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小学生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起步较晚,虽有一定的进步,但仍旧存在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学德育内涵和作用的了解,分析目前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实际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出谋划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基于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价值与途径探索

摘 要:基于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学校教育职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且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生的特点与德育教育需求,提出针对性的改革途径与发展建议,以期能够不断提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途径;策略

针对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思维品格、思想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关系到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形成效果。很多农村小学生存在着比较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情况,但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不足。新形势下农村小学需要积极展开德育教育活动,将素质教育纳入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上,实现农村小学生知识学习能力与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文章将结合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价值与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活动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一、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价值分析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学校教育职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

(一) 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社会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在加强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实现学生思想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自身品格体系正处于构建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德育教育的方式与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情况。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诸多不良风气,比如“攀比心理”“好逸恶劳心理”等等,需要净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在现代小学教育期间,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开展的必要性,避免不良思想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将德育教育视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对其健康成长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二) 发挥学校教育职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为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需要在为学生讲解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课程内容指导。在正确的引导方式下,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加强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的进步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二、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可以通过重视德育教育内容,创设校园文化环境;合理选择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融合学生生活元素,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等方式开展。

(一) 重视德育教育内容,创设校园文化环境

小学德育教育期间,学校需要明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但需要在教育工作计划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还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各个科目教育期间德育教育渗透的价值,明确德育教育与各科目之间的关联,充分挖掘各项德育教育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关注自身品格对学生的影响效果。学校需要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比如可以在校园板报内张贴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模范案例,为学生介绍一些德育教育的内容等等,使德育的内容能够萦绕在学生身边。

(二) 合理选择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德育教育开展的方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积极性,在德育教育开展期间,需要将有效沟通、理解视为前提条件。首先,农村小学教育期间需要树立平等的意识,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个人也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交友的关系,走近学生生活。其次,教师需要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德育教育期间针对性地为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指导,进而切实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期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价值,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等融入其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生动、形象的动画,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小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比如针对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教师则可以提问小学生“光头强总是去砍树,他做的对不对呢?”等问题。小学生需要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讲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更加符合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也能够使小学生更加乐于接受。

(三) 融合学生生活元素,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德育教育的目的也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为其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代小学德育教育期间,教师需要以学生生活与基础,对学生适当予以引导,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生命体验,学习到更多的德育知识,使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更加富有价值。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小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开展“今天我是妈妈的小助手”等主题活动。学生需要与自己的家长一同完成学习任务,在一天内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且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在这种方式下能够使学生真正将德育知识與生活融合,感受妈妈的不易,实现思想水平的提升。

三、 结束语

德育教育对现代农村小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全面提升其重视程度,以多样性的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氛围,结合学生生活实施德育教育指导,让农村小学教育更加多样、有效,避免小学生受到不良风气影响,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世明.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112.

[2]魏建才.浅谈“金种子”工程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学周刊,2018(17):108-109.

[3]杨秀琴.基于地域文化融于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初探——以重庆市渝北区华蓥山文化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9):96.

[4]张世廷.让农村小学教育顺利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形式研究[J].学周刊,2014(10):145.

作者简介:

黄坚,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北兴小学鸿鹤分教点。

作者:黄坚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试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小学生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起步较晚,虽有一定的进步,但仍旧存在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学德育内涵和作用的了解,分析目前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实际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出谋划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教师

前言德育是教育负责人依照社会和教育对象的需求,按照品德构成规律,结合言语、身体等方法,利用内外化,推动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法律、品德等素质发展的全面活动流程。教师是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授知识的人,其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实为重要。如今,农村小学逐渐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实施起来仍旧存在很多不足,亟待解决与改进。

一、小学德育概述

(一)思品教育概念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涵盖政治、思想、品德几个方面。政治层面主要为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符合主流的政治方向,涵盖爱国主义、伟大理想等;思想层面主要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对世间万物有正确看法;品德层面主要为教育学生具备社会认可的积极向上的品德[1]。以上几个层面不是单独运行的,相互存在紧密的关联,渗透在不同德育教育中。

(二)小学德育教育作用

小学生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时期。此时孩子的品质道德行为有无到有,由懵懂到层层深入,亟待塑造。因此如积极指导影响学生,则会让其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然而一旦没有很好地实施教育,发生教育偏差,会让学生向不好的方面学习,形成错误消极的人生观。小学德育教育实为关键,其是目前社会精神文明的标志,小学德育情况对整个民族社会的未来影响颇深。好的品质才能有好的未来,只有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现状不是很乐观。具体问题如下(见表1):

(一)教育停留表面

农村小学教师对德育教育并不是非常了解,重视程度不足,不知道教育重点在哪[2]。多数农村教师自身学历和素质水平低,有一部分还是民转公的教师,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选择“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农村小学教师是课堂主人,学生务必听从老师指令,另外当前受考学压力,教师更重视语数外的教学,而对于德育方面的教育仍局限在《三字经》、《弟子规》等,搞点活动,停留在表面,难以实现德育教学目的。

(二)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人受教育水平低,道德素质不高。其认识与见解较为落后。小学生的家长并未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家庭中缺乏德育教育。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为家长”,农村小学生家长过多重视成绩,希望孩子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课本知识,却很少有注意孩子的道德培养[3]。而这样使得学生难以树立更好地价值观,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更加不利于小学德育教育的进步和开展。

(三)社会环境问题

如今,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孩子开始慢慢认识到了电脑和网络。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其存在不同形式和等级的信息。孩子在上网过程中虽然能够找到不同方面的资讯,但是也有可能接触消极负面资讯。而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基本为零,很容易误读低级信息,影响其人生价值观。

表1: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现状 问题表现

教师 教育停留表面,重视程度不足

家庭 家长素质低。更注重成绩

社会 互联网利弊,农村经济滞后

三、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一)提高家长教师素质

家长与教师应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对孩子的作用。教学过程中,领悟核心教育内容,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品质、心理健康等等。教师和家长都应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眼界,丰富视野。有些农村小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处世之道、做人做事等,及时与学生家长予以交流,立志于培养高品德人才。

(二)优化环境

农村小学应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应装饰校园,中满花草树木,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让每一个角落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学校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学生更好地做人做事。张贴爱国主义教育、奋发图强等主题海报,在进入学校的显著位置贴上校训,并在走廊挂有历史名人画像和实际简介,如“雷锋”、“黄继光”、“”毛泽东”、“南丁格尔”、“爱因斯坦”等等,让小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高尚品德情操[4]。

(三)开展活动,结合多媒体

农村小学应加强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爱人民、爱自己等思想树立。可举办爱国主义相关活动,如组织小学生共同观看爱国电影《长征》、《毛泽东》、《开国大业》等等,了解中国历史。又如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演讲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开展辩论赛,主题可为思想、观点、问题等等,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激发思维能力[5]。教师应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多组织团体活动,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求同存异等。同时还可以制作学校专属报纸,一周由一个班级负责,设计文字、图画等,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同样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政课堂中将教学内容以影像、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表现出来,可情景模拟,用音响播放背景音乐,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学会助人为乐等高贵精神。

结论

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构成部分,其对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意义重大,是培养祖国人才、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载体。农村小学思想较为落后,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明显不深刻,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勇敢诚恳、执着热忱、个性创新、和平友爱等高贵品质精神,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12(28):149-150.

[2]周归定.深度解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误区与原因[J].科普童话,2015,01(09):104-110.

[3]宁凤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与解决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5,03(07):192-201.

[4]常志霞.浅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J].学周刊,2015,13(27):289-300.

[5]王福财.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先重视家庭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5.

作者:董泗水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提升有效对策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提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配合,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自信、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农村小学生不良问题,构建和谐的德育教育氛围。

【关键词】农村 小学德育教育 有效对策

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学生个体近期与远期的发展价值不可低估,影响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在农村基层区域,留守儿童较多,家属对儿童疏于管理的情况较为突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较为缺乏,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也会形成一定障碍。因此,积极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尤为必要。

一、小学德育教学基本内涵与价值

德育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多种内容,最为基本的也可以概括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设定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德育是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人事物摆正思想状态,有效的让学生形成有利于自身与他人的规范道德意识与行为。德育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涉及到多方面内容,甚至渗透在各教育环节中。

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农村小学生中,由于缺乏德育教育,学生群体中存在是非不分、善恶不明、逃学、偷盗、打架斗殴,以及其他违规问题,甚至引发多种恶性不良事件,影响整个社会对农村学生群体的负面印象。而这种现象与各方面德育教育缺失有密切联系。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更多的注重学科教育,关注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从而忽略了对人基本道德思想的培养。甚至对于国家在教学上的要求置若罔闻,仍旧朝着单纯的应试教育发展,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关注。教學中,教学形式呆板,灌输填鸭式教育为主,内容单一,备课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较为常见。德育教育上缺乏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更多流于形式。学校层面对于德育教育缺乏应有的考核指标的规定与宣教呼吁,从而导致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意识与动力。甚至由于学校教育没有生活、社会教育相衔接,从而形成学生的两面状态。在学校保持相对规范的状态,但是出了校门则沾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气。其次,在家庭层面上,由于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隔代抚养下会导致过于的宠溺,或者缺乏科学有效、先进的子女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学生因为在德育教育上存在两极标准,从而导致学校教育的失效。隔代教育中,对儿童学业与生活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与管束,从而导致小学生不惧怕管教与规则,成为为所欲为的性格,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其三,在社会层面上,农村地区也广泛分布着违规运营的私人网吧,学生违规进入网吧娱乐,通过违规方式接触社会不良信息与内容,自身缺乏有效的识别与判断能力,从而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个人认知层面的偏差。同时还有多种非法赌博、打麻将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家长沉迷相关娱乐活动,疏于对小学生的管教,甚至让小学生参与相关行为,导致不良的影响。

三、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提升有效对策

(一)注重学生家属的教育指导

学校教育中,需要积极的做好学校与家庭的配合,让小学生的父母能够参与到学生德育教育活动中。日常教师要积极的与学生家属展开沟通,对学生在校期间、在家期间的行为状况做有效了解,进而有效的展开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工作。例如,当下社交软件运用广泛,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在QQ、微信等平台上做日常学生活动情况沟通,有效的打破时空局限性。同时也要进行学校与家属在学生日常情况上的沟通互动手册,每天家属可以将学生情况记录在沟通手册上,便于教育与隔代教育长辈沟通学生教育情况状况。具体教师与家属沟通方式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保持多样性,有效的覆盖多种情况与多个方面。

(二)注重学校德育教育文化建设

除了常规课堂德育教育内容外,还需要对教师做对应德育教育的呼吁与教育任务规定,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需要通过学校黑板报、学校宣传栏、学校广播、学校优秀学生评比、学校定期主题活动等来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要充分的发挥学校的硬件资源与软件条件,发动教师更多的做好学生家访,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状况。同时也需要由学校呼吁整个社会对小学生教育的配合,注重农村基层做好乡村文化建设工作,避免网吧接收小学生入内,做好网吧日常管理,强化农村基层不良风气的监督教育。

(三)贴合学生心理的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上,要充分的贴合学生心理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引导,但是不能给予过大的压力或者歧视。即便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者调皮的学生,也不能采用排挤、讽刺等不良教育手段,要让学生感知到良好的道德所赢得的赞许,意识到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能够自由舒适生活的基础。要从分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能过多的打压排斥,这样会促使不良学生更加的偏离社会道德正途。要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提供丰富的生活娱乐趣味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的美好,避免其过于的沉浸在网络世界或者不良行为意识状态中。避免在群体情况下过多的批评指责学生,保留学生的尊严感,充分的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对自身找到自信,避免因为自卑而引发的不良社会问题。

四、结束语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努力完成,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要注重德育教育因材施教,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避免笼统一刀切或者流于形式,让德育渗透到各方面,发挥其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县平.初探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6,(22):363-363.

[2]马玉辉.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5,(16):80-81.

[3]赖文.试析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时代教育,2016,(24):240-240.

作者:周焕常

上一篇:历史总结三篇下一篇:孔位特征机械制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