(疫苗种类、疫苗作用、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并及时做好监护人签名。

4、做好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接种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录入计算机,确保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同时,每天对儿童接种信息化资料进行了备份,避免了数据丢失。

XX镇卫生院

2015年7月25日

第7篇:德保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整改方案大全

2012年德保县免疫规划工作整改方案

2012年8月13~14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督查组到我县进行免疫规划工作督导,督查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这次督导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不按要求配备,防疫专干兼职过多;二是疫苗管理不规范,存在出入库疫苗账苗不相符、存放不规范、无标识、用铅笔记录出入库流水账、冰箱温度记录不规范等;三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不熟练,工作滞后;四是对AFP监测工作不重视,存在临床医生不了解监测内容,个别监测人员虚造监测报表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县将从加强乡、村两级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培训、稳定防保专业队伍,强化对各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的督导检查等方面入手进行整改。为此,根据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百疾控„2012‟25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使我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规范化,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通过培训使乡级防保人员能应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进行本级免疫监测,实现免疫规划资料管理

信息化、规范化。

(二)建立完善的冷链、疫苗管理制度,实现疫苗注射器从计划订购、分发接收、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化,实行专人负责,账物相符,各个环节的温度监测记录完整、真实。

(三)通过整改,以县为单位县对0-7岁儿童(包括辖区内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有效控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整改措施和内容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

1、调整和充实县、乡两级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充实乡级防保人员,每个乡(镇)保证有3名以上专职人员从事免疫规划工作;加强村医生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村医的前哨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防保队伍的管理,在配齐防保人员的基础上,及时解决防保人员兼职过多现象,确保乡(镇)防保人员专职专干。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考核,发现有防保人员兼职其它工作的乡(镇)进行通报,限期整改。

3、加强培训。各乡(镇)要相对固定防保专业技术人员,并通过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免疫规划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4、强化督导。县疾控中心要对各乡(镇)免疫规划工作

进行全面督导。督导内容主要是:疫苗管理是否规范,疫苗出入库记录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存在逻辑性错误、账物是否相符,储存疫苗冰箱、冰柜温度监测记录是否真实,查漏补种疫苗及二类疫苗接种记录是否完整,流动儿童接种信息上报、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开展接种率监测,各种疫苗接种率是否达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要求,免疫规划工作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自治区下发的《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指标要求。

5、规范疫苗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熟练掌握常规疫苗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消毒方法及安全注射的基本要求。接种记录卡、证要相符,记录内容要齐全,接种信息系统录入要及时、准确,并做好接种信息上传下载和统计上报工作。

6、加强疫苗管理,保障疫苗效价。各接种单位所有疫苗,必须由单位统一管理,疫苗来源必须由县疾控中心统一提供。做好疫苗台账管理,实行一苗一账,账物相符,登记项目齐全,建立真实完整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档案,合理分发领取疫苗,遵循“先短效、后长效,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疫苗浪费。疫苗储存要正确规范,符合疫苗冷藏温度要求,并做好标记,每天(上、下午)按时对疫苗储藏设施进行温度监测记录2次,严禁使用过期疫苗。

7、各接种单位要按时完成儿童信息录入,7岁以下儿童

每月接种针次要及时录入儿童接种信息系统。县疾控中心免疫科人员每天必须浏览广西免疫规划信息工作平台,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8、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免疫规划资料要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目录分分类装订,便于保存和查找。要确保资料的逻辑性、规范性、完整性,并逐步进行信息化管理,当资料要收集完整分类归档存放。

(二)加强AFP病例监测和消除麻疹的各项准备工作

1、加强AFP病例监测,确保全县保持无脊灰状态。加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和主动搜索工作,防保人员每天对本院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发现AFP病例要按规定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FP病例监测旬、月报执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做到AFP病例主动监测无漏报,报表要真实、可靠。

2、做好消除麻疹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通过入托、入园、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和查漏补种,根据麻疹疫情监测情况,必要时采取群体性免疫接种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以达到并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做好麻疹专项监测工作,麻疹各项监测指标要达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3、加强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监测工作,每月至少一

次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对逾期未种儿童监测,对经随访确认符合迁出条件儿童要及时进行迁出,对迟种、漏种要进行动员及时补种,以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三)全面加强免疫规划督导和宣传工作

1、建立规范化督导机制。继续加强免疫规划的督导检查工作,采取专项检查和常规督导相结合的措施,要求乡级对村级至少两个月督导一次,县级督导每两个月完成一次,每次覆盖一半以上的乡(镇),注重督导检查的质量,注意收集督导资料,建立督导档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乡(镇)卫生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督促落实,若未及时整改的,卫生局将对卫生院长实行问责制。

2、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平时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各乡镇卫生院要通过设置专门的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定期宣传儿童免疫规划知识,预防接种人员要在日常接种工作中,积极耐心的向儿童家长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使用疫苗预防相应疾病等相关知识,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免疫规划工作,形成全社会来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接种门诊设置要按照接待登记、健康咨询、实施接种、电脑输入,接种后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接种区要求按疫苗种类分别设置合理的接种台,并有醒目标记;要配有疫

苗专用冰箱、急救药品专柜,有专用废弃物储存器;各种制度及宣传上墙材料统一使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内容,规格设计符合实际,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三、整改实施时间

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整改时间从2012年9月10日开始,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要制定本单位详细可行的自查整改方案,按方案要求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四、考核及奖惩

根据《广西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和《德保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考核方案》规定,结合常规督导、专项审评、上级审评及常规登记等进行综合评分,总分高于95分以上,评为优秀,90-95分评为良好,85-90评为合格,低于85分评为不合格,免疫规划工作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

第8篇: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

全面提高适龄儿童所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二、活动范围和目标人群

在全镇范围内对6岁及以下儿童(包括流动儿童),按照《湖南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附件3)进行各种疫苗接种情况的摸底调查,对无接种证和漏种儿童进行补证和补种。

三、活动时间和工作指标

在2013年4月-7月,集中进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5月17日至22日逐级完成查漏补种工作动员、宣传、培训工作,5月22日至31日完成6岁内儿童的摸底、登记、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6月1日至7月25日按程序进行补种。工作指标应达到:

1.儿童建卡建证率以镇为单位达到100%;

2.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分剂次)接种率以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3.2岁以上儿童含麻疹类疫苗以镇为单位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镇卫生院是本次查漏补种活动的具体组织单位,村卫生室要把这次活动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在镇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具体的计划、安排、实施、督导和评估。

卫生院公卫办具体负责查漏补种活动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疫苗分发、现场指导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各村(居)至少保证有一名乡级卫生人员参加查漏补种活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重点区域,特别是集贸市场、矿区等流动人口集聚地,要确保查漏补种工作的真正落实。

(二)宣传发动

各村(居)、学校要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周,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相关政策和疾病危害,以及查漏补种的意义。加强风险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公众主动参与此次查漏补种月活动。

镇卫生院要认真组织各乡村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培训,重点培训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免疫程序、接种要求、接种禁忌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表格的填报等。

(三)查漏补种方法

1.预防接种情况调查

以村(居)为单位采取拉网式入户调查为主,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查询为辅的方式调查每个儿童,将入户调查的儿童与以下三个来源的儿童进行核对:

(1)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接种点客户端的建证建卡儿童;

(2)村卫生室掌握的本村(居)出生儿童;

(3)镇计生办掌握的出生儿童。

以村(居)单位,以村医为主对每个儿童按照《湖南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情况调查,接种依据以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接种记录为准,并以村(居)为单位将接种情况填入附表1;乡级接种门诊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或预防接种卡的接种记录要精心核对,完善附表1。

2.补证、补种

对调查发现的无接种证或未建卡儿童进行建卡、补证;对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发放疫苗接种预约通知单,通知家长或监护人按照预约时间到辖区预防接种点进行补种,补种疫苗信息要及时登记到接种证和接种卡,并在附表1补种相应疫苗剂次栏内做标记。同时将建卡、补证儿童信息和补种信息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及上传。查漏补种工作完成后,根据附表1统计汇总至附表2,逐级上报。

五、疫苗供应及经费安排

本次查漏补种活动所需疫苗及注射器从常规免疫疫苗及注射器中调剂,预防接种补助等从当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列支。

六、注意事项

本次活动补种疫苗应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执行,准确把握疫苗接种禁忌症,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在疫苗补种时,脊灰、百白破、含麻疹类疫苗和乙脑疫苗优先接种。

七、督导评估

镇卫生院要组织对辖区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对工作进展缓慢、工作质量不高的地区,增加督导频次,及时改进所发现的问题,确保完成工作指标。

八、责任追究

各村卫生室务必认真对待,确保完成工作指标。凡未完成工作指标者,一律扣除当年公共卫生经费500元。

九、总结报告

本次活动结束后,各村(居)要认真汇总统计查漏补种疫苗种类、补种剂次和建卡建证数,汇总附表2,并做好工作总结报镇卫生院,再由镇卫生院报县疾控中心。

附:1.**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儿童预防接种状况查验及补种情况登记表

2.**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情况汇总表

3.湖南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

第9篇:免疫规划综合评审方案

望谟县2011年免疫规划半年工作综合审评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省卫生厅关于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07‟7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年初的工作安排,确保我县达到免疫规划的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以进一步了解我县半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本次评审工作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抽调流行病科专业人员和乡镇骨干人员参加本次综合评审工作。其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为:

组 长:张传慈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副组长:郭富江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成 员:王军明 吕德彪 韦家院 邓国富 韦忠海 邓国忠 王科盛 成智卫 杨 焘 王建昌 韦标

二、指导思想及目的

(一)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6‟90号)及省卫生厅关于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07‟72号)文件精神进行综合评估。

(二)了解我县半年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制

1 定有关策略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免疫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评审内容

2011年上半年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具体内容包括:

(一)乡镇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和政府保障情况。

(二)免疫规划专业队伍的建设情况。

(三)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实施情况,主要包括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疫苗与冷链管理、安全注射、社会宣传动员、免疫规划管理、培训与督导等。

(四)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建卡、持证情况,免疫规划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五)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情况。

(六)资料的整理、归档情况。

(七)冷链设备的管理情况。

四、评审方法

(一)免疫规划工作情况调查

1、调查对象:卫生院、村级接种点(如以乡为单位接种、调查乡镇接种点)、小学和幼儿园。

2、抽样方法:

(1)每乡镇把所辖乡镇按免疫规划工作平均分为好、差两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村作为评审对象,即每个乡镇评审2个村。

(2)随机抽查2个接种点和2所小学或幼儿园(原则上查接种率调查的村。

2 (3)评审方法: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填写评审调查表(附件1)。

(二)接种调查

1、调查对象:每村调查“1岁组(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和“2岁组(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儿童各5名,“4岁组2006年5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7岁组“2003年5月1至2004年4月30日”即每村调查20名儿童,每个乡镇调查40名儿童。

2、调查内容:儿童建卡、持证率、基础免疫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乙肝首针接种率以及卡证符合率。

(三)记分方法

按照贵州省2010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审乡级评分标准评分。

五、评审时间

于2011年5月24-28日作为现场评审,6月1-5日汇总。

六、资料汇总、分析 报告

2011年6月15日前由评审小组将评审工作总结,包括接种调查资料汇总、评分和排名报县卫生局。

望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

上一篇:安全项目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地产渠道主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