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急诊检验流程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检验科急诊检验流程

医学检验流程优化浅析

摘要:目的:探索医学检验流程的优化途径及意义。方法:以医院检验科为主体,通过人员培训、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引入计算机系统等途径,使医学检验流程规范化、系统化。结果:经过人员培训和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工作人员的操作日趋规范,检验结果准确率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引入,使检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提高。结论:医学检验流程可以通过人员培训、计算机系统引入等途径进行优化,合理有效的优化途径能够提高检验准确率和检验效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检验; 流程; 优化

在当今医疗环境中,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精确的检验结果,可以为医生诊治疾病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可以早期预防疾病发生。随着仪器和检验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在检验精确度和敏感性日渐提高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检验效率成为广大检验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个人经验,认为优化医学检验流程是提高医学检验效率的有效途径,现将个人见解报道如下。

1医学检验流程优化的概念

所谓医学检验流程优化,即是在目前现行的检验流程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使其更适合实际情况。医学检验流程优化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优化项目和优化途径;同时,医学检验流程优化也是一个整体过程,不仅需要医院检验科进行改变,更需要相关环节共同进行优化,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医学检验流程优化途径

2.1规范生物样本采集方法:医学检验流程的优化应从源头做起,即应从患者生物样本采集这一步骤开始。医院检验科应根据本院检验科检验仪器的具体情况,规定送检生物标本的性质和數量,同时,也要对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说明每种生物样本采集的时限和方法。如尿常规检验,应告知护士在采集尿液是向患者说明,要取中段尿,避免因采样时间不对而造成样本污染,最终造成检验结果偏差。再如肝功能检查,应告知临床科室门诊和住院患者尽量采空腹血液,防止因进餐而对检验指标造成影响,最终影响检验结果。检验科室应将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和时限制作成手册发放到各临床科室,并定期组织培训,保证相关医护人员能够明确标本采集方法,保证检验工作从源头开始即做到准确无误。

2.2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社会电子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医学检验管理也应加入电子化因素。医院应配备患者管理系统,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数据对接。在患者就诊和住院过程中,应生成识别患者身份的唯一条形码,当护士和医生采集患者生物标本后,应由系统后台生成身份识别条形码,并生成检验项目,检验科医生在接收送检标本时,只需扫描条形码即可获得患者信息和需要检验的项目,并可根据患者送检信息与标本送检人核对标本类别和数量,确保标本送检准确。在检验结果生成后,可通过网络平台将检验结果上传至系统,医护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实现结果查询,第一时间获得检验结果信息。

2.3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科除对院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应对科室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熟悉仪器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检验科应组织专人,根据仪器和试剂说明书并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编写仪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经科室负责人签署同意后张贴于机器周围,使工作人员进行每一步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操作规范化。同时,检验科还应向相关科室发放标本采集和送检标准操作规程,使相关科室人员能够熟知生物标本采集流程和时限,保证临床科室和检验科有效沟通。

2.4优化检验结果报告流程:常规医疗过程中,患者要获得检验结果,往往需要在采集标本后按照规定的是时间等待结果,特别是门诊就诊患者,往往属于医疗行为的被动群体。在现今医疗环境中,除继续强调医护人员的主体作用外,患者的主动性也是提高医疗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医院应配置患者终端,可以使患者根据自己的就诊信息,自助过得检验结果,提高诊查效率。我院目前采用的是就诊卡模式,即患者在就诊时获得一张就诊卡,有唯一的条形码,可以存储患者所有的信息。当患者接受生物标本采集后,患者可根据医生告知的时间,自行进行检验结果查询。医院门诊大厅设有患者信息查询终端机,患者只需在身份识别窗口放置就诊卡,即可获得检验结果并打印。

3试用结果

从2013年4月至今,我院检验科采用优化检验流程进行生物标本检验,已在本院应用半年时间。最近一次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于该套检验流程持赞许态度,满意度达98%以上。对于门诊患者的调查问卷中,患者普遍反映检验结果等待的时间缩短,患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检验结果,有助于和医生进行进一步沟通,提高了疾病诊治效率,多数患者表示满意。

4讨论

医学检验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的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诊查水平。良好的检验流程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查效率,提高检验质量[1]。以往的医学检验流程是常规的“标本送检—检验—结果报告”程序,流程相对简单,对于医学检验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没有足够的关注,导致检验效率低下,检验结果准确性存在偏差[2]。本院应用的优化医学检验流程,是将医学检验工作看做一个整体,不仅检验科要进行改革,医院其他相关科室也要积极进行参与。医学检验流程的整体性,体现在从检验源头开始,即严格把关,保证生物标本的采集和时限符合检验要求,从而从检验工作伊始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我院的这套检验流程注重人的因素。人是检验工作的主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因此,我们要求检验科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除科室内部医护人员的培训外,还要注重医院相关科室人员的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均积极参与到检验工作中来,协同工作,保证医学检验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也十分重要。由检验科依照仪器实际操作规程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张贴于仪器周围,使操作者每进行一步操作都有操作规程作为指导,保证了操作的规范性。由医院出具检验科管理制度,可以从另一层面使其他科室了解检验科工作,并积极进行配合。

本套检验流程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注重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引入和应用可以使检验工作更符合当今社会需求,减少人为重复劳动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4]。本院应用内部网络和软件,实现临床科室和检验科的数据对接,保证检验科的检验结果能够第一时间为医护人员所获得。同时,针对门诊患者,医院设立了患者终端,使患者能够自助打印检验结果,提高了患者就诊的主动意识,促进了患者于医生的进一步沟通。经历半年的试用期,对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本套检验流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满意率较高,证明了这套检验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综上,临床检验流程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引入计算机系统等途径进行优化,合理的优化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度,对临床工作有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平王,林涛.试论医学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及措施[J].科技视界,2012,32:186

[2]徐君.浅述医学检验流程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79

[3]何丽杰.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7):1748-1749

[4]徐淑华,苏含,王洪莲.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问题及体会[J]. 中外医疗,2012,12:183-185〖

作者:陈炎 段韶芸

第2篇: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名,培养目标侧重于如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临床免疫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技术重要专业课之一,当前实验教学中不利于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问题更加凸显。本项目通过以临床检测项目为主线,模拟医院临床检验情景,对实验教学整体思路进行改革,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衔接,以促进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操作流程;实验教学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背景

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承担着为临床医学诊断、治疗、愈后观察、药效评价等提供实验数据的重任。2012年医学检验专业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强调了专业的“检验技术”属性,淡化了“临床检验诊断”属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落在“检验技师”,而非“检验医师”。这一改变明确了本专业最终培养目标重点落在如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随着专业的更名与培养目标的改变,实验教学更需根据形势进行适应性变化与调整。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检验技术,如何灵活应用,如何与临床检验顺利衔接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医学检验技术在教学设置中不只是实验教学的比重要高于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要成为理论教学强有力的后盾,成为学生内化、应用检验技术的一个平台。通过合理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技术类型、应用标准化质量控制理念、密切结合临床检验流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成为孕育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摇篮。

二、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融理论、技术于一体的临床医学检验课程。随着专业更名及培养目标的改变,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更加凸显:(1)理论知识抽象,不易理解;(2)实验课操作时间短,等待时间长,学习兴趣不高;(3)实验教学与医院临床工作脱节严重。一方面,实验教学在设计上与医院临床检验工作存在明显差异,检验思路与临床工作脱节。另一方面,试剂昂贵、大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限制了一些实验项目的开展,导致实验项目与临床应用脱节。

本项目以临床检验项目为主线,以临床检验操作流程为基准,通过模拟临床检验情景,应用各种检验技术完成检验报告等系列临床检验工作实景,对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方案进行改革,尽可能使各项检验技术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上实现无缝衔接,以促进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定检验项目(实验项目):根据实验课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检验技术,选取适合开展临床检验的项目,例如RF检测(应用间接凝集检验技术),HBsAg的检测(应用ELISA)等。

2.制作电子教案:按照临床检验操作流程的要求,对选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作电子教案。设计中注意充分体现临床标本生物安全问题及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实验教学中均按照电子教案中设定的环节进行。

3.模拟临床检验流程:此环节的重点落在模拟临床检验情景。首先实验项目是以临床检验项目为主线设计的,所有实验均以检验项目为主题。例如:原凝集试验改为RF测定、HCG测定等,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改为乙肝五项测定,原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改为ANA测定……然后学生根据本次检验项目进行操作,包括临床标本的选取、处理、测定,并模拟临床给予规范的报告。本项环节均以学生為主体,教师为辅。所用标本均为临床标本或模拟临床标本。通过这种设计充分的模拟临床检验情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医学检验技师的工作状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4.小结与讨论:每个项目检测结束后,学生需根据检验过程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评定其给予的检测报告能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问他距离一名合格的检验技师差距在哪里,需要如何改进。通过这样的小结与讨论环节加深同学们的质量控制意识。如:检验项目为CIC测定,老师提供不同编号的临床标本,不同小组测定的标本会有一定的重叠,整个检验流程结束后每组给出最终报告。老师把同一标本、不同组别的检测报告列在一起展示给学生,进行结果比对,有时各组的检测报告一致,有时则不一致。针对这种情况,请每组同学讨论、审定自己报告的准确性,回顾整个检验过程,讨论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地方。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比较着讨论。学生对这种自己找问题的方式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分析问题时考虑的面有些窄,有时会跑题,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通常通过对每个检验项目的讨论,学生在下一次检验中就会更加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质量控制意识大大加深。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们给出的检验报告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更加准确了。

5.预设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是贯穿于整个临床检验流程中的。老师或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实验过程中的任意环节假设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开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RF测定中,提问加样时抗体多加了一滴对检验结果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顾抗原抗体反应的比例性这一特点,应用这一知识解答问题。再如乙肝五项检验,让学生来讲解试剂盒的各组分,教师可设问五套试剂盒那些成分可以通用,或HBsAg检测试剂盒中显色液不够用了,是否可以用HBsAb中的?……在每个检验项目中预先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能力。

四、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本项目以临床标本为待检样品,以检测项目为主线,尽可能地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的操作流程,呈现临床检测模拟现场,使学生置身于临床工作氛围中,充分融合实验教学与临床检验流程,尽可能达到实验教学与临床无缝连接。通过本次实验教学改革使课堂效果达到三个结合:

1.理論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免疫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免疫检测方法更是涉及多种知识,学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现场,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充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内化理论知识。试卷分析发现,在应用理论知识,解读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结果、问题等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中,正确率有所上升。

2.实验操作与临床检验流程相结合:本专业学生在到达专业课学习之前经历了多门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已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实验习惯。但是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这些习惯需要改进和规范,我们必须强调专业特色——生物安全及质量控制两大根本。本研究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的全过程,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及质量管理意识,养成了更加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培养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专业责任感强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关注每个环节,规范每次操作,提前进入检验技师的工作状态。

3.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对检验项目流程,从初步接触到自我分析、从对标准化操作的解读、理解到严格遵守的过程中,养成了自我设问、自我解答、自我遵守的习惯。通过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反映,现在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不像以前一样要求老师解答。思考多了,自我认可度提升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了。

Key words:"Clinical Laboratory Immunology";clinical operating procedure;experiment teaching

作者:刘宏鹏 李元 徐文锦

第3篇:输血检验流程的临床质量控制效果研究

摘 要:目的 研究临床质量控制运用至输血检验流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滨州市中心医院收诊的150例输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常规组给予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输血检验中行临床质量控制,对比两组发生发热、溶血、凝血障碍、血型抗体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临床质量控制应用于输血检验流程中不仅能降低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能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打下夯实的基础,故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效果

输血检验(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为输血科室最为常规的工作,工作中保障临床输血流程的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输血治疗,挽救输血患者的生命,到达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1]。临床救治中,收诊的患者多为失血或者缺血,为其治疗最有效的方式为输血,由于输血具有严格的操作流程,每个环节中都需要谨慎、认真进行,否则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纰漏,都可能会引发患者血液疾病的传播和感染,对输血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亦会引发医患纠纷[2]。基于此,加强对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的控制,是为患者的生命负责,同时能够提升医院的知名度。自医院对输血检验流程行质量控制以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特将相关材料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滨州市中心医院收诊的150例输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常规组:男性和女性例数为40例、35例;年龄跨度在17~65岁区间,平均(42.30±1.62)岁;其中交通意外出血过多51例,高处坠落出血过多20例,其他意外受伤出血过多4例。观察组:男性和女性例数为41例、34例;年龄跨度在16~65岁区间,平均(42.42±1.51)岁;其中交通意外出血过多52例,高处坠落出血过多20例,其他意外受伤出血过多3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互比(P>0.05)。本次研究内容得到两组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并愿意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出血过多患者均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行输血治疗;②沟通良好。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意识障碍;③视听障碍;④凝血系统疾病;⑤恶性肿瘤;⑥血液系统疾病;⑦中途退出者;⑧不配合者。

1.3 方法

常规组:常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内容:①严格控制输血适应证;②输血前应检验血标本;③检验中严格要求检验操作规范执行;④加强对输血检验各个环节的管理等,满足临床输血要求的相关工作。

观察组:在输血检验中行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①构建全面、细致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3]作为该体系的依据。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并构建输血检验流程规范图,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规定。对日常输血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②输血前应充分掌握输血适应证,同时应符合患者输血指征,并做好预后相关检查工作。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在患者接受输血前,对其血样进行采集,并进行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检测,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③做好采集样本的管理工作,详细记录申请单的內容,保证其准确性,为了再次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应对标本信息进行核实,将其粘贴在样本外部;样本检测应迅速,预防存放过久发生凝血、稀释或污染的情况,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④输血前,交叉配血以及相关检测都应行血型鉴定支持(A型、B型、O型),也就是将输血患者和献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待结果为相同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另外,应将检测的结果进行详细的核对,并妥善保存,温度:3 ℃~6 ℃为最佳。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输血检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互比两组输血后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互相比较两组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满意度平均分数。不良反应:①发热;②溶血;③凝血障碍;④血型抗体不良反应。满意度评分:自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均有本次研究内容相关,一共25道调查题目,每题4分,按照其分值进行判定,3分和4分表示非常满意;2分表示满意,≤1分为不满意。患者和家属填写时护理人员回避,并回收,总分100分,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5~84分,不满意≤74分。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展开详细分析,计数资料用[n(%)]体现,进行χ2 检验;计量数据采用(x±s)表现,并应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远远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平均分为(95.36±2.25)分远远高于常规组为(80.25±1.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0.839,P<0.05)。

3 讨论

在临床的输血治疗过程中依然依靠各种各样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故治疗中对检验科室的輸血检验结果依赖性随之增加,亦是整个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管理组成部分。各类传染性病毒的载体就是输血,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甚至威胁受输血者的生命安全。故对输血检验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不仅能保障输血者的生命健康,亦能降低医患纠纷发生,保障医疗工作可以安全有效的运行。输血治疗中的血液来源于异体,输血和献血者个体间血液成分存在差异性,而输血者在治疗中需要反复输血,故同种免疫会增加不规则抗体的风险概率,导致输血后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例如:发热、溶血、血型抗体不良反应以及凝血障碍等,对输血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者会发生死亡[4]。采取何种干预方式,能够在提升输血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一直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输血治疗前常规检查为血型检测、交叉配血试验,两种检查方式均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以往由于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对输血管理流程不够重视,输血后时有发生各类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5]。自医院将质量控制运用至临床输血检验流程中以来,通过对输血检验流程严格管理,提升检验人员的责任心,规范临床用血流程。此外严格控制输血前检验、标本采集检验、血型检验、交叉配血试验,详细核查输血患者的血液情况,保障了血液标本的质量,能有效降低输血后不良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常规组(P<0.05)。该结果充分证明:临床质量控制应用在输血检验流程当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患者和家属更加认可本次临床质量控制内容的实施。

总之,将临床质量控制应用于输血检验流程中不仅能降低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能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打下夯实的基础,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婵婷.医院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策略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6):2323-2324.

[2]陈卉.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33-34.

[3]丁虹,王艳.输血检验的临床质量控制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3):116-117.

[4]张洁.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13):216.

[5]任立明.关于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效果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37-38.

作者:刘敏 杨东昌 岳翠青

第4篇:医院检验科急诊检验制度

1、检验科急诊化验室保证执行一天24小时值班制,接到急诊检验申请单或电话

告知或急诊病人前来化验,值班人员必须5分钟内给病人采血或接收标本,

半小时之内出检验报告。

2、住院病人急诊检验,临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填写合格急诊检验申请单,并

填写急诊申请时间,由护士采集或收集标本及时送急诊化验室检验,并填写

采集时间,护送队及时送检,检验科收到标本后记录接收时间,及时检验、

及时电话报告临床,并记录报告时间及接收报告者姓名。

3、检验报告单于当日午后或次日早上,随同其他检验报告单一并送临床科室。

4、急诊检验范围:(1).急诊病人和急诊观察病人。(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3)住院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5、急诊检验项目:三大常规、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常规检验、血型鉴定、潜血

试验、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

体、钾、钠、氯、钙、镁、磷、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糖、血气分析、血、尿淀粉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胆碱酯酶、CRP、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等.其他项目可根据需要有条件开展都得开展。

6、做好本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仪器维护使用及记录,填写督查交接班情况。

第5篇:检验科急诊检验制度(整理)

检验科急诊检验制度

急诊病人,病情往往危重,其急诊检验结果有可能与正常参考值范围偏离较大,甚至出现“危急值”,此时急诊检验结果的有效、及时、准确报告,有助于临床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与检验科的现状,参考国内一些“三甲”综合医院及中医院的急诊检验工作经验特制定三亚市中医院急诊检验管理制度。

一、 基本原则

1、急诊检验处于医疗第一线,是挽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

2、急诊检验24小时运行,检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检验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仪器的运行状态与试剂质量及库存量,认真做好每项急诊检验。

4、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 急诊检验的要求

1、急诊检验由临床医师实事求是根据急诊病情,按照急诊项目,认真填写急诊检验申请单或急诊电子申请单,申请单上需注明“急诊”或盖“急诊”字样章。申请单和标本由护士,护工或病人家属急送检验科签收。

2、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签收登记工作,而后立即进行标本处理,迅速进行检验并及时报告检查结果。

3、急诊检验完成并审核检验结果后,检验人员立即将检验报告发放给病人、

医师,可由电子系统发送送检病区,也可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于当日或次日下午送交送检病区。

4、急诊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坚决按照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

三、 急诊检验的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四、 急诊检验项目

1、血常规检验、凝血全项、D-二聚体、疟原虫、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2、尿液常规检验、尿HCG。

3、大便常规检验、大便潜血试验。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半定量或定量。

5、生化检验:电解质、肾功能、血糖、淀粉酶、胆碱酯酶、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脑钠肽等心梗标志物,血气分析(我科暂无血气分析仪),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测定等。

6、免疫类检验:术前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艾滋病毒抗体检测。

7、胃液、呕吐物等潜血试验。

8、其他特需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结合检验科实际情况,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经同意后可按急诊检验项目处理。

五、急诊检验结果及报告时限:

从标本送至检验科签收时的时间计起。

1、血常规、尿常规、尿HCG、大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疟原虫等30min内出报告。

2、胃液、呕吐物等潜血试验30min内出报告。

3、凝血全项、D-二聚体1小时内出报告。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1小时内出报告。

5、电解质、肾功能、血糖、淀粉酶、胆碱酯酶、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脑钠肽等生化项目1小时内出报告,梅毒抗体、爱滋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等1小时内出报告。

第6篇:检验科急诊检验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1.急诊检验处于医疗第一线,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

2.急诊检验24小时运行,检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4.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明报告时间,以备查询。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急诊检验人员,从事急诊检验工作。

6.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的要求

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急诊检验单,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急送化验室,也可用电话或传呼告知急诊检验值班人员。

2.急诊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5分钟内将标本采集完毕。血常规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

人,由检验人员到床边采集。静脉血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粪便、尿液等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急诊检验室。

3.急诊检验值班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4.急诊检验值班人员将急诊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送检医师,或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

三、急诊检验的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四、急诊检验项目

1.血液常规检验,凝血检查项目、疟原虫等;

2.尿液常规检验;

3.大便常规检验;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等测定);

6.胃液分析;

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8.其它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

第7篇:检验科急诊检验项目管理规定(范文模版)

检验科急诊检验项目管理规定

1.急诊检验的要求

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要迅速及时地采集标本,及时进行检验,准确地报告检验结果。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用急诊检验窗口和相关设备。急诊检验工作在日常工作时间由各实验组完成,值班时间由值班人员完成。

(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急诊检验申请单,申请单上需注明“急”或盖“急诊”字样章,申请单由医生、护士或病员家属急送检验科,检验申请也可用电话等方式告知检验科工作人员。

(2)需由检验科采样的,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5分钟内将标本采集完毕。门诊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人,由检验人员到床边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检验科。

(3)检验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特殊紧急样本可直接送交相应实验组进行标识、处理,同时再由标本管理员完成标本的核对、接收、记录等工作。

(4)急诊检验完成并审核结果后,检验人员应立即将检验结果报告医师,可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

2.急诊检验的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3.急诊检验项目

急诊检验项目由检验科和临床科室根据临床需要共同商定。

(1)血液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色素测定,凝血四项测定,血型鉴定,血交叉配合试验,疟原虫等。

(2)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等。

(3)生化检验:钾、钠、氯、钙、二氧化碳结合力、糖、淀粉酶测定,心肌酶测定,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测定等。

(4)其他临床特需项目,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主任商定,经同意后可按急诊检验项目处理。

第8篇:检验科24小时急诊值班制度

1、检验科根据承担的任务在非办公时间和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提供24小时急诊值班服务。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如需短暂离开,应在值班门上有明显标志的去向牌。

3、值班人员负责检查各种仪器是否正常运转,如有异常应立即处理;如处理困难,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者应给下一班做好必需的准备工作,如有尚待处理的工作,要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做好值班记录。

5、值班人员遇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应逐级上报以取得指导和支持,不得回避和推诿。

6、值班人员对门、窗、水、电、气等的安全负有责任。

第9篇:急诊生化检验检查外送合作协议书

急诊X光检查治疗合作协议书

甲方: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

地址:

联系电话:

为了满足乙方医院病员的急诊X光检查的需求,充分利用甲方的医疗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急诊X光检查合作关系,特签订以下协议。

1、乙方委托甲方为乙方的病员提供急诊X光检查服务。

2、资源共享检查项目:急诊X光检查。(包含周一至周五16:30以后及节假日时段急诊检查)

3、本协议期限一年。协议到期后一月内甲乙双方未提出终止要求,则本合同自动延续一年。

4、甲方应确保具备开展X光检查的合理资质,并保证检查的质量。

5、争议处理:出现争议友好协商解决,若友好协商无法解决提请甲方所在地所属法院解决。

6、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备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方代表签名:乙方代表签名: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年月日年月日

上一篇:保险业述职报告下一篇: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