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预防程序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免疫预防程序

医院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的现状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医院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的现状与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计划免疫接种的1252例儿童接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健康宣传,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8%,未发生重大的传染病。结论: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有目的、有计划使用生物制品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将抗原物质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和最终消灭传染病。

关键词 计划免疫 儿童接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216

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最终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实施疫苗流通严格的管理和接种程序,我院在计划免疫工作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宣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252例儿童。其中出生后在24小时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者有1251例;1个月内按规定的接种程序来接种卡介苗者1247例。除5名儿童因病或其他原因推迟时间接种外,全部均按计划免疫程序和时间完成了各种疫苗的接种计划。另外有271例院外出生的儿童也来我院进行了建卡接种。

方法:严格按照疫苗操作规程要求和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对居住在我辖区的7岁以下儿童全面进行各种疫苗的接种,并建立健全接种儿童的信息档案,做好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宣传。接种前要告知其监护人接种疫苗的适用对象、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

健康宣教要点

接种前宣教:①要做好接种前的健康宣教,主动和居委会联合,走出医院到社区,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到社区,每个季度要进行1次新知识的宣传,及时给家长和群众讲解各类疫苗的预防知识和儿童按年龄段应及时接种哪些疫苗,使家长都能了解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意义。②在各居委会报刊栏及医院内报刊栏,以文字、宣传画等形式,进行一些有关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详细介绍各种疫苗可以预防哪些疾病。如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病、白百破疫苗可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病等。并将过去一些儿童因各种原因未及时接种以上疫苗而引起的一些疾病或后遗症的图像,以展版的形式向家长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加大力度,促进群众及时和进一步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使他们能相互转告,并及时带小孩来进行预防接种。③抓住给出生婴儿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的时机进行宣教指导,向家长讲解疫苗的作用和程序,告诉她们出院后,要按医院规定的时间带小孩来建卡和进行其他疫苗的接种。并将以上内容设制成一本《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告知书》,填写清楚接种的时间,然后交给家属,以便提醒按时接种。④加强流动人口的宣传与管理,这也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点、難点、盲点。对流动人口来说,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无固定住所或居住条件较差,也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宣传。很多家长忙于打工、经商、挣钱,对于孩子防病保健意识淡薄,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应该接种什么疫苗或到哪里去接种,对计划免疫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认为计划免疫接种是无所谓的,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现象的发生。为此我们要定期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对流动人口进行宣传讲解,让他们明白给自己的儿童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接种时宣教:①在家长带儿童来院建立保健卡时,我们必须要观察和了解婴儿皮肤是否有黄染、生病不适或免疫缺陷病等,如发现有以上情况时,告知家长暂时不宜接种,待儿童病好后再来接种。因为儿童生病期间接种疫苗后,由于有一些疫苗的不良反应可加重小孩的病情。另外小孩在用药期间,可影响疫苗在体内的应答反应,而达不到良好的免疫效果。②按儿童接种程序,填写各种疫苗接种的预约时间,同时建立卡、证各1份,卡留在我院入档备查,而把证交给家长保存。③因疫苗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此要将各类疫苗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设制成表格及小册子,以墙报张贴和讲解的方式进行宣教。告诉家长要认真学习我们医院《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告知书》内容,特别是里面的各种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禁忌证和接种效果。告知家长在接种卡介苗后3天内,局部不能浸温水;如接种后10~14天在接种部位有红色小红点,4~6周局部出现红肿及化脓点也属正常反应;注意不能触摸挤脓和擦药,让其自然结痂脱落留下卡痕。在接种百白破疫苗24小时后,个别儿童会出现低热、烦躁不安、疲倦等全身不适反应,医护人员要向家长说明2~3天后就会好转,此时应注意保暖,让儿童休息好,多饮水。如果体温超过38.5℃时,要及时来院处理。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前后要1小时内不能热饮热食,特别是不要喂母乳或牛奶及其他代乳品,以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等。④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程序的健康宣传工作,让家长知道广东省规定儿童出生24小时内,应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1个月后接种第2针,6个月后接种第3针;儿童出生24小时内还要接种卡介苗1针;2个月后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第1次,3个月服第2次,4个月服第3次;儿童3个月接种百白破疫苗第1针,4个月接种第2针,5个月接种第3针;儿童满8个月后接种麻疹疫苗1次;9个月接种乙脑疫苗1次;18~24月龄再加强麻疹、百白破1次;2周岁时加强乙脑疫苗1次。其他疫苗按国家规定时间接种。以上疫苗的接种,需在儿童身体健康时才能接种,如遇生病期间,可推迟时间接种。⑤举办形式多样的母婴卫生知识及预防接种知识学习班,让家长了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在婴儿出生后要及时到医院建立预防接种证,并按计划及时让婴儿接种疫苗。

建立接种制度和计划

虽然医院是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为一体的场所,但计划免疫工作在医院所占的空间是比较小的。为了提高医院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我们建立健全了有关接种管理制度,明确了职责和分工范围,实行了严格的考核。我们每天都要查看儿童的接种卡,按照接种时间与家长联系,提醒按照规定的日期进行接种,以保证预防接种的时间和效果。而且每年在制定计划免疫计划时,都要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年初工作目标计划中,对7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建立信息档案,建立联系方式。要不断加强工作的协调性。每月要不定期到应该接种的儿童家里了解疫苗接种后的情况,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处理,避免有些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偶然患病,而家长以为是接种疫苗所致,故没有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看病而延误治疗,引起不良后果的发生。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与教育部门积极配合,严格把好凭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如发现未种、漏种的儿童要随时进行补卡、补种。在流动人口较多,儿童流动频繁的社区,开设临时接种点,对流动儿童及时接种。

讨 论

计划免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以控制和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这是预防儿童各种传染病发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针对各种疫苗接种的程序和要求,我们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方法,进一步强化和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的重要性,对控制相应传染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预防接种率和人群的免疫力,控制和消灭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钊.计划免疫培训学员手册.卫生部卫生防疫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3,11.

2 王晓军,张荣玲.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和影响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5):300.

3 彭荣铃,王婕,兰文秀.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的宣教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11:1029-1029.

4 姜新建,王忆春.医院地段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探讨.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9,12:3.

作者:洪玫仙 许淑月 洪少鸣

第2篇: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中的细节宣教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中的细节宣教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预防接种建档240名对象,依照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免疫接种宣教,观察组予以阶段性细节宣教,对比两组宣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及时接种人数116例,及时率96.67%;对照组及时接种人数97例,及时率80.83%。观察组疫苗接种及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均咨询次数188次、年咨询次数2256次,对照组月均咨询次数507次,年咨询次数6084次,观察组咨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服务非常满意88名(73.34%)、满意25名(20.83%)、不满意7名(5.83%),综合满意度94.17%;对照组综合接种服务满意度为75.83%,观察组接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宣教法可有效提升儿童接种及时率、降低咨询次数、提升满意度,综合宣教效果显著。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细节宣教

计划免疫是指依照固定的免疫程序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目的明确、有计划的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的一类特殊工作,规范的计划免疫接种可辅助更为顺利地将相应的抗原物质接种入机体内,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提升机体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及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婴幼儿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不断增加、对预防接种质量及服务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1]。本次研究根据儿童家长的需求及免疫接种特点开展了细节宣教,结果显示综合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预防接种建档240名对象,依照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儿童120名,男65名,女55名;常住72名,暂住31名,流动17名。观察组儿童120名,男64名,女56名;常住71名,暂住33名,流动16名。两组儿童性别及其他基本情况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常规宣教。根据国家颁布的儿童预防接种制度为1个月-6岁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规范接种,将最新的预防接种政策建立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2],为儿童家长提供免疫程序预约、接种禁忌、接種前后注意事项咨询及指导。

1.2.2观察组全部予以细节宣教。主要分为孕期宣教、产后宣教及满月婴儿宣教3大阶段。

1.2.2.1孕期宣教在开设专门的孕期宣传教育内容中增加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向孕妇宣传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接种的原理、意义,抓住孕产妇更加关注孩子健康的特殊心理,及早宣传[3],鼓励孕产妇参加孕期儿童预防免疫接种宣传教育,向孕产妇讲解预防接种的流程及意义。

1.2.2.2产房宣教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在产房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时再次开展免疫接种宣教,着重讲解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

1.2.2.3产后访视宣教在新生儿出院一周后至满月时上门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保健指导时,也进行专门的预防免疫宣传指导,提醒督促新生儿满月按时进行第二剂乙肝疫苗接种。

1.2.2.4满月婴儿宣教满月婴儿及时建卡,在交给家长免疫接种预约单的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疑惑之处,并及时解答。鼓励家长加入满月婴儿免疫接种宣教班,邀请有资历的计划免疫医护人员、资深儿童保健医生共同组织免疫宣传教育工作,着重在满月婴儿建档之时鼓励、预约家长加入宣教班,于每月月末定期提醒接受预约的家长集中参与关于儿童预防接种、正确喂养的讲座与座谈会,着重帮助家长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儿童一、二类疫苗的类型、接种时间、接种注意事项及接种意义[4]。同时,帮助家长了解各种疫苗接种的禁忌、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同时留下联系电话,方便家长随时咨询[5],以提高接种成功率。

1.2.2.5其他宣教提前预约宣教:在完成本次接种之时,专人负责向儿童家长讲解当前接种情况及仍然需要进行哪些疫苗的接种,同家长充分沟通之后预约下次接种的时间、疫苗种类并再次提示接种期间的注意事项。

查漏补种宣教:定期排查接受预约的儿童实际接种情况,找出未及时接种的儿童,并通过短信或电话、上门拜访等方式提醒儿童家长尽快在规定时间带儿童前来接受接种。

查验接种证宣教:和托幼机构的保健医生密切联系,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儿童免疫接种宣传栏,在新生入学入托时查验其免疫接种证,通过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宣传和督促,完成儿童的免疫接种。

1.3评价标准针对两组儿童对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这“六苗”[6]的接种时间、相关咨询次数等情况统计分析,并通过电话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分析两组儿童家长对疫苗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

1.4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细节宣教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家长满意度及接种及时率。计划免疫工作时间长、复杂度高,面向的儿童及家长众多,工作难度很大,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主要通过宣传栏的设立、发放宣传手册、接种及预约面对面宣传等单一方式完成,尽管为儿童家长形成了一定作用,但毕竟只能产生短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对整个接种流程及注意事项多是一知半解,总有很多不了解之处,导致接种及时率及服务满意度始终难以提升。细节宣教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宣传教育方式的限制,把握孕期、满月儿童建卡、疫苗接种等家长集中度、对疫苗接种关注度较高的关键时期,集中向家长讲解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增加主动度,提升整体宣传教育效果。

细节宣教模式是在分析国内儿童免疫接种流程及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家长及儿童各阶段常见需求及疑问而建立起来的。此种模式下的宣教人员有了更为明确的宣教目标与宣教依据,宣传教育更加简洁清晰,更加有利于家长在短时间内更为深刻地理解接种重点与意义,满意度提升了,咨询次数也会减少[7]。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式可以更为清楚地告知家长哪些疫苗是必须接种的,哪些疫苗是选择性接种的,并帮助家长详细了解各种疫苗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而且,阶段性、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模式有更大的灵活性,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田月英.儿童家长免疫接种知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2386-2387.

[2]张雨.健康教育开展在社区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720-721.

[3]高月平,郭惜珍,陈少虹等.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及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159-1161.

[4]李静然.营口市某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56-57.

[5]何志宏.城郊社区免疫接种知识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1):94-95.

[6]刘婷,沈珍宝,赵梅根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139-140.

[7]吕玉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宣教提高系统管理探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1):454,357.

作者:郑坚

第3篇: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实践与展望

摘 要 嘉定区免疫规划工作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初步发展、全面发展、加强和完善时期、可持续性发展时期四个阶段,提高了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了免疫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发展壮大了全区的免疫预防队伍。面对流动人口持续上升和公共卫生均等化,必须加强外来人口的免疫预防工作,加快免疫预防信息化的步伐。

关键词 免疫预防 传染病 免疫规划 儿童 嘉定区

The practice and prospect of immunization in Jiading District

PAN Li*, FEI Jie, ZHONG Peisong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KEY WORDS immune prevention; infectious disease; immunization programs; children; Jiading district

免疫规划是根据疫情分析和人群免疫状况监测,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科学规划并组织实施人群预防接种及相关疾病控制措施,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消除并最终消灭相关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1978年引入计划免疫概念,从最初期“4苗防6病”,到2002年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及2008年国家确定扩大免疫规划,使用14种疫苗预防15种相关传染病,经历了以普及儿童预防接种为主的“计划免疫”阶段,到现在科学规划控制相关疾病为目的的“免疫规划”时期[1]。嘉定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免疫预防工作,回顾三十年发展历史,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对推动嘉定区新一轮公共卫生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 我区免疫预防工作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大体经过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是我区免疫预防工作得到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免疫预防工作以突击性预防接种为主。1950年全区开展全民普种牛痘运动,居民免费接种牛痘26万余名,占全区应接种人口的98.00%以上,1951年起天花绝迹;1955年试用白喉类毒素疫苗接种,白喉发病率显著下降,1959年全年共发病31例,发病率仅为10.34/10万,1966年改用百白破混合疫苗,1968年后无白喉病例发生;1965年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1966年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通过大规模的普及接种,白喉、百日咳、麻疹和脊髓灰质炎4种建国初期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 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后期,即扩大计划免疫阶段,是我区计划免疫全面发展的阶段。1978年我国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发起 的扩大免疫规划活动,开始正式实施计划免疫,嘉定区积极参与全国EPI(扩大免疫规划)活动[2]。EPI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扩大预防接种的目标人群,提高接种率;二是要逐步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新疫苗,扩大疫苗使用的种类。加强了计划免疫在组织建设、冷链建设、目标管理和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工作。1979年制订《嘉定县计划免疫实施细则(草案)》,运用“四苗”预防“六病”。建立预防接种门诊制度,在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开设按周或按月接种的门诊,使免疫接种程序化、规范化。1983年,全区适龄儿童的“四苗”接种率达97.80%以上,一岁半内儿童的“四苗”覆盖率为89.93%。1987年,一足岁儿童“四苗”覆盖率为92.86%,免疫成功指标和疾病控制的效果等都达到了卫生部的考核指标。

第三阶段 从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后期,是以消灭和控制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进一步扩大免疫预防服务范围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全区计划免疫建设和扩大儿童计划免疫服务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的时期。是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普及儿童免疫服务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免疫策略进一步得到调整,实行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免疫服务内容不断扩大,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管理,并开展了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等新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率进一步提高,在1988年、1990年和1995年先后达到了以省为单位、以县为单位和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85.00%的目标[3]。

第四阶段 即进入21世纪至今的近十年,是巩固成绩、扩大内容、提高质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不断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时期。2005年国家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后,我区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对疫苗流通、疫苗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先后实施了接种告知制度、预防接种上岗证制度、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鉴定等措施,使我区的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2 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的成效

2.1 提高了儿童免疫接种率

我区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不断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为工作重点。经过长达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19世纪90年代,我区本地户籍儿童疫苗接种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然而,进入21世纪,我区经济不断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给我区免疫预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成为了新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区于2005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全免费政策,外来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等待遇,明显提高了外来儿童的“五苗”接种率。至2012年底,我区的接种人次数达到了731 602剂次,外来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也分别达到了100.00%和99.87%,与本地儿童无显著差别。

2.2 降低了免疫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3]

随着我区免疫预防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区疫苗可预防疾病被控制在历史低水平。1951年起天花绝迹;1973年起无白喉病例发生;1980年起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发生,2000年证实无脊髓灰质炎;1991年以来没有户籍人口乙脑病例发生;2003年以来户籍人口没有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发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2.3 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

冷链是保持疫苗效价的重要条件,我区自计划免疫开始实施之初,就不断完善疫苗的冷链系统,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有效。我区的冷链系统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以冷瓶冷藏包为主,到全面配备普通冰箱,以及后来的专业医用冰箱的配备,冷库、冷藏车的配置,全区由点到面逐步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至2012年底,我区共有冷藏车1辆,普通冷库2间,冷冻冰箱3台,普通冰箱42台,冷藏冰箱134台,冷藏箱包52个,基本满足了我区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

2.4 发展壮大了免疫预防队伍

全区的免疫预防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明确目标任务、机构健全、设备配套、策略周密、队伍稳定、人员素质高的免疫预防服务体系,成为全区免疫预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至2012年底,全区共有13家社区,17个预防接种门诊,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证的人数为217名;4个产房机构,负责新生儿乙肝、卡介苗接种工作,有接种人员113名。同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免疫预防科,专职工作人员6名,负责全区免疫规划的业务管理和督导检查工作,保证了全区免疫预防工作的落实。

3 目前的困难和对策

随着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来化解新的矛盾。

3.1 加大外来人口管理力度,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持续上升,我区的免疫预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已经成为新的重点和难点。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外来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随着扩大免疫的实施,疫苗种类的增加,外来儿童的其他疫苗接种率(如:乙脑、流脑、麻风腮疫苗、甲肝等)仍处于较低水平。给我区的传染病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进一步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措施,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已经成为我区免疫预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3.2 加快免疫预防信息化建设进程[4]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预防接种范围的扩大,接种人次数的不断增加,原始的卡、证、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免疫预防工作的需求。加快免疫预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建立现代化、信息化、高效率、科学管理的免疫预防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提高免疫预防系统的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建立具有资料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免疫预防服务体系,才能满足新时期公众对免疫接种服务的需求,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史淑芬. 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发展[J]. 首都公共卫生, 2009, 3(4): 179-180.

[2] 卫生部. 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3): 97, 101.

[3] 费洁. 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的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3): 282-283.

[4] 郑高. 信息技术在免疫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医学动物防制, 2005, 21(10): 769-770.

(收稿日期:2013-05-18)

作者:潘黎 费洁 钟培松

第4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12苗防15病)

一、接种时间。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10.出血热疫苗

接种3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11.炭疽疫苗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12.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疫苗免疫程序见附表。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3.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

4.出血热疫苗接种为重点地区16—60岁的目标人群。

5.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

6.钩体疫苗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第5篇:免疫程序

猪别及日龄

吃初乳前1-2小时 猪瘟弱毒疫苗超前免疫 免疫内容

仔猪

初产母猪

经产母猪

青年公猪

成年公猪

各类猪群初生乳猪 7-15日龄 25-30日龄 30-35日龄 60-65日龄 配种前十周、八周 配种前一个月 配种前三周 产前五周、二周 产前四周 配种前2周 怀孕60天 产前6周 产前4周 产前5周、2周 每年3-4次 产前10天 断奶前7天 配种前十周、八周 配种一个月 配种前两周 每半年一次 3-4月份 每半年一次 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猪喘气病灭活菌苗、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菌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弱毒疫苗、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猪瘟弱毒疫苗(超前免疫猪不免)、猪链球菌苗、猪流感灭活疫苗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喘气病灭活菌苗 猪瘟弱毒疫苗、猪丹毒、猪肺疫弱毒菌苗、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弱毒疫苗 猪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猪瘟弱毒疫苗 仔猪黄白痢菌苗 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初产前未经免疫的) 猪喘气病灭活菌苗 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菌苗 仔猪黄白痢菌苗 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猪瘟弱毒疫苗、猪丹毒弱毒菌苗、猪肺疫弱毒菌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弱毒疫苗 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猪丹毒弱毒菌苗、猪肺疫弱毒菌苗、猪瘟弱毒疫苗 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猪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猪瘟弱毒疫苗、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丹毒弱毒菌苗、猪肺疫弱毒菌苗、猪喘气病灭活菌苗 乙型脑炎弱毒疫苗 猪瘟弱毒疫苗、猪丹毒弱毒菌苗、猪肺疫弱毒菌苗 、猪口蹄疫灭活

疫苗、猪喘气病灭活菌苗

第6篇:猪免疫程序

附表1

猪免疫程序

商品猪

7-10日龄 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0.5-1ml断乳后二免2ml20-30日龄 猪蓝耳病弱毒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2ml, 可在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20-30日龄 猪链球菌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1ml2周后二免2ml35-45日龄 猪瘟颈部肌肉注射 2头份, 60-65日龄 二免3-4头份(组织苗) 30日龄或断乳后仔猪副伤寒活苗 口服 1头份 常发病场3-4周后二免45-50日龄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1 ml/头

65-70日龄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2 ml/头

种用仔猪

1日龄 猪瘟超前免疫

7-10日龄 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0.5-1ml断乳后二免2ml7-15日龄 猪喘气病苗常发病场15-21天后二免

20-25日龄 猪瘟(未超前免疫者) 颈部肌肉注射 4头份60-65日龄 二免20-30日龄 猪兰耳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1-2ml

20-30日龄 猪链球菌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1ml2周后二免2ml30日龄或断乳后 仔猪副伤寒活苗 口服 1头份 常发病场3-4周后二免45-50日龄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1 ml/头

65-70日龄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2 ml/头

种母猪

配种前4周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2ml/头

仔猪二免后6个月 猪瘟苗 颈部肌肉注射 4头份 产仔断乳后至再配间隔期内免1次或每半年免1次

配种前4-5周 猪细小病毒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2-3周后二免临产前1个月 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配种前4-5周 猪兰耳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4ml 分娩前4-5周二免临产前30-40天 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k88.k99

临产前70天 猪链球菌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2ml 临产前21天二免每年蚊虫出现前20-30天 猪乙型脑炎灭活苗

种公猪

每4个月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每6个月 猪瘟苗 颈部肌肉注射 4头份

每6个月 猪链球菌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2ml

每6个月 猪喘气病苗 注射

每6个月 猪细小病毒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每6个月 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每6个月 猪兰耳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4ml

第7篇:猪免疫程序推荐

1、 商品猪 日龄 疫苗品种 免疫方法 免疫剂量 加强免疫时间 7-10日龄 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0.5-1ml 断乳后二免2ml 20-30日龄 猪兰耳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1-2ml 20-25日龄 仔猪水肿病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20-30日龄 猪链球菌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1ml 2周后二免2ml 30日龄或断乳后仔猪副伤寒活苗 口服 1头份 常发病场3-4周后二免 45-50日龄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 体重30kg以下1ml、30-80kg2ml、80kg以上3ml、 或穴位注射1ml 60日龄 猪丹毒菌苗 颈部肌肉注射或口服 1头份 50-60日龄 猪肺疫菌苗 口服 1头份 外购仔猪 进场观察48小时后免疫口蹄疫1次,20-30天后二免。在首免口蹄疫3-7天后分别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苗各1次,每次间隔3-7天。

2、 种用仔猪 日龄 疫苗品种 免疫方法 免疫剂量 加强免疫时间 1日龄 猪瘟细胞苗 吃初乳前肌肉注射2头份 ,1-2小时后再哺乳2头份 60日龄二免4头份 3-5日龄 仔猪黄白痢基因工程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7-10日龄 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0.5-1ml 断乳后二免2ml 10-15日龄 猪喘气病苗 肺内注射 2ml 常发病场15-21天后二免 20-25日龄 猪瘟细胞苗颈部肌肉注射 4头份60-65日龄 二免 20-25日龄 仔猪水肿病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20-30日龄 猪兰耳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1-2ml 20-30日龄 猪链球菌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1ml 2周后二免2ml 30日龄或断乳后 仔猪副伤寒活苗 口服 1头份 常发病场3-4周后二免 45-50日龄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体重30kg以下1ml 80日龄 或穴位注射、30-80kg2ml、 80kg以上3ml、 或穴位注射1ml 50-60日龄 猪丹毒菌苗 颈部肌肉注射或口服 1头份 50-60日龄 猪肺疫菌苗 口服 1头份 60-70日龄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2ml 2周后加强免疫1次

3、 种母猪 免疫时间 疫苗品种 免疫方法 免疫剂量 加强免疫时间 配种前4周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体重30kg以下1ml 分娩前4周二免 或穴位注射 30-80kg2ml、 或每年3月下旬、80kg以上3ml、 10月上旬各免1次 或穴位注射1ml 仔猪二免后6个月 猪瘟细胞苗 颈部肌肉注射 4头份 产仔断乳后至再配间隔期 内免1次或每半年免1次 每年3月下旬、10月上旬 猪丹毒菌苗 颈部肌肉注射或口服 1头份 每半年免1次 每年3月下旬、10月上旬 猪肺疫菌苗 口服 1头份 每半年免1次 配种前4-5周 猪细小病毒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2-3周后二免 临产前1个月 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配种前4-5周 猪兰耳病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4ml 分娩前4-5周二免 临产前30-40天 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颈部肌肉注射 2-5ml 临产前15-20天 二免,以后每次临产 前15-20天免1次即可 临产前20-30天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 后海穴注射 4ml 临产前2个月 猪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临产1个月二免 以后每次临产前1个月免1次即可 临产前70天 猪链球菌病灭活苗 肌肉或皮下注射 2ml 临产前21天二免 临产前40-45天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临产前20-25天 二免,以后每次临产 前1个月免1次即可 临产前50-60天 猪梭菌性肠炎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临产前25-30天二免 以后每次临产前30天免1次即可 每年蚊虫出现前20-30天 猪乙型脑炎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 2ml 10-15天后二免 以后每年免1次即可 每半年 猪喘气病苗 肺内注射 2ml

4、 种公猪 免疫间隔 疫苗品种 免疫方法 免疫剂量 每4个月 猪口蹄疫浓缩灭活苗 颈部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 体重30kg以下1ml、30-80kg2ml、 80kg以上3ml、或穴位注射1ml 每6个月 猪瘟细胞苗 颈部肌肉注射

第8篇:母猪的免疫程序

初产母猪

配种前十周、八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弱毒疫苗。

配种前一个月猪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配种前三周猪瘟弱毒疫苗。

产前五周、二周仔猪黄白痢菌苗。

产前四周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经产母猪

配种前2周

怀孕60天

产前6周

产前4周

产前5周、2周

每年3-4次

产前10天

断奶前7天

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初产前未经免疫的)。 猪喘气病灭活菌苗。 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菌苗。 仔猪黄白痢菌苗。 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猪瘟弱毒疫苗、猪丹毒弱毒菌苗、猪肺疫弱毒菌苗。

第9篇:家禽养殖参考免疫程序

1、禽流感免疫(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1)种鸡、蛋鸡。7-14日龄初免0.3ml,3-4周后加强免一次0.5ml。开产前再强化免疫0.5 ml,以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0.5ml。

(2)商品肉鸡:7-10日龄时首免0.5ml,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0.5ml。

(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14-21日龄时初免,间隔3-4周,加强一次,以后每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4)商品肉鸭、肉鹅:肉鸭7-10日龄时免疫一次。肉鹅7-10日龄时首免。3-4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5)调运家禽。对调出县境的种禽或其他非屠宰家禽,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禽流感强化免疫。未进行强化免疫的(1周龄内雏禽除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

2、新城疫免疫

种鸡、商品蛋鸡1日龄时,可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Ⅱ系,Ⅲ系(F系)、Ⅳ系、克隆30、N-7

9、V4等初免;7-14日龄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间隔3-4周加强免疫一次;12周加强免疫一次;12周龄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和新城疫灭活苗强弱化免疫,19周龄再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开产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疫苗免疫。肉鸡7-10日龄时新城疫首免,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上一篇:技术质量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城市绿化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