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流程中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扩展BOPPPS模型指导MOOC教学设计视野,分析中医学概论慕课知识点之间动态衔接关系,在BOPPPS教学模型下改进中医学概论课程的慕课教学设计,反思慕课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中医学概论慕课教学实效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检验流程中医学检验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检验流程中医学检验论文 篇1:

探究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

摘要:伴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医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临床中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也迎来了极快的发展,对其的质量需求也逐渐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对于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这一问题被学术界广泛探讨,而本文也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以此来促进我国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临床医学;策略;提高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引入、发明了许多先进医疗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也让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得到了又一次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不断被完善,对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而就当前医学基础检验工作来看,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临床检验工作总质量得到优质的提高,本文则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概述

标本的检测报告对于医生医疗就诊极为重要,正确有效的临床检验技术可以有效的收集、检验标本,使检测报告更加科学、精确,为医生诊断提供更有利的参考帮助,而目前临床当中的检测标本中主要以血清、微生物、细胞、抗原、抗体以及其他血液。

而在临床中,医学检验技术也可以通过与气态检查技术进行结合使用,从而使医生更能掌握病患的病情状况,进一步的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且由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愈发的成熟,检验也逐渐高效、准确、可靠,更是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 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临床检验中最基础的内容便是基础检验技术,其检查指标包括了对免疫学、血液学、微生物等检验,涉及知识特别广泛,因此,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对医疗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

2.1促进对病患的治疗

在医生对病患进行诊断治疗前,准确的检验报告可以令医生更加清晰的认知病患病情,从而进行更深入性的针对治疗,促进病患病情的康复。而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便是将病患进行基础检验后,通过相关技术的核查总结,得出一份科学精确的检测报告,辅导医生对病患病情的原因进行判断,促进对病患的医治。

2.2引导医生治疗方案

在对病患病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面对多样的治疗方案,选择符合病患病情的方案极为重要,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通过检测得出的检查数据,引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对治疗方案进行有效调整,对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有效排查,以此提高就诊效率。

三 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

3.1 人才紧缺

我国近年来医学行业发展迅速,引入发明了诸多先进技术,令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也得到了更高的发展。但是,实际中关于人才方面依旧欠缺,部门偏远城市医院中严重缺乏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导致一些病患无法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检验,还有一些私立医院为了节约医疗经营成本,也不会对检验人员进行太多的收录,该情况从长久来看并不利于基础检验技术的发展。

3.2检验程序不规范

在临床医学检查过程中,为了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简化相关检测技术和手段,以确保相关检测过程的充分标准化。然而,在现阶段的许多实际操作中,我国临床试验的全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还不规范、不完善。如待检样品放置时间长,检测方法不规范,样品被污染,导致检测结果不正确或无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检测技术的发展,它也对许多后续临床工作造成了重大障碍。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并不积极主动,态度肤浅,思想上缺乏关注。

四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措施

4.1加强临床医学与临床检验的整体协作

在实际医疗中,临床里医学与检验两者要互相协作,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因此要想在医疗水平上有着较大的提高,就必须做好两者间的协调,使得它们和谐统一,以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规范化自身工作流程,不断学习引入的先进知识、技术,并合理的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外科室与内科室之间加强沟通,相互熟悉工组的环境与内容,互相理解与支持,共同提高临床的工作质量。

4.2 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养

对于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养问题,本文通过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是通过检验技术、工作认真程度较高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检验工作,提高人员团队综合素养,在这里选择人员时不仅要考核其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也要对现场检验进行模擬考核,以此来寻找符合临床医学基础检验需求的工作人员。二是通过提高现存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来促进检验团队的综合素养,面对不断更迭的新技术、新知识,医院也要通过不定期的培训来培养在职检验人员的知识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操作,从技术创新到职业素养培训,丰富人员的整体综合素养,打造出一个优秀的检验团队,从而促进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提高。

4.3建立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监督与反馈小组

完善的监督制度与人员反馈可以有效促进检验技术的进步,因此,在临床检验中设立相关监督小组极为必要,通过对相关检验人员的定期检查和动态监督,保证检验工作结果的精准性与科学性,避免测试结果错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基础临床医学检查的效率,也促进了该技术的进步与完善。而积极的人员反馈有利于检验心得以及技术意见的总结,用来寻找现如今实际检验工作中的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以及创新,促进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检验速度与质量都大幅度的得到提高,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中现存问题更需要积极解决,本文则是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优化方式,希望以此方式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一步促进该技术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文举.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J].保健文汇,2020(11):89.

[2]孙静.浅谈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2):191+196.

[3]王霆.试论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01):239-240.

[4]田海燕.试论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J].长寿,2020(01):252-253.

作者:杨丹

检验流程中医学检验论文 篇2:

高校中医学概论课MOOC教学设计改革思路研究

摘  要 通过扩展BOPPPS模型指导MOOC教学设计视野,分析中医学概论慕课知识点之间动态衔接关系,在BOPPPS教学模型下改进中医学概论课程的慕课教学设计,反思慕课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中医学概论慕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BOPPPS模型;中医学概论;慕课;教学设计

Key words BOPPPS model;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OC; teaching design

1 前言

目前,全国万众一心抗击新型肺炎,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大规模线上开放教育慕课(MOOC),慕课的广泛开展标志着高校教学新思维模式的建立。中医学概论是一门中医类多个交叉学科相融合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论学及中医学双重特色,目前在高校多个医学相关专业广泛开设[1]。

本文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S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参与互动和反馈[2],探索在中医学概论课线上慕课教学中运用BOPPPS模型进行教学设计,为增强线上教学实效性提供研究思路。

2 BOPPPS模型教学法

BOPPPS教学包括六大元素:引言元素(Bridge-in)、学习目标元素(Objective)、前言预评价元素(Pre-assess-ment)、参与学习元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元素(Post-assessment)、总结元素(Summary)。BOPPPS

教学方法来自加拿大,是北美教育技能研讨会(ISW)提出的交互式课程设计模型[2]。近年来,它已被引入我国的教育机构,着重于向师生教授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并引领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互动教育模式。

BOPPPS教学引入桥梁式教学设计,这种新型教育创造了一种强大的学习动机,具体介绍下此方法。引言要素: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引起他们的注意。学习目标要素:引入新的内容、深化学习目标,通过使用识别、情感同理心和目标分类技能介绍来学习布鲁姆学习方法,这些水平清楚地表明了所需的学习和知识要求[3]。前言预评价元素:在建立学习目标之后对学生早期阶段已经掌握的现有基础知识进行理解,用于更客观地指导和提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后续安排,增强知识的预见性。参与学习元素,主要采用各种主动学习策略使学生深入参与课程教学并成为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策略。后测元素:测试测验教学效果的目的是确定学生在此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结果与教学目的有关。总结元素,主要总结知识点和技能点,并为师生提供一个共同反思的机会:学习后,学生将反思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而在授课后,教师将反思本课中的问题,或为下一门课程的内容做准备。

3 基于BOPPPS理论拓展慕课教学设计改革视野

BOPPPS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主导的核心概念,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质量培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设计高质量的MOOC提供了理论基础[4]。由于MOOC具有开放灵活的教学特点,课程结构对比传统的集中式教学优化简略。BOPPPS方法在心理学理论上维持了大约15分钟的人为关注的短期稳定的自然法则,从核心知识点开始重点知识的教学内容,并切分成大约15分钟的多个小学习部分[5],每个学习部分都围绕相关知识点,可以包括文本、微视频、小图像、动画软件和其他资源。BOPPPS模型的MOPPP操作过程是获得教育反馈以及激发学生课堂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在线合作学习热情的重要链接。

4 中医学概论慕课改革实践

基于BOPPPS模型的中医学概论慕课的教学设计应用可以从BOPPPS构成要素、实践操作流程、灵活教学策略等方面合理配置多种资源。该理论强调提高学生参与度,改革课程教学组织新模式[7],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并构建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形成最佳教学设计。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学概论》中的藏象知识点为例,本文将中医学概论课程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等学科内容按照BOPPPS方法,把慕课课堂教学环节切分为六个阶段进行课程设计实践。

引入阶段(B)  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材的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内容中第三章“中医学病理观”第二节“内伤病因”教学设计中,通过传统文化故事《西厢记》中《张君瑞害相思》的文本及图片展示,采用问题启发法:日常生活中恋爱大学生男女的相思病有什么表现?引导回答:患者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纳差、眠差、学习成绩下降等表现。由表及里分析七情致病,进而引入本堂课的核心内容——七情内伤相关概念。

学习目标阶段(O)  开展本阶段教学设计需要掌握学生专业情况、目标知识点难易程度、学生前期知识掌握程度,分层次进行。如第四章“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第三节“问诊”,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三层次:第一层次“知识目标”,重点了解疾病病机“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第二层次“能力目标”,通过逻辑问诊正确辨识情志致病的临床表现,学到“有诸内必形诸外”取象比类的中医学辩证方法;第三层次“情感目标”,理解中医学中情志失调是内伤致病的重要原因及在诊治中的重要性。

前测阶段(P)  前测目的是通过多种测量学了解选择慕课学生兴趣与能力(包括基础知识、学习经历、学习经验等),测量后了解学生是否预习,并对教学目标是否有错误的认知想法,针对性开始调整相关学习内容的录制授课深度及授课节奏[8]。前测的设计策略可以采取开放式或者封闭性问题,比如十秒头脑风暴、趣味小测试等方式。如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最后部分第六章“养生、预防和治则”第三节“治则”中的第六小结“三因制宜”教学设计,通过30秒头脑风暴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已学内伤病因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相关七情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陈无择提出的三因是指哪三因?七情内伤属于哪一因?率先正确回答学生获得形成性成绩积分。

参与式学习阶段(P)  参与式学习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医学概论课程知识点学习通过病案讨论、医疗情景模拟等,设计一个通过系列互动活动才能回答的问题[9]。如第五章“中医常用的辩证方法”第三节“脏腑辩证”,介绍藏象五行学说对应五志的概念。通过提问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五志转化脏腑病症的缘由,结合线上留言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首先进行课前分组,根据藏象学说肝心脾肺肾理论分五个学习小组(肝组、心组、脾组、肺组、肾组);每组学生自由选择MOOC课中教师发布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和准备;课后每组学生可根据本组选择内容,自选以学习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讨论群回答,线上回答完毕后由教师线上抽取五名学生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归纳。

后测阶段(P)  后测阶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针对学习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后测的方式简单明晰,主要针对核心知识理解,可以使用选择题和简答题;针对应用分析能力综合评估,可以制作检查表和评定表[10];针对学习态度,选择态度量表、答题表现、展示报告等[11]。比如针对知识理解第八章“方剂基本知识”第四节“常用中药”和“解剂逍遥丸”的学习,先进行案例展示:

王某某,女,36岁,销售员。半年月前因家庭婚变,郁闷不乐,月经周期紊乱。刻下:情绪焦虑,时太息,自觉胸胁胀满疼痛随情绪压抑时轻时重,纳差,眠差,大便溏稀,月经后期半月未至。

案例展示后,为检测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按照学习规律从病因、病位、辨证、方剂逐一提问,强化知识梳理。

总结阶段(S)  总结阶段在慕课教学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本次授课内容的小结,也是下次授课内容的引言[12]。总结的内容是教师线上为学生提供梳理、反思、总结所学内容的机会,指出知识点的重点及难点。常用的学习总结方式[13]:强调学习重点,线上讨论答题,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及成就进行认知反馈,对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成果予以肯定。如教材下篇中药学部分第七章“中药基本知识”第二节“中药的配伍”的讨论,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将本次课的内容主线再次澄清给学生,举例脏腑辨证的概念及致病特点,通过“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俗语,作为课后思考题,根据中药升降浮沉和寒熱温凉等相关理论辩证选药。学生梳理上次课生理观中五行生克理论,联系本次课程脏腑功能特点,完成课后小结作业。

5 运用BOPPPS教学模式改革中医学概论慕课应注意的问题

中医学概论课程包括基础知识、临床诊治等多学科,具有中医学“概论”课程独特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在慕课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生搬硬套BOPPPS教学模式,出现多学科建设环节和要求过于烦琐;概述性的教学设计重点不突出,没有概括亮点;线上平台沟通设计实践缺少及时指导和反馈;核心知识点展示案例视频过于短小,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较低;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未打造出知识环路,理论联系实践扩展性不足[14]。

6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理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中医学概论课BOPPPS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来看,通过及时调整和改进来达到中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促进慕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通过线上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课程目标[15],从而实现慕课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祖春,路艳,刘亚梅,等.基于雨课堂的《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5):572-575.

[2]吴昌东,江桦,陈永强.BOPPPS教学法在MOOC教学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2):218-222.

[3]元肖肖.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SPOC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9.

[4]岑琴.MOOC+BOPPPS教学模型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0):123-125.

[5]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5-28.

[6]孙鑫,张冰冰,邓洋洋,等.基于BOPPPS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4):14-16.

[7]孙静.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12):31-33.

[8]丁轩,徐莉.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肿瘤科临床带教微课程体系建设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5):659-662.

[9]张所娟,廖湘琳,余晓晗,等.BOPPPS模型框架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7(1):18-22

[10]殷旭辉.BOPPPS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以“原理”课的一个知识点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9):7-8.

[11]姜丽,卫春芳,陈志雄.基于MOOC的三位一体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182-184,188.

[12]于青青,李晓明.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与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106-112.

[13]许小东,吴军强,刘小晶.基于MOOC的程序设计开放实验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4):157-160.

[14]米洁,高宏.课程—实践—创新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167-170.

[15]孙静.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12):31-33.

作者:高鹏 张运克 刘斌 张雅素 高宇 郭小磊

检验流程中医学检验论文 篇3:

中医学专业“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三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分别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服务教学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尤其是在中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是能更加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而实行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三结合”教学模式展开分析,意在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构建流程、构建落实的关键要点,为进一步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供支持。通过分析可知,“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程设计、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重视考核评价,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三结合”;实践教学

中医学专业在医学专业中属于专业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的一个专业。“三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组织开展的环节优化完善,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三结合”教学模式的简要概述

从本质上来讲,三结合教学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为具体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提供帮助,具体来说,三结合主要是指理论知识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服务环节的教学实践。尤其对于中医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和进一步的教学服务工作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参与临床实践工作,才能提升个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三结合”模式下,教学实践的层次是处在不断提升和加深的状态下的,在基础的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环节,主要强调和观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观察重点仍然集中在专业能力上,到了后续服务实践环节,更加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作为一门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服务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是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关键性能力[1]。也是区别与常规的教学环节要求的一种重要能力,学生若能够在专业教育阶段就受到实践应用方面的专业延伸教育和能力提升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三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育阶段推行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既能够具备专业教学方面的条件和环境,又能够实现学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从侧面反映出“三结合”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二、“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基于“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教师需要结合中医学专业的具体课程内容做好教学流程的组织开展工作,具体来说,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教学的设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以及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四个方面。只有从这几方面入手开展好教学模式的构建,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取得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教学目标本身能够保证有效性和合理性,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才能够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分析,对于中医学专业而言,“三结合”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职业态度和沟通能力;二是写作服务能力和学习能力;三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三方面教学目标不仅是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2]。在应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时,应分阶段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合理设计课程教学流程

课程教学的整体流程设计工作的开展结合本文探讨的专业而言,具体的教育教学侧重点内容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文背景下的医学学习与实践。其中包括宏观上要带领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医疗卫生事件中的重点问题和环节,积极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是从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层面开展实践教学,即提高专业学生参与临床治疗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可依托学校内部的实践教学基地或者在相应的社区范围内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与理解这一专业的现实价值,教师可适当地将一些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要点向学生辅助讲解。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其所学专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的密切性,激发其学好专业,坚定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信心与责任心[3]。三是从疾病的预防与管理角度出发,加入一些预防医学专业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流行病调查和数据统计工作,参考统计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宣讲、患者健康评价以及慢性病特征分析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工作组织。

(三)搭建针对性地实践服务合作平台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的专业实践学习平台,高校方面可与社区建立长期实践学习合作关系,将社区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结合季节特征以及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特征,定期开展相应的实践教育工作。这种教育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学校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沟通交流,确保双方随时互通实践教育开展的条件、进度等相关信息,确保相关的实践教育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社区医疗机构也可以结合实践教学的参与组织过程,及时为进一步的专业人才储备和输送做好准备。形成双方长期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

(四)重视实践教学开展的考核评价工作

考核评价工作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背景下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指由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于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习需求的学生而言,参与实践的侧重点都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找到适当的实践教学评价切入点,或者从形式内容上增强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结构的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4]。在“三结合”模式下的中医学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更应当尊重学生在了解分析了个人的学习状态和薄弱点后作出的自我评价。来自实践合作单位,即社区医护工作者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内容体系的先进性角度分析,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依托固定的实践学习评价内容体系,也可以運用一些线上评价模式和方法开展评价工作,尤其是对于服务教学模块的相关工作开展来说,由于不同学生参与服务实践教育的情况有所差异,相关的评价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具体评价工作的开展自然就会在执行环节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需要医学院校从考核评价环节的工作开展力度和方法上进行完善的重要原因。

三、“三结合”模式应用中的落实路径分析

(一)教师应当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随着实践教学层次和要求深度的提升,教师在“三结合”教育背景下更需要在教学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合理的选择,总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也必须要结合实际做好规划分析工作,尤其是在进入实践服务教学的环节时,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进一步的服务实践教学工作地开展才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5]。

(二)注重教学实施中的拓展和延伸

为了切实起到提升学生实践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目的,教师除了依托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和提升提出一定的要求外,还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设置一些针对性的提升考验,即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例如在具体的服务实践学习环节中,教师可在与社区工作者沟通的基础上,将一些沟通难度较大或者容易出现问题的患者作为重点患者引导学生接触并解决问题,从而从实际出发提升学生的实践服务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

(三)重视教学反思环节的工作开展

教学反思环节是指教师和学生都应当结合个人组织教学或参与学习的实际感受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为进一步提升教学组织的质量水平提供帮助和指导。教学反思环节的工作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对比实践教学的参与过程和主要内容对比观察理论知识部分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二是结合个人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6]。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教学反思的环节是为了取得更好地教学质量提供方向指引和动力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引起重视并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

四、结语

总体分析可知,中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三结合”教学模式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基础学习能力,分别按照教育、实踐、服务三个层次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力求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出完善和优化的有效方法,为提升这一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提供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斌胜,于京平,于东林,等. 师承制教育模式对中医学专业贯通式实践教学的启发[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9):148-150.

[2] 缪素芬,刘芳,颜素容,等. 中医药统计学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医药研究前沿,2020,2(01):7-9.

[3] 吴金明,綦霞,罗红,等. 医学检验创新型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01):133-134+144.

[4] 牟作峰,陈文信,施晓平,等. BOPPPS教学模式在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6):30-33.

[5] 范莉莉. 中职“一线三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 知识文库,2019(17):129-130.

[6] 杨殿兴. 论“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病,证,症”三结合临床辨治模式构建[J]. 四川中医,2020,38(05):36-45.

(荐稿人:赵静,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作者:王真

上一篇:安全大检查工作总结3篇下一篇:当代大学生电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