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自然科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论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加强国家科学基金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科学基金管理的几点措施:1)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2)明确管理思路,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段式”管理。3)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建设。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基金管理自然科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金管理自然科学论文 篇1:

创新自然科学基金管理 提高福建自主创新能力

[摘要]根据国家与地方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定位的不同,介绍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成立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新近出台的《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特别是对基金的设立目的、定位和申报条件、立项程序、过程管理等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如何更有利于提高地方自主创新能力入手,对下一步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创新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自主创新

根据国家与地方对科技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的不同,自然科学基金拟资助的对象也不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扶持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主要以资助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福建省也不例外。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从1986年成立开始,就明确了要定位在以资助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但不管是国家基金还是省级基金,都是要资助科学研究,培养壮大科技队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本文立足我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和发展情况,着重分析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创新,最后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展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促进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发展及其主要成效

原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86年决定并设立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出台了试行管理办法,主要是对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受理处室等有关工作流程问题进行规范。

从1990年代初到2007年,针对省基金的试行管理办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细则,主要有基金计划项目的学科分类、项目申报、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对基金计划项目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至2007年底,经多年实施和经验总结,省基金计划根据资助目的和发展重点形成了三个资助类别,分别是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自由探索项目。通过20多年的持续规范管理,省基金计划以其客观公正和科学决策的典范在全省科技队伍中树立起了很好的权威,很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把承担省基金计划项目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评聘科技人员正高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

省自然科学基金实施以来,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了一大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技队伍,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也为其它各类科技计划提供了大量项目源,同时促进了我省学科领域的全面发展和一些优势学科的跨跃式发展。一些基金项目成果经过中间试验后直接转化为工业化生产,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由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资助的、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科研人员完成的煤制乙二醇项目不仅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重点项目得到了升级,而且还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该成果在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公司进行转化,设计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品,2009年12月全线工艺流程顺利开通,生产出了合格乙二醇产品。中国科学院和工业与信息化部曾专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世界首创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示范项目的新闻发布会。该项成果转化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对国家的能源和化工产业将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突出的技术创新性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总之,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的实施培养锻炼了我省科技队伍,整体提高了我省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主要创新内容

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管理规则实施多年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讨论之后,省科技厅于2008年底修订出台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的目的与定位重新作了规定,并对计划项目重新进行分类,分为三类,分别是面上项目、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简称“青年创新项目”)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杰青项目”)。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三年,杰青项目实施期限为三年。同时,对基金要重点支持的研究内容及项目申报、评审与立项、过程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规范。

2.1 目的与定位

基金计划设立的目的是:重点资助对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科学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加快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团队的形成;推进我省优势学科和优势技术领域的发展;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基金计划定位: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是我省为促进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而设立的科技专项基金,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资助应用基础研究,兼顾基础研究。

2.2 适应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1) 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技术创新价值,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

(2) 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助于发挥我省自然资源优势的应用基础研究;

(3) 能推动我省有优势及特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开展的基础性研究;

(4) 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科技人才群体培养的基础性研究;

(5) 有助于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性研究。

2.3 申报条件

基金计划项目对申报条件进行了规定,主要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我省有固定的受聘单位且聘期覆盖该基金项目的执行期限,也就是说,基金计划只资助中国人(含港澳台),是我省企事业单位的固定人员,不是兼职人员或客座教授。

各类基金计划项目的申报都要符合上述条件,同时不同类别的项目申报还必须满足其它条件。其中面上项目申请者所申请的研究项目完成时间不应超过其法定退休年龄。青年创新项目的申请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申请立项当年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尚未主持过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杰青项目申请者还应具备以下条件:申请立项当年的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持过省部级或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未主持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或省杰青项目。同时杰青项目申请者特别注重申请者已有的成就,如已取得省内外同行承认的创新性科技成果,或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这些条件非常

重要,关系到杰青项目是否真正给予有重大成绩或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

2.4 申报要求

省基金项目申请每年集中受理,具体受理时间在福建科技网发布。申请者应登录福建省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填写、提交项目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核、主管单位推荐提交。2010年起,面上项目、青年创新项目不要求提交书面材料;杰青项目要求提交书面材料,但不要求提交查新报告。总之,主要是想尽量简化手续。当然,主管部门还是要报送申报项目的汇总表。

2.5 评审与立项

省基金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审机制。收到项目后,首先要进行形式审查,主要是审查项目申请者是否具备申请资格,申请手续是否完备或申请书填写是否符合要求,申请项目主体内容是否符合省基金资助范围。申请经费超出省基金项目资助范围且未对资助不足部分做出自筹承诺的,也不能通过形式审查。省基金项目的立项评审采用网络评审的的方式进行。杰青项目还要结合会议评审,评审专家委员会要在听取申请者汇报和充分质疑、讨论的基础上投票产生。

科技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审的决策机制,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也是各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份。例如,英国科技项目的立项与评价情况是:(1)要成立科技项目评估委员会,由本领域的著名专家和有关政府、工业产业界代表组成。(2)开展三方面的评价,对申请科研项目要进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评价;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成果也要进行评价;有时还要对某一科技计划实施若干年之后 对该计划进行总体评价,一般是委托中介机构或第三方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政府是否继续拨款实施该计划。(3)在评价指标方面,对于基础性研究项目主要以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依据,对于应用研究项目主要参照项目合同所规定的内容和项目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主要评估标准,政府各部门为此制定有一系列评价指标。(4)评价所需要的经费主要从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列支,一般不超过研发投入的1%。严格的评价制度保证了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的有效性和经费投入的公正性、客观性。

2.6 实施与管理

一旦承担了省基金项目,负责人就要承担接受管理和监督的义务。我们要求项目负责人每年度都要上网填写、提交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度执行情况表,并经主管单位审核通过后集中报送省科技主管部门。承担单位负责本单位基金项目的日常管理。项目主管单位应于每年底前报送本系统或本地区省基金项目年度执行报告。

杰青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省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进行检查,也可以采用集中汇报的方式进行。同时,青年创新项目和杰青项目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更换项目负责人。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研究人员变动、研究内容调整、中止实施、延长研究期限等情况,都要上网填写变更申请并写出书面报告,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省科技主管部门审批。

基金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归属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但应标注“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项目” 或“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项目编号。

结题方面,比以前做了些简化。面上项目和青年创新项目通过网上申报审批,最后以批复验收方式结题,全年进行但要在项目到期的年底前全部完成。杰青项目以评审方式结题,要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2.7 监督

监督实际上是两方面的,对管理人员和项目承担者都要监督。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开展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项目承担者也要严格遵守管理规定,认真开展项目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工作。

3进一步创新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若干建议

省自然科学基金,经过20多年的实施,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项目源,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队伍,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我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情况,省科技厅于2008年修订出台了基金管理办法,提出了若干管理创新的内容。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共福建省委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明确了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此,本文提出创新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若干对策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增加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的资助范围,尽量让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能从中受益。与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类似,科技界在科技资源分配方面也存在着:少数科技人员拥有多数科技资源,而多数科技人员则仅拥有少数科技资源。这种状况对发挥多数科技人员的研发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利,因此我们必须从项目资源分配方面进行创新,扩大基金项目支持的资助面,让多数科技人员都能争取到项目,都能从中受益。

第二,在项目源的培育方面,要注重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目前,省基金的资助是根据科技人员申报项目情况来决定资助数量的。这种情况有助于提高全省整体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培育创新资源,对于提高我省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培养科技队伍都十分重要。但是,同时也要注重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培育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共性的科学技术问题。

第三,完善立足于科技创新平台基础上的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和省直有关部门都十分注重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安排了较多建设经费补助,部分创新平台的有关实验设备等与国外同类型的平台相比已不逊色,但对于其中的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壮大则往往重视不够,一个和谐的、梯次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对于科技研究至关重要。此外,还要重视加强海峡两岸科技创新团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让海峡两岸共同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

第四,要进一步创新科技项目经费的支出模式。我们目前的状况是,科技项目经费支出中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和试验材料等比例较高,而用于科技人员加班补贴、奖励等方面的费用比例则较低,同时科技项目结题时往往要求项目经费不能留存,也要支付完毕。而实际上,科研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科技人员要申请新的项目立项必须有一定的前期研究,这部分研究也需要经费支撑,其主要来源应该是前一项目结题时留存的经费。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所需要的体面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我们应该创新科技项目经费的支出模式,让科技人员在为全社会进行科技创新时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使科技活动有长期的内在的活力和动力,这样才会有长效机制。

第五,要重视各梯次科技人员研究项目的资助。既要重视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启动科研项目的需要和杰出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也要重视更高层次的有望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后备科技人才的培养。今后要在青年创新项目和杰青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对院士后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资助,促使我省科技人员队伍中能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和国家层面竞争的科技人才的快速发展。

总之,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将继续以“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为原则,注重自主创新、培育项目源,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队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项目源和广泛的人才支撑,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游建胜

基金管理自然科学论文 篇2: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思考

[摘 要]通过论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加强国家科学基金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科学基金管理的几点措施:1)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2)明确管理思路,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段式”管理。3)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建设。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管理队伍

一 引 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资助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它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作为一种国家创新体系的先进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坚持面向全国,自由申请,以广泛的学科为基础,鼓励自由探索,充分发挥科学家的首创精神;它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机制,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有效地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它通过依靠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的工作模式,集中并体现科学共同体的战略共识和智慧,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1982年设立以来,对我国基础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的作用,加强科学基金管理,提高科学基金使用效益,为提高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努力。

二 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高科技之间的竞争,要占领科技的制高点,就应该加强原始性创新研究,做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不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模仿。作为主要支持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完善其管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支持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主要是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等为基本使命的研究,它是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摇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国家实力的根本源泉。基础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科学自身发展提出的问题;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内在核心,要真正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就应该重视基础研究的作用。可以说,对于国家的发展,基础研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形成之初的定位便是支持基础研究,这为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与保障。

第二,鼓励原始创新。在国际高科技竞争中,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始创新才能具有竞争力。可以说,在科技竞争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此,我们的科学研究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始性创新,必须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或是别人不能做的。基础研究就是这样一种创新性很强的研究,它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为主要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也就是为原始创新提供条件,鼓励原始创新。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以基础研究的不断创新为基础的,创新是基础研究的生命。鼓励和支持创新是科学基金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三,推动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种研究活动的开展。基础研究探索自然,获取新知识;应用研究则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进一步研制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技术基础而开展研究;开发研究则利用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以及现有知识为研制新材料、开发新工艺、生产新产品或完成工程项目而进行技术研究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研究及部分应用研究进行资助,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源头动力。

(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科学事业费预算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社会团体、机构和个人的捐赠。作为一种公众性财产,能否产出公益性成果服务于社会将显得很重要。因此,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人才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资助“项目”和“人才”的方式择优并重点支持我国具有良好研究条件和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科技工作者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这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首先,获资助项目能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并为进一步获得基金资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获得资助的项目能培养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成为科学研究的后备力量。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先导,同时又是保持学科优势的基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将能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使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等实验设施得以保障,同时保证科学研究人员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都是研究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有利于社会服务。开展科学研究一方面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一方面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所开展的研究及大部分基础研究的最终价值都体现在其能否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资助的基础研究得出的理论可以用于指导下一步的应用研究、开发研究,部分应用基础研究所得出的理论甚至可以直接用于指导社会实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管理对于人才培养、科技发展及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也是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们的主要工作任务。

三 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措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要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立足大局,在国家规划指导下,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出发,创新思想,完善管理,在基金管理工作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完善基金项目管理,使国家的有限投入能够产生最大限度的高质量产出,应该始终是基金管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完善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不仅要有正确的管理观念,更要有创新的管理观念,要勇于打破陈规,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关于创新对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在一个机构中如何正确处理规范管理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缺乏创新的机构则显得活力不够,成绩不够明显;而缺乏规范的机构则显得管理无序,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关于创新管理,笔者试就以下三个方面作一阐述。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科学基金管理,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科学研究

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到管理观念上的创新,即要形成创新管理理念。所谓创新管理,就是在管理工作中,善于总结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当前发展的新形势,提出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就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及科学发展规律,我们在科学基金管理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因为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规律证明取得具有原始性创新的研究成果并不完全取决于研究过程,更关键的是取决于研究者的创新思想、创新思路,以及良好与宽松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对于基础研究这一特殊的科研活动,在管理中应既要尊重其主体人,同时更要遵循其客体——研究对象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基金管理中,我们既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要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凝聚国内外人才资源,完善科学基金人才培养资助体系,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基金管理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一种新的管理思路服务于科研人员,为他们提供更为宽松的研究氛围,提供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环境,营造有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和谐环境。

(二)明确管理思路,推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段式”管理

从申请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过程上来看,可以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管理重点各不相同,只有有针对性的把握其管理要点才能收到最大效益,达到管理的最优化。

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前期管理是前提性的基础工作,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保证下一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前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真研究《项目申请指南》,搜集信息;做好申报项目动员工作,让每一位有条件的研究人员都积极主动的申请资助项目;进行系统的申请书写作培训讲座,严格申请书的规范性审查;严格课题开题与校内评审制度,完善评审机制;注重依托优势学科,提高申请书的竞争力。

科学基金中期管理是整个科学基金管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科学基金项目中期管理主要是对获资助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要求负责人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包括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对每一个项目执行期的情况都应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

科学基金后期管理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在这一阶段,不仅仅只是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还应对验收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进行跟踪管理,关注其成果转化情况。因为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研究成果得以应用,促进社会进步。

科学基金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过程,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衔接,单纯地依靠做好某一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难提高整体管理效益与水平的。只有将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结合起来,针对每一阶段不同的管理要点并采用正确的管理思路与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提高科学基金管理效益,尽量使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重视管理队伍作用,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做好科学基金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基金管理人员对每一管理阶段把好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申请项目的获资助率、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可以说科学基金管理队伍是科学基金发挥其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完善科学基金管理,加强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如何加强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建设,也是很多科学基金管理部门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应该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谦虚谨慎,保持高度的公正性;既要防止和克服管理工作中的浮躁情绪,又要避免不思进取的管理风格;在实践中要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运用辨证思考,努力与时俱进,共同改进与完善科学基金的管理工作,为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作用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次,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应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要不断努力学习科学基金管理新办法、新理论、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对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还要勤学相关管理论著和管理文献;要将创造性思维方式引入到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不断强化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在管理实践中要主动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兄弟院校联系,及时掌握基金工作的新信息;要经常深入校内各学科、各科研机构以及各课题组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掌握的信息资料,定期对学校的科研现状和优势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潜力,协调并引导研究人员参与科学基金课题的竞争,争取成为科研人员的“活指南”。

四 结束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资助的基础研究是一项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研究,完善科学基金管理是科学基金管理者们的工作重点。不断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将能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最大效益,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服务于社会、政府和公众。

作者:唐 晖 童 桦 唐慧君

基金管理自然科学论文 篇3: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研究

[摘 要]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在非平衡系统中,在与外界有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情况下,系统内各要素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干效应时才可能产生自组织现象,并且把这种条件下生成的自组织有序态称为耗散结构。运用耗散结构对基金公司内部治理系统进行研究的结论是:在基金管理公司动态治理过程中,基金管理公司只有做到内外治理双管齐下,才能保障公司治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关键词] 基金公司;内部治理;熵;耗散结构

[基金项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证券投资基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的系统分析”(批准号:06EZ022)

[作者简介] 刘媛华,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严广乐,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系统科学、社会经济系统。(上海 200093)

一、耗散结构理论简述

耗散结构理论是由著名的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1969年提出的。以普利高津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认为,只有在非平衡系统中,在与外界有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情况下,系统内各要素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干效应时才可能产生自组织现象,并且把这种条件下生成的自组织有序态称为耗散结构。

在一个非平衡系统内有许多变化着的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决定着系统的可能状态和可能的演变方向。一个系统要处于耗散结构,必须满足4个条件:(1) 系统必须开放;(2) 远离平衡态;(3) 非线性相互作用;(4) 涨落现象。上述条件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在耗散结构理论中,普利高津为了描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引入了熵。这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的,最初应用在热力学中度量系统的有序度,熵越大,系统的无序度越大。对开放系统来说,熵的变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系统内部本身由于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称为熵产生,用diS表示,这一项永远是正的。另一部分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引起的,称为熵流,用deS表示,这一项可正、可负或者为零。一个开放系统的总熵变化,可以用图1表示,总熵等于两部分之和,见图1。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要想在实践中获得存在与发展,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引入负熵,以抵消系统内部正熵的增加,从而确保对象不断地走向更高层次的稳定有序结构。

二、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

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系统具备了形成耗散结构的特征。

(1)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是一个开放系统。公司治理系统在其运作过程中就必须与外部环境进行人员、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系统内通过业绩信息、董事会决策等形式不断向系统外传达公司内部治理情况,系统外则通过资本市场的波动、经理人市场等方式不停地反映着他们的意愿。如此不断循环交流,才能保持公司治理系统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因此,公司治理的过程就是系统和环境交换的过程。

(2)基金公司治理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系统,远离平衡态。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特定的条件下,基金管理公司形成相应的治理机制,这一机制只是一个相对的均衡。各种复杂因素不断发生变化,才使系统始终处于非平衡状态。

(3)基金公司治理系统存在非线性调节。股东代表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信息交换效应的非线性。作为治理机制主体的股东和治理客体的高管,他们的努力程度与公司内部的治理效果并不是简单的成线性关系。

(4)基金公司内部治理系统内存在涨落波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系统包括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多个治理构件,每一个构件的结构复杂,而且各自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对整个治理系统来说,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样将导致治理结果的涨落波动。

上述表明:基金管理公司具有形成耗散结构的特性,可以从耗散结构的角度,对公司内部治理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公司内部治理功能失效存在的原因,寻找治理结构提升与其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三、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系统总是沿着治理——失效——再治理的线路不断地演变。这种演变是不可逆的,并且越来越复杂。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系统这一耗散结构中,存在着熵流,可以以此来度量系统的运行状况。内部治理机制运行效率越高,则其熵越小或者其负熵越大;反之,熵就越大或者负熵越小。

(一) 熵产生diS。目前,影响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系统熵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1.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和基金管理公司的高层三者追求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基金份额持有人追求的是基金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股东追求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追求的是管理资产规模和个人发展空间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的目标应该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公司治理的目标不明确,内部治理机制运行则会受到阻碍,将使系统正熵增加。

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缺乏明确的持有人代表制度设计。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除了独立董事是外部人之外,其余成员全部由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和公司高管、员工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内部治理机制运行的不顺畅,增加系统的无序度。

3.内部治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无论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还是经营层内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来代表持有人的利益履行监督职责,因此很难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和成本去限制经理人的经营行为,导致其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偏离发展目的,系统有序度降低。

这些因素的影响,将导致系统熵越来越大,这是系统内部本身由于不可逆过程引起的,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即dis>0。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治理的各个要素之间运作的阻碍系数增大,使得治理的效率不断下降,直至最后失效。因此,系统治理效率是随着熵增而递减的函数,表达如下:

Yi=Re-s

Si=-k1∑PilogPi

k1=[f(a1,a2,…,anl,t)]-1

式中,Yi表示公司内部的治理效率;R表示治理结构常数;Si表示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函数;K1是比例系数;f(a1,a2,…,anl,t)是影响治理效率的因素的阻碍系数并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这些因素包括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发展的复杂程度、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等等。a1,a2,…,anl为相应各因素的阻碍系数;Pi为各个因素影响概率。

可以看到,随着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的熵增过程,使现有的制度、方法在治理过程中的效率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治理结果从有序走向无序。只有找寻延缓系统熵增加的方法,才能解决内部治理失灵的问题。这就需要系统不断的与系统外部进行交换运动。

(二)熵流变化deS。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引起的熵,称为熵流。在开放系统中,由于负熵的流入可以补偿系统内熵的增加,从而使系统形成由无序到有序、较低有序到较高有序并形成新的稳定结构。

对于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这个开放系统,影响其熵流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1.相关法律环境的变化。这是基金治理基础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目前,我国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激励、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立法和规范,这样才能有助于内部治理机制的发展,使负熵流入系统。反之,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会让基金相关利益方彼此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异化或者失效。当代理人产生机会主义和利己主义行为的时候,委托人无法对其监管和约束,内部治理机制会从外部引入正熵。

2.经理人市场。一个功能完善的经理人市场能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从外部加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运行效果。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利用基金业绩的评级,形成对基金经理的市场化监督,促进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形成。这将有助于基金行业的规范运作、提高透明度和改善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效率,使系统负熵增大。反之,低效的经理人市场给系统带来正熵。

3.控制权市场。鼓励基金管理公司上市,全民监督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市场公信力,培育有效的控制权市场,有助于提高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效率,增加系统负熵;而现有基金管理公司控制权交易缺乏市场监督,并且常伴有高管和投资研究团队人事上的剧烈变动,难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会给治理机制系统带来正熵。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熵流可通过外部控制,使之为正、负或零。记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引起的熵流函数Se如下:

Se=-k2∑PilogPi

k2=[h(b1,b2,…,bn2,t)]-1

式中,k2是比例系数;h(b1,b2,…,bn2,t)是影响公司内部治理的外部要素的强度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这些外部要素包括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法律法规等等。b1,b2,…,bn2为相应各要素影响的强度系数;Pi为各个因素影响概率。

四、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系统的演化分析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的总熵变化等于熵产生与熵流之和,即为:

dS=diS+deS

可以根据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系统运行的内外部因素,利用相关的方法计算出diS和的值deS,并求得整个系统熵变dS。根据dS的符号不同,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系统有相应的三种演化方向。

1.当dS>0。由于系统内部的熵产生diS>0,若从外部引入的熵流deS 0,此时,将使得dS>0;若从外部引入的熵流deS<0,且|deS|0。说明当治理问题大量积累,而又不能通过从外界引入足够多的负熵流(信息和能量)来抵消结构本身的熵产生时,治理系统总熵难以降低或保持不变,公司内部治理的无序化趋势大于有序化趋势,总体是不能进入或维持相对有序的治理状态,趋向无序化,处于不稳定状态,具体表现为内部治理运行效率低下,治理效果越来越差,甚至破产倒闭的突变性“公司灭失”。

2.当dS=0。此时deS<0,且|deS|=diS,说明系统的熵产生刚好可以通过从外界引入负熵流来抵消。在这种状态时,内部治理运行平稳,无序化程度与有序化程度处于均衡状态,总趋势是处于一个临界转折点:或者转向有序,公司治理效果良好;或者转向无序,效率降低。

3.当dS<0。此时,从外部引入的熵流deS<0,且|deS|>diS,表明从外界引入足够多的负熵流抵消了结构本身的熵产生,内部治理机制的有序化趋势大于无序化趋势,总体熵保持在负值状态,有序度增强,这时公司的治理效率走向高效,最终形成一个较以前更加复杂、规范有序的治理耗散结构。

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正是在这种系统熵产生和外部熵流的交互影响、作用下,不断的演化。现以股票期权计划的产生来描述系统变化的轨迹。如图2。

股票期权是让董事与经理人员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以此来解决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问题,提高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运作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成本,实现经营者利益、股东长远利益和基金持有人利益的真正统一。

0点表示现阶段运行的内部治理机制,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系统的状态类似于平衡态且具有稳定性,A 点表示系统演化发展的一个临界点。

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运行过程中,为了克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必须设计有效率的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使得股票期权计划露出萌芽,即通过让董事与经理人员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使之在追求分享收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将导致系统熵值发生变化,系统状态由O点向临界点A发展。由于期权激励在萌芽阶段,没有成为主要的激励机制,原有的治理机制系统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内部治理机制在曲线段OA的延伸虚线AB上各非平衡定态变得不稳定。一个微小的涨落就可以引起系统的突变,使系统的状态突变到另外两个稳定的分支AC、AD上。如果此时不能正确认识期权计划,现有的内部治理监督机制仍然难以限制经理人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为,使系统内外部因素产生的总熵为正,期权计划难以实施,则系统会向AD方向发展,以后的分支减少甚至消失,系统最终走向衰落,甚至灭亡;如果系统熵值为负,如董事会对期权激励的认识加深,经理人市场不断成熟,公司治理系统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期权激励计划快速发展起来,相应的约束、监督等机制也发生变化,则系统向AC段发展,会形成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内部治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屈耀辉,曾五一.公司治理演变之机理: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理论的诠释[J].现代财经,2004,(7).

[2]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9.

[3]孙飞,李青华.耗散结构理论及其科学思想[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9).

[4]吕荣杰,刘卓见,杨晓琛.基于耗散结构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演化研究[J].商业研究,2006,(12).

[5] 冯军.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及内部治理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06,(5).

[责任编辑:陈齐芳]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媛华 严广乐

上一篇:产品设计风格管理论文下一篇:车间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