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逆向教学设计

2023-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认识图形逆向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潍坊滨海实验小学

朱 美 华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潍坊滨海实验小学 朱美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信息窗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同时,本信息窗设计的是“牧童骑牛”的纸贴画。“美”的感受,激起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欲望,借助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的图形名称,并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在学习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发展形象思维。

4、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发展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个拼图展,那里有许多小朋友们做的拼图,你们想看吗? (课件出多幅老师自己找的拼图)

2、看了这些画,你想说点什么?

3、这些画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它们!(板课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创设了有趣的参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漂亮的拼图,为学生带来的美的享受,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最后让学生自己做拼图埋下伏笔。

二、动手实践,初步感受

1、想一想,分一分

(1)每个小组里都有一幅剪贴画(图如书P37页图只有牧童和黄牛),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生小组合作分类;师课件出示大图)

(2)找最快的小组到黑板上分 (3)全体交流分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4)谁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说出图形的名字) (5)小组内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6)师指图形,生描述其特点。(平行四边形不易表述,师可小结:对边相等,对角一样大,有两条斜斜的边,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分与比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各种图形的特点。

2、摸一摸、画一画

(1)其实啊,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是我们的老朋友带来的!它们就躲在这个盒子里,等着和小朋友们见面呢!不过你得叫出它们的名字才行!(指

生摸,说出盒子中各种体的名称)

(2)看你们还记得它们,它们可高兴了!想一想,你能从我们这些老朋友身上找到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并把它们留下来吗?(能)

(3)你们的学具盒里就有很多这样的老朋友,生在纸上动手印、画。 (4)展示交流:(指生边指体的面边说)

原来,这些新朋友是老朋友身上的一个面,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留住了我们的新朋友。

(5)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老朋友有什么不同?(生……)

(6)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 帮学生回忆已学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体会到“面在体上”。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联系生活,深入感受

1、游戏:找找我藏在哪里

这些平面图形其实很调皮,现在他们藏到我们身边了,快去找找!(让学生说出在教室里、家里或其他地方找到的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2、看,老师也找到了!(课件出示各种交通标志)你们知道这些交通标志牌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3、小结:这些交通标志牌,不但能为大家提供方便,而且也为大家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交通标志牌上的提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自由拼图,巩固运用

1、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指板书)你能像那些开拼图展的小朋友一样,也用这些图形拼成一幅漂亮的图片吗?

2、学生独立完成活动。

3、展示个别学生拼图,并介绍所用图形。

4、课件出示一幅拼图,学生看图画,说一说所用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欣赏各种图形组成的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这一环节与本课开头创设的情境首尾呼应,孩子们既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有效的巩固了所学新知。

五、回顾新知,整理小结

同学们仔细想想,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对一节课的梳理,不仅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理解情况,还锻炼学生整理总结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学后整理的习惯。

六、回归生活,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归于生活。

第2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个的面表示成一个个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每种图形的名字,

2、知道每种图形是从哪里来的。)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4、师小结(略)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讨论解疑)

1、分一分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四、反馈总结、动手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时,我设计的本节课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

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

4、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大信息量与高效率。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我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 (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我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很多活动,如摸一摸、贴一贴、评一评、举一举、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一开始我就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与机灵狗一起学习,机灵狗还带来了礼物,礼物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留下了脚印,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的脚印变出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起思维的火花。让孩子在兴趣、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学习新知。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摆一摆、猜一猜等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教学语言要有童趣

教学中,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等,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即要结合学生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口头语言更应形象、生动,充满童趣,富有感染力。如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一位小朋友当评委评出优秀的作品,我就说:老师想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这些画得好的小朋友,他是怎么画的?而在猜一猜这个活动时,我又是这样说的:这些图形想和小朋友做游戏,他们躲起来了,只露出了一部分,请你猜一猜,他会是什么图形?这些亲切、形象的语言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动手,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有趣。

3、布置任务要简单明了,也要切实可行

这节课在第一个班先上时,我原来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把积木的一面想办法在纸上表现出来,结果学生对印的方法非常感兴趣,不去想别的方法了,而这些印泥的差异很大,有的很浓,有的很淡,淡得印出来就效果很差,所以不但浪费了很多时间,也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在第二个班上时,我就删掉了这个环节,直接让他们用画一画的办法,效果就很好。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我觉得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达到过程性目标的评价不够。

2、在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上,还可以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能在什么地方看得到,表示什么意思,从而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这样更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育人的价值。

第3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郭靖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立体图形:你还认识这些物体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周围有见过类似这样的物体吗?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里面隐藏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

(二)P5“练习一”的第2题:填一填

(三)P5“练习一”的第3题:数一数

(四)P5“练习一”的第6题:圈一圈

(五)P5“练习一”的第7题:连一连

四、拓展延伸

(一)猜一猜后面隐藏的什么图形,在正确的下面打“√”

(二)我会选

(三)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亮

五、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015.2

第4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课件。

学具准备:

统一大小的纸和黑色彩笔(描图形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或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城堡吗?小明用积木摆了一座城堡,漂亮吗?仔细观察一下,城堡里有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呢?(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而且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非常大的联系,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形。)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

1、摸一摸。

师:小朋友,这些图形其实就藏在每个人手中的积木上呢?请大家仔细看一看,看谁先找到他们?

学生在手中的学具上找一找。并且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指一指找到的是哪个面?

2、画一画。

师:如果他们能从学具上走下来和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说出,把学具放在纸上,就能把相关的图形画下来。)

教师示范画一画。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介绍长方形的名称,并且板书,在读一读,学生也照样子写一写。(依次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认一认。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谁能说一说,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摸一摸,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师: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长得最像?但是又有区别? 组织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题

说一说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这些形状呢?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说一说。

2、摆一摆

指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圆形摆不出来,说一说为什么?

3、想想做做3题

数一数,数出每种图形有几个?

4、照着规律画下去。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画一画。

5、拓展应用

数图形,知道学生从小到大,有次序的数,幻灯演示,集体订正。

四、回顾总结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幻灯出示用今天的图形拼成的几幅作品,学生欣赏一下。

自己制作一幅作品,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比一比谁的最有想象力,最漂亮。

如何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是课程改革以来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我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对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觉收获颇大。使我认识到了,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数学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儿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10的认识”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认识了10后,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并把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都编成儿歌,最后还剩下0和10,学生一致认为0和10也是好朋友,老师说:“对啊,0和10也是好朋友,可老师还没有给它们编出儿歌,大家愿意帮老师吗?”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0和10,跟我走”又说“0和10 手拉手”„..,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数学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煅炼。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认识图形》

——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是课程改革以来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来实现文本到活动的转变呢?下面我就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我是如何设计、组织数学活动的。

片段一: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城堡吗?小明用积木摆了一座城堡,漂亮吗?仔细观察一下,城堡里有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呢?(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而且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非常大的联系,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形。)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问题面前自己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兴趣。)

片段二: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

1、摸一摸。

师:小朋友,这些图形其实就藏在每个人手中的积木上呢?请大家仔细看一看,看谁先找到他们?

学生在手中的学具上找一找。并且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指一指找到的是哪个面?

2、画一画。 师:如果他们能从学具上走下来和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说出,把学具放在纸上,就能把相关的图形画下来。)

教师示范画一画。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介绍长方形的名称,并且板书,在读一读,学生也照样子写一写。(依次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认一认。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谁能说一说,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摸一摸,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师: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长得最像?但是又有区别? 组织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出公式,使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

教学反思

一、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与以前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区别。,学生经历了“摸一摸——指一指——画一画——比一比”的科学研究过程。这样的操作活动过程,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认识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多次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我在这堂课中,多次运用小组合作。如: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比较区别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多次合作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讨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

第5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南平市建阳区桥南小学“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桥南小学

张雪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的课我们要从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起。还记得《雪地里的小画家》吗?

生:记得。

师:它们是谁呢,画了什么?我们一起把它背出来。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你们真棒,把掌声送给自己。今天呀,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而且还留下了一些脚印,想知道是谁吗?请看:(出示课件)。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脚印,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他们有些形状是一样的。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来把这些脚印分一分。(图形分类)

师:这四个脚印又是四个新的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这新朋友到底是哪个小画家留下来的呢? 生:想。

师:好!现在老师把小画家先请到课堂上来,跟老朋友打声招呼吧!请大家整齐的喊出老朋友的名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生:依次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这里还有个新朋友,它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三棱柱。 师:这四个都是立体图形。小朋友们的桌面上也有一个这样的物体,你能从这些物体上面找到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吗? 生:能。

师: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1 2015——2016学年南平市建阳区桥南小学“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讨

师:同桌讨论,看谁能想出个好办法把你喜欢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

2、搬一搬(课件展示)

师:我们刚才看到有描,压,印的方法,可现在我们没有印泥和沙盘,只有纸和笔,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只能用描的方法,那就请你用描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我们大家一起来描,看谁描的又快又漂亮? 师:(描完)老师已经描好了,你们呢?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描下来这个图形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验证脚印) 师:这四个新朋友都是平面图形。 师:孩子们!这些新朋友的身上还藏着很多很多秘密,想不想继续研究他们? 生:想。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图形去发现藏到他们身上的秘密,(板书:认识图形)。

3、认一认(课件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依次板书这几种名称)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学生讨论。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从他们的特征来记住他们呢? 生:能。 师:好,那我们来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等下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的眼睛最亮。 引导孩子说出各个图形的特征。(请四个同学来回答)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下: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可长方形呢,它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圆形呢?它有没有角呢?对了,没有。它是由一条曲线组成的封闭图形。

2、认一认

师:那这些新朋友的家在哪?我们到底从哪里能找到它们呢?(课件展示) 师:我们从长方体的表面能找到长方形,从正方体的表面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的表面找到了圆,从三棱柱的表面找到了三角形。其实,这些图形他们不止藏在这些物体的表面,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的影子,不信你看:淘气就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不少交通标志牌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3、找一找

2 2015——2016学年南平市建阳区桥南小学“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讨

师:好的,小朋友们,擦亮你的眼睛赶快找找看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这些图形。谁愿意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呢?我看到小手在这里,在这里„

请几个同学起来回答。 师:说得完吗?找得完吗?找不完,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图形,我们的学习更是需要它们的帮助,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需要一起走进连连看。 请您们迅速的翻开课本3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连一连”。 看谁的速度最快,我们连的时候需要谁的帮助?课件展示连一连。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4、玩一玩(游戏)

师:经过刚才的了解,你已经和这些图形宝宝交上朋友了吗? 生:交上了。

师:那请轻轻的闭上你的眼睛,想想图形宝宝可爱的样子,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听着老师的口令试着画一画他们模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老师看到了,你们画得真好。现在它们的样子是不是已经深深的刻在你们的脑海里。 生:是。

师:那敢接受它们的挑战吗? 生:敢。

师:好,请睁开双眼一起走进“猜猜我是谁”

5、猜一猜(游戏)

四、全课总结、欣赏拼图

师:其实图形宝宝的本领还大着呢,不信你看:(课件展示拼图) 五.课后链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课后去找找今天学习的图形宝宝,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谁找得多。

第6篇:教学反思:认识图形

教材把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教学反思:认识图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教材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教材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

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有的学生甚至忘了在上课,直接走到其他孩子旁边与他人做一些交流。

2、团体合作,积极探索,学会初步合作与交流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画”面、“说”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面”由“体”的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图形之后,要求学生把图形贴到黑板上各种图形所在的相应位置。在贴的时候有几个小孩把位置贴错了,给其他小孩多了一个重新分类的机会。这样的安排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让学生把各种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上一篇:宅基地纠纷处理办法下一篇:领导年会致辞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