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图形教学设计

2023-0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复制图形教学设计

《金融计量经济学》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金融计量经济学从计量经济学中发展而来,因此具备了数学模型复杂、统计检验多样化等特点。同时,这门课程又需要结合金融理论,将计量技术和模型运用于处理金融问题中,这就包括了根据金融理论或金融模型的特点而实施或改造统计模型,建立面向这些金融对象的计量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特点都加大了学生学习金融计量经济学的难度,需要学生深度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引入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科研能力,而且通过学生深度参与到金融问题的实证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Stata动手能力、数据收集能力等,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案例分析小组成员的构成、案例分析小组成员的工作要求、案例分析过程的把控等方面,提出了“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复制典型论文 案例分析教学法 金融计量经济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教改项目“基于案例教学的《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js2017029)。

一、绪论

金融计量经济学,简言之,就是将计量技术和模型运用于处理金融问题中。金融计量经济学从计量经济学中发展而来,但因其独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学中相对独立、颇具特色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1]。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财经类专业都已将计量经济学设置为核心课程,却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所高校开设有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而对于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研究进行探讨的文献就更加有限[1-2]。

二、课程特点及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金融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根据获取的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各种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金融市场各种交易变量的市场规律等进行分析、建模和实施相关的统计检验。比如探讨金融理论和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使用多元回归模型等;对金融市场各种交易变量(如价格、交易量等)进行分析时,使用VECM模型、多元GARCH模型等;考虑到结构突变特性,使用马尔可夫转换模型、门槛自回归模型等;当各种交易变量的分布受到极端值影响从而呈现明显的有偏分布时,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等。这个阶段的侧重点在于对相关计量经济学工具的特征把握和使用这些工具来处理相关金融问题。

第二个阶段根据金融理论或金融模型的特点而实施或改造统计模型,建立面向这些金融对象的计量工具和分析方法。比如“资本资产定价(CAPM)理论”的BJS检验方法,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在于获取每只股票的系数,然后分组获取股票组合的系数;第二个步骤又将股票组合的收益率和其系数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CAPM理论。又比如“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假设”的检验过程,将其分为股票排序并构造资产组合阶段、监测资产组合阶段、过度反应假设验证阶段。“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吗?”的检验过程中特质波动率的构造过程等。这个阶段侧重点以金融问题为导向,对相关的工具方法结合金融问题做必要的调整和改造,巧妙使用工具来深化金融问题的研究。

因此,《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相关模型和方法,而且需要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相关的金融问题检验过程及构造方法。计量经济学本身就具有数据模型复杂、统计检验多样化等特点,再加上金融理论的理解、各种金融问题检验过程的构造以及计量分析软件的使用,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演绎的授课方式,不仅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师在48学时内也难以深入和全面的进行讲解。

三、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

齐岳等将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小组作业、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模式[2]。我们发现,通过“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将“实践操作、小组作业、研究论文”等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复制典型论文”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到“金融理论的分析、数据的构造和搜集、数据的清洗和处理、计量经济模型的选择和实现、以及分析结果的解读”等整个实证分析过程。其具体的设计如下:

(一)案例分析小組成员的构成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步骤,结合金融问题的计量分析,我们总结金融计量经济学分析步骤如图1所示。经过近3年的教学尝试,我们发现案例分析小组由4名同学构成最为合适,这4名同学分工如下:同学1负责分析复制论文中的金融理论以及基于该理论所建立的金融计量模型;同学2负责数据的收集,和理解核心变量的构造过程;同学3负责整个过程的Stata编码实现;同学4负责所有结果的解读。这样的分工可以发挥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发挥小组的协作作用,同学1需要和同学2就核心变量的构造过程进行讨论;同学2需要向同学3解释核心变量的构造过程,从而帮助同学3实现过程的编码;同学1、同学4需要和同学3一起完成计量模型的选择以及相关检验的Stata编码过程。最后小组成员需要一起对这篇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的讨论,比如结果稳健性方面,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

(二)案例分析小组成员的工作要求

小组案例分析评分原则既要突出个人的工作,也要突出小组团队合作的工作。因此案例分析的成绩被分成2个部分,分别是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每部分的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Stata动手能力、数据收集能力;而且通过小组作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研究性协作学习环境;同时,学生在复制的过程中,会主动和相关论文的作者进行联系,会用思辨的思想去思考论文模型的选择、论文检验的过程以及论文的写作质量。经过近3年的尝试,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的反馈结果也显示了学生从这个过程中收获良多。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教授手段的改进,显著提升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同时也为将来毕业论文实证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案例教学应该在该类课程教学中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根祥.金融计量经济学:成就和挑战[J].生产力研究,2001(6):52-54+189.

[2]齐岳,王媛媛,林龙.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270-272.

作者:张媛媛

第2篇:中医专业生物化学“DNA的复制”说课设计方案

摘 要:本文针对中医专业生物化学“DNA的复制”这一教学内容,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设计说课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生物化学;DNA的复制;说课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面对同行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然后与听者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在高校教师中开展、推进说课活动,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临床各学科的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课程体系的抽象性,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备课缺乏理论依据、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等现象。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近年进行说课活动,显著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生物化学》教材“核酸的生物合成”一章中“DNA的复制”为例进行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课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主编为刘群良教授。“DNA的复制”为该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前半部分的内容。根据我院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本部分共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包括中心法则、DNA复制的基本规律、参与复制的酶类及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复制的概念,DNA复制的主要规律,参与复制的酶类及作用;熟悉DNA半保留复制规律的验证;了解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分类与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介绍DNA复制主要规律的验证实验,建立以实验为依据的思维模式,培养实验设计能力。(3)德育目标:树立良好的科学观,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DNA复制的主要规律,只有掌握了主要规律才能跟参与复制的酶和复制过程有效的链接。教学难点:中医专业学生有一半以上为文科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对复制的过程较难理解,因此DNA复制需要的酶类及其作用是该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投影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讲授法为主,同时对重要内容进行提问,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此外,在讲解复制需要的酶类时用闭合的双股毛线圈演示复制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变抽象为直观。

三、说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法指导上,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在情感上克服对生物化学学习的恐惧感,分析其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本节内容而言,建议学生先巩固核酸化学中DNA的基本结构,打下基础,再从探索遗传奥秘的兴趣中引导学生学习复制的系列内容,让学生“会学”、“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40分钟)

“DNA的复制”需以前面学习的DNA的结构为基础,同时本身又是后面学习转录和翻译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知识点的逻辑联系,使学生发现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学会学习。

1.复习旧知识,引入中心法则(5min)。提出问题“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学生回答“DNA”,引入问题“DNA中的遗传信息是怎样最终表现为相应的性状的呢?”通过这样的设疑,讲述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进而进入“中心法则”第一步“DNA的复制”的学习中。

2.讲授新课,攻克知识点(30min)。(1)DNA复制的主要规律。首先,讲授DNA复制的概念。根据复制的定义提出DNA复制可能的三种方式(全保留、半保留、镶嵌式复制),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DNA复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再介绍M. Meselson和F. Stahl进行同位素示踪实验研究DNA复制的方式,层层铺开,个个排除,最后得出DNA复制是种半保留复制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方案的讲述,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加深其對半保留复制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懂得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据的学科。在讲述“半不连续复制”规律时,先提问“DNA的二级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回答“双螺旋结构及其特征”,其中肯定会提到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这时就可以问“那这2条反向平行的链它们复制的方式一样吗?”引起学生思考。再讲述DNA双链解开形成复制叉上的两股母链也是走向相反的,而子链沿着母链模板复制时,只能从5'→3',方向延伸。因此,必然会出现一条子链的合成要快一步,而另一条子链的合成要稍晚,也就是我们说的半不连续复制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详细讲述半不连续复制、领头链、随从链、冈崎片段的概念。这一阶段,通过不断的设疑、思考、总结,最终使学生掌握DNA复制的主要规律。(2)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这部分教学内容较抽象,为避免单调,应尽可能地直观演示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选用双股毛线圈模拟DNA的结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DNA的结构,结合前面所讲的半保留复制,请学生想象复制首先需要什么,边演示边介绍解螺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的作用。当解螺旋到一定程度,通过演示,学生就会看到形成了拓扑结构,由于是用线圈展示,学生很容易想到要继续解螺旋下去必须将其中一条或两条链剪开。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到DNA复制的“剪刀”就是拓扑异构酶。再详细讲述原核生物DNA子链延长过程需要的DNA聚合酶的种类,真核生物复制所需的聚合酶可快讲。最后联系半连续复制的特征,指出冈崎片段怎样连接成一条DNA链,从而引出需要连接酶。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述,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能将参与复制的酶和其作用以及复制的过程联系起来记忆。

3.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min)。教学内容结束后,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复制的规律和所需酶及其作用,同时及时提问,适当布置作业,强化知识点。最后,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思考DNA复制的过程是怎样的,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通讯作者:程莉娟)

参考文献:

[1]贾书建.说课论要[M].哈尔冰: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1-3.

[2]王晶晶.“说课”对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教育,2012,31(1):36-38

[3]刘群良.生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

作者:周芳亮 宋岚 程莉娟

第3篇:易复制型橱窗设计的空间创意营造和材料的选择运用

摘 要:目前国内的橱窗设计从方案到落地实操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着重从连锁品牌的橱窗设计到落地陈设的一致性角度出发,通过对橱窗设计以及后期门店陈列空间观念的思考,讨论易复制型橱窗中多种材料的运用,营造丰富的空间展示氛围,并提出改进当下橱窗设计中空间创意氛围营造方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可复制;橱窗设计;意境营造;材料运用

橱窗是现代商业环境中传递品牌信息的承担者,创意性的展示可以给消费者充满商业活力和客观产品的直观感,表达陈列空间中实体物质的“形”与非物质形态的“意”。服装店铺橱窗设计是消费环境中重要的媒介体,本文将结合橱窗在实操中制作的可复制性、易制作性,从橱窗中的创意设计、空间营造、道具的材料等方面展开探讨。

1 国内品牌服装橱窗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内的商场越来越注重店铺的陈列展示,橱窗作为展示窗口,更是店铺的重中之重。橱窗按照季节出新,迎接节日或者商场店庆时,可能需增加陈列出新的频率。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全国各地的连锁店铺众多,陈列部门人员有限,分身乏术,如何设计出有创意、道具造型符合服装风格、制作维护简单易行的橱窗空间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2 橱窗设计

从构词角度看,“空”有向四面八方扩展并有容纳他物之意,“间”为方位词,表示在建筑内部或时间中的定位。空间,从物理、心理学角度分析,是理性与感性、结构与想象、物质与意识的高度统一。[1]从结构学来看,空间一般划分为物理和心理两个范围,物理空间主要指封闭型或半封闭型围合的橱窗内部空间。心理空间则主要指道具位置、大小、造型、肌理、色彩等给消费者带来的空间感受。

结合品牌服装橱窗的形象一致性,从易复制、易制作角度出发,在空间设计中可以从下列两项原则进行思考:

(1)在服装店铺橱窗空间设计中,可以采用动态的、序列的、节奏的陈列方式。橱窗在空间结构中通常被划为前景、中景、背景,因此在分隔空间层次时,可以采用实体墙、隔断、开敞型隔断等。也可以采用特色隐藏式的操作手法,比如利用灯光的局部照明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或者采用亮色系形成视觉聚焦的效果。

(2)商品是空间的主角,應尽可能合理地分配规划商品陈列,并将其放置在有效的空间位置。展示的动线和视线的顺序也应该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橱窗的陈列应做到张弛有度,与消费者视线的变化形成远近层次。

3 橱窗空间内创意营造

现代橱窗空间设计中的创意,是指利用韵律、节奏、重复等手法来有效布置内部空间,达到错落有致、夺人眼球的视觉效果,给人更好的消费体验。在橱窗设计中用的最多的是情景式构思。[2]

情景式构思是把服装商品放在一个主题情节的故事场景中进行展示,为消费者营造情节中的主题氛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写实,再现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另一种是写意,将真实场景碎片化、抽象化、夸张化。两种形式都是为了强调主题,形成吸引视线的中心点。

4 橱窗内材料的运用

除了在空间中设计易复制型橱窗的结构,还可以尝试改变惯有思维,比如下面几个案例:

(1)将固定用途的材料替换至非固定空间使用,形成材料的反向使用,制造差异,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比如鞋类展示的通俗做法是使用固定的展示台,而耐克2019年春季橱窗展示就打破了这一做法,用牵引线将样鞋固定,形成射线的层次展示,打造运动、动感的语义形态空间。

(2)改造原有常规材料,展现新空间形态。在设计橱窗背景时,提炼服装的品牌形象元素,改变实墙的分隔方式,替换为可透视的镂空造型,增加空间的视觉通透感。这种抽象的形象化体现,既能促使人们对该品牌橱窗的时代创意信息有深刻了解,又能形成品牌的形象基因,建立印象。

(3)在空间设计中引入非常规材料。以休闲服饰品牌HM为例,其将LED灯直接放置于模特行走的空间之中,既能够增强橱窗服装之间的层次感,又形成未来感的室内氛围,整个场景的道具放置看似随机,却能体现品牌的个性语义,氛围自然传承到橱窗里。

(4)相异性质材料代替常见材料,营造橱窗空间气氛。例如将花朵与铁链等截然不同的肌理材质,放置于同一空间构图之中,用铁链模拟出花蕊的自然状态,而旁边含苞待放的花朵与铁链形成对比,充分体现服装的肌理质感,增强橱窗展示的艺术性。

(5)调整橱窗内灯光的角度,使用45°侧光、60°侧光,不同角度的正侧光对服装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运用灯光不仅能营造创意的店铺氛围空间,也给人强烈的未来感。

5 结语

橱窗的空间是固定的,对于服装品牌店铺来说,既要实现橱窗的创意展示,又要从维护操作的角度出发,通过空间内部的设计、氛围的营造、展示道具的形式和材料的运用,开发易复制制作、后期易维护的系列橱窗。因此,设计者要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独特的设计手法,并创新道具,使橱窗陈列展现更好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真.橱窗展示设计的设计手法及未来发展展望[J].大众文艺,2015.

[2] 李菲.在橱窗里读懂品牌谈谈创意元素在陈列中的运用[J].纺织服装周刊,2010.

作者:佘步颖

第4篇:神奇的复制教学设计

河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

第八课 神奇的复制教学设计

鹤壁市山城区第九小学郭丽丽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目的。

本课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中的第八课。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中,复制和粘贴是最基础的操作。是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其它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更深入的学习。其中的复制、粘贴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为创作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感性思维比较强,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除组织常规教学外,利用学生好奇心重、爱表现的特点,将知识与魔术表演相结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对画图程序中一些基本的绘图工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为本节课学习作了知识准备和操作准备。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复制图形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对画图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三) 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复制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制方法的多样性。

二、 说教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以 “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讨论评价学习四方面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图片素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出任务自主学习

(三)协作学习解惑答疑 (四)自主创作学以致用

(五)展示成果师生共评

六、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我也很喜欢看,我不只喜欢看,还会表演一些小魔术,你们信不信?(信/不信)那你们想看吗?(想)

那我今天就给你们露一手,表演一个《无中生有》的小魔术,你们在以前看的魔术都是在哪里表演的?你们看过用电脑表演魔术的吗?(没有)那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请同学们看着你们面前的电脑屏幕,一定要看仔细喽。

先打开一画图软件,这是一张新建的空白页,上面有图案吗?(没有)那你们再看,(粘贴出一棵小树),怎么样,现在你们信了吧。我不光会无中生有还有独木成林呢,(继续粘贴)。怎么样,老师变得这个魔术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呢?(想学)

(二)、提出任务自主学习

师:想学《无中生有》我们得先学会它的简化版《独木成林》。现在你们打开信息技术课本第30页、31页。《独木成林》的核心技术可都在这两页里面了,你们要好好研究哦。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一下,5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刚才我看有好多同学都学会了,谁来给大家演示一遍这个魔术的全过程。

好,小明,你来表演一下吧。没研究出来的同学可要仔细看喽。 师:非常好,现在找一位同学来揭密一下这个魔术是怎样完成的。 师:小红,你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1、 打开保存过的“小树”文件。

2、 用“选定”工具选取小树。

3、 单击“编辑”----“复制”

4、 打开空白页,单击“编辑”—“粘贴”。得到一棵小树。

5、 再次单击“编辑”—“粘贴”。又得到一棵,点几次就有几棵小树。

师:小红讲解得非常仔细,非常得好,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还有别的方法或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说得非常好。你们都学会了吗?(学会了)

(三)、协作学习解惑答疑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5分钟的时间就学会了一个小魔术,既然你们这么聪明,《无中生有》我认为你凭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自己学会的。

你们仔细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无中生有呢?是不是真的无中生有,小树是从哪里来的?没有用鼠标怎么进行粘贴的呢?

可以翻翻课本,答案就在课本中哦。有不明白的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自己动手试一试。8分钟以后展示学习成果。

师:时间到。刚才你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想得非常得好,很快就根据老师的提示想出了这个魔术的奥秘。

我想先请同学位解释我给你们的那两个提示。 那现在请一位小小魔术师来表演、讲解一下吧。 生示范讲解

同学们,你们说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非常的好。你真是太棒了。这位同学不但表演得非常的好,而且讲解得也非常得好。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的《神奇的复制》,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那我现在要再考考你们。谁来给我说一下没有用鼠标怎样进行粘贴呢? 生回答用键盘上的组合键

“剪切”命令可以用组合键Ctrl+X “复制”命令可以用组合键Ctrl+C “粘贴”命令可以用组合键Ctrl+V

(四)、自主创作学以致用

师:你们回答得非常得好,既然大家都学会了,那么就让我们施展神奇的复制魔法,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图案。

(五)、展示成果 师生共评

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过去,现在你们在小组内评出一至两幅你们认为最美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共同欣赏,共同点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同学们,今天你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揭秘了两个小魔术,还学习了神奇的复制魔法,你们开心吗?希望你们回到家中把这两个小魔术展示给你们的家长,让他们分享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相信他们会很开心的。下节课再见吧。

七:板书设计:

第八课 神奇的复制

“剪切” Ctrl+X “复制” Ctrl+C “粘贴” Ctrl+V

八:教学反思:

第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概述DNA分子的复制以及其生物学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通过揭示DNA结果和功能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教学策略:讲述法为主,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DNA的结构,作为遗传物质,DNA具有严谨的双链螺旋结构,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相互适应的,DNA作为遗传物质应该首先具备什么功能呢? (板书:DNA的复制) 新课研学

一、DNA分子的复制基本概念

学生先阅读教材P63。教师提出问题: 1.何谓DNA的复制?(即:复制的概念)

学生回答后总结(略)

补充强调:这里说的复制不是指其他物品的复制,是指DNA分子的复制,就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则1DNA→2DNA。那么,怎样由1DNA→2DNA呢?这就是:

2. DNA的复制发生的时间? 学生回答后总结(略)

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3. DNA的复制发生的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二、DNA分子的复制的方式

1.设疑:引导学生猜想DNA的复制方式可能有哪些种类?可让学

生分组讨论。

(引导方向: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等等)

总结后讲述:经科学家们的千辛万苦,已经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那么如果让大家来想办法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大家能想到哪些办法呢? (学生可能会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困难) 随即引导到课本P63实验,我们来看看当时科学家们是如何证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的?

详细讲述该试验(讲述过程略)

讲述完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原理,尝试让学生回答后面的分析题! 2.讲述DNA分子复制过程。

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64相关内容之后再进行答疑讲解。

讲述内容:DNA分子复制过程:a.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 分双螺旋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此过程叫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b.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c.子母链结合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解旋完即复制完,形成新的DNA分于,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边解螺旋边复制。

特别补充强调:DNA分子复制包括:①解旋: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能量ATP的参与,把双链螺旋的DNA打开氢键,解开成为两条单链,且以单链为模板。

②合成:在DNA合成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 ATP为能量,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为一条新的子链。

③复旋:在DNA复旋酶的作用下,以ATP为能量,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螺旋成为一个新的DNA分子。即:

1DNA→2DNA单链(母)→2母+2子→(母十子)+(母十子)→2DNA 由上述过程可以知道,在以母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子链的过程中,新合成的子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另一条每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故母链与子链螺旋化形成的新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新形成的每个DNA分子中的双链有一条是未自上代DNA的母链,所以叫半保留复制。科学家已经用35P或14N同位素示踪得以证实。

3.待学生充分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条件、结果和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学生回答后总结:

特点 (1)DNA分子式边解旋便复制的;(2)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方式。(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条件 (1)模版:两条母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3)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结果 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个DNA分子。

意义 DNA通过复制,是遗传物质中储存的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是种族得以延续。

课堂小结

概念:

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条件:(1)模版:两条母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3)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过程:解旋、配对、合成。

特点:(1)DNA分子式边解旋便复制的;(2)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方式。(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意义: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第6篇:《图块的复制》教学反思

丰泽区实验小学 赖婷婷

本课是闽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2课的内容,安排在画图部分主要工具学习完之后,应该属于技巧运用的一部分,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本课主要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以简化作图的过程。

本课设计以小新一家为导线完成三个小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做“美化花坛”,这个任务基本上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课堂的核心,首先在给小朋友分配食物时先强调了选定工具和透明背景模式,为后面的复制粘贴工作做好铺垫,在分配过程中,还讲了一下任意形状的裁剪和选定的区别,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和教师课件上的提示,发现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并尝试操作,然后请学生做小老师演示:一是检查学习效果、二是通过演示帮助那些不会的同学、三是将教师的讲解穿插在学生的演示过程中,将本课的重难点加以强调,加深学生印象、四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老师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能够总结出复制完整的操作步骤,将教学重点消化在每位学生心里。这里出现本课的难点——“透明背景”与“不透明背景”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做,有意让学生出错,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会让学生盲目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会适时引导他们可以通过书本、及小组探究,共同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第二个任务是“三人自行车”,这里我们主要传授了剪切这个知识,同时将剪切和复制加以比较,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命令的理解,同时在这个任务中我还让学生体会到“复制一次可粘贴多次”的操作技巧,复制是将对象复制到剪贴板,剪切是将对象移动到剪贴板,怕学生不理解我就说成复制是将原有图像保留,剪切是原有图像不保留,其实这里只要演示一下,学生就应该会明白。在这里我还提醒学生创作时与我们美术学科相结合,调整成一个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这样画面会更贴切。

第三个任务是“公园里的故事”,这是一个拓展任务,用于提高学生复制粘贴的操作能力,学习在不同文件中的图块复制与粘贴,进一步考察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和操作的熟练程度,考察了学生自主创新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本课的学习我更多的是将课堂交给学生,完成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首先说说教学手段,在本课教学中,注重运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而把教师传统的教师演示法放在次要位置,因为我觉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更多的不应该只是掌握一种操作能力,而是教会学生会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的演示更多的会使孩子依葫芦画瓢,也许这种操作他现在能做出来,但是一但换了一种方式就不行了。比如说本课一开始我就采用教师演示来讲解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再让孩子做,教学效果会立即体现,可我相信在后面我的拓展任务中能做出来的就不多了。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会出错,我们应让他出错,只有出错了他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想法与做法。这其实是在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出错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计算机的操作数不胜数,与其交给学生一种两种操作技巧,不如教他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让学生的学习不再独立,学习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计算机学习中尤其需要这一点,学生的合作学习会使我们计算机教学变得简单、轻松。

然后说说教学情境,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好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选好教学素材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不再枯燥,有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对于新知识他们会更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教学效果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心情愉悦,在快乐中创新。同时在电脑课上学生不仅只是掌握电脑的操作能力,还要有情操的培养,一个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不仅让学生学得开心,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好的情操,同时选好教学素材会让你的教学事半功倍,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不过于由于种种原因,实施起来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下:

1、语言不够精练,特别是教师演示的时候,有时反反复复地说同样的操作,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在学生操作练习时,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 以至于在叫一些教师小助手上台操作时,没能很快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方法,很多学生上台后,都是操作同样的方法,浪费了一些宝贵的课堂时间,这都是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所造成的。

3、在介绍图形复制时,当背景色没有与图片上的背景色相一致时,就算是按透明样式,移动图片时,被选中的背景还是会跟着移动,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演示,出现了失误。

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节奏过快,以至于到后面学习图形的复制时,漏掉了让学生总结图形复制的操作规律并加以总结。而且,设计的扩展任务(对于不同文件中图形进行复制与粘贴),本来是想让能完成前面任务的学生自学完成的,结果操作时,却让全班同学都来完成,由于学生缺乏对不同文件操作的认识,很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无从下手,只是有几个学生能完成该任务。

5、课堂小结过于勉强,对于学习知识点二:复制与粘贴部分的教学评价,也做得不到位。

改进方向:

1、在布置任务给学生操作后,教师的巡视与指导应进一步加强,并注意观察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操作情况,有亮点应及时给予表扬,有典型错误,也应及时指正。

2、注意课堂的语言表达艺术,发挥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在设计学习图形的复制与粘贴的教学过程中,把任务三(同一文件中的复制)与任务四(在不同文件中的复制)结合起来,实现分层教学,对后者不过分强调,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帮助学习,而前者重点落实,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具体的操作步骤。

4、把评价渗透到各个任务当中,通过不同任务的对比,来实现评价的目的,如:在让学生完成任务三(复制小树)时,可以用任务二(只有一颗小树)中的场景与之对比,让学生评价两者的异同,从而达到引入新知识的目的的同时,学生的评价也在一步步地落实。同时,在学生完成这两个任务时引入竞争机制,比一比,看哪个同学能两个任务都完成。

5、课堂小结,采用适当的示范操作,这样也许比口头上的表达更有效果。

第7篇:大班科学教案《复制》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复制》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复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模具、泥工板。

2、恐龙平面图、拷贝纸、铅画纸、复写纸、印章、白纸。

3、彩纸、剪刀、小筐。

4、复印机、电脑、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复制的现象。

1、出示小鱼图。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还需要一张一样的小鱼图,有什么办法?”

2、示范使用复印机操作过程。

师:我就请复印机来帮忙。看,一张一样的小鱼图出来了。

3、小结:刚才老师操作的过程就叫复制。复制就是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复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刚才老师用的是复印机来复制。

二、尝试简单的复制。

1、我还带来了一些东西:恐龙图、拷贝纸、复印纸用这些材料能不能来复制小恐龙呢?还有印章、模具,它们能用来复制吗?请你们动手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鼓励先完成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复制。

3、介绍复制情况。

(1)请个别幼儿来介绍是用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复制的?

师:请你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复制出这两个东西的?

(2)请使用相同材料,不同方法幼儿来介绍。

师:有谁也用了这些材料,但不是用这种方法来复制的?

(3)请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儿来介绍复制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复制的?请你也来介绍一下。

(4)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复制的。

(请你们把东西都放回筐里。)

(当幼儿讲到用复印纸等要讲解一下操作的过程和要点。)

三、感知、探索快速复制的方法。

1、师:“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现在那里的小朋友需要许多纯净的水,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

“你们每一个的筐里有一瓶水,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出更多的水。还有5分钟,运送水的车子就要开了。小朋友要加油哦!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快速复制。

提醒:废纸放桶里。

3、介绍复制方法。

(1)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数复制了多少瓶水。”

(2)请复制的最多幼儿来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复制的。

(3)请用不同方法进行复制的幼儿来介绍,比比哪一种方法好。如果同一种方法,想想为什么有多有少。(剪速度快慢)

4、小结: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制出这么多瓶水,四川的小朋友一定很感激你们。

四、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复制的办法?”

2、“复制的方法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方便、速度快)

延伸:了解电脑复制,结束活动

1、出示小兔图。“这是谁,小兔一个人觉得怎么样?”“怎样帮助她?”(复制的方法)“老师也来帮助小兔找它的好朋友吧。”

2、.教师电脑复制小兔。

“原来电脑也是可以用来复制东西的,家里有电脑的小朋友回家也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们平时发现了不同的复制方法,再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导入新课时,将画好的蝴蝶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甚至有些激动,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个很了不起的本领,都想跃跃欲试,然而真的放手让他们动手的时候,很容易忽视选定目标这一步,只顾着要进行复制粘贴,时不时会举手问我:老师,为什么我的复制菜单是灰色的??告诉他们之后,才恍然大悟。另外在课上要求他们复制三到四只蝴蝶,他们会每次都重复复制这一步骤,其实只需要操作复制一次粘贴多次就可以了,因为蝴蝶这个图片一直保存在粘贴板中!课上学了复制粘贴这个本领后,学生很容易骄傲,老师是及时压一下,提出更难的问题:能不能让蝴蝶翻个跟斗呢?这样留个疑问之后,很容易为下一课留下伏笔,同时也留给他们一个回家的

本文扩展阅读:复制是以美术品原作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复原制作。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工作。复制目的是:①保护那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经常利用又易损坏的真迹珍品,用足以乱真的复制品代替真迹展出或使用,使真迹得到妥善保藏。

第8篇:《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设计 1.1 知识与技能

(1)阐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2)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3)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生物学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

(1)收集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的材料。 (2)评价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讨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体验互助合作的科学精神。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索的精神。 2 重点难点分析 2.1 重点分析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理解遗传学理论的知识基础,故为重点;另外,DNA分子的复制是细胞分裂知识的延续,是理解遗传意义的分子基础,故是另一重点。 2.2 难点分析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和半保留复制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3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另外,学生对此知识所知有限。因此,本段教学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充分利用挂图和板画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4 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具体思路如下:

复习细胞的化学成分,总结DNA的基本单位及组成;引导学生观察、描述DNA分子中多核苷酸链的形成及链间的连接,引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同学间绘制的DNA分子平面结构图的比较,认识DNA结构的多样性、特异性。

以“复习DNA结构”为导入点,利用“遗传的概念”、“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复制及其意义”总结DNA复制的时期和条件;通过板画演示DNA的复制过程,通过观察思考,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通过例题,对本节知识加深认识。 5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DNA分子结构的初步印象

创设: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标志是呈双螺旋造型的DNA雕塑。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二

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依托第一章知识,采用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核酸的相关内容,总结构成DNA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及构成基本单位的三种分子: A、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

B、核酸有两种,除了DNA外,还有RNA。RNA又叫?————核糖核酸。 C、核酸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C、H、O、N、P五种元素。 D、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核苷酸。

E、因此核苷酸也有两种:一种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另一种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F、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DNA分子的结构

创设:DNA是一种高分子的化合物,它是由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下面进一步观察DNA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

问题①: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问题②: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问题③: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学生绘制DNA分子平面结构图(规定:碱基数4对,碱基种类自选)。目的:A、巩固以下知识点:①脱氧核苷酸中三种成分的连接方式;②DNA由两条反向平行排列的多核苷酸链组成;③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外侧,碱基对排列在内侧;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通过学生自己绘制的图形与其他同学的比较,总结DNA结构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为理解DNA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埋下伏笔。

学生计算:4对碱基,DNA分子的种类数有多少种?若碱基为4000对呢? 四

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总结碱基计算规律

(1)双链DNA分子中:①A=T,C=G;②嘌呤(A+G)=嘧啶(C+T);③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比值等于1,即A+G/C+T=1。(双链DNA分子中,所有的嘌呤之和与所有的嘧啶之和有什么关系?对于单链的DNA,这种关系成立吗?)

(2)一条链上某碱基总数等于另一互补链中与它互补配对的碱基总数。 五

DNA分子的复制

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导入本课题:

①什么是遗传?————亲代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②子代与亲代为什么相似?————子代从亲代继承了遗传物质DNA。

由此引出: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同时得出DNA分子的复制的概念。

①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的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合成DNA时,必须有原来存在的分子为模板————DNA复制需要模板DNA。

③DNA复制是生物体内合成DNA的过程。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复制需要原料——脱氧核苷酸(四种)。

④DNA复制是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回忆新陈代谢发生的两大条件————DNA复制需要能量和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六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引入:DNA是双螺旋结构,碱基对位于DNA结构的内侧,复制如何进行?——边解旋边复制。

①DNA复制过程中,DNA的双螺旋结构有没有变化?——引出解旋的概念、条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②DNA是如何提供复制模板的?——以解开的每条母链为模板,暴露出内侧的碱基。 ③DNA是如何复制碱基的排列顺序的?——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子代DNA的结构有何特点?——半保留复制方式。 ⑤DNA复制完成后,亲代DNA是否存在?亲代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是否存在?——亲代DNA不论复制几次,它的两条母链不会消失,始终存在于两个子代DNA中。 板画和例题以加深对DNA复制过程、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理解。

<例题>在氮源为14N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培养基上,再连续繁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

①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Ⅰ)细胞DNA分子中一条链是

,另一条链是

。 ②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该图,标出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的位置。

第9篇: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概述”这一行为动词,体现了本课目标的制定应该以理解为主。这一课时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DNA复制方式的发现是选学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方面不作重点。

“DNA的复制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提出了解旋酶、DNA聚合酶,这样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DNA在复制过程中各种酶的作用,理解DNA怎样由一个个小的单位精确地复制出复杂而又独一无二的双螺旋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DNA结构等相关内容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课时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会感到有一点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外,还通过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介绍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启迪学生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2.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同时,由此延伸出对DNA复制过程各环节脱氧核苷酸链的变化情况的理解,学生在此过程需要运用抽象化的思维进行思考。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问题: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为何会有这样的过程呢?

以复印机对纸张文字的复制过程作为材料,引发学生对DNA复制方式的思考,引出DNA分子复制存在的三种假说(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弥散复制)

【探讨问题,模拟探索】

问题:DNA分子肉眼看不见,那么该如何研究才能确定是哪种复制方式?

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同位标记法,教师介绍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导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进一步把它和日常生活中的复印做对比,强调半保留复制后亲代DNA分子将不复存在,而是分别进入二条子代DNA分子中,得出DNA复制的定义。 【讲授】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推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又发表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进而总结出“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在复制过程中,原来双螺旋的两条链并没有被破坏,它们分成单独的链,每一条旧链作为模板再合成一条新链,这样在新合成的两个双螺旋分子中,一条链是旧的而另外一条链是新的,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我们知道,当假说通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应用到DNA分子复制的研究中。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活动】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DNA复制的方式

学生阅读课文P53,结合图3-12,利用物理、化学知识体会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方法、原理、步骤、结果、结论及它的巧妙之处。并根据“假说演绎法”的推论过程,总结归纳出DNA复制的方式。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4,找出一下主要内容:

1.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4.条件:⑴模板:两条母链

⑵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过程: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6.特点:①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②是一种半保留式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子链)则是新合成的。)

7.“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 ②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8.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9.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种族得以延续。 由学生到白板上展示找到的内容,并进行阐述:

【板书设计】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个主要场所”:细胞核

“二种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 “三步过程”:解旋→合成子链→母子链盘旋 “四个条件”:模板、原料、酶、能量 基础训练

1.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 )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2.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

3.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因是( ) 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

B.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及碱基有严格的互补配对原则 C.DNA的半保留复制 D.DNA的边解旋边复制特点

4、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 ) A. “-T-A-G-” B. “-U-A-G-” C. “-T-A-C-” D. “-T-U-G-”

5、1个DNA分子经过4次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其中含有最初DNA母链的有( )

A. 2个 B. 8个 C. 16个 D. 32个

6、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 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新形成的子链( ) A.是DNA母链的片段 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 母链都相同 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课后反思】

1.通过学习掌握DNA的复制过程、复制的必需条件及DNA复制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为学习生物的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 2.目前DNA分子广泛用于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l)DNA分子是亲子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

(2)把案犯在现场留下的毛发、血等进行分析作为破案的证据,与DNA有关。

上一篇: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清单下一篇:全县教育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