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

2023-03-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结果: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关键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

疫苗接种状况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发育情况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国家免疫规划主要是预防疾病、拯救生命、预防病痛以及落实全球健康目标的一项有效策略,借助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仍然存在许多的疫苗接种问题,其中最为突触且根本的问题之一便是接种率问题[1]-[2]。对此,本文以总结分析方式对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

1.2方法

深入总结并探讨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当中关于疫苗接种率的相关数据,同时对接种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主观与客观双方面。在客观方面,接种一般是以集中预防接种门诊为主,这一种集体化的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规范了接种的程序,接种的安全率也比较高,但是也间接导致服务半径的扩大,从而间接降低了接种率[3]。在主观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表现在接种预防部门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较差,部分预防接种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没有做好相关协调,导致疫苗补充工作落实不及时,甚至部分的接种部门还存在没有及时安排一类疫苗接种现象,而是采用二类疫苗直接替代一类疫苗,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接种率[4]。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理想,所有的疫苗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的要求与标准。但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实效性,仍然需要提出并落实关于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改进措施。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提高疫苗接种率可以借助以下几点措施改进:1、强化管理与建设接种预中心。一方面强化接种门诊的设施设备,并逐渐以数字化的方式建设预防接种中心,为接种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温馨以及和谐的环境,促使人们在疫苗接种方面保持更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设预防接种点,适当的提升接种疫苗的服务时间,最好是保障7×24的运行模式,最大程度固定的满足不同人群在疫苗接种方面的需求[5]。另外,也可以建立相关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例如qq、微信、短信等途径为家长提供接种的相关工作信息,从而提高接种实效性;2、强化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大多数家长,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因为这一部分家长的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对于疫苗接种的认知几乎为零,导致家长很难会主动配合并积极监督疫苗接种工作。对此,便可以借助发放宣传单、应用电子屏幕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开展疫苗接种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民众对于疫苗接种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3、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对疫苗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对于适龄儿童的接种规范形成准确掌握,从而在工作中即使做到查漏补种。在一类疫苗接种方面工作人员應当有较高的认知,不能一味的推广二类疫苗而减少或忽略一类疫苗。另一方面需要对门诊运转、安全接种、疫苗使用以及冷链管理等多方面形成监督,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最大程度提升疫苗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顺利落实。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参考文献:

[1]结节性硬化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安全性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7,31(1):244-245.

[2]孙烨祥,林鸿波,马寅,etal.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5年1-3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31(01):101-105+119.

[3]段平常,曹玲生,余文周,etal.云南省边远山区保山市预防接种单位现况和接种服务模式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24(01):90-95.

[4]福建省泉州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现状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1):1-10.

[5]袁千里,孙校金,崔富强.中国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14(6):702-707.

作者简介:李金娥 性别:女 出年月:1973年2月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疾病控制 籍贯:邯郸市 工作单位: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李金娥

第2篇:洛阳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洛阳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改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个行政村(社区),调查300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结果: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77.0%,五苗接种率维持在90%左右,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3%,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低于90%,扩大免疫规划疫苗中甲肝疫苗和A群C群流脑疫苗接种率低于80%。结论:洛阳市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和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接种信息填写和录入质量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调查

为了解洛阳市自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疫苗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市免疫预防工作更加规范、扎实开展,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之间出生,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2岁组)和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1岁组)每个抽样单位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共20名儿童。

1.2 调查方法 全市1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1个乡(镇、办事处)。每个乡(镇、办事处)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行政村(社区),有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再随机抽取一个自然村。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确定第1个调查户,以与第1个调查户大门之间顺时针方向步行距离最近的一户为第2个调查户,以此类推。如果调查区域为楼群,为寻找方便可按门牌号顺序由楼下到楼上,挨门挨户作为调查户。直至每一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如调查的最后一户有两名或以上的适龄儿童,则全部调查。如所调查村(社区)某一年龄组不足10名儿童,则选择该村(社区)最近的村(社区),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每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

1.3 调查内容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及未种原因。

1.4 评价标准 所有调查对象均需调查接种证、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本地(县)户籍儿童三种接种记录一致者为接种,有任一记录不一致者(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两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

本地(县)以外户籍儿童以接种证记录为准,并对照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如接种证、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该儿童记录,但接种记录中该疫苗处存在不一致(空项不视为不一致),视为该疫苗未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有记录,但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中该处为空项,视为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无记录,但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记录,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两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合格接种与及时接种的判定标准参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1.5 统计学处理 调查结果录入Epidata数据库,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建证率、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接种证与接种底册以及信息化系统符合率 调查300名儿童,建证率100%,信息化系统使用率99%,接种证与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77.0%。有8个县区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低于85%,3个县区低于50%,最低的仅为15%。

2.2 五苗接种率 调查300名儿童,卡介苗实种286人,接种率95.3%;脊灰疫苗3剂全程接种268人,全程接种率89.3%;百白破疫苗3剂全程接种274人,全程接种率91.3%;含麻疹成分疫苗基础免疫接种274人,接种率91.3%;乙肝疫苗全程3剂接种266人,全程接种率88.7%。

2.3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调查300名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271人,及时接种率90.3%。

2.4 加强免疫疫苗接种情况

2.4.1 含麻疹成分疫苗 调查含麻疹成分疫苗应加强免疫儿童258人,实种229人,接种率为88.8%。有5个县低于90%,最低的县仅为50%。

2.4.2 百白破疫苗 调查百白破疫苗应加强免疫儿童258人,实种214人,接种率为 82.9%。有11个县区接种率低于90%,最低的县仅为31.3%。

2.5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5.1 A群流脑疫苗 调查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应种300人,实种281人,接种率93.7%;第二针应种300人,实种263人,接种率87.7%。第一针接种率低于90%的县有2个,最低为75%;第二针接种率低于90%的有7个县区,最低为70%。

2.5.2 乙脑疫苗 调查乙脑疫苗第一针应种300人,实种282人,接种率94.0%;第二针应种175人,实种156人,接种率89.1%。接种率低于90%的县区,第一针有3个,第二针有5个,最低接种率均为80%。

2.5.3 甲肝疫苗 调查甲肝疫苗应种258人,实种206人,接种率79.8%。有12个县区接种率低于90%,最低的仅为37.3%。

2.5.4 A群C群流脑疫苗 调查A群C群流脑疫苗应种37人,实种20人,接种率54.1%。

2.6 未种原因分析 调查儿童中有293剂次疫苗未接种,其中因接种记录不一致判定为未接种的占80.5%,因孩子患病未去接种的占5.5%,因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占3.4%,因接种禁忌接种单位不予接种的占1.0%,因接种单位无疫苗的占0.3%,因接种服务不方便(无人带孩子去接种)的占0.7%,因监护人忘记要接种疫苗的占1.0%,其他原因(主要是未到冷链运转时间、间隔时间不够、外出等)占7.5%。

3 讨论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落实与否的客观指标之一[1-2]。本次接种率调查突出了接种证、底册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三者信息的一致性。调查建证率和信息化系统使用率较高,但接种证与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较低,判为未种的剂次中因接种记录不一致被判定未接种的占80.5%,主要原因是本市村级接种点占较大比例,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加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任务重,接种人员采取先接种、再登记,最后到乡卫生院录入计算机,为了追求录入效率,批量录入接种日期,造成信息系统接种日期和接种证上填写日期不符。

调查显示,洛阳市五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较纳入计划免疫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调查结果高于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结果[3-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相关疫苗的接种率呈下降趋势,表现在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不高,存在“重基础轻加强”的现象[5-6]。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离《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目标要求还有差距。随着儿童年龄增大,疫苗接种频次相应减少,儿童监护人获得的预防接种信息减少,主动接种意识降低;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外出务工,儿童隔代监护比较普遍,容易造成脱漏或延期接种[7];接种点布局不合理、冷链运转周期长、通知不到位等也是影响接种的重要因素[8]。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免疫规划保障机制,加大人员、经费投入;(2)增加免疫服务的频次,加强预约通知,不定期开展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减少脱漏[9];(3)加强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率;(4)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儿童家长参与并主动配合的积极性,有利于接种率的提高[10]。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潘刚雷,董选军,陆静珠.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4-895.

[3]卫生部.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张双一,斯琴,赵鹏,等.鄂尔多斯市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7):385-387.

[5]王亮,李保占,刘薇,等.武汉市2009年五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3):29-31.

[6]武文娣,刘大卫,曹雷,等.2005-2007年中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估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4):363-365.

[7]廖立菊,刘名根.奉新县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68-169.

[8]郭飚.预防接种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82-185.

[9]蔡碧,张迟,赵明,等. 湖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8):640-642.

[10]王佩萍,黄俊音,王银娣,等.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147-148.

(收稿日期:2012-11-30) (本文编辑:陈丹云)

作者:田鹏 李新霞 李克伟

第3篇:垫江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调查及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为了解垫江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通过对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资料分析。结果:存在着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建证建卡率差、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低等问题。结论:提出利用“妇保”、“儿保”资料,及时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和接种疫苗;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台阶;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等措施提高“两率”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为了解我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通过对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资料分析,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存在着建证建卡率差、接种率低等问题。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垫江县境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2011年入托入学新生。

资料来源:收集各乡镇卫生院、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上报的辖区内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

资料分析:将收集的垫江县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补证、补种疫苗报表资料,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对垫江县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统计,入幼儿园7 500人,有预防接种证6 709人,持证率89.45%;入小学1年级新生11 526人,有预防接种证9 277人,持证率80.49%;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脊灰89.69%和73.46%;百白破81.57%和83.34%;麻疹81.91%和83.34%;乙肝91.33%和83.50%;流脑86.03%和54.92%;乙脑78.20%和74.55%。2~3岁入托儿童比6~7岁入学儿童,在持证率和Ⅰ类疫苗接种率上有显著增高,说明低年龄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好于高年龄组儿童。但均与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讨论

提高辖区内适龄儿童建证率、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既是免疫规划的中心工作。要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提高“两率”。⑴利用妇幼部门的孕产妇保健资料,全面掌握辖区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时为其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从怀孕的第12周就要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开始健康管理。妇幼机构还要定期统计上月各乡镇、社区新生儿出生的基本情况。要充分利用好此些信息:①对所有新出生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②对所有辖区内新出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并发放预防接种本、预约成长期间的疫苗接种。⑵拓展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儿童补建“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和接种疫苗。基层医疗机构要对辖区内新生儿家庭开展访视,要对0~6岁儿童建立《健康手册》。要将预防接种纳入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去做,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中,要重点检查儿童有无预防接种证、免疫规划疫苗是否按时全程接种,要建立转介机制,若遇儿童无证和未接种疫苗,及时转介到预防接种门诊补证和补种。⑶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新台阶。基层医院,疫苗接种和儿童保健各是一拨人在做,两者信息互不交流、工作互不往来,要将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整合,儿童无论是到医院来搞保健还是来接种疫苗,都先由儿童保健医师分诊,需要接种疫苗的,就转入接种疫苗程序,若需儿保的就做儿保。⑷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能有效促进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为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发挥积极作用[1]。①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督促教育、卫生部门认真实施。②要加强对从事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让他们熟记0~6岁儿童,需要免疫疫苗的品种、程序、针剂次。③入学入托查验时,卫生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蹲守,现场督导查验工作。④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参与查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要宣传查验预防接种的目的和好处,求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⑸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基层预防接种门诊首先要全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每个月末要通过系统进行认真筛查下月各村有哪些儿童需要接种疫苗、要接种哪种疫苗,打印《疫苗接种通知单》,派由村医生等有目的地发放到需接种儿童监护人手中,通知其按时前来接种疫苗。其次是在接种本次疫苗时,在其预防接种证上,用铅笔填写预约下次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品名,发放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1魏小慶.我国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

作者:吴作成

第4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12苗防15病)

一、接种时间。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10.出血热疫苗

接种3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11.炭疽疫苗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12.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疫苗免疫程序见附表。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3.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

4.出血热疫苗接种为重点地区16—60岁的目标人群。

5.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

6.钩体疫苗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第5篇:0-7岁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疫苗程序

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

出生时:乙肝(1)

一个月:乙肝(2)

二个月:卡介苗、糖丸(1)

三个月:糖丸(2)、百白破(1)、HIB(1)

四个月:糖丸(3)、百白破(2)

五个月:百白破(3)、HIB(2)

六个月:乙肝(3)、流脑A+C结合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1)

七个月:HIB(3)、

八个月:麻风(腮)疫苗、乙脑(1)

九个月:流脑A+C结合疫苗(2)

十二个月:水痘疫苗

十八个月:麻腮风、 甲肝疫苗

十九个月:百白破(4)、 HIB(4)

二周岁:乙脑(2)、 轮状病毒疫苗(2)、23价肺炎疫苗

三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3)

四周岁:糖丸(4)

六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2)、白破

注:1)季节性疫苗:六个月以上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份);

2)HIB、轮状病毒、水痘、流脑A+C结合疫苗、23价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为二类疫苗,需自愿自费接种。如拒绝接种请家长告知登记医生。

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

出生时:乙肝(1)

一个月:乙肝(2)

二个月:卡介苗、糖丸(1)

三个月:糖丸(2)、百白破(1)、HIB(1)

四个月:糖丸(3)、百白破(2)

五个月:百白破(3)、HIB(2)

六个月:乙肝(3)、流脑A+C结合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1)

七个月:HIB(3)、

八个月:麻风(腮)疫苗、乙脑(1)

九个月:流脑A+C结合疫苗(2)

十二个月:水痘疫苗

十八个月:麻腮风、 甲肝疫苗

十九个月:百白破(4)、 HIB(4)

二周岁:乙脑(2)、 轮状病毒疫苗(2)、23价肺炎疫苗

三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1)轮状病毒疫苗(3)

四周岁:糖丸(4)

六周岁:流脑A+C多糖疫苗(2)、白破

注:1)季节性疫苗:六个月以上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份);

2)HIB、轮状病毒、水痘、流脑A+C结合疫苗、23价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为二类疫苗,需自愿自费接种。如拒绝接种请家长告知登记医生。

第6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疫苗公示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部委《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精神,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依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具体实施对象公示如下:

一、 实施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

甲肝疫苗、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暂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随着疫苗供应量的增加,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二、 接种对象

1. 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 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三、 实施时间: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四、 接种要求 1. 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

2. 流脑疫苗

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2剂间隔3个月)A群流脑疫苗,即200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3周岁即2005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6周岁即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3. 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和2周岁即2006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

4. 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 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5.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以上疫苗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可选择相应的二类(自费)疫苗替代。

第7篇:2012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方案

东风乡2012年扩大国家

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巩固常规免疫基础,消除免疫空白,筑牢免疫屏障,确保维持无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按照郸城县卫生局郸卫疾控【2012】11号文件《转发周口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周口市2012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东风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一)通过查漏补种进一步提高我乡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二)及时发现解决我乡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确保维持无脊灰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三)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规范管理,促进我乡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发展。

二、实施时间

查漏补种月活动自2012年3月22日起至2012年4月22日,活动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一)3月20日~3月21日为活动的宣传发动阶段。

(二)3月22日~3月26日,为活动调查摸底登记阶段。

(三)4月份,为全乡集中接种阶段。

三、实施范围与对象

(一)全乡范围内2005年1月1日以来出生的儿童,无论其居住地和出生地,均纳入查漏补种的目标人群范围。

(二)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程序免疫史不足者,符合相应疫苗接种条件的,作为补种对象。

四、查漏补种疫苗范围及接种要求

(一)含麻疹成分疫苗

8~17月龄儿童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者,需补种1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18月龄以上儿童需补足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2剂次之间至少间隔28天。

(二)脊灰减毒活疫苗

4月龄~3岁儿童需补足完成3剂次接种,4岁及以上儿童需补足

- 1 为应补种的疫苗及剂次。既往自愿选择二类疫苗代替一类疫苗接种者,只要符合免疫程序,也应视为已接种。

(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进入适龄范围的儿童,补种免疫规划新增疫苗应予以免费接种,其余儿童如愿补种免疫规划新增疫苗需本着“自愿、自费、知情同意”的原则予以接种。

(五)如需补种疫苗在一种以上或一种疫苗需补种1个以上剂次者,需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补种,特别强调应保证含麻疹成分疫苗及脊灰减毒活疫苗优先接种。需补种多种疫苗者,可视具体情况在不同部位接种两种疫苗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对同一个接种对象,两种注射型减毒活疫苗可以在同一天不同部位同时接种,如未能同时接种,则接种另一种减毒活疫苗至少应间隔28天。

(六)认真落实接种前预检登记,既要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又要努力提高预防接种率。要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症的范围,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并作为不接种的借口。对于确有接种禁忌者,尽可能选用其它疫苗替代,但要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对于暂缓接种者,应另行预约安排时间,尽早接种,并登记、上报。

(七)查漏补种工作措施落实情况与效果作为我乡各行政村预防接种绩效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活动实施

(一)目标人群摸底查漏 1.入户摸底。对于散居儿童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拉网式调查,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2.利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进行摸底查漏。认真核对每个目标儿童的接种情况,找出漏种疫苗种类和剂次,并登记儿童相关信息。

3.通过学校、托幼机构摸底。在校、在园儿童由学校、托幼机构等配合进行摸底和查漏,由学校、托幼机构通知家长携带接种证,由预防接种专业人员进行查漏。

4.人口流动较频繁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摸底登记方法。

5. 各行政村要明确本辖区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乡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域内的摸底查漏工作的技术指导,各行政村卫生所具体负责本行政村的摸底排查。

6.乡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填写《河南省2012年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摸底与接种情况汇总表》(附件3),

- 3

七、组织管理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要成立查漏补种工作小组,负责本地区查漏补种的组织实施、计划安排、技术指导、督导评估等工作,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在本次查漏补种工作中,除属于接种禁忌症之外,所有补种疫苗原则上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一类免费疫苗,接种过程中不得违规收费。

(三)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东风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2012年03月20日

- 5

第8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为消除免疫空白,巩固常规免疫基础,确保无脊灰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全面加强我县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卫生局的统一布置,结合我乡实际情况,

2012年3月8日—17日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对于: 8月龄—17月龄儿童查漏补种麻风1剂次 18月龄—6岁儿童查漏补种麻腮风疫苗 7岁—不满15岁儿童查漏补种麻疹疫苗

其他疫苗按查漏补种

(一)高度重视,克服困难: 我们防疫组人员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此项工做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把这次查漏补种工作作为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动员了各村卫生室人员全面进行拉网式查漏,排查率达到了100%

(二)认真执行方案:

并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各项相关工作,制订了计划和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掌握相关信息,重点是流动儿童进行摸底。

(三)接种工作:

1、严格标准,确保疫苗质量安全,疫苗在运输、注射过程中、严格掌握疫苗温度。

2、规范程序、应急处理、为保证好预防接种实施的安全性,我防保组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进行操作,对所有常规基础免疫,疫苗都严格掌握了接种禁忌,接种部位、接种方法、接种剂量、对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应急处置准备,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接种反应、接种做到了一人、一针、一管。

(四)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本次查漏工作,充分贯彻了执行上级的要求,使我辖区的儿童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总结了良好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使今后在工作中不断运用和提高,为全县的卫生防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胡桥乡卫生院防保组

第9篇:舒城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案

五显镇2012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巩固常规免疫基础,消除免疫空白,筑牢免疫屏障,确保维持无脊灰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依据《舒城县2012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施方案》我院决定于2012年4~5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一)通过查漏补种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二)确保维持无脊灰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二、实施时间

2012年4月30日至5月15日

三、实施范围和对象

(一)全镇范围内2006年1月1日以来出生的儿童,无论其出生地和居住地,均为查漏补种的目标人群范围。

(二)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史不足者,符合相应疫苗接种条件的,作为补种对象。

四、接种要求

凡是未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要求完成基础免疫的,漏种几次补种几次,补种时应严格按照疫苗免疫程序的间隔时间要求,不得随意缩短间隔时间。

五、查漏补种原则

(一)掌握所有目标人群,避免遗漏。不得缩小或扩大查漏补种对象的年龄范围。各村应把工作精力放在漏种儿童的查找方面,不得以任何形式的强化免疫取代查漏补种工作。

(二)准确把握免疫史。免疫史以接种证、底册(卡)、以往记录、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等的记录为准,某疫苗某剂次无相关记录视为该疫苗未接种。

(三)筛选漏种疫苗及剂次。根据查漏摸底获得的未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要求完成基础免疫儿童,其漏种的疫苗和剂次,作为应补种的疫苗和剂次。既往自愿选择二类疫苗代替一类疫苗接种者,只要符合免疫程序,也应视为已接种。

(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进入适龄范围的儿童,补种免疫规划新增的疫苗应免费接种。

(五)需要补种多种疫苗的儿童应优先补种脊灰、含麻类疫苗。

(六)认真落实接种前的预检登记制度,严格掌握禁忌症,对于暂缓接种疫苗的儿童,应另行预约安排时间,尽早接种。

(七)查漏补种工作摸底是关键,各村的摸底情况和效果将作为包村人员和村卫生所绩效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六、活动实施

(一)培训、宣传

由镇防保站负责对卫生所人员进行查漏补种摸底的技术培训。同时利用有线电视、宣传单、标语等进行宣传,使群众了解本次查漏补种的意义,提高群众的认识及自觉参与意识。

(二)目标人群摸底查漏

1.入户摸底。对于散居儿童由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拉网式调查,向家长发放通知单,告知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时携带接种证。

2.利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及接种底册等进行查漏摸底,认真核对并登记漏种儿童的相关信息。

3.采用防保站人员分片包村督导,村卫生所人员挨门逐户拉网式调查,确保覆盖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

4.将任何疫苗任何剂次的漏种儿童填写入《2012年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查漏补种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内容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已接种疫苗信息等。

6.摸底完成后,填写《2012年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查漏补种摸底与接种情况汇总表》根据摸底儿童数、设置接种点,制定接种实施时间表,并上报县疾控中心。

(三)实施补种及质料收集

1.由镇防保站负责实施接种,接种时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三规范一意见”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2.本次活动结束后,工作总结以及登记表和汇总表于2012年5月15日之前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舒城县五显镇卫生院 2012年4月30日

上一篇: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活动下一篇:公司人员招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