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会计报表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已逐渐从会计报表披露为主转向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其他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披露的新的发展阶段。不过,与会计报表披露相比,我国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相对比较薄弱。本文拟对会计报表附注编制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现金流量会计报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金流量会计报表论文 篇1:

合并财务报表决策价值探索

【摘要】长期以来,对于合并财务报表,基本上集中于探讨其编制的理论基础、编制方法以及不同合并方法的经济后果,但对于合并财务报表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说合并财务报表有哪些决策价值涉及较少,或者语焉不详,或者贬低合并财务报表的决策价值 。本文试图从股东和债权人以及公司管理者的角度辩证地探讨合并财务报表的决策价值。以发掘合并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空间并起抛砖引玉之效。

合并财务报表是基于控制为基础、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附注等。《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母公司除编制个别会计报表之外,还应当编制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类似规定还见之于《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之中,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表报的列报》中也指出,对于以控制为基础的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大于母公司单独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作用概述

企业集团是界于市场与单个企业之间的一种企业联合体,根据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集团扩张到集团内企业之间组织协调总成本等于节省的市场交易成本为止,因此基于诸如战略、原材料市场、销售市场、人力资源、组织资源、财务资源、研发资源等企业核心竞争资源结合或者联合在一起的企业集团,其目的无外乎获取竞争优势、分散风险并降低交易成本。在实践中,按照组成集团之企业的向心力度,企业集团一般以母体企业为中心,可以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母体公司对集团核心层和紧密层一般采用直接或者间接持股达到绝对控制(此为法律与会计意义上之企业集团部分,一般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对松散层企业往往采用相对控股或者战略联盟的形式实施重大影响。

从法律形式上看,组成企业集团的企业除了一部分是分公司的非法人组织形式之外,其他企业基本上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分别以自己的法人财产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且分别承担信息披露的义务。但在企业集团内的各个企业之间,由于控制或者关联关系的存在,企业之间资源的转移和信息的交换往往并不像市场上单个独立主体之间那样,以一种为了各自利益而充分博弈的公允方式和条件进行。在面向外界的信息披露中,将企业集团的总体信息以一种整体的方式进行披露,必将为企业集团的相关利益各方提供按任一成员企业单独披露而不具有的重要增量信息。

从现行的信息披露规制来看,在企业集团中,凡是集团母体公司通过以控股为基础的各种方式能够实施有效控制的企业,母体公司在编制自身的报表之外,还必须将所有这些企业合并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进行披露。亦即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不能实施控制但能实施重大影响的企业必须作为关联方按照关联关系的相关规则进行信息披露。

以母子公司为一体的合并财务报表,系在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前提下,总计母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及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各相应项目基础上,抵消合并范围内公司之间所有在企业集团这一会计主体来看的内部交易和往来对三张表各项目的影响之后而成。通过抵销而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基本消除了直接将合并范围内公司的报表项目相加而成的汇总报表对集团资产、收益、负债、资本和现金流量的虚估,真实地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从而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为集团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的增量信息。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决策价值

(一)区别对待——多数与少数股权

1. 最大受益者——母公司股东

从合并财务报表这一会计主体看,合并财务报表有两类股东,一类为多数股权,即母公司股东,另一类为少数股权,对于母公司股东或合并财务报表多数股权而言,母公司本身的报表是其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一点无须置疑,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以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在损益表中以投资收益项目反映,这样的报表项目列示方式对于母公司投资者决策,其信息含量可能是不够的,甚至造成误导。如果母子公司是产业型、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海尔等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关联交易频繁,关联交易业务量较大,则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会造成母公司资产、收益以及资本之高估;如果母子公司是投资型集团,即母公司专门从事投资型业务,本身很少从事实业活动,典型的如遍布全国的、政府国资委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少数从事产业整合的企业集团如已经崩盘的德隆集团等,如果集团庞大的业务群最终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只表现为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和损益表上的投资收益项目,显然无法让母公司股东判断集团的资产分布结构与业务收益结构,也即母公司单独报表信息透明度不高。特别是在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母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投资,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会明显被低估。因此,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必然比母公司单独报表能够为母公司股东提供更多决策有用的增量信息。

多数股权,不论是用手投票者还是用脚投票者,都要分析投资的收益与风险,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剔除了交易与事项的虚估,与基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分部报告一起,为集团多数股权分析真实的整体会计收益、各分部的会计收益及其成长性、稳定性,或者说为分析自身投资的价值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资料。其作用是母公司单个会计报表无法替代的,至于分析方法与股东一般的通用分析方法并无多少不同。

2.少数股权——决策无用吗

对于合并财务报表中之少数股权,由于实质只是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的非控制性股权,因此其投资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应该是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是集团内以控制为纽带的所有公司报表的结合体,因此似乎与少数股权的决策无关。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从集团的控制目的来看,控制本身就是为了实现母子公司战略或者战术层面上的协同作战,子公司层面上的投、融资、或者收益分配等重大决策,无不受到集团总体战略的全面影响,这种通过集团行政管理而实施的控制(有时也借产权管理手段进行),往往穿透了母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因而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这层法律上的面纱,从而广泛地影响子公司的各项营运决策。现实中的很多集团实施的筹资决策,重大投资决策以及现金流量的管理往往并非根据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而做出,而是集中于一级法人根据集团的情况通盘考虑,即使对于子公司的收益分配,也往往并非根据子公司本身的收益状况而定,还要考虑集团整体的现金流量状况并结合新投资项目需要而定。因此,作为集团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做出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集团的财务状况和各项营运政策还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少数股权为了“搭便车”(可以享受规模经济的诸多好处)出让控制权所必须付出的决策成本之一,这种考虑在我国目前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规制环境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具体说来,集团公司的少数股权,财务分析的关注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少数股权如果属于战略投资者,除了分析自身投资的安全性与增值性之外,还应该关注整个集团的股权结构、经营战略、财务战略与自身参股的战略目的是否匹配,以便适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其二,如果少数股权属于用脚投票者,其主要关注域是投资的获利性与流动性;由于其在集团中的地位既非控制性、也不能施加重要影响,在法律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健全有效的情况下,其收益权容易被控股股东侵害,因此还应重点关注多数股权在本公司拥有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差异大小并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债权人,是成员公司的,还是“集团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句话问得有些缺乏基本常识,从《公司法》的角度看来,公司有限责任规定,任何公司都是以法人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这相当于在公司投资者个人财产与其投入公司的资产之间设立了一道止损的防火墙。因此,有人据此认为,合并财务报表对于债权人没有多少决策价值,因为不同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同,母子公司各自的债权人分别只能就各自公司的总资产实现债权的求偿权,合并后的三大表扭曲了各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令债权人无法判断各自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既无助于判断子公司的偿债能力,也无助于母公司债权人判断母公司的偿债能力。当然,从静止和孤立的观点来看,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从法律角度来看,子公司以其全部净资产作为对本公司全部债权的直接担保。但是,从动态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来看,组成集团的各个公司之间有相互约束的纽带随时在发挥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和意愿越强,子公司的企业属性就越弱,母公司常常可以突破法律上的种种规制,从日常经营往来,项目营运以及资本配置等各个方面影响子公司的资源流动和配置状况,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不公允的转移价格影响子公司净资产的增减变动;二是影响净资产的分布结构(即将非流动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偿债能力强的资产转化为偿债能力弱的资产等),这两种交易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集团内单个公司的偿债能力。此时对于子公司的债权投资者而言往往需要更多关于集团内部结构及营运的信息来判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干预所造成的对子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以及判断这种影响是否超越了现行法律关于维护子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种种最低要求,并且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是否援用“刺破面纱”的原则起诉子公司的控股股东。

判断一个公司的偿债能力,除了从本公司三张表上财务数据计算的比率获得基本判断依据之外,还受其他定性和隐形因素影响,其中每一个公司的表外融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诸如银行的贷款承诺、良好通畅的融资平台、渠道和关系、来自其他单位、公司甚至于政府的信用担保等等。这些因素如果运作得好,至少从短期内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特别是多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形成规模大小不一的内部资本市场,资金腾挪的空间更大,通过成员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以及关联担保,可以迅速地改变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从而改变其偿债能力。因此,集团公司中的各类债权人,判断自己债权投资的风险时,不仅仅着眼于单个公司的偿债能力,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表内和表外信息无论对于母公司的债权人还是子公司的债权人都有重要的决策价值。例如,当母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集团资产负债率时,财务状况不佳的母公司可能会从财务状况较好的子公司获得财务支撑,通过不对等的交易损害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不允许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其关联公司贷款担保,但执行状况不容乐观,非上市公司则不受此约束),这是子公司的债权人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反之,当子公司财务状况不佳甚至濒临破产边缘时,只要该公司对于母公司还具有战略或者战术上的支持价值时,则母公司会给予子公司以财务上的支撑(直接输血或者提供担保等等),此时单凭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判断其偿债能力也是欠准确的。近来资本市场上各种“德隆”、“鸿仪”、“朝华”等“系”族企业的债权、债务纠葛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集团内各个独立法人的债权人除了运用相关的常规分析手段分析本公司的偿债能力及其变动之外,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事项。其一,在做出是否给予目标公司信用的决策时,关注整个集团相互担保可能造成的债权担保落空的情况,这需要分析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集团整体净资产对集团整体债权提供的担保能力以及合并报表附注、单个报表附注提供的关联担保信息;其二,持续关注集团内部交易可能形成的资源不公允转移对目标公司偿债能力造成的影响,从而做出调整信贷政策的各种决策;其三,在可能的情况下,关注集团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表外负债隐瞒债务,美化集团偿债能力的情况,如将高负债率的子公司通过相应的股权设计转移到合并报表之外(通过第三方代为持股等手段使符合合并条件的企业变为不符合合并条件从而不纳入合并)等。

显然,这里并不单独强调合并财务报表在债权人决策中的作用,其重要性反而体现在合并财务报表与子公司单独财务报表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于上市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信息能够为子公司少数股权所获取,而对于非上市企业集团,少数股权获取合并报表信息的渠道会受到很大限制。

一般说来,对于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由于子公司处于受控制地位,因此子公司的资源往往会由于这种不对等的地位受到母公司超越法律规定的不公平的运用,因此子公司的债权人以及中小股东利益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少数股东还是子公司的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不应该局限于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还应该从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与本公司报表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应该高度重视整个集团公司的股权结构、经营战略及其营运政策的变动对子公司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使自身的投资决策建立在更多信息的基础之上。

(三)合并报表分析——管理者应该注意什么

组成企业集团的各个企业虽然具有各自的法人主体地位,但规范运作的企业集团是以产权为纽带,控制为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追求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的社会组织,集团的管理者配置资源是以追求集团总体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而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的,因此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进行的财务分析是管理者分析资源运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工具,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般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报表信息如何利用,即进行怎样的分析,不同的分析者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可能是与对管理者的考核结合进行的,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的企业,可能是与预算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结合在一起的,考核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需要利用的财务报表的信息是各不相同的。利用合并报表及其对应的分部报告的信息,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进行通用的管理者财务比率分析,如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包括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分析,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质量分析,主要分析营运指数分析。其分析方法与通常单个报表分析大同小异,要提高分析结论的有用性,需要关注合并财务报表自身的特点。

首先必须明确合并报表分析的结构性特征。即既要分析基于整个合并报表为基础的资产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盈利质量,以获得对管理者经营集团总体资产的能力的客观评价,又要通过分部分析(或者称为结构分析)以深入挖掘引起企业集团总体经营能力指标变化的原因所在。从而针对性地找出集团经营的弱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可以评价企业资源配置战略的变迁及其成果。

其次,应该注意寻找财务分析的可比对象。财务分析特别是财务评价因比较而存在,在横向比较时,评价集团公司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与效率必须寻找可比性的企业集团。由于企业集团往往从事多元化经营,影响可比性的因素主要应该是资源分布的行业组合方面的相似性,资产规模的可比较性等;也可以将每一个分部与市场上专业化经营的类似企业进行比较。前一种比较可以评判整个企业的总体经营能力与市场上相似企业集团的差别,后一种比较可以提供同一业务纳入集团化经营与市场专业化经营的效率差异,找出未能发挥规模与范围经济的原因所在,从而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对资源组合进行重新配置的决策信息。当然,企业集团也可以以本企业的历史业绩或预算标准为标杆进行对比分析。

最后,在对比以合并报表为基础的分析数据和母公司报表为基础的分析数据时必须充分注意合并报表编制理论与方法对所计算的财务比率中的各个指标的影响。因为合并报表的数据大部分都是合并范围内母子公司个别报表数据经过合并抵消而成的,以尽可能消除内部交易和事项对集团整体经营成果核算的影响。不同集团的抵消项目有所不同,不同项目的抵消量不同,根据合并数据计算的财务比率有的比基于个别报表指标计算的比率有用,有的比率不及根据个别报表指标计算的比率有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取决于分析者的分析目的。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做展开分析。

三、小结——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缺陷及弥补

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无论对于母公司的股东或少数股权,还是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债权人,以及对集团的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尤其是对母公司股东,集团管理者决策价值最大(由于文章篇幅关系,本文未能深入展开分析)。但是,由于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集团全面的综合信息,任何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判断,不仅需要关于投资对象总体的信息,还需要与之有关的具体的明细结构及变动的信息。因此还需要辅助以其他投资决策所需的更加详细的信息。

对于多元化投资的企业集团,不同的投资领域、地域,不同的投资项目,收益的成长趋势和风险存在与变动方式也是不同的,控制方式也有很大区别,对于母公司股东而言,除了了解集团控制范围内的公司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外,更需要知道不同的投资领域和项目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趋势,才能对自身投资的价值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因此分部报告提供的信息就极具重要性,从上面各部分的分析中也可以发现分部报告信息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分部报告是指基于合并财务报表基础上的分部报告。

从信息的可获渠道来看,除了集团整体上市的公司对外公开披露合并财务报表,使得集团型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投资者(股权投资者与债权人)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增量信息之外,其他类型的集团并无法律规定之义务向子公司的投资者提供有关企业集团的合并信息,这就使得集团公司既可控制子公司的资源运用,又不必过多披露子公司实际控制人自身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公司股权结构欠缺合理性的情况下,为大股东采取各种手段侵害被控制公司的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埋下了伏笔。因此,如何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从而打破子公司的其他外部投资者与子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黑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者:王治安 余 杰

现金流量会计报表论文 篇2:

浅议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已逐渐从会计报表披露为主转向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其他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披露的新的发展阶段。不过,与会计报表披露相比,我国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相对比较薄弱。本文拟对会计报表附注编制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一、 企业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的日益扩大,文字辅以数字表述的会计报表附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企业之所以必须编制会计报表附注,这是因为:

1、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企业的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可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所有企业都应该认真执行。

2、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有利于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表外会计信息的披露。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规定有会计信息的表外披露事项,而且非常具体。我国加入WTO后,会计信息必须与国际上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接轨,符合国际会计的规范,其中,以会计报表附注的方式披露会计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3、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报表附注最显著的作用就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报表只能以数字描述企业的历史信息,无法详尽地表述各项目的具体信息以及披露预测性的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对表中各项信息所选用的会计政策进行说明,并补充一些项目当前或未来的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使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相一致。

(2)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报表披露只限于以货币表示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除财务信息外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与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数据又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比如,通过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揭示会计政策的变更原因及事后的影响,可以使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差异更具可比性,从而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3)增进会计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

会计报表披露的只能是有关过去的交易、事项及其结果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除可披露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及其结果的财务信息外,还可提供这些财务信息取得的依据、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以及企业关于未来活动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充分满足了企业财务报告是为其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的要求,增进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4)突出会计报表信息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报表所含有的信息内容繁多,如果没有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将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数据进一步分解和说明,会计报表使用者就可能因抓不住会计报表的信息重点而不能够全面了解其中的重要信息,从而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考虑。

(5)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

会计报表以数字表示为主,会计报表附注则重在文字说明,包括了企业概况,企业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企业重要事项,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的揭示等。所以说,会计报表附注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更加完整,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全部重要信息以及必要时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

二、 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原则

笔者认为,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必须兼顾充分性和适当性原则

由于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利益保护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利益保护总是充满着矛盾。所以,编制会计报表附注要处理好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就是指会计报表附注既要使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能获得企业全部重要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投资决策;又要积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尽量避免泄露使竞争对手获益的信息。

2、 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必须体现规范化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会计报表附注的规范化是指其格式和内容应力求统一。灵活性是指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时既要体现规范化的要求,又要考虑灵活性的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也就是对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有关项目注释,分地区、分行业资料,重要事项等要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披露;而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则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详简适度,以适应各种企业的不同需要。

3、 讲求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

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还应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处理好相关性和重要性的关系。根据相关性原则,附注的编制应注意将会计报表项目以外的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关联的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等加以反映,以充分地向有关各方披露有用的信息;但同时又要讲求重点,不能事无巨细,一概披露。要将重要项目从详披露,次要项目从略披露或不披露。

4、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受会计确认标准的限制,会计报表经常把重点放在法律形式上,而不是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上,造成大量有用的信息无法体现在财务报表之中。按照法律或其他形式来确认和计量,凡是进入财务报表当中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并按严格的确认标准予以确认。而那些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标准的、大量的、有用的重要信息被排斥在会计报表之外,如未执行契约、担保承诺、衍生金融交易等,使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完全真实。只有将这些有用信息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方式披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会计报表信息的缺陷,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三、 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方法

笔者认为,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时应充分利用以下五种编制方法:

1、 尾注说明:这是附注的主要编制形式,一般适用于说明内容较多的项目。

2、 旁注说明:旁注也就是对表内项目的括号注释,即在基本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旁直接用括号加注说明。它是最简单的报表注释方法,且与报表项目的披露融为一体。如果报表上有关项目的名称或金额受到限制或需要简要补充说明时,可直接采用旁注,但应避免旁注过于冗长。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和为了保持报表项目的简明扼要,所以,旁注只能适用于个别需要简单补充信息的项目。不过,因为它把补充信息直接纳入会计报表主体,所以,比起会计报表附注的其他形式,旁注说明显得更直观,不易被人忽视。

3、 备抵与附加账户:设立备抵与附加账户,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能够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这种形式目前主要是指坏账准备等账户的设置。

4、 底注说明:它是指在财务报表表体后面用一定的文字和数字所作的补充说

明。一般而言,每一种报表都可以有底注,其篇幅大小随各种报表的复杂程度而定。底注的主要作用是揭示那些不便于列入会计报表表内的有关信息。如表内有关项目变动幅度较大时对其变动原因的说明;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和已包括在固定资产原价内的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原价;关联企业的交易和往来等。

5、 附表是指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简明易懂而另行编制的一些详细、具体反映表内重要项目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原因与数额的表格。附表反映的内容,有些已直接包括在脚注之内,有些则作为财务报表的一个单独组成部分,列在报表和脚注之后。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编报的附表有:资产负债表的附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还有现金流量表之后的“补充资料”部分(主要揭示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信息以及虽不涉及当期现金流量,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或可能在未来影响现金流量的重大投资、筹资活动)。

四、 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内容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内容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1、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的说明;

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6、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7、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8、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此外,随着会计报表内容的日益复杂化,以文字辅之以数字来表述的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也将进一步增加以下信息:(1)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2)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3)对可以反映在报表内,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4)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资料。

五、 我国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与会计报表编制相比,我国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普遍存在由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现象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可见,编写会计报表附注是企业自身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下列原因导致许多企业不愿编制会计报表附注,而由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会计报表附注。

(1) 许多企业会计人员甚至管理人员都认为编制会计报表附注不仅费工费时,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而且披露会计报表附注会使得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2) 由于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预测信息、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等,需要会计人员不仅具备一定的会计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从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还无法满足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要求。

2、普遍存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不充分、不及时和虚假信息的现象

会计报表附注主要是对会计报表表内与表外项目的补充揭示,要发挥会计报表附注应有的效用,就必须充分、及时和正确地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中,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不充分、不及时和虚假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删繁就简”,有意回避;有的企业“点到为止”,模糊不清;对或有事项、提供担保等需要及时公布的内容有意延期披露;对重要事项的说明,不少企业都有过不实的陈述,以致于因虚假信息披露而遭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处罚。

六、 解决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

(1)要在《会计法》、《企业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要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等对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

(4)要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建立会计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聘任、业绩能力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

2、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增强会计人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要使会计人员懂得参与隐瞒、造假是法律和制度所不允许的;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和职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各级财政主管部门、会计专业组织、各企业领导都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会计人员也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适应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能力要求。

3、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在大力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其社会经济地位,使其真正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的同时,还应对其因为会计报表揭示不充分所应承担的审计责任加以明确化、法制法,以加强其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成果与企业素质的充分揭示的评价和监督工作,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充分的决策保障。

总之,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将更加规范,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报表附注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我们应该理解它的含义,学会它的编制,更好的利用它的形式,为更多的企业界和投资人服务。

(作者单位:厦门天健华天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作者:王文献

现金流量会计报表论文 篇3: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摘要:企业的经营与财务密不可分,企业会计报表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分析,经营管理者不仅可以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能够为其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但在实践中,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高、数据信息的滞后性、对会计报表分析重视力度不够等。因此,本文针对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报表;问题;对策建议

会计报表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对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是为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做好企业会计报表分析,提升会计报表的质量,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与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达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一、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现实意义

(一)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量化指标

通過对会计报表的分析,可以量化截至会计报表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企业的偿债能力,通过资产负债率来反映,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表示的是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同时也是反映企业利用股东、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直接反映债权人及股东资金的安全程度。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则反映了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越低,流动比率越高,速动比率等于或者大于1,说明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好。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来反映。这些指标的分析,是企业管理者经营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股东及债权人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运用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通过分析资产分布和周转使用情况,掌握资金运转周期长短及资产的使用率、闲置率。运转周期越短,存货、应收账款、总资产等周转率越快,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率越高,则资金状况越好,获利能力越强。

(二)为股东、债权人等掌握企业运营情况提供依据

企业的股东注册设立企业,最为关心投入资金的安全及增值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会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通过会计报表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否有偿债能力不足现象或者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可以了解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是否达到预期,资产利用率如何、投资回报率如何,从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规模。企业债权人,包括信贷者和供应商,最关心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资金回笼情况,确定经营性资金是否充足;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了解应收账款是否按期收回,是否存在坏账风险,存货是否正常周转,是否存在积压跌价贬值风险,从多方面出发,为债权人的下一步合作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正确评价经营成果

高质量的会计报表,给企业提供了正确的财务数据。会计报表分析,可通过运用系统的工具方法,采用相关的指标体系,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对照设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流程方法、评价标准,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分析,从财务角度掌握企业的内在价值,正确评价经营成果。

(四)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在会计报表分析过程中,能够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和漏洞,对出现的问题、不足及差距,进行改进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管理,核心是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就是实现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会计报表分析内容和附注说明,从企业行业选择与定位、会计报表中反映的盈利模式、增长战略、股东的资金实力及投入情况等这几个方面,分析会计报表中所含企业战略,特别是对企业增长战略中的控制性投资规模和控制性投资撬动效应分析,让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战略。会计报告使用者可以运用同比分析、环比分析方法,以过去及现在的财务数据分析为基础,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对影响将来企业经营发展大局的因素做出科学决策,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目前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目前,各行各业的会计报表,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格式编制,格式固定,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反映的内容比较笼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统一的格式,是方便各部门数据的统计,但各企业本身的情况各不相同,存在特殊性,如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等。如采用同样的报表格式,针对性不强,有些针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信息,未能体现在会计报表上,这样会计报表分析,就缺乏合理性了。如高新技术企业、持有专利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成立初期主要是技术开发投入和团队建设,收入较少,达不到盈亏平衡,报表亏损。农业种植企业,经营前期需要1-3年的培育期,到了种植期,需求的面积大,且产业见效慢,前几年的收入少或者只有投入没有收入,报表上只能看到存货、应付账款、实收资本等,没有应收账款、现金流入等,会计报表数据不理想。这些类型的企业在经营分析时,如果只是简单常规化的会计报表分析,则会影响判断结果。

(二)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高,会计报表数据失真

现阶段,会计工作人员众多,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是记账和简单的数据加工,缺乏财务专业分析能力。二是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理解不透彻,在财务处理时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出现错误,导致会计报表反映的情况不准确,最终影响分析结论的准确性。

会计报表的形成离不开基础数据,如果基础数据核算不准确,则会影响会計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基础数据失真,会计报表分析失真。在会计实务操作中,会计人员受聘于管理层,往往会按照管理层的要求完成财务指标,对数据进行人为调节,加以粉饰,带有感情色彩。如通过虚增收入、少计提成本、控制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或隐藏费用,提高报表利润,满足管理者对利润的考核要求;或者把收入延迟入账、增加成本或者多计提费用,降低报表利润,以达到减免缴税的目的。这样的会计报表数据失真,会计报告使用者就不能了解到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三)会计报表反映信息存在滞后性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来源于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现有的财务报表一般有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报表,有些企业没有月度报表,只有季度、年度报表,其编制周期长。会计报表生成的数据都是静态的历史财务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业务信息,不反映未来,未反映经营管理者可能需要的财务预测数据,不利用评价企业在创造未来价值上的业绩。一般企业三个月才出一次季度会计报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影响企业信息的时效性。会计报表分析结果就存在滞后性,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者的决策。

(四)对会计报表分析重视力度不够

对会计报表分析重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有些企业管理者是非会计专业出身,对会计知识一知半解,对会计报表分析不重视。有些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是销售出身,认为企业的重点是发展业务、做好市场,只要产品有市场就能做好企业,没有系统全面的会计报表分析意识。管理者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不重视,认为会计人员只是负责简单的记账,没有技术含量,是二线人员,是辅助岗位,无视会计报表,不做财务预算,在企业发展中不产生经济效益。有些管理者认为会计报表分析,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起不到任何帮助。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没有把经营成果与会计报表数据信息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考虑,不了解通过会计报表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样会使管理工作极易陷入被动无序的状态。

三、企业会计报表分析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丰富会计报表分析内容和附注信息

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协同各部门,结合财务战略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报表系统,运用合适的ERP系统、财务软件等,全面分析会计报表内容。例如,成熟型的制造企业,应该对应收账款做详细的账龄分析,超账期的客户在财务系统中直接风险预警等;对存货的占比、结构、周转率等多角度分析;对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待报废资产有多少等方面进行分析。成立初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多关注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企业掌握的技术先进性、人力资源储备和技术研发团队建设情况等非财务信息。企业管理者需了解研发进度、产品上市时间要多久、投资回收期,未来的市场回报率等。农业种植企业,要了解苗木生长周期、成活率,对存货要进行着重的分析,掌握存货周转率及存货价值变动情况。

完善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会计报表数据的补充和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在会计报表中不能全面反映企业信息的情况下,报表制作人可以充分利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补充说明,对于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重要事项,要采用货币与非货币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披露,有效提高会计报表项目反映信息的全面性。同时,不光从财务角度分析,还要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学习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成功发展经验等非财务因素,多角度综合分析。

(二)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会计报表分析工作中尤为重要。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会计报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够得到保障。在会计人员的选择上,选择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人员参与工作。在会计岗位设置上,严格规范出纳岗、稽核岗、核算岗、审核岗等岗位要求。对会计人员加强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按照《会计法》《基础会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会计实务》等的要求进行培训。具体到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审核原始票据,规范业务流程,规范会计科目的运用,统一业务处理等。会计人员应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财税政策、行业政策,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代同进步,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在加强会计专业培训的同时,让会计主办人员参加公司管理层经营会议,要求会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业务经营和发展战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互动、沟通,特别是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有效沟通。只有在充分了解业务的情况下,才能较好的处理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关系,区分业务发生时应放在哪个科目项下。例如,账面有资金入账,能够区分是否为销售收入资金回笼,还是往来款资金进账,区分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对于销售收入,是记在主营业务收入项下,还是记在其他业务收入项下。会计人员还应具备法律知识和管理思维,从多方考虑,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三)提高会计报表分析的前瞻性和及时性

会计报表分析在事前分析和及时性分析,直接影响到企业现阶段的发展和决策。因此,在实务操作中,尽量把事后分析转为事前分析。把工作做细、做足,做到事前有预计,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可通过财务软件系统,掌握实时数据动态及经营成果,不用等到会计报表生成,就能掌握各项指标数据,及时了解企业财务情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会计报表分析的及时性要求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尽量缩短财务数据的更新周期。可以采用同比分析与环比分析、同行业相比的分析方法,把及时性上升为财务分析结果的质量标准。也可以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如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在企业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反映企业绩效,是财务指标的先行指标。较好的非财务指标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现。所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分析,能提高会计报表分析的前瞻性。

(四)提高对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视程度

首先,从制度上完善,建立、制定并完善企业的会计报表分析制度。在制度中,明确会计报表分析的目的、用途、内容、适用范围、职责与权限等,让会计报表分析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的同时,也能让企业管理者、会计工作人员重视起来。其次,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要及时转变固有观念和思维意识,重视会计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升会计报表分析的水平和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报表分析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管理层要充分重视会计报表分析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找出相对应的对策,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全方位快速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亚楠.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11): 128-129.

[2]郑跃萍.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4):152-153.

[3]陈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20(33):137-138.

[4]陈美莲.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09): 139-140.

[5]孙慧.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01):134-136.

作者:郭燕飞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年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党员活动心得体会(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