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化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证券化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选取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作为典型案例,对“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增加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股东带来了平均0.154%的财富增加;在资产证券化当年,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债权人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但在资产证券化后,对债权人产生了负的财富效应。

第一篇:证券化论文

探究金融证券化趋势及金融证券化的发展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越来越完善,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金融证券化成为了现今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金融业发展进入重要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金融证券化逐渐取代了经济金融化。因为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致使金融证券化发展时间比较短,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为了促进金融证券化的不断发展,应强化对金融证券化趋势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分析,进而推动金融证券化进程。本文在分析金融证券化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金融证券化趋势变化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融证券化 趋势 发展

金融业发展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使得金融证券化应运而生,成为了现今经济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推动金融证券化进程,同时我国也将金融证券化当成是了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有关研究显示,我国金融证券化产品交易额越来越大,市场规模正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然而,因为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比较晚,市场机制还待改革与创新。所以,我国应加深对金融证券化的研究,为金融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金融证券化概念及特点

金融证券化指的就是银行将债权作为担保,发行抵押证券,以供投资者购买,或者企业发行金融债券筹措资金,进而直接融资。对于企业而言,金融证券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金融条件,减少了融资成本,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社会而言,金融证券化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促进了社会资产流动,提高了金融投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良性循环。从金融证券化背景分析,金融证券化发展和金融业发展机制变化息息相关。在金融证券化发展中,加快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增大了投资收益,降低了投资风险,有助于金融业转型升级,为金融业有序、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金融证券化趋势变化

1.大量增幅证券。与传统固定利率债券相较来说,浮动利率债券及与股权互相联系债券的收益更高。通过提高收益与降低投资风险,更能促使企业快速得到社会资金,减少资金成本。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投资机构债券发行比例明显提高,且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

2.衍生债券。衍生债券是金融证券化的一种创新,其产生原因为国际金融证券化趋势越来越强,加之金融体系中固定利率系统的解体,世界各国浮动利率制度的实施,造成利率与汇率风险不断增大,使得世界各国运营者面对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衍生债券应运而生,将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从收益中剥离,出售给追求收益的群体,不仅可以削弱运营风险,还可以提高生产力,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际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证券发展越来越快速,在欧洲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国际资本流动性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国际各国金融规则与制度发展趋势越来越接近,在世界范围中,金融工具可自由选择筹资者与投资者。在此形势下,国家可创造更容易促进资金流动及交易性更强的金融工具,进而吸引其他国家的筹资者与投资者。而在此背景下,其他国家通过对金融工具的深入研究与推广,促进了各国金融证券化的长远、稳定发展。

4.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金融证券化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对证券市场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功能非常强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们获取信息渠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以往通过市场渠道获取信息转变为现今的网络渠道获取信息,最大限度的实现了金融信息获取渠道的信息化。因为证券市场获取信息与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加之各种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非常全面,如随时可公布某个债券的风险评级、收益评级等,极大的改善了融資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仅减少了证券交易费用,还增大了证券市场流动性,提高了证券运行效率,为金融证券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金融证券化发展趋势

1.增大金融证券化投资强度,放宽金融管理政策。现阶段,我国金融证券化投资方式中,商业银行投资方式主要有国家建设债券、财政证券、保值公债、金融证券、股票等,然而相较于其他债权模式,国家债券投资更加集中。为了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化的稳定、长远发展,应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发展,使其更加积极的寻求稳定,以此进行优良的证券投资,提高闲散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同时,我国也对商业银行实施了一些比较宽松的金融管理政策。

2.加快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资产证券化也称之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证券化发展中,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及理论知识,不断完善与优化我国证券化发展,使我国资产证券化在国际证券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其表现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由单独资产转变为多种层次资产,实现了资产证券化的多样性;同时,以商业抵押为主的模式逐渐取代了以消费信贷为主的模式。二是,利用资产证券化对不良资产情况予以处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以免证券市场发展受到了影响,出现不良资产消费现象。

3.创新金融工具。在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发展中,主要是借助国外成功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经济体制。针对证券市场而言,政府影响力较大,为了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并不断健全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从而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长远发展。二是,支持金融创新。构建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管理体系,加强金融证券市场管理,不断完善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从而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化的不断发展,创新金融工具,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实现了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注重动力支持。我国金融证券化动力支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制度创新支持。为了促进金融证券化的不断发展,应加强初级金融工具的推广,进而发展商业票据、长期企业债券、短期国债等抵押贷款业务。二是,金融服务创新支持。金融服务创新是金融证券化发展的重要所在,主要包括信用增强、信用评级创新。信用评级创新就是指证券化产生后,信用评级机构创设新型评级方式,不仅加强了对证券化组织者、服务者即其他参与机构的检查与监督,还整合了证券化资产、金融资产等信息。三是,政府政策扶持。为了鼓励与促进金融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政府不仅要以人大授权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人大立法支持金融创新,还要出资构建新的金融结构,直接参与金融证券化活动,从而实现金融证券化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现阶段,金融证券化逐渐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各国均在发展金融证券化。所以,在现今形势下,一定要加深对金融证券化的理解,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规范金融证券,为金融证券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於馨彦.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0):42-43.

[2]李肖松.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419-419.

[3]邱全山,王开科,安康等.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特点、会计核算及对金融统计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6(2):80-83.

[4]吴婷婷,傅连康.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金融人才的要求[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1):15-19.

[5]李二营.经济全球化视角下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商业,2015(28):86-86,87.

作者:喻红阳 马天骄

第二篇: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

摘要:金融证券化作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新趋势,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证券化内涵及重要意义,阐述了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金融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证券化;金融;融资方式

近些年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银行外,保险、信托投资、融资租赁以及证券化投资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重点对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进行分析。

1     金融证券化内涵及重要意义

1.1  金融证券化内涵分析

所谓金融证券化不是金融机构所开展的证券业务,更不是传统商業银行所开展的银行券和银行票据业务,而是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金融资产证券化特征,主要包括社会融资证券化和金融资产证券化。其中,通过金融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银行贷款等金融资产转化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的证券,进而实现企业筹资以及社会融资。金融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其可以有效反映经济主体融资规模的增长以及融资便利化程度的提高,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证券化目前主要包括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社会融资形式证券化,二是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社会融资形式证券化为社会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开展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买卖来实现融资及投资的目的,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居民个人等均是较为常见的社会经济主体。社会融资形式证券化的发展表明投融资方式开始从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向金融证券市场转变,社会投融资方式开始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有助于更好满足各种不同社会经济主体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1]。银行贷款证券化主要为开展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贷款债权(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进行担保抵押来发行证券,促进贷款债权更好的流动。银行贷款证券化的发展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转型,开始成为证券的发行者和认购者。

1.2  金融证券化的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在金融证券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其融资方式得到了有效拓展,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外,其还可以通过发行证券来进行直接融资。近些年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及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金融证券化对于企业融资的重大作用,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证券市场,或者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来进行投融资,帮助企业更好完成重组并购等重大经济活动。企业对于金融证券化的偏好和青睐也为金融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支持。

对于居民个人来说金融证券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各种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已经完全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在该背景下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更为快速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促使人们资本运作方式以及投资理财方式向着金融证券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居民储蓄机构也开始呈现出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倾向。金融证券化正在以前所未来的巨大影响力改变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投资理财方式,同时这为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国际市场金融证券化最早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受到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社会公众的投资理财观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将资产存入银行,而是将其投向具有更好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金融资产以及有价证券,这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促使社会融资形式开始向证券化方向转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已经有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方式开始向直接融资转变,但当时基于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发展到1988年,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债券的发行量占比达到63%,显著超过了银行信贷占比,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些年随着国际金融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的运作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

2     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相比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我国金融行业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实现了国有银行以及其他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形成了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完成了我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并且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金融行业发展的中国模式[2]。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中,我国证券市场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没有发展经验,我国证券市场在当时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活力的释放,我国金融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证券市场在该时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提升,呈现出明显的社会融资证券化发展趋势,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截止2020年6月末,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达3893家,总市值64.88万亿元;我国债券市场存量债券共5.43万只,存量规模达105.87万亿,其中资产支持证券7801只,存量规模3.71万亿。

就目前来看,证券市场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金融证券化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新的发展趋势,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整体来说,社会融资形式证券化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融资形式证券化可以更好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社会资金流动;二是社会融资形式证券化有助于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更好促进企业的发展;三是社会融资形式证券化有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2  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金融证券化的发展正在悄然改变我国社会的投融资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满足企业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中进行转型升级。今后,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将会更为规范和稳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证券结构将会更加科学合理,金融证券的结构和种类将會更加丰富多样;二是在金融证券交易活动中各种参与经济主体以及中介机构将会更加多元,社会融资证券化发展在不断拓宽广度的同时也不断深化完善;三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将会更加完善和规范,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证券化市场可以实现与国际金融证券市场的有效对接。

3     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3.1  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金融证券化近些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但是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融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为了规范和引导金融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金融证券化法律法规,但是依然滞后于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比如我国信用评级规定不够具体详实,存在灰色地带,容易让信用等级不达标的企业钻空子。同时关于资产证券化中基础资产问题也缺乏明确的规定,没有严格界定合格资产,不利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稳定发展[3]。二是我国金融证券产品相对单一,虽然各金融证券机构在证券产品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不同金融证券产品之间的同质性较为严重,整体来说金融证券产品还是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比较缓慢,整体来说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配套的金融环境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难以为金融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  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完善我国金融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系统完善的金融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金融证券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国家应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优化金融投融资环境,促进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同时通过系统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消除法律灰色地带,严厉打击金融证券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市场操控以及欺诈等违法行为。其次积极鼓励我国金融证券产品的创新发展,金融证券产品的多样化可以更好满足我国不同参与主体对于金融证券服务的需求。因此金融证券产品应该基于不同群体对于金融证券的差异性需求进行创新发展,提高参与主体的创新意识,培育新的投融资主体,为我国金融证券化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次,我国金融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先进金融管理理念和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引进,来加速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

4结束语

金融证券化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在金融行业发展中也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对金融证券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正视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我国金融证券化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通过金融证券化发展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朱波,刘文震.信用评级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定价的影响机理[J].财经科学,2019(9):14-25.

[2] 谢多.持续推动资产证券化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8(9):18-20.

[3] 姜智敏,郭沛,吴赞.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分化现象及对策[J].征信,2019,37(3):85-88.

作者:陈习龙

第三篇: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财富效应基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研究

摘要:选取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作为典型案例,对“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增加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股东带来了平均0.154%的财富增加;在资产证券化当年,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债权人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但在资产证券化后,对债权人产生了负的财富效应。

关键词: 企业资产证券化;财富效应;案例研究

一、引言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非金融机构的工商企业将流动性较差但预计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企业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将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分离与重组并提高其信用等级,将组合资产的预期现金流收益权转化成可出售和流通、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或受益凭证型证券,实现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我国2005年8月推出第一个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共试点了9个项目,累计融资金额262.85亿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1年又重启了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未来将会逐步扩大基础资产的范围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种类,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正在向常规化推进。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企业资产证券化会对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说,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增加了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在目前大样本研究还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更好地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提供参考。

2006年6月,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东建设)就借中国证监会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机会,将下属上海浦兴投资和无锡普惠投资所拥有的部分市政道路BT项目的回购款合同债权成功实施了资产证券化,并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只以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作为标的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首只向基金公司成功发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2012年8月,浦东建设又借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重启资产支持票据产品试点的契机,以部分BT项目的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票据(ABN)产品,成为本次ABN产品的首批试点企业。完成ABN发行后,浦东建设将成为国内首家在证券市场、银行间市场分别进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的上市公司。因此,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项目为研究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企业资产证券化能给发起人带来益处,主要表现在:(1)节约企业成本,包括信息不对称的减少而降低的经理人代理成本、降低债权人因资产替代效应而发生的监督成本、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承担的利率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及企业债券利率低而节约的资金使用成本、公司借助特设机构提高税盾收益而降低的破产成本,最终实现企业总价值增加。(2)优化资本结构。发起人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增加公司价值[3,4]。企业资产证券化通过风险隔离机制将资产证券化资产的信用风险与企业的整体风险隔离,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为那些不具备传统融资条件的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被证券化的资产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移出,因而不会增加发起人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不会增加企业的负债水平。(3)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把流动性低的资产转化成现金,促进资金周转,可以用筹集的资金去拓展更多的能产生正净现值收益的业务,从而增加公司未来的收益,还可以用于偿还现有债务,降低财务费用,增加当期收益,从而使股东受益。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3年第2期2013年第2期(总第182期)邱成梅,赵如: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财富效应基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研究

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这些优势会体现为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效应。资产证券化对于公司整个发行在外的股票都有一个正面的积极作用,因为资产证券化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正向的“信号”。因此,外部投资者一般都偏好进行证券化公司的股票,使得证券市场上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升。

但是,资产证券化对企业债权人的财富效应还存在很大争议。有观点认为,证券化是一种从债权人到股东的纯粹财富转移游戏。证券化低风险资产会导致资产出售者的风险增加,从而提高资产出售者的资本成本,剥夺了公司债权人的财富。也有观点认为,资产证券化不必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资产证券化对债权人的效应要视证券化所融资金的使用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关于“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增加了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结论,国内更没有对这一命题进行过实证检验。由于目前国内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样本数量有限,对企业资产证券化财富效应的研究大多是理论探讨。本文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为典型案例,从市场反应和财务绩效两方面对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实证上的依据。

三、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案例概况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东建设)是“浦建收益”专项计划的发起人。浦东建设成立于1998年,于2004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核心业务是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上市后,浦东建设从传统的施工承包商转变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商和金融服务商。公司2003年引入“BT模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但是,公司也面临不少经营风险和现金压力,首先,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金额大,回购时间长,存在一定的回购风险;其次,经过几年的大规模投资后,公司的短期投入远大于短期收入所引起的现金流压力逐渐显现。对此,浦东建设从金融创新入手来拓展公司的资金来源。2006年浦东建设将BT项目回购款的合同债权打包出售,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

浦东建设将13个BT项目的合同债权出售给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设立“浦东建设BT项目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发售浦东建设BT项目资产支持优先级收益凭证和次级收益凭证。专项计划存续期为4年,优先级收益凭证总计不超过人民币4.1亿元,面向境内机构投资者推广;次级受益凭证1500万元由浦东建设的两个控股子公司浦兴投资公司和普惠投资公司认购,并在计划存续期内不得转让。该专项计划于2006年6月22日设立,浦兴投资公司和普惠投资公司于23日收到全部4.25亿元资金,这些资金将用于偿还部分短期借款和用于部分BT项目的投资。

四、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反应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在融资活动中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投资者的短期财富效应,是指通过计算融资活动公告发布前后某段时间(事件窗)内公司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之间的差额,来反映融资活动在短期内对投资者财富的影响。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浦建收益”公告日前后证券市场的反应,考察浦东建设公司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是否给其股东带来超额回报。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具体步骤为:

1.确定事件期。“浦建收益”的批准日是2006年6月21日,6月22日正式设立,该事项于6月22日及6月24日刊登在《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上,所以我们选择2006年6月22日为事件发生日(媒体首次披露的时间),记为第0天,事件期为[-5,5]。为了获得连续的交易数据,较好地拟合浦东建设股票收益率的市场模型,我们选取事件期前110个交易日为估计期。

本文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选取资产负债率来反映长期偿债能力见图3。浦东建设用资产证券化所融资金偿还了部分短期借款,在2006年归还的银行贷款远远大于借入的银行贷款,所以,公司2006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267亿元,从而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就是说,在资产证券化当年,浦东建设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有所提高。

但是,在实施资产证券化后的三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均不断恶化,到2009年末这三个指标值分别为0.214083、0.106753和0.709853,劣于资产证券化之前的水平。浦东建设在资产证券化后的三年处于项目投资密集期,资金短缺,偿债能力下降,从而对企业无担保债权人产生负的财富效应。2010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好转,是因为公司又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发行了5亿元短期融资券、7亿元中期票据、引入保险资金30亿元。

(三)风险水平分析

进一步运用Z值模型对浦东建设进行财务预警分析。Z值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变量模式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为Z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Z值模型理论,是Altman通过对美国 1945~1965 年之间的33家破产企业(制造业)和 33 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制造业)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之后,于1968年发表的研究结论而形成的理论(Z值模型)。Z值越低,则企业潜在的破产可能性就越大。

从表2可看出,在资产证券化当年,Z值提高到1.7528。但在实施资产证券化后的三年,Z值不断下降,到2009年末降到了0.0055。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选取的基础资产都是企业的优质资产,导致了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下降,而一旦企业破产,企业的债权人对已经出售的基础资产不再享有受益权。总之,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后财务风险的不断增加会给企业的无担保债权人带来不利。

六、结论与启示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增加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是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务都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作为案例,从市场反应和财务绩效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1.浦东建设进行资产证券化给其股东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首先,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公告的市场反应,结果显示,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为股东带来了平均0.154%的超常收益,在事件期的累积超常收益率为1.69%,说明浦东建设在此期间能跑赢综合AB股市场的整体盈利水平,浦东建设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公告给其股东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其次,分析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前后的财务数据变化发现,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显著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的增强又将给其股东带来长期的财富增加。也就是说,不管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企业资产证券化都会对其股东产生正的财富效应。

2.在资产证券化当年,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债权人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在资产证券化当年,浦东建设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Z值都有所提高。因为实施资产证券化,使浦东建设的现金资产增加。

3.在资产证券化后的三年,浦东建设的偿债能力指标恶化,财务风险上升,导致企业债权人面临的风险增加,对债权人产生了负的财富效应。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因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本身具有周期性。浦东建设在资产证券化后的三年正处于项目投资密集期,资金短缺,导致偿债能力下降。二是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选取的基础资产都是企业的优质资产,资产证券化所融资金除偿还部分短期债务外,其他的用于新的项目投资,如果这些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则导致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下降,财务风险增加,对企业无担保债权人会造成损害。

基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的案例研究结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善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

1.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对企业债权人的财富效应,一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企业资产证券化所融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将资产证券化所融资金进行再投资时需更加谨慎,减少高风险项目的投资,以保障企业债权人的权益。

2.可以选择基础设施BT项目作为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的突破口。对企业来说,基础资产的流动性越差,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越高。基础设施BT项目具有流动性差、合约标准化程度高、易组合的特点,而且BT项目的回购方是政府,风险较低,是我国比较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因此,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为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3.加快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常规化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大、发行较为频繁的公司,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越大。尤其是对那些投资具有周期性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投资周期将资产证券化作为常规的融资工具进行融资,以不断地获得现金流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可以为扩大投资规模、增强盈利能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Iacobucci E M &Winter R A.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34(2005):161-207.

[2]Schwarcz S L. The alchemy of asset securitization[J]. Stanford Journal of Law, Business & Finance,1994:133-154.

[3]Leland H. Financial synergies and the optimal scope of the firm: implications for mergers, spinoffs, and structured fi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 forthcoming, 2006.

[4]Skarabot J. Optimal scope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of the firm[D]. Ph.D.Dissertation, Haas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2002.

[5]张伟等.资产征券化对原始权益人微观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5):12-15.

[6]葛培健.企业资产证券化操作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8.

[7]Claire A. Hill. Securitization: a lowcost sweetener for lemons[J].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1996,74:1061-1111.

[8]王晓博. 现代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动因分析: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经济论坛,2007,(24) :97-100.

[9]袁显平,柯大钢.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研究,2006,(10):31-35.

[10]向德伟.运用“Z 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2,(11):53-57.

(责任编辑:王铁军)

作者:邱成梅 赵如

第四篇:抢滩资产证券化

“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句出自美国华尔街的经典名言正在中国蔓延开来。

从早期的住房贷款、租赁款、汽车贷款,到后来的信用卡应收账款、物业费债权,再到现在的蚂蚁小贷、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了。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蚂蚁花呗交出首份成绩单:支付交易笔数达6048万笔;占支付宝交易总量的8.5%。作为一款配备消费额度的支付产品,蚂蚁花呗对接的是蚂蚁小贷,这6048万笔消费放贷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的。

自去年底由审核制转为备案制以来,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迅猛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发行总额达到人民币2494亿元。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已位居亚洲之首。

在国务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的大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对于深化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政策窗口的打开以及市场的不断成熟,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内涵、模式上或将有更大的创新。

由于相关制度设计尚不完善、法律欠缺,整个场内资产证券化尽管规模增幅相对可观,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整个利率下行周期中,其基础资产收益开始下降,半路杀出来的公司债让参与者措手不及。与此同时,场外资产证券化的兴起收紧了市场空间。

创新不断

所谓资产证券化,通俗来说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出售以获取融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早在2011年,蚂蚁小贷(当时叫“阿里小贷”)就开始资产证券化的探索,是国内最早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小贷公司。截至现在,蚂蚁小贷已经成功发行近200期资产证券化计划。

据蚂蚁花呗产品负责人郝颖透露,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余额已超400亿元人民币,不仅帮助100多万小微企业实现融资,也支撑了蚂蚁花呗用户的消费信贷需求。

粗略估算,蚂蚁花呗至少帮助整体支付系统成功率提升了2个-3个百分点,而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意味着至少可以促进1.3亿元的消费。

证券化给互联网金融平台带来的效果不言而喻。除了扩大信用杠杆之外,通过向金融市场输出金融产品,从而打造了一种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输出模式。

无独有偶,京东白条的ABS日前由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完毕,并于10月28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成为资本市场第一个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根据发行方案,“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融资总额为8亿元。在目前资产配置荒的情况下,京东白条ABS火爆,一日售罄。

与此前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不同,这次京东金融的基础资产并非是针对企业的小贷资产,而是针对个人消费金融的京东白条,也就是C端的分期付款和赊销。

资产证券化首单融资8亿元,虽然对京东来说金额不大,但相当于打通了融资渠道。“通过资产证券化,互联网机构便有了造血功能。”京东白条ABS项目负责人郝延山告诉《财经》记者,京东后续将有更多的项目在交易所挂牌。

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金融此次在白条资产证券化上的尝试,对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都具有标杆意义。这或将激发更多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融资。据《财经》记者了解,达飞金融、趣分期、分期乐以及多家P2P平台均已开始试水类资产证券化业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后,很多P2P企业出于风险控制考量以及优良资产的缺乏,纷纷寻求业务转型或升级,而证券化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选择。

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的逐渐白热化,资产证券化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之间对接和开辟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而通过互联网,资产证券化在内涵、模式上均有较大的创新和发展。无论是在基础资产汇集、破产隔离、增信评级、发行与交易等各个环节都呈现与传统资产证券化不同的特点。

政策放宽

与美国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时间不长。自2005年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但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试点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1年才恢复试点。2013年国务院决定扩大试点工作。

作为新金融的一个切入点,在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盘活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带动GDP增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资产证券化的政策窗口不断打开。

去年11月20日和21日,银监会和证监会先后颁布《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和《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标志着中国资产证券化正式开启备案制时代。

此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从项目实施到最终发行,往往要经历五个月以上的时间,有的产品的“初始起算日”与发行日相距八个月之久,池内部分贷款已经到期的情况也不少见。

而在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行政审批取消之前,券商上报资产证券化产品方案往往要经过材料补正、两轮意见反馈等多个环节,从申请材料到产品获批,多数产品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落地。

信贷类和企业类ABS备案制的双双落地,资产证券化的市场空间开始被打开。

随着发行流程的加快和信息披露的提高,中国资产证券化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为2512.66亿元,企业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为920.55亿元。这使得中国跃居为亚太区最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新发行市场。

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对银行而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第二类,对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而言的企业资产证券化(ABS);第三类,对保险公司而言,多为资产支持票据。

而与之相应的,国内资产证券化有三个市场: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包括新三板以及券商OTC柜台市场)和私募(场外)市场。其中前两者可以统称为公募市场,也是主流的ABS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在已经发行的7000亿元左右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中,以商业银行为主,汽车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租赁为辅的金融机构发起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超过5000亿元,占比大概是四分之三,绝大多数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不到1500亿元,是以交易所市场发行为主。

在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动力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但是中国金融银行业一枝独大的局面,决定了在中国,银行是最大的原动力和主要的发起人。目前,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足,出表动力不足。中小商业银行虽然需求强烈,但空间不大。博人金融CEO宋光辉告诉《财经》记者。

从国际经验看,保险资金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最主要的投资者。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与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期限短、收益率低,保险资金实际投资占比很少。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总共289亿元,占保险行业总资产的0.25%。

今年8月25日,保监会印发《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管资产支持计划业务进入常态发展阶段。资料显示,自2013年4月保险资产支持计划试点业务启动,截至目前,全行业有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业务试点,共注册22单计划,累计注册规模812.22亿元。

“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制度相对比较成熟,监管规定也比较细。证监会在机构、责任划分方面规定较宽松,保监会的监管规定介于这两者之间。目前基础资产没有公布负面清单,创新空间比证监会要宽。”接近保监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

机构抢滩

面对资产证券化的蓝海,券商、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机构纷纷迅速布局。

不同机构展开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各有侧重:就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而言,业务体量最大的主体是券商,基金子公司刚刚开始发力。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受托机构全部为信托公司。

目前,以券商、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SPV(特殊目的载体)的资产证券化,无论是发行数量和金额上,占比仍较小。申银万国预计,未来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望齐头并进。

对券商、基金子公司来说,规模更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很难涉足,只能以承销商的身份参加。据悉,此前证监会曾专门研究券商、基金子公司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可行性,但后不了了之。

“整个ABS的大头是银行,但是目前银行没有很强的动力出表,这是现实情况。企业ABS占比相对较低,但竞争异常惨烈。”嘉实资本副总经理王艺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其实,整个企业ABS规模之所以偏小,是因为现在最有可能大规模展开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BT项目不在范围”。王艺军说。

事实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BT项目作为基础资产的企业ABS项目,其基础资产现金流稳定,收益率亦相对较高。地方政府透过ABS将大型基建项目转让出去,引入社会资金亦符合政策导向。但监管担心银行将这部分资产出手后,又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融资规模,导致地方债务大举扩张。

基金子公司集中发力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是基于其数十万亿的市场空间以及传统通道业务的萎缩。

今年10月16日,嘉实节能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设立,这也是国内首单央企环保领域资产证券化产品。王艺军告诉《财经》记者,自2012年开展私募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尝试,嘉实资本已在债权、收益权、商业地产等多个领域展开布局。

富诚海富通董事总经理、ABS项目负责人翁江告诉《财经》记者,公司很看好资产证券化业务,已将ABS作为公司的战略核心。截至目前,富诚海富通累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达35亿元,在所有基金子公司中排名第二。细分到租赁行业ABS产品上,管理规模在全市场亦位列前三。

“不同于传统资产管理业务,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更多投行的经验和积累,券商更有优势。”王艺军告诉《财经》记者,在资源积累方面,券商有更多项目经验沉淀,比如此前承销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的项目更容易转化或衍生出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先天优势。

不过,在王艺军看来,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蛋糕本身十分大,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基金子公司去弥补这块短板。

监管挑战

其实,资产证券化在美国比较成熟,已成为其固定收益市场的重要品种,尽管在次贷危机后有所下降,但目前占比为25.35%,相较而言,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占固定收益的比重不到5%,仅为2.7%。可谓刚刚起步,潜力巨大。

“虽然前景广阔,但眼下问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流动性问题,这一直是资产证券化的痼疾。”宋光辉说。

据Wind资讯统计,2014年资产支持证券的二级市场交易为16.06亿元,且主要集中在证监会监管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仅占全年债券总交易量的0.004%。

目前发行规模最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投资者主体仍然是银行业机构,往往都是持有到期,基本没有流动性。

“从根本上看,还是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优势地位太强,其它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发展相对不足,整个机构投资者的群体不够丰富和多元化,影响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流动性。”宋光辉说。

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过程相当复杂,其创立、发行、交易各个环节涉及到不同的监管部门。但现在的多头监管体制使得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大大提高,也造成了资源错配。与此同时,在资产证券化的发起、审批和运作操作过程中,信息分散在各个监管部门,造成了发行主体在监管部门当中套利。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曾撰文建议,各监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增强合作,尽早实现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互联互通,使资产证券化的供需两端都得到有效释放。这样既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又能使各类投资者方便参与两个市场的投资,从而增强流动性。

在李剑阁看来,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对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挑战。

“其实,不只是监管体制,整个制度的顶层设计以及法律环境的完善都是必须的。现在国内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规层级太低,法律效力不高,制约业务发展。”保监会资金部罗桂连博士在一次论坛中称。

罗桂连建议,应该推动研究制定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法等基本法规,明确特殊目的载体的法律主体地位,解决资产独立、破产隔离等关键法律问题,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在他看来,立法是资产证券化制度建设的核心,从国外的经验看,立法亦能够对资产证券化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税收政策也应进一步明确。

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近期表示,有关部门应参照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税收体系,结合中国税收法律环境,明确企业资产证券化税收政策,给其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同等税收优惠政策。

正是由于制度设计尚不完善、法律欠缺,所以尽管公募ABS市场的政策利好不断,整个交易所场内资产证券化规模经过初期的增幅后开始放缓,与此同时,场外私募资产证券化已经稳步发展。

与公募ABS相比,私募类ABS门槛低、流程快、效率高,入池资产的范围也更加广阔。事实上,很多机构、地方金融交易所已经开始了私募ABS的探索。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做的信用卡应收帐款资产证券化,已然很成规模。

郝延山亦告诉《财经》记者,京东后续相关项目可能会考虑以私募的方式来做。“与公募相比,私募发行时间较短、结构设计灵活。”

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大宗个性化交易、定价复杂的特点,更适合在监管成本较低、适合一对一询价的场外市场发行。在发达国家,高度灵活的场外市场才是资产证券化发行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地方交易所都在做一些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但由于缺少行业标准,流动性不佳,基础设施不完善。

今年9月,微众银行原行长曹彤牵头组建的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立,曹彤告诉《财经》记者,希望能够借此完善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套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资产证券化平台。

作者:陆玲

第五篇: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情况的探讨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资本的流通不仅仅是金融化,而是向证券化所转变。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但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地磨合和完善。本文对金融证券化趋势以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作了相关论述,提出了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金融证券化蓬勃向上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关键词:金融证券化;发展背景;发展难题;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为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而我国对金融管制的放宽,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证券化的發展,成为当前社会的新模式,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势头良好。为了保证金融证券化的发展效果,相应的监管体系应该一并建立,并结合全球化发展模式,以促进其效果的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处于繁荣状态,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世界的舞台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整个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开始走向金融化,这对于金融证券化有很大的帮助,在某种程度上,有极大的推进作用。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代替传统金融,而是在保持传统金融优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实力的象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飞速发展,金融证券化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对于金融证券化,要进行大力的扶持和发展,实现金融行业的多样化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

1 金融证券化的概念以及发展背景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参与到了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中,但对于金融证券化的概念认识模糊,何为金融证券化?在传统金融活动中,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固化和单一,而一旦有较高的融资需求时,以现金或数字货币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已不再适应,且通过银行贷款所进行的融资活动,由于对其规模有要求,同时进入门槛也较高,所以通过银行贷款进行的融资较难完成。而现阶段金融活动中,由于其形式和渠道的多样化,金融活动的模式已经在传统模式上进行了革新,有价证券的出现,为金融活动开辟了崭新的路径,使得融资渠道也得以拓宽,通过发行有价证券进行的融资活动已成为主流,此融资活动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低、门槛低、效率高等,因此金融证券化的概念由此而来。金融证券化可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吸引更多的资产流入市场,这也是金融证券化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金融证券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发展与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控有着直接的联系。近些年,国家对于金融政策的调整,使得金融市场更为活跃,金融活动市场化趋势明显,同时各大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另外,由于对金融活动的管控政策放宽,民间资本的加入,使得金融活动的选择性更多。与此同时,国有银行、金融机构等的经营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形式多样的资产如有价证券等存在于企业之间,并成为交易的主流,即金融证券化的形成。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股份制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将股权进行等额划分,并采取转让或发行股票的形式,使得市场中的有价证券增加,通过有价证券进行的融资活动越来越多。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通过利用各金融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渠道,从而产生各种具有利率低、风险低等特点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同样是金融科技的产物,同时也是加速证券化发展的助推器。

2 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形式有以下几点:其一,企业在发展中,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证券,此证券与相关机构发行的证券相比,有较高的收益率,同时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这种证券在市场中极易被接受,所以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更为容易,不用投入太多的成本,同时速度也更快。目前一些银行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在发展中,通常采用发行证券的方式融资。其二,我国金融证券的发展中,由于证券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式,所以衍生证券也因此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证券能够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同时拓宽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形式,使其能够将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降低并转移风险,金融证券的多样化和市场化,是推动金融证券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媒介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贸易,同时为当下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金融平台,大众可以从中快速、准确得到所需的金融信息和产品服务等,为其投资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和方式,提高了投资水平。相信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在金融行业中的运用会在不久的将来创造更多的奇迹。其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金融全球化也是一种推动,中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也会因此加速,而国际资本的流通,也更需要以此为媒介。

3 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的难题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国情的差异,金融证券化的发展遇到的难题颇多。首先,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与国企的负债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种都为信用贷款,抵押的情况很少,资源来源不稳定,所以金融证券化难以实现。其次,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投资者基本是养老保险和保险公司,而养老保险本身福利性的特征,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银行而言,银行受法律以及自身水平所限,想要达到稳定的情况尚需进行长时间的调整和完善,方能适应证券化。最后,一旦实现资产的证券化,给银行带来的优势众多,但这其中要考虑的是,如果银行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市场,投资者则会根据风险等级来考虑投资比例,如果风险等级过高,则贷款的可能性也就减少,如果银行降低贷款者的信用,则贷款风险也会随之更高,所以这种情况下,将会出现严重的危机。

4 我國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策略

相对于国际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上还不够完善,但是发展的速度惊人,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更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相关的金融政策,同时并借鉴其他过程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以下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策略。第一,需要严格规范金融市场的管理。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是国债,所以国家要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鼓励并引导商业机构和企业进行优质债券的投资,这是推动金融证券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刺激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另外,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使投资能更有选择性,提高投资收益。第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证券在发展中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注意不良资产等一系列问题,对证券市场加大管理力度,一旦发现问题隐患,要及时进行解决和完善,规范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同时,对国有银行也应该进行相应地改制,并能鼓励和引导私有银行的发展,在传统银行的经营中,固化的业务形式,客户群体严重受限,银行自身的业务范围较为狭窄,而鼓励和引导私有银行的发展,进行混业经营,使市场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风险得以分散,而利润的来源也更趋向于多样化,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由此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且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也会更加趋于稳定和安全。第三,提供技术动力支持。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需要以不断完善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在政策以及发展上对其进行扶持,为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相关工作者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不断创新我国的证券市场。另外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这也是保证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必不可少,保证金融证券化走多样化的道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必须要稳步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切忌盲目,要对证券市场有清楚和正确的认识,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推动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金融证券化趋势是发展的必然阶段,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要正视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推动金融证券化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钱家栋.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及防范治理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7):42-43.

许团,王彦发,杨静.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体系结构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6):184-185.

陈财铭.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者心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0(16):25+27.

张珊.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J].营销界,2020(09):183-184.

汪远.应用统计学在金融及证券领域的运用研究[J].财富时代,2020(02):53.

赵鑫.浅析金融证券市场的最优投资及模型选择[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110-111.

作者:卢通

上一篇:语言学毕业论文下一篇:营销策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