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入手,对如何改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多媒体大学语文教学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会发现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篇1:

多媒体进入大学语文课堂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多媒体进入大学语文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文章围绕多媒体进入大学语文课堂的意义,以及使用中应当重视的几个共性问题,针对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教学最优化作一浅略的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大学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张丽华(1964- ),女,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河北秦皇岛066311)

[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目前,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迅速进入各专业学科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并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绩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下面仅以多媒体进入大学语文课堂的意义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浅略的探讨。

一、多媒体进入大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1.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大学语文是我院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实践性的特点应当得以突出,因此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融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能够灵活地进行文字图像的相互转换,可以通过链接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声音和影像资料,使不同体裁的教学内容相互贯通,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参与冲动。利用课件把文献资料、影视资料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课堂中既受到传统的阅读训练,又可以欣赏到以前只能通过教师用语言描绘的图片、影视片断,能够从多个角度更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2.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的情景性,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彼时为此时。应试教育使学生理性、机械地学习文学作品,一篇篇优美的佳作,被肢解成一道道选择、填空、简答……非功利的情绪体验变为功利的升学要求,审美变得唯实趋利。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语言、艺术缺乏一种感悟力。多媒体教学的介入,能够营造一种艺术的情景氛围。比如讲授古典文学作品时,多媒体可以利用精美的画面、典雅的音乐、专业的朗读,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他们人文启迪,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通过音乐、图画、表演等艺术手法,让学生感动、陶醉,让学生体会一种“言外之意”,听到一种“画外之音”。一段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可以使学习者沉浸在古诗词所表现的优美意境中,而一段影像资料的播映又可把学习者带入时空缥缈的历史瞬间。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形成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作用可以使学习者的性情得到陶冶,从而激起学习者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求知欲,进而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课堂容量明显增大,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大学语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多而授课时数少,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含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位授课时段的使用效率,而传递信息的速度迅捷和质量上乘正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多媒体进入大学语文课堂,大大缩减了用于描述、介绍和板书书写的时间,而且还可以使两篇甚至三篇课文的同时讲解成为现实,在课上就可以实现拓展阅读, 充分利用超链接功能和网络资源,以教材为基点,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求知欲,避免因教材重复导致的厌倦感,实现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量。总之,多媒体的介入使得大学语文课堂的容量明显增大,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计划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多媒体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使用现代教育媒体查阅、积累材料,开阔视野,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性学习。

二、多媒体使用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目前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践和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尚需探讨和解决。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而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笔者觉得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适合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切忌滥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不是任何学科的任何环节都能够应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也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是否使用多媒体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讲,多媒体应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应用;一些结论性的板书内容或以训练为主的内容也可以充分使用大屏幕。确定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内容之后,还要考虑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时机、方式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根据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使多媒体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之间的矛盾。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只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盲目追求听觉和视觉效果,导致授课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被精美的插图、生动的影像资料、颇具视听震撼的表现形式所吸引,而教学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却因过多的干扰而被忽略。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做到出现时机形式与内容结合完美,恰如其分地体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加深理解,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2.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切忌计算机代替一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居于主导地位。多媒体的介入,似乎冲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用像以前那样“滔滔不绝”和“洋洋洒洒”;于是乎有的教师就走向另一个极端,觉得一切都交给机器就行了,干脆充当一个电脑操作员和投影解说员的角色算了。其实,多媒体尽管具有先进性、科技性的特点,但它毕竟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进入课堂的,它的使用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有用的教学手段而存在。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更不能代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也不应让位于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当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并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介入而改变。作为教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多媒体进入大学课堂,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传统教学方法的功底,还要努力学习多媒体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媒体成为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好的多媒体教学处处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教师应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搜集大量素材,深刻理解大纲要求,做好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综合的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图案或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把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表现出来,以达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当前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完美整合,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辅助作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美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4).

[2]韩保来.多媒体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张丽华

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篇2: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入手,对如何改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 大学语文 教学

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会发现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就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它与中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教学目标不同:中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强调文词语句运用能力的训练;进入大学后,语文主要通对文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母语的见解能力,培养学生生活和品德教育。因此,强调课堂教学的审美本质,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多媒体教学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需要扬长避短。

一、多媒体手段对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1.提高兴趣与分散注意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好,那就是教学方法简单呆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难以专心,聊天、开小差等现象很普遍。多媒体技术通过其彩色图片、有趣的画面、美轮美奂的声音可以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致并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但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如果课件内容过于丰富、图片颜色太华丽、动画太多会使得学生应接不暇。虽然课堂气氛与学生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样教学在表面上看来丰富多彩,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好,课堂气氛也热闹,学生参与程度也高,但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收获有限,学生观看后对多媒体的印象很模糊,脑子内只有些残留的痕迹而已。这种表面热闹,实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做法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建立教学情境和对想象力的限制

因为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情绪和渗透,描述画面与勾勒情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是通过声音、图像来展示的教学情境,这些音频、视频在给学生表现事物的形象的时候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第一,文学作品的欣赏是文学形象重新创造的过程,我们将一个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的图画简化成单纯的影像,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一目了然但却省略了思考、塑造、鉴赏、品味的过程;第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有时还很大,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用同一画面没有办法代替学生内心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第三,文字有其自身的魅力,任何图片、影像和声音都是作者对原作理解后的再生品,而不是替代品,与原作是“隔”的。因此,太过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会丧失审美的心理活动,想象力亦会受到限制,对文学作品的意境引发心理的共鸣也就无法实现。

3.信息量过大和消化不良

因为多媒体课件事先就安排好,在教学上就省去了板书的过程。这样信息量增加了不少,但学生却只能快速做笔记,没有时间来思考和老师同学交流,等于是回到了填鸭教学的模式。正如同古人在写作之前需要利用研墨的时间来进行文章构思是一样的,教师的板书使学生的理解时间延长,学生对信息的消化必然大大增强,省去了研墨的时间,但思考的时间还是无法减少的。

二、改善多媒体的使用效果,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

1.区分文体和教学内容,不主张千篇一律使用多媒体

现在大都使用年代与文体来对大学语文的编排体系划分单元。一般分为小说、散文和诗词歌赋等单元。相同文体的文章在语言表达和教学点、结构等方面具有共性,但文体不同则差异性就很大。我建议依据文体的不同来考虑能否多媒体教学。个人认为诗词、散文和小说这些文体的文学性强、侧重点在言情叙事的文章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以表现的素材多、画面丰富,这样对情境的创设效果很好。议论文重在逻辑推理,对情境的创设要求很低,多媒体能起的作用也就很有限。

2.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加强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

为了能够准确地制作出教学课件,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对教材深度与广度进行把握。要对多媒体定位准确,对教学内容与重心进行比对取舍,选择出最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接受并消化。创造成功的大学语文课件,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取舍和选择就决定于制作者本身的审美意识。所以课件也是富有个性化,不同审美观点也会造成课件风格完全不同。

3.教学重点是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课件

教师必须明白,不管什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始终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对教学起辅助的作用。无法起着教师生动的表情和详细解释所起到的作用。大学语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师生交流、阅读、学生思考是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知识的必经过程。如果忽视这些而处处以课件为主,就会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交流流于形式,变成“人机对话”,只是片面强调节奏、信息量而不考虑到学生真实的接受效果,结果也只能是费力不讨好以至于劳而无功。

4.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需要与以往的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如何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而不是考虑如何更多地采用多媒體。多媒体只是一个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例如:诗歌、散文虽然可以采用多媒体示范朗读但无法替代学生与教师的朗读。用多媒体的图片与音乐对意境营造也取代不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自身的领会。多媒体教学方法只是一个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与完善,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优缺点,发挥其应有的积极面。

三、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当中运用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当然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尊重语文本身教学规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教学手段,寻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契合点,科学、合理设计出适合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更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荫华,张介眉.当代世界名家随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李明阳.论语——中华古典珍品[M].合肥:黄山书社,2005.

[3]张剑平,楼程伟,朱跃跃.多媒体课件开发与方正奥思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王晓丽

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篇3:

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思考探究

摘 要:笔者思索探究作为辅助工具性质的多媒体技术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并对多媒体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辅助工具;情感思想;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对现代教育来说,将推动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发展。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内涵与活力。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它的正面作用在于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比网络的应用一样,不然教师则成了多媒体操作人员。

一、课件的色彩缤纷终为哪般

多媒体技术使得语文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五彩斑斓的景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大量的图片、动画效果使学生的视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课堂上热情高涨。然而,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强大武器。我们必须认清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健康有品位、有境界的生活情趣。同时如果大量与内容并无实质性联系的图片、动画喧宾夺主,掩盖了主体内容,这在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着。我在讲授《雨巷》一诗时,看到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课件,打算加以借用。但结合内容想来,发觉此课件存在严重不足。它虽有几张贴合意境的图片,充满古典气息和怀旧色彩,但背景喜庆热烈的鲜艳的红色和龙的形象及祥云图案,还有结尾艳丽的秋色,使得其主色调与诗歌惆怅迷惘的格调相悖。随并无哗众取宠之意,但破坏了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把握。

更有甚者图片内容毫不顾忌文章内容,作为背景的图片无论如何也难以使人联想起文章内容来。在课件中,类似情况时有发生。色彩缤纷究竟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还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些令人兴奋、不至于瞌睡的因素?人们自然会选择前者,然而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不得不令人深思。图片的应用以服务于教学为要,应本着引领学生求真、向善、审美的原则,追求更高的境界。语文课堂是教授知识、陶冶性情、传扬文化的阵地,不是迎合世俗大众的娱乐场所。因此,课件不必追求色彩的缤纷、图片的时尚。如若有害于语文教学的追求,宁可不用。它只不过是外在的形式,决不能放弃实在有益的内容,而去舍本逐末。

二、影音资料对提高学生审美想象功效究竟如何

大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經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先人思想、情感、生命的凝结,寄托着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可陶冶后人的性情,寄托人生怀抱,启迪生命智慧。要师生共同在品味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优美的朗诵和意境相结合的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领略到了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惊叹于它的无穷魅力。它使得语文教学确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课堂效果,使之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内容丰厚、印象深刻。高品质的朗诵使学生更感性、更直观地接触作品,更快地进入情境。如《荆轲刺秦王》中樊於期扼腕悲愤、仰天流涕的形象,易水送别、白衣悲歌悲壮的送别场景;紧张的音乐、惟妙惟肖的语音模仿使我们感受到了廷刺秦王的慌乱。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中加入《三国演义》的某些片段可直接地展现一代枭雄的形象,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体味《赤壁赋》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式的沧桑与悲叹。这些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课堂兴趣,还有助于陶冶性情,培养健康有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绝非单靠语文教师的个人能力所能达得到的。因而,在培养学生审美与想象上,多媒体技术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产生了语文教师自身难以实现的积极意义。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在弥补语文教师专业不足的同时其利虽在,其弊犹存。首先影音资料的参与,也有可能会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名家朗诵容易让老师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迷信和依赖,久而久之对文本的研究程度也有所降低。再者,网上的朗诵也并非全是精品,即使是名家的朗诵有时也存在不足。如不加以辨析,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另外,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元素,会使师生之间产生一定的隔阂。学生在面对影音资料时,显得趣味盎然,热情洋溢,一旦面对老师就可能陷入沉默,与教学初衷适得其反。

因此,语文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应以自身的学识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合理积极的正面引导。适当地插入一些相关影音资料,取其有益之处。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如能以身示范,进行精彩的朗诵演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效的分析方法,自然更能激起课堂气氛,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交流,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实现陶冶情操,塑造人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 云南省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金莹

上一篇:中秋节主题活动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体育类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