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将对如何开展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方式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从营造礼仪氛围、渗透礼仪知识、丰富礼仪活动这三大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为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一、引言中国历来就是文明和礼仪之邦,对于礼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都十分重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篇1:

幼儿礼仪与情感教育的实践思考

摘 要:“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幼儿时期逐渐形成”。可见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只有将幼儿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情感教育,它是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包括兴趣、情绪、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等,而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试图采用情感引导和礼仪熏陶的课题研究,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重点采用以下策略:“倾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习之以礼”。

关键词:情感教育;礼仪培养;良好习惯

【研究的背景】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判断幼儿良好品德是否形成,关键看他的日常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要求。

情感教育,它是属于一种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等,它与智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我们试图采用情感引导和礼仪规范的课题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重点采用以下情感策略:“倾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习之以仪”。

【研究的策略】

一、倾之以爱——优化习惯培养的良好环境

1.创设情感体验的心理环境

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获得教育和发展。

2.构建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

我们改变以往活动墙面均由老师统一布置的做法,把活动室周围墙面的处理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活动需要自由选择墙壁面,展示自己匠心独特的手工、绘画作品,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拉近幼儿与所在环境的距离,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亲近感,激发幼儿自主活动、自我展示的热情。

3.提供乐于体验的开放性环境

幼儿园的小环境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事物相比,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要,就必须让幼儿从封闭的小环境走向大自然开放性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让幼儿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动之以情——深化情感教育的心理环境

1.一日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次活动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将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教育方法。生活即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情感教育的因素,如,关心班上生病的小朋友,帮助在搭积木、体育锻炼、手工等活动中有困难的小朋友,爱护自然角的动植物,关心老师、家人等等。

2.主题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以主题活动为单位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挖掘其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个别活动、分组活动、集体活动等,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教育。

三、晓之以理——共谋家园合力的携手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教育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以此促进家园互动。

1.密切家园联系,建立合作互助关系

密切家园联系,首先我们采用开学时的电访或家访,家庭访问是我们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情感、观念沟通不可缺少的途径。家访不仅让我们和孩子的情感更加融洽,同时让家长亲身感受老师和孩子的言语交流和行为指导,使“家园教育”的习惯培养也逐步迈向和谐一致。

2.家园携手,丰富活动资源

在主题活动“快乐大家庭”中,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和父母的合影、母亲抚养孩子的图片等等,将它们布置在主题墙中。引导孩子讨论自己小时候的事,从主题角开始布置那天起,孩子们就几乎每天围着主题墙谈论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事,很有兴趣。教师随机教育,使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家庭,还懂得了父母抚养孩子的辛苦,这种情感教育是简单说教所不能替代的,而这种感恩教育的策略需要家园共同携手。

四、习之以礼——彰显礼仪培养的习惯氛围

1.在一日活动中感受礼仪培养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本学期为了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习惯的培养,我园在入园的走廊显眼处,设计和制作了礼仪标牌,包括:来园礼仪、来园整理、离园礼仪、进餐礼仪等等。一日活动中所有礼仪规范都在礼仪标准中涵盖,让每一个孩子每天一入园都能温习一遍礼仪的内容,并且把握住每一个礼仪教育的契机。

2.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结合幼儿礼仪习惯培养,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在特定情境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特色礼仪主题活动《我长大一岁了》,我们安排了《我是值日生》《别说我小》等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随着主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培养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在环境布置中彰显礼仪氛围

在幼儿园各个班级中,我们开设了“每天礼仪小宝贝”“每周礼仪小格言”“等栏目,形成了浓浓的班级日常礼仪氛围。另外,我们还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片,特别是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自觉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研究的总结】

在情感礼仪教育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接纳、尊重幼儿

老师要真诚地关心孩子,给予他们肯定、宽容、理解,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心。

二、礼仪规范,严格执行

通过礼仪学习,明确要求,让幼儿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三、给予示范与指导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时教师要注重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并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幼儿的发展。

四、分步要求,逐步提高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分步实施,同一行为分不同对策实施。

五、预估行为,提早干预

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采取干预时要前后一贯,坚持不懈。

总之,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社会、幼儿园、教师、家长共同的关注和努力。愿我们的孩子在情感和礼仪教育的熏陶下,良好的习惯能伴随一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

[2]陶行知全集,2003.

[3]王健敏.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维结构.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

[4]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2004.

[5]幼儿礼仪教育.新时代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常州爱儿坊幼儿学苑北直街园)

作者:沈苏华

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篇2: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本文将对如何开展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方式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从营造礼仪氛围、渗透礼仪知识、丰富礼仪活动这三大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为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

一、引言

中国历来就是文明和礼仪之邦,对于礼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都十分重视。幼儿作为“一张白纸”般地存在,外界如何引导,幼儿就会有相应的跟随行为,所以说,对于幼儿行为的培养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以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真正做到对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从娃娃抓起”。

二、营造礼仪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言行举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礼仪环境有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1]。所以说,要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充分发挥礼仪环境中礼仪氛围的作用,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园中的文化环境建设。可以在幼儿园教室里或者是幼儿园公告栏、宣传窗中布置相关的礼仪教育主题墙面装饰,收集相关的礼仪照片在楼梯口和教室黑板报、墙面上进行张贴。比如说,将一些幽默小句像“我是小草,踩我我很疼”的牌子树在幼儿园草坪上,以拟人化的方式让小朋友将小草作为“好朋友”,让小朋友不去踩踏草坪。

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园中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建设。在校园里,提倡小朋友之间、遇见老师、长辈要问好,在幼儿园门口处让小朋友轮流站岗,作为幼儿园“微笑天使”,以文明礼貌迎接其他小朋友、家长和老师的到来。老师在心理上也要给幼儿进行心理鼓励,小朋友有优异礼仪表现的时候,要积极表扬小朋友,给幼儿们以积极性。

此外,老师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从仪容仪表、行为举止、交流沟通等都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让幼儿在老师的影响下学会尊重、合作。家长在幼儿面前也要保持良好的礼仪习惯,像不在公共场所喧哗、抽烟,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以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礼仪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渗透礼仪知识

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过程的。礼仪教育也要做好“持久战”,将礼仪知识渗透到幼儿行为的方方面面。对于幼儿礼仪的培养,可以以社会生活为根本依据,向幼儿传授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在幼儿入园、吃饭、午休、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制定出行为标准和要求,并且要努力做到、做好。比如说,在幼儿入园的时候要仪表整洁、见到老师以及朋友要主动打招呼、要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在吃饭的时候,要饭前洗手、珍惜粮食不浪费、饭后要漱口和擦嘴;在午休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吵闹其他小朋友、自己的衣服自己穿;在游戏的时候要和小朋友愉快玩耍、乐意和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懂得谦让、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等……

同时,在幼儿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礼仪知识以儿歌、诗歌的形式进行教学[2]。比如说,将一些礼仪常识以“三字经”的形式进行改编,像“吃饭前,要洗手”、“自己事,自己做”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乐趣,集中幼儿的精神和注意力,让幼儿对学习的礼仪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四、丰富礼仪活动

对于幼儿礼仪行为的教育来说,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老师说教形式,以口头语言教幼儿们何为规范的礼仪行为,而是要通过多样化的礼仪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在具体的礼仪活动中能够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礼仪行为的要求。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丰富礼仪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自己去完成,或者是和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合作完成。

可以每月设置一期幼儿礼仪主题活动,比如说,像“助人为乐发光彩”、“团结友爱一家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让小朋友在每一期的礼仪主题活动中发表20-50字的礼仪活动感想,将优秀的评语进行公开展示和奖励[3]。再比如说,幼儿园可以举办“绑腿跑”比赛,邀请小朋友的家长参与到其中,进行分组比赛,和小朋友一起争夺比赛名次,通过“绑腿跑”比赛,不仅锻炼了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幼儿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加深了老师、幼儿、家长之间的感情,为幼儿礼仪行为养成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结语

总而言之,礼仪行为体现在幼儿在学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幼儿礼仪行为不仅是对幼儿园整体精神面貌的整体反映,也是幼儿未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需要从礼仪的营造氛围、礼仪的知识渗透、礼仪的活动开展对幼儿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给幼儿的礼仪行为注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谭云.浅谈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01:34-35.

[2]吕淑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快乐阅读,2012,36:26.

[3]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05:117-119.

作者:李丽琴

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篇3:

幼儿礼仪行为教育的研究与策略

礼仪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3-6岁的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孩子从小养成知礼、学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对幼儿进行行为礼仪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里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关系,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重要条件。我班在开学时,开展“谁是讲礼貌的好宝宝”主题礼仪行为教育。墙布上利用孩子平时在小区、在路上、在家里的生活照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文明行为,有的在汽车上让座,有的在路上向别人问好,有把果皮扔进垃圾桶,有的在上车时自觉排队。同时,要求幼儿回家寻找有关礼貌行为的画报、图片、图书等,并发动家长参与收集照片、图片等,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充分感知周围的社会生活,这些环境无时不在自发、广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为幼儿树立礼仪行为学习的榜样作用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特别强调环境对幼儿的刺激,他认为环境包括物的环境和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幼儿不易理解抽象的道理,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生动形象的榜样、活动的范例,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故事课《有礼貌的小兔》上,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很快地学会了故事里的礼貌用语,课后,有些小朋友还要求扮演小白兔,演绎故事的角色。可见,一个生动的故事、一部有意义的动画片,给幼儿留下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深刻的。为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我还让幼儿轮流当“文明小天使”,每天早上在园门口迎接入园的幼儿和家长,并向他们问好。孩子和家长每天清晨一踏进幼儿园就受到热情的接待、微笑的服务、礼貌的问候、春天般的温暖。孩子们在看看、讲讲、学学、玩玩、唱唱、跳跳等活动中感受其角色的形象、语言行为,从而树立学习的榜样。此外,我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每天到园主动向同事、家长问好,接待家长礼貌热情,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通过对文学形象的模仿,老师的言传身教,家长的影响,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训练,幼儿基本掌握了个人礼仪的主要内容,初步形成讲礼貌的习惯,每天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问好、道别,早晚向父母问安,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

在各种游戏中渗透幼儿礼仪行为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便于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我组织开展了“我是小主人”“小熊请客”等角色游戏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到同伴的友爱,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快乐交往日中的游戏,幼儿在交往活动中学习了礼貌用语,通过快乐益智日的“爱护小动物”活动,学习轮候游戏,学习有序排队,学习轻声说话不干扰别人等。

将幼儿礼仪行为教育融于日常生活

幼儿年龄小,凡事缺乏坚持性,为使礼仪教育成为一种自觉和行为,我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坚持常规要求贯穿始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训练礼貌行为,巩固其礼仪习惯。例如进餐时,要求幼儿安静进餐,用餐后把餐具摆放好等。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特别是当这种行为还没有成为“动力定型”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反复强调,耐心引导,让幼儿不断地巩固这种行为,让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陪伴幼儿的成长。

通过一个学年的研究和探讨,我班的孩子已经基本能够自觉地向认识的老师问好,进餐的礼仪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进步最大的是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我们用爱滋养的蓓蕾在这里绽放,让每个孩子都有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成为未来受欢迎的人,与社会融洽的人。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作者:刘舜平

上一篇: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三篇下一篇:物业考察报告三篇