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新闻常识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编辑记者新闻常识

试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摘要】新闻敏感性为新闻编辑记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素养。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编辑记者应以自身的判断能力、以及观察水平等来迅速获知相应的信息,而后深层次探析新闻信息所具备的价值性,进而选用最为具备价值性的新闻信息来进行新闻编辑,这样才能够保障新闻编辑的质量。由于新闻每日均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所以这则要求我国新闻编辑记者应始终保持对于新闻的敏感性,从而持续性丰富新闻内容。基于此,本文以新聞编辑记者具备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性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闻编辑记者;新闻敏感性;重要性;策略

近些年,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媒体领域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但是同时也对于媒体领域的新闻编辑记者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务必要具备超强的新闻敏感性,这样才更利于满足当前媒体领域发展对于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就其本质来说,新闻敏感性却并不是可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则能够具备的,而是应在不断的实践之中来渐渐形成的。所以,对于新闻编辑记者来说,就应始终注重培养自身对于新闻的敏感性,以更为充分的发掘出新闻信息之中所具备的价值及内涵,这样也更利于保障新闻的呈现效果。

1. 新闻编辑记者具备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性

现如今,伴随我国新闻媒体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新闻编辑记者是否具备超高的新闻敏感性,俨然已成为当前新闻媒体的一种重要要求,若新闻编辑记者能够具备此新闻敏感性,那么则会受到此领域的青睐以及欢迎。由于新闻事件自身具备着明显的时效性,所以唯有编辑记者在第一时间利用于新闻报道这一形式展现在社会公众的眼前,才可发挥出新闻报道的作用,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而若未能够如此,使得新闻事件失去时效性,那么则会致使此事件丧失社会价值。对新闻编辑记者来说,新闻敏感性能够作为保障其工作开展质量、以及效率的重要条件,新闻编辑记者最为关键的敏感性,即为对于政治层面的敏感性。近些年,我国所颁布的政策方针非常多,所以新闻编辑记者若能充分明晰相关政策方针之中的关键点,那么就可利用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将此转变为能够受到受众群体密切关注的新闻信息,这样则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价值。再者,新闻编辑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否具备新闻敏感性,也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编辑记者在工作期间的处境,而唯有具备这一敏感性,才能够使新闻编辑记者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处在成功的境地。由上述内容可见,新闻敏感性对于新闻编辑记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绝不可忽视提高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2. 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提升策略

2.1 拓宽新闻编辑记者知识面

拓宽新闻编辑记者的知识面,能够作为提升其新闻敏感度的一个重要前提,这样新闻编辑记者才能够在知识的支撑之下,更好的探析新闻线索,进行新闻编辑及报道。具体来说,新闻编辑记者不但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要扎实自身的知识基础,丰富自身的阅历,再者,也需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对于新闻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判断,以期能够透过事物的表层来探析到事物的本质,提高新闻编辑的深度。

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大量信息的快速涌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受众群体对于信息的判断,与此同时受众群体对于新闻报道所具备的要求也愈发的增多,在此情况下更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度,立足于实际情况来确保新闻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效性,从而真正保障新闻报道的效果。例如,新闻编辑记者能够有效开展专题类的新闻报道,做到细致探析新闻事件之本质,明晰广大受众群体对此的需求,从而更为积极地进行新闻编辑,确保此项工作的开展质量。

2.2 强化新闻编辑记者思维敏感度

对于新闻编辑记者来说,不但应迅速的探析到生活之中所产生的一些突发事件,也应探明其中所产生的问题,了解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样才能够确保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性开展,而对此则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具备较高的思维敏感度,一方面新闻编辑记者在平日的工作中,应以深入的思考来探寻出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以确保所编辑的新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受众群体去观看,最好可引起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新闻编辑记者还应善于辨别新闻之中所存在的主次矛盾,探析事件产生的本质因素,这样更利于彰显出新闻报道所具备的价值。由上述内容可见,在新闻线索之中,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具备着十分显著的现实价值。

2.3 提升新闻编辑记者信息分析水平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新闻传播的形式与途径也越发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我国新闻行业所肩负的压力与责任也越来越大。现阶段,伴随新闻传播越发具备大众化特点,所以人们对于微博、以及微信等平台的运用也越发的广泛,能够在此平台之中促使人们阐述出自身的想法以及见解等,而这则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此种情况也会诱发消极因素的产生,这主要体现在因缺失系统审核,所以许多人均很难判断事件的真实与否,而在此背景之下,就要求新闻编辑记者提高自身的信息分析水平,主动利用于现代工具来采集以及挖掘富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在编辑某个新闻事件之前,新闻编辑记者还应认真调查新闻事件的发展情况等方面,而后利用于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来分析此事件的舆论导向,确保广大受众群体能够获知到具备前瞻性,真实性以及权威性的新闻信息,而在上述过程之中,也非常利于提高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2.4 新闻编辑记者主动参与社会活动

新闻稿件之中的内容,和社会公众平日的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但许多新闻题材均很难快速的加以记录,而一旦如此,就会致使新闻编辑记者失去重要的新闻线索及题材,进而也就会影响到新闻编辑的效果。所以,针对于上述情况,也务必要提升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对此则要求新闻编辑记者要主动参与至社会活动之中,并在参与此活动的过程中,去主动的发现、以及分析在当前社会之中的热点话题,而后将此新闻之中所涵盖的富有价值的信息充分挖掘出来,以便保障新闻编辑的质量。由于新闻稿件之中的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某些社会现象,所以新闻编辑记者还务必要凸显出新闻报道所具备的作用,给广大受众群体带来积极的、正向的影响。在开展平日的工作时,新闻编辑记者在获知新闻信息之后,需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来挖掘出重要的新闻线索,然而因此项工作存在着复杂性特征,所牵扯到的内容也相对较多,所以则会影响到新闻编辑记者开展工作的效率,进而也会对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产生不利影响。而对于上述情况,则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在获知新闻信息之后,对此进行迅速的判断,而最为迫切要做的事情,即为调查与判断新闻信息的真实与否。在新闻编辑记者还需在平日的工作、以及生活之中来持续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更利于彰显出新闻编辑所具备的社会意义。

2.5 提高新闻编辑记者行动及反应灵敏度

对于新闻编辑记者而言,不但应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事物存在较强的敏感性,也要培养自身主动发现生活问题的习惯,在平时的生活中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因此新闻编辑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之中,就需借助于自身的智慧以及能力,来充分探析生活实际之中的重要信息。而在此情况之下,就对于新闻编辑记者行动、及反应的灵敏度等方面具备着较高的要求,也唯有新闻编辑记者具备上述灵敏度,才能够更为高效性地开展新闻编辑工作,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防范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产生消极问题,从而进一步保障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效率及质量,同时也能够彰显出新闻编辑记者在此项工作之中的重要价值。

2.6 培养新闻编辑记者对于新闻的发现意识

在现实生活之中,每日都会发生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新闻,也不乏存在着具备价值的新闻信息,但若新闻编辑记者缺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则难以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之中获知自身所需要的新闻线索。所以,则务必要培养新闻编辑记者对于新闻的发现意识,新闻敏感性并非是新闻编辑记者所本身具备的一种能力,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将其归属在艺术范畴之中,其虽并非为新闻编辑记者在头脑之中的客观存在,然而却能够在新闻编辑记者的头脑之中予以客观性的反应,因而说,在培养新闻编辑记者新闻敏感性的整个阶段,极为有必要培养其发现意识,从而使其可更为游刃有余地开展新闻编辑工作。而若站在另外的视角来分析,新闻编辑记者所具备的敏感性,也可在较大程度上对于编辑记者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若其所具备的新闻敏感性较强,那么则势必会更好的辨识新闻内容,也会探寻出更具价值的新闻信息,但此点也往往依赖于新闻编辑记者的发现意识。而若想进一步培养新闻编辑记者的发现意识,那么还要做到以实践着手,这是由于若脱离于实践,则会导致新闻内容华而不实,甚至会丧失可靠性以及可读性,于新闻编辑记者自身而言,若脱离于实际,那么则会在极大程度上忽视实践,在此情况之下,也势必不会具备超强的新闻敏感性。

3. 总结

总而言之,由于新闻本身具备着时效性、以及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在面对不同新闻事件时,均能够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这样才能够充分探寻出新闻所具备的价值。对此,新闻编辑记者就应在实践之中,来不斷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扎实自身的知识基础,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也需具备较高的信息分析能力,如此才更利于新闻编辑工作的顺利性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利芸.试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7):102-103.

[2]高瑞敏.试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J].新闻前哨,2019(03):63.

[3]李鸿雁.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分析[J].新闻传播,2017(16):49-50.

[4]李金迪.试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J].电视指南,2017(10):131.

[5]吴明.试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171+178.

[6]董卫华.试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5):28.

作者:方智强

第2篇:研究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

【摘要】新闻编辑记者为了更好的体现自身的职业价值,需要尽可能的提高新闻敏感性,增强自我的行业竞争力,促进新闻行业的有效发展。想要有效的提高新闻敏感性,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拓宽自我的知识面,提高自身面对新闻的反应能力,增强新闻专业素养,同时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加强对于信息的有效分析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撰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正确的引导社会大众的价值观。

【关键词】新闻编辑记者;新闻;敏感性;专业素养

随着当前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前进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有着一定的机遇以及挑战。作为新闻编辑,其工作内容是相当的复杂和繁琐的。其中就包括了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编辑过程,而且各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想要提高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就需要立足传统的编辑手段,根据具体的受众需求来合理调整编辑方向,以此来满足目前大众对广播新闻多样化,高效化,实时性的需求。随着手机以及电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相关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尽可能的提高自身新闻敏感性,根据对周边事物的有效观察以及专业素养,在众多信息当中选择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而向公众普及推广。

1. 新闻敏感性

对于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首先表现在增强新闻编辑记者对于信息的敏锐性。不仅仅需要从多个渠道获得新信息,同时还要保证对于新信息的政治敏感性。新闻编辑记者在当前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过程当中,从大量庞杂的信息当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社会新闻,结合政治发展的有效方相来进行新闻的撰写。其次新闻编辑记者要提高业务能力,积极正确的判断新闻价值,同时提高自我的信息反馈能力,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新闻的撰写,实现对于新闻的客观分析以及正确认识。最后新闻编辑记者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从不同的方面去获得有价值的社会新闻,第一步需要知道怎么样获得价值新闻,然后是需要在众多有价值的新闻当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社会新闻,尽可能的在实战当中提高新闻敏感性,增强工作效率。

2. 新闻编辑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的措施

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爆炸,各种各样的消息没有真实性、没有时效性的蜂拥而出。越来越多的信息致使人们在获取过程当中不能有效的分清信息的真假,导致部分群众在看到信息之后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所以为了更好的体现职业价值,需要新闻报道工作者有更高的工作要求。首先需要落实好新闻的实效性以及真实性,新闻编辑记者在一些客观的事件当中需要发现事件的真实本质,进而从事件当中提炼出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进而对人民群众进行有效引导宣扬传统美德,揭露社会黑暗,对于新闻事件站在公平客观的角度作出正确分析,为更好的满足大众对于新闻的实际需求。新闻编辑工作者想要有效提高自身对于新闻的敏感性,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多观察,多询问,多了解,扎实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1 拓宽新闻编辑记者的知识面

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会与社会上不同行业的群体进行交际。在此过程当中的沟通交流,需要建立在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所以,新闻编辑记者不仅仅需要有着专业的新闻技能,同样自身也必须要有着足够丰富的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阅历。在与人沟通过程当中,站在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去观察事件,并结合个人的社会经验,对新闻事件作出一个真实且客观的有效判断,挖掘事物背后的真正意义,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深度以及及时性。

2.2 新闻编辑工作者提升自己的反应能力

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比常人有着更敏锐的发现能力。在生活小事的累积过程当中,要积极的思考、观察工作以及生活中出现的细节。社会上每一件事物发生是有一定的必然关系,各种事物之间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有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新闻作出有效的判断,进而总结出社会经验,站在社会宏观的发展角度出发,在新闻当中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引导社会群众的良好方向发展。例如:一部分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生活小事寻找新闻题材,积极的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面对众多日常事件的发生过程,及时反映到新闻相关的有效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题材,对社会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从问题当中发现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向人民群众进行积极传播。

2.3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新闻工作者想要撰写出高质量的新闻,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于新闻方面的理论知识一定要加强学习,充分的了解当前社会大众的发展方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具备强烈的时代观念。与此同时,在积极学习新闻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要以一种发展且宏观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具体发展,下到基层与人民有效沟通交流,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新闻素养,更好的在新闻当中反映出自己发现的社会状况,展现时代正能量,揭露时代的负面情况。

具体来说,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有效的关注民生,掌握我国当前的社会政策,保证对于政治新闻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还要定期的学习相关的政治理念,同时下到基层与群众沟通交流,关爱群眾,从群众口中得到自己当前最想表达或者最有问题的一些小事,保持新闻工作者与群众之间的有效联系,加强沟通,并且如实的反映当前社会民生,在反复实践过程当中,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4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往往与社会百姓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当前一些新闻题材在生活中却很难得到有效的体现,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对于新闻的敏感性,新闻工作者需要积极的参与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有效的强化且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当中需要深入社区以及工作基层去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调查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新闻来自于群众,才可以让群众们得到更好的新闻共鸣,才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力,进而从新闻当中取得反思,进而实现社会的进步。

新闻稿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社会的某个现象,可能是好的积极事件,有可能是一些社会的不良情况,所以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尽可能地发挥新闻报道的引导作用,实现新闻报道之后对于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过程当中,下到基层才可以真正的掌握人民百姓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通过一些合法手段对民众担心的事项进行普及调查,保证事件的真实性,进而挖掘事件背后的真正社会含义,开展新闻事件的深入研究,进而提高新闻的有效价值。

2.5 加强分析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成熟,新闻媒体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有更多的报纸杂志新媒体途径影响到人们的具体生活,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成倍增长,人们获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但是,部分新闻工作者往往在工作中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忽略了新闻的价值以及新闻的真实性,并不能真正的体会新闻的价值。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加强新闻工作者分析信息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对于社会上的信息进行深入了解。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闻发生的内在含义进行有效分析,发现信息当中蕴含的新闻价值,了解到社会民众的真实反映,进而探索新闻的核心内涵。

为了有效的获取更多的信息内容,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在自身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渠道的价值,调查获取的大量新闻信息,并且通过大量的资料对比,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分析新闻当中存在的深入意义以及相关线索。同时,在新闻鉴赏力的有效引导下,撰写出有价值真实性有时效性的新闻,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的权威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发展导致新闻工作者的门槛变低,有越来越多的参差不齐新闻工作者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在过去由于网络技术不发达,新闻资讯的传播主要是依靠电视广播传播,电視台或是各广播站只需要考虑新闻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就能完全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目前科学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的收听观看新闻资讯,再加上社会经济条件的提升,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新闻和讨论新闻,大众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更加明显。所以新闻工作者想要在时代发展当中保证自己的行业地位,并且引导行业的未来积极发展,需要提高新闻敏感度,不断地从生活中的小事挖掘相关信息,观察生活,保证新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提高自身的专业职业素养,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有效引导,实现职业价值,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伟.新闻编辑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思考[J].国际公关,2020(03):23.

[2]王冰莹.浅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3):137-138.

[3]杨桂芳.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的几点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35):169.

[4]侯鹏宇.浅析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J].传播力研究,2019,3(34):142.

[5]王雪娇.新闻编辑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思考[J].传媒论坛,2019,2(21):82.

[6]马帅.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的几点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23):127-128.

[7]冯波.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000(005):159-160.

[8]王海萍.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增强新闻敏感性[J].新闻研究导刊,2020,188(08):163-164.

作者:饶平

第3篇: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的创新培养

【摘要】当前时期培养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需要遵循创新原则、舆论引导原则、客观原则和变通原则。因为培养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有利于增强传统电视新闻的感染力、提高电视新闻收视率、丰富电视新闻内容。为此,本文提出了培养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选题策划意识、将生活和实践结合、创新文字与图片的编排、加入互动环节等方面的创新培养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创新培养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给社会群众带来较多的技术,且传播途径不断丰富。虽然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对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带来较大的挑战,但也迎来一定的发展机遇。要想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很有必要创新培养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循序渐进地增强编辑记者的策划意识,促进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

1.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的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1 创新原则

编辑记者策划电视新闻时最先需要的是创新意识。传统的策划传统电视新闻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精密度计划展现出显示新闻的新颖和思想性,这是新时期背景下电视新闻内容和传统电视新闻内容不同的主要原因。为此,新时期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必须立足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策划某个主题的电视新闻时将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凸显新闻报道的价值。

1.2 舆论引导原则

电视新闻记者策划新闻信息时应以电视新闻价值是否可以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原则。因为电视新闻媒体的政治任务不同,需要給大众传递当地方针政策,所以每个电视新闻记者都必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始终以正确舆论引导创新新闻策划工作。一方面,应保证新闻内容与国家方针政策结合。另一方面,确保新闻策划的利益和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确保电视新闻的思想性,提升电视新闻的社会舆论正确导向,对人民的生活以及消费等方面进行正确地引导。

1.3 客观原则

新闻工作讲究的是真实、客观,这是任何时期都必须遵循的原则,且这也是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必须遵循的一种重要原则。编辑记者只有确保选用客观、真实的新闻信息才可以给观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从而对新闻舆论导向进行正确地引导。

1.4 变通原则

创新电视新闻策划时除了遵循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则之外还应该遵循变通性原则。通常情况下,主要在电视媒体的某个固定时间播放电视新闻,播出前新闻的内容是动态变化的,且随时都可能有很大的转变。因此,每个编辑策划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强烈的变通意识,对新闻事件的整体走向进行把握,及时编辑和调整新闻内容,将新闻事件的真相最大程度地还原出来,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

2.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创新的意义

2.1 增强传统电视新闻的感染力

信息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就算没有深入到一线现场收集新闻资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到第一手新闻资料,需要编辑记者加大力度审核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无疑给电视新闻记者编辑策划方面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此外,近年来各类媒体新闻信息数量显著增加,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新闻的价值远远低于预期,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不断降低,在创新新闻策划电视新闻记者可以加入进行剪辑的内容或者是个性化的新闻解读,则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

2.2 提高电视新闻收视率

信息化时代下新媒体较大程度上冲击了电视新闻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行业市场份额逐步缩减,导致电视新闻行业在我国媒体中的地位逐步降低。虽然近年来社会范围内已经普及了各类智能终端等电子设备,且人们获取资讯时主要通过智能终端进行,这就意味着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此背景下要想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增强行业竞争意识,并将提高收视率为整体奋斗目标。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善于筹划,主动迎合观众需求,逐步提高自身通常规划能力,凸显出电视新闻的特色与优势,获得更多关注。

2.3 丰富电视新闻内容

从当前阶段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变化要求可以了解到,除了有利于电视新闻事业快速发展之外还有利于避免编辑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为避免编辑工作中出现任何问题,需要电视新闻记者竭尽全力做好新闻策划工作,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优良的工作水平。为确保电视新闻记者具有优良的策划意识,编辑记者应在工作中全面认识自身的工作内容,逐步提高电视新闻工作的水平与质量,确保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凸显出新闻核心思想。如此才能让电视新闻记者在长期的锻炼中逐步提高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策划能力。

3.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的创新培养策略

3.1 培养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选题策划意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视新闻的选题决定了收视率。要想培养编辑记者的策划意识,很有必要提升新闻选题的敏锐性,确保选择的新闻选题与大众新闻需求相符,除此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受众。因此,每个电视新闻编辑记者不仅需要很强的新闻敏感性,而且还要有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方面的变化,确保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更多国家方面的政策动态。同时,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还应该选择符合百姓利益的主题,对群众民生问题进行了解,确保电视新闻策划工作可以想大众所想,表大众所感,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和认可,提高收视率。比如说近年来人们对冬季供暖这一问题比较关注,且南北供暖的分界线几十年也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即划分接线时并没有考虑湿度这一体感温度,但重庆、湖南和四川等地区的群众对供暖的呼声较高。实际上,南北集中供暖一直以来都是很大的一项工程,且管道铺设工程量较大。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可以就这个专题进行一次供暖知识普及与策划的报道,全面分析管道铺设、政府资金、人工等问题,让公众了解并支持政府的工作,获得更多观众的关注。

3.2 将生活和实践结合

每个新闻编辑策划工作人员都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实践中检验日常生活中收集的素材,逐步增强电视新闻编辑策划人员的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创新和实践的联系相当密切,且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每个新闻编辑人员都必须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创新自身编辑策划意识。生活是新闻事件的主要来源,若新闻脱离生活实际,则满足不了观众的需要。若电视新闻策划工作人员和实践脱离,则无法获取新闻人最开始的经验。由此可以了解到,要想实现新闻编辑策划意识创新的目标,就必须加强生活与实践的联系。一方面,电视新闻编辑应加强搜集生活素材。创新与生活密切相关,且每天的生活不同,生活是新闻热点时事的主要来源,因此可以通过新闻给每一经历过这些事的受众这些事情。比如说报道体育新闻时除了可以实地考察之外还可实地专访,通过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吸引观众。另一方面,和生活结合,但不可夸大事实。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报道新闻事件时应立足新闻事件本身,考证新闻实际的真实性。比如部分高消费场所价格超过了国家相关规定,报道这一事件之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确保事件真实性后编辑并报道新闻,只有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才能增强编辑策划人员意识的创新性。

3.3 创新文字与图片的编排

结合当前阶段电视新闻播出的情况可以了解到,仍有不少节目制作独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大众出现较高的感官疲劳。制作的新闻无论从文字表达还是内容制作方面磊同性较高,且编排方式单一,导致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观看兴趣逐步降低。为此,编辑记者必须创新策划意识,尤其要创新设计新闻编排,吸引更多大众的注意力。报道电视新闻节目时若语言生硬、理解难度大,必然无法吸引受众。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必须从报道的语言表达方面改善,降低文字理解难度。对于新闻事件还必须提高报道的真实性,确保大众可以深刻体会新闻事件发生与真实生活。此外,部分新闻节目报道时事热点问题时内容不够具体,且简化语言,并不利于大众全面地了解详细的事件。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还应该不断创新,细化新闻内容。同时,丰富电视节目播出内容,增强大众对新闻内容的了解,使大众对新闻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最后,创新图片的编排,结合文字与图片,给观众直观的感受。

3.4 加入互动环节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冲击了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为此,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应积极创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编辑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深入地了解新闻市场的发展情况,建立互动渠道,加强与大众沟通,提高策划工作的灵活性,创新编辑记者策划,制作出更精良的节目,这是有效提高电视新闻收视率的关键。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积极与大众互动,增强编辑记者和大众的距离,确保新闻策划工作与大众心理相符,避免出现新闻制作脱离群众的问题。

4. 结束语

当前社会科技快速进步,无论信息获取还是信息传递都变得更为便捷,在此背景下新闻舆论的作用同样重要。为提升收视率,很有必要提高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策划能力,创新新闻内容、形式及方法等等,精心编排新闻,增强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策划意识,推动整个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燕兰.浅谈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的创新培养[J].读天下:综合,2020(18):1-1.

[2]吴丹.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的创新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文艺家,2019(12):286-286,288.

[3]崔磊.略论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培养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7):190-190.

[4]许东.论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落实策略[J].记者摇篮,2019,578(2):37-38.

[5]高少强.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的重要性探析[J].探索科学,2018(5).

[6]王静.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的创新培养策略分析[J].记者观察:中,2020(9):2-2.

[7]张波.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培养策略[J].记者摇篮,2020(06):115-116.

[8]刘芸.探讨电视新闻編辑记者的策划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7,8(7):1-1.

作者:倪敏

第4篇:新闻(记者、编辑)教学计划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新闻(记者、编辑)

(2010----2014) 第一年专业科目教学计划

黑龙江大学 2010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新闻传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课程十五讲是研究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广告及新媒体在内的媒介发展态势与规律的课程。目的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能够认识其发展原因、发展动向及最新发展成果。

二、课程基本要求

第一讲 网络媒体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舆论格局

教学目的:

通过对网络媒体新的发展态势分析,了解其与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关系,认识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以便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教学安排: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网络媒体的界定

二、网络媒体对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冲击

三、网络媒体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四、网络媒体舆论引导要注意的问题

五、哈尔滨“宝马撞人案”分析。 参考文献:

人民网 网络舆情专栏。

第二讲

新媒体技术给报刊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认识传统报刊业受到的冲击,以及媒介融合的新趋势,理解技术变革给报刊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技术一直是推动报刊业变革的巨大力量。

二、新媒体技术的表征。

三、新媒体技术给报刊业带来的挑战。

四、报刊业应对新媒体技术挑战的措施。

五、以道琼斯公司为例,解读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媒介操作。 参考文献:

《传媒变革力》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9年版。

第三讲

对我国报业集团的基本认识

教学目的:

通过对我国报业集团发展历史的回顾,认识“事业性质,企业经营”的报业集团性质,探索其成功与不足。强调在报业集团发展中尤其不能忽视党报的品牌效应。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报业集团成立的背景。

二、报业集团的特征。

三、报业集团的突破。

四、报业集团中党报的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华章《党报做大作强 贵在创新》,《新闻记者》2002第4期

2、周瑞金《舆论:改革开放的先导》,《新闻记者》1992第3期

3、魏轶群《中国报业集团十年足迹》,《中国记者》,2006年第3期

4、周志懿《2008中国报业重压之下积极转型》,《传媒》2009年第2期

5、卫文新 周风 《报业集团改革回顾》《新闻三味》2009年第4期

第四讲 广播专业化研究

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播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了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为加强自身竞争力,不断进行改革的路径;在“双重属性”的现阶段体制框架内,电台的基本格局、与市场和受众相适应的基本现状;各个变革阶段的各种理论、政策支持以及具有突破意义的改革实践。以便加深对当代广播全面、深刻的认识。 教学安排: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广播专业化的基本概念、产生及初期发展。

二、专业电台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及其优势。

三、国外广播专业化发展现状。

四、我国广播专业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五、我国广播专业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及基本脉络。

六、我国目前广播专业化电台的分类。

七、媒体融合下广播专业化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内容、受众、传播——广播专业化概念》 作者 赵多佳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8年

2、《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 作者 邓忻忻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新华网、中广网、青年记者网

4、《新闻媒介通论》 袁军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

5、《广播创新与跨越》 白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6、《中国广播产业经营管理研究》 黄升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

7、《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年12期

第五讲 中国广播联盟的建立与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播联盟的研究,了解在目前广播“条块分割”的体制格局下,加强全国各级广播电台之间合作的重大意义;各级广播电台共同参加重大事件报道,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走向共赢的大胆实践。而这一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创新意义。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全国性的广播合作组织成立。

二、建立中国广播联盟的意义。

三、广播联盟让全国广播界同唱一首歌。

四、广播联盟的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广播》 2009年第7期 第10-15页

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年第7期 第34页 2009年1期、9期

3、《广播创新与跨越》 白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4、《中国广播产业经营管理研究》 黄升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

5、中国广播网

第六讲 整治广播虚假“医疗讲座”节目

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播虚假“医疗讲座”节目的关注,分析广播虚假医疗广告出笼和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其对社会的恶劣影响、对消费者的严重侵害。从而加深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倡导人们参与到净化广播媒介环境的工作中来。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医疗广告问题的出现及其现状。

二、医疗讲座节目变异以及产生的危害。

三、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整顿医疗讲座市场。 参考文献:

1、《广播创新与跨越》 白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中国广播产业经营管理研究》 黄升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

3、《五部门加强广播电视医疗药品广告监管重申4不准》 新华网

4、《医疗讲座类节目对广播的危害》 刘爽

5、《试论规范广播医疗广告的紧迫性》 韩春秒

6、《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0年1期

7、 新华网、人民网

8、《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06年

9、《广播的创新与发展》,胡正荣、曹璐、雷跃捷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

10、《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陆晔、赵民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1、《中国广播电视概要》 张振华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

12、《新广告观》 黄升民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3年

第七讲 电视栏目的改版与创新

教学目的:

通过对电视栏目的改版与创新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目前电视栏目品牌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原则;在于思考目前中国电视栏目改版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建设实现电视栏目创新。 教学安排: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电视栏目的定位。

二、电视栏目的改版。

三、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建设。

参考书目:

1. 《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 罗明 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2. 《电视栏目解析》 石长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 《中国优秀原创电视栏目宝典》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杂志社主编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8年版

第八讲 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

教学目的:

通过对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的研究,重点掌握电视节目社会化生产的必要性、经营性节目与公益性节目制播模式的选择等。理解制播体制改革并不是简单笼统地等同于实行制播分离,而是需要从我国国情和电视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市场属性以及制播特性,探索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运作模式。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制播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二、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

三、公益性节目和经营性节目的制播模式选择。

四、以频道为平台实施制播体制改革的启示。 参考书目:

1. 《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业发展问题研究》 唐世鼎 黎斌等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 《中国电视媒体的管理与经营》 郑蔚 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年版

3. 《中国城市电视台可持续发展路径》 王兰柱,吕值友 等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九讲 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对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掌握中国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配置等问题。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之间的差异、目前中国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媒体员工的综合能力考评。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异。

二、中国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三、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规划。

四、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配置。

五、电视媒体的员工综合考评。

参考书目:

1. 《中国电视媒体的管理和经营》郑蔚 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年版

2. 《中国电视产业启示录》 陆地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3. 《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 崔永泉,高福安,宋培义 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年版

第十讲 广告新媒体现状及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告新媒体现状及发展的研究,重点掌握新媒体概念和内容;广告媒介的作用;网络新媒体广告的特点以及网络新媒体对广告营销的传统模式的改变。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新媒体与广告媒介。

二、广告活动的需求推动新媒体发展。

三、中国网络发展现状。

四、网络广告的特点。

五、广告主新媒体投放已是大势所趋。

六、网络新媒体改变了广告营销的传统模式。 参考文献:

1、《新媒体激变》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编著 中信出版社2008年 第6期

2、《数字新媒体概论》张文俊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1期

3、《新媒体与广告互动传播》舒永平等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10期

4、《中国新闻出版报》

5、《新营销》

6、流媒体网 http:///

7、中华传媒网 http://info.mediachina.net/news/

第十一讲 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与发展前景

教学目的:

通过对植入式广告传播效果与发展前景的研究,重点掌握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形式,特别是植入式广告传播的优势与缺陷,了解其发展前景。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植入式广告盛行的背景。

二、植入式广告的主要形式。

三、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缺陷。

四、运用植入式广告的要点。

五、植入式广告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营销革命》喻国明、陈永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10期

2、《广告媒体策略》刘超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第6期

3、《广告主》

4、《经理人》

5、新华网http:///zh_cn/

第十二讲

名人广告的利与弊

教学目的:

通过对名人广告利与弊的研究,重点掌握名人广告的概念及其类别;优势及其负面影响;了解其负面社会效果产生的原因并掌握解决的方法。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名人广告的基本问题。

二、名人广告的优势。

三、名人广告的负面效应。

四、名人广告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

五、消除名人广告负面影响的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1、《广告文化学》李宗成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1期

2、《当代中国广告透视》王晓 付平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

3、《叶茂中的营销策划》叶茂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中国广告》

5、《中国报道》

6、中文天下网 http:///

第十三讲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

教学目的:

通过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报道的研究,重点掌握政府与媒体在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方面的共识,以及危机中两者的责任分工与义务冲突。掌握21世纪以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社会原因。理解风险社会中危机事件多发的特点和信息调控的重要意义。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媒体十年:光荣与不幸。

二、信息公开:政府与媒体的共识。

三、共识之后:分工与操作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著 译林出版社 2004年

3、《南方传媒研究》第十三辑“灾难报道”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8年

4、《2008年中国新闻业回眸(下)》 孙正

一、柳婷婷 《新闻记者》2009年第1期

5、《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变考验舆论引导力》 姚远等,《中国记者》2009年第1期

6、《从汶川地震“母爱短信”报道看媒体转载核实责任》 唐远清 《新闻记者》2008年第8期

7、《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宣泄功能》 童兵 《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第十四讲 新闻的真实与失实 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重点掌握新闻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理解世界新闻界追求新闻真实的共同价值取向。掌握新世纪以来我国假新闻演变的一些特点,深刻认识假新闻的危害和行业治理假新闻的决心。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真实:新闻人永远的向往。

二、新世纪以来假新闻的演变

三、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

参考文献:

1、《舆论学·译者前言》 沃尔特·李普曼著 林珊译 华夏出版社 1989年7月

2、《年度“十大假新闻”》 《新闻记者》 2002-2010年第1 期

第十五讲 新闻影像伦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探析

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影像伦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探析,重点把握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影像伦理问题,着眼于影像的拍摄与制作环节,分析传媒影像伦理的各种表现,并尝试以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进行解释,以期引起业界同仁的反思与重视,进而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由“霸权作风”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二、由“断章取义”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三、由“展示细节”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四、由“导演事实”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五、由“移花接木”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社会发展中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段京肃 《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刘鹏 《新闻记者》 2005年第1期

3、《电视新闻传播与影像伦理刍议》张军华、王晓勇 《新闻界》2005年第5期

4、《一名新记者的困惑》李宁源 《新闻记者》 2004年第11期

5、《暗访与偷拍――记者就在你身边》 徐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年

6、《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李彬 新华出版社 2003年

7、《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童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中译本序》 丹尼尔·戴扬等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

第5篇:新闻编辑记者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

1. 【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

A、政治敏感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线索

4. 【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政权机关 D、意识形态

5. 【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 所有。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D、坚持政治家办报

7. 【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 功能。

A、监测环境 B、社会调节 C、社会控制 D、社会制衡

8. 【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

9.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 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 B、38 C、43 D、63

10. 【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

A、正面宣传 B、鼓动性宣传 C、片面性宣传 D、指导性宣传

11. 【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

A、徐宝璜 B、邵飘萍 C、黄远生 D、邹韬奋

12. 【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

A、事实为政治服务 B、本质真实 C、现象真实 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

13. 【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

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

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

14. 【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

A、《热血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华日报》 D、《解放日报》

15. 【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群众日报》 D、《晋绥日报》

16. 【 】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

A、进行政治宣传 B、服务社会生活 C、提供文化娱乐 D、传播新闻信息

17. 【 】新华通讯社是 。

A、政党通讯社 B、国家通讯社 C、商业通讯社 D、民间通讯社

18.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是在 年。

A、1942 B、1948 C、1950 D、1956

二、简答题(列出要点即可,每小题8分,共24分)

19. 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20. 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21. 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 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23. 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四、论述题(16分)

24. 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A C B D D A B A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D A A D D B A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答:(1)范长江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工作领导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2分)

(2)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涉及川、陕、青、甘、内蒙广大地区,行程4000余里。他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揭露了西北国统区的种种弊政,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这些通讯后来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短短几个月内再版七次。(2分)

(3)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2分)

(4)1938年3月和徐迈进等在汉口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分)

(5)1947年任新华社陕北分队队长,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担任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1分)

20、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3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5分)

21、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分)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2分)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负作用。(4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3分)

(2)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以客观叙述为反映手段的一种工作规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3分)

(3)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报道者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3分)

(4)客观和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性,应该通过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3分)

23、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答:(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分)

(2)新闻自由的具体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具体的内容;(3分)

(3)其相对性表现在它受一定社会法律和政策的约束;(3分)

(4)其有阶级性表现在,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拥有新闻自由,而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新闻自由。(3分)

四、论述题(16分)

24、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2分)

(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2分)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2分)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2分)

(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一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二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8分)

第6篇: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2012

2012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

1、

2、

3、4题)

1、简述国内广播产业发展现状。

(一)广播听众群体稳定,驾车听众规模日渐庞大。

根据中国广播调查网研究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的广播接触率为59.7%,城乡广播听众总规模达6.6亿人,比2009年略有上升。城市居民广播接触率仍明显高于农村,为64.0%,城市听众约4.1亿。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预计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 。由此推算,中国驾车听众规模也将会以每年19%至20%的速度增长。

(二)媒介融合,互联网移动广播跨越式发展。

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搜索引擎(81.9%),网络音乐(79.2%),网络新闻(77.2%)。

(三)地方电台发挥特长,市场份额逐渐提高。

根据赛立信媒介数据2010年研究报告, 2010年广播市场为中央电台、省级电台和市县级电台所瓜分,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0.2%、33.3%、56.5%。全部市县级电台合计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由上一年的54.9%上升至56.5%,地方电台的市场份额则有所增加,节目样式日渐灵活,取得不俗的成绩。

2、国内地方广播如何走出特色化道路?

答:广播电台在节目制作方面就应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以当地群众熟悉的内容吸引听众,以贴近地方特色的节目取信听众,办出特色节目和名牌栏目抓牢听众。地方电台应发挥浓郁的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节目。以东北为例,地方性节目要根据东北实际,浓浓的黑土情怀,东北人民淳朴、善良、勤劳、爽快的特点打造一些具有东北特色的品牌节目。成为地方电台的一

大特征。在这方面辽宁电台《大兵讲故事》、黑龙江龙广电台《叶文有话要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晓声长谈》、辽宁乡村广播《说说唱唱斗秀场》、《俺家来客(qie)了》都已经成为东北地方电台品牌节目。

文艺性娱乐节目明显体现出东北地方特色,比如主持人用东北方言讲笑话、讲故事、二人转节目等。同时,东北地方电台也加强了品牌节目的多样性,使节目样式多元化。

因此地方电台需要充分利用本土优势,体现鲜明的地方性,贴近本地生活、贴近本地群众,秉持“内容为王”办出群众喜闻乐“听”的节目,就一定能够创办出贴近地方特色的优秀节目,赢得听众的信赖和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控局面。

3、试论媒介与政府的关系。

答:世界上最为理想的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体现出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及享有媒介自由和舆论自由所带来的良性后果。

从各国大量的政治实践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一般来说,日常状态下,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既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但又不是完全平等的。在危机到来之际,政府能够制定相关的法规,对由媒介传播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而在平时,政府则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媒介进行管理和规制。

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在逐渐重构。总的说来,在从原有的仅仅是工具和喉舌的定位逐渐向政府的智囊、民情民意的晴雨表等多元方向上转化。媒介与政府的关系从单一变得多重,在这过程中,党对媒介领导的核心地位则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一切具有了与时俱进的性质。具体表现为:

1、党管媒介的原则不变,但管理的方式在变。

2、党管媒介的原则不变,但具体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的转变不会一步到位。

4、如何理解目前电视新闻报道在传播方式上强调资源的深度整合?

答:在2011年我们可以发现,电视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全面而深度地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并且都在努力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

(一)传媒互动

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推动下,新闻传播效应成倍的放大。微博与电视互动已成为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结合的最突出特点。形成了微博提供热点新闻线索,电视媒体深度跟踪的新闻报道方式,以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可视性。

(二)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全面启动,电视正式接轨互联网,拓展电视新闻的全新平台。2011年,全国成立了15家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依托自身强大的电视新闻采编评论资源,独立的网络编辑团队,创建有别于母体的新闻发布平台。

(三)终端跨界合作

随着三网融合的正式实施,电视台与通讯网、互联网多个运营商开始深度合作,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新业态,形成了无线、有线、互联网并举。

另外,新媒介的介入也推动传统电视新闻采编流程变革,实现制播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得节目制作时间前移,新闻从采集处理到播出的时间更短,时效性进一步提高。

5、你认为人才储备和人才任用对我国电视频道品牌建设起着怎样的支撑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资源是广电行业的第一资源。电视台的发展,最大的希望是人才强台,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缺乏,最严重的危机是人才流失。

所有的人才培养问题都必须遵循三个环节,即: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从而最终实现以事业培育人才、以市场磨练人才、以绩效成就人才的道路。

首先必须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关键在领导,哪里的领导重视和尊重人才,哪里的事业就风生水起;哪里的领导忽视和淡漠人才,哪里的环境就草木不生。人才最看重被尊重,一旦被尊重,就肯干,甚至肯卖命,这就是所谓“士伸于知己,而屈于不知己”。

虽然引进人才是获得人才的一种方式,但对自身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很多重要的人才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慧眼识珠和千锤百炼。

借鉴湖南卫视的人才培养经验,在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1、各电视台及各频道中心、各栏目不定期召开务虚的闭门战略研讨会,请资深制片人为一线记者、编辑授课,交流经验和心得。另外从国内高校、企业、媒体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甚至从国外请来创意产业的大师级人物开办讲座,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制作理念。此所谓“在学习中滋养人才”。

2、由台里拨出专项学习基金,分批派出团队到国外及港台地区等电视制作理念比较领先、原创节目层出不穷的电视媒体学习,到相应的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现场深入考察研究,以求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准的人才团队。此所谓“在培训中强化人才”。

3、通过深入国内、省内各大高校,发现优秀后备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形成人才选拔的良性循环机制。比如从高校大三学生中挑选培养对象,让他们先到电视频道实习,毕业后试用表现突出的就可以留用。此所谓“在后备中催化人才”。

4、大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遇有重大的新闻事件把年轻的人才队伍派到第一线去,让他们尽早经受实战历练和考验,这是使人才得到迅速成长和提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此所谓“在实战中历练人才”。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行业的人才具有自身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团队协作。电视的创作方式与其他文艺创作方式有所不同,制作电视节目特别是做现代电视节目更多是团体作战,依赖的是整体素质,拼的是士气、人气、激情、活力,比的是勇气和毅力,因此打造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精英是首要任务。

第二是个性张扬。业内人才可能都会有些特立独行,很少中规中矩,他们的很多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可能不同于一般人,而这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于人才的使用

不应苛求,不需过分统一时间管理,也不要过分设置级别禁区,做什么事就用什么样人。一旦任用,就要高要求、严管理,同时要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

最后一个特点是年轻为王。要想使电视媒体的特有活力吸引人心,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强大的媒体凝聚力,就要依靠大批的年轻人,特别是把年轻的人力、才干、激情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群策群力,敢于拼搏的人才队伍,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6、框架与元传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框架的概念,也隐含着传播活动的层次性。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元传播的概念。美国人类学家贝特森在观察动物园中猴群的玩耍中最早悟出了这一概念1。元传播(metacommunication),即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则的约定。也就是说,传播过程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符号的传递,另一个是有关这些符号的解释规则的传递。这后一种传播,就是元传播,它决定着对符号的正确理解。元传播一般是传播双方意会的、多表现为非语言的表情动作等符号形式。比如同样的一句“我爱你”,分别在扮着鬼脸的情况下和“执手相看泪眼”的情境中表达,其意义就应该是全然不同的。由此可见,元传播层面的意义应该是更为重要的,是更具主导意义的传播。而我们所谈的框架,基本也可以视为元传播的一种。正如潘忠党所分析的,“所谓框架,是元传播层面的资讯,是传者提供给受传者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传播之成为可能,必须要有这个层面的传-受共享”。2)

2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第84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待理论澄清的领域》见《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2006.1

第7篇:新闻编辑记者培训复习资料(判断题)

判断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判断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对 ) 2.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对 ) 3.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对 ) 4.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 ) 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对 ) 6.当前,我们正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错 ) 7.党的十八大立足新世纪、新阶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 对 ) 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 )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对 ) 10.党的十八大回顾和总结了过去十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错 ) 1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错 ) 12.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 ) 13.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对) 14.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阐述。(对 )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对 ) 16.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 ) 17.历史经验表明,思想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对 ) 18.党的十八大修改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对 )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对 ) 20.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应完全依靠党的领导(错 )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对)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10.邓小平提出关于新闻队伍建设的“根底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论”中,把“群众观点根底”列为了新闻工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对 ) 作者要打好的“五个根底”之一。(错 )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11.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知道,干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对 ) 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错 ) 2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12.普通百姓应该成为新闻的主角(对) 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13.党的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可避免地受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因此信息量(对 ) 成为传统媒体可以凭以竞争和生存的法宝。25.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不(错 ) 能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错 ) 14.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2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特殊情况下可以忽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对 ) 视社会责任(错) 27.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胜利完成15.新闻报道不能以观点统领事实,不能为“十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了观点而剪裁事实。(对 ) 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错 ) 16.“三贴近”的要求为媒体找准新闻源头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权力属指示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对 ) 于中国共产党。(错 ) 17.《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提29.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出了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面和有立场(错 ) 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18.“走转改”活动中的“走基层”的要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对 ) 求,就是让记者以领导干部的姿态到基层参30.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观和访问。(错 ) 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19.“走转改”活动中的“转作风”的要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求,就是让记者和采访对象做朋友,以平视(对 ) 眼光报道。(对 ) 3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效率20.“走转改”活动中的“改文风”的要至上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求,就是让报道的语言变得更加文学化和艺值体系的主题。(错 ) 术化。(错 ) 3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21.马克思提出要以“有机的报刊运动”意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达到接近、揭示事实真相这个最终目标,(对 ) 而无关具体的真实。(错 ) 33.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社会建设方面的诸22.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多问题,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对 ) 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23.“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是客观报道的(对 ) 一种操作方式。( 对 ) 3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24.新闻事件中保持中立立场,是符合马克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对 ) 思“一般的公正”(对 ) 3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并不安25.马克思的“一般的公正”原则是指报刊宁,和平发展面对严峻挑战。(对 ) 报道新的事实或争论双方的观点时,应保持36.事实证明,我国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对 )

争端问题上讲原则、讲道理、有底线。(对 ) 26.对于有明确立场的报刊来说,“一般的37.新闻记者认识国情、立足国情,首要的公正”是一种束缚。(错) 便是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27.马克思的“报刊的使命”,是与其对报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 ) 刊公共性质的认定结合在一起的。(对 )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判断题 28.在阶级斗争尖锐对立、一个阶级剥夺另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一阶级利益的历史条件下,不存在新闻自于新闻的思想。( 错 ) 由。(错 ) 2.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9.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 专门规定新闻传播中的一系列报道活动。3.列宁主要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错 ) 作用。(对 ) 30.马克思认为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4.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对) 总署、广电总局等四部门倡导新闻行业开展31.一般情况下我们常说“没有绝对的自“三贴近”活动。( 错 ) 由”。但恩格斯说新闻出版“享有绝对的出5.新闻媒体要想改善“信息泡沫化”的状版自由”,恩格斯用这种绝对的词语是为了况,需要将党性原则和新闻规律更好地结合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政治意义。(错 ) 起来。(错 ) 3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法治化观点反映了6.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出现交叉或重合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对 ) 情况。(对 ) 33.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媒体,而非人民。7.在人物通讯报道中,媒体为了突出某个典(错 ) 型人物,允许存在着人为拔高的宣传做法。34.媒体应当建立常规的更正与答辩机制,(错 ) 这符合马克思有关新闻的真实和客观的理8.宣传不一定要有实在的信息内容,宣传注解。( 对 ) 重的是形式,为了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 的印象。(对 ) 9.宣传是传播者反复宣扬某些理念和思想, 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对 ) 第三章《新闻伦理》判断题 28.在灾区见到一些失去了孩子的受灾群众11.审批制是我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1.中西方新闻伦理没有本质差别。(×) 正在抱头痛哭,此时记者不应该去打扰他(对 ) 2.真实原则是世界各国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最们,应该等他们情绪稍微稳定后,再进行采12.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记者在法庭旁普遍原则。( 对 ) 访。(对 ) 听时,一律不得在庭审中录音、录像和摄3.客观公正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普遍原29.医生正在抢救病人时,记者不应该对该影。( × ) 则,地震虽然惨烈,但报道中应该避免渲染医生进行采访。(对) 13.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上传或者放置悲情的音乐。(对 ) 30.强调“最小伤害”原则,会影响到报道在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构成侵4.我国新闻职业伦理既强调党性原则,又重的客观、公正。( × ) 权,技术服务提供者将与内容服务提供者一视真实、客观、时效、自主的新闻专业原31.在灾难事件或者自杀事件中,不同新闻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则。(对 ) 媒体之间组合起来或者派出代表进行集中采( 对 ) 5.记者参加政府、企业等采访对象单位的会访,可以减少对采访对象的二次伤害。(对 ) 14.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议,可以吃对方提供的免费午餐。( × ) 32.要做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必须要做好后,个人信息保护得到强化,这增大了媒体6.为加强交流,记者可以接受采访对象的免一个人,一条生命远比一条报道更重要。从司法机关获得案件信息的难度。( 对 ) 费旅游。( × ) ( 对 ) 15.减少新闻媒介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与威7.记者与所报道的人或组织应该保持适当的33.弱势群体都是商业价值不高的受众,日胁,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距离,不与其发生经济利益关联。( 对 ) 益强调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新闻媒体对他( 对 ) 8.某企业是本报的广告大户,不报道有关它们关注不够,可以谅解。( × ) 16.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一种正式评价,的负面新闻,合情合理。(×) 34.新闻记者不能以慈善的名义向富豪、明主要是积极评价,但也可能是消极评价。9.记者甲为乙企业发布了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星、政要等社会名人索取善款或者其他帮( × ) 正面报道,乙企业见甲买房首付缺钱,主动助。(对 ) 17.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侮辱或恶意丑化的借款给他,甲同意,打了欠条,并按期还了35.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不认定为侵害公民肖钱,甲的这种行为应该不属于有偿行为。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像权,但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对 ) ( × ) 不适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18.作者的署名权是作者自己在自己创作的10.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拒绝认罪”等。(对 ) 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因此仅为作者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36.罪犯是社会的败类,相关报道中可以用所享有,不得转让。( × ) 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恶霸”、“禽兽”、“畜生”等词语。19.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向乙打招呼。( × ) (×) 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11.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37.在社会道德风气不改善的情况下,新闻犯发表权的行为。( × ) 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可能得以提高。( ×) 20.我国法律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民事这属于贿买新闻。(对) 38.新闻记者失德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但涉及新12.新闻媒体被推向市场必然会导致“有偿太大。(×) 闻作品的,仅有民事责任。( 对 ) 新闻”的出现。( × ) 39.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甚至要比采21.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13.新闻记者应该平等对待各类采访对象。写的基本技巧更加重要。(对) 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对) 40.新闻记者良好职业伦理观的形成,一方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14.某记者参加某企业举办的产品发布会,面来自于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实践,但更重要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 ) 收了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这不属于新闻伦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整体修养。(对 ) 22.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理的失范行为。(× ) 种行为。( 对 ) 15.若涉及较大公共利益,在预约采访被拒第四章《新闻法规》判断题 23.我国大陆地区的地图属于公共信息,因绝后,新闻记者可未经公众人物的同意进行1.我国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此媒体可以出版发行地图,但出版发行地图拦截采访。(对 ) 媒体、传播者、收受者或公民和法人四个方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地图编制部16判断报道是否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的一种面。( 对 ) 门。( × ) 重要依据是,是否与公共利益相关。( 对 ) 2.一般来说,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是一种正2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发布17.新闻记者可以事先不征得许可,进入公相关关系,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负相关关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众人物的私人建筑进行拍摄采访。( × ) 系。( 对 ) 通知》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引用和报道18.暗访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产生何种效3.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传言或猜果,都应在法律和新闻职业规范的限制范围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测性信息。( 对 ) 内谨慎运用。(对) 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 对 ) 25.我国管理指导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工作19.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4.侮辱罪和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不受保护。( × ) 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对 ) ( 对 ) 20.记者采访犯罪嫌疑人、罪犯的亲属前应5.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 征得他们的同意。(对 ) 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 )

五、《新闻采编规范》判断题 21.记者采写的报道领域不应涉及自己或家6.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人参与的投资活动范围,如房地产、证券、“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 错 ) 股票等。(对 ) 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22.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则不必注明。(× ) 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 对 ) 酒等事件时,可以“编者按”等形式表明媒7.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以有线或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体的态度,以免误导公众。(对 ) 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者。( 对 ) 23.社会痛恨卖淫嫖娼行为,某电视台可将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卖淫女被公安人员抓住头发,双手反扭的镜( 对 ) 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 错 ) 头直接播出。(× ) 8.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24.官员是公众人物,可以通过“人肉搜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索”来挖掘他们的腐败事迹。(× ) 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事实发展的情节。( 错 ) 25.新闻记者不得假扮公安、纪检、法官等者(对 ) 6.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公职人员去进行暗访。(对 ) 9.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26.2013年5月美国《纽约邮报》报道了一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则性奴案新闻,新闻中3名被囚禁近十年受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对 ) 高级形容词。( 对 ) 害女子的照片应该打上马赛克。(对 ) 10.新闻媒体不得报道未经政府卫生部门发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27.救灾现场,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而布或未经批准的疫情信息。( 对 ) 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不是去救灾。(对 ) 休。( 错 ) 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 错 ) 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 对 ) 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 错 ) 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对 ) 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 对 )

37.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错 )

38.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 对 )

39.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 错 )

40.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 错 ) 26.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是个体性为主的精神劳动。( 对 )

27.为了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记者必须在新闻叙事中交代消息来源,交代消息来源就构成了客观性叙事的必要环节。( 对 )

28.新闻的真实程度与人们对新闻事件认识的深入程度成反比。( 错 )

29.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跟进调查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基本态度。( 对 ) 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对 ) 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 对 ) 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

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对 ) 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 错 ) 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 错 ) 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 对 ) 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 错 ) 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错 ) 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对 ) 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观点。(错 ) 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 对 ) 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 错 ) 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 对 ) 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 错 ) 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 对 ) 27.援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错 ) 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 对 ) 29.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 对 ) 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 ( 对 ) 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 错 ) 32.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错 ) 33.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 对 ) 34.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对 ) 35.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 错 ) 36.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

六、《防止虚假新闻》判断题

1.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事实依据。(对 )

2.新闻报道中出现部分内容失实不属于虚假失实新闻。( 错 )

3.虚假新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 错 )

4.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都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错 )

5.非故意的失实新闻,对媒体的形象没有损害。( 错 )

6.面对其他信息源时,最好方式就是直接转载。( 错 )

7.在公众与传媒这对关系中,公众是传媒公信力的评价主体,传媒是被评价的客体。( 对 )

8.虚假失实新闻对媒体与受众之间信任关系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就可消除。( 错 ) 9.新闻的品质与新闻记者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 对 )

10.传媒公信力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摧毁。( 对 )

11.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宣扬、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错)

12.虚假失实新闻更广泛的受害者是受众。( 对 )

13.虚假失实新闻只要不被揭穿,就没有危害。( 错 )

14.虚假失实新闻对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错 )

15.“刻板印象”是由于大众传媒对一定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的长期片面、歧视性、不平衡报道而形成的。( 对 )

16.虚假失实新闻将严重影响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竞争力方面的表现,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对 )

17.道听途说指记者在进行事件采访和调查过程中没有切身实地调查事实真相,只是在一些听闻基础上的主观臆断和“合理想象”而形成新闻报道。( 对 )

18.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可以对数据进行造假。( 错 )

19.故意摆拍不属于图片造假。( 错 ) 20.新闻记者可以直接使用网络信息源。(错 )

21.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错 ) 22.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可以对报道对象的事迹任意拔高。( 错 )

23.新闻采编中,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信息真伪把关不严,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 )

24.新闻的真实性不重要,只要能给媒体机构和广告主带来利益就行。( 错 )

25.媒体机构本身没有建立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就等于变相纵容虚假失实新闻。( 对 )

30.新闻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能力的消解,容易导致虚假失实新闻的出现。( 对 ) 31.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刺激性和趣味性。( 错 ) 32.只要新闻从业者和媒体机构的自律就能够杜绝虚假失实新闻。( 错 )

33.要避免虚假失实报道,媒体必须要建立顺畅、完善的采编对接制度。( 对 ) 34.编辑可以根据版面的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任意删改。( 错 )

35.采访是获取新闻素材的直接来源和首要方式,严谨细致的采访是防止新闻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对 )

36.现场采访浪费时间,新闻记者只用电话采访或邮件采访就行了。( 错 )

37.在采访时,做到基本事实真实和整体真实即可,细节无所谓。( 错 )

38.在采写涉及双方争议的新闻时,记者不能只对一方偏听偏信,而要给予他们同等的表达看法的报道份额。( 对 )

39.在调查相对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利用获得的多重信息源进行相互印证,可以提高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对 )

40.新闻单位应成立专门的新闻纠错、打假机构,专人负责,使之常规化、正规化。( 对 )

第8篇:新闻编辑记者乡镇实践锻炼工作总结

4月22日,在第六批省直新闻单位编辑记者乡镇实践锻炼启动仪式上,我代表全体同志表了个态:一个原则,三个决心。一个原则:虚心学习,扎实工作,帮忙不添乱。三个决心:决心深入农村,决心深入基层干部群众,决心提高自身素质。两个月如白驹过隙,实践锻炼工作业已结束,作为××实践锻炼团队的带队,我想说,我们既是这样表态的,也是这样做的。现汇报如下,内容是“三个一份,三个感谢”。

三个一份:即一份关爱、一份热情、一份答卷。

一份关爱: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实践锻炼同志所在单位大力支持,为实践锻炼提供了坚强后盾和充分保障。

实践锻炼期间,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领导多次联系领队,询问有无困难,密切关注工作开展情况。5月22日,孔和平副部长、冯锦处长及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承贵,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维等领导带队亲往××看望慰问,组织上的关爱和重视让全体实践锻炼同志沐浴阳光,备受鼓舞!

与此同时,实践锻炼同志所在各个省直新闻单位对实践锻炼工作鼎力支持,两个月时间里,各省直新闻单位从未出现过因公临时召回实践锻炼同志的现象,且对实践锻炼同志宣传报道实践锻炼的稿件,均克服困难,优先安排刊播,如《湖南日报》,在常务副总编辑马宁的亲自过问下,不但开辟“挂职记者手记”专栏,且安排专人负责衔接,以保证刊发版面。

此外,是来自××县各级领导的一份关爱。对于实践锻炼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这份关爱,我讲几个细节大家就能充分感受。6月16日,星期天,县委书记××到××乡调研,调研结束后在食堂用餐时,特意把在××实践锻炼的经视记者××叫到身边用餐,询问工作生活情况;6月22日,我们实践锻炼记者在××组织的媒体与乡镇缔结友好单位签约仪式,书记不但亲自过问,还亲自参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婧对实践锻炼同志工作、生活中偶尔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无论大小,均亲自出面协调,及时排忧解难;县委宣传部具体负责联系实践锻炼同志的唐志君同志,大到集中采访活动的协调安排,小到周末联系一场友谊篮球赛,无不周到细致,令人感动;实践锻炼同志所在的10个乡镇领导,对实践锻炼工作均给予了大力支持:来到××当天,枫树乡党委书记丁璇如亲自上街入店,为实践锻炼的交通频道王湘学同志选购生活用品;泥窝塘的女乡长熊彬宇,腾出自己的住房给实践锻炼记者蒋桃清;在观音寺采风活动中,无论挥刀开路爬上万羊山,还是脱鞋涉水深入苗叶溪,两天半行程,镇党委书记唐述林冒高温,顶烈日,全程陪同……

各级领导关爱的事例实在太多,在此我不一一列举。这份关爱让我们感动,这份关爱,更是实践锻炼的坚强后盾和充分保障。

一份热情:实践锻炼团队所迸发的那份热情。 在××镇,一名有53年党龄的村干部李庭初,带领村民修水库谋发展,家中茅屋3间,面对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惦记的却是村口年久失修的桥。这位“晒了一身黑皮,出了一身黑汗,滚了一身黑泥,一颗红心向党”的“三黑一红”村干部,以他“没有共产党员克服不了的困难”的朴素宣言,给所有实践锻炼同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给大家的灵魂带来极大的洗礼和震撼。在困难户家中,仅有的“一张桌子一张床,两条板凳摆中央”,失学女孩一双小手因劳作生出的硬茧,让实践锻炼同志眼中有泪,心中有感,这份泪,这份感,就是热情的源头!

正是这份洗礼,正是这份热情,给实践锻炼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5月2日是三湘华声编辑熊星的新婚之日,但他中午婚宴一结束便从石门赶到××水电站建设工地,参与集中采访;6月21日上午,由实践锻炼记者蒋桃清牵线组织,湖南法制周报社、××县残联携手澳大利亚慈善家魏基成夫妇联合举办的“把耳朵叫醒”天籁列车××行活动成功启动,××县数百名听力障碍患者将因此受益;在枫树乡实践锻炼的交通频道记者王湘学,了解到田河小学年久失修,电化教学器材、音乐器材和体育用品奇缺的情况后,积极与湖南交通频道爱心车友会的爱心人士联系,募集到一批新电脑、全新体育用品、音乐器材及书籍,于6月21日下午,组织广大爱心车主到学校面对面奉献爱心;6月22日,湖南都市频道与该频道记者杨卓实践锻炼所在地××镇,缔结友好单位备忘录,以此建立长期、稳定、真诚的合作关系;在××乡,我们利用周末时间,深入民间艺人家和演出团体,宣传、推广当地民间演艺产业和板龙灯舞、虾灯舞;在兴隆街乡,我们为夷望溪的美丽鼓与呼;在观音寺,我们柴刀开路,挺进万羊山访贫问苦,我们脱鞋赤脚,趟水深入苗叶溪,调查生态;在乡镇的夜晚,我们有过稿件写到一半停电的苦闷,但在“××挂挂团”微信群里,我们都曾获得过相互鼓励的温暖……

作为带队人,我对实践锻炼同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县委宣传部、实践锻炼乡镇紧密联系,及时协调解决;对实践锻炼同志出现的一些思想困惑,及时发现,推心置腹予以化解;对实践锻炼同志组织的扶贫帮困活动给予团队支持,组织全体队友积极参与;结合各个乡镇的报道需求,利用周末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夷望溪、观音寺等集体采风活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篮球赛丰富团队业余生活……通过以上方式,确保整个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我为这个团队迸发的热情感动,我为身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感到自豪!

正因为有了一份关爱,有了一份热情,才有了今天我们实践锻炼团队交出来的一份答卷。

刚到××,我就宣传报道工作及时主动向县委汇报,明确了“主题采访牵头,自选报道补充”的宣传报道思路,即在实践锻炼的2个月时间内,每月组织一次主题集中采访活动,实践锻炼同志全体参加,集中宣传报道,平时则根据各自所在乡镇及媒体的特点、需求进行自选报道。5月、6月先后策划组织了干部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生态建设2次集中采访,各个媒体均刊播了相关报道,影响较大,反响较好。××县委书记××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实践锻炼的两个月时间里,11家媒体(含交通频道王湘学同时任职的湖南移动频道)刊播宣传实践锻炼地各类稿件共55篇(次),其中《湖南日报》“挂职记者手记”专栏湖南卫视、经济电视台、都市频道采写的部分稿件受到了省委宣传部阅评简报的好评。

在启动仪式上,××部长说,深入开展乡镇实践锻炼活动,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向基层寻根、扎根,做时代的“听风者”、“捕风人”,而不满足于“键对键”的办公室生活,让自己与基层“面对面”,让双脚沾上新鲜的泥土,让衣袂鼓起田野的清风,让耳朵注满朴实的乡音,以“短、实、新”的清新文风,宣传党的政策主张、通达社情民意,提高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在两个月时间里,这番苦心叮咛始终回响在耳边:两个月的实践锻炼时间里,在乡镇实践锻炼同志都列席了乡镇工作会议,走访了辖区所有行政村,参与接访至少2次,联系困难户2户以上,我本人也走访了18个乡镇。实践锻炼同志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既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鼓与呼,作贡献,也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我,增进了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对基层工作的了解,提高了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认识和能力。

要问基层实践锻炼锻炼的收获,我想,更大层面上是,跟随乡村干部奔忙,让我们的信念因对政情民意的了解而更加坚定;深入乡村农户体验生活,让我们的灵魂因接受洗礼而更加澄澈;与乡镇干部交心、与农民朋友拉家常,让我们的思想因碰撞、焠炼而更加成熟;双脚沾上了新鲜的泥土,耳朵里注满朴实的乡音,让我们的文风“活鱼”不断,清新扑面……而这一切,让我们最终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心有责任,才有大局,才会拒绝用个案来判断整体;心有责任,才能把解决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把有利于推动发展、有利于消除社会矛盾、有利于凝聚发展力量作为舆论监督的落脚点;心有责任,才会传播建设的正能量,使社会形成向心力,才能做、可以做、也能够做凝聚社会共识的建设者。

最后,我想代表全体实践锻炼的同志,表达三个感谢。

首先,感谢省委宣传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此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同时感谢实践锻炼同志所在各个省直新闻单位的鼎力支持;其次,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实践锻炼所在的10个乡镇领导,没有各位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帮助,实践锻炼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更不可能圆满完成;最后,我代表个人,感谢10名实践锻炼同志在2个月时间里,对我工作的鼎力支持,也衷心感谢大家的刻苦努力和艰辛付出,工作中我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包涵体谅。

因时间问题,以上汇报的情况可能还存在一些疏漏。汇报不当之处,请在座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9篇:2003年新闻媒体招聘记者、编辑考题选粹

因为这套题离现在实在是太久了,只不过是让大家看看媒体招人可能会出题的方向,仅供参考!

1、时事政治填空

(1)2001年月10月21日,()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科技馆举行。江泽民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重要讲话。

(2)2001年月12月5日,阿富汗四方代表在波恩签署了关于成立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协议。根据协议,()出任临时行政当局主席一职。

(3)2002年3月14日,南斯拉夫联盟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商定将“南斯拉夫联盟”改为“()”。

(4)2002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安乐死”法案,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5)2002年9月10日和27日,第57届联合国大会分别通过决议,接纳()和()为联合国会员国。至此,联合国会员国达到()个。

(6)2001年12月6日,中国最大的媒体集团--()在北京成立。其主要成员单位有:()等。

(7)2002年5月15日9时50分,我国成功进行“一箭双星”发射。这里的“一箭”是指()运载火箭,“双星”是()和()。

(8)2002年5月31日,江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的具体表述为:()。

(9)200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0)据新华社2002年10月24日报道,中共中央决定,()同志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同志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的报告。15日,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2)我们通常说,“三网融合”有利于网络资源实现最大化程度的共享,“三网融合”是指()高层次业务应用的融合。

(13)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概念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综合概括,它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状况、()状况和()状况。

(14)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2、知识性问题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任主席是(、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任总理是(、 、、)。

(3)1957年的()被严重地扩大化了,1958年的()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1966年的()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4)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全党从过去的以()为中心开始向以()为中心的伟大转变。

(5)()被称为印度的圣雄。()被称为英国的铁娘子。()被称为结束东西方冷战的苏联总统。

(6)社会常用紧急电话:120是指(),122是指()。

(7)前不久,荷兰人()被聘为中国国足主教练。

(8)杨丽萍是(),她的代表作是()。王朔是(),他的代表作是()。李娜是(),她

的代表作是()。赵季平是(),他的代表作是()。

(9)王蒙是作家,许海峰是(),韩美林是(),贝律铭是(),马寅初是(),袁隆平是(),白岩松是(),袁世凯是(),刘永好是(),马三立是(),范长江是(),柏杨是(),安南是(),霍金是(),何厚铧是(),斯皮尔伯格是(),达利是()。

(10)请举出三位2002年在国外踢球或打球的我国运动员名字,他们分别是:(、、)。

3、给下面文章写标题和摘要(100字以内)

京津地区老百姓饱尝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沙尘暴”极大地污染空气、环境、食物、水源,影响大气能见度和交通,危害庄稼、牲畜、植被、精密仪器,干扰无线电通讯和传播疾病等。因此,京津地区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斥巨资对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源”进行研究和治理工作。

沙尘暴和沙暴、尘暴,同属于强风暴吹蚀地面沙和尘土,但它们的搬运距离和颗粒大小有明显不同。

沙尘暴扬起和搬运的物质既有沙也有粉尘物质。沙粒大小多集中在0.1-0.5毫米,粉尘大小在0.25-0.0039毫米,沙尘暴也可以说是沙暴和尘暴的混合体,多发生在物源区附近,扬起的高度、搬运的距离都不算大(粉尘除外)。

沙暴扬起和搬运的物质主要是沙,所含粉尘极少。扬起的高度、搬运的距离更有限。尘暴扬起和搬运的物质主要为粉尘物质,所含沙粒极少,扬起的高度可达10多公里高空的大气对流层,搬运距离可达数千公里。

从京津地区所谓的“沙尘暴”所含的物质看,主要为粉尘,含沙粒极少,且粉尘物质主要从高空数千公里以外搬运而来。因此,京津地区所谓的“沙尘暴”,实质上是尘暴。

确定了京津地区发生的是“尘暴”而不是“沙尘暴”,对于寻找和治理京津周边地区的尘暴源工作至关重要,它涉及到治理尘暴源的重点和方向,对于能否治理好尘暴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002年8月,我们参与了曾被认为是京津地区“沙尘暴源”的浑善达克沙地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在这里,“京津周边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石碑立于沙地之上。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之后,尽管这里的治沙、防沙工作已取得可喜成效,但在治理京津地区真正的尘暴源方面却投入极少,可以说还是个“零”。原因是把治沙、防沙工作误认为就是治理京津地区的尘暴源,忽视和放弃了对真正的尘暴源--干涸湖泊的治理和研究。

实际调查证实,构成浑善达克沙地的沙,经过风长时期的分选,粗细均一,多集中在0.1-0.5毫米,含粉尘极少,不超过10%。很显然,即使强风暴到来,这些沙被扬起的高度和搬运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更不可能成为京津地区尘暴的来源。然而,我们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浑善达克沙地分布区及周边存在的大量干涸湖泊,则完全不同,裸露的盐、碱、粘土等沉积物,能产生大量粉尘物质,且分布面积巨大(如查干诺尔一个湖的面积就超过100多平方公里)。据当地目击者称,在每年春天强风暴到来之际,这些干涸湖泊,尘土飞扬、昏天黑地,伸手不见五指。人畜呼吸都感到困难,牲畜浑身是盐碱粉末,周边的植物叶片挂满白茫茫的盐碱霜。毫无疑问,是这些盐碱粉尘物质,通过尘暴形式进入高空对流层,搬运到京津地区。可惜的是,这些众多和广阔的干涸湖泊至今仍处于裸露的状态,未见任何治理的迹象。我们一致认为,京津地区尘暴物质主要来源于这些众多干涸湖泊中的盐、碱和粉尘物质,而不是浑善达克沙地本身。据1∶50万卫星照片初步统计结果,西北地区干涸湖泊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约占产生尘暴物质的90%以上。因此,治理京津地区尘暴源,必须首先治理众多的干涸湖泊。如果放弃或忽视对这些干涸湖泊的治理,京津地区尘暴的治理工作将一事无成。

为此,我们强烈呼吁有关政府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拨专款立即投入对京津周边地区,尤

其是对距离最近、危害最大的浑善达克地区的尘暴源-干涸湖泊的研究和治理工作,使京津地区早日告别尘暴危害,造福民众百姓。

4、专业知识简答

(1)按传统教科书定义,新闻事业有六个功能,你能说出几个?

(2)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有何主要优势?

(3)广告性新闻有什么危害?

(4)编辑修改稿件应掌握哪些主要要点?

5、改下列语句

(1)我被二位编辑热情邀请前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同志。

(2)国际危机组织于2002年9月至10月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摩苏尔、纳贾夫等三个城市对数十个不同行业和阶层的民众进行了调查。

(3)广西西宁的刘总和小崔二个人的调查报告,更加提醒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做事缺少诚信最终会自食其果。

(4)承担企业信誉评定的发布机构,必须由成熟、公正和权威的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

(5)很难想像,数量庞大、兴趣不同的读书会会员,靠这样一份“标准化”的菜单就能为读书会会员提供全面而周到的服务。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读后感(500字以内)

江泽民诗一首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5月17日至24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期间登了黄山,欣然赋诗一首。全诗如下:登黄山偶感黄山乃天下奇山,余心向往久之,终未能如愿。辛巳四月廿五,始得成行。先登后山,再攀前峰,一览妙绝风光。见杜鹃红艳,溪水清澈,奇松异石,和风丽日,山峦起伏,峭壁峥嵘,云变雾幻,豁然开朗,此黄山之大观也。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河山之秀美,特书七绝登黄山偶感一首以记之。

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江泽民辛巳四月廿七于黄山

7、给下面的消息拟标题,并配评语。(400字以内)

新华社沈阳12月1日电 沈阳市最早发现的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沈先生,从1993年至今一直正常地生活和工作着。记者日前在沈阳市疾病控制中心与他交谈时了解到,多年来他的家人、医生,甚至知道他病情的同事,对他都很好。沈先生说:“正是有了社会的关爱,才能使我能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着。”

沈先生是1993年初从国外归来时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当医生通知他时,他感到五雷轰顶。当时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的认识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楚,是检疫人员最先向他伸出了关爱之手,同他一起分析被感染的原因,给了他战胜病魔的勇气。

他说:“我今天最感激的人是我的妻子。医生告诉她,我有可能是在国外拔牙时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妻子说,我相信他的为人,夫妻就是要同甘共苦,我不会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离他而去。”

从知道自己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那一天起,他几乎一年没有出家门,并多次想到了死。那一年妻子一直陪着他,不断地开导他,并千方百计地给他做可口的饭菜,总是对他说:“有你在,我们就是一个家。没有了你,家就没有了,我和儿子也不会快乐。”

沈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在那些日子里,常有死亡就在眼前的感觉。我需要安慰,哪怕是一个问候的电话。这期间,除了妻子和家人外,医务人员给了我最多的关爱,他们不仅经常用电话指导我用药,还经常到家里看望我。

后来,沈先生在北京结识了一位著名的艾滋病治疗专家。10年来,这位教授一直和他保

持联系,不久前这位教授到沈阳讲课时还特地到家里来看望了沈先生。中国医科大学艾滋病研究室的尚红教授,一直免费供给沈先生药物。前几天,中国医科大学艾滋病研究室还特意免费为沈先生做了一次检查。沈先生说:“同我联系较多的还有沈阳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科的大夫们,我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他们说。”

沈先生周围的人们也给了他很多关爱。一次,他新到一个单位,有人得知他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时,顿时议论纷纷。这时正值午饭时间,介绍他去这个单位工作的朋友盛了一碗汤,放到了他面前说:“来,咱俩一块喝这碗汤。”朋友用行动告诉大家,同艾滋病感染者一般的接触不会被感染。到了节假日,沈先生的邻居们也会约他一起打扑克。

过去,中国人对艾滋病了解不多,视艾滋病为“洪水猛兽”。当时沈先生认为,知道他是艾滋病患者的人越少,他的生活空间就越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了解艾滋病病毒的三种传播方式,不再歧视艾滋病患者。如今,他也没有了怕见人的感觉。

沈先生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我们艾滋病患者希望人们不只是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才想起我们,平常日子里只要一个电话问候,我们就知足了。

上一篇:建筑企业qc小组活动下一篇: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