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优质课课件

2022-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语文高中优质课课件

从优质课比赛管窥高中语文文本教学

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直是一个能让高中语文教师切磋、学习、提高的平台,无论何地、何种级别的优质课大赛,其评价标准都是语文新课改的风向标。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评分标准“教学过程”一项的表述为:“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优化。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里明确表明了让学生回归文本、体悟文本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语文优质课由“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热闹逐渐走向“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朴实。

一、由“浅度阅读”到“深度挖掘”

虽然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对文本的阅读,但由于优质课比赛是一种展示课,比较关注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以及学生的参与活动,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能更好地展示教师个人风采,或者为了让课堂更活跃更流畅,授课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回避难点,或设置很多学生张嘴就能答出的浅层次问题,或大量引入教师个体情感体验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

另外,很长一段时间内,优质课比赛也比较关注课堂的创新性,课外拓展甚至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亮点。从内容上讲,既然是课外拓展,在定位时就有游离文本的嫌疑;从课堂结构来讲,它是课堂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要出奇制胜赢得评委与听课老师青睐的重任。这就可能造成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过于求新求异而与挖掘文本的方向渐行渐远。

但是,现在语文优质课评价越来越看重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是否恰当、深入。以2011年河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为例,《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授课教师沉稳大方,循循善诱,其个人魅力征服了很多听课教师。但后来评课时,提到这节课重在教“是什么”,而忽略了教“怎么写”。文本挖掘上没有注意品味这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这节课在品味语言方面的缺失成了一个重要的失分点。

再如讲授《归园田居》的教师比较年轻,虽然大赛经验不足,因为紧张而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但评委给出了当天的最高分。除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设置的问题是紧紧围绕文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如:“作者笔下的园田生活是怎样的?”“他是如何描写田园生活的?请找出一些句子分析。”(教师提示:可从景物特点和手法的角度切入分析)“请任选一两个句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另一位教师教授《六国论》,在品读课文体悟情感环节中运用“批注”方式引领学生分析文本的做法也广受好评。

优质课比赛已经由注重教师个人魅力展示,转为更看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任何背离语言文字而言他的热闹都是浮华的,走进文字静静地阅读,细细地品味,深入地品鉴才是当今语文课堂的本色。

二、摒弃过多的课堂预设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考。

有许多优质课,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注重形式的,课上常常有集体朗诵、个体朗诵、单独提问、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形式的运用,课堂是否有学生活动似乎被认为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否高,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突出的重要标志。其实,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很多问题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不过是教师的合作者甚至配合者。课堂容易成为教师自己的表演台,而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一节课下来,热闹是教师的,学生收获有限。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问题进行,被牵着鼻子走,但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对文本独立思考的机会,理解的困难之处都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仍以2011年河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为例。在这次比赛中,不管生本设计是否恰当,教师都在努力关注学生听懂没有,理解没有,掌握没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极枯燥的文章,但这节课却获得了89.625的高分,其中一个精彩的环节就是当学生对第二段的归属争论不休时,教师先把这个问题搁置,先引导学生对后几段进行研读,让学生把握了文意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前面的问题。教师这种搁置争议、杀回马枪的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课堂预设生硬地往自己的备课方向引导。相反《望海潮》一课,在学生对文意理解发生分歧时,教师没有因势利导,而是草草几句概括后又拉回到了自己的授课流程中,缺少机智的课堂生成,让很多听课教师为之惋惜。

现在的很多教学都是学案教学,学案是把双刃剑,可以明确学习重点,但也容易把课上得僵化。理想的课堂,不但有针对文本主线预设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抓住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于无疑处生疑。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深入文本,个性化阅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迸发生成的课堂才是真正精彩的课堂。

三、摒弃多媒体使用上的赘余

多媒体走入课堂以来,曾有一段时间,大量的声光影充斥了课堂。特别是在教学大赛的课堂上,很多教师的主要精力不是在教材和学生上,而是一股脑地倾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2005年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边城》导语使用伴随优美音乐的多媒体画面,《雷雨》有多媒体人物对话,《孔孟》有孟子诞辰的新闻短片,《林黛玉进贾府》听了《枉凝眉》的曲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放了电影片段……不胜枚举。

但是,新课改走过这些年,大量的多媒体运用已经成为败笔。2011年的河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中,38节课里,选用影视片段的不超过5节,以图片、视频的视觉享受代替耐心品读文本自身之美的方式方法已经被摒弃。课件要求美观大方,质朴实用,真正为教学服务。这显示出教师日臻成熟的心态。

的确,影像资料中的画面或许是精彩的,悦耳的音乐或许是让人陶醉的,但那绝不是文本语言本身的魅力所在。画面一旦定格,语言中传达的无限可能性变成了确定性,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了唯一的哈姆雷特,对语言的品析、鉴赏、联想和重构也不复存在了。而另外一些课,多媒体只是成了黑板的替代品。由于提前制作而不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机更改内容,这些多媒体课件反而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罪魁,限制了课堂的生成。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永远无法离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教学,是最容易走向虚浮的,最容易沦为肤浅的表演课。语文课堂必须以服务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中心,而不是让学生远离语言。只有深入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挖掘文本意蕴,让学生体味到语言魅力的教师,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师。

最本真的美是真正打动人心的美;当师生都静静地沉浸在美丽的语言中,用心灵来交流的时候,任何的喧嚣都是一种打扰。繁华落尽,返璞归真,这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更是课堂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458030)

作者:贾燕

第2篇:高中优质课课堂导入活动观察研究

摘要:在一节英语课中,课堂导入环节仅仅花费几分钟,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做到新旧知识的链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顺利达到教学和学习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课堂设计中,课堂导入存在不少问题,导入效果不尽人意。本文基于对2016年全国高中英语优质课集锦中的30个视频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观察,探索它们的特点和優点,帮助常态课高中英语教师改进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英语;课堂观察

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课堂导入环节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但对整个课堂接下来几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及达到应有的教学和学习目标,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但是在高中英语常态课中,课堂导入环节存在不少问题,而全国优质课是经过各地一层层选拔出来的课,是经过各地老师,教学团队,骨干教师等帮助下打磨出来的精品课。本文通过对2016年全国高中英语优质课集锦中30堂优质课的课堂导入部分进行课堂观察,探索它们的特点、优点。希望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以帮助。

一、课堂导入

1.1课堂导入的含义

关于课堂导入的含义,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概念如下。

刘丽(2004)认为:“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好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识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

范建中,高慧仙(2010)则认为:“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遇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和认知准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结合上面研究者的理解,笔者认为课堂导入就是教师或教育者利用课堂上的前几分钟,通过一定的方式、媒介或手段,创造一定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组织形式。

1.2导入方法

关于导入方法,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陈力勤(1999)根据导入的内容将导入分为生词导入和话题导入;按照不同的情景将导入分为时事新闻导入,名胜古迹导入,热点新闻导入;根据导入的形式分为直观导入,悬念导入,直接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事例导入等。陈传光(2012)提出如下的导入方法:联系实际导入、故事导入、直观导入、游戏导入、音乐导入、问题导入、背景知识导入、谈话导入。

1.3导入的功能

对于课堂导入功能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宝大(2001)等认为导入的功能在于:导入新内容,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透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情景等等。孙菊如等(2006)认为导入具有如下作用:集中注意;引发思考;画龙点睛,突破重点;新旧衔接,架桥过渡。

综合以上观点,研究者们一般认为课堂导入一般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出上课话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功能。

二、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2.1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法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教育研究方法,它是指研究者或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的从课堂中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出相关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方法。

但是课堂是变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观察课堂中所有的事情是不现实的,观察要想有预期的结果必修选择合适的观察点。沈毅等指出观察者要根据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来确定观察点。根据以上观察的条件,本研究确立了导入活动有无、导入活动的时长、导入活动的方法、导入活动的功能四个观察点。

2.2理论基础

2.2.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结果。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遗传和环境决定理论。它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主体和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主客体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只要主体努力就一定能转化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认知主客体之间还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个体主观需要,积极性才能高涨,学习才能有动力,才能达到应有的学习目标。

英语课堂导入到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而言,一节课的前25分钟左右是最佳思维时间,之后的注意力和思维力都会下降,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抓住这一黄金时间段,吸引学生注意注意力,提高注意的有效性,满足学生认知需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合理设置有效情景,注重知识的连续性,注重导入内容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

2.2.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学习而不应该是机械学习,教师应该以一种有意义,有组织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材组织的越有意义就越能促进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有意义学习实际上就是新旧知识意义上的同化。他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即在新的任务学习之前,向学生呈现一种新旧知识发生关联的引导性材料,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桥梁。这里的引导过程就是课堂导入活动呈现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合理高效的利用教材内容,精确定位学生认知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导入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联系起旧知识,同时是他们对新知识产生产生期待和动机。

三、观察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3.1观察对象的选择

笔者选取第十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案例集中的30节视频案例进行观察。按年纪级划分,30节课包括:(1)7节高一的英语课,分别是内蒙满洲里市第一中学李伟化老师的阅读课、海南海口市琼山中学陈帝来老师的语法课、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李璐老师的阅读课、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王玉凤老师的阅读课、山东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袁雪芹老师的阅读课、河南洛阳理工附属中学郝婉贞老师的语法课、甘肃西北师大附属中学胡亚玲老师的写作课。(2)23节高二的英语课,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刘娟老师的阅读课、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小明老师的阅读课、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夏恬老师的阅读课、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由玮老师的阅读课、云南昆明市第三中学孙瑾老师的阅读课、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周杰老师的阅读课、辽宁沈阳市第二中学张牧牧老师的阅读课、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聂宏老师的阅读课、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曹向前老师的阅读课、建设兵团石河子第一中学杨姣老师的阅读课、黑龙江哈尔宾第一学校白金果老师的语法课、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费晨老师的阅读课、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马全新老师的阅读课、西藏拉萨中学涛思仿老师的阅读课、广东深圳中学李温和老师的诗歌课、安徽合肥第一中学徐鑫老师的阅读课、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应晓佳老师的阅读课、湖南湘潭湘乡市第一中学李双老师的阅读课、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罗维老师的阅读课、贵州六盘水市第一中学马圣凯老师的阅读课、福建泉州石狮市第一中学黄瑞贤老师的阅读课、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张晓琪老师 的语法课、山西榆次第二中学武裴老师阅读的课。

3.2观察研究的内容及统计

笔者通过优质课课堂视频观察法,从导入活动有无,导入活动时长,导入方法,导入功能四个方面的表现研究30位高中老师的课堂实施情况,并据此给高中英语课堂常态课如何进行课堂导入活动提出建议。

3.2.1课堂导入活动的有无及统计情况分析

导入活动是指已经开始上课,但还没有开始呈现新内容之前的教学活动。导入活动有无指的是教师是否在本节新课呈现之前实施課堂导入活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直接关系到接下来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本研究以课堂导入有无为优质课课堂观察的观察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优质课中30位老师都设计了课堂导入活动,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这个三尺讲台上的表演,开头精彩,才能吸引观众目光,激起观众的热情。而且上课开始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为学生良好的输出做铺垫。

3.2.2课堂导入活动时长及统计情况

课堂导入活动时长是指教师所采取的课堂导入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课堂导入时长太短,学生可能不能够很好的进入新课情景,时长太长,学生可能会产生疲倦感,不知本节课主题是什么,产生兴趣消退,学习动机感降低。所以时长太长或太短都不会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张文全等认为,导入活动的时长一般掌握在五分钟左右最适宜。所以课堂导入时长成为了本研究的课堂观察点。

统计发现,在30节高中优质课视频的导入活动中,导入的时长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时段(总时长为35分钟):1-2分钟、2-3分钟、3-4分钟、4-5分钟、5-6分钟、6-7分钟、8-9分钟。其中,导入时长为1-2分钟的优质课8节,占26.6%;导入时长为2-3分钟的优质课5 节,占16.6 %;导入时长为3-4分钟的优质课有6节,占20 %;导入时长为4-5分钟的优质课有5节,占16.6 %;导入时长为5-6分钟的优质课有3节,占10%;导入时长为6-7分钟的优质课有2节,占6.6 %。导入时长为7-8分钟的优质课有1节,占3.3 %。

根据上文分析,导入活动时长5分钟最适宜,优质课时长为35分钟,那么35分钟的课堂2-4分钟左右最理想,从上文可以看出大部分优质课教师的时间把控能力还是很好的,课堂操控力比较强。为下面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留了充足的时间。

3.2.3课堂导入方法及统计情况

课堂导入方法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一定的逻辑结构,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征、学生需求等进行导入活动所采取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那么有趣,如何使枯燥的知识,变成生动的有趣的动态的画面,考验着授课老师的能力和技巧。学生兴趣饱满,情绪好涨,才能为课堂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学生没有兴趣,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所以,导入方法成为本研究的观察点。

统计发现,30节高中优质课视频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导入、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图片导入、设疑导入、旧知识导入、其它等。30节课中导入方法共被使用63 次,问题导入使用了23次,占导入方法的36.5 %;视频导入使用了6 次,占导入方法的 9.5%;故事导入使用了4 次,占导入方法的6.3 %;游戏导入使用了6 次,占导入方法的9.5 %;图片导入使用了17 次,占导入方法的26.9 %;设疑导入使用了1 次,占导入方法的1.5 %;旧知识导入使用了5次,占导入方法的7.9 %;其他导入使用了1 次,占导入方法的1.5 %。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优质课教师的课堂导入活动灵活多样,其中最频繁使用的是问题导入,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其次就是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等,通过视觉感官让学生感知新知识,而且短短几分钟老师能通过集中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新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浙江师范大学附中应晓佳老师的阅读课 。

3.2.4课堂活动导入功能及统计情况

本研究中导入的功能是指教师进行导入活动对学生学习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尤指对学生所产生的情绪、情感、知识拓展上的变化。好的导入活动可以使教师学生产生双向互动,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调整教学程序。所以导入功能成为本研究的一个观察点。

30节高中英语优质课导入互动的功能主要有:(1) 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2)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3)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期待;(4)联系旧知识,拓展新知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5)强化学生发应,参与教学活动。其中,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期待的活动有18次,占29.5%;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的活动有24次,占39.3%;明确目标,产生学习期待的活动有4次,占6.5%;联系旧知识,拓展新知识 为下文做铺垫的活动有12次,占19.6%;强化学生反应,参与教学活动的活动有3次,占4.9%。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优质课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呈现多元化,即教学活动功能的多元化。这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实现课堂导入活动效果及效果多样性,例如一种导入活动的开展,不仅可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浅意识地关注话题,还可以为新知识的呈现做铺垫。

四、课堂导入环节教学建议

1.关注课堂导入,确保每堂课都有课堂导入,精心合理设计课堂导入活动

做为一堂课的开始,有导入环节,新知识的呈现才不会显得突兀,才能使学生很自然的接受新知识,激发学生动机,调动学生激情。

2.合理设置和控制导入的时长

对于一节45分钟新课,导入活动最佳时间为5分钟,但是由于教授内容难度、类型、学生思维力等方面的影响,要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程序,注意学生的感知体验,和生成效果。

3.丰富课堂导入形式,注意课堂导入活动的有效性,实现效果的多元化。

从优质课视频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优质课的课堂导入活动多样,而且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很好,不仅仅是问一个问题,而且准备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思考,依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精心设计导入活动及活动环节,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为新知识的呈现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 陈传光.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02):66-70

[2] 陈力勤. 英语导入的理论和实践[J]. 湖南师专学报,1999(4)。

[3] 范建中, 高慧仙. 微格教学教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刘丽 ,戴青.导入[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 孙菊如等。课堂教学艺术[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王宝大等. 导入技能 结束技能[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马俊姣(1992.02—),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2019级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英语。

作者:马俊姣

第3篇: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摘要:现行网络上的课件非常零散,不完整。完整的课件库往往是配相应的复习用书的,与新课标人教版同步教学的课件库还是非常少的。文章介绍了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免费的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库,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此课件库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件;课件库;网络;应用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36

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网络教学拓展了教学的宽度、深度;大量丰富的、优秀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网络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延伸,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力促进,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进步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各种各样的化学课件,但直至目前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免费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库。如果有一个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库,我们可以为偏远地区或者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精品课件,这样就可以使得全国的中学生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成了我们的研究课题。

有了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即网络版的高中化学同步教学课件库),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在高中化学课件库中进行教与学,免去了在各大资源网站搜索资源并精选资源的大量时间,同时提高化学教学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一、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建设

1. 课件设计的原则

第一、正确表达学科知识内容。课件的教学目标明确,难易程度适中,重点、难点突出,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整个课件中使用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恰到好处,动态演示过程符合教学目标。

第二、准确及时地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课件中使用的动画的动态演示过程具有直观性,动画设计能直接体现教学目标,动态演示过程具有启示性、巩固性、自觉性、积极性。多媒体的组织结构与演示方式适合教学需要。

我们紧扣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每一课时做成一个课件,历时1000个小时,通过初稿——一审——二审三步曲共制作了涵盖高中化学八个模块(必修:化学1、必修:化学2、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共计203个原创课件,课件浏览地址:http://www.chemedu.net/Category_30/Index.aspx。

2. 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建设

第一、在充分了解教与学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本课题网站目录,在化学教育网(www.chemedu.net)的“课题研究”栏目下的“化学课题”栏目(http://www.chemedu.net/Category_30/Index.aspx)作为“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主页。

第二、充分利用本校优质化学课件,并通过本课题组制作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建设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同步教学课件库;将这些课件上传到网站的相应栏目下。

第三、教师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每个课件对应的网页对课件进行评论,有助于本课题组对本课件库的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为了让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更加完善,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使用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二、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教师与学生使用本课题组开发的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使用及评价情况,本课题组制定了两份问卷调查——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教师版)和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学生版)。我们通过纸质版对我校高中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网络版(教师版网址:http://www.sojump.com/jq/2898556.aspx,学生版网址:http://www.sojump.com/jq/2898914.aspx)对高中化学教师和高中学生对本课题组的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进行问卷调查。

三、结果分析

我校所有的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和网络,本校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本课题组开发的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中的课件进行教学,纷纷表示是一个非常好的高中化学课件库,值得向外校推广。

1. 教师对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应用结果分析

第一、课件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95%的教师了解课件;81%的教师使用过课件进行高中化学教学;83%的教师愿意使用高中化学课件教学。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网络对教学的作用,意识到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二、课件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97%的教师非常同意课件的应用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98%的教师非常同意在教学中应用课件能丰富教学内容;85%的教师非常同意应用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3%的教师同意应用课件可以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83%的教师认为使用课件教学模式比普通的教学模式效率明显提高;85%的教师认为高中化学抽象内容、微观内容、试题内容更适合讲解时使用。抽象内容与微观内容无法展示,可通过制作的动画或Flash进行模拟,化学试题内容太长,直接在课件中呈现节省许多教师抄写试题的时间。化学与生产、技术、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我们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的高中化学与生产、技术、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我们制作的课件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书本上的科学视野和资料卡片的内容由于受到教材篇幅的影响,不可能全部呈现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呈现出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第三、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应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50%的教师使用过化学教育网(http://www.chemedu.net)的课件进行教学;41%的教师在网络上直接在课堂上使用过化学教育网(http://www.chemedu.net)的课件进行教学;75%的教师对化学教育网(http://www.chemedu.net)的课件进行教学有浓厚的兴趣。我们相信,随着本课题组制作的课件越来越完善,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到使用我们给予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行列中。

第四、基于网络高中化学课件库的质量。85%的教师在使用本课题组开发的高中化学课件库之后,都比较满意我们的课件设计。同时学生对我们的课件及网页设计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中肯的意见,我们均悉心接受并改进之,随着教师的不断使用,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的质量会越来越高。

2. 学生对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应用结果分析

第一、课件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85%的学生愿意使用高中化学课件的学习,如果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的高中化学课件进行再次学习与巩固,并且课件中还有课堂训练,可以通过课堂训练中的习题来检测自己学习与巩固知识的情况。

第二、课件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90%的学生非常同意高中化学课件的应用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95%的学生非常同意在教学中应用课件能丰富教学内容;93%的学生非常同意应用课件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71%的学生同意应用课件可以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88%的学生认为使用高中课件之后,学习兴趣提高了,更喜欢化学了,知识更系统了,明确了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78%的学生认为使用了高中化学课件之后,知识整理能力、概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均得到了提高。85%的学生认为使用课件教学模式比普通的教学模式效率明显提高;90%的教师认为高中化学抽象内容、微观内容、试题内容更适合讲解时使用。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或Flash可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所学知识。

第三、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应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40%的学生使用过化学教育网(http://www.chemedu.net)的课件进行学习;34%的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在课后使用过化学教育网(http://www.chemedu.net)的课件进行学习;76%的学生对通过化学教育网(http://www.chemedu.net)的课件进行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拓宽了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第四、基于网络高中化学课件库的质量。80%的学生在使用本课题组开发的高中化学课件库之后,都比较喜欢我们的课件设计。学生都觉得节省了他们记笔记的时间,有时记笔记来不及,课后通过网络也可以在补充自己课堂上遗漏的内容。因此,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基于网络的高中化学课件库的应用,促使了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促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扩展了学习环境的转变,更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给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条件,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效率。

随着校园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学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通过初步测评与使用,本课题组开发的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得到了使用本课件库的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肯定与赞扬,教师课前课后通过网络熟悉课件,设置好课堂的教学计划,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进一步将课堂上没有听懂的课件中的部分内容再次学习。基于网络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库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

教师与学生可以免费共享我们的资源并与本课题组教师通过网页或QQ群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免费、共享、交流、创新、提高”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董金水. 化学网络教学课件的全新模式[J].化学教育,2004,(11)

作者:桂耀荣

第4篇:高中语文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视频专辑

以下为高中语文视频专辑(专辑名称—视频个数) 浏览时请按下 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浏览

2011中语会课堂实录视频专辑—6国家特级骨干语文教师教学艺术观摩课专辑—12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9

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32新课程高中语文广东省名师课堂课例示范教学视频—6高中语文优质课教学视频—17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专辑2—45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专辑—44上海市高中语文课改展示课视频专辑—12第七届语文报杯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示范课—18

中学语文说课大赛视频专辑—11

第5篇:优质课课件教案

The Plan for Lesson 18

Cats and Dogs

Ⅰ.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A.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se four animals’ English name: cat, dog goat, sheep. B.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spell these four words and know the plural form of these four words. C. To learn the《MacDonald》song after mastering these words . Ⅱ.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难点)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this? /What is it? It’s a cat/dog … Ⅲ.Teaching Aids:(教学用具) A computer, some word cards Ⅳ.Teaching procedure:(教学过程)

Step One:

Warming up(热身)

Before class, listen and appreciate an English song

Step Two:

Greeting with each other(互相问候)

Step Three: Revision(复习)

A: Can say the name of the animal through the sound which is sounded by teacher.

B: Teacher displays the picture of the animal, and the word cards, let students spell and read.

C: The same to the other pictures of animals.

Step Four: New Teaching(新授课)

Activity ⅰ: Guiding(导入)

Ask some questions: ①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②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③ Can you sound it?

Activity ⅱ: New Lesson ① Look at these pictures, teacher sounds and students guess: What animal is? ② Explain and correct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③ Game: choose students to act these four animals. ④ Dialogue.

Activity ⅲ: Practice(练习): Sing the《MacDonald》song

First time: Listen and familiar

Second time: teacher sings, students also can sing with

teacher.

Third time: Divided the whole class into two parts, and sing

this song.

Step Five: Homework(家庭作业)

①.Drawing a picture of your favorite animal.

②. Sing the song to your parents.

第6篇:背影优质课课件1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技法美。

2、赏析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作用,学习文章的整体构思。

3、赏析针对背影的细节描写,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感情。

4、紧扣课文内容,书写诗句、感悟父爱。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听了视频里的娓娓道来,欣赏过《背影》里的感人至深的只言片语,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触动。接下来,我们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一、读“背影”

1、默读: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请在文中画记出来。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默读完毕,请一生说出几次背影。“你读书很细致,查找信息的能力很强。其他同学画记语句。”)

(请另一生说说表达的感情: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请大家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带着这种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自由地朗读四处写背影的文字。

二、赏“背影”

(一)赏构思

1、合作探究:文中四次写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开头直接点题,奠定全文情感基调,统摄全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处:文章写作的重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真挚感人。

第三处:父子分手时的背影,对前面内容的补充。

第四处:再提背影,充满了对父亲的理解和思念。

2、细细想来,文章其实还写了一处背影?(标题)思考一下标题有什么作用?

(全文以标题“背影”为线索,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合起来,贯穿一气,浑然一体。)

3、结合标题和四处“背影”之间的关系,你能在作文构思方面得到什么启示呢?

(预设:用简短的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首段点题,尾段升华,首尾呼应,结构圆满;紧扣标题,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

(二)赏细节

1、四处背影有详有略,哪一次最详细?第六段写得最详细,也最感人,一起把第六段读一下。

2、第六段感人,最感人的又在于细致入微的描写。用笔勾画出细节描写的语句。(肖像、动作)

3、请大家在细节描写的语句旁边做一点旁批,说说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写细节

细节描写最感人,正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样让人过目难忘。本文的细节描写为什么如此感人呢?我们应该如何来作细节描写?

1、出示语段: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总结方法:抓住红色的字体,思考:怎样写出传神的动作描写?

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

方法二:细致地描摹动作(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举例:哈哈大笑,莞尔一笑,偷着笑,皮笑肉不笑)

方法三:符合人物特点(父亲年龄偏大,因此力不从心,“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父亲体型偏胖,因此“向左微倾”。)

方法四:揭示性格心理

3、学以致用:补充下面的括号,形成一段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下床来,( )过衬衣,( )上鞋子,几步( )进洗手间,然后( )下毛巾,在脸上( )了几下,飞快( )出屋子。

三、吟“背影”

父亲是这样的伟大,父爱是这样的感人。我建议我们一起写一首小诗,来赞美父爱。

父爱,是你离开时对我的嘱咐:你就在此地,千万不要走动。

父爱,是你攀爬站台时艰难的动作。

教后反思:

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名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结合四次写背影和标题的作用,获得作文构思的启示,二是赏析细节描写,学会运用动作描写方法进行片段写作。一句话就是:经典为我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堂课走的是工具理性的思路,在文章写作法上面花了大部分精力,学生不仅强化了“以标题为线索”、“反复重现关键词”、“开篇点题、结尾升华、首尾呼应”、“围绕主题进行细节刻画”等文章构思技法,而且系统学习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初步尝试了运用,在作文应试方面有所增益。不可避免的,课堂在朗读气氛和情感熏陶上却弱化了。一方面是前面的目标达成占据了主要时间,另一方面是没有以本为本,没能紧密结合课文教学,感悟父子情深也成为无本之木。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工具理性过于强大,教学理念上缺乏情感性、审美性、浸染等要素。语文课没有情感熏陶和朗朗书声,学生眼中就只有考试、分数和技巧,没有人文关怀和审美兴趣,走到人生的后段,生活情趣和心灵的温暖无从谈起。尽管“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是语文教育界悬而未决的根本议题,但避而不谈,甚至偏执地按照自己的观念最极端终究不是可取的。死去活来!不深入地思考这个大问题,语文永远无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背影优质课课件2

1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等词语

2 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3 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4 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以及作者心境与感受表达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16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比较感兴趣,课堂当中积极思考,经常发表一些非常有见解的思想和看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解读出作者在朴实的文字和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中所表达出来的对亲情刻骨铭心的体验和理解。通过对于“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背影的几次着力刻画,从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能有深切体会,许多同学期待对亲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写作方面,学生更期待能通过学习自己也能刻画出平凡任务的具体细节。

通过教学的前期预测,在本节课上,我要引导学生的正是学习教材中各位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那种更加敏锐的触角,更加细腻的触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积累。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流程。

教学难点:

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轻巧的构思,理解

2、3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对父亲的情感

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岁时,我们敬重父亲。其实,父亲仍然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又不同的感情。十三四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活动2【讲授】课文探究

二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三 初步感知课文

《背影》是朱自清28岁时在清华任教时所写的,文中的他才20岁,20岁时一个似懂非懂,很自以为是的年龄,正如前面所说,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那么,朱自清也是不是这样呢?快速阅读课文,请用“朱自清的父亲是___________的人”来回答。

活动3【活动】精读课文

四 精读课文

鲁迅先生曾写说:“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朱自清在写父亲时写的是他的眼睛吗?(不是)

这个选材似乎很特别,我们平时写作文时,往往是写一个人的正面,作者通过背影能刻画父亲的形象吗?我们一起来看下文,提问:

活动4【活动】回答提问

1文中几处提到背影?用两个字概括每一次背影的出现。

2 哪次是重点描写?

3文章写作技巧探讨:

A 文章开头写难忘背影,又以背影结尾,这是什么写法?

B 第一次和第四次的背影是作者在生活中所看到的背影吗?第二次和第三次呢?这种是什么写法?

C 全文以背影开头结尾,中间又刻画背影,这种围绕背影选材,背影被称为全文的什么?

4 文章重点刻画背影,这里刻画的是父亲干什么时候的背影?请找出相关的文字,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请找出相关文字,以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阅读: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

5 你觉得父亲过铁道爬月台容易吗?

6 从哪里可以看出?

7 这是什么描写?

8 如果是作者去买,有那么艰难吗?为什么?

9 “父亲是一个胖子”是什么描写?文中还有外貌描写吗?

10 为什么父亲的衣服都是黑色的?父亲遭遇双重的灾祸后,亲自送20岁的儿子上火车,买橘子,这表现了什么?

11 我们知道刻画一个人,除了外貌动作外,还有心理和语言,这中还写道父亲的心理吗?有语言,请找出来。

活动5【活动】朗诵诗歌

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这五句话语言朴实,但句句饱含深情,一言一语都包含了父亲都儿子的体贴关心之情,谁说父爱不伟大,谁说父爱不细腻,这就是伟大的父爱!所以有诗赞颂《背影》,赞颂《父爱》。齐声朗读:

舐犊情深数背影

一声长叹泪沾襟

人间自有真善美

玉壶冰心堪晶莹

第7篇:《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欢迎查看。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一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同学们知道杜牧的多作品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拔(选其中的几首):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背景介绍与解题: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四、讲解第一段。

(一)补充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

4 盘盘焉 焉:……的样子。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

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三)板书总结:

五、作业:

课后自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段:

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

1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 为秦宫人 为:成为。

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6 雷霆乍惊 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

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分析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2 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3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5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6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

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总结全文

1 .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2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资治通鉴》)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实行仁政。同样地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23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来讽谏唐朝统治者。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二、解题

1、文体:(课本114)“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2、背景:(见注释)补充:杜牧写这篇文章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3作者简介(见课本)

补充:(可引导学生背诵《过华清宫》、《泊秦淮》等诗歌)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清丽,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段,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

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层:“六王毕……阿房出。”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毕:完了。

一:数——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写阿房宫的面积和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北、西 名——状

直走咸阳:走,趋向。

学生背诵。

3.第三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角:古今异义(古:形容宫室建筑精巧;今:比喻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焉:结合练习二总结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 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4.第四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云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 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5.第五层:“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写歌台和舞殿。

重点词:

气候:古今异义(古:天气,环境气氛;今: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殿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三

教学目的: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

讨论法,研习法。

教学步骤:

1. 赋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问:

明确: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2. 本文所体何物?

问:

明确:阿房宫

3. 本文如何体物?即从哪几个方面写“阿房宫”,找出相关句段。

自由讨论

问:

明确:

建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宫室建筑(覆压三百余里……而气候不齐。)

宫廷生活(妃嫔媵嫱……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财宝收藏(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

被焚毁的原因(嗟乎!一人之心……日益骄固。)

焚毁(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 从作者用墨(或曰详略安排)来看,写建造只用了两句12个字,写焚毁只用了一句14个字,写被焚毁的原因也只数句而已,大量笔墨花在写宫室建筑,宫廷生活和财宝收藏上,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

问:

明确:极写纷奢。铺陈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有深度。

5. 语言与手法上有何特点?

问:

明确: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押韵(铺采摛文的体现)

6. 总结前三段。

前三段体物。阿房宫是一种象征。作者从阿房宫的建造直至毁灭,看出的是天下治乱、家国兴衰的道理。

7. 写何志?

问:

明确:不爱人者必爱国。(正反两反面)

毋使后人复哀后人(借古讽今,写作目的)

8. 总结

9. 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第8篇: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

以下是小编收集有关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5;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

(四)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把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壬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八)文章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试举例说明。

分析: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古文观止)编者的评语是:“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规模浩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纵心溢志”,“骄奢淫逸”,正是取祸之由。起首4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简意深之处并不少见。又如第2段写秦人挥金如土,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构成4个比喻。一面是挥霍无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处铺叙也为下文生发议论奠定基础。作者锤字炼句皆有所指,这些地方宜深入体会,认真学习。

(九)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十)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和《六国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题。

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呵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指导学生自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漓(ch,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尤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自读的步骤是:

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1、2两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戍诵。

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3、4两段,弄清它与前一部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9篇:优质课课件开发建设调研报告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优质课课件开发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多媒体教学对推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给推进多媒体教学提供科学参考,本学期初,系部领导及骨干教师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一线教师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组织学生开展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目的

许多以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技术已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它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革新,也酝酿了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一言以蔽之,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教学整体改革。那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否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中职院校学生又是否适合的多媒体教学?本文就此展开调研活动,为推进多媒体教学提供可靠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时间

本问卷共询问调查20人,其中汽中11-

3、

4、

5、6各5人,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调查方式为自主填写问卷。问卷共包含9道选择题,供调查对象选择。10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对选择题做了完整的选择。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汇总。

三、调查定量分析

(一)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及比较受欢迎的多媒体教学课程

方面的问题

1、针对开设课程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回答“很有必要”的占100%,回答“某些课程有必要”的占95%。

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二)关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

1、针对“与传统教学形式比较,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整体效果如何”的问题,有95%回答“好”,有5%回答“较好”。

2、针对“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如何” 的问题,有100%的调查对象回答为“好”或“较好”。

3、针对“多媒体教学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有95%回答为“好”或“较好”,有5%回答为“有的课程好,有的课程不太好”。

4、针对“多媒体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有95%回答为“好”或“较好”。

5、针对“多媒体教学在促进师生交流和沟通方面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有90%做了“好”和“较好”的回答,但也有10%的回答为“一般”。

6、针对“多媒体教学在促进学生课堂专注度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有95%做了“好”和“较好”的回答,但也有5%的回答为“一般”。

7、针对“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效率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有95%做了“好”和“较好”的回答,但也有5%的回答为“一般”。

由此可见,从不同的侧面提出问题,都可肯定多媒体教学的正面效果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作用。

(三)关于任课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方面的问题

7、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频率”的问题,有95%做了“频繁”和“较频繁”的回答,但也有5%的回答为“适中”。

8、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的问题,有95%做了“频繁”和“较频繁”的回答,但也有5%的回答为“适中”。

由此可见,教师们比较倾向于使用多媒体设备,且有一定的使用水平。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好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得好,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认真设计和制作好课件是搞好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不能将多媒体教学单纯作为减轻劳动强度的手段,仅仅将放映课件代替板书,用教材或讲稿直接投影。要利用传统教学的优势,认真对教材进行处理,组织好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要充分运用声音、图像、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使学生眼、耳、手等器官综合参与,使其注意力集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能“以辅代主”。是课件辅助教师,而不是教师辅助课件。教师仍应起到教学的主导作用。要防止整

节课的教学过程仅是一个大型课件的演示、播放过程。教师坐姿上课受到定型情节课件的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当播音员、解说员,忘记了作为教学主体存在的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没有起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四)不能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若盲目的使用,课件不是围绕教学内容服务,课件过于花俏,无效信息过滥,造成喧宾夺主,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教学内容的主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课件的内容一定要新颖、精练、重点突出,切戒不顾教学实际需要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

五、结语

本次的调研主要是针对我系师生,虽然调研的样本不是很多,但还是基本搞清了本专业学生和一线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需求。调研的结论是可信的,尤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011年9月

上一篇:妇产科医院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作总结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