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三师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的调查分析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掌握农三师辖区近两年免疫规划接种率, 特别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情况, 提高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率, 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2012年2月7日—18日, 师市疾控中心组织调查员9人, 对全师11个农牧团、1个独立营级单位儿童疫苗接种率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农三师41团、42团、44团、45团、46团、48团、49团、50团、51团、53团、伽师总场和东风农场。以上各单位共随机抽取2009年出生儿童376人, 其中男200人, 女176人。

1.2 调查方法

参考“2011年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1], 制定“农三师图木舒克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方案要求按有限总体抽样法确定被抽样单位2009年出生儿童样本数, 以团或场行政区域分布东、南、西、北、中分5片, 每片随机抽取一个行政连队, 每个连队随机抽取1/5的样本数, 然后按组群抽样法的要求确定调查户和调查对象[2]。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儿童情况和接种情况3大项, 其中基本情况5项、儿童情况9项、接种情况3项。接种情况主要包括基础免疫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或麻风、A群流脑 (第1针、第2针) 、甲肝“七苗”, 加强免疫麻疹、麻腮风 (含麻疹成分) 的接种记录。

1.4 调查要求

参加调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经过培训;入户调查2人组成, 民族单位其中1人为维族, 熟悉维汉卫生专业术语和常用语言交流;调查时, 一人询问, 查验接种证、卡痕, 一人填写“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整个入户调查过程连队卫生员、本单位疾控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与;入户调查完毕后, 到连队卫生室或团疾控中心核对接种登记和接种卡。

1.5 结果判断

凡同时符合以下5项要求者判断为合格接种:有准确出生、接种时间记录;免疫起始月龄正确;剂次间隔时间正确;按抽样适龄儿童月龄内完成免疫程序;家长承认或证、卡相符。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与被调查儿童的关系父亲占63.8%、母亲占33.2%、祖父母2.1%、其他占0.9%, 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83.3%、高中和中专占10.6%、大专及以上6.1%, 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87.2%、高中和中专占8.5%、大专及以上4.3%。

2.2 儿童情况

男53.2%、女46.8%, 民族汉52.9%、维47.1%, 在哪儿出生医院81.9%、家中18.1%, 是否是本地户口是90.4%、否6.7%、无户口2.9%, 是否有接种证有81.6%、有但不在现场3.7%、有丢失3.5%、无5.1%、在连队卫生室占5.6%、说不清0.5%, 是否有接种卡是93.6%、否6.4%, 接种记录依据接种证87.2%、接种卡7.2%、两者都无5.6%, 有卡痕77.1%、无21.3%、孩子不在家1.6%。

2.3 接种情况

卡介苗接种率85.6%, 脊灰疫苗接种率87.2%, 百白破疫苗接种率86.2%, 第1针麻疹疫苗 (含麻风) 接种率85.9%, 第2针麻疹疫苗 (含麻腮风) 接种率77.9%, 乙肝疫苗接种率83.0%, 甲肝疫苗接种率77.1%, 第1次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77.7%, 第2次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73.9%。农三师各单位、各类疫苗儿童接种率情况, 见表1。

3 讨论

该次调查表明:农三师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包括含麻疹成分) 均未达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中90%以上要求[3], 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仅为40.4%, 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 (1) 部分疾控中心领导对免疫规划工作不够重视, 认识不是很深刻, 管理不到位, 又缺乏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甚至造成免疫空白人群。 (2) 部分计免专干、接种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对分管单位适龄儿童底数不清, 预约、跟踪措施不认真落实, 有些接种证填写缺项, 卡、证不符, 也有不接种疫苗就填卡、填证和未建证现象。 (3) 家长对儿童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缺乏认识, 有些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特别是少数民族团场, 偏远地区, 牧民点等, 有的甚至拒绝接种疫苗。 (4) 存在服务盲点 (区) 。主要为4个独立营单位, 有的连队有卫生员, 有的没有, 有的虽有卫生员, 但距场部远, 不方便。如红旗农场上巴、下巴, 无卫生员, 且点多居住分散;托云、叶城农场连队距场部较远, 最远达200多公里。 (5) 家中分娩占18.1%, 是造成疫苗接种不及时的主要原因, 有些甚至不去接种。 (6) 农三师辖区共11个农牧团场, 其中7个团场医院对住院新生儿既接种疫苗又办证, 1个团场医院仅接种不办证, 3个团场医院既不接种又不办证, 此项工作由团疾控中心完成, 不符合国家新生儿首针免疫接种有关规定。

针对以上问题, 分析建议如下: (1) 免疫规划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最有效手段, 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持续性工作, 是关乎下一代、乃至全民身心健康的大事, 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松懈, 否则就会造成免疫空白人群, 甚至导致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因此, 在选拔任用疾控中心领导时, 一定要高度重视, 应严把关口, 把懂业务、有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后备干部优先考虑。 (2) 建立有效监督管理机制。针对该单位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情况和薄弱点, 进行重点管理, 同时明确计免专干、接种员工作职责, 定期检查, 奖罚分明。 (3)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使计免专干、接种员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接种程序、冷链管理等知识, 熟知分管片区适龄儿童详细情况, 每次接种疫苗后, 必须对未接种儿童原因进行调查跟踪, 及时采取补种措施。 (4) 农三师是一个少数民族成分居多的聚集地, 2011年末人口206 072人, 民族分布主要为汉族、维吾尔族、其他少数民族, 分别占46.4%、52.6%、1.0% (数据来源农三师统计年鉴) 。因此, 加强免疫规划宣传力度,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团场的宣传尤为重要。要采取形式多样、民族同志乐于接受和强化免疫接种等方法进行宣传, 最好结合宣传日、接种日和强化免疫接种等现场宣传, 走家串户面对面沟通交流, 同时列入医院健康教育内容, 在孕妇分娩时进行宣传教育, 特别是相应传染病患儿家长及其他病员的宣传教育。 (5) 建议购置流动儿童免疫接种车, 用于服务盲点 (区) , 偏远点及散户儿童免疫接种, 现场宣传教育。 (6) 结合孕产妇系统, 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7) 建立和完善医院新生儿首针预防接种制度, 并严格执行。

摘要:目的 调查农三师各单位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 分析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取有限总体抽样法, 对2009年出生儿童376人进行7种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 建证率94.4%, 建卡率93.6%, 卡介苗接种率85.6%, 脊灰疫苗接种率87.2%, 百白破疫苗接种率86.2%, 第1针麻疹疫苗 (含麻风) 接种率85.9%, 第2针麻疹疫苗 (含麻腮风) 接种率77.9%, 乙肝疫苗接种率83.0%, 甲肝疫苗接种率77.1%, 第1次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77.7%, 第2次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73.9%。结论 农三师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均未达到指标90%以上要求。其主要原因是:部分领导管理不到位, 计免专干、接中员责任心不强, 家长缺乏相关知识, 存在服务盲点 (区) , 家中分娩和部分医院未开展新生儿首针预防接种。从重视疾控中心领导的选拔任用, 建立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加强免疫规划宣传力度等方面提高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

关键词:农三师,免疫规划,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2011年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工作检查手册[M].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2011.

[2]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

[3] 卫生部.关于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卫疾控发[2007]305号) [S].北京:卫生部, 2007.

上一篇:近期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多因素分析下一篇: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