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策略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外资并购的大量兴起,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外资越来越多地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优势行业,民族品牌企业相继被收购,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一定程度上下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策略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策略论文 篇1: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低下,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分析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政策法规 协同创新

1 概述

近20年,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不断向国际化企业模式迈进。但是中小企业目前的产品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价格上都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掩盖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小企业的外部需求环境开始萎缩,与此同时,国内经营环境也开始恶化,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劳动工资上涨等因素使中小企业失去了低成本投资的国际分工比较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寸步难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以致核心技术相对匮乏。而创新不仅是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建立核心技术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经济发展看潮中坚持推进中小企业核心技术建设,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2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内企业的生产活动和技术研究日趋国际化,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相对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总体还很低,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较长,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效。相关数据表明,美国和日本对国外技术依存度都在5%以下,而我国则达到50%以上。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持续这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技术研发能力相对匮乏,短期内无法摆脱发展困境。

3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

3.1 缺乏有力的国家政策扶持

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财政税收政策,以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等手段,将成为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我国政府自80年代以来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企业扶持政策,但取得的效果都不甚明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能真正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现有信贷政策也不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3.2 资金短缺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其融资来源受到限制。非公有制经济以中小企业居多,受社会信用环境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制约,很难得到银行强有力的信贷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所需中长期资金贷款严重不足。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较为普遍,货款无法及时回笼,流动资金得不到保障。然而,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供应不足会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具有资金放大作用,起到一个杠杆效应,能够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从而解除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所以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3.3 专业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中缺乏技术人才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从技术研发角度来分析,目前国内科技人才的组织架构有很多不科学之处,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才居多,而资金和技术相对匮乏的中小型企业科技人才也相对匮乏。科技人才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宽松、高效的技术环境来施展自己的专业所学,而中小企业恰恰因为资金、技术困境难以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的发展空间,造成留人难。

3.4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当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尚未建立与企业发展机制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管理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弱项。这具体体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内部管理机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以致在经济发展浪潮中企业难以抓住新机会,无法自主制定科技创新战略。与此同时,缺乏对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和激励,使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内外压力。

4 策略建议

4.1 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法规及服务机构

政府是打造创新性企业的有力支持。政府机构在服务企业时要有担当,勇于挑战自我,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将既有优惠政策逐一梳理出来,给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让企业享受更多、更好的政策红利。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市场和发展路径,在质量、价格同等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现行。对初创型企业,采取上门服务、开会培训等形式,指导企业如何享受政策红利,从新产品申报、专利申请等入手,使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好处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对于成长型企业,诸暨采取了积极鼓励其与高校院所合作,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的方式引导。而对于成熟型企业,则鼓励其做强研发机构,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成为领军企业。

4.2 建立协同创新系统

协同创新系统主要构成因素包括企业、研发部门、大学、政府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条件在创新实践中通过企业之间、企业与研发部门、大学等其他机构的相互合作模式。首先,企业间的合作可以使中小企业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联合发展,优势互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现在普遍呼吁倡导的中小企业聚群发展模式就是典型的协同创新模式。意大利中小企业比较发达,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产业集群为特色的专业产品区,意大利的70多个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是以某个产业为中心形成的产业集群。这样的产业群不仅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产业群的巨大吸聚作用,还可以把资金及各类人才、先进技术都吸引过来,从而更快的促进产业群的发展。除此之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大学和研究机构是新知识和新技术发明创造的重要来源,是创造和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中心。企业通过与大学和研究机构正式地或非正式地相互作用、合作,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新的科学知识以促进其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除此之外,各类服务机构的协调运作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润滑剂,能够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國的中小企业众多,且规模较小,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它的有效运作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成功升级转型起关键作用。

4.3 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其作用的环境

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不断发展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源自于当地对企业创新的引导和培育。作为政府,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企业创新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相关行业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肃清政策障碍。同时,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围绕产业链实施技术创新,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升级和主导产业高技术再造;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工作,强化技术培训,充分体现人力资本在技术創新领域的主体地位;同时利用股份制改革,给予技术人才技术入股,让技术创新人才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成长中来。建立创新人才团队,提高全员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4.4 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宽松的企业上市融资环境

为推进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政府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应设立私营企业发展基金,对发展前景好、有特色品牌的私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加大技术改造贴息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导、鼓励成立私营担保机构,积极扩大融资担保领域,以此敦促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研发投资效率,加强中小企业专利前期研制和后续运营的战略规划,开展创新活动,实践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另外,积极开拓企业上市融资渠道,让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能够吸取各类投资基金,并能够通过上市,让这些投资能够快速收回同时促进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Keizer,J.A.,J.I.M.Halman,andM.Song(2002),FromExperience:

ApplyingtheRiskDiagnosingMethodologyRDM, TheJournalofProdu

ductInnovationManagement,Vol.19,no3,pp.213-233.

[2]王保安.中国经济升级版应如何打造[J].求是,2014(01).

[3]吕一博,苏敬勤,傅宇.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P:14-23.

[4]关文静.意大利的创新国家体系的构建和借鉴意义[J].世界经济情况,2010(2)P:10-16.

[5]王心如,马骥.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J].商业研究,2009(5)P:190-194.

作者简介:施秀珍(1983-),女,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施秀珍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策略论文 篇2:

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外资并购的大量兴起,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外资越来越多地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优势行业,民族品牌企业相继被收购,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一定程度上下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对外资并购双方的各自目标进行分析,得出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我国政府和企业利用外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引入外资并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关键词:外资并购;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及对策

1 外资和我国企业实施并购的目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为确保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而比其他竞争对手具有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是在竞争性市场中决定企业效益的核心。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资金因素、技术因素、管理经验和制度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品牌因素、企业文化因素、产品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等。

1.1 跨国公司实施并购的目标

跨国公司在具备了核心竞争力之后,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和最大化利用其核心竞争力,通常把并购目标锁定在发展中国家经营范围相近、规模较大、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并且取得绝对的控制权,以便于其快速、低风险地延伸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外资并购我国企业是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扩张:

1.2 我国企业引资并购的目标

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非常落后的。为了有效参与国际和国内竞争,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但与自我提升核心竞争力相比,我国企业通过引入外资,可以更加快速、低成本的获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等要素,减少了大量投资的不确定因素,起到减少成本、降低风险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通过嫁接外资可以更加快速的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总之,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和我国企业引入外资,都是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追逐更大的利润。

2 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拓宽了融资渠道

外资并购使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产生的资本需求。跨国公司的资本雄厚,在收购我国企业过程中,会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收购,从而更加容易的实现并购行为的成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补充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为其创造了有利的融资条件。

2.1.2 形成了规模经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规模比较小,而且分散,行业的集中程度相对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对我国企业本身而言,引入了资金、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有助于企业的迅速壮大发展,在行业内的竞争实力和地位得到提高,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

2.1.3 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跨国公司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和较强的研发能力。通过外资的并购,使我国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生产设备、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和管理方法,有助于整个行业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创新动力的形成。同时并购引入了来自全球的竞争,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的深化改革,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1.4 提高了人力资源素质

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跨国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会为我国企业员工提供更加专业的培训,有助于我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学习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为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定的人才储备。

2.1.5 提高了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提高与国际大公司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企业的创造更大的利润和更大的发展机会。那么,我国企业引入外资,会得到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企业未来参与国际间合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使其在未来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2.2 消极影响

2.2.1 失去自主经营的独立性

在外资并购中,不管外资是采取资产收购还是股票收购,也不管是控股还是参股,最终结果是原有国内企业都会失去自主经营的独立性。虽然一方面,外资的人股可以形成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行为的有效监督,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企业因为多头管理而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2.2.2 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下降

在外资并购后,跨国公司取得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他们把握着企业的技术,科研、销售等。同时,我国企业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和设备产生依赖感。这种情况下,外方就容易削弱企业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据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扩散问题进行的调研得出,超过93%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有技术扩散行为,即国产化行为,但大部分企业处于浅度国产化阶段,占77.5%,有深度国产化行为即关键中间投入品国产化的企业只16.25%,而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只占6.25%。

2.2.3 出现新的资金肾缺

在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后,由于每年的利润中有一部分归外方所有,而外方的收入可能不会投入该企业中,从而使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新的资金不足。在中策案例中,中策公司采取认缴资本的形式参股国内企业,再将其获得的股权在国外注册新公司并上市圈钱,但是圈的钱却没有投入其并购的企业中。

2.2.4 原有的品牌、技术流失

大型的跨国公司出于全球化经营的考虑,在并购了国内企业后,很可能会将企业原有的品牌置之不用。或者当跨国公司并购的目的仅仅是将现有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生产或组装的基地时,企业原有的研究开发就可能处于停滞状态。在外资并购中,外商利用国内企业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的弱点,低价收购国内企业的股权、品牌或专有技术。吞食我国的民族品牌,甚至最终以自己的品牌取代国产品牌的地位。

2.2.5 行业竞争进一步升级、可能形成行业垄断

外资企业集团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大规模进入我国,通过在重点行业和产业进行并购,将其自身的优势结合本土企业的优势能形成新的竞争力量,从而压迫国内其他企业生存的空间。外资企业凭借其在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来逐步实现击败我国的内资企业。这种情势继续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从而在我国关键性行业中形成垄断,这样就会不利于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

3 利用外资并购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3.1 继续鼓励外资并购并努力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

我国企业引入外资并购,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大量的资

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会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继续允许鼓励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继续扩展利用外资的渠道。同时,我国被并购企业应充分利用外资并购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努力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来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我国企业引入外资并购,可以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但是如果只注重引进、模仿方式来技术创新,永远不能拥有一流的技术,也不可能创新出具有独占性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完善的条件下,我国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开展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为了拥有核心技术,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从事研究开发。在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上,国家也应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

3.3 提高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

我国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急功近利,为了引资不惜无偿出让品牌,不注意保护和提升自己的品牌。新的竞争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并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专利权与商标权保护我国企业品牌,这样在国际竞争和国际并购中才能处于有利地位,并确保对我国民族企业的控股权,从而能保护我国民族品牌的市场份额和核心竞争力。

3.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建设

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会影响到国家产业与经济的安全,这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建立和完善以《反垄断法》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为核心的外资并购法律法规体系,对跨国并购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在有资源和市场优势的领域有条件地合作,防止跨国公司借并购形成对国内行业和地区的垄断,政府还要逐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审批制度。使其向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3.5 培育中国式的跨国公司

在引入外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学习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操作策略和其日后的经营管理、先进技术等,主动与跨国公司合作、积极与跨国公司竞争。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治理结构,逐步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折。培育出中国式的跨国公司。

4 结语

对待外资并购的问题,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既要看到它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又要看到它的不利影响。到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孰轻孰重,要看外资企业和我国被并购的企业都是谁,我国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外资并购会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到底有多大作用,会对我国产业安全有多大的影响,不要一味地拥护或者排斥。总之,在我们真正需要外资并购的地方引入,在外资消极影响大的地方限制,这样就能确保外资并购既使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提升,我国的产业安全又不受到威胁。

作者:张智利 闫铁柱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策略论文 篇3: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的进展与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日益增多,获取国际创新资源成为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但是,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对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仍然存在着经验不足、投资环境不良以及相关服务不够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引导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更多国际创新资源。

一、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一)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途径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世界跨国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跨国并购逐步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渠道。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额达到11438亿美元,占当年跨国直接投资额的82%。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跨国并购额开始下降,但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渠道,2005年全球跨国并购额为11180亿美元,占当年跨国直接投资额的5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跨国并购金额急剧下降,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也显著下降,2010年占23.7%,2011年占31.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开始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了连续十年的增长。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额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一直较低,2004年之前不到15%。但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把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企业跨国并购金额快速增加,2009-2011年,我国跨国并购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约占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40%。2012年上半年,我国跨国并购额已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二) 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随着并购规模的扩大,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逐步从资源类项目向先进技术类行业转变,技术获取型并购增多,国际创新资源逐步成为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目标。

通过跨国并购,我国一些企业获取了国外核心技术,对于提升创新能力、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达成协议使用沃尔沃授权的核心技术,这是吉利跨国并购取得的后续成果,也是跨国汽车公司首次向我国本土企业转让先进技术。吉利还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把DSI自动变速器的核心技术引入到国内。2010年,比亚迪收购日本狄原磨具厂后,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汽车磨具的核心技术,大大改善了汽车磨具水平。早期也存在一些企业收购获取国外核心技术的典型案例,比如,2002年,上海电气收购日本秋山机械,把该公司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转移到国内。2006年,长虹集团收购了韩国第三大等离子制造商欧丽安公司75%的股权,该公司不仅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无缝拼接等离子显示器(Multi-PDP)技术,而且拥有300多项等离子专利,其中多项核心专利所有等离子厂家都在使用。并购之后,长虹通过签订技术协议,使大量核心技术人员派驻国内,支持绵阳工厂建设和产品开发。此外,重庆轻纺集团通过并购德国萨固密集团,获得了汽车密封件行业核心技术,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密封条行业的佼佼者。

通过并购,我国企业在取得知识产权上也有较大的突破。2005年,上海汽车收购了英国罗孚两项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权,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荣威系列车型。而华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收购获取知识产权,为企业成长开辟了空间。2013年,华为通过参与由12家企业组成的财团收购柯达公司出售的1100项数字成像专利,保护自身免受相关影像专利的侵权诉讼,并使用柯达专利解决在审的法律纠纷。联想通过收购IBM PC事业部,获得了IBM在个人电脑领域的知识产权,增强了个人电脑领域的竞争力。北汽以2亿美元成功收购了萨博三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两款变速箱,以及全套核心知识产权,而放弃了不愿意出售核心知识产权的欧宝,大幅度地缩短了北汽自主研发体系建立的时间,为进军中高端车型市场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还通过并购获取研发平台和研发团队,为构建全球研发网络奠定基础。联想收购IBM之后形成了以美国的罗利、日本的大和,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构成的全球研发网络,形成了全球接近两千人的研发队伍。2005年,上海汽车在收购了罗孚75、25产品及罗孚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以后,在英国成立了上汽海外(欧洲)研发中心,吸纳原罗孚的工程师,从而迅速启动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北汽在收购萨博汽车整车平台后,在此基础上打造北汽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平台,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2006年长虹集团在收购欧丽安等离子公司后,整合技术资源,形成了以位于四川绵阳的虹欧公司为核心、北京PDP研发中心和韩国PDP研发中心为技术支撑的等离子研发体系,实现了等离子技术的整合创新,解决了技术来源和技术升级问题。在并购中,我国多数企业通过并购构建了海外研发机构,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面临新机遇

过去的实践表明,通过跨国并购难以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一方面是因为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发达国家或者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进而获取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不会轻易让出;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本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认知、整合和利用能力不足。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竞争能力提升,我国企业正面临着良好机遇,使更多地通过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成为可能。

一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条件下,国外传统优势企业由于财务困境而进行整体出售。2012年,我国企业收购了全球很多传统的优势企业,比如,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股份有限公司(putzmeister);光明集团收购英国著名品牌食品企业唯他麦60%的股权;海尔集团收购新西兰家电巨头Fisher & Paykel Appliances等。这些传统优势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研发能力是我国企业在走向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二是世界资产价格下降,降低了并购成本。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企业出售资产溢价不高甚至折价,为我国企业并购提供了议价空间。比如全球胶片业昔日霸主伊士曼柯达公司于2012年申请实施破产保护,并通过“非战略性知识产权货币化”解决债务问题,使我国华为公司有机会以参加财团收购的形式保护自身免受相关影像专利的侵权诉讼。而柯达公司拍卖的这部分专利据MDB Capital Group估计可以带来超过20亿美元收入,最后只以5.25亿美元价格成交。

三是新兴产业领域并购机遇增多。世界新兴产业研发投资经历了扩张的过程,但是在经济持续低迷压力下,新兴产业领域并购机会增多。2012年,我国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汉能控股集团收购德国Q-Cells薄膜子公司Solibro,并于2013年初完成对美国MiaSole公司的并购,从而使汉能获得全球转化率最高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成为规模、技术皆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2012年,天顺风能收购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Vestas旗下丹麦Varde风塔工厂全部经营性资产;同年,金风科技全资收购欧洲领先风电开发商沃尔克斯风能(美国)公司位于美国蒙大拿州马瑟尔谢尔风电场项目。而在信息、制药等领域,跨国并购始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经济增长放缓条件下,还产生了大量待破产的中小科技研发型企业,为我国企业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创造了机遇。

四是从国内来看,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的条件逐步改善。我国企业财务状况较好,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研发体系等比较薄弱,核心技术、装备、知识产权等受制于人的局面仍很严重,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压力下,企业通过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我国经济和创新环境逐步改善,对国际创新人才和团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为通过跨国并购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企业在并购中真正地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取决于能否把握机遇,按照合理的策略和步骤,实现有效整合。

三、 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跨国并购投入大、风险高,稍有不慎,会对企业整体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着旧有经济格局的挑战,客观上使跨国并购还存在较多的困难。

其一,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本身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周密策划和付出艰苦努力,我国企业对此仍然难以把握。客观地说,世界各国虽然被迫出售一些传统的优势企业,但是对于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仍然十分重视,在并购中往往采取隐秘手段进行剥离,对此,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甄别,往往会在并购后才发现所获取的资产与并购时的目标相去甚远。比如,上海易初通用机器公司作为我国领先的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在收购国外某公司的压缩机技术时,在该技术即将到期、所有专利和商标将被停止使用之际才发现,外方刻意夸大专利价值,声称压缩机技术中包含24件专利,其实有21件并未得到授权,真正享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只有3件。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腾中重工在收购悍马(Hummer)过程中,制造技术以及设计所有权、外观所有权等知识产权都被排除在交易内容之外。从实践上看,我国企业在并购中存在并购方案不够系统、科学,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队伍等问题,企业缺乏整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本身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价值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被并购方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情况也不够了解,在掌握和使用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上缺乏有效的设计和安排,这些都导致我国企业在获取国际创新资源方面的效果不好。

其二,我国企业并购后整合能力不高,难以充分把握通过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并为我所用的机会。并购后的企业整合是决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文化差异、法律法规差异以及管理问题,导致企业并购后难以整合最终失败的案例很多。比如TCL对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的收购,最终由于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难以融合,导致收购失败,对TCL未来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上海汽车对韩国第五大汽车厂商双龙汽车的收购,主要为了得到对方的SUV技术,但是当2006年上汽有意和双龙合作开发SUV车型时,双龙工会却向韩国司法当局举报中国人要“偷”本国技术,从而引起了韩国检察院的调查和劳资纠纷,最终导致收购失败,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其三,国际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一些国家的政府出面干扰。近年来,我国企业虽然有较强的跨国并购意愿,但是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国家安全审查等多种手段阻挠我国企业在资源性及其他“敏感”技术领域的并购。比如2010年,华为在参加收购2Wire及摩托罗拉无线设备部门的两起竞购案中,虽然报价都远远高于对手公司,但都被美国以安全为名排除在外;2011年,华为在并购美国3 Leaf System过程中,被美国要求剥离收购对象中的科技资产;我国企业三一重工在美关联公司收购风电场也被以影响国家安全名义受阻。2012年1月,法国成立了11个委员会,对包括汽车、航空航天、海军和铁路运输、奢侈品、消费者行业、科技、医疗和可再生能源等核心产业进行监督。而意大利也将仿效法国,在具有战略性能源、电信、科技、防务和食品等行业就挫败不受欢迎的外国并购案进行讨论。这些国家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干预,造成我国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其四,我国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服务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跨国并购作为我国实现技术进步重要途径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约束,政府对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引进或技术集成实现技术突破的路径缺乏有效引导,使之难以发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有效作用。从科技部门来看,我国缺乏对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的总体研究和规划,不能把跨国并购作为与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相并列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来源,也不能与现有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相结合;从管理体制来看,从事科技管理和服务的部门与并购的审查部门相脱离,难以发挥科技的专业优势,使企业跨国并购与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有机地结合起来,更不能对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从服务方面来看,对跨国并购的信息服务不足,特别是在相关的技术、知识产权等信息服务上往往存在较多的缺失。

四、 积极引导推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

为加快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进程,提高并购质量和效果,政府需要从宏观着手采取措施,为企业对外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和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给我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的有利时机。从宏观层面上,充分发挥外汇储备丰富的优势,选择重点领域,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把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跨国并购项目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引导企业有重点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开展并购,结合国内创新战略部署,实现在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

第二,加强部门协同,使跨国并购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技部门应强化跨国并购作为技术来源之一的重要作用,加强并购获取创新资源与现有研发体系和科技计划的衔接,在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计划等的实施中充分考虑国际形势变化给我国带来的并购机遇,在立足于自主研发的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技术跨越发展的途径。在跨国并购审查过程中,加强科技部门(包括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参与,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第三,加强对企业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的政策支持。发挥科技计划在推动企业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创新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对企业跨国并购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国外研发机构的合作,开展国际研发项目合作。通过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引导企业把并购作为打造产业研发体系和获取创新资源的途径之一,引导企业建设海外研发机构,形成研发体系。完善对跨国并购的技术、知识产权等相关的信息服务,鼓励和支持相关中介机构为跨国并购提供技术、人才等专业化服务。加强对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引导企业形成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尽早掌握和了解被并购对象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价值,形成整体的技术吸收和使用方案。

第四,改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外部环境。为应对发达国家加强技术并购的审查倾向,我国应建立和完善本国的外资并购技术审查机制。通过谈判、对话等渠道,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国际舆论,敦促发达国家放弃对我国贸易和投资的歧视性政策,推动国际市场的开放,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应加强跨国并购与现有人才计划等的衔接。要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并购中海外研发团队的整合和利用,加强海外与国内研发机构的统筹,不断培养人才,在并购过程中提升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完成并购不等于成功,要实现中外企业的有效融合,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实行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保持被并购企业技术人才的稳定性,推进人才使用的本土化。

作者:陈宝明 彭春燕 陈原

上一篇:五官科个人工作报告下一篇: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