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不同国家也采取了一些科学技术加快环保工作的开展。其中,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及应用。新能源汽车不仅推动了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达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减少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篇1:

浅谈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发展

摘 要:新能源汽车具有无污染、低噪声及节约能源等诸多优点,在我国推广多年,且国家的优惠福利政策不断,同时作为汽车“新四化”的大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及发展前景都很可观。基于此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营销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优化思考与建议,以期在实践中能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可能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发展前景

0 引言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其存在着过多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想要发展只有扬长避短,寻找与其相匹配的特定人群,进行宣传与推广,使其更好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的初期,人们对其并不了解,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顾虑,所以想要新能源汽车发展就应先找到特定的人群,形成目标市场,以此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了解新能源汽车。传统的能源汽车在发展时也是从特定的消费者开始,最后实现普及的。所以新能源汽车也应寻找自己的目标市场,慢慢发展。因为这条路任重道远。

1 新能源汽车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2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2.1 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一些希望,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摆脱对传统石油等能源的依赖,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及推广。正因为有了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扶持,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我们靠自己的实力研发了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汽车。其中最引以为豪的是纯电动汽车。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已经批量出口,成绩还是很喜人的。

2.2 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涨

据中汽协统计表明,我国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7年全球前5大新能源乘用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销售国中,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近20.0万辆,同比增长26%,占国内市场份额为1.2%;挪威销量6.2万辆,增速超过25%,国内市场份额高达39%;德国销量为5.4万辆,同比翻番,国内市场份额达1.6%;法国销量提升至3.6万辆,同比增长26%,国内市场份额达1.7%。当然,增速最快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约55.6万辆,同比增长69%,国内市场份额2.1%。这样看来,无论是销量、增速还是市场份额,中国均为世界第一,而且与第2名的差距正在拉大。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3.1万辆,同比增长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24.7万辆,同比增长4.5倍。2016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是50.7万辆,同比增长53%。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0.9万辆,同比增长65.1%。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65.2万辆,同比增长59.6%。

在2018年10月中汽協公布的数据中,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依然是居高不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6万辆和11.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9.7%和44.7%(表1);1—10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7.0万辆和65.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9%和62.3%。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3大趋势:一是高增长,得益于政府财政补贴、牌照优惠、不限行等鼓励措施,增速均在50%以上;二是纯电动车型是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主力,2017年占比83.9%,高于2016年的80.7%和2015年的74.6%。2018年10月,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销量超八成。

3 新能源汽车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最大的问题就是功能性能上的短板

现在纯电动汽车虽然发展很快,但续航里程始终是一个短板,特别是销量最高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无法满足人们长距离的出行需求。这一问题在北部地区尤为明显,北方冬季气温低,直接影响了电池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而续航里程的增加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增加电池的办法解决,因为电池数量增加了,重量也增加了,单位耗能反而更高了。续航里程的问题如果得以解决,相信新能源汽车销量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3.2 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续航里程短注定会带来后续的充电、补充能量的相关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71 751个,较2018年5月增加5 520个。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8 345个,2018年6月同比增长58.4%,但是这个数量和新能源汽车的增速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广的瓶颈之一。

3.3 售后维修的问题

售后跟不上,会影响新能源车的销量。 三电设备作为新能源车核心部件,更换成本太高,占一辆车的60%,而更换电池又不收到政策补贴,这势必影响到购买者的选择。

4 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措施

4.1 从新能源汽车技术问题入手

新能源汽车整体价格较高也是影响购买的重要因素,而造成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就是技术水平欠缺。所以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在新能源汽车平台、整车集成等方面进行创新,并重点攻克动力电池虚电的问题,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等问题,提升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提高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整车的性能和舒适度,使新能源汽车向着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努力使整车性能达到甚至超过燃油汽车。技术层面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续航能力的进步及性能的提升将会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的首要条件。

4.2 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针对我国目前销量最大的纯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充电设备的建立成为重中之重。而配套设施的建立,并不是单独的企业或者国家能改善的,要两者相结合,互相促进。从国家层面来讲应该尽快完善和调整相关充电桩建设的政策,我国目前大部分充电桩的建设是依托国家电网的布局,是国家统一规划建立,所以科学统筹项目的布局是国家重要任务之一。另外可以从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坚决破除地方保护,补贴充电服务费用等方面入手。国家站在领导者的地位,统筹建设充电网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解决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指日可待。从企业层面来讲,加大市场经济的活力,使企业更好地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才是重点。例如,纯电动汽车业内领先者特斯拉,不仅在汽车技术上达到了超前,为了保证品牌服务,还为消费者配套了很多高效率充电站,满足消费者的后期需求。这正是我国企业可以参考的很好实例。

4.3 提高新能源汽车营销手段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营销点集中在国家政策、能源环保等方面,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如何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消费者来购买,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的优势,所以营销手段的提高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提高的保障。这就需要新能源汽车销售行业从营销理念、营销模式、营销策略在内的多方面进行转变,开展体验式营销、口碑营销、网络营销和绿色营销等营销模式。可以将城市的公交车换成新能源汽车,这样有固定的充电桩,解决了充电问题,也起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对于颁布实施的政策,可以在政府官网或汽车行业板块的报道中重点说明,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并且在介绍说明政策时采用举例子或者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示等形式帮助阅读者理解。对于宣传推广效果显著的省市,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让他们到其他省市进行展示并分享经验。同时,在提倡绿色消费、环保节能的当下,针对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这一优势,鼓励社会、企业、媒体等通过拍摄海报、广告和微短片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5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展望

2018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120 万辆,2019 年可达到 160 万辆,如表 7 所示。其中,乘用车 2018 年预计可达 99 万辆,2019 年预计可达 131 万辆。未来整个新能源车领域的核心是智能化、电动化,因此,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国家推出的积分政策对新能源乘用车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预计合资企业在新能源车领域将在未來两年里呈爆发式增长。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希望购买更贵、更好的车型。前期自主品牌车企超低价产品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加速技术升级、实现插电混动,是自主品牌车企实现燃油车高技术升级突破的重要选择。预计未来插电混动将进入较快发展周期。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支持大载重、续航里程长、燃料补给快等优势特性,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分支。但目前,燃料电池的加氢设施难以普及,尤其是加氢站布局少以及氢气使用成本较高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2018 年,纯电动新能源车的补贴力度较大导致很多车型能通过提升续航里程获取补贴。而 2019 年的补贴总量必将收缩,靠补贴获得发展机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新能源车的高端车型增长压力大,低端的入门级电动车发展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续航里程 100 km 的电动微型车替代低速车型的趋势将延续,但仍要看后续政策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于保军,于文函,孙伦杰,司苏美. “十三五”我国纯电动汽车战略规划分析[J]. 汽车工业研究,2018(02):40-48.

[2]李文策,白雪,齐亮,张祥,冉纯嘉. 新能源汽车新时代新征程:2017回顾及未来展望[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1-7.

[3]黎仕增.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发展对策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2):175-178.

[4]袁博.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J]. 管理工程师,2018,23(04):10-15+58.

[5]马建,刘晓东,陈轶嵩,汪贵平,赵轩,贺伊琳,许世维,张凯,张一西.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 中国公路学报,2018,31(08):1-19.

[6]曹霞,邢泽宇,张路蓬. 政府规制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J]. 管理评论,2018,30(09):82-96.

作者:周超 李鹰 李嘉麟

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篇2:

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

[摘 要]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不同国家也采取了一些科学技术加快环保工作的开展。其中,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及应用。新能源汽车不仅推动了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达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减少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但是其研发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所以对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非常重要。文章主要对新能源汽车及生产周期成本进行概述,然后对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从而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针对能源供应不足这一现状问题,各个国家都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加快环保事业的发展[1]。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且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应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传统性能源的依赖程度[2]。现阶段,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往往忽视了其生产成本的问题,文章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我国能源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及生產周期成本概述

(一)新能源汽车概念及类型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应用特殊的车用燃料当作动力来源,并且应用了动力控制以及驱动等方面的技术,从而有着新技术和结构特点的汽车,能够有效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3]。新能源汽车有着丰富的产品类型,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以及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纯电动汽车主要是指一种应用蓄电池作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利用电池向电动机供电,并且在充电的过程中使用补充电力系统[4]。在行驶的时候,纯电动汽车无尾气排放,不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存在续航能力差等问题,在未来需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通过蓄电池以及汽车内燃机同时产生电力,从而带动汽车行驶的新能源汽车。其行驶功率由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状态所决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利用氢气、天然气等化学反应物和空气当中的氧气进行反应,通过电池的燃烧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源。

(二)生产周期成本

生产周期成本即LCC,主要指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全部的支出性费用的总和,具体包括原料的获取、产品的各项费用等等,代表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的总和[5]。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主要指广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每件产品的生产周期都要经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回收报废等循环过程。

通过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定价决策工作,对于成本核算工作而言,往往看重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使用,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通过分析产品研发阶段的使用成本,制定科学的产品价格,明确产品在生命周期当中的回收成本,从而确保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使管理者重视长期的经济效益以及潜在的收益,有利于企业意识到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社会责任成本,从而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6],同时使得企业将不同生命周期内的产品进行组合,提高经济收益的均衡性以及有效性。

二、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体系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的分析

首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点。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应用特殊的车用燃料当作动力来源,并且有着新技术和结构特点的汽车,能够有效解决空气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主要是传统类型的汽车和企业合作完成研发工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特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存在补贴退坡阵痛,然而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行业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二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三是由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经济性决定的市场前景已经非常明确;四是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革命的战略意义开始被认识,但还没有受到完全重视。

其次,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内部的价值链能够分为八个部分,分别为企业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及研发、原材料的供应、生产过程、销售及售后工作以及后勤服务工作。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设计研发到报废回收等一系列流程,包括材料的选择及应用,产品的生产、应用以及回收等流程。所以首先需要把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过程进行有效划分,根据分析与研究可以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即研发环节、生产及制造环节、使用环节以及回收报废环节。下面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阶段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二)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结构的研究

首先,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中的成本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必须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工作给与充分的重视。在具体研发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材料和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和测试工作以及产品定型等。按照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主要内容,对应的成本主要包括市场调研的成本、可靠性方案的制定费用、产品调试成本以及设计成本等。

其次,新能源汽车研发加工过程中的工作内容以及成本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零部件的选择和加工、原材料的应用、汽车的装配和研发产品的运输费用等。按照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到该阶段的主要成本,包括材料的使用费用、加工成本、装备成本以及产品运输的物流成本等。

再次,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内容和成本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费用有燃油的使用成本、汽车的维修养护、污染物的处理等。按照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到该阶段的成本费用,具体包括环境保护、燃油使用、维修费用以及电池的应用费用等。

最后,新能源汽车回收及报废过程中的成本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回收和报废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产品的拆卸、金属的回收以及废物的填埋等。按照新能源汽车回收及报废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能够得出该阶段的成本,主要有拆除的费用、金属回收的成本和垃圾废物填埋等。

(三)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对比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能够实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之间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对比分析。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需要进一步创新,并且产业体系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高于传统的燃油汽车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动动力源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在使用成本上,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则比传统的燃油汽车要低。

经过比较与分析可以得出:由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的创新发展,汽车的生产成本也会不断降低,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推广和宣传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通过固定成本的均摊能够进一步减少生产研发的总费用,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因此,相关企业要加快研发速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开展核心技术的推广及宣传工作,同时建立并完善相关配套产业措施,进一步发挥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四)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指导价格对其生命周期成本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与燃油汽车生产商的指导价相比,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的的指导价格是其两倍左右,并且获得了政府机构等地方的支持和优惠补贴,从而减低了新能源汽车的出厂价格,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购买的劣势。

第二,汽车的牌照成本对新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成本起到了明显的影响作用。根据时间持续模型可以得出牌照的等待时间成本。此外,限购政策的提出也使得燃油汽车的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占据燃油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的40%左右。

第三,能耗成本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电价和汽油价格相差较大,因此,在全生命周期当中,燃油汽车的能耗成本较大,而随着汽车使用频率和行驶公里数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新能源汽车较低的能耗成本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汽车碳排放的成本对生命周期的影响较小,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汽车碳排放量较小,平均值仅为几十元左右。

三、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政府扶持及税收优惠

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价格较贵,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要少于燃油汽车的二分之一,因此,当燃油价格不断增长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可以通过政府扶持及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例如,在对纯电动汽车补贴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动力电池组的能量进行计算,明确能量范围,从而给与不同数额的补贴。现阶段,我国对混合式动力电车的补贴力度较小,使得其经济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從而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转型发展。

(二)技术支持及市场导向

技术和市场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开展市场培育以及制度创新等工作,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发展会极大提高市场的需求,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必定成为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政策,例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等,从而为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但是,政府仍需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明确补贴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较多,主要有充电站、充电桩等等,且配套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效果,企业要强化成本控制和管理活动。首先,要促进企业研发生产技术成果的转化,建设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确保企业产销及售后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更新研发成果,以便企业能够快速去除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一些高成本、高投入的环节,降低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最后,构建研发平台,创新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积极进行智能化生产操作,从而减少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

(四)构建并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企业要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标准,并且全面执行。首先,国家和企业要加强交流,建立统一化的标准规范,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研发提供有效的参考,防止资源浪费。其次,和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可以以新能源汽车各个零部件的生产标准为依据,完善生产技术标准规范,并且在动力电池、充电设备等方面积极提出中国想法,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四、结语

文章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了,新能源汽车不仅推动了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达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减少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经过对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体系的分析,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是设计、研发和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本等,并且体现出了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的成本优势。针对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优势以及影响因素,各家企业要积极采取成本管理方法,实施政府扶持及税收优惠,加强技术支持及市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谧,卢利霞.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生命周期成本评估[J]. 财会月刊,2018(19):62-68.

[2]金莉娜,陆怡雅,谢婧媛,等.基于GREET模型的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J]. 资源与产业,2019,21(5):1-8.

[3]周谧,甄文婷.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J]. 企业经济,2018(01):129-134.

[4]卢利霞.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生命周期成本评估[D].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9.

[5]高新伟,周春燕. 新能源汽车消费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J]. 河南科学,2020,38(8):1315-1323.

[6]公绍洁.T公司数字化车间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2018.

作者:陈光

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篇3: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企业与政府的作为

[摘要]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消费热点,但制造中的关键技术薄弱,市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不足,相关管理政策不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前景、技术资源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优势。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应共同发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市场分析 对策探讨

[作者简介] 李坚强(1965 — ),江苏兴化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新世纪以来,全球能源供应能力持续紧张,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全球环境问题严峻,环保意识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生产、推广等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还能促进中国车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在全球优化产业布局。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热点。随着低碳经济成为新的发展方式,新能源汽车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消费领域热点。据统计,2016年中国电动车销量同比骤增65%至40.9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的总销量高达50.7万辆,同比激增53%。

2. 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关键技术薄弱。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一批大中型汽车企业如北汽、吉利、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世界前十位,新能源大客车生产技术全世界领先,远销海内外,初步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协同“走出去”的目标。宁德时代、上海精进的动力电池和电机产品技术世界领先,已成为全球知名乘用车零部件的供应商。即便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市场导入期,并不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如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等,仍未掌握,尤其是作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因造价高、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而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部分材料依靠进口,研发人才缺失。

3. 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研究不足。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日益成熟和大量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使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作为新兴产品,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在购买时,从需要的确认、信息的收集、车辆的评价、购买决策的做出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燃油汽车有明显区别。这客观上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在推广宣传、技术创新、市场定位、价格制定、售后服务完善、渠道优化等方面进行调整与创新。而目前针对此方面的分析和服务严重不足。

4. 相关管理政策不完善。一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偏高、骗补行为大量存在,严重危害市场有序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闲置情况严重。二是全国各地管理政策不一致,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如北京和上海,因管理政策不相同,在补贴标准、受惠车型、免费拍牌、上牌周期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诸多区别。三是政策波动使消费者持币待购。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基本上依赖于国家“有补贴、不限行、不限购”政策的推动,约75%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于限行、限购的城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政策十分敏感,管理政策一旦波动就会导致产销量出现极大的不稳定性。

二、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

1.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巨大。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势必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升级,预计未来汽车需求依然会快速增长。在汽车需求量大幅增加及能源、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政府和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这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市场机遇。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社会基础较好。目前,我国轻型电动车生产、销量居全球之首,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如动力电池、电机等蓬勃发展,电动车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我国积累了技术优势,电动车整车及配件的研发与生产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起步与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和市场基础。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领域可实现“弯道超车”。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在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方面沉淀了大量先进的技术、专利、装备与人才,而这些技术和资源形成的技术优势,很可能在新的发展条件下逐步丧失甚至面临结构性淘汰。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基础设施、海外市场等领域投入较少,对传统燃油汽车生产技术有着较低程度的路径依赖,技术转换成本也较低。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汽车工业崛起的必由之路,可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4. 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需的自然资源丰富。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要的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以及制造动力电池所需的金属锂、钴、钒、锰等资源和制造永磁电机需要的稀土资源等在我国均非常丰富,为我国大力发展各类型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有力保证。

5.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大。面对能源问题、空气污染,和在传统燃油汽车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汽车工业崛起的国家战略,在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换电站、充电桩的建造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

三、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发力。

(一)新能源汽车企业层面

1. 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

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尽快掌握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行驶时速、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改善驾驶体验。同时还要降低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整车的销售成本和使用成本,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2. 积极配合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因其产品特性,在售后服务等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差异很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观望主要体现在售后服务的有效性、及时性上,如充电的便利度、快捷度、续航里程、维修速度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除依靠政府外,还应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完善布局,科学规划,加速建设高速公路服务体系中新能源车辆配套项目,保证新能源汽车充足的动力来源。充分利用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用电的优惠与补贴力度,不断提高充电效率,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度。在新建社区、楼盘、写字楼的规划中纳入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设施,尽早谋划,满足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需要。

3. 加强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

目前我国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于限行、限购的特大城市,其他城市销量有限。大量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持高度关注态度,中小城市较低收入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更高。但是大多数潜在消费者长期处于观望阶段,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卖情况长期持续,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要研究目标顾客及消费特征,包括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特性、车辆价格、购买渠道、促销措施、购买决策过程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与大学研究机构或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消费者购买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4. 找准市场定位,细分目标市场

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抛弃以往“省油省钱”低端产品的定位,致力推广“新潮环保”的产品理念,迎合新生代的心理需求,契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依靠市场化手段发现和细分市场,发展满足细分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定位要突出个性、时尚、环保等理念,满足新生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二)政府管理部门层面

1. 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

尽快建立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推广目录,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支持和监管力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禁止差别性定价,禁止某些地方对新能源汽车二次检测的要求,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新能源企业的危机意识,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准入制度并严格审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使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度化、体系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 以环保理念及政策利好引导消费者转变购买观念

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社会意识,鼓励社会加大新能源汽车知识和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同时,提升消费者对国家环保的响应意识,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涉入度,增加购买意愿。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激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望,如享受购置补贴、减免车辆购置税、一线城市拍牌优先、缩短上牌周期、不限行、不限购、特定停车场所免停车费、适当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等。

3. 打造政府引领示范效应

政府部门要加快在公务用车、公共交通等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关于鼓励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指导政策,明确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政府带头示范,有利于打开个人消费市场。由于政府公务用车主要为乘用车,政府大规模采购将快速增加新能源乘用车的保有量,拉近广大消费者与新能源乘用车之间的距离。政府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有助于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的顾虑。同时,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科学合理地制定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案;加快城市“电动化”建设,使城市公务用车、公交车、出租车、环境卫生、特殊用途的车辆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向新能源汽车更新更换,打造城市未来电动化的生态圈。

4. 建立“优胜劣汰”政策机制

应通过切断补贴甚至撤销生产牌照等方式,让不法新能源汽车企业强制退出新能源细分市场,抬高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形象。选择性地扶持一批大中型优秀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升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的规模经济。

5. 逐步实施补贴退出机制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初期,政府实行较大幅度的补贴是必要的。然而,补贴制度客观上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生存依赖,加上市场监督的缺失,骗取补贴等不法行为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从长期来看,应不断降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最终退出补贴机制,鼓励自由竞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认真研究消费者需求,不断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胜劣汰,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薇,刘云.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分析[J].科研管理,2017(4):581-591.

[2]肖阳,薛寒欣等.领先顾客的消费者创新性对新能源汽车采用意愿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6(6):50-58.

[3]沈悦,郭品.基于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偏好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40-46.

[4]王颖,李英.基于感知风险和涉入程度的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3(9):863-872.

[5]白雪洁, 孟辉. 新兴产业、政策支持与激励约束缺失——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经济学家,2018(1):50-60.

[6]曹国华,杨俊杰.政府补贴激励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 (10):1-9.

[7]王月辉,王青.北京居民新能源汽車购买意向影响因素——基于TAM和TPB整合模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11):691-698.

[8]许研,陶晓波.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期的网络效应及策略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15(3):3-11.

Key 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Market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8-03-03 责任编辑:沈 芳)

作者:李坚强

上一篇:企业活动总结三篇下一篇: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