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2022-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区学前教育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区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线调研与政策建议

【摘 要】

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智慧教育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上的巨大潜力,智慧教育的建设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分步骤地重点关注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新型教学模式建设和现代教育制度建设。智慧教育以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内生动力,将推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雄安新区的基线调研表明:雄安新区生师比高,中学阶段生源回流;教学计算机、新型教室及网络等基础设施薄弱;教学理念、师资和课程资源建设难以达到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教育财政经费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国际四大湾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经验表明,创新驱动模式并不唯一。各湾区的教育受到模式影响呈现不同的特色,但在产学研的深度结合上具有共性。本项目研究雄安新区的基线调研,对标四大湾区促进创新驱动而进行的教育布局,从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教学模式提升及现代教育制度建设三个角度提出未来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的十条建议。

【关键词】 雄安新区;教育信息化;智慧学习;智慧教育;教学模式;教育制度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并将新区的建设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针对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雄安新区建设成“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要求新区“接轨国际,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数字规划、数字创意、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可见,智慧教育成为新区建设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是创新发展示范区,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和全国样板,是新时代探索人类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城。2019年4月,雄安新区获批成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智慧教育建设将成为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的有效杠杆,有助于创造教育领域的雄安质量,为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发展积蓄高素质人才,增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展智慧教育是雄安新区教育事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作为国家级新区,其教育的未来发展不应局限于雄安的现状,而应着眼于教育发展的高端形态。智慧教育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形态,能有力促进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通过赋能教师、学校和教育治理,改变教师角色、办学形态和治理方式,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短缺和资源配置不均,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環境,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钟登华, 2019)。智慧教育在世界各国得到积极落实,各类智慧教育政策不断出台,如2006年新加坡发布了为期10年的“智慧国家2015”,2011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发布《推进智能教育战略试行计划》等(黄荣怀, 2014)。雄安新区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瞄准了国际教育发展前沿,将能够进一步发挥后发优势。

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是推动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建设的立足点是京津冀,雄安新区教育的发展也需以实现京津冀间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协同为旨归。智慧教育能够以信息技术的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促进教育资源流动共享,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快教育服务一体化进程,对于实现区域协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项目组开展了“雄安新区智慧教育规划的战略研究”工作。在智慧教育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项目组对雄安新区的人口、经济和教育进行了基线调研,以明晰雄安新区教育现状及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东京湾区(产业)、旧金山湾区(科技)、纽约湾区(金融)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及教育组织形态,为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发展提供借鉴;立足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发展现实,同时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提出了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布局的十条建议。

一、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的理论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从技术依赖上来说,智慧教育就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后的新型教育形态,有利于终身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推进。要开展智慧教育实践,还必须回答智慧教育的内涵、建设路径、内生动力及影响力等问题。研究发现:智慧教育本质上是对传统教育从要素到系统的全面超越,其外延包括城市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在智慧教育的建设路径上,智慧教育需要从环境层面、教学模式层面和现代教育制度层面分步骤重点建设,建设机制上需要依靠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在内生动力上,智慧教育的发展依靠教学模式的创新,数字一代学生的特点、课堂-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对教学模式提出变革需求。在影响力上,智慧教育将成为撬动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杠杆,最终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一)智慧教育是从要素到系统的全面超越

伴随着大数据和智能时代的来临,人们不再满足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教育,而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和终身学习机会,智能化、开放性的智慧教育应运而生。

从技术促进学习的角度,强调智慧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学习者智慧提升的教育形态。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祝智庭等, 2012)。

从系统功能及構成的角度,强调智慧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上的价值。智慧教育(系统)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系统),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卓越的教育。智慧教育系统包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师制度、数字一代学生、智慧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五大要素,其中教学模式是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黄荣怀, 2012)。

从教育生态的角度,强调智慧教育是技术与教育业务的全面、深度融合。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科研和智慧服务),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的智慧养成与可持续发展(杨现民, 2014)。

上述关于“智慧教育”的定义都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上的巨大潜力,包括促进学习者智慧养成,支持差异化学习和按需服务,推进教育持续改进等;都关注智慧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超越,除了“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教学法”等要素层面的超越,还强调在教育系统层面、生态层面的全面超越,形成“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系统”,“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

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建设与新区的城市建设同步,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其外延超越学校范围。根据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市民宜居体验”和“城市创新活力”双核心框架,智慧城市需要进行城市创新发展环境、场域智慧学习环境和市民智慧学习体验三个方面的建设提升(刘德建等, 2016)。其中,场域智慧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学校学习环境,也涵盖家庭学习、社区学习、职场学习和场馆学习环境。智慧教育也应超越学校范围,保持开放,将城市图书馆、科技馆等学习空间的建设纳入其中。

(二)智慧教育建设需分阶段重点突破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智慧教育的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中,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伴随社会信息化而提出,在硬件、软件和潜件上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硬件上,开展“三通两平台”建设,2017年,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上升到87%,多媒体教室比例增加到80%,每100名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从8台增长到12台,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从60万个激增到6,300多万个(杜占元, 2017);在软件上,开展教学资源库、“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建设,近两年参加教师超过1,000万人次,累计晒课730多万堂,帮助6万多边远地区教学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在潜件上,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何克抗, 2011)。教育信息化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迈向智慧教育的重要基础。

智慧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系统的整体提升,但在提升路径上应该有轻重缓急的区分。黄荣怀提出的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包括“智慧教育环境”“新型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制度”,为智慧教育的建设路径带来了启示。从“境界”一词的本意分析来看,“境界”除表示疆界、场所外,还有层次之意,“三重境界”的说法即暗含了智慧教育发展中的三个层次,由此可以一窥智慧教育的建设路径,从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到教学模式改革,最后开展现代教育制度的建设。

智慧教育的路径并非呈现绝对线性。“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方式-现代教学制度”的发展序列只是强调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重点,同步进行另外两部分的建设完全可能且十分必要。智慧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在线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等;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涉及班级教学、学校教学管理以及区域教研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等;现代教育制度主要涉及学校管理制度、地区的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以及国家的教育制度等。在智慧教育的初建期,以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为重点,相较其他两者,环境建设更为微观、显著,更易着手和启动;在建设的成长期,以新型教学模式的建设为重点,着重解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在智慧教育建设的完善期,以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完善为重点,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教育制度的全面现代化。

雄安新区建设智慧教育需要以教育信息化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已不够,还需要构建区域协同机制,深度挖掘区域内外政府、企业、高校和中小学等主体间的协同效应与创新作用(左明章等, 2016)。雄安新区所属京津冀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化发展上相互依赖,在建设首都经济圈、实现创新发展中利益一致,在公共服务建设、市场建设上诉求相同。京津冀作为整体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种基于依赖关系、利益共同体和需求导向的协同发展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协同反过来将促进区域在信息化政策、技术、市场、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协调耦合(徐晶晶等, 2019),最终实现以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协同推进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建设的局面。

(三)智慧教育的“内生动力”是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之所以要变革,核心的原因在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偏好多源头快速接收信息,多任务和平行处理,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超链接资源,实时互动,用户生产的内容,及时、关联和趣味的学习。

信息技术打破了封闭的学习空间,传统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不复存在。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课堂、学校、社会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在信息交互上,课堂上的信息在社会上很快就有响应,社会上某些信息通过技术手段也可以在课堂上呈现;在资源交换上,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资源交互呈现常态化,社会中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将能够更顺畅地出现在课堂上,课堂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极大提升;在知识共享上,发生在课堂、学校中的知识创造也将更快地实现市场转化,对社会发展施加影响。这种课堂-学校-社会的新型关系见图1。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下,学生不再仅仅开展课堂学习,还可能进行社会化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重视社区学习、家庭学习和场馆学习的价值并加以利用,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融合。

发展智慧教育需要在开放学习环境下构建面向数字一代学生的规格多型、路径多样、评价多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从0到1”的创新思维且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突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的保全、学生评价体系上的提升(张娓, 2019)。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已在学习空间、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发挥作用,促进了相应新型教学模式的创新生成(见图2)。具体包括:在变革学习空间要素上,形成了远程专递课堂、网络空间教室、异地同步教学;在变革教学方式上,形成了翻转教学、双主教学模式;在变革学习内容上,形成了校园在线课程、基于设计的学习;在变革学习方式上,形成了引导式移动探究、协同知识建构和能力导向式学习。从实践来看,远程专递课堂在国内已经相当普及,翻转教学、异地同步教学在边远地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线课程、基于设计的学习、导向式学习等模式也在不断推广实践中。

(四)智慧教育推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教育服务因供给主体不同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提升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获得感而进行的保障性活动,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基础性三个主要特征;二是指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学校、家庭及学习者提供的教育教学产品或者学习支持活动,具有个体化、多样化和营利性三个特征。教育公共服务与全体人民群众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实现人的终身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但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上还存在差距,社会化的教育服务供给成为重要补充,对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必然选择(陈丽等, 2017)。未来的教育供给将是多样性的供给,推动教育服务的两个部分共同发展、相互协调,是建设我国良好教育生态的关键。为此需要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变革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模式,提高办学效率、效益与效果,统筹构建、持续优化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环境。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成为促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数据获取和挖掘技术、数据模型构建技术、计算仿真技术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推进,为改革教育中观、宏观管理中面临的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办学绩效评估等核心问题提供了数据化支持。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能够对数据关联性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以洞悉教育行为和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有效预测,为解决现实的教育治理难题、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治理过程的精细化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教育治理计算仿真技术则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自然、社会、经济、教育、技术等的系统状态和趋势,解决了作为复杂系统的教育问题难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问题。信息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对数据所传达信息的理解和吸收的速度,有利于帮助人们提高对数据潜藏信息的发现能力,提高了教育治理和决策的准确度和效率。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与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供给侧改革协同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见图3)。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起点,通过制定“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提升教育管理方面的信息化领导力、资源建设方面的优质资源供给能力以及服务于个性化教育的适应性服务能力,从而全面支持教育在诸如招生、科目、评价方式、教学方式、办学条件等方面跨区域的综合性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将会在协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上,促进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以制度建設等方式推进政府传统教育供给模式的转变;在系列制度建设中,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又将会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最终在教育信息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供给侧改革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螺旋关系,共同促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基于体制创新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而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将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供给侧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线调研

在雄安新区规划区域内,当前没有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由三所职业教育中心开展,基础教育在整个保定地区处于靠后的位置。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间的教育交流和外部支持有所加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后,雄安教育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首先,新区城市规划的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条件。其次,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这种必然的先天性联系为雄安新区办好教育提供了历史条件。最后,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重新凝聚了发展的信心,各方面都开始重视教育,为办好教育提供了氛围和土壤。

“雄安新区智慧教育规划的战略研究”项目组于2017年7月27日到8月27日深入一线,对雄安新区教育建设基础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调查对象覆盖雄安新区下辖的雄县、安新、容城三县的所有公立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等。与智慧教育建设过程相对应,本次调查分为三个方面:通过数据调研的方法了解雄安新区的教学信息化基础情况;通过典型学校个案研究的方式了解雄安新区教学模式的相关信息;通过教师、校长访谈的方式了解新区教育管理方面的信息及问题。

(一)总体概况:生师比高,中学阶段生源回流

雄安新区下辖雄县、安新、容城三县的区域面积为1895.9平方公里;辖区内包括29个乡镇,557个行政村;2017年末总人口约110.9万人。全区共有学校566所,包括218所幼儿园、295所小学、50所中学、3所职业中学。

对中小学分别进行统计可知(见表1):雄安新区中学在校生有39,464人,教师2,935人,生师比为13.4;雄安新区小学在校生100,936人,教师5,409人,生师比18.7。比较来看,新区下辖三县的小学生师比都普遍高于中学的生师比,雄县的中学生师比和小学生师比都高于其他两县。

将雄安新区基础教育的生师比与京津冀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见表2)可以发现:雄安新区中学和小学的生师比数值远大于北京市、天津市的水平;与河北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新区中学的生师比高于河北,小学的生师比略好于河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学的生师比略好于全国,但小学的生师比高于全国水平。

生师比是反映教师的平均教学工作量的指标,也是反映教育的投入和质量的指标之一,生师比越小,表明教师的平均工作量越小,教育的投入也就相应越大,整体的教育质量也相应越好(梁国立, 等, 2006)。雄安新区的生师比在京津冀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雄安新区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新区在教育人力资源上的投入不足进一步影响到教育质量。

另外,新区中学生师比相较小学大幅下降,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这可能与初中学生的生源流失相关。很多农村的初中学生不在本地的中学上学,而选择去外地一些教学情况比较好的学校,造成了当地中学生师比的下降,其实质是“学校空壳化”的问题。

雄安新区的成立,改变了每个家庭对未来的期望。受访人称:“新区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家长让孩子读书的愿望变得更强,大都想让孩子继续读书。”为满足学生及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新区的在校学生数、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都经历了大幅的增长(见表3)。三年间,学生的数量增加了54.43%;在学校数量上,幼儿园的增长速度最快,中学次之,小学再次。

类似地,新区的三所职教中心的招生数也经历了大幅增长。安新县职教中心2016年招生人数为135人,2017年跃升到581人,增加了330%;容城县职教中心2016年招生145人,2017年增加至505人,增长了248%;增长最缓的雄县职教中心,招生数也从2016年的678人上升至2017年的922人,涨幅为36%。

(二)学习环境:计算机、新型教室和网络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现有水平是雄安新区开展智慧教育建设的基础,项目组重点调查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条件,主要包括三类:计算机数、各类新型教室数和学校网络环境设施。

在计算机数上,三县学校的计算机保有量与京津地区的差距明显,但是从师生的使用情况看新区与京津的差距并不算大(见表4)。在数量上,数量最多的安新县拥有7,431台计算机,远低于北京、天津的区县平均值。但是從师机比来看,雄县的师机比是1.76,安新县的师机比为1.55,容城县的师机比为2.18,都高于北京市的0.86,与天津市的2.87差距不大。从每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数来看,雄县每百名学生拥有4.89台计算机,容城县每百名学生拥有6.42台计算机,与京津两地相比略显不足;安新县每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数是9.2台,高于天津市的8.25台,与北京市的11.18台的差距不大。可见,三县的教师用计算机数量相对充分,但在学生用计算机数量上,雄县、容城县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

在各类新型教室建设上,三县基础薄弱,与京津冀的差距明显。调研重点关注多媒体教室数、平板电脑教室数、电子白板(一体机)数,具体数据见表5。从多媒体教室数量看,雄县有59间,容城县有67间,安新县有923间,远远少于北京各区县的平均值(4,043.1间)、天津各区县的平均值(2,017.2间),甚至少于河北省各县的平均值(1,087.2间);在平板电脑教室的数量上,新区下辖的三县都以个位数计,容城县全县尚无一间平板电脑教室。

在网络环境上,三县支持计算机应用的配套网络环境建设短板明显。项目组在调研中重点关注了学校接入互联网的情况和建设校园无线网络的情况,具体见表6。在互联网接入上,三县中最高的是容城县,达到88.46%,其次为安新县,达到87.16%,而雄县的接入比例仅为77.36%;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上,雄县37.11%的中小学、容城县44.87%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无线网,安新县内尚未有学校建设无线网络。

对雄安新区现有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调研发现:中小学的计算机硬件配备不足,尤其学生用计算机数量少;启动建设的各类新型教室数量不多,对新型教学的开展缺乏支撑;校园网络建设滞后,成为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雄安新区缺乏信息安全、数据共享、服务稳定的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缺乏教育信息化研发、中间阶段的试验、应用、推广的平台。可以说,雄安新区教育信息化初具规模,但与京津冀存在较大差距;新区有了一定的智慧教育发展基础,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教学模式:理念、师资与课程资源建设

为深入了解雄安新区中小学的教学模式,项目组选取较为优质的8所学校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包括1所公立幼儿园、2所小学、4所中学以及一所职教中心,其具体信息见表7。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指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特定条件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而构建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和范型(徐英俊, 2002)。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五大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辅助条件和评价标准(曲艺, 2005)。此外,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还包括数字一代学生与现代教师制度。结合以上分析和调研条件,项目组重点考察了影响教学模式的三个要素:学校教育理念、师资状况和课程资源建设。

在教育理念上,对国务院人工智能战略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全球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机制的认识还存在盲区。教师对“人工智能+教育”所带来的教学技术新变革(如场景化、图谱化、个性化、智能交互的学习场景)还没做好准备。在调研中,项目组对8所学校的任课教师做了一次智慧学习场景的描述调查,结果只有一位高中校长可以准确地描述出来,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以“智慧教育”为代表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形态在雄安新区的认知度还不高。

在学习发达地区的教育理念时需要进一步处理好雄安教育理念的改革与传承的关系。参加访谈的A教师说:“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对目前幼儿园的校园文化与理念具有破坏性,它对幼儿园的传统和文化是一种否定和冲击,让教师对自己产生怀疑。”在对外学习交流中,即便教育理念有所改变,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转变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师资水平上,各教育阶段师资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不合理。首先,教师的学科结构偏向文化课,在音体美等科目上严重不足。某校有2,600多名学生,共开设37个班,但只有3名体育老师,其中还包括副校长兼任的体育老师,音乐和美术老师也是只有3到4人。在这种情况下,音体美的课根本无法开足。

其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以调查的幼儿园为例,教师平均年龄为41岁;年轻教师偏少,30岁以下教师6人,仅占全园教职工总数的7.9%。中小学也面临同样的情况:某小学共33名教师,仅有一名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其余32名教师年龄都在40岁以上;某县第二中学,教师平均年龄42岁,以40岁~50岁为主,没有30岁以下教师。1999年之后,部分学校(幼儿园)几乎没有招聘教师,每年全县仅仅招聘40名~50名教师,以补充乡村学校(幼儿园)为主,县城所在学校(幼儿园)甚至十几年得不到新进教师名额。

最后,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衡。以某县第二小学为例,在全校143名教师中,女教师为136名,占比95%。计划生育放开二胎政策施行以来,女教师大面积休产假,136名女教师中有100名处于生育年龄。二胎政策施行两年来,有超过40名教师休生育假。这些女教师很多都属于高龄产妇,在怀孕、生育及哺育期,长时间无法到岗工作,甚至3年内很难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对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安排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大量女性教师使得男学生在重要成长期缺乏男性榜样,不利于男学生的身心发育与成长。

教师数量不足,存在在编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教学的情况。以本次调查的两所小学为例,这两所小学的生师比分别达到了18.3与22.6,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7.1。生师比偏大不是这几所学校的特殊情况,而是在雄安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不合理的编制制约着教师数量,教师现行编制制定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学生数量剧增,当时的编制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在编人员中,部分教师因年龄偏大等原因无法承担基本教学工作,部分调回学校的在编行政干部没有能力和心思授课,有受访的校长估计称:“一线教学的教师,最多只有教职工的三分之二。”比起本来就少的编制数,真正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更少。教师数量不足带来了大班额的问题。以调查的两所小学为例,一所小学每班超过70人,另一所小学每班达到50人。高生师比、大班额使得普通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偏低,质量有待提升。在调研的幼儿园中,约60%的师资为幼师学校毕业,其余教职工仅有中等学校学历。某小学中,教师的原始学历大部分是中专、职中或幼教毕业,仅有一名本科学历教师;另一所小学情况也不乐观,143名教师,大部分原始学历是专科和师范学校,仅有6名是获得本科学历,另有5名是高中学历,35名是职教中心毕业。中学教师的情况也相似,大部分是专科学历,部分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拥有者极少。雄安新区建立后,教师培训成为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质量偏低的问题,但还需要解决持续提升、深入应用方面的问题。有受访的B教师反映:“一次两次的培训,没什么实际效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局限性”“想将之前培训中学习到的应用于教学,但由于硬件限制,根本无法应用”。

在课程资源上,新区的校本课程资源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雄安各级学校的课程体系以符合县教育局要求为主,除此之外,基本都没有校本课程,缺乏科学的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没有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正如一位学校校长所言:“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开什么课。”

对网络资源的认识与了解不足,缺乏对互联网等技术红利的利用。雄安依托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的多种媒体资源,在雄县、容城、安新设立了三所县级远程教育分校和142所远程教育工作站。但是在这些教育工作站中,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在线数字学习资源建设尚未起步,教育资源要素流动共享难。

教学资源与其他地区的常态化交流、合作不斷加强。雄安新区未来将大力发展技术驱动型的产业。技术驱动型产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更需要技术型产业工人,发展雄安新区职业教育意义重大。新区成立以来,职教中心开展了各类联合培养,以引入行业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途径,积极与一些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类上市公司、国家科研机构进行项目接洽,探索依托新区职教中心与外部紧密对接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协助职教中心完成编程、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等信息化的课程设计。

(四)教育管理:教育财政经费与教师待遇

在雄安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方面,项目组重点调研了雄安新区的教育财政经费情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情况。

生均教育财政经费严重不足,影响教育目标达成。河北地区各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远远落后于京津地区,北京幼儿园的生均经费是河北的6.8倍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则是河北的4倍多,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是河北的5.8倍;天津的各项经费也分别是河北的3.6倍、2.5倍和2.8倍左右。河北的生均经费在全国也处于落后水平,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生均经费仅分别占全国水平的61.76%、71.62%和76.22%(见表8)。具体到雄安新区,以调查的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算上学费收入,全部经费约为280万元,生均教育经费仅为7,447元,生均财政经费远不及此,而该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北京的36,516元和天津的19,159元,甚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629元。在访谈中,某小学校长提供的该校生均教育财政经费的数据甚至只有七八百元。教育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学校硬件条件不足。调研显示,雄安新区学校中普遍存在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工资待遇差,挫伤了教师积极性。教师待遇标准陈旧,过低的工资标准对教师缺乏吸引力,年轻教师尤其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教书育人的幸福感和尊严感无法得到保障。现行的待遇标准是1983年制定的,按此标准,第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只有600元代课费;第二年如果能转正,给1,400元工资;年轻一点的老师,一般只有2,000多元的工资。班主任从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晚上9点多才忙完,但是其岗位津贴只有40元。过低的工资收入使得教师的获得与其辛苦付出不成正比,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打击。

更值得思考的是,教师待遇偏低,不仅影响到今天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通过影响青少年的职业选择,对未来师资水平带来负面影响。有受访人表示:“现在的好学生,没有人读师范大学,没有人想做老师,收入过低,让教师这个职业不受欢迎。”

三、创新驱动战略下四大湾区教育

布局对雄安的启示

国际上,“湾区”一词多用于描述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及城镇群,学界由此派生出来的概念多与湾区经济发展有关,即被定义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优越的地理区位、繁荣的港口经济、优良的产业结构、高密度的对外贸易、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超强的创新研发能力,使得由沿海港口城市集合所构成的湾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美国的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以及日本的东京湾区在内的国际四大湾区。

继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提出后,长三角的城市群也开始谋求建设环杭州湾大湾区,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城市群,未来也必将瞄准湾区经济,环渤海湾大湾区的孕育是大势所趋,雄安新区智慧教育的建设应该面向未来湾区的发展需要。

(一)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世界银行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球60%的社会财富、75%的大都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于入海口,中国粤港澳湾区、美国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这四大世界级湾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中枢与引擎。四大湾区的基本情况见表9。

从“第三产业比重”“代表产业”两个指标看,四大湾区都以第三产业为主,代表产业都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金融、互联网、计算机等,且都强调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而不是由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成为四大湾区共同的战略选择。

根据相关研究,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涉及教育、投入、激励、环境、战略、需求、政策、企业家、平台九个方面(李楠等, 2016)。将四大湾区在这九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分,可以发现湾区不同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见图4。粤港澳湾区在文化环境和激励机制上都体现出很强的政策性,具有政策驱动的特点;东京湾区的文化环境更偏向市场,企业的活力主要依靠人的主观创新而非技术的客观推动,体现出内部产业驱动的特点;旧金山湾区企业活力更多依靠不断进步的科技,并且构建了以创业型科技公司为特色的科教创新平台,体现出科技驱动的特点;纽约湾区在激励机制上更多看重投资回报,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具有多样化的创投资源平台,其发展体现出金融驱动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形成以技术创新為核心的发展模式、实现发展转型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必然的选择。雄安新区、京津冀乃至未来的环渤海湾大湾区的发展自然也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并就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做出新的探索。教育与创新驱动发展联系紧密,创新驱动战略对教育提出了新需求,教育也为创新提供了人力与智力支撑。分析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建设的需求和目标,创新驱动战略成为不能脱离的时代背景。

(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育是湾区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湾区的教育发展被深深地打上了不同发展模式的烙印,同时又和湾区经济、产业深度结合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四大湾区教育资源建设上的特点将为雄安新区智慧教育的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粤港澳湾区依托政策红利,吸引外部优质资源,整合内部分散资源,增强企业办学意愿。一是引进了许多境内外的名校,如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合作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形成人才培养的集聚效应,如深圳虚拟大学园吸引了海内外60余所高校进驻,已汇聚近20万名学生。二是共同发起非营利性大学合作联盟来实现教育平台融合和教育资源共享,如2016年11月15日粤港澳精英大学高校联盟吸引了26所高校。三是很多高技术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将粤港澳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企业内部,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职教大学,如腾讯大学、华为大学、中兴通讯学院等。

东京湾区中的优势产业成为教育发展动力并引导研究发展方向。如东京湾区内的京滨工业区集聚的NEC、佳能、三菱集团、丰田集团、索尼、东芝、富士通等国际知名企业与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武藏工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大批日本著名高等学府开展联合办学,使湾区的优秀人才按功能定位聚在一起并产生三个方面的群聚效应:一是企业科研主体地位明显,每年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超过东京湾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80%;二是企业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与湾区内大学开展稳定的合作,主动建立专业的产、学、研协作平台;三是由于湾区内大学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将原隶属于多个省厅的大学和研究所调整为独立法人机构,赋予大学和科研单位更大的行政权力。

旧金山湾区依托内部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大批优质科技企业进驻,始终面向学术前沿,服务科技主战场,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旧金山湾区有数以百计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基础研究实力全球领先的知名研究机构,为旧金山湾区硅谷的形成打下了重要基础;二是吸引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巨型科技公司和数以万计的中小微科技企业进驻,湾区教育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三是依托教育资源构建了“科技+产业+基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纽约湾区以金融科技引领教育的主要方向并促进内部科技产业的转型升级。纽约湾区有58所大学,其中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享誉全球。同时,纽约也是全美和全球的金融中心。由于地区金融业的高度发达,湾区创业公司又集中在金融科技领域,特别专注对移动支付、区块链、移动银行、云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上,这些新业态的出现倒逼湾区信息化教育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数字人才的出现使纽约湾区IT行业就业人口一跃成为全美第二,仅次于旧金山湾区,成为美国第二个硅谷。

受创新驱动模式的影响,四大湾区教育布局及发展的驱动力有所差异:粤港澳湾区依托政策驱动力,东京湾区依托产业驱动力,旧金山湾区依托科技驱动力,纽约湾区依托金融驱动力。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成为湾区共同的选择,大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受到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了大学教育资源的引进整合,企业也参与教育事务,两者之间的融合必将进一步深化;东京湾区面向区域内的制造业等产业需求,开展了多样化的大学教育创新,推动产学研的融合;旧金山湾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高校为主体进行相对超前的市场开发,强调大学教育对技术研发、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纽约湾区关注高校对区域内金融产业的促进作用,对金融产业需求的满足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发展及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雄安新区的智慧教育也应该走产学研融合的道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促进教育与区域产业的深度互动。

四、雄安新区全面布局智慧教育的建议

基于雄安新区当前教育软硬件基础薄弱的现实,可借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四大湾区在教育资源建设和布局上的经验,开展智慧教育规划的布局研究。在规划建设上需落实两项原则,一要紧密结合雄安新区目前下辖雄县、安新县、容城县的教育现状,紧密围绕雄安新区125万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全龄化、智能化学习需求,按照科学布局、深化应用、融合创新、资源分享、保障安全的原则,规划布局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均衡、便利、优质的教育体系。二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发展战略,落实超前规划原则,瞄准未来城市教育发展的高标准、高定位;落实资源汇聚原则,努力满足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数据驱动、安全可行的原则,促进教育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面统筹协调。

基于以上原则,从智慧教育不同时期的建设重点出发,可提出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布局雄安新区智慧教育的十条建议(见表10),以期最终在雄安新区建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智慧教育新格局,实现雄安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开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智慧教育的基础环节。雄安新区教育信息化硬件条件薄弱,未来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同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建成技术先进、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智慧教育云平台与大数据中心。教育云平台旨在统一整合雄安新区教育系统的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建成可提供Gb级网络出口带宽和PB级存储空间的雄安新区智慧教育云计算资源池。教育大数据中心以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使用标准,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为基础,分级、分类建成学校信息、学生信息、资料档案和專项业务等主题数据仓库。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机制,依托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跨学校、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形成数据资源集散共享中心。

(二)建设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与服务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打造综合性的管理服务平台能够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实现电子政务提供支撑,将有效促进教育管理上的智慧化。雄安新区可以以教育现代化为契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互联互通的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具体包括智能业务管理、智能办公、智能协同等子平台。平台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之间数据融通,使学校、家长能及时而准确地获取教育信息,提高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公信力,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贡献。

(三)建设智能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公共服务是指在教育领域提供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与全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教育服务。在智慧教育发展进程中,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智能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与教育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融入优势,激发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深入挖掘和调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与服务的内生动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品质、智能化的教育公共服务。

(四)集成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

“择校”与“学区房”的现象反映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而教育信息化可促进资源共享,有助于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问题。在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发展进程中,可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方式,集成京津冀及国内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通过教材、师资、课程、教学物资和设备的统筹协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可采用集团化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模式,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设一批集团化办学试点学校,创建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国际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全面提升雄安新区基础教育水平,實现雄安新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五)开展新型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区域教师水平决定着区域教育水平。雄安新区要打造一支现代化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的建设,着力培养智慧教育条件下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人才。为此,要建设智能教学平台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将京津冀及国内外的优质学习资源引入雄安教师信息化培训中,通过网络空间教学、远程专递课堂培训等教学模式,推动雄安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能力养成体系建设,实现教师培训规模化,提高培训效率。当前需要着手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培训,帮助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课程观,鼓励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备课与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其成为智慧学习中的学生向导、课程开发者和资源的设计组织者。

(六)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在雄安新区建设智能化、国际化的一流大学,是构建高水平学习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支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要求,雄安新区要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聚集地。为此,可以通过跨区域联合办学模式,汇聚全国的“双一流”高校的优势资源;可以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化大学;可以集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七)加强支撑高新产业的职业教育

雄安新区面临产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集约发展的转变过程,为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国际四大湾区的教育布局经验看,教育需要围绕区域产业的发展需要而推进,也只有面向区域产业需求,教育才能得到长足发展。雄安新区未来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材料、环保、清洁能源、金融、物流等高新产业。围绕产业需求设置教育内容、完成产业工人培训成为其重要的教育任务。为此,需要与国内外高端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发展适应高新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培训”,引入和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推广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使职工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八)建设现代化图书馆

现代化图书馆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打造公共学习空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打造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实现图书网上借阅、资源分享,提高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构建触手可及的泛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环境,确保用户通过各种学习终端随意获取所需图书资源,满足公众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积极推进图书馆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远程教育服务,加快电子出版物、网络文献信息等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雄安新区图书馆要与国内外主要图书馆、全球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之间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合作机制,实现跨行业、跨城市、跨国界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九)建设智能化科技中心

智能化科技中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智慧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科技中心可以为中小学提供丰富的课外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又是城市居民和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重要平台。雄安新区的智能化科技中心的建设,要学习国际先进的博物馆、科技馆建设理念,充分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移动化、虚拟化的科技活动中心;要创新学习模式,引进探究式学习、做中学等科学教育理念,利用移动技术实现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提升学习体验;要促进科技中心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让科学知识和实物展示走进学校,把课堂的实验课程搬到科技中心。

(十)建设雄安新区智慧教育产业基地

建立产业基地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路径之一,基地的建设将为学校提供一个具有研究性、产业性的交流平台和窗口,产学研协同发展因此将能落到实处。雄安新区智慧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智慧教育产业。智慧教育产业涉及教育装备制造、教育资源内容创作、软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人员培训等领域,可以先从中小学数字校园、智慧教室、职业学校的虚拟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试点,将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要结合雄安新区智慧教育的发展定位,从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进行引导,吸引京津冀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鼓励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集聚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集技术研发、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为一体的智慧教育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陈丽,李波,郭玉娟,彭棣. 2017. “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J]. 电化教育研究,38(05):5-12,27.

杜占元. 2017. 发展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2030[N]. 中国教育报,3-25(03).

何克抗. 2011.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 中国电化教育(01):1-19.

黄荣怀. 2014. 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06):3-11.

李楠,龚惠玲,张超. 2016.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33(12):41-46.

梁国立,吴慧云. 2006. 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班额与生师比之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3):14-19.

刘德建,唐斯斯,庄榕霞,焦艳丽,谢春荣,黄荣怀. 2016. 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2(05):22-33.

曲艺. 2005.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J]. 教育探索(05):39-40.

徐晶晶,黄荣怀,王永忠,岳丽杰. 2019. 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挑战、实践模式与动力机制[J/OL].电化教育研(06):1-7[2019-06-14]. https://doi.org/10.13811/j.cnki.eer. 2019.06.006.

徐英俊. 2002. 现代教育理论[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杨现民. 2014. 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 中国电化教育(01):29-34.

張娓. 2019-07-02.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启动会在雄安新区召开[EB/OL]. [2019-07-03]. http://www.cssn.cn/zhcspd/zhcspd_ zhms/201907/t20190702_4928517.html

钟登华. 2019-05-19. 智慧教育引领未来:中国的认识与行动[EB/OL]. [2019-07-03]. http://www.edu.cn/info/zt/gjrgzn/201905/t20190 516_1659032.shtml

祝智庭,贺斌. 2012.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 电化教育研究,33(12):5-13.

左明章,雷励华. 2016. 协同视角下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37(07):19-26.

收稿日期:2019-06-21

定稿日期:2019-07-26

作者简介:黄荣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德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庄榕霞,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焦艳丽,硕士;陆晓静,硕士;曾海军,博士,本文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100082)。

闫伟,学士,中国科协信息中心(100082)。

责任编辑 郝 丹

作者:黄荣怀 刘德建 闫伟 庄榕霞 焦艳丽 陆晓静 曾海军

第2篇:《宣武区中学心理教育区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本课题从全面调查和分析宣武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发并实践了健康心理教育的区本课程,形成了立足学生发展需要,针对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关键点进行突破,虽有内容上的大致分类,又各自独立成节,可灵活选用的区本健康心理教育活页教材;探索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努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情境体验—感知式”“活动体验—感知式”“问题体验—感知式”3种“体验—感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了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方法。该课题的研究不仅提升了区域心育水平,为心理教师提供了互助、研究、发展的平台,更促进了实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心理;区本课程;教学模式;评价

《宣武区中学心理教育区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是宣武区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研究自2008年9月开始,研究时限两年。课题负责人为宣武区专职德育心理教研员,10所中学的德育心理工作负责人和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按计划完成,并初步构建出区域心理教育的课程框架及课堂教学模式,完成了《宣武区中学心理教育区本课程活页教案》和《实验教师优秀研究论文汇编》等研究成果,为开设心理课的学校提供了实践研究的空间和技术支持,为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了实践研究和经验分享的平台。

一、课题的提出

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急需关注

面对激烈竞争的时代,学校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近年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即便如此,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2000年北师大课题组曾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我区约有1/5的初高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考试焦虑、抑郁等。目前,中学生群体表现出的各类外显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新课改的理念对中学心理教育提出新要求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学业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困惑,遭遇挫折,继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形成不合理的认知,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干预,必将会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导致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还需要得到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指导,这些正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3.区域中学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缺失

我区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到2008年已基本达到每所学校都能拥有一位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专用心理咨询室,开设各类心理课程。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三少”,即专职心理教师少、心理专业的心理教师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时间少,致使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时间和专业的保证。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课程,但是在教材选择、内容组织和教学实践中随意性较强,一方面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设计课程;另一方面由教师单打独斗形成的课程很容易在目标、内容及实施方式上存在缺憾,影响心理课程的实效。如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体验,规范心理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已刻不容缓。据此,我区决定整合区内心理教育资源,构建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区域心理教育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定位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宣武区”是指2010年7月1日前北京市城市区划调整前的“宣武区”。“中学”包括区内的初中校、完中校、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心理教育”,即通常所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有将学生的心理假定为“不健康”之嫌,为更充分地彰显心理教育的积极性、发展性和面向全体性,我们将其称为健康心理教育,简称心理教育。“区本课程”是指在区内各中学均能实施的,以学生为本,立足解决其发展性问题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侧重于课程内容的构建和部分课程的设计及实施,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改进等。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开发中学区本心理教育活页教材

在广泛调研本区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以实验校心理教师多年积累的经验成果为基础,充分挖掘与学生生活、学习、成长密切相关的心理教育主题,形成了体现区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此教材涉及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自我意识、情绪调控、意志品质、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等心理教育主题。

2.探索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教材开发及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探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同伴分享,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

3.在课程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在区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始终把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激发心理潜能作为主线,以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形成和谐统一的人格,建设协调的人际关系,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生活技能作为课程目标,力求为学生的身心成长和自我完善提供积极有效的引导。

4.探索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方法

在区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关注学生在课程活动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自我成长,尝试结合课程目标与内容制定出带有开放性特征的评价标准,取代侧重心理学专业测试的课程效果评价方法,对学生心理成长提供即时评价与个案评价相结合的动态发展性评价。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即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每位成员均选定固定学段,分阶段将特定的教学内容作为研究方向(如初、高一以新生适应性教育为重点,初、高三年级以考试焦虑指导为主题)。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的辅导方案,并在学生中加以实践,或通过研究课的形式,课题组成员集体研讨、改进,汇总形成适合我区学生特点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理论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各类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学习,并进行了区本化的实践研究,针对重点问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课题研究的效率与效果。

3. 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针对我区实际,设计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实验学校学生进行了前测抽样调查,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为我们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现状和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参照前测结果,为确保课题研究的完整性,我们在课题研究结束前,实施了后测,汇总了学生干预后的心理发展状况,形成了调查报告。

4.个别访谈法

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运用个别访谈法,对实验学校心理教师、德育心理工作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跟踪访谈,及时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和研究感受。实验教师使用个别访谈法,通过实验学生本人及其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状况。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成果

廖哲勋认为:“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廖哲勋:《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他把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和学习活动方式看作课程所要包含的基本成分。这三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宣武区中学心理教育区本课程就是依据课程本质的要求,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三个方面来规范和设计课程的。我们将心理教育课的目标确定为:依据不同年龄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调节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课题组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方面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

1.编制了《宣武区中学健康心理教育活页教材》

按照《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课题组从学习心理、个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生命教育5个方面,针对我区中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实践由课时教案组成的系列心理课程方案,初步形成了中学心理教育区本活页教材。该活页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学习心理方面

按照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划分,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设定教材内容和重点。如涉及智力因素的《我的注意我做主》《神奇的记忆之旅》处处留心皆学问》《跨越思维陷阱》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智力品质,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涉及非智力因素的包括方法指导的,如《你会学习吗?——谈谈学习策略》《合理归因,掌控主动权》《试卷分析讲实效》《课堂听讲,你会吗?》《我的学习 我计划》等,也包括考试心理指导的,如《轻轻松松迎高考》《中考加油站》等,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克服考试焦虑,提升学习效能。

⑵个性发展方面

从认识自我入手,将情绪管理、意志品质培养和良好个性培养作为个性发展方面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设计了《探访“自我国”》《认识我自己》《我们和未来有约》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其自我意识。通过《情绪调节ABC》和《情绪维他命》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控情绪,学会处理各种情绪困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通过《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教育,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个性。

⑶人际关系方面

课题组尤其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通过设计生动的活动体验,启发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倾听与表达,培养合作意识,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针对同伴关系,我们设计了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朋友、了解交友原则、掌握交友方法、感受交友的乐趣和意义的内容;针对亲子关系,我们设计了课程《我的父亲母亲》《亲子之间》等,指导学生如何与父母融洽相处。此外,我们还针对中学生异性交往,设计了《你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友谊与爱情,掌握异性交往规范。

⑷社会适应方面

课题组针对调查中显现的新生入学适应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设计了帮助学生了解新学校的《校园生活全攻略》《我的校园 我的家》;适应新群体的《新生活 新自我》《认识你真好》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中学学习我能行》《一言难尽话分数》等指导课,培养学生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

⑸生命教育方面

课题组将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关爱生命作为重点,通过开展珍惜生命、感恩、生涯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提高其生命质量。课题组通过《我与艾滋病》《远离毒品》等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通过《珍爱生命——感恩父母》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通过《拍卖会》《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活动,帮助学生确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通过《升学决策》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择业技巧,提高自主抉择能力,做好升学或就业的心理准备。

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教材编制的出发点。该活页教材不求内容逻辑关联的紧密性,但求每个主题教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求数量之多,但求每个主题教案都是经过实验教师和学生亲历过的,切实可行;不求知识体系的绝对完整,但求每个主题教案都是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且具有较强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素材。

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关键点突破,是编制本教材的重要思路和做法。例如,在学习心理部分的教材编写中,我们选择了观察、注意、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几个点展开,也从方法指导、考试焦虑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设计了内容,既给了“关键点”的辅导教案,也给了可以扩充内容的“关键点”和“基点”。

“一题多案、一案多用”,是本教材的一大优势。为便于梳理,我们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划分,但是,教案彼此间又会有一些互补交融,供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如入学适应性教育中侧重人际适应的《友谊住我家》和侧重学习适应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分别可以放在人际关系指导和学习心理指导专题中使用,体现活页教材之“活”。

2.探索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材开发及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将心理课定位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完成自我成长的过程,强调满足学生“体验或运用”的需求及互助、自助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以“体验—感知式”为主要特征的心理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分为情境体验—感知式、活动体验—感知式、问题体验—感知式。

⑴情境体验—感知式

情境指的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各项刺激和场景的汇总。在情境体验—感知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自主活动,获得关于该情境的直接体验和感受。情境可以是生活场景的展现,也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或语言描述。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体验—感知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在感知环节中,学生在团体中分享自己获得的感受。分享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感,即对活动本身的感悟;二是知,即对自己实际生活中有何提示和借鉴意义。学生的分享可能会偏离主题,比如,过多的分享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而忽略了对活动的感悟和感受,此时教师可以作一定的提醒和引导,但无需对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作过多的干涉。真实体验的分享可引发学生共鸣,在此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的目标,并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作用。

⑵活动体验——感知式

教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因为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降低其心理防御水平,敞开内心。同时,活动也改变了“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灌输为主”的模式,使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确立。

在感知环节中,教师应始终保持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支持、鼓励学生在团体中自由发表意见,充分与同伴沟通,拒绝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较为偏激或是明显错误的看法,也不要简单否定,而应把问题反馈给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让有错误观点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组内交流、同伴互助来澄清错误认知或态度。最后,教师要对活动体验及感知过程进行小节和提升。

⑶问题体验—感知式

教师在了解学生目前所处环境的基础上,获得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焦点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在此过程中完成情绪宣泄及情感体验,并提升为有指导意义的行动指南,指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解决该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学生面对变化的情绪有许多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得到宣泄,发现面对问题的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可降低学生对问题的惧怕心理,提高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师在此过程中作引导及小结的工作。

在感知环节中,教师应提供一些成功解决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面对问题时,自己应如何面对并积极解决。再次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在学生中营造积极面对问题、积极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应对问题的气氛,以积极讨论、自由辩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去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真实分享即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的过程,分享的具体方式也可为不同的学生借鉴参考,体现团体的互助精神。最后,教师可邀请学生进行总结本堂课的所学所得,进行课堂内容的提升。

3.探索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方法

⑴观察分析评价法

我们借鉴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尝试运用了如下评价方法:

①行为观察法。行为是心理的外部表现,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每个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但要想获得客观的、丰富的有关学生情意发展状况的评价信息,教师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写出记录,作为评价材料。

②情境测验法。通过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场景,使其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对学生心理成长状况进行评价。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允许表现这种行为的情境,而且应该能够鼓励或唤起这种行为的境情。

③言语分析法。通过师生沟通和访谈、使用调查问卷、设置句子完成等测试,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和情意状态。通过对学生的相关作业、日记等的分析评定,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⑵问卷调查评价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并在研究之初和研究结束前分别对实验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在前后测之间学生心理素质变化的差异显著性,进而评定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⑶多元主体评价法

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接受健康心理教育后,在人际关系、学习心理、情绪调控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提高或改善。也可以通过老师、父母、同伴、邻居等进行评价。他评的范围越大,评价越全面、客观。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做出学生心理素质及相应行为变化情况的比较客观的评价。

(二)研究的实践成果

1.实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在区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将“调节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作为目标,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在学习兴趣上,高中生后测中的数值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在人际交往方面,部分学生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后测中也有所提高;从尊重生命和感恩这方面来看,后测与前测相比,从初中到高中,数据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变化都是向着好的一面发展,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课程的效果(详见《宣武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为参与研究的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的平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区德育心理研究室第一次将区内部分学校的心理教师联系起来,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固定研究制度,增加了校际之间的沟通,心理教师间的交流,促进了我区心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两年来,课题组的成员中一人被评为宣武区心理骨干教师,一人被评为希望之星,所有参加研究的心理教师都在市级以上专业机构的论文、课例、案例、优秀课等的评奖中获过奖,直接参加课题研究的10名心理教师仅2009年1月——2010年7月,获市级以上优秀论文、课例、案例奖的就达25人次,2人的市级优秀课被录制下发。

3.实验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以学校德育干部和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主要力量,一些实验学校在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地和资源的同时,不断用课题组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完善学校已有的心理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校心理校本课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校心理教育的科研与实践。例如,15中心理文化节、回民学校心理活动周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师大附中家长心理论坛、62中针对初中女生群体进行专题心理讲座,丰富了学校心理服务的对象和活动形式。

同时,学校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水平,“关怀生命、陪伴成长”的课题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区域德育心理工作的基本理念。

四、问题及讨论

1.研究周期过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整体效果

十一五期间的立项课题一度建议缩短研究周期,但像本课题这类立足实践的课程开发课题,2年时限的确太短。再加上我们最初承担这个课题主要是想借此为区域心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发现他们的研究特长和教学能力,所以研究任务设定的面也比较大。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组成员的热情投入,我们愈发觉得力不从心,因而在适应性教育和学习心理辅导两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做得比较充分,成果也比较显著,但在有些方面的研究却显得“蜻蜓点水”,特别是在教师普遍不大轻易触及的评价方面研究有限。虽然课题研究之初就预想到这种可能的结果,将研究成果确定为活页教材,以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调整、丰富,但我们始终认为目前还是有许多该做、想做的工作来不及去做,留下些许遗憾。这也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2.研究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影响了研究的投入和质量

参与课题实践研究的团队以一线心理教师为主,其中除两名是专职心理教师外,其余教师都兼任其他学科课程或承担学校德育工作,有毕业班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课题研究期间,这个团队还在每年的4月——6月底承担宣武区中高考心理服务专项工作,每天晚上和双休日都有老师要值守热线,占用了老师们大量的休息时间。兼顾各方面的工作,研究团队的工作量之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尽管出于对专业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责任感将这些忙碌的个体集合在一起,但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确是无法回避的。他们课题研究的任务大多是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的,有些内容显得不够严谨。

3.心理教育进课堂缺乏保障机制

课题研究之初,实验校中仅有3所学校在个别年级开设了心理课,2所学校开课了选修课。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力图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推进心理课在学校的开设,但是,有的学校因为没有课时而无法实现。令人欣慰的是,经过2年的努力,目前最后一所未开设任何形式心理课的实验学校,也通过班主任老师上心理班会的形式开展了一次面向全体初高中新生的心理教育。我们也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从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角度出发,为心理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做出政策上的努力,使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尽快地运用到区域教育教学中去。

作者:李 晓

第3篇:延庆区小学班主任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因此,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自身素质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延庆区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真实现状,提高班主任的综合专业能力,德育研训处对班主任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下面就延庆区小学2018——2019学年度班主任队伍现状分析: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队伍的基本状况、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效果。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苦细致又富有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工作。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实体,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同时也是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了解这支队伍的状况,对做好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解我区班主任队伍的基本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业务部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本学年我们对我区班主任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对象、内容及时间

此项调查采取电子表格的形式,于2018年9月对全区各小学班主任的性别、学历、年龄、教龄、班主任工作年限、班级学生数、任教学科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三、調查结果及分析

延庆区小学总计29所,共有447名班主任。

(一) 班主任年龄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区小学班主任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平均年龄37.4岁,35岁以下班主任179人,占40%。青年人的优势是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思想观念较新,对新信息接受快。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更容易转变传统的、落后的班主任管理观念,更勇于探索新的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步子较大。但青年人身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由于缺少教育工作经验,有的班主任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导致班级管理不到位,有的班主任虽有新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缺乏教育措施,使教育理念难以成为科学的教育行为,影响了教育效果。另外,36—45岁的班主任193人,占43.2%。中年班主任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成熟稳重,但中年班主任进取心有所减弱,缺乏创新意识,容易固步自封。

(二)班主任男女比例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区小学447位班主任中,男班主任仅为32人,占总数的7.2%;女班主任为415人,占总数92.8%,性别比例差异悬殊。

女教师的数量过多,缺乏男教师的现状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班主任学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教师队伍的自然更替和培训进修工作的开展,我区班主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447名班主任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31人,占班主任总数的96.4%。学历提高的重要优势是基础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系统教育理论知识得到增强,这使做好班主任工作有了比较好的知识背景,为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班主任受表彰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区班主任队伍获得八达岭长城杯表彰的546人次。这一数据不仅证明了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而且也证明了我区各级领导对班主任教师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成效也是比较显著的。但是,现任班主任中,获得特优紫禁杯的班主任只有4人,紫禁杯班主任39,可见,我区优秀班主任对去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大量紫禁杯班主任已不再从事这一岗位。

(五)班主任骨干和科研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156名班主任参与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占总数的34.9%。班主任的科研意识不是很强较少的班主任能够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根据所带班级工作需要,积极承担并参与国家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因此,班主任逐步向科研型发展有待加强。

另外,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就应该是一名优秀学科教师。我区小学班主任队伍中,有74名是市区骨干教师,这说明,我区班主任队伍是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功底深厚的优秀队伍。

(六)班主任工作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平均年县14.49岁。全区的447名班主任中,班主任年限0年的24人,占班主任总数的5.4%,班主任年限在1——9年的136人,占班主任总数的30.4%,10-19年的班主任129人,占班主任总数的28.9%,20—29年的班主任135人,占班主任总数的30.2%。由此可见,延庆区小学班主任年限构成多集中于10-30年,总计264人,占班主任总数的59.1%。她们有一定的教育经验,熟悉班主任工作,但同时也说明在培训上应该分层次,促使每一个班主任在原有基础生都能有所收获,班主任工作有所提升。

四、建议与措施

通过这次调研,对全区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构成现状有了了解。从总体上看,全区小学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队伍,是一支有一定经验的、班主任的专业意识和科研意识都在成熟和提高的、蕴含巨大潜能的队伍,但同时也存在着班主任学习力、专业素养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的境况,所以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工作者就必须研究社会的需求,研究学生的需求,研究两个需求之间的结合点,确定恰当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另外班主任队伍男女比例失调、资源分布不均衡。因此,我们认为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需要认真进行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升班主任队伍的综合素养。

(一)加强对班主任培训力度

延庆区小学总计有447名班主任,12458名小学生,班主任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人,因此,对班主任的培训至关重要。由于班主任责任大,任务重,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且,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很容易让班主任手忙脚乱,无法静心思考工作。所以,在班主任培训上,应加大心理健康培训,使班主任找到职业幸福感,应加大班主任工作技巧方面培训,使班主任能够轻松工作,务实工作,有效工作。

(二)建立班主任培训体系

根据班主任年限,采用分层培训方式,建立班主任培训体系。

1.加强对初任班主任培训和指导。

根据2018年班主任队伍调研,延庆区小学班主任工作年限0年的班主任有24人。初任班主任拥有高度工作热情,充满梦想,但他们缺乏教育经验,缺乏工作技巧,而且一旦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挫折,现实与想象不一样时,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对初任班主任的培训首先要侧重于师德培训。习总书记指出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即: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使初任班主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用工匠精神指引自己做好班主任工作。其次,要对初任班主任进行基本工作方法指导。围绕不同主题,例如,如何上好第一次班会课?如何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如何给学生排座位?如何选拔班干部?如何填写班主任手册?等等。使班主任掌握基本工作方法,能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第三,要对初任班主任进行工作技巧指导。初任班主任有干劲,缺技巧,很容易导致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将会影响班主任工作信心,影响工作情绪,影響工作实效。因此,在工作技巧方面应加大培训力度,使班主任们能够愿干、会干、巧干。

2.加强对优秀班主任培训。根据班主任工作调研,2018年在延庆区447名小学班主任中,有546人获得延庆区八达岭长城杯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有39人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号。这支队伍,她们熟悉班主任工作,业务能力强,对他们培训的目标是引领他们逐渐性格个人工作风格,向有思想,有能力方向发展。另外,对于优秀班主任,除了加强区级培训之外,还应为她们多创设外出培训的机会,使她们的眼界更宽广,思路更开阔。

3.加强校本培训力度。依据《北京市班主任管理规程》,校本培训时间每两周不少于1小时,所以,按照规定,德育研训处指导各校德育主任做好校本培训规划,各校结合实际做好对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力求解决真问题,确保延庆区小学447名班主任每个人都能获得时时培训,都能切实有所收获。

(三)发挥优秀班主任作用,促进全区班主任工作提升

班主任工作研究室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传帮带作用。2018年,在原有基础上,对研究室成员重新进行了组合,吸纳新生力量,进一步增强研究室的力量。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资源效益,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促进班主任教育观念的更新、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

(四)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要加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推广,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很多教师感到困惑、彷徨。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抓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结、交流和推广工作有着重要的宣传和指导意义。所以为班主任老师多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对班主任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五)切实减轻班主任过重负担

由于班主任教师工作负担繁重,许多老师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她们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不但影响班主任工作的质量,也影响着班主任教师的业务提高,更影响到老师们的身心健康。学校、行政部门在安排工作中,要考虑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负担的实际,要把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要给予班主任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班主任老师能够健康地生活、积极地学习、快乐地工作,从而整体推动德育改革的深入。

(六)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多向班主任倾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利于班主任发展的聘任、评价、奖励、进修、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建立科学的班主任管理机制。

(七)加强按学段学区化班主任培训活动,促进川、山区班主任的成长

针对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校本教研活动资源贫乏的现状,为了学习借鉴其他班主任的工作方法,通过按学段的学区化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更多的老师在以问题式、案例式为主的培训活动中,班主任基本功获得加强,专业素养获得提升。

(八)以科研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科研为引领,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根据调研,延庆区小学有156名班主任参与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使班主任具有科研意识,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德育过程中研究的工作习惯,真正使德育科研成为班主任成长的加速器。但要加强科研指导,切实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而不是带着课题流于形式。

作者:辛春华

第4篇:区政协关于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为促进全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5月份,区政协组织文化委相关委员对全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委员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在了解掌握全区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区教体局坚持把学前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克服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统筹管理,深化改革,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区学前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全区共有登记注册幼儿园96所,其中政府办园1所,占1%;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31所,占32%;个人办园64所,占67%。从达标情况看,省级实验幼儿园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十佳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9所。全区0-6岁学龄前幼儿10440人,在园幼儿9568人。其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3838人,入园率100%;学前二年在园幼儿6953人,入园率97%;学前三年入园率96%,发展规模基本满足了社会需求。

(一)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省、市文件精神,出台《博山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对全区学前教育的管理机制、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统筹推进,提高质量。有针对性地发挥各类幼儿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抓引导、抓规范、抓品牌,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交流和创先达标活动,有效发挥公办园的龙头带领作用;加强公办性质幼儿园的管理,严格实施对各幼儿园达标活动;保障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做到在各项评优树先、业务指导、工作考核中一视同仁。

(三)强化职责,扎实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列为重大民生工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落实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大学前教育资金争取力度。2011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学前教育专项资金786万元,用于农村学校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和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工程建设;二是大力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目前,各镇、街道、开发区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其中白塔镇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工程主体部分已完工,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三是建立并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设立学前教育资助专项经费,根据区域实际科学确定资助标准,按在园孩子总数的10%进行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2012年,共资助988名困难幼儿,总资助金额达118.56万元。

(四)抓好队伍,提升形象。为提高全区幼教质量,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在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实行园长岗位资格证制度。目前,全区所有幼儿园园长均取得《园长任职资格证》。二是对在职幼儿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个人进修、优秀幼儿教师事迹报告会、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目前,全区在岗专任教师686人,其中公办幼儿教师28名,从学历层次看,本科以上37人,专科300人,中专271人;学历达标教师601人,占87%;学前教育专业教师550人,占80%。

(五)加强监管,优化环境。高度重视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实行分类治理,妥善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26所,分流安置幼儿605名、教职工48名。对13所已经具备办园条件的幼儿园进行审批,并发放《办园许可证》;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13所无证幼儿园依法取缔关停。

二、存在问题

(一)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比例严重失调。一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全区公办幼儿园只有实验幼儿园1处,且规模偏小,原定规模为4个班,招生120人,但目前办园规模已达到11个班,在园幼儿420人,形成了幼儿园人多地少的局面,不符合省市关于幼儿园建设的要求。特别在近几年的招生中更出现了报名人数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问题,如2013年该园计划招生60人,但目前已经报名400余人,现有办园规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意见较大。二是小学附设幼儿园不规范。我区小学利用学校资源附设幼儿园,多项工作不符合上级关于幼儿园管理的规定,违背了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2012年9月,区教体局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学及附设幼儿园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全区小学附设幼儿园进行了整顿,在目前公办性质幼儿园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为规范发展秩序,仍关停了实验小学幼儿园、五岭路小学幼儿园、石炭坞小学幼儿园3处不符合标准的学校附设幼儿园,并对其它小学附设幼儿园提出了整改意见。小学附设幼儿园的整顿工作,降低了全区公办性质幼儿园比重,增加了幼儿入公办幼儿园的困难,也加大了实验幼儿园的招生压力。同时,个别民办幼儿园乘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了群众负担。根据上级要求,既要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也要规范办园行为,所以做好公办性质幼儿园的规范与发展,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镇中心幼儿园发展滞后。市教育局要求2012年60%以上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认定,2013年所有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认定标准及相关任务指标,市政府也将此项工作作为对区县政府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是一项刻不容缓、非常艰巨的任务,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和其它各方面的原因,工程进度缓慢,差距很大。

(二)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办幼儿园经费不足。实验幼儿园因公办教师不足,聘用了33名幼儿教师,需为其购买社会保险、支付工资;教学楼有近300平方米产权不属幼儿园,需要每年缴纳2.5万元的租赁费用,这种状况导致管理协调难、安全隐患大。目前,全区各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所收费用均需上缴财政,但区财政难以及时拨付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的伙食费上缴财政后也不能及时拨付,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二是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收费较低。按照市财政局、物价局和市教育局要求,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实行按类别收费,其中类别最高的实验幼儿园每月仅收取管理费220.5元,其他公办性质幼儿园均低于该标准;而民办幼儿园实行收费申报政策,有较大的灵活性。三是我区与其他区县在学前教育投入方面差距越来越大。据了解,张店区2013年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三所公办幼儿园,每年公开招考10余名公办幼儿教师。临淄区实行了生均拨款制度,每个学生每年补贴300——500元不等。周村区将镇中心幼儿园调整为全额事业单位,每年投资200余万元用于幼儿园建设。桓台县每年拨付150万元作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沂源县投资2000万元建成档次规模一流的公办幼儿园。高新区共投入1130万元实行了生均拨款制度。我区目前未招聘公办幼儿教师,未实行生均拨款制度,更没有学前教育资金的专项投入,这些困难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全区学前教育发展,2013年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十分艰巨。

(三)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区学前教育师资素质不高、数量不足、待遇偏低、队伍不稳的问题较为突出,公办园教师老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培训,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不高,他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不了解,对幼儿教育规律把握不准,教育方法单调,教育内容单一,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幼教质量的整体提高。另外,民办园教师待遇差,流动性大,直接影响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重视程度。一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民办形式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园格局。二是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如教育、规划、土地、建设、财政等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例如,在房地产开发方面,政府要有硬性规定,要为学前教育预留建设用地,土地出让招拍挂要附加条件,引导开发商真正负起相应社会责任。三是认真落实教育普惠性均衡发展政策,努力实现国家基础教育均衡、同步、协调发展,积极调整相关政策,使学前教育向义务教育靠近、衔接。四是在经费上加大投入,政府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和相关具体实施细则,整合社会资源,激活民间资本,努力改善幼教办园条件。

(二)加大科学管理力度,规范办园行为。要认真履行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快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全区学前教育有序发展。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前教育的规定。当前要着力把《博山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坚持政府统筹、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促进各类幼儿园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管理力度。继续实行幼儿园年检制度,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要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坚决取缔。

(三)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稳定幼师队伍。一是针对幼儿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建议区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在编制紧缺情况下,允许使用自然减员指标,招考部分幼儿教师,满足全区幼儿教育发展对师资力量的现实需求。二是抓好教师培训。明确师资培养机构和资质要求,加强师资培养机构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岗位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持证教师的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合法权益,实行教师最低工资和福利保障,按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推行非公办教师缴纳社会保险的政府补助政策。

(四)创新幼教工作思路,提升保教质量。一要重视素质教育。创新各种适合幼儿教育模式,指导幼儿园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突出素质和启蒙教育,注重体育锻炼、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二要创新办园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公办园和民办园结对共建、优势互补。可引导开展“名园”带“民园”、城乡“姐妹园”活动,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实现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三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管理考核办法,定期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进行科学评估考核,完善奖惩、激励、扶持等措施,并纳入政府科学化管理考评范畴,有力推动全区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第5篇:区教育局成职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以职成教育为突破口构筑区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科教兴区”课题组本课题调研报告是区委科教兴区的总体调研报告的一部分,区教育局“以职成教育为突破口,构筑区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调研课题,对区域内成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进行了回顾,对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研制了对策与措施。报告最后又以“社区学院调研报告”及“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调研报告”作为局调研报告的附件,予以佐证。近几年来,奉贤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场为导向,立足提高我区人力资源素质,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不

断加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奉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奉贤区职成教育的现状与概况:2004年,全区有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校、培训机构共58所。其中教育局直属的有2所(成教中心、奉贤中专),乡镇成校7所,市老年大学奉贤分校1所,部门、行业(企业)办学3所(工业技校、农业技校、职工培训学校),社会力量办学45所。事业总量达到了286138人次,比上年净增了9万人次。而且办学层次正在高移、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多样化的局面,体现了职成教育多功能的特点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学历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人数分别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

会文化生活教育,这既适应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这又证明了我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结合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奉贤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培训的新局面。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在职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特色:

1、办学体制呈现了多元化的良好态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巩固和调整、完善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枢纽、以社区及村(企业)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的同时,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抓住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抓住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相继出台并施行的契机,

着力推进了职成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又在2004年取得了质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格局。其一,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抓住奉贤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个集中”战略实施,调整中职专业设置,瞄准各工业开发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积极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并且学生证了专业建设,已有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或申报为上海市重点专业。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04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

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的历史新高。其二,区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该校充分发挥了区域内职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电大作为本区高等学历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事业规模日趋扩大;整个中心作为政府办学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政府部门加强职成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成教中心还在本区职成教育科研工作、队伍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有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职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其三,乡镇成人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功能定位工作进展顺利。结合奉贤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三个集中”的进程,以及“1 2 5”的城镇体系的构建,在以往开展《上海郊区成人教育办学群建设的研究》和《奉贤区乡镇成人学校体制、布局、功能的研究》两项课题工作的基础上,区教育局会同各镇政府对新形势下成人学校管理体制、设点布局

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理清了改革的思路,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意见。落实了积极而科学的操作举措。目前,这类学校已从原来的16所调整到了7所,并且理顺了由镇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的体制,调整和优化了管理队伍,明确了集职成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定位,还创造性地探索了一镇一校、总校与社区校区整合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组

区教育局成职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第6篇:关于**区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川教育,应当是我县教育重要工作之一。为此,今年 3 月教体文卫专委会就巴川城区教育结构布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学校,实地察看,查考数据,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此报告。

一、巴川城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㈠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致使学校超负荷运转。自 1992 年成立第一个城建指挥部,巴川城区已由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 3 万增长到 5 万。各类学校学生数从 5468 人增加到 10776 人(不含师范)。然而,学校数没有增加,学生数却增加了一倍,全凭挖掘学校潜力和超负荷来承受的。目前城区小学班均已达 69.1 人,初中班 73.4 人,普高 69.4 人。按国家规定标准,城区小学班额 40-45 人,初中 45 人(一类),高中 50 人,足见严重超额。据教师反映,由于超员,教室缺氧,特别是复天,室内高温不下,浊气难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保证教师教学和管理的质量。㈡教学设施不达标,有碍素质教育的推进。根据重庆市普九验收细则,抽出几个数据分析就可见一斑。县、镇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均 16 平方米,初中 24 平方米;运动场地:小学生均 2 平方米,初中生均 2.5 平方米;实验室 24 个班以上五间。而实际情况是:实验一小学生占地才 9.6 平方米,运动场才 1.8 平方米,实验室差 5 间以上。巴川中学生均占地才 11.9 平方米,运动场有 3.6 平方,实验室差4间以上。其它方面,其它学校也仍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人数增加所致。㈢巴川城区将长期面临入学难的问题。从静态数据分析。一是在校生人数严重超额,小学 60 个班,有学生 4198 人,超额 1498 人,足够另开33个班;巴川中学 30 个班,有学生 2237 人,超额 887 人,足够另开 20 个班;铜中、铜郭中学 54 个班,有学生 3770 人,超额 1070人,足够另开 21 个班。二是全市科学兴渝战略规划要求, 10年内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应达到 80% 以上。我县连续 12 年初中毕业生数均处于高峰期,年均高达 11000 余人,而我县现有各类高中阶段入学数是 3000 余人,按 10 年增长到 80% 入高中计,将达到 8800 人,净增 5800 人,年均将递增 580 人,足够开办 12 个班。从动态数据分析。一是小学目前各年入学基数比较,年递增 25% ,增加数显然是中途转入。二是按城市发展预测,每年增加 4000 人入城,按 20%为就学人员计,即有 800 人,可开16个班,由此推算,5年就将增加 80 个班, 10 年即 160 个班。综上两方面数据,即使只考虑扩大高中招生和城区人口增加两个因素,巴川城区现有学校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的。学生入学难已是当务之急。涉及千家万户,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几点建议。㈠尽快建好一所小学,规划一所小学。目前,巴川镇已选定校址,建一所 36 班规模的小学,其中东郭中学转入 12 个班,实际净增 24 个班。可以解决 3-5 年新增入学数, 3-5 年以后,又将面临小学入学难问题。因此,现在还需要及时规划一所 36 个班规模的小学。保持与城市同步发展,不能因其它建设而打乱规划。㈡两年内增设一个初中部,五年内建好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巴川城郊的三所初中,主要承担原四郭的初中教育,可适量吸纳城区学生。城区初中入学问题,建议在新建的学校投一个初中部,来暂缓解巴川中学的压力。这也是符合国家“打破各类学校彼此隔绝”精神的。一个地区的高层教育宜设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中学校集中于巴川城区为宜。鉴于目前高中的发展势态,只宜逐步恢复 2-3 所原单设中学高中部,不宜全面开花。主要缓解铜梁中学、铜郭中学的压力,起暂时过渡的作用。建议在五年内建成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校址宜定在个私园区,并及早作好前期规划。加上铜中、铜郭中学,10年内高中达到 120 个班规模。㈢抓好多渠道,多层次办学1、目前巴川城区 24 个幼儿园点,只有一所公办园。这是一个好势头,应于鼓励和扶持。近年社会力量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实力单薄,但大浪淘沙,必有生机,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指导。2、现有的公办各类学校,可以有选择的推行股份制,或租赁

第7篇:区教育局争创区十佳职业道德单位申请报告

以打造服务品牌为抓手 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多年来,**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打造教育服务品牌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坚持以打造服务品牌为抓手,完善职业道德建设机

制,创新职业道德建设手段,有力促进了全区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优化了全区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软环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工作中,我局十分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的创建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德高身正,是教书育人之基石,只有切实搞好教育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我区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教育作为国家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行业,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既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基于这个认识,我局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创建“十佳职业道德单位”作为外树形象、内抓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其列入党建责任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和校长任期责任目标,使创建“十佳职业道德单位”工作与行政工作和改革措施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分管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全局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建章立制,完善体系,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建设评价奖惩体系。我局于2002年制定了《教师师德评估细则》和《教师评价手册》,将教师的师德状况与晋职、评优、定岗等直接挂钩,对出现师德问题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促进了职业道德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是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建设监督体系。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自99年起,**区教育局就开始聘请局、校两级“教育行风建设社会监督员”。目前已有监察、宣传、街道等部门人员以及家长代表100多人担任了监督员。学校也定期走访周边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居委会,征求意见,听取对教育行风的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是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建设监督反馈体系。教育局专门设立了2部举报电话(办公室、纪委),建立了意见箱。定期邀请教育行风建设社会监督员召开座谈会,各校也设立了“公开栏”和意见箱,随时听取师生和家长的反映,对出现的师德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三、拓宽途径,创新手段,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1、打造“****”品牌,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加大教育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2003年我们以加强机关作风为契机,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打造教育服务品牌”活动,并结合工作实际,酝酿推出了“****”服务品牌,注重用品牌的理念、意识和标准来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水平,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服务宗旨,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规范服务程序,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为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这一服务品牌细化为四个服务载体,一是以真情激发真心,促使机关人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制,在工作实践中强调一个“快”字,在工作作风上抓住一个“实”字,在服务质量上突出一个“优”字,进一步完善面向社会承诺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标准,扎扎实实地“提效能、办实事、解民忧”;二是以真情激发同心,促使干部教师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加快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三是以真情激发爱心,促使学生(幼儿)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四是以真情激发热心,促使干部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热情服务,努力实现教育服务的延伸和拓展。

2003年我们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残疾儿童就学“零拒绝”制度,组建教师爱心奉献志愿者队伍,为全区无法继续接受正常教育的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在今年的一年级招生工作中,全区30多所小学为全区2226名一年级新生送去了“入学欢迎卡”,变以往被动等待学生家长到校咨询报到为主动上门服务,进一步强化了优质服务意识,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给予了报道,市教育局也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我区的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区教体局还在全区30多所幼儿园中广泛开展了“无围墙幼儿园”活动,实现了校(园)教育资源共享。在机关层面,我们以创建“四型机关”为抓手,制订并下发了《关于深化五项工程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机关的实施方案》,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

高。

在确定全局教育服务品牌的同时,我们还在全区小学、幼儿园中广泛开展了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要求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结合实际,层层确定了自己的服务品牌,其中**小学教师创出的“***”服务品牌,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市教育服务品牌”。在2003年的全区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们对此教师及其创建的服务品牌进行了隆重表彰。通过层层发动和宣树

典型,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优质服务氛围。

2、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注重从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三个层面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提高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先后举办了“校长培训班”、“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脱产培训班”和教师基本功、电化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等培训班20多期,接受培训的干部教师达1000多人次,基本实现了对全区教职员工轮训一遍。组织全区教师进行“三考三评”,即:对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育素质”和“课堂教学英语口语”考核达标;在全局教职工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奖”、“社区教育贡献奖”和“现代教育技能人才奖”评选,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育综合素质。

为促使广大干部教师尽快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区教育局开阔思路,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省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了现代教育理论强化培训班,利用双休日对全区干部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特别是与北师大联合举办的“小学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生课程班,授课内容切合教师工作实际,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对广大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促使教师对照现代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充实自我、更新观念的机会。

目前,全区已有60以上的在职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15的教师具备了本科学历,40的教师成为各级各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或先进个人,全区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3、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提升教师职业形象。多年来,我局一直坚持开展“我做学生良师益友”和“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在广大学生及家长中树立了我区教师的良好形象。在此基础上,2003年我局推出了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全区80的干部教师参与了此项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1108人与特困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结成了对子,许多学校的校长也亲自参与了结对帮扶活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活动中,干部教师主动走访结对学生,向他们伸出援助的手,从经济上帮助他们,从学习上指导他们,从情感上温暖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产生了许多感人的典型事例。本全区干部教师共走访学生家庭12383户,其中特困家庭、单亲家庭和后进生2328户,教师义务辅导学习后进生26968人次,为特困学生捐款捐物价值45495元。

4、创新师德教育手段,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我局在注重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通过创新师德教育手段,拓宽师德教育途径,大力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使教师在成长为业务骨干的同时也成为师德标兵。首先,我局建立了《师爱助你成长手册》。在发动全区教师自已设计“手册”的基础上,综合编印了《师爱助你成长手册》,发至每一位教职工手中,并提出了使用的具体要求,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全区教师“手册”使用率达到了98,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我局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了人人撰写“爱生寄语”活动。要求教师从关爱每一位学生出发,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一位学生撰写一条教师爱生寄语,搭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连心桥”。通过撰写“爱生寄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第三,我局广泛开展了师德报告会、演讲会及教师宣誓活动,在社会和学校中宣传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事例。2003年,我区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了青岛市优秀教师报告团,于教师节期间在全市进行了巡回演讲,我区**小学也在全市师德教育经验交流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这些典型的优秀事迹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树立了我区教育行业的良好职业形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区2003年共举行师德报告会、演讲会106场次,参与的教师达1150余人次;教师宣誓35场,参与教师1380余人次。

通过开展创建“十佳职业道德单位”活动,全区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师德状况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得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近年来,四方区先后荣获全国托幼工作先进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示范等级区、山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区、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区、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我区还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联合国儿基会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课题实验区”,全区教育工作总体水平已迈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第8篇:区教育局述廉报告

XX年度,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极领导的关心、指导、帮助下,在局党委书记的大力支持下,我和班子成员一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教育发展水平领先苏北、跨越苏中、融入苏南,促进了我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事业各项发展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按照河办发[XX]82号文件要求,现将个人一年的工作、学习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学习,求提高

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区两级党代会会议精神以及《毛泽东邓小平xx科学发展观论述》、《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xx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及其它相关学习资料。写笔记两万余字,撰写调研报告2篇。

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抓好教育局班子的学习和整个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的学习。在学习制度上,坚持和完善党委认真记好读书笔记,并按要求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稿,坚持每周学习日制度。在学习安排上,突出抓好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党委领导班子的学习,立足于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党纪观念以及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二个层面是机关中层和全体干部的学习,立足于提高政策业务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第三个层面是基层学校领导班子的学习,立足于增强政策法规意识、大局意识和团结协调意识,提高管理学校的能力;第四个层面是抓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贯彻落实,邀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李文斌作了题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的专题辅导。局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大家在认真参加支部统一组织集中学习的同时,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抓改革,求发展

2010年是教育系统改革之年。在全年的工作中,我和班子成员一道,坚持以改革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确保了各项教育改革的成功。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学校第四轮人事制度改革,使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二是实行财务人员考试竟聘上岗制度,进一步优化了财务管理队伍;三是在全区规模较大的学校增设了分管安全维稳工作的副校长,切实加强了教育系统的维稳工作力量,确保了教育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四是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高中、小学、初中的课改实验率均达到了100%。这些改革措施较大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发展。

三、抓党建,保“中心”

一年多来,本人切实履行党委书记的职责,坚党要管党的原则,狠抓了党的建设。通过抓党建,为教育教学这个“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狠抓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健全,人事制度改革以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者得到同步加强;二是狠抓了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尤其是狠抓了局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通过交心通气、开好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形式,较好地解决了班子成员间的同心协力问题。通过班子成员的适当调整,优化了班子结构;三是注重党员发展,全年共发展新党员36名,其中教师党员12名,学生党员24名;五是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全年始终注重狠抓党风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狠抓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项制度建设,做到釜底抽薪;狠抓案件查处,以儆效尤;狠抓治理商业贿赂,做到重点突出;狠抓党委班子成员的廉洁自律,做到率先垂范。本人2010年共拒收和退回红包礼金2万余元。除工作餐以外,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基层单位的请吃请唱请钓等。电话费严格按规定报销,从未到基层单位报销过发票。

四、抓综治,保稳定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一年多来,本人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工作中注重抓了几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抓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对教育战线在区里挂号的信访维稳案件,都是本人亲自抓,基本得到了妥善处理;二是抓安全隐患的排查。本人亲自安排布置了多次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各单位整改,两年多来教育系统没有发生大的安全责任事故;三是抓可防性案件的预防。对有关单位发生的可防性案件责令安保和监察部门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四是抓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本人带领有关股室负责人到学校进行过多次周边环境的工作检查;过问和督办过6起校群矛盾纠纷;五是抓来信来访处理。把集访和越级上访案降低到最低程度;六是抓师德师风建设和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通过加强培训、表彰先进、巡回演讲等形式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查家教家养,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和教师违规办班行为,成效显著,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期望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工作上,虽然能认真履行职责,但是创新的方法还不够多;在学习上,虽然能做到长期坚持,但是也还存在因工作忙而缩短学习时间的现象,思考的深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努力学习、务实工作、严格自律,为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9篇:安定区职业教育专项督导自查报告

安定区教育体育局 (2015-4-25)

定西市安定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号),按照《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迎接国家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职业中学(专)3所,其中民办职业学校1所;教职工292人(民办学校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163人;在校学生3223人(其中定西理工中专1515人、定西机电工程学校1622人、西巩驿中学86人)。主要开设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和汽车运用技术为主干的十多个专业,建有计算机网络中心、电气控制、汽车检测、数控实训、机械加工等实训中心。

二、战略摆位

近年来,安定区瞄准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重点,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我区马铃薯产业升级为宗旨,以发挥我省农业科教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教育主导”的原则,整体推进全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

1.召开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12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区上专门召开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全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会后制定下发《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细化了各部门职责。2015年,区上把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甘肃省农业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创新和完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制机制,落实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督导考核等政策措施,提升我区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整体能力。

2.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区上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对各部门的责任书考核,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规定,对完不成指标的部门和领导进行通报和问责。

三、体系建设

3.统筹做好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区上高度重视中职招生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推动、行政主导、以县为主、学校参与”的中职招生新机制,积极调整高中阶段招生政策,按照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4:6的要求,合理下达中职招生计划,严格落实普通高中招生“三个禁止”(禁止超计划招生、禁止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下招生、禁止私自接收已被其它学校录取的学生)规定。同时严格奖惩,将中职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纳入各学区(校)年终目标责任书考核,实行中职招生工作逐级行政“问责制”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全力提升中职学校招生比例,严厉打击非法招生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招生环境。

4.落实中高职衔接。2014年,定西理工中专与武威职业学院签订了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与机电技术应用2个专业各40人的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与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会计电算化专业50人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40人的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40人、营销与策划专业40人、电子商务技术专业50人的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与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40人的“2+2+1”招生计划;与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护理专业和学前教育各40人的“2+2+1”招生计划。

5.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2015年,安定区参加“三校生”考试549人,其中落实单招人数233人。

6.开展各类继续教育。近年来,定西理中专发挥资源优势,服务行业技术培训,承担了扶贫、人社、妇联、民政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累计完成计算机技师培训554人,计算机初中高技工培训271人,乡镇专技人员培训217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00人,退役士兵培训300多人,完成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800多人。

7.努力创建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安定区从2013年7月开始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区上召开了创建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定西市安定区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区)第一阶段工作方案》(安政办发„2013‟67号),明确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2014年9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初评,上报教育部评审阶段。为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区上紧紧围绕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充分依靠甘肃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定西理工中专、安定区职教中心、安定区农广校及定西旱农中心,立足制度创新,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教职成厅[2014]1号)文件,大力扶持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坚持农科教结合战略。全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制定《安定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定期召开全区科教大会,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为中心,加快农业科技应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健全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部已将我区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00个试点县区之一,为加强对培育工作的领导,区上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区长担任组长,农业、畜牧、科技、教育、妇联、农机局、农广校、农技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农民培训领导小组,择优认定安定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安定区种植业技能鉴定站等3家培训机构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各部门按照目标任务,稳妥推进职业农民培训各项工作,开展农民教育制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的探索和研究,力争为我区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发挥好、不落伍”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投入,改善职成教条件。我区定西理工中专已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成计算机、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中餐烹饪、机械加工等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全市领先。全区积极筹措资金,改善乡镇文化站设施,设置农家书屋,远程教育资源覆盖乡镇、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2006年以来,结合第

一、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4270多万元,对全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进行了新建改造提升,同时,按照“一室多能、一室多用”的要求,将村级活动场所与农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体育健身等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实现资源共享,增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综合服务功能,为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培训创造了条件。

四、行业企业参与

8.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安定区现有定西机电工程一所民办职业学校,该校创办于2007年6月,是由市教育局审批省教育厅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分设安定校区和通渭校区,安定校区位于定西市西川科技园区,校园占地面积67亩。现开设工业类、服务类、卫生类三大类五个主要专业,分别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会计、学前教育、护理专业,正积极申办定西护理学校。区上强化管理,严格落实招生、资助各项政策,目前该校运转正常,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实习实训设备得到改善。

9.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2014年,定西理工中专与圣大方舟、蓝天淀粉、巨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选择部分与产业结合紧密的行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改革试点,引导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资共享等方面与职业院校深入开展合作。安定区还充分发挥行业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与甘肃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与甘肃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专业、师资、设施设备、招生和就业市场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优势的效应,推动校地合作,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10.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待完善)。

五、质量提高

11.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定西理工中专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制定了《定西理工中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认了试点专业及人数和实习单位,制定了试点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实习生手册,建立了第三方中介评价考核办法及开始进行过程管理,学生做到岗位技能全部过关后,从学徒转为准员工,方可顶岗实习。

1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近年来,定西理工中专按照专业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依照“坚持特色,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总体思路,学校确立了以选拔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双师”技能三个层次的教师梯队建设任务为培养主线,以转变教学理念、拓展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技能、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四个能力的发展为培养目标,以外出考察培训学习、企业讲师培训与实践锻炼、职教师资培训、校本培训四种渠道为主要培养途径,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尽快适应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和行业企业人才培养两个需求。学校现有教职工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专业教师82人,“双师型”教师7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3人,本科以上学历148人,省市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16人,兼职教师4人,外聘临时教师3人。

13.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定西理工中专已以4个重点专业资源建设为中心,完善了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了公共信息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2012年以来先后投入经费100万元,逐步完成了校园网基础网络建设升级改造项目、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搭建、校园网安全保护、运行监管与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工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2013年又投资19万多元建成多功能录播教室。目前,学校出口为100m移动光纤专线,主干网千兆互联,百兆到桌面,重点区域千兆接入,无线网覆盖学校办公、教学、实习、家属区及学生公寓等核心区域,教学用资源存储服务器54TB,日常文件存储4.2TB,高性能服务器8台。监控方面,新建的数字高清监控包含67个点,通过千兆光纤上联到监控中心,集中存储服务器72TB,可实现30天以上的安防追溯。与宿舍区原有的模拟监控系统并网运行,总热点数超过130个,覆盖学校所有区域。

六、政策保障

14.制定和实施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情况。 15.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安定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甘肃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和《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评选条件,严把评审程序,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按照《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按月提交每月受助学生名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严格依照系统生成的受助学生月报表数据将国家助学金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确保符合受助政策的学生都能及时获得资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发放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免学费补助资助发放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发放时按照《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对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实行集中发放的通知》要求,根据发放标准实行集中统一发放,即中职国家助学金通知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在建行的专户直接划至学生个人办理的中职资助卡中,由学生自由支配使用;免学费补助资金根据最终上报的受助学生名单将补助资金划至所在学校。2014年,我区有3807人次享受了中职国家助学金,发放金额285.465万元,占全日制学生的88.3%;享受免学费政策 4108人次,发放免学费补助资金410.8万元,占全日制学生的95.3%。2014年我区无中职免学费配套资金。

16.支持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安定区依托定西理工中专成立职教中心。中职毕业生坚持就业和升学两条出路,定西理工中专就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的大型企业、上海附近的大型电子企业、浙江的大型民营企业,还有奇瑞汽车等大型企业,汽车运用维修等专业也有部分在当地就业,学前教育专业大多在当地民办幼儿园就业,就业稳定率都85%以上。定西机电工程学校加强“对口高考”的教学,对少数毕业生实行就业安置,主要在苏州联建科技公司、正文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做一线普工,就业率约90%,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

上一篇:黄河部门下一篇:学校廉洁过节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