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中的舆论引导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闻编辑中的舆论引导

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引导与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新闻传播途径得以开辟与发展,其相较于传统新闻传播途径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优势,即网络信息海量性、网络新闻时效性以及交互性等,这不仅有效满足了当前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有效地推动了新闻媒体的发展。然而,网络新闻的发展也使得舆论得以出现,其出现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国家社会安定与和谐。因此,需要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引导与管理,由此保证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真实性,进而促进国内网络新闻传播途径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管理方法;实施途径

本文主要对当前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叙述,并且结合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现状而探讨加强引导舆论的必要性与意义,从而针对这些舆论现象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与建议,由此保障网络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以满足广大观众的基本需求,赢得相对较高的点击率,进一步促进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以及其优势

网络新闻传播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媒介而实现的,相较于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而言,网络新闻传播具有以下几项特点及优势,现本文将这些方面内容进行阐述:

(一)基于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使得整体新闻传播速度更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相较于传统新闻的传播速度而言,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明显更快了;同时,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传播的广度也更加广泛了。

(二)网络新闻传播融合了大量媒体的优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融入了大量媒体的优势,例如:广播、报刊以及电视等媒体传播形式,并且应用了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自身的生动性以及直观性,例如:声音、文字、视频、图像以及动画等,从而使得整个网络新闻传播更具有生动性以及直观性,由此为广大网络新闻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大大提高了新闻内容的说服力以及感染力。

(三)网络新闻信息海量化。传统的新闻传播受限于版面的报纸,而当前的网络新闻传播不仅不受限于版面,并且其庞大的信息内容不受到节目容量以及播出时段等方面的限制,从而使得广大网络新闻观众随时随地来对其信息资源进行检索与浏览。

(四)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对新闻的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已不能够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而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传播途径得以产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而且其较强的交互性是传统新闻传播途径所无法比拟的,由此满足了广大新闻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赢得了其对网络新闻的青睐。新闻观众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将自身的观点与建议传达给媒体方,使得媒体方能够借鉴他们的观点,从而使得新闻观众在互动的过程中满足其基本需求。

(五)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网络新闻诞生于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其借助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即可对其自身新闻信息进行制作与传播,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网络新闻还有效省去了排版的印刷与拍摄的制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闻制作与传播速度,由此提升了整体网络新闻的时效性,相应地,网络新闻的信息量也会逐渐增加。

(六)网络新闻设置的超链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从网络新闻传播模式来看,其所设置的超链接是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超链接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使得观众能够根据自身的阅读、浏览喜好而选择超链接,由此为其提供富有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其基本需求。

二、加强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必要性以及意义

一般情况下,网络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形成舆论,往往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组织者与反映者,其对舆论有着引导的作用。在传统的新闻媒体活动中,由于其新闻传播具有单向性的特点,往往能够引起舆论的高度重视,并且将舆论作为重点强调内容。因此,在当今的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舆论的引导依然作为重点强调内容。本文将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进行叙述:

(一)有利于控制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不良言论。根据分析网络新闻传播特点来看,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观众的主体地位得以明显提升,使得新闻传播方的主导性逐渐减弱,以至于观众渐渐参与到新闻信息传播中,即其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评论,甚至发布新闻;同时,还可以与其他人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沟通与交流,正是因为网络交流的身份具有虚拟性,以至于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意识逐渐缺失,致使一些不良言论肆意传播。

(二)有利于引导观众掌握正确的网络新闻信息。虽然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海量,但是正是因为如此,观众对新闻信息的传播真实性以及可信性逐渐下降。根据相关调查报道了解到,不少网络媒体为吸引大量的观众,则不惜代价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大肆渲染,甚至将道听途说的信息也发布于网络,以至于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最终使得虚假新闻信息对观众产生误导,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网络新闻海量信息的传播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相应地,对观众的选择方向也带来了考验。

(三)有利于国内社会安定与和谐。当国家的经济繁荣昌盛、科学技术水平先进、国力强盛,则国内网络新闻传播的广度将会随之增加,网络新闻传播也将迅速地国际化,而这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国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但是其也会被国际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想利用,从而进行“西化”、“分化”、“反华”的宣传,最终不利于国内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三、加强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相关有效途径以及建议

(一)完善与健全立法。通过完善与健全立法来对正确引导舆论方进行保护,并且对网络新闻传播信息内容进行限定。正确引导公民在享受知情权的同时,还需要遵守保密法规,履行其保护国家秘密与公民秘密的义务。另外,相关法律部分需要加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传播法,并且对网络舆论的行为性质以及责任认定进行明确规定,必要时可以实施网络实名制度,针对其中违规的责任人进行依法追究,从而使得网络谣言在源头上得到有效遏制,保证网络新闻信息点传播的安全性,保证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二)增强网络新闻信息发布者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其职业道德。由于网络新闻信息发布者大多数是以年轻人为主,其相应地缺乏严格的新闻基础理论的训练,缺失信息真实性的意识,最终导致不良言论肆意发展。因此,需要针对网络新闻信息发布者进行加强网络新闻信息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并且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使其职业道德的水平由此得到提升,进而为网络新闻信息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新闻审稿制度。由于我国国内网络新闻信息的发布缺少审稿环节,以至于新闻信息的制作流程随意,加上一些网络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组缺乏一定的责任心,盲目地争抢发稿时间,对所要发表的新闻信息没有进行严格审稿与校对就开始发稿,最终导致网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大大下降。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新闻审稿制度,并且严格贯彻与实施审稿措施与审稿制度,从新闻制作过程中避免产生虚假类新闻,从源头上确保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获得他们的信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以及其优势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加强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本文还针对社会舆论管理方面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对策以及建议,从而正确引导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舆论,大大提高网络新闻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以获得广大网络新闻信息观众的信赖与支持。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新闻舆论引导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中珍,高鲁青,丁帅,李娟娟.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科技期刊出版的探讨[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13.

2. 陈可.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分析[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12.

3. 薛英军,李霄鹏.流式媒体技术及其在电视台的应用实践[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1.

4.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

6. 朱理.在控制与自由之间达致创新——读莱斯格教授的《思想的未来——网络社会中公共资源的命运》[J].北大法律评论,2012(05).

7. 齐卫平,陈朋.网络公共论坛: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作者:于黎冰

第2篇:探究网络新闻传播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应运而生,而且其具有传播快、内容多、信息量大等特点收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可是,凡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新闻传播也不例外,它一方面服务着大众,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由此看来,将网络新闻传播规范化、正确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是以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为基本出发点,继而研究了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的意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为规范网络新闻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应运而生。互联网又被称为“第四媒体”,这也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网络新闻快速发展,引导和规范网络新闻的传播成为目前各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互联网将全球的新闻、信息集中在一起进行共享,所以网络信息和新闻的全球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可是规范和引导正确的网络新闻传播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文主要来研究和分析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实施步骤。

1 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特点

1.1 网络传播的优势

1.1.1 信息含量大。网络新闻的舆论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传播,因为传统媒体发行的数量和规格都有具体的要求,导致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刊登,但是网络新闻传播在同样的时间内就可以给予人们海量信息,增加人们的信息量。

1.1.2 信息传播时效性强。当有新闻事件发生时,新闻工作者只需在网络上将时间信息上传,人们在互联网上就能够及时的了解事件的原委,所以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是非常强的。

1.2 网络传播的弊端

1.2.1网络信息的真实性较差。有一些个别的新闻媒体方只是为了当前的利益,而在网络上发布和谣传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这不仅仅是对受众个人利益的损害,更重要的是拉低了整个网络媒体的公众形象。

1.2.2 网络新闻有价值新闻含量少。人们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可以得到无数的信息,但是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虚假信息、炒作信息等等,内容缺乏真实性和理论支撑,这样人们大众得到的有价值的新闻含量就相对而言减少了。

2 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意义

舆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网络新闻。而在传统的传播中一般都是单向的,互动性差,而且传播者一般都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播的,所以能够基本保证将舆论往正确方向引导。可是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区别于传统传播方式,所以就需要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引导。

一方面,当新闻传播方将新闻放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网络传播方的地位就变被动为主动,而且人民大众具有言论自由,网民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也可以和其他网民积极的交流和探讨。但是这样的交流一般是匿名交流,所以就造成很多人不在乎自己的言论所带来的后果,肆意传播不正确的言论,危害社会。

另一方面,目前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网络新闻数量庞大,人们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但是其真实性难以保证。而有部分网络媒体只在乎利益和浏览量而职业道德缺失,散布不正确的言论,误导大众,影响社会。

3 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有效措施

3.1 规避产生和散布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在网络上肆意传播,而想要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首当其冲就是规避产生和散布虚假新闻。

3.1.1 增强网络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目前我国的网络新闻的传播者以年轻人为主,相对而言专业能力不强,不能够完全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想要规避产生和散布虚假新闻,增强网络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1.2 严格把关网络新闻的审核工作。目前很多媒体为了首发,赢得浏览量,将很多并没有严格审核的新闻稿就发布出来,这也就造成虚假信息事件频发。所以在发新闻稿的时候就需要严格把关其审核工作,建立相关制度,务必保证其真实性。这也是防微杜渐,从根源上杜绝虚假新闻的发生,保证人民大众和社会的利益。

3.2 用合理的评论方式引导舆论

3.2.1 利用网络新闻评价实现潜在舆论的健康化。我们所说的潜在舆论其实质就是:在受众中绝大部分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或看法,而且它还能够影响受众原有的立场和观点。而网络新闻在传播时时效性强、范围广,利用网络新闻评价实现潜在舆论的健康化,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人们在看网络新闻时网络新闻评价也是其关注的重要部分,而在网络新闻评价中将好的情绪逐渐替代不好的情绪,就能够有效地将舆论实现健康化,存进网络新闻舆论的健康发展。

3.2.2 利用网络新闻评论的平台形成舆论主流。在网络新闻的评论中一般都是个人针对此新闻所发表的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其中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这也就导致很难形成舆论共鸣。但是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新闻评论的平台,将新闻评论与网络新闻有机结合,传播积极向上的观念,形成主流的舆论。同时我们在传播观念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使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可信度,以此来推动舆论主流。

4 结语

加强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引导工作是目前网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经过一系列整治和引导工作后,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进行引导工作时需要积极创新,取得更大的成效。总而言之,网络新闻传播舆论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趋利避害,加强引导,促进网络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卉蕾.如何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加强舆论引导[J].科技传播,2014(19).

[2] 李爽,韩丽苹.网络新闻传播中加强舆论引导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

作者单位

四川传媒学院 新闻与网络传播系

作者:肖茜文

第3篇: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解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在舆论宣传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高校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新闻舆论宣传引导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是高校宣传工作应当重视的工作。就对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展开分析,以为高校宣传工作提供参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升。

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改变了原来的工作模式,新闻自然也不例外,网络新闻得到迅猛发展。在现代高校当中,学生对新闻的需求量巨大,网络新闻已经成为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新闻的特点及其他媒体新闻的比较优势

(一)网络新闻的特点

1.海量性特点。在网络新闻当中,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新闻不再受外部拘束,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新闻,在这种条件下,新闻的数量急剧增加,形成海量性特点。

2.开放性特点。在互联网上,一般所有的资源是开放的,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都可以获得网上的信息资源,每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来接收和发布信息,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范围,体现了网络新闻的开放性。

3.交互性特点。在网络新闻当中,新闻相关人群的定位界限已经模糊,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制造者,也可以是新闻的受众,对于网络新闻,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渠道发布自己的观点、意见,这些观点、意见会及时传递到其他受众群体中,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及时,体现了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二)网络新闻与其他媒体新闻的比较优势

1.传播效率快。在网络新闻当中,其传播借助的是互联网,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递到世界各处,被受众所接受和了解,传播十分高效。同时,从新闻的形成过程来说,所有人都可以在发现新闻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等将新闻传播出来,不需要经过采访、把关等环节,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新闻的传播效率。

2.交互性更强。在传统的新闻当中,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其反馈机制都是较差的,受众意见无法得到及时了解,而在网络新闻当中,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意见、观点表达出来,第一时间被新闻发布者、其他受众看到,形成有效的交流与反馈,提高了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3.手段多样化。在传统媒体新闻当中,新闻的制作手段较为单一,只是单纯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或者两种表现手段的融合。而在网络新闻当中,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其他多媒体手段等,可以有效融合在一起,网络新闻表现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提高了网络新闻的立体感、形象感,增强了网络新闻的感染力。

二、增强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的必要性

首先,网络媒体是具有开发性的,所有接触网络的人均可以自主的传播信息,如此一来,出于自身心理或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就可能出现的虚假、违法的网络新闻,比如地震灾害、政策调整等,引起恐慌。同时,西方国家的许多思想潮流、不正确三观也会借助高校网络新闻进行传播,严重误导大学生生活态度、习惯等,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妨碍。由此可知,增强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十分必要。

其次,网络新闻具有海量性特点,由于网络新闻并没有门槛,可以随时、随地由任何人发布,极大地丰富了网络新闻的数量。但是,在这些海量网络新闻当中,除了真实、有用的信息之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无用的,甚至是垃圾信息,在这种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有用信息的传播会受到一定程度干扰,不良信息被学生接受后,可能会混淆学生的认知,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从表面上来看,网络新闻的海量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从实质上来说,是考验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受其眼界、思维、经验等因素,是很难从大量信息中将谎言、谣言等不良信息鉴别出来的,因此,增强新闻宣传舆论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新闻,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网络新闻的媒介是网络,在互联网的特殊属性下,网络新闻传播呈现出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在这种特点下,新闻的发布者难以查找,自然也就难以追究责任,如此以来,一些居心不良群体就有了可乘之机,在网络上大肆发布黄色、暴力等信息,严重扰乱了高校网络新闻秩序,对新闻的积极作用造成负面影响。故而,增强高校网络新闻的宣传舆论引导,加强对不良新闻信息的抵制,对高校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网络新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一)开创新的培育方式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当中,采用的方法只有:电视报纸舆论引导、书本教育和教师教导等,培育方式十分有限,培育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随着高校网络的普遍运用,网络新闻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培育方式不足的问题,许多不喜欢老师说教和不关注传统媒体的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以及其它收集客户端等,来接受到高校网络新闻,引导学生舆论导向,为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方式。

(二)网络应用的广泛

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数量急剧增长,截止2014年末,网民数量达到6.49亿,其中,有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群体;在大学生当中,网络已经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的约束力明显降低,网络新闻语言也更加时代化、个性化,更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审美追求,对于同一条新闻,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的不同报道方式相比,网络的点击量会远远超出传统媒体。高校网络新闻的这种优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和践行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舆论环境更加自由

在网络环境下,“自媒体”成为网络新闻的重要特征,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参与者,不仅可以发布新闻,还可以评论新闻,自由地表达自身的观点,随时随地的与其它人进行交流、互动。在网络新闻的这种双向互动特点下,对同一条新闻,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其它人的评论,从多个角度来对事件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思维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水平的提升。

四、高校网络新闻如何把握导向传递正能量

(一)把握时机,发表正确观点

在网络新闻当中,新闻的传播是十分高效的,一些热点新闻很容易在短时间引起极大的关注,形成群体集化效应和流瀑效应,许多新闻真相并不容易被及时了解,造成舆论的误导。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如何做好网络新闻内容的报道,宣传正能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针对网络新闻的特性,高校网络新闻在报道时,需要及时跟随热点事件,从主流的站位、主流的视角,理性地看待新闻信息,不能跟随评论的大流,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避免对新闻事件、人物的过度恶搞,引导社会关爱、正义等多种良好风气,起到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二)做好网络新闻的报道

在高校网络新闻中,其数量是十分巨大的,在这种海量信息的情况下,在传递正能量时,应当把握一定的报道技巧,提高网络新闻的吸引力,提升网络新闻的影响力。首先,网络新闻的标题要做到言简义丰,在概括新闻内容的同时,还要提高标题的新颖性、独特性,体现正能量因素;其次,网络新闻的语言要接地气,从高校学生的角度,采用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语言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网络新闻的接受能力,使网络新闻对学生有更深刻的影响,提高网络新闻正能量传递能力。再次,加强对评论新闻的运用,高校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三观,但是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三观”被改变,对此,高校应当重视评论性新闻的作用,针对社会热点等作出客观、正向的评论,引导学生舆论,避免负面评论对学生形成不良影响,有效传递社会正能量。最后,加强对各种媒介途径的运用,在网络新闻时代,学生对新闻的获取渠道大大拓宽,除了互联网之外,微信、客户端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加强对微信等传播媒介的重视,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具有正能量的网络新闻,来提高正能量的传递水平。

五、发挥高校网络新闻舆论引导力的途径

(一)跟随时政热点信息,提高舆论引导力

在网络新闻时代,新闻的数量急剧增加、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新闻舆论引导的根本所在。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在网络环境的熏陶下,其视野更加广阔,对国际、国家的热点事件、时政新闻等更加关注,因此,在高校网络新闻中,应当紧随社会中的时政热点信息,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基础,遵循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对时事热点进行解读,正确引导舆论方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

(二)贴近校园生活热点,增强舆论互动性

校园生活是大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出于对自身利益和周边事件的关注等因素,校园生活热点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新闻来源。因此,在高校网络新闻当中,应当深入到校园生活中,从中寻找热点事件,从学生的角度树立新闻观点,使新闻舆论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起到发挥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力的作用。

(三)做好主动宣传工作,提高新闻时效性

首先,在宣传活动当中,要从学校生活、教研等多个角度出发,设置符合学生需求、兴趣的活动主题,来激发学生、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网络新闻的宣传覆盖到更大的范围,为良好学校氛围的建设提供帮助。

其次,在宣传活动当中,要加强对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视,从广大学生、教师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用真实案例,使网络新闻宣传深入人心,提高网络新闻宣传的效果。

再次,在宣传活动当中,还应当加强专题策划,对于有价值的新闻事件,通过采访报道、系列追踪、开设专版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对新闻事件的关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营造出更好的宣传氛围,为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的增强提供条件。

(四)设置新闻议题,引导舆论形成

在舆论的形成与发展途径问题中,通常认为有两种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的发展途径,是指由权威机构发起并向一般成员传播的方式;二是即自下而上的发展途径,其发起、传播途径与上述相反。

根据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可以通过设置话题的方式,引导舆论导向,针对高校网络新闻,应当加强对其互动性、广泛性、时效性等特点的利用,加强新闻的策划,设置合理的议题,来对校园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仍然以反法西斯70周年胜利阅兵为例,以此为议题,可以让学生围绕统一的主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包括国防建设、国家实力、历史纪念意义等多个方向,来对校园舆论方向进行积极的引导,扩大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高校舆论氛围的营造也有着重要意义。

(五)做好高校新闻宣传队伍建设

新闻宣传队伍是影响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十分必要。对此,首先,要重视高校新闻宣传部门领导层的建设,从高校领导人员中选择对新闻宣传工作熟悉、了解网络新闻特点、具有坚定思想政治态度、有创新意识的人员,来领导整个高校网络新闻的宣传工作的进行,才能够对网络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提升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的导向力。其次,提高高校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政政治水平;二是新闻专业业务工作能力。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新闻工作者这两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高校网络新闻制作水平,从而促进高校网络新闻舆论引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新闻宣传工作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高校网络新闻的重视,采取合适的方式,增强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是高校应当重视的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欣,张魁.加强策划增强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以安徽大学新闻网为例[J].今传媒,2013,(03):140-141.

[2]王志杰.从传统新闻的比较看网络新闻的优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4,(04):39-40.

[3]孙秀丽.浅谈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J].新闻战线,2015,(07):142-143.

[4]童付超.网络新闻传播如何培育受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传媒,2015,(10):58-59.

[5]陈海瑛.新时期电视新闻媒体传播正能量的路径分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4,(6):87-90

作者:赵银祥

第4篇:探究当前新闻舆论的引导艺术

武超群

列宁说过:“每个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艺术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听众,尽可能使某个问题对他们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容易领会,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①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一定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提高舆论的引导艺术使新闻舆论引导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受众爱听爱看、入耳入脑,日益成为业界、学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正如古人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这里的“文”既是指新闻报道要有丰富的新闻事实,又是强调舆论引导要有娴熟的技巧和艺术手段。提高新闻舆论引导,需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一、舆论引导是新时代的创新艺术

舆论引导有两层内涵:一是对新闻舆论进行引导;二是以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实施引导。舆论引导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把舆论引导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分析舆论引导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一定的艺术规律。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应该主动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舆论引导艺术水平。舆论引导艺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的效果.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江泽民的这些论述对于讲求舆论引导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创新性的探索。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闻舆论引导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方法和根本途径.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成为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指导方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以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明确目标,改进方法,创新体制机制,新闻媒体应该自觉在思维转变中谋求创新思路,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具体能力.

二、舆论引导是多元文化的调控艺术

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的时代。这种多元文化是由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等存在一定冲突的文化所构成的一个广泛的系统,表现在文化主体在价值取向上的异质性、多样性.

在多元社会中,随着社会新阶层的产生和公众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形成的舆论也不同.

舆论的形成是以公众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为基础,而公众的认识和判断取决于他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近些年来,许多重大突发事件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各类舆论大行其道,很容易将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干扰主流舆论.

新闻媒体需要切实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本领,能否有效调控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考验.

(一)以党性原则为基点,找准引导方向。

舆论引导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最大限度地动员、鼓舞和激励公众为现代化建设而努力。新闻媒体报道事实要做到真实、客观、

全面、公正,以此来强化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践证明,以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提高舆论引导吸引力的方法是用事实说话,提高舆论引导感染力的方法是要用典型的事实说话.

(二)以人为本,提升引导效果。

当前,民生问题和热点问题日益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这些问题报道在整个舆论导向中的比重正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舆论引导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舆论引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因此,舆论引导要紧抓公众的疑虑点和兴奋点,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增强公众的共鸣感.

(三)以引导“适度”为标杆,做到恰到好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在把握好“度”上下功夫,新闻媒体要审时度势,力求保持对党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因此,舆论引导既要得力,又要得当,还要得法。“度”的把握依靠科学,“度”的体现讲究艺术。徐光春同志在谈到认真把握好“度”时,提出了热度、密度、力度、深度、广度、角度、亮度、准确度等八个要求.

三、舆论引导是多元议程的设置艺术

反映舆情和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如果媒体能巧妙设置议题,就能够形成主导舆论,实现有效传播。“议题设置”是大众媒体主动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议题,引导公众参与某个讨论,使议题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通过各类议题的设置,巧妙地引导舆论,从而达到影响和控制社会舆论的目的,形成媒体所预期的舆论或社会情绪.

不同程度议题的显著性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判断。但现实情况是,公众在一定条件下对媒体设置的议题不仅不感兴趣,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设置议题时,除了传统的媒体议程和政策议程,更要注重公众议程,即公众必须通过大众媒体来表达自身的意愿,一方面参与各种各样社会议题的讨论,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社会议题。公共讨论能够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见解,如果媒体对讨论不进行有力引导,势必使这种舆论活动失去应有的实效.在议题设置过程中,媒体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目前,在网络机制下,出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资源爆炸化,造成了媒体格局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形成了包括社会舆论场、媒体舆论场、网络舆论场、手机舆论场在内的多个舆论场,特别是网上论坛、新闻跟贴、聊天评论等十分活跃,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②网络环境下的议程设置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变得比传统的议程设置更加复杂,在引导舆论方面日益强化。因此,除了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外,必须加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四、舆论引导是“内功”的修炼艺术

古人提倡“立德、立功、立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亦如此,需要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业务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因为新闻舆论导向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新闻工作者良好的综合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还需掌握一种“最完整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语)③——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当前,加大对民生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引导力度成为新闻舆论引导的重点。新闻媒体需要通过新闻手段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把握、驾驭和调节,使舆论引导和调控收到最佳效果。新闻媒体需要积极有效地运用当代传播技术和手段,全方位地缩短传播主体与引导客体的时空和距离,积极主动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清楚,实现新闻舆论引导覆盖到各群体、各社会阶层的目的,积极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17卷,第321页.

②苏荣:《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求是》,2009年8月.

③周斌:《新闻舆论引导艺术论》.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

第5篇:新闻播音——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播音主持之新闻稿件播读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合肥播音主持培训——安徽艺术人生艺考培训中心提醒大家在艺考中的指定稿件播读,即新闻稿件播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广播电视宣传争分夺秒,播音员拿到稿件后,要十分关注稿件传达的新闻事实,一边了解所发生的事,一边立即对它进行分析、判断,随之产生自己对它的看法和评价,然后迅速调动自己的情感,确立情感基调。这里的"情"是指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代表党和政府的思想感情,不能过于情感丰富,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二)适度把握情感的运用节奏

针对不同稿件,用真心、动真情。不管稿件属于什么类型,播音员都应有发自内心的或喜悦或悲伤,或热诚或气愤的情感,只不过这些情感在表达时寓于对事实本来面目的叙述之中,是含蓄概括的。情感一定要运用得恰当、正确、有分寸,要在客观、公正的基调下表露出来。

协调个体与总体的关系,适度用"情".一条新闻的基调必须融合在整个新闻节目中,局部必须服从于整体,而不能使感情基调飘忽不定。播音员的"情"应是在规定的基调下有所变化,而不是大起大落。

——改编自中国播音网

第6篇:新闻播音——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播音主持之新闻稿件播读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一)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广播电视宣传争分夺秒,播音员拿到稿件后,要十分关注稿件传达的新闻事实,一边了解所发生的事,一边立即对它进行分析、判断,随之产生自己对它的看法和评价,然后迅速调动自己的情感,确立情感基调。这里的"情"是指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代表党和政府的思想感情,不能过于情感丰富,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二)适度把握情感的运用节奏

针对不同稿件,用真心、动真情。不管稿件属于什么类型,播音员都应有发自内心的或喜悦或悲伤,或热诚或气愤的情感,只不过这些情感在表达时寓于对事实本来面目的叙述之中,是含蓄概括的。情感一定要运用得恰当、正确、有分寸,要在客观、公正的基调下表露出来。

协调个体与总体的关系,适度用"情".一条新闻的基调必须融合在整个新闻节目中,局部必须服从于整体,而不能使感情基调飘忽不定。播音员的"情"应是在规定的基调下有所变化,而不是大起大落。

第7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新闻舆论引导

21世纪的今天,网络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更是成为人们发布信息的平台、民众和政府的沟通交流平台。近年来,网下发生的各种热点、焦点、疑点问题和突发事件,都会转移至网上,并快速传播、扩散,演化为网络舆论,甚至一些舆论在网络空间被“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来。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舆论生态治理越来越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领域与影响变量。而作为新生代的80后、90后也越来越愿意借助网络,发表自己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的看法。

【标准表述】

之前说起新闻舆论更多的指新闻宣传。但随着网络发展,网民借助便捷的网络平台可以随时接触到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意见和观点,增加了他们对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另外网络传播技术的裂变式发展,改变了网民信息消费的习惯,拓展了意见参与的空间,网民话题设置和意见表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大增强,使网民意见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舆论新常态,驱使我们的工作理念不断发生变化。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新闻宣传,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关注新闻舆论。习总书记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而更加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传媒理念,正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体现。

其次,时代的新特点要求我们改变工作思路。网络媒体对舆论场的介入更深,介入能力更强、介入面积更广,所以,今天舆论场所显示的复杂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显而易见地,新闻舆论工作的难度和力度也是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管从上而下的灌输式宣传,而应更加注意信息传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流动,注意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注意信息传播的公

共性和服务性,注意信息传播的卖点和炸点,注意信息传播的快发散和小圈子,也要注意信息传播的危害性和不可控,等等。

[网络舆论的特性] 与其他舆论不同,网络舆论生态有其独特性。这表现为:话语权配置“去中心”,言论表达“无忌讳”、网络沟通具有互动性、快捷性、平等性等特征。

网络传递原生态的社会情绪、诉求和意见,为政府提供了问需、问计、问政于民的窗口,为发现、甄别、回应、疏导民情民意搭建了及时、平等对话沟通的平台,有助于消除隔阂、缩小分歧、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但是,互联网发展造就的是一个复杂的“人造”生态,它可能是正能量的扩音器,也可能是负舆论的搅拌机。

如果说在前互联网条件下,舆论生态主要是在政府(媒体)—民众二元互动中促生的,那么在互联网环境下,则是在政府—媒介—民众三维沟通中形成的。而网络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介格局,让小角色、小人物、小百姓都成了“麦克风”、自媒体,享受着“均等”的话语权,成为舆论场的参与者、传播者。

【中公解析】

创新舆论引导方式,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现在,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新闻传播日益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就是要善于通过生动形式、多样手段来表达内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新闻媒体要善于设置议题,既面向普通人群,也影响关键少数,努力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创新舆论引导方式,要适应新媒体发展最新态势,推动融合发展,巩固和拓展舆论阵地。融合发展,关键在融合,目的在发展。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步伐,积极打造

新兴内容传播平台和网络用户平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促进传统媒体优势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延伸,抢占传播最高点。

创新舆论引导方式,要把握好时、度、效,提高舆论引导力。好的新闻宣传是时、度、效的完美结合。时,就是要把握最佳时机,注重时效,快速出击,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度,就是要恰当掌控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效,就是要讲究时效,增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创新舆论引导方式,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来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要通过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以引人入胜、循循善诱的方式讲好故事。要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影响的外宣媒体,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第8篇:如何做好新时期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郭卫民

(据听课笔记和录音整理)

郭卫民: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局局长。2008年7月8日,作为北京奥运会四位新闻发言人之一首次与媒体见面。

授课内容:

概要:发生灾难或突发事件后,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做好媒体采访的服务管理,有效引导舆论,显得至关重要。

在新形势下,大到5·

12、7·23等事件,小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灾难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不止政府部门和部门的专职新闻发言人要做好随时应对的准备,就是一般领导干部都有可能随时会成为本系统本行业的新闻发言人,所以说,如何做好新时期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互联网传播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一、积极主动做好媒体采访服务管理工作

(一)要正确认识媒体不要“敌视”或轻视他们

记者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既不是学生也不是部下,而是“挑战者”,要学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和善管媒体”。

1 注意三点:一是要正确对待负面报道。对于歪曲事实、恶意攻击的,要及时澄清和反击;二是对属于“带有色眼镜”的报道,可加强正面引导;三是对属于我们本身存在缺点和问题的,要积极改进,并及时向外界说明。

(二)要积极回应媒体不要漠视他们的要求

要积极受理媒体的采访申请,积极为媒体的采访提供帮助,要主动“喂料”。当接受媒体问询或采访申请时,尽可能了解、核实情况予以答复或安排采访;如果没有明确的口径予以答复或不能接受采访,应及时告知媒体。

不要回避,更不可“无可奉告”,那样只能适得其反,还会被认为背后掩藏了什么,通过外围去挖掘背后的线索、答案,那样做出来的报道更可怕。

尽量避免与媒体发生冲突。不轻易公开去批评、职责媒体;当媒体对你不恭时,尽可能妥善处理。

(三)要认真做好发布和接受采访的准备,不要草率上阵 在接受媒体采访或出席发布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1)要清晰掌控谈话内容。

一定要明确你要表达那些主要观点和意见; 一定要清楚媒体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

(2)要认真准备答问口径。编写口径要了解事实,掌握政策,妥善应答。

(3)没有把握的内容不说。不去谈论超出你职责范围的事情;不去谈论不确定的内容;不去谈论没有准备好的观点。

(4)要准确表达。不要反复谈消极面的东西;不要去说“个人意

2 见”、“个人看法”。

从始至终保持警觉。你说的每句话都可能被报道。 在出席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会时: 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姿态; 要把控发言的原则和内容; 要注意学习去倾听和沟通。

对于食品、医疗、交通等个别事故,不要简单以总体安全来应对; 对于就政府部门工作的批评,要及时表明态度,但不要急于解释; 对于干涉及政府部门工作责任时,不要急于去转移、推卸,要有一种担当的勇气和自信。

(四)要积极应对敏感问题不要被激怒和被牵着走

随时准备面对敏感问题。无论在发布会还是在采访中,记者很可能问及一些敏感问题。

积极坦然应对敏感问题。不要紧张,也不要被激怒,可把它看作一个阐释我们政策的良好时机。镇定自若会赢得好感。

回答是也可以先作一个表态。采取“过桥法”等阐释一段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方针政策。

(五)要充分表现诚信不要编造内容

发言人的诚信至关重要。“诚信是发言人唯一的最重要的财富”。发言人代表还展示着政府的信誉。

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先不要发布。 发现错误随时纠正。

发布信息要“自圆其说”;要“留有余地”。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

3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具有权威、直接和互动的特点,为媒体所欢迎。

(二)举办背景吹风会

背景吹风会也是新闻发布工作中常常运用的一种形式,所提供的信息能影响和引导记者有关这类题材的报道。

(三)组织集体采访

集体采访同新闻发布会相比,气氛会轻松些,答问也能稍详尽些。缺点是,记者可能会在某一问题上被追问和纠缠。

(四)安排专访

专访一般来说是记者更愿意采取的独家采访的形式,这样可以获得其他媒体没有的独家新闻。专访的报道能比较充分、全面。可以事先要求媒体提供采访问题,要求其准确、可观进行报道。

(五)接受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也是一种重要的新闻发布形式。接受电话问询或采访时一定要谨慎,要注意方法,同时,发布信息要得到授权,重要的问题回复要有书面稿。

(六)提供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一种简便的方式,可根据特定的环境、媒体的要求和可供发布信息的具体情况,提供书面采访稿。

(七)通过互联网发布

互联网发布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在新闻网站发布信息,或在网上接受访谈等。

三、做好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一)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响应机制

4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启动新闻发布工作,在负责处置事件的指挥部下设立专门的新闻发布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新闻发布工作。根据需要设立新闻中心。

(二)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机制

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要求,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 (1)突发事件新闻发布要坚持及时、准确、有利的原则。 一要及时。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要注意时效,争取先声夺人,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只有及时地报道,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避免和减少猜测性、歪曲性报道,争取主动权。

不要回避、观望,由于拖延时间带来的损失,将会付出加倍的代价。

及时地报道也能使我们占领道义的制高点,表达政府的高度关注,使政府、媒体和公众站在同一“战线”上。

二要准确。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一定要准确,权威可靠。快速的时效,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

三要有利。新闻发布要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有利于我们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2)新闻发布要得到授权

发布的内容要按程序报批。无新闻发布任务的部门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对外就突发事件及其处置工作接受记者采访和发言谈话,以避免说法不一造成信息混乱。

必要时可持续举行发布会,向外界发出一种明确、强烈的信息,我们是开放的、不回避问题、随时回应社会舆论的关注。

要善于安排第三者、专家学者、舆论领袖、权威人士发表意见;

5 或通过国际组织、权威机构进行解释、论证;也可以通过民间人士或事件其他有关方得观点来引导舆论。

(4)要注意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组织新闻发布。 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其报道特点是不同的。

(三)实施突发公共事件中外记者采访服务管理机制

及时受理中外记者的采访申请,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做到“有序开放、有效管理”。

(1)要设立新闻中心。一方面迅速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机构、指挥体系;另一方面并提供电话、传真、上网以及电视信号传输等服务,为记者的采访提供方便。

(2)要通过提供服务等尽可能使前来采访的记者纳入到我们视线中;要主动向记者提供事件有关信息,使记者有正式的渠道获得官方权威的信息,避免根据猜测和传闻去作报道。

(3)要加强对现场采访组织、管理工作。在不影响事故抢险和记者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安排一些记者进入现场,或安排可以拍摄现场的区域进行采访。

(四)实施突发事件舆情研判机制

要密切关注境内外媒体的报道,向上级和有关部门通报,并研究组织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工作。

(五)实施突发公共事件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和特殊的媒体,具有传播快,影响大,互动性强,管理困难的特点。、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时传达各种正面信息,主动引导舆论;同时,利用其信息汇聚的特点,作为了解搜集舆

6 情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要警惕并及时删除各种歪曲事实,煽动矛盾,影响突发事件处置的有害信息,对境内外一些采取恶意攻击和敌视态度的网站要及时封堵。

四、新闻发言人的方法和技巧

政府或部门的新闻发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灾难事件的新闻发布更是如此。在确定主题、统一口径之后,新闻发布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更多的是无数的细节。由于当今媒体强大的影响力,一旦哪个细节处理不好,预期的传播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回答记者提问时,几乎没怎么回答记者的问题,反而大段阐述此前准备的材料;阐述事前准备的材料与回答记者提问方面缺乏连贯性,显得生搬硬拼。

一、如何发布信息

这里的“发布信息”是指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记者提问前主动公开的信息。根据我国新闻发布会尤其是灾难性新闻发布会的现状,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信息方面应注意以下三点。

1、发布的信息要精短

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对信息速度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灾难发生的初期,更应该简短、快速地将信息传递出去,那种具有浓厚做工作报告味道的消息只能让本人或部门的形象大打折扣。

2、不要闷着头念稿子

原因:一是生怕脱稿之后说错了话,担当不起责任。二是对新闻发布的工作还不适应,甚至有点心理紧张。但不管哪一种原因,这种比较僵化的方式肯定不受记者和公众欢迎。

念稿子本身没有什么错,但一直闷着头念,会产生很多负面效果。

7

3、要注意语速、语气和重音

哪些信息需要强调,哪些信息信息可以一笔带过。而那些需要强调的信息,可以通过语速、语气和重音等表达出来。

4、重视表达态度

尤其是在灾难性事件初期,新闻发言人掌握的信息往往十分有限,但在这种情况下又不得不发布信息。此时,除了将所知的信息传达给记者外,最重要的就是立即表明政府的态度,通过媒体告诉公众,政府对灾难事件非常重视,对遇难者家属非常关切,并正在采取措施或将要采取哪些措施。“布什在„9·11‟事件后,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前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是谁干的,不知道到底事情情况如何,死伤多少损失多大……他的第一句是„今天早上,自由本身受到了攻击,自由终将被捍卫‟„我要向美国人民保证,联邦政府所有资源都将被利用起来……来拯救生命,来帮助受难者,绝不会出现任何差错,美国人一定会惩罚那些要为这件事负责人的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希光认为,高层领导人的表态将对公众心理产生重要影响,“领导人早表态=早参与=关心,领导人晚表态=晚参与=冷漠,领导人不表态=不参与=不关心”。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及时将高层领导人的表态发布出来,满足媒体的报道需求,也让公众尤其是灾难事件的当事人和家属获得心理上的宽慰。

二、如何回答记者提问

1、回答要简短

发布的信息越繁琐,被媒体删去的内容也越多。这样,发布的信息就可能会被断章取义甚至歪曲。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就为此提出过一个30秒原则,即:“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归纳要点

8 在30秒内说完。

简明扼要的信息还利于媒体制作标题。无论是阅读纸质媒体还是上网,标题是否能够吸引眼球越来越影响受众的阅读。简洁、生动、可读性强,很有可能被编辑选为标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2、永远不要说“无可奉告”

无法回答记者的提问原因:一是记者提问的问题超出了该发言人所能回答的范围;二是涉及机密,无法公开;三是记者提问的信息,虽然应该公开,但政府目前还没有掌握到。

对策:一是向记者承诺将联系可以回答记者问题的部门并将信息尽快公布,或者告知具体是由哪个部门负责,方便记者去获得他想要的信息。对于第二种情况,新闻发言人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记者的提问涉及到了机密并因此不能公开,而不能仅仅一句“涉及机密信息,不便公开”就将记者的提问打发了,这同样会引发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对于第三种情况,新闻发言人应该承诺一旦有最新消息将及时公布。

3、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充分运用到回答记者的提问中

把想说的话尽可能借助记者的提问说出去。从整个发布会来考虑,在信息发布阶段,一般不把事前准备的全部信息都发布出去,这保留下的部分信息就是供回答记者提问时使用。

在具体的操作中,借助一些“转折”和“递进”的语句,就不难实现上述要求。比如记者提问救灾伤亡,新闻发言人就可以借该问题先把救灾者的英勇表现叙述出来。在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后,还可以通过“不过我更想强调的是……”和“你所说的只是一个方面,其实……”等表述把新闻发言人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让整个信息的发布进入自己的

9 轨道。

4、回答具体信息

新闻不是工作报告,更不是思想汇报,媒体和公众想获得是事实,是具体信息。有时,越是具体的信息,信息量越大,可信度越高。在新闻媒体眼中,概括性的信息往往难以打动受众,说服力也不足,有细节的故事才最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在国务院新闻办为5·12汶川地震举行的第21次新闻发布会中,中国新闻社的记者就向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儒沛明确提问,“灾区发生地震之后,海内外侨胞积极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您能否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呢?”。

在灾难事件中,媒体和读者都非常关注政府是如何惩治救灾不力者的。此时,新闻发言人不仅要表明政府鲜明的态度,告诉记者政府已经“做出了严厉惩罚”,还应介绍其中一两个典型,他们到底如何救灾不力,又如何惩罚的。在介绍救灾者非常英勇时,也应点出他们中一些人的具体表现。对此,新闻发言人应该充分准备这方面的素材。

5、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这里的表达方式,是指语言、数字、图片、示意图、地图、视频、声音等。新闻发布会主要是依靠语言来发布信息和回答记者提问,但为了产生更好地传播效果,其他表达方式也应适当采用。

与语言相比,上面列举的其他表达方式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传播信息;二是信息的说服力往往更强,“一张有说服力的图片胜过一千句话”,这进而可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另外,从新闻媒体的角度看,数字、图片、示意图、地图、视频、声音等也往往会受到媒体格外的重视,甚至在报道中直接使用新闻发言人提供的这些资料,这对于舆论引导是极为有利的。在国务院新闻办为

10 5·12地震举行的第6次新闻发布会中,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马健空军少将就出示了一张关于军队在震区部署的示意图,将部队救灾的情况很直观的展现在记者面前。

当然,与文字性资料相比,整理数字,搜集图片、视频、声音等表达形式的信息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制作示意图、地图标示和便于展示的视频类资料也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灾难性事件,突发性强,新闻发布准备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更依赖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表述。但新闻发言人或政府部门信息搜集和整理的人员,最好还是尽可能地多一些其他形式的表达。

6、使用多种逻辑方式

新闻发言人在进行信息发布和回答记者提问时,一个非常基础的要求是,要把问题讲得通俗易懂,“让六年级的学生也能听得懂”

五、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1、以主流媒体为主

在灾难性事件中,不同媒体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要重视主流媒体的沟通,因为,主流媒体的特点:风格严肃、严谨、理性;以社会主流人群为核心受众;内容以公共新闻为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很大影响力。另外,因为主流媒体的受众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其往往就是所在社区的舆论领袖,他们对灾难信息的了解和判断也影响着社区内的其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门户网站、一些向主流化转型的都市类报纸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商业网站,依靠其数量众多的网民、灵活的新闻发布机制和博客、论坛、微博等传播渠道,正在灾难性事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7月18日济南降临

11 特大暴雨,造成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网友迅速在网络中发起寻亲活动,引发广泛影响;网友“红钻帝国”在论坛发布了关于此次暴雨造成死伤的情况,受到强烈关注。为此,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网络发言人,还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微博,以加强与商业网站和广大网民的信息沟通,及时发布消息,以正视听。

2、尊重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

截稿时间是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早出的日报而言,最晚的截稿日期是在凌晨;24小时播放的电台、电视台中不同的新闻节目也有截稿日期;而且电台、电视台与报纸相比,有黄金时间,重要新闻一旦错过这个时间,传播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3、懂得记者在想什么

对于大多数记者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记者而言,他们最渴望得到的还是事实信息,尤其是独家信息。

在灾难性事件中,受关注的几类:一是发生了什么,造成了多大损失;原因是什么;政府正在采取哪些措施;坊间流传的一些说法,官方有何评价。

六、灾难或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职责

1、搜集信息

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是记者”时代迅速到来。灾难性事件公众的关注度极大,在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和目击者通过文字、图片和手机视频等手段可以很快将有关信息发布在网上。

2、启动突发事件发布预案,统一口径

灾难或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要迅速成立专门的新闻发布小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一部分成员对搜索到的最新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12 还有一部分成员与政府决策层、参与救灾的部门进行沟通,结合搜集的信息,共同确定新闻发布的内容和主题,尤其是确保各个部门口径一致。

3、开展新闻发布

4、进行效果评估

七、灾难或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素质

1、快速判断,明确媒体和公众最关注什么信息

2、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尽可能完善的知识结构

3、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压场”的气质

4、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新闻发言人个性的结合

13

第9篇:XX关于提升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调

研报告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传播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现代化特征,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难度剧增。为了在新传播格局中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我们于今年3月末至4月初,先后深入市县两级媒体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舆论引导格局的特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引导形势,全市新闻战线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坚持把正确导向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围绕中心,贴近实际,创新手段,拓展阵地,积极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引导方向正确。为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市委宣传部制定下发了《都市类报纸考核管理工作制度》、《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微博客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新闻宣传工作报批制度》等六个文件,规范了全市新闻宣传管理工作。建立了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县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及重点编采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闻宣传工作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查摆问题,部署和调整下一阶段工作,及时、有力地引导舆论。各新闻单位也纷纷严肃采编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新闻环境。松原日报、松原广播电视台规范采编工作流程,实行编前会稿件审签、策划会报道选题确认及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县级新闻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强化对采编人员的教育管理,全市形成了导向清晰、令行禁止的舆论管理氛围。

引导价值主流。全市新闻战线确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大局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各新闻单位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党的十八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五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舆论引导,使主流媒体的声音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一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市直媒体相继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了“我为幸福松原做点啥”、“对标先进找差距”、“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大项目巡礼”等三十余个专栏专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舆论引导中,各级新闻单位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让媒体回归于民、服务于民,积极把群众情绪引入健康、理性的轨道。各新闻单位纷纷提高民生报道比重,全力打造面向群众的精品栏目。松原广播电视台开设的民生节目《直播松原》内容上既不忽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这样的“小民生”,又积极报道关系群众冷暖、生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大民生”,深受受众欢迎。乾安电视台推出的《记者在基层》、《井方映像》、《阳光高考》等专栏关注百姓所想所思,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很多群众的知心朋友。

引导载体丰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挑战,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为提高信息传播力度,及时有效引导舆论,我市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便捷优势,积极拓展舆论宣传新阵地。打造了网站群。随着市政府网、松骏网、宣传网、文化网、文明网以及全市各部门重点网站的开通,形成了具有强大合力的全市宣传网络。各网站及时发布信息 ,提供相关服务,满足了不同群体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开通了手机报。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的产物,《吉林手机报•松原专版》的开通为全市干部群众提供了新的信息资讯平台。《专版》第一时间将松原本地的重大新闻、关注度高的社会新闻、新鲜的网络事件及时快捷地发送至手机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慢的问题,成为我市新闻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力量聚合。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市委宣传部发挥媒体各自优势,整合资源,相互联动,形成舆论聚合,扩大了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XX年以来,市直媒体集中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五次党代会、庆祝建市20周年等9个主题宣传,每次主题宣传都进行科学策划,制定报道方案,各媒体同时开设专栏专题专版,通过动态报道、深度报道、典型宣传,形成横向联动。县(市、区)新闻单位积极配合市直媒体,策划宣传本地的新特色、新亮点和新项目,形成纵向联动。这些主题宣传活动由于精心筹划,立体联动,整个报道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在对外宣传活动中,通过邀请多家中省直、涉外境外媒体就同一主题进行同时报道,使新闻舆论形成集束力量,产生舆论强势。XX年市委宣传部筹划组织两次媒体松原行集中采访活动,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中外媒体进行集中采访,在中省直及境外涉外媒体上刊发各类报道百余篇,极大提高了松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市新闻战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当好党和人民喉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导模式单一。当前,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需求日益多元,我市的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创新改版,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舆论引导规律的问题,表现为报道模式僵化,报道形式陈旧,报道内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模式化、面孔化,和百姓的实际需求不合拍,难以吸引受众。二是宣传策划不够。由于一些媒体没有专门策划机构,或是策划部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对重大宣传主题缺乏整体策划,对常规的宣传报道缺乏包装,新闻报道缺少深度、力度,单纯的就事论事,鲜见就事论理。三是队伍素质偏低。各级新闻单位普遍存在新闻从业人员少、文化素质低等问题,优秀人才留不住,高水平人才难引进,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全市新闻事业发展的“瓶颈”。四是采访环境不好。新闻媒体与采访对象缺乏沟通,“采访难”成为各级各类媒体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宣传意识淡漠,不愿接受采访。五是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有限。当前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即传统媒体里宣传得风生水起的在互联网上备受冷落,或者互联网上热炒的事件主流媒体却沉默不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手软一手硬。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促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形成舆论合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我市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巩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必须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的新闻理念,树立舆论引导的全局观念,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热点主动引导,针对热点深入引导。首先,要提升主流媒体引导能力。主流媒体要强化阵地意识,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引导水平。针对不同时期社会舆论的内容和变化情况,传播真实反映民意、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有利社会发展的正确社会舆论;及时制约具有破坏性、落后的消极社会舆论,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兴奋点、积极性引导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新生活的实践中去。通过热点引导、典型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提高传播质量,扩大传播影响,形成舆论强势。其次要引导新兴媒体发挥积极作用。要重视和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的作用,探索积极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引导新媒体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对信息来源的把握和传播内容的把关,防止一些有意的、非理性的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不和谐的“杂音”,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和作用,构建多元传播中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二)加强新闻策划,以精品新闻节目(栏目)为龙头,打造舆论引导高地。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和一定品牌效应的新闻精品节目(栏目),它们是提升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抓手。各媒体应加强新闻策划,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将节目(栏目)办精办细办强。第一,注重选题策划,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报道做实做深。重要政策和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聚焦点,集中体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主流媒体应加强此类报道的策划,关注百姓的利益诉求,以本土化、贴近性为目标,解读大政方针,真实、全面、公正地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使舆论导向深入人心。第二,深入实际,洞察社会舆情。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普通民众通过微博、论坛就能发布信息,公众舆论正在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关注群众言论,根据社会舆情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要协调好新闻媒体与公众舆论两个舆论场,关注群众的关切,真正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第三,时政新闻要打“亲民牌”。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因此,我们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增加民生新闻的比重,报纸广播电视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变严肃、呆板、生硬的“写”新闻为生动、平和的“说”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三)培养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增强舆论引导的创造力。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各级各类新闻单位要认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新闻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加大对优秀新闻作品的奖励力度,激发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要不断拓展新闻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可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边学习边实践等多种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组织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上好政治、经济、道德、业务、历史“五堂课”;要着力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推动“走转改”常态化,使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能够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培养出一批知名度高、深受群众欢迎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和名主持人,打造一批精品栏目、精品节目,进而推动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新闻媒体要善于捕捉信息,丰富舆论引导内涵。主流媒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必须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研究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以便触摸到社会的脉动,实现“媒体舆论场”和“口头舆论场”的最大重合,努力做到新闻媒体报道的就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了解的。一是建立新闻宣传联席会制度。定期或择时召开政府有关部门与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联席会,向新闻媒体通报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期市政府重大工作安排,以便新闻单位准确掌握、及时安排宣传报道。二是建立联络员制度。每个部门确定一名新闻联络人,便于市委宣传部及市内新闻媒体进行信息联络,及时掌握了解各部门工作动态、重要活动及相关情况。三是建立媒体参会制度。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可邀请新闻媒体主要领导列席,便于新闻媒体了解党委、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做成什么。通过以上措施,促进新闻媒体及时、准确、深入地公布党委政府工作,使党委政府接受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五)要全面、及时、准确、公正的传播信息,增强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业行为,为确保新闻的公信力,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讲求采访技巧。要注重知识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知识,注意收集追踪新知识、新信息,在采访时,不说外行话,不说题外话。要严守职业操守,不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要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创新版面和新闻播报方式,推出一系列精品报道和栏目,打造媒体品牌,不断提升新闻质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扩大新闻媒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才会获得社会上的认可和欢迎。

(六)加强网络管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舆论引导合力。一要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安排专职人员对网络舆情进行收集、检测、分析和评估,发现危机苗头及早处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在网上发布最快、最新、最权威的信息,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告知事件真相。二要营造网上主流舆论强势。注重发挥地方网站的作用,多做正面报道,积极引导舆论。创新网站运营模式,建立党委、政府和公众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使网站成为政府和民众间真情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培养一批网络“发言人”,发表有影响力的政论、时评,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发出正面声音,以主流声音引导公众舆论。三是传统媒体适时介入。传统媒体要关注网络舆情,注意吸收网民意见,及时回应网民关切。要主动参与,认真研判,发出权威和深度报道,与网上宣传遥相呼应,使传统媒体成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形成宣传合力,争取舆论引导效果的最优化。

更多文章

关于城区物业服务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军训服装调研报告

XX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寒假关于某镇情况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学校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研报告

银行关于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XX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党建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来源:

上一篇:班级之星评比细则下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