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家长的关心和爱护,逐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在学校中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德育的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篇: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 作为德育工作的主体,农村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且其牵扯面较广。所以,如何妥善地解决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是整个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关键点。初步分析了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德育 困境 措施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困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价值多元化、经济多样化,为农村的青少年群体提供了较大生存空间,但是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虽然面临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农村中小学德育也存在着如下几种困境:

1.德育工作环境复杂化

其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激发了人们致富的热情和潜力,但是也给农村中小学德育带来了尴尬境地,社会的变革打破了长期禁锢农村的传统理想和道德信念,让人们卸下包袱,可以大展宏图,但也对整个农村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其二,社会改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信念、信仰、道德缺失等问题。上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冲击着农村中小学德育,使农村中小学的德育环境变得复杂化。

2.来自社会、学校的德育压力逐渐增大

长时间以来,农村子弟都将当兵和上大学作为跳出农门的主要渠道。近些年,随着学校升学压力的增大、我国兵役制度的改革、高等院校的扩招及后续的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导致了“读书无用论”的再次抬头,使得农民因对社会的误解而将其不满转移到学校教育中,并将其作为宣泄心中不满的工具。在上述两种情况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3.德育系统不完善

德育系统不完善,主要包括德育方法陈旧、德育内容单调、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另外,在部分学校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鄙农、轻农情况。例如,部分中小学中现有的德育评价机制,多年以来各中小学均缺少较为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使德育工作常处于“说比做重要、忙起来什么都不重要”的尴尬局面。

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措施

1.强化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大局。农村中小学要逐步转变观念,避免重智轻德,反对智育和德育相对立的观点,理清学校办学思路,稳步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借助举办讲座、引发材料、课外活动,开会等重要形式,将学习制度化,强化学校内全体教职工对中小学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多方合作,努力做好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国农村中小学经常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明确其中的意义。因而,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爱国主义;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要想爱祖国爱社会,必须先爱自己、爱家乡、爱学校,不断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中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创造有优美的学校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均称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3.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单向式”教学方式,多余学生进行互动,在快乐的分为中教导学生;德育教育应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内外,依据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常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与习惯,教师要坚持事事、时时进行及多样化教育,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积极的参与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德育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让知识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让中小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给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4.学生、学校、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德育教育

农村家庭多存在着学生思想浮动较大、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条件限制等诸多问题,教师应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关心每位学生,共同奏响爱的主旋律;校内应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师生心灵对话”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撰写心灵日记、征集名言警句、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挫折教育、组织感恩体验活动、建立导师制等活动,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真正领悟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5.改变以往的评价方法

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机制来正确评价教师,并将师德、育人效果、政治理论平作为学校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能仅凭分数来区分高低。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师互评、自评及家长评议结合在一起;要逐渐缩短评议的时间,可以几周评议一次,并向家长及时反馈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网络文化大范围覆盖的今天,农村中小学德育在得到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中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德育发展的艰巨性,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理念,使用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做到树人先树德。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与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1,(10):18-19+22.

[2]窦远林.关于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8):71-72.

[3]梁美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德育的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09):32-34.

[4]高志兵.探索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路[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03):73-74.

作者:范建玲 赵立顺

第二篇: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忧思

【摘 要】对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手段进行分析,指出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探询有效的德育方法,提出以培养学生幸福感和敬畏感为起点,从个人德行养成的客观规律入手,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提高德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缺失 情感教育 实践 德性形成

一个国家的公民道德素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公民道德素质越高,社会发展的代价就低,发展就越能持久;否则,已有的发展和繁荣也不过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无数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民道德素质低下的民族不是一个有前途的民族。

当前,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德治国”。作为为国家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行业,开展有成效的德育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当前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教育者肩上的担子更显沉重。

仔细分析目前教育界对中小学生所采取的德育教育模式,效果如何?现状已经堪忧,前景更不容乐观!

一、当前我国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重智力,轻德育

素质教育提了许多年了,但在相当多的地区,片面追求智力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俊遮百丑”“成绩好”的光芒盖住了学生身上也许是致命的道德缺陷。教书育人,本是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两条腿。素质教育的口号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当我们试图用搞运动的形式来开展德育教育时,结果可想而知。如今,德育教育的缺失还在继续,并没有任何被重视的迹象。

(二)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育界,弥漫着一股假、大、空的虚无缥缈的腐朽酸败之气,沉醉于各种理论的学习。论文铺天盖地,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色。可惜仔细读来,不过是转载、翻译、借用、拼凑起来不知所云、面面俱到的空泛的说词,很少有人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搞调查、做实验。研究报告没有多少可行性,也没有相应的案例可以借鉴。急功近利“赚快钱”的思想在教育界泛滥开来了。

(三)重形式,轻内涵

每个学校都提出以德育为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关于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许多口号和标语;学校也会组织许多活动,譬如在三月植树节,四月学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希望通过活动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但这些活动往往只局限于办一期黑板报,写一两幅标语,热闹一阵就烟消云散,并没有真正达到塑造学生人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基本的德育教育目的。长期的蜻蜓点水式的模式化活动,麻木了学生的头脑,还使学生养成了走形式的恶习。

(四)重经验,轻科学

在校园德育教育过程中,从主管德育的领导到普通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或各种形式主义的评比,不学习,不仔细研究青少年发展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不考虑时代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关注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习惯,一味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拍拍脑袋,计上心来,盲目的设计德育教学手段,为课题而课题。“摸石头过河”的做法居然也用到了学校德育教育中来了,最后的成果只能是束之高阁,贻笑大方,更危险的是居然推而广之,祸害无穷!其实任何事物的解决都有其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必须依照科学的程序来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德育教育也不例外,不能为通过某项课题而忽略了这一步。

(五)重认知,轻情感

南京师大朱小蔓教授谈到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时认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是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校德育的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目标的目的。造成目前学校德育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朱小蔓认为,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目前中小学校的德育目标,主要注重于考查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于学生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而没有注重他(她)的内在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了改变。即使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考查,我们也往往是采取简单的量化方式,如学生为老师办公室打了几次开水,打扫了几次教室等。而对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之后,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自尊心、责任感等有没有得到发展,并没有真正作为学校的德育目标之一而得到关注。同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也往往忽视了利用情感性的机制,也就是说没有运用情绪和情感的感染性功能、弥散性功能、激励性功能和动力性功能,来促进学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认同。朱小蔓认为,德育的本性在于培养有社会生活能力、有主体精神、能主宰自己的“人”。个体的德性形成,是不可能仅仅通过认知层面即“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而实现的。对于个体而言,其道德知识能否成为道德观念,主要取决于其情感的投入程度。

二、失败的德育教育导致的不良后果

德育教育不同其他,教育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反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德育教育方法不当,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导致我们德育教育成了失败的教育。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目前在许多中小学,学生对说教式的德育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情绪,有的学生因此还形成了“双重人格”:他可能已经掌握了道德的有关知识,或者知道一些道德规范的词汇,但却同样会做出某些不道德的行为。这种扭曲的人格特征,如果不及早加以辅导和纠正,有可能发展为危害性极大的人格障碍。刚刚发生在浙江绍兴的中学生连续跳楼事件,前不久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以及马加爵之前的研究生杀害自己的女友,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杀了自己的导师,清华大学学生给狗熊喝硫酸……这些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忽视德育教育,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将带来多么大的损失!

三、开展校园德育教育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凡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不仅吸引着我们,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距离感。有谁想要接近它,会为自己的卑微而觉得形秽;有谁想要远离它,却又深感与所悦者分离有怅然若失的感觉。”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成长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样是幸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幸福,而家长给他们的也往往只是物质的幸福,这样,即使他有了很多物质的幸福之后,仍然体会不到精神的幸福。还有一些孩子,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变态的心理,他们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幸福。如果学生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总是痛苦和心灵扭曲,那么这肯定是一种没有被学生认可的教育形式。情感性学校德育模式,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偏重认知而忽视情感的德育状况,其目的也在于呼唤一种合乎道德教育本性的学校德育教育新模式。

(二)活动教育

学校可以考虑在三月组织学生去踏春,这个活动既陶冶情操,又可以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在其中可以穿插爱国主义教育。不要为了安全的理由抹杀了学生的自由和乐趣,当年孔子带领他的学生游学列国,差点饿死在陈蔡一带,不过孔子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四月学雷锋月,可以办板报系统的介绍雷锋的生平,学习讨论他生活上的朴素,学习上的专研精神,对同志的热情关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质;展开讨论雷锋精神在现实社会的意义。不要单单局限在一两次活动,而要全校动员,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动的气氛。五四青年节,学校可以开办历史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精神。

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开展爱国奉献希望工程活动,发动师生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等。

(三)在道德教育的天平上,行动永远比语言更重要

“全员育人” “学校教育无小事”,这些教育理念都很好,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如果是“天桥的把势——只说不练”,在没有教育学生的同时,相反给他们做了“言而无信”的模仿对象。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美喻之称的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工作、学习、为人处世等细节上下工夫,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四化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加强学校德育. 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小学德育.

[2]努力让学生感动.中国德育网.

作者:吴文慧

第三篇: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家长的关心和爱护,逐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在学校中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德育的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学校建设工作中,学校领导要以强化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目标,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全校教师应切实履行好职责,共同朝着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小学

1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1.1众人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德育的重视有提高,但是对于全体社会家庭和学校来说,还存在着对德育教育的不同步的现象。近年以来,不少学校和地方教育机构都意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综合治理的规范,从而導致了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协调和配合不当。另外,某些中小学的思想比较固话,没有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一味的认为学生的学习才是第一名,不重视对德育的教育。

1.2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待提高和改善。

近年来,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逐渐的丰富起来。包括了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行为教育等。甚至法制教育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教育内容都进入了学校的德育教育系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为学校德育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们的内容十分庞大又繁杂,缺乏了一定的系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学校德育化的进程。部分老师和领导过分的要求思想改造,而忽视了通过循序渐进去激发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1.3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令人担忧。

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都是好的。他们爱祖国,爱学习,有纪律,有理想,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体制在发生质变的过程中,部分中小学生有了更多耳濡目染的机会,也有可能接受到外界的新鲜事物。本文提到的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了解和参加政治活动缺乏热情动力,他们的个人思想是活跃的,自我意识也很强,但是却对学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教育有逆反的心理。他们过于关注自身而缺少对外界的关注,这会导致他们只会横向比较,不会纵向分析。同时,一些学生的普遍弱点就是不能够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也铺张浪费,并且劳动观念很淡薄,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学校需要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培养教育来不断加强学生的能力。

2中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2.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这一门课程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这门课程会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鼓励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递正确积极的思想,促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成为高素质人才,所以这门课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不能泛泛的讲一些大道理,而是应该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通俗易俗的语言,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并不单纯只有思想品德课,还有其他各科课程。想单纯通过思想品德课一科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好好借助其他课程,只有掌握了各科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2.2相关的学校活动

学校活动包括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等。校会通常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班会则是更有针对性的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教育一定要想办法通过学校各种活动穿插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时,不能盲目,必须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逐步改正。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针对不同学生,要采取有所差别的措施,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3中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3.1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学生比较倾向的办法,老师找他们私下交流沟通,从各个方面来说服教育学生,这样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可以启发学生自觉性,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并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加以改正完善,此时老师和学生是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的,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

在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从自身出发跟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可以举身边的例子,这样会更加真实,也能够更好的达到说服效果。谈话过程中老师要深入对学生的了解,此时此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知道学生想的是什么,了解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谈话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也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和学生的单独谈话更能深入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心所想,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谈话应当是规律性的,而不是只出现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教师的态度要平易近人,让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他们才可以敞开心扉与自己交流。

讨论的方式主要针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己的分辨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3.2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具体通过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个方面来实施。教师要设置出具有情感感染力的教育情境,并且淡化教师的作用,促进学生主体与创设的教育情境的互动。情感陶冶的办法在德育教育中用的较为广泛,它能够使师生双方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一种趣味盎然的状态,更能够达到教育效果。

3.3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更加形象生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实行奖励机制,设置每周榜样的小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榜样就在我们周围,这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运用榜样教育学生,要注意选好典型,切合学生的实际,易于学生接受。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教育学生,老师也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确保活动能够被学生们广泛接受并且顺利进行。

3.4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受到实际锻炼,明白其中的辛苦和不易,以此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及现在德育教育所处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趁“课改”的同时,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改革,而我认为德育教育的改革的核心应当强化做人教育。强化做人教育,很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多以活动的形式,不要多教条,要结合“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广东省化州市德育学校  广东  化州  525100

作者:李慧萍

第四篇: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

【摘要】在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要求,并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一时间“核心素养”基础教育的新词、热词,关于这一方面的教育研究也变得风起云涌。本文之中笔者从自身的实践教育经验出发,对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小学  德育教育  创新

1.将核心素养中的道德教育植入课程学科之中

“核心素养”是概念非常宽泛的词汇,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若是想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落实,就必须要将其植入到学科课程中去,通过“摸得着”“看得见”的课程教学,为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标准依据。对于此,笔者的建议是,根据核心素养要求,重新制定完善基于教育课程体系标准,以实现本学科、本学段的核心素养德育目标为要求,推动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如在语文学科中,就可以借助国学经典的学习,不断的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理念,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快学生道德养成。在物理学科中,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除要传授学生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可续、求真探索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得到发展,是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

2.建立以核心素养为标准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教学倡导实现“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的过渡发展,而教学评价作为中小学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环节,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德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如可以从“国家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文化修养”几个方面出发,并以此作为标准,对学生展开评价,通过育人评价标准的转变,促使核心素养德育教育内容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要实现“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过渡转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持续的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参照上述制定的德育评价标准,量化评估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为了凸显出德育教育养成的重要性,可以将学生的德育量化评估水平作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评定依据,相信在这样的核心素养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中,一定可以更好的推动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

3.强化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德育理念学习培训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落实者,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因此在抓学生道德养成时,必须要从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抓起,因此强化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德育理念学习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如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张卓玉先生就曾说过“基础学校要通过发放核心素养教师培训手册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素质能力方面的培训”,而这无疑是当下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如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研会议的方式,让校内的教师认识核心素养的含义,从而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认识思想层面的变化,更好的推动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此外,还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和道德素养,确保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发挥出自身的楷模力量,成为学生德育学习的榜样标杆,这也是推动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关键。

4.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下,若是想要更好的推动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就必须要从实践入手,以德育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的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三观,促使思维品格得到有效的塑造。如可以在校园内部组织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包括“校園道德标兵评比”“爱国征文演讲比赛”“德育主题晚会”等,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开设,帮助学生加深道德观念认识,促使德育教育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次,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校外的广阔天空中,开展形式更为丰富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以此促进核心素养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如可以展开“敬老院服务活动”“社区公共设施保护活动”“植树节活动”“烈士扫墓活动”等,这样的德育教育形式新颖创新,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其中,而在德育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有更深的感悟认识,在“做”的过程中,加快道德养成,促使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核心素养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并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架起了桥梁,为了能够进一步的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要求,将德育教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在今后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还需不断的强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通过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创新。

作者:孙恒盛 张婷

第五篇:主题活动助力中小学德育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行,是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成为教学中重点培育的对象,让德育教育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修养,指引学生往正确的道路前行。除了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德育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开展主题活动,让主题活动带动德育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主题活动;中小学;德育教育

所谓主题活动,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活动中去,为这个活动定制一个主题,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无意识的接受德育教育。因此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主题活动成为各个学校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吸收知识,被轻松有趣的活动吸引,不会对德育教育产生抗拒心理。德育是中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让活动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

一、德育教育的现状

虽然现在国家在鼓励素质教育,让学生不仅有才还要有德,但是传统教育的影响太过深刻,导致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依旧以说教为主,这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教育的目的也无法实现。或者是教师虽然也按照要求开展德育教育的活动,但是德育活动不够有趣,没有和学生的发展相适应,不精彩、不适合,也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兴趣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在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仍然以考试作为重点,对德育教学没有用心研究,教师对德育教育没有清晰的认知,在课堂中加入德育教学比较生硬,没有找到合适的德育教学方式,德育教育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德育教学被忽视,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没有得到培养,在面对问题时很容易放弃,心理抗压能力较弱,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做支撑,无法做到全面发展。

二、主题活动助力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不同学科进行多面教育

中小学的学生要学的学科类型有很多,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学科的特性,来开展主题活动,学生能从不同学科的主题活动中,感受到知识的延伸以及灵活运用,还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不同的学科承载着不同知识的传授任务,在这些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很多德育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学科特点,做到在教学中不经意的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德育教育的洗礼。

比如语文学科,教材中的许多篇课文都有教育意义,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其中的德育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以鲁迅、名著细读、寓言故事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编演《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经典神话故事,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的影响。同时,学生还能在活动的开展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受国家的文化底蕴,产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其他学科也可以根据课本知识来开展主题活动,比如历史可以开展“走进地下兵马俑”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等。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时,就能够感受到课本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内涵。

(二)开展团队活动感受自我价值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是为了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对自己有自信心,相信自己,让学生能够表现自己,学生的个性在德育教育中可以得到突显。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感受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重大节日作为活动载体,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去看望敬老院、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儿童,让学生能够在照顾这些弱势群体中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产生共情,提高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或者在十月一的時候,开展“欢庆祖国”的文艺汇演,学生通过表演节目发现自己的价值,挖掘自己的优点,让学生可以通过主题活动认识到自我价值,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显著提升。

(三)进行实践活动培养良好道德

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在嘴上说说,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生会面临不同的挑战、不同的困难和机遇,学生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在实践中获得能力,让才干有所增长。教师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德育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开展“环保靠大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清理户外垃圾,让学生做城市的环保小标兵。学生在环保活动中,会认识到环保对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手扔垃圾很容易,但是想要把垃圾彻底清理干净却很难,通过难以对比,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结束语

在主题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重大,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感受民族文化内涵,实现自我价值,充分认识自己,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灿.校园主题活动在班级德育中的运用分析——以法治情景剧比赛为例[J].知识文库,2021(19):181-183.

[2]李榕芳.依托德育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99-100.

[3]韩涛.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98.

作者:黄韵澄 韩翠萍

上一篇:中小型企业论文下一篇:中国医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